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个机器人:营销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54:46
营销故事
金羊网 2004-12-28 09:16:42

.NoUser {}.Title {FONT-FAMILY: }.SubTitle {FONT-FAMILY: }.IntroTitle {FONT-FAMILY: }.SmallTitle {FONT-FAMILY: }.Author {FONT-FAMILY: }.Source {FONT-FAMILY: }.Abstract {FONT-FAMILY: }

有感于张瑞敏的“买卖观”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对企业管理常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对于普通企业的营销人员来说,做生意莫过于千方百计推销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但在张瑞敏看来,营销的本质不是“卖”,而是“买”。这一见解真可谓惊世骇俗。张瑞敏的观点是,“从本质上讲,营销不是卖出东西而是买。买进来的是用户的意见,然后根据用户意见改进,达到用户的满意,最后才能得到用户的忠诚度,企业也才能获得成功。”此观点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不以“卖”求“买”,也不以“卖”强“买”,更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以“买”促“卖”。

然而,我们许多厂商至今尚未意识到这一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味地注重“卖”而轻视了“买”。对他们来说,恨不得今天晚上生产出来的产品,第二天就能卖出去。这样的想法当然没有错,但总有些美中不足,因为,你的产品在市场上卖得好不好,是不是受消费者欢迎,最终还得要顾客说了算,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善于倾听顾客意见,要比单纯地把产品卖出去显得更为重要。只有既重卖又重买,才能实现双赢。遗憾的是我们有的厂商面对一些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仍不太重视,或束之高阁,或不理不睬,久而久之使消费者对其企业和产品产生了反感,失去了信心,最终失去了市场,自断了财路。

点评:有道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们能否从张瑞敏的“买卖观”中受到一些启迪。如果我们的企业家都能参透其中深刻的辩证思维,并用行动理顺“买卖”的关系,那么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徐曙光)

松下走出营销困境

松下公司的两个新产品附属插头和双灯用插头刚投向市场就备受欢迎。

为了迅速打开局面,松下幸之助与吉田签订总代理合约。吉田负责总经销,松下负责生产并从吉田那里取得3000日元保证金。

松下立即将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月产量剧增。

东京的电器制造商因此联合起来,不惜血本,大幅降价,致使松下的双灯插座几近到了无人问津之境。

吉田于是赶到松下住处,交涉减价事宜。

松下为难极了。要减价,先得从出厂价减起,可出厂价如何减得下来?

不得已,松下与吉田解除了合约。怎么办呢?松下决定自己抓销售。松下走上大阪的大街。

走了数家电器经销店后,他发现一个惊人而有趣的事实:经销商要求减价的部分,与吉田商店批发的毛利大约相等。

也就是说,松下的双灯插座的出厂价不变,取消总经销的中间环节,经销商的零售价格与其他厂家双灯插座的零售价大体接近。

松下一家挨一家拜访经销商,说明与吉田解约的原因,提出为制造商直接批发。经销商都表示欢迎。

其中一位经销商说:“松下君,说来是你不应该。你生产这么好的东西,却交给吉田一店包揽,真是莫名其妙。如果直接批发,我们今天就买你的东西。”

真是出乎意料的顺利,积压的双灯插座全部被销售出去。

经销商表示,以后松下工厂如果出了其他产品,他们也会继续帮着卖。

点评:与吉田公司签约又解约,这本是坏事。由于松下的坚忍不拔,结果坏事变成了好事。并不熟悉销售的松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建立起了销售网,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晓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