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离哪条小吃街最近:解密古玩骗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06:11
   

今日中午,朋友相聚,偶然碰见了20年没聚到一起的胶州吴姓古玩商,看到他那副丑恶嘴脸,思绪万千,真想上去揍他一顿。想当年此君做局,领着一自家亲戚,说是翻盖老房子挖出来数方砚台,盖房需资金急需转让。知我喜欢收藏文房用具,清晨6点多特意找到我,怂恿我悉数买下。当时我不到20岁,花光了画画所获的所有积蓄,经济上受到的损失可想而知了。事后数年才知是赝品,通过收藏假砚台这件事,使我长了记性,从此发奋读书学习,走上了收藏的道路。回到艺术馆后,仍然对此君愤愤有加,但是回头一想,似乎还要感谢他呢!现选择几例古玩骗术与朋友们共同警惕……

“埋地雷”

古董骗术中最常见的手段是“埋地雷”。就是城乡臭味相投的古董贩子相互勾结,把的高仿假古董转移到偏僻的农村,藏在农民家中或埋在深山乱坟内,造成刚“出土”的假相,编造故事。引刚入收藏门道、门槛不精而又鬼迷心窍的人或不懂装懂的人上当。几年前有一人听说一小村内出土了一批青铜器,跟着报信者,天刚亮就前往。匆忙看货,由于发财心切,满脑子是碰上了价钱大的开门货的狂喜,再加上卖家有意造成一种极害怕的假象,当即就拍板成交,花了近二万元。回胶后,找一小馆子,先请报信者撮一顿,再抽十张票子给他,名曰“提成”。不久,购者静下心来,仔细观察此物,越看疑点越多,后背不断冒汗。请教有关专家,方知此剑系湖北人仿造之赝品,只值几百元,好在此人是条汉子,扔了1万多元,没有悲极生病,只是打掉牙往肚里吞。

另一老兄,在我市古玩界小有名气。一次在地摊上听说某地出土一方上好铜镜,据说有先见到者称,能值十万元以上。此君听后心想,我何不单车前往,搂到手,捞一把。第二天,在某偏僻乡村一小山岗上,此君上手看了这块铜镜,立时感觉到是块高仿战国镜,不愿成交。但卖者见只此一人前来,哪里肯放他,即露出凶相,随口定个价,你不买也得买。在争辩中,此君孤身一人,被三四个人抢走了身上的几万元钱后,四散而去。可怜此君,受此惊吓、气恼,回家后大病一场,至今精神仍恍惚。在当前极个别偏僻乡村,古董商尤其初入收藏道者,一定不要独自一人下去收货。这些人敲诈的方法往往很简单,即拿出一两件很不值钱的老东西或仿品,张口定个价,不买休想脱身。一些生意人和藏家在农村都有被敲诈甚至被扣留的经历。

 

 

 

移花接木,老件新工

如果说“埋地雷”是低智商的古董骗子搞的鬼把戏,那么有些高智商,所谓有水平的古董骗子玩的招数,则往往更使人防不胜防。这种人涉足古董行很早,独具眼力,在收藏界颇有名气。我市某收藏者一次收进一件价较高,品相也好的藏品,由于是一位有名气的“鉴赏家”推荐,心里未存丝毫的防范之心。藏品买后,除自己孤芳自赏,有时也郑重地向好友、玩友推出以求有宝同赏。一日,一位在另一地方也看到同一类藏品的玩友告知:“此类藏品××也有一件和此极为相似。”持宝者前往一看,果然相似,如一双胞胎。经了解,系同一人推荐,同一人所售,方知上当受骗。此件产品,完全把国宝精品上的图案移花接木而来,加上“名专家”介绍,买者又业务不精,焉能不上当?笔者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也颇有意思,一日,一位来自胶南的中年夫妇,装束朴素,语言真切,说是没钱买化肥,急需部分资金,用旧手帕抱着上辈留下的一块翡翠变现救急。夫妇两人演着双簧,并留下电话和家庭地址说家里还有别的老物件,我一听心中大喜,没有上手,再加上这位女士所开的价较市场价亦偏低,便想这回捡漏了,因此很快以5000元价成交,当夫妇走后匆忙审看一番,心情颇不一般。再仔细一看疑点出现了,嗨!拨打所留电话——空号!出洋相了,我不由苦笑,自己涉足这么多年了,仍然挨宰,追其原因是我的心态不正常。这古玩行的事就是这样:你一心想巧,想发财,其结局就是上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凡老玩家、开几年铺子的古玩商,家中店内总会有几件看家货、镇店之宝,他们不肯轻易示人,尤其是对行家。但如果碰上有身份的,财大气粗的,又想玩而又不太懂行的“万金油”人士上门,他们会将“宝贝”拿出来炫夸一番,逐步让对方进入角色,不断诱使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求售,并主动要求把“宝贝”匀出玩玩。这卖者很会把握买家心理,看时机成熟,也会拿出一二件老东西、真东西来迷惑你,卖给你。有时这所谓的看家货也是赝品,也有店内摆放几件开门货,价码高高挂,而乘机出售的却是高价冒牌货,或其它品种。如此等等,说明目前的古玩市场还有待规范。古玩商、正经生意人大有人在,但形形色色的古董猴子,小鬼头也不少。在与其打交道时要时刻警惕,切不可书生意气,或者不小心,真金白银换回来破烂一堆。一定要交古玩行品行端正为人正直的人为友,切记切记!

双簧二人演,骗你没商量

有的小古玩商贩碰到生意清淡时,不断变换手法,如有时找来一两个搭档,带上卖品专找一些玩家和热收藏的、有钱有实力的人士,趁他们对某种藏品喜好,而又不甚精通,鉴别不了真假时,上他们家中或单位主动荐宝,上门兜售。他们云里雾里,精编故事,有时一抬一放,一敲一杠,巧唱双簧,他们有时投对方所好,见机行事,该捧则捧,察言观色,施尽浑身解数,目的只有一个,把对方口袋里的钱骗走。我市有一位收藏字画的老人,也很喜欢瓷器,但不精通。他经常到收藏品市场逛逛,时间一长,也接触过几个地摊上买假古董的人,不少人也知其家藏有字画,现在又迷上玩瓷器。一日他家中来了两位客人,一位颇熟悉,是古玩市场上交的一位玩友,另一位自称是收藏陶瓷的行家。一阵寒暄,扯上正题,该陶瓷行家看中这位老人收藏的一幅人物画,想拿自家祖传的一件定窑碗交换,经这二人一唱一和,再加上持画人对高古陶瓷尚不精通,深信此碗为真品。又考虑对方言此碗市场价值一万余元,还高过这幅画价,就当场成交,相互交换了藏品。时隔数日心中突然醒悟,又上套了!就立马找行家前来观察,证明是假货。好画换来了一个新仿碗,也就值个二三百元。此种现象说明:凡二人唱双簧,主动找上门来的行骗者大多有几个特点:一是深谙对方收藏古玩爱古董的心理,且多是名人、忙人,估不准市场行情,不知造假状况者。二是选阴雨天或傍晚、晚上造访,在较暗光线下,令人不易察假辨伪。三是出口必喊高价,使人有“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的错觉,由架托者一唱一和,逐步降价,使上当者花了冤枉钱,还认为讨了大便宜。四是编造的故事情节,内容可信、合乎情理,台词滚瓜烂熟,使买者认为机会难得,碰上了好运气。这些行骗之人,对于已经受骗上当的人,找上门来理论,如何办呢?也有一手,同意上当者低价退货,一接手就黄瓜打驴去了一半,其美名曰:“交学费”。有的品质低劣的古玩商,有时一件货都可以来回经营,让上当者退好几次,每次都让上当者“交学费”。他们摸清了一般能买得起古董的人手头都有几个闲钱,如果不是碰得头破血流,损失惨重的话,也犯不着张扬,不愿再寻烦恼,甘愿交点学费。如此更滋长了那些骗子的气焰。在民间收藏市场古董这一行,有讨不尽的便宜,吃不尽的亏。有些方面颇与股市有相同处,即懂行的、有眼、有胆、有心的先入市者赚,不懂行的,眼光浅,没主心骨,该买不敢买,该卖不敢卖的人总是吃亏赔本。赚的总是那些懂行的,亏的也总是那些挨了砸、上了当,还不清醒、不善于总结教训的人所谓有钱人。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在民间收藏市场上,除开店的有固定摊位之外,还有一种卖货的人无固定摊位,无固定住地,靠邪门歪道捣鼓生意,对这部分人须格外小心。他们有时花鸟市场,有时在城隍庙古玩城。今天赶这个集,明天在那个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行踪诡秘,来去无踪。他们骗人手段多样,让人们防不胜防。这种人由于摆摊原因,很少有人跟他们较真。在古玩市场淘古董,买古玩,到正门正户的古董店为好,虽然有的古董商做生意不仁义,有欺诈行为,但大多数还是正当的玩家、卖家,他们有的开个店,收点自己喜欢的,让出点自己多余的,以玩养玩,赚取个差价。偶尔也能碰上上档次的古董,来一个惊喜。买家到这些地方买东西,较放心,有个后路。所以常到民间收藏市场来淘古董的爱好者,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自己不懂的古玩不能买。逛市场多动脑,多练眼,稳住心,不要激动。特别对上门兜售的人,不知根不知底者,不能接待。要见奇不动心,听到故事不上当,让东西说话。自然也不会有以后的是非。有的骗子深知老人们年龄大,脸皮薄,吃了亏还拉不下面子,好强,就整天在他们身边转悠。尤其是老年古玩爱好者,不要自找烦恼,上这种人的当,自己徒生悲哀。心态只要正常,心理只要健康,就会神鬼不扰,还怕那些奸诈之徒?热热闹闹的艺术品收藏市场,是老百姓修身养性贻养天年的地方,这种业余消遣活动只要有节有度,其乐无穷。收藏是一种雅趣,是休闲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把它当成发财的途径,那就会自寻烦恼,走上了苦恼路,甚至是灾难路,朋友们意下如何呢?……。近日听说胶州一曲姓老者去世了,很是感慨。每逢二、七胶州集,此老者手拿电筒、放大镜购买各种仿古玉,每每倾囊而归,为人固执,不听劝阻,家中古玉满屋,照书购买,花光了所有积蓄,直至去世也没明白。现在儿孙们想出售,方知全是低档假货,愿老人在那边千万不要玩“古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