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灿烂猪逢春txt下载:辛亥革命,新化人的血流得最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53:01

辛亥革命,新化人的血流得最多  

2011-10-09 23:33:20|  分类: 史海钩沉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辛亥革命,新化人的血流得最多



    湖南新化县,地处湘中群山绵亘之中,为古梅山蛮聚居之地,开发较慢,是历代王朝中的三等县,但辛亥革命时期,新化县一扫先前那种偏隅沉寂之局面,思想界异常活跃,文化领域人才济济,英雄们横空而出,人杰地灵之势,完全远甚于省内其他各州县,甚至在全国都是声名赫赫。在那个狂飚突进的年代里,曾掀起了一般空前绝后的横扫神州的新化潮,新化也由当时的三等县一跃而成一等县。这一段历史,当是新化历史上最辉煌、最引以为豪的一段岁月,也是所有新化人回忆起来回肠荡气、豪气顿生的光辉时期。
  这最初之功该归根于新化县实学堂(新化一中前身)之创办,早在1898年戊戍变法时,谭嗣同等在长沙首办时务学堂,本县进步乡绅就创办了新化实学堂,与之桴鼓相应,“实开湖南七十二州县新学之先声”,“与长沙时务学堂并时为两”。这样一来,本县大批青年学子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开始认识到满清王朝的腐败,纷纷赴日本美国欧洲寻求救国之道,最终汇成奔腾澎湃的革命潮流。
  新化县早在1902年湖南首批官费12名留日学生中就占有名额,及至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时,新化籍留学生参与者颇多,在出席成立大会的各省代表近百人中,光新化籍代表就有陈天华等38人。不久,远在新化县城内的邹永成、谢介僧等一大批志士,闻风而动,积极响应,迅速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新化分会,并建立了秘密机关。当时不论在县内、县外、国内、国外,本县同盟会员的数量与质量居全国各县之首,因而有“同盟会荟萃之乡”的美誉。(邓操《湖南新化籍革命党人与辛亥革命》,原载台湾《湖南文献》总号第89期)。新化县先后赴日本等国留学的激进青年达170多人,其中不泛享誉中外的杰出人物。
  家喻户晓的当数蹈海英雄陈天华,他的最主要功绩是为革命鼓与呼,除了我们熟知的《猛回头》、《警世钟》、《狮子吼》等永留青史的名著外,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他被当选为本部书记,会前负责起草旷世闻名的《同盟会章程》,会后与宋教仁负责经理《民报》。《民报》在其主持之下,锋芒毕露,像革命的烈火一样扫向满清王朝。但他英年早逝,蹈海而死,实为憾事。(陈天华作为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最杰出的三大宣传家之一,历次选进各种版本的中学历史课本,为全体国人所熟知。)
  而在同盟会中被“尊为长者”的谭人凤就更显英雄豪气了,他早年就在新化境内开山立堂,利用会堂,缔结反清势力,后因孤掌难鸣,遭到迫害,以后辗转于长沙、日本等地从事专职革命活动。在同盟会中他的年龄最大,最具个性(曾与孙、黄意见相左而针锋相对),又革命热情最高。他先后参加黄兴领导下的20多次起义,“几乎无役不与”,但每臻失败,仍不堕其志,后与宋教仁组织中部同盟会,并与宋一起被推为总干事,后又被推为总务会议长,积极筹划长江流域起义。武昌首义后,他立抵湖北,参与领导事宜,并促革命党人焦达峰等夺取湖南政权,后来形势危急,战时总司令黄兴准备南撤以图发展时,他毅然挑起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相当于总司令)的重任,主持军事,坚守武昌,终奠革命基础。袁世凯时授上将衔(但拒绝接受),后来,他又与孙、黄一同反袁,直到为革命油灯耗尽。
  当时武昌革命烽火一起,还有一大批新化籍同盟会员蜂涌而至,襄助革命。曾继梧任炮兵司令,卿衡任协统,方鼎英、袁华选、高兆奎、周来苏、杨源浚等或参与戎机,或冲锋陷阵,战功赫赫,青史留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曾继梧和方鼎英。曾继梧,先就读于日本士官学校,辛亥革命时任武昌起义军炮兵司令,后又历任岳阳镇守使,湖南护国军司令,代理湖南督军等,为湖南和新化地方做过许多好事。方鼎英,字伯雄,参与辛亥革命,后为国民革命军中将,著名抗日将领。
  新化籍又一著名革命党人苏鹏,是当时想走革命捷径的革命活动家、暗杀专家,他与新化籍的周来苏、何海樵等热血青年在日本组织参与“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秘密研制炸弹,实行实战训练,确定暗杀对象,制订行动规划。1904年暗杀团数人潜入京师,准备暗杀当时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不成。于1905年苏鹏又准备刺杀南巡的清兵部左侍郎兼钦差大人铁良,亦未成功,因而回日本后,心甚怏怏,翻出此前写下的《绝命书》,唏嘘嗟叹:“吾负汝矣!”更有该会会员王汉,后又独人单枪,追铁良至保定,终无机会可趁,乃自杀以明志。而后起的新化籍又一暗杀家李一球,先在烟台谋炸清皇室要人,1913年又谋刺袁世凯,最终以身许国。英雄们那种慷慨激昂之态,与荆轲的易水之别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还有年轻将领谭二式,谭人凤之子,早年就读于蔡锷的随营学堂,后随其父及兄谭一鸿一同加入同盟会,父子三会员,一时传为佳话。武昌起义后,新化籍著名老同盟会员邹永成、谢价僧相继抵达宝庆和新化,筹划起义,并很快光复这两座城市,而他们所依赖的部队,主要是谭二式在新化组织的会党势力,当时宝庆军政府正副都督、参都督为邹、谢、谭三人分任,皆为新化人。后谭二式所率会众在袁世凯时期改编为川粤汉铁路路警,谭二式被委为陆军少将。二次革命时,谭二式在新化欲建湘中反袁司令部,但他在策反一支北洋军时不幸落水而亡,时年二十九岁。而邹永成则历任过湖南督军置中将顾问,广州大元帅中将顾问,军政部高等顾问等高职。谢价僧历任过湖南护国军中路军司令等职。
  还有辛亥革命前湖南最早的革命先行者,曾在湘中、湘西、西南各省广联会党准备大起义,后被迫逃亡日本,被孙中山任命为“长江上游宣抚”的周叔川;有曾任清末邮传部尚书,并协助过蔡锷从北京虎口脱逃,以后又分任过交通部路政司长、交通总长等职的曾鲲化;有在辛亥革命时被称为少年英雄,后在民国时曾历任过湘军第一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13军军长、黄埔军校中将教育长、代表校长、北伐军第一集团军第三军团总指挥等要职的方鼎英;有历任过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高参、第5师师长、参与蔡锷云南起义任湘黔路指挥使,第19军中将师长等职的杨源浚。另有曾杰、唐经百、邹序彬、卿衡、李锡畴、高霁等二十几人曾历任过少将、中将或相等衔职以上的官爵职务……辛亥革命时期新化籍将星熠熠众多,不能一一而道。周秋光、高原等著《湘籍辛亥人物小传》中共收录湖南革命党人246人,其中新化籍就有21人,占近10%。
  如果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也能如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一样成功,那时再来封衔授爵,新化何尝又不是一个名响四方的将军县!
  在辛亥革命这场风起云涌的斗争中,新化一个小小的偏僻山区县,就涌现了如此多的革命志士,又因这些仁人志士特殊的贡献,而使新化彪炳昭显于近代中国民主运动的史册,这就是令我等后人引以自豪的辛亥新化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