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杜莎夫人蜡像有谁:创新“两新”党建工作载体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34:10
                                                      创新“两新”党建工作载体的实践与思考  

 



 


载体,通常指对物质起催化功效的中间化合物。载体的催化作用,能促进阶段性工作转变,优化工作质量,提升工作层次。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执政能力建设及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目标必需搭建推进的平台,辅以必要的措施,采取相应的方法,创新工作的载体。


本文旨在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实践中,创新党建工作载体的原则和内容作粗浅的表述。


一、创新载体是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的需要


载体具有帮助优化组合,推动发展的功效。我们在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时,可以通过构架和创新相应的载体,把党组织运作的关系渗透并融入到“两新”企业的组织体系内,成为既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又促进“两新”组织事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需要。“两新”组织(主要是新经济组织)作为公有经济的补充,是纯粹实现经济功能的市场主体。企业作为单一化的经济实体,尤其是中小型“两新”企业,除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一般不承担其他社会事务。它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职能都是由社会(大多数由地区)承担。企业功能的单一化使包涵部分社会工作内容的党建工作空间和职能都依附于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企业在初创阶段,业主一般不会主动考虑在企业内建立党组织。即使是在一些已经建立了党组织的“两新”企业内部,党的组织行为和党的建设工作也存在着模糊化、边缘化的倾向,影响了社会主流思想在“两新”组织内的整合、积聚和激励功能的发挥。随着社会职能的分化、转移,党组织要运用相关资源规范企业的社会关系,把企业的利益冲动和市场行为纳入到社会承认的框架内,必需依靠构建或创新相应的载体,采取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凝聚推动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特别能战斗的表率作用,来营造“两新”企业良好的人文氛围,影响企业的运行,促进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两新”企业以党为中心的基层社会合作的框架,实现党组织对“两新”领域的引导和治理。


二是加强“两新”党建工作的需要。“两新”组织社会职能的转移,加之企业开关频繁,党员流动性大,相对不稳定,影响党组织的组建和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两新”组织的不断壮大,党建工作的逐步展开,创新、创建与之相适应的载体,是发挥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相关社会职能的迫切需要。笔者所在的社区有幢商务楼,两年前对楼内单位排摸时的52家单位,现在仍在楼内的仅半数。2005年第四季度,经过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和居民区党建志愿者的艰辛工作,该楼宇建立起社区第一家楼宇联合党组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由大楼物业管理公司管理部党员经理担任的党支部副书记被物业公司辞聘,造成党组织班子缺省。物业公司是楼宇的管理单位,也是楼宇党建的信息窗口,对加强楼宇党的建设工作有较大的影响和作用。不少楼宇在筹建党组织时,由于物业公司没有党员参与,十分不利于党组织正常活动的开展。该楼宇成立不到两年,先后两任党支部副书记移人,造成楼宇党组织不健全,影响党内活动的进行,折射出开展“两新”党建的困惑和艰难。有幢商务楼宇的企业,去年从外地院校招聘了6名应届毕业生,其中有5名是预备党员。经过规定时间的考察和必要的组织程序,转为正式党员。转正不久,有3人先后离开公司。此类情况在“两新”企业不是少数。由于企业和员工始终处于流动变化状态,有不少党员隐匿身份,带来党组织筹建和党员教育的难度。即使筹建了党组织,班子成员流动频繁,缺少稳定性,影响党内活动正常开展,更无法显现党的组织活力。“两新”组织党建的现实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不断探索并创新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才能保障“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正常运作。


三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求生存、谋发展的“两新”企业,在创办、成长、壮大的不同阶段,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为,一是不同管理层次人员、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各种利益的协调问题;二是人自身的全面发展问题;三是人与社会保持良性互动的问题;四是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资源之间相匹配适应的问题;五是企业在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及地区、行业、阶层之间的协调问题。具体地说,在非公企业内,业主与员工的目标追求是不一样的。业主追求利润最大化,员工追求自身福利最大化。由于员工处于分散弱势的地位,两个相对冲突的“最大化”,常常演绎为业主尽量降低员工的福利,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引起员工的不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员工队伍的成份越来越多样化。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所处的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会形成各种非正规组织。缺乏引导,或引导不当,会演变成帮派,影响或阻碍企业的发展;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员工的需求层次逐渐提高,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逐渐强烈,会向业主提出新的要求。满足员工的需求,企业会提高成本,减少利润。不满足员工要求,会挫伤员工积极性,降低劳动生产率等等。解决这些问题,仅靠企业和企业主是难以实现的。只有依靠“两新”企业的党组织,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借助相应的载体,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两新”组织内部党员的先进性来协调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实施,同时依托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才能最终达到化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促进企业合法、健康、有序发展的目的。


二、创新“两新”党建工作载体需要遵循的原则


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提出,要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个方面做到坚定不移,这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深入发展的指导思想,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至关重要。总书记的“6·25”讲话,同样对于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创新工作载体中,要以胡总书记“6·25”讲话精神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原则。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创新,首先是思想创新。**指出,“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胡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把坚持解放思想放在“四个坚定不移”之首,说明当前坚持解放思想的重要现实意义。长期以来,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上形成许多程序性工作。有些程序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可以坚持保留的;有些做法是需要修改完善的;有些办法是脱离实际,束缚发展,应该摒弃的;有些做法是根据新任务、新需求设计的。如何选择把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程序原则运用到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诞生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去,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党建工作优势,是个新任务、新课题。市委习近平书记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探索和完善社区党组织新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补、互动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新格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基层党组织向非行政化转型,成为整合社会、凝聚群众的重要政治资源。市场经济带来社会生活的显著特点和发展趋势是利益群体的分化和多元化,在“两新”组织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利益群体的变化,引发社会生活的转型,这就迫切需要“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改变原来基层党组织作为权力单位来运作的思维方式和行动逻辑,积极探索建立开放性、社会化的组织运行机制,消除原来“条块分割”的状态。创造性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党员和基层党组织连接成一个新的组织网络,扎根于转型后的社会结构之中,进而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只有紧扣“两新”组织和党建工作的实际,解放思想,驱除定势思维、习惯思维的障碍,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去创建新的载体,才能适应这个转型,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二是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围绕实践进行的,前提是从实际出发,目的是推动实践的深入,促进事物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讲,“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当前,我们在创新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载体中,所要面对的基本实际是: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两新”企业是在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生存壮大的;3、“两新”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和员工队伍构成的基本状况;4、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地区“两新”企业的实际现状。这就是我们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实际,也是创新党建工作载体的实际,是我们开展工作一刻不能脱离的基础。离开了实际和需求,仅凭主观意念套用其他做法,搞什么“作秀”,拔苗助长,绘出所谓的经验,结果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创新的本意。创新载体既要解放思想,不断深化实践,逐渐接近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准确把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还应该对传统的载体进行梳理扬弃。所以,创新载体的过程,是不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不断贴近实际,提高认识的过程,也是思想创新和开拓新局面的过程。离开了事物母体的载体,起不到催化、集聚、提炼的作用,是无本之木,没有生命力,也就无所谓创新和发展。


三是坚持科学发展。胡锦涛总书记高度概括地指出,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加强“两新”党建,创新工作载体,目的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全面协调、统筹兼顾不仅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样是构筑“两新”党建载体的重要方法。随着“两新”组织的不断壮大,需要不断创新相应的载体,以适应党建工作不断加强的需求。同时,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不同功能和作用的多种相应的载体,进行梳理,协调理顺各种载体间的相互关系,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整体合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梳理协调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理顺各种载体相互关系的过程会激发引导出新的载体元素和新载体。应该从巩固执政基础的高度,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按照“两新”党建的实际,统筹整合党建工作载体,推动“两新”党建工作的持续加强。在创新载体过程中,应该注意做到,在内容上以优秀文化引导为主,减少行政色彩;在管理上以服务、支持和双赢为主,减少权力影响;在活动形式上以企业发展和群众意愿为主,减少盲目主观;在工作推动上以激活现成资源为主,减少额外负担;在组织动员上以依靠基层已有力量为主,减少外派人员。


三、在实践中创新“两新”党建工作载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两新”党建工作的内涵非常丰富,任务十分艰巨。创新载体要根据“两新”党建工作的实际需求,选择相匹配的元素,设计有利于“两新”党建工作优化的路径,整合相关资源,推动“两新”党建深入开展,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1、发挥组织功能,整合载体优势,凝聚工作合力


当前形势下,“两新”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社会性工作,这是“两新”党建工作的组成部分。党组织要根据“两新”组织的特点和需求,依靠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发挥好协调整合功能,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党建、工建、团建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新格局。上海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工建促党建,以团建、妇建助党建。要采取以“属地”为主,辅以“属条”、“属资”、“属业”等多种方法,形成以社区为载体,“两新”组织集聚的楼、区、园为依托,社区各方合力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互动机制。”社区入驻不少“两新”组织,党组织还要依托社区各种服务类、文化类的资源平台,构建服务“两新”组织的新载体,搭建“两新”党建的新平台。   


在探索加强“两新”党建工作中,党组织还要对正在开展的“三会一课”、“党员责任区”、“结对共建”活动、“双达标”、争创“五好党组织”、“先进示范点”、“主题论坛”、“巡视制度”等活动形式和内容进行梳理归纳,修改扬弃。形成脉络明晰,规范有效,更加贴近“两新”组织实际,具有促进作用的党建工作新载体。梳理扬弃的过程,也是创新发展的过程。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两新”组织的实际,做好巩固和提高。对相对成熟的党建工作新载体要不断优化和开掘,形成特色,创出品牌。要运用新载体的品牌效应,提升“两新”党建工作的层次,扩大新载体的工作覆盖面,从而提高两新“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2、围绕“两新”实际,凸现服务理念,促进企业发展。


促进“两新”企业做大做强是符合国家、业主和员工三者利益的。党组织要对不同类型的“两新”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两新”企业、不同规模的“两新”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努力形成不同层次,不同侧重,满足不同需求的新载体。要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社会保障、个体诉求等实际问题,予以关心,实行引导,提供帮助。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根据员工的职业需求,创造接受岗位培训、技术比武、劳动竞赛、评先创优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要通过职工代表会议、设立群众意见箱、对话会、听证会等载体,听取员工的想法和要求,研究解决员工反映的问题。协调业主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


此外,“两新”企业的党组织还可借助地区开展的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载体,组织寓教于乐的文化娱乐和教育培训活动,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要根据形势和环境的新变化,探索党组织和群众组织活动的新模式,把优秀员工吸收到党组织里来。通过组织的作用,让更多的员工加入群众组织,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党组织还可通过社区的工商联合会、经营者沙龙、个体私营协会、经理联谊会、青年联合会、领军人才联谊会、会所俱乐部、基金会等载体,征询需求,提供服务。以良好的服务吸引凝聚各类“社会”人才。使“两新”组织的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个体经营者和广大普通员工,通过我们党组织为他们设计的载体,找到交流沟通的渠道,形成和谐的氛围。


3、借助信息技术,构筑系统网络,创建新的格局


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少“两新”企业的信息技术装备也日新月异。“两新”企业的党组织要善于借助企业建立的局域网,发布与企业发展、与员工关系密切的信息,同时汇集员工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及时向管理层反馈,取得行政的支持,调整方方面面的关系,满足员工要求。在条件成熟的“两新”企业中,党组织还可根据本单位党建工作的特点,设置党支部党建工作网站,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结对共建和网上组织生活。芷江西社区(街道)综合党委所属的3个楼宇和2个转制企业的“两新”组织,在2007年“七一”,党的生日前夕,围绕区委姚海同书记提出的“让党员把身份亮出来,让群众看出来,把群众带出来”的要求,进行了一次网上的主题组织生活。许多年轻的白领党员和党员老总,利用网络界面,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大家觉得,网络不受时空限制,非常适宜“两新”党建的实际。实践证明,当前在创新载体过程中,借助新科技,运用新技术是开创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局面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