东莞香市动物园:黑热病诊断标准(WS258-200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20:12:02

黑热病诊断标准(WS258-200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热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对黑热病的诊断。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黑热病 kala-azar

又称为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是由趋内脏的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我国黑热病的病原体有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和婴儿利什曼原虫(L.infantum)两种。

2.2 无鞭毛体 amastigote和前鞭毛体 promastigote

利什曼原虫在其生活史中有两种形态,一是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单核巨噬细胞内无运动能力的无鞭毛体,虫体呈卵圆形,鞭毛不伸出体外。另一为寄生于白蛉消化道内或在培养基内生长的有运动能力的前鞭毛体(promastigote),常呈梭形,较无鞭毛体大,鞭毛自虫体前端伸出。

3 诊断依据

3.1 流行病学史(参见附录A)

黑热病流行区内的居民,或曾在5~9月白蛉成虫活动季节内在流行区居住过的人员。

3.2 临床表现

长期不规则发热,盗汗,消瘦,进行性脾大,轻度或中度肝大,全血细胞减少和高球蛋白血症,或有鼻出血及齿龈出血等症状。

3.3 实验室检测

3.3.1 免疫学检测

下列任何一种免疫学方法检测结果为阳性者(见附录B)。

3.3.1.1 直接凝集试验(DAT)。

3.3.1.2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

3.3.1.3 rk39免疫层析试条法(ICT)。

3.3.1.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3.3.2 病原学检查(见附录C)

在骨髓、脾或淋巴结等穿刺物涂片上查见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或将穿刺物注入三恩氏(NNN)培养基内培养出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

4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免疫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查结果予以诊断。

5 诊断标准

5.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3.1和3.2。

5.2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3.3.1。

5.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3.3.2。

6 鉴别诊断(参见附录D)

黑热病应与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以及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