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2017新拍的电视剧:世界上最著名、最神秘智库:兰德60年威水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34:13
世界上最著名、最神秘智库:兰德60年威水史原文地址:世界上最著名、最神秘智库:兰德60年威水史作者:常远教授


 

世界上最著名、最神秘智库
兰德60年威水史[1]

 

安替


        被视为现代智库之父的兰德公司依然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智库,过去60余年中,它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1944年,二战结束前一年,即将到来的胜利,并没有让美国人感到轻松,而是深刻意识到,战争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军事技术方面的竞争,二战很快会结束,但如果美国不在全方面的军事技术包括情报分析上占据绝对优势,将无法保证未来的战争也一一取得胜利。

        这些官僚精英的见解,得到了西点名将、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Henry Harley "Hap" Arnold, 1886.06.25~1950.01.15)上将的赞同。他于1944年提出《关于战后和下次大战时美国研究与发展计划》的动议,要求成立独立的进行客观分析、为政府提供决策的研究机构。第2年8月,美国把最先进的武器——原子弹投向日本广岛和长崎,9月,日本被迫投降,二战至此完全结束。10月1日,代表着美国政府向前看忧患意识的《兰德计划》,正式签署。项目委托方是阿诺德代表的美国陆军航空队,实施方是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兰德(RAND)其实是“研究与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缩写,完全沿用了阿诺德备忘录的名称。

        1947年,纽约的一次兰德会议决定全面吸收政治学、社会学等其他各科学者,一个纯粹技术的研究所,一下子转换成综合的政策研究所。这就超越了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的兴趣所在,无论如何兰德放在该公司都显得很古怪了。在该项目委托方、刚成立的美国空军的认可下,兰德和道格拉斯正式分家。1948年5月,完全独立的兰德公司成立,其宗旨也正式变成“为公共福利和美国国家安全而推进科学、教育和慈善事业”这个有点空洞的口号。

        空洞口号之下,产品最终买家——政府的兴趣才决定了兰德公司这一“智库”的研究方向。成立之初,主要是美国陆军航空队以及后来的美国空军买单,因此兰德主要做的就是空军关心的战略战术问题和相关军事研究。当情报显示苏联在航天、核武领域发展神速,美国必须迎头赶上。应对苏联的竞争态势,兰德公司争到了国防部、原子能委员会、NASA的单子,因此自然增加人手和研究范围,开始涉足国际关系、核武、外太空飞行器、卫星等领域,其间预测到了1957年苏联将先于美国发射卫星。结果当年10月4日,苏联卫星上天,让美苏航空技术竞争正式开始,其发射日期,仅仅与兰德公司预测的时间相差2周。

        苏联卫星Sputnik的发射着实刺激了美国全方面发展军事科技的需求,国防部及时成立专门部门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始研究足以战胜苏联的下一代军事通讯设施。兰德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在上世纪60年代全力进行下一代计算机通讯网络的研究。而兰德公司于1965年发表的《分布通信网络》,是今天互联网的底层通讯结构的理论框架。后来作为互联网雏形的ARPANET和CSNET,兰德公司也是主要接入单位。

        冷战期间,美苏双方阵营长时间冷而不战,威慑代替战争,特别是1962年古巴危机之后,大战虽然不能说已避免,但已经没有迫切的危险,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开始有了自己的长足发展,急需兰德公司这样的外脑提供各方面的政策咨询。上世纪60年代,各个智库纷纷模仿兰德公司成立。上世纪70年代,智库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决策中无处不在的“现象”。

 

兰德经验

 

        兰德公司自从独立运作开始,就一直以“公司”名称示人,但其实它的组织框架和业务模式,完全不是一个商业公司。和之前的空洞宗旨不同,它新的机构宗旨是“一个非盈利机构,通过研究分析,推动政策和决策之改善”。因此,2002年,兰德在整个机构悄悄地取消了“公司”的名称,但由于历史习惯,依然被人们称为兰德公司。

        虽然是非盈利机构,但兰德主要的研究经费来源还是来自其各项产品——各单位委托的研究和报告。简单地说,就是卖“研究报告”的“准公司”。当然主要的买家是美国政府以及下属各个部门,长期以来,来自美国政府的经费占兰德总经费来源近九成。近年来,兰德公司增加了各种基金会、私人的捐款和赞助,把政府来源资金比例降到了7成,减少了对美国政府的依赖性。

        和其他专门给政客提供修整机会的“旋转门智库”不一样,相对来说兰德公司至今仍保持着智库的传统面目,不但其政治方面的报告鲜有意识形态类的“鼓吹性报告”,而且其主要研究人员组成,还是相对专业。不像其他类型的政党智库都几乎成为影子内阁或者官员储备。兰德并不是对某个党派提出政策建议,而是基于美国国家中长期的利益,对美国政府提出有长远影响的分析性报告,政府是否喜欢其结论,并不影响兰德的研究方向。也正是这种完全无视政府以及其他客户内心喜好的专业精神,才让兰德公司的战略报告,在林立的智库竞争中,获得了长期稳定的订单和美誉。

        为政府决策服务、拿政府的钱,并不代表着必须按照政府希望的结果去研究,那“从结论推出过程”、有固定答案的报告,无论写得多么绚烂,都是废纸一堆。兰德公司至今已经成立60余年,其让人敬佩、长期一贯精准的战略和技术分析,证明了独立分析的价值所在。中国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自己的智库也会逐步诞生,兰德经验,也许是首要研究和借鉴的。

 

兰德与中国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从敌对到建交,一直处于兰德公司的完全掌控之中。近些年,历任美国总统的对华政策,无不受兰德报告所左右。

        【朝鲜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冷战在三八线变成局部热战。虽然中国政府反复强调不会坐视战火延烧到边境,但对新中国政治决策模式不熟悉的美国政府,认为中共这种言论只是对外宣传,一个刚刚经过内战才执政的共产党政权,应当是无暇顾及国际纷争。为了寻求更多专业决策支持,美国政府正式委托兰德公司去分析和预测如果美军参战,中国是否会出兵。兰德公司不辱使命,组织军事、战略、经济、政治、中国问题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研判,结论是:“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将出兵朝鲜”。
        可惜的是,美国军队指挥系统过于自负,不认同这样的报告结论因此组成联合国军后,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陆,9月28日夺回朝鲜人民军占领的汉城,继而不顾中国警告越过三八线,于10月19日占领平壤。成立共和国刚刚一年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苏联的默许下,宣布在平壤被占领的同一天,跨过鸭绿江参战。中国以重大的牺牲换来了在日后东北亚地缘政治的主导发言权,而此次战争对美国来说极为尴尬,甚至渐渐不再提及,成为“被遗忘的战争”。

        【台湾问题】

        朝鲜战争中兰德对华出兵态度的准确判断,为它在美国政府中建立了不可动摇的信任。1969年中苏珍宝岛战役之后,美国人突然意识到,中苏关系并不是传统上认为的铁板一块,因此尼克松-基辛格的“中美苏三角”大战略开始形成。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驱除了台湾的代表,第2年,尼克松就秘密访华,开启了中美交往的历史新篇章。

        但从昔日冷战对手转变成战略三角关系,不仅仅需要最高领导人本身的政治决断,还需要整个政府的各个部门都能以一个新原则处理各种棘手的技术问题。当时中美之间最大的矛盾莫过于台湾问题。1971年,兰德公司正式发表《重新制定对华政策:美中关系和政府的决策》的调研报告,明确提出著名的One China, but not now(一个中国,但非现在”),很快成为美国政府在1979年1月和中国复交之前8年的全面指导方针。美国由此平衡处理接受北京、但不放弃台北的两个诉求,甚至在和中国复交之后,国会还出台《台湾关系法》。里根在上台前虽然全面支持台湾,但成为美国总统之后,也同意签署中美第3个联合公报,只是同时做两手打算,写下国安备忘录,藏于保险箱,当国务院新来的官员每每过分强调One China(一个中国”),时候,总会有人拿出里根备忘录宣读,做出not now(“不是现在”),的修正。在某种意义上说,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美关系,基本被这份兰德报告所左右。

        【新的对华政策】

        上世纪90年代,美欧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兰德公司发表报告,认为对于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来说,经济制裁无效。当然这份报告在后来美国恢复和中国交往上面的作用并没那么显著,因为当时的布什政府曾经是复交前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事实上的大使),坚定认为中美关系极为重要,才逐步通过和邓小平的秘密沟通,让中美双方有尊严地把外交关系恢复如常。

        在中国2001年加入WTO前一年,兰德公司就做出对未来中国战略走向的预测报告,认为中国中长期战略发展一定着眼于以下3个目标:

        (1) 中国获得世界上的某种领导地位。

        (2) 中国必须打破亚洲国家和美国的盟友联系,形成在该地区自己的领导力。

        (3) 石油和能源将是中国对外扩展外交关系的主要目标之一。

        如今中国不但事实崛起,和美国形成准G2”地位,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外交发展的种种进展,基本印证了兰德公司2000年报告的主要预测。

        【台海“保持现状”】

        1996年台海导弹危机以来,兰德公司不断对台湾问题发表系列分析报告,为美国寻找于稳定台海局势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美国在此地区利益的新战略原则。系列报告的主题就是推出Status Quo(保持现状)和“战略清晰”两大原则。在陈水扁执政时期,人们从美国国务院听到的最多的对台湾问题发言就是希望各方都保持Status Quo,台湾不独,大陆也不动武。而随着陈水扁腔调越来越高,美国政府终于认识到继续在台独问题上暧昧,实质上将是对Status Quo的损害,因此接受兰德报告的观点,小布什从“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湾关系法”,到“不支持台独”,最后明确到“反对台独”,暂停一些争议性的对台军售,第一次走出了“里根备忘录”的“模糊”,对台政策清晰起来。美国对台独的明确反对,也是台海局势逐步趋于和缓的关键性因素。

 

--------------------------

   [1] 安替:《世界上最著名、最神秘智库:兰德60年威水史》,广州:《新周刊》,2009年第14期(总第303)。

 

 

参考链接 

Raymond L. Garthoff:《兰德公司:国家安全的思想库》(《冷战史:遏制与共存备忘录》节选)

霍宪丹、常远、杨建广:疑小约瑟夫·奈关于世界化竞争格局之“三维棋局模型”

 霍宪丹、常远、杨建广:《世界化时代安全问题与安全系统工程——兼谈科学的“安全与发展”(S&D)观》

 常远、吴曜圻:《国家的底线与梦想应当是什么?——与一位博客“好友”的简短对话》

 常远:《文明之系统架构与社会系统工程——兼谈中国领导层系统思维与“香格里拉计划”(“第2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主题演讲)

常远:《基于需要-利益的人类文明三元结构——中国领导层在世界化时代科学把握文明演化之系统思维》(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院的发言)

 Yon CHUNG: The Triad Structure of Human Civilization Based on Demands-Interests: The Systems Thinking of Chinese Leadership for Grasping the Civilization Evolution Scientifically in Worldization Times (A talk at 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常远:《谈社会系统工程》

 叶涛、戴巍、谢云:《“香格里拉计划”简介》

 海子(查海生):国家稳定性的数学模型《从突变理论看国家产生形式和法的作用》

 杨建广、骆梅芬:《法治系统工程30年

 俞可平:《敬畏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