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坦印度版:[转]中医看舌诊疾病-中医舌诊 - 口腔科疾病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47:46
中医看舌诊疾病-中医舌诊时间:2010-10-18 03:37:53  来源:网友提供标签:舌苔,裂纹,乳头,舌根,脏腑,舌尖,气血,粘膜,疾病,津液,唾液,丝状,多为,芒刺,湿热,败血症,轻重,干燥,经络,灰黑
简介:舌诊图片.想学习中医的朋友,我教你一招如何看舌识病,也就是中医的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
正文:
舌诊图片
.想学习中医的朋友,我教你一招如何看舌识病,也就是中医的舌诊。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

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

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舌诊也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过去全凭师傅口传心授,临床上一生也学习不到全面的舌诊,现在信息化的时代,将传媒扩大,将世界缩小,将视野扩大,将空间缩小,一生学不会的东西在几天的时间内就可以掌握。

其实,现在学中医要比黄帝时代、张仲景华佗时代、李时珍时代不知要好上几百倍!
目前,是我们学习中医的最好时期,别看当前有人主张取消中医。

这里是我将复杂的舌诊浓缩到再不能浓缩的程度,供大家学习参考。

学点舌诊,是令人非常愉快的事情,于自己、于家庭、与社会都是有好处的,其实每个人都能学会,放松心情,端正心态,不急不躁,多看几遍,保你无师自通,不信你就试试,最后祝朋友访问愉快!
舌诊观察方法
1.光线:
充足柔和的室内自然光线,伸舌时可面向光亮处,使光线直射舌面,避开有色的墙壁、窗帘等物体反光干扰。

2.姿势:
患者坐位,重病卧位亦可,自然伸舌,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自然下垂,充分暴露舌体,不可过度用力伸舌,伸舌时间不应过长,可令患者稍事休息,重复观察。

3.顺序:
舌尖-舌中-舌根-舌两边。
看舌八法:
一看舌苔,二看舌质,三看舌尖,四看舌心,五看润燥,六看舌边,七看舌根,八看变换。

4.辨染苔:
某些食物、药物可影响舌苔颜色,造成辨色假苔,应注意问诊鉴别。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使舌质较红;
--抗癌化疗可使舌苔少,或较干燥;
--广谱抗生素可使舌上出现黄褐色、灰黑色舌苔;
--复方甘草片可染成黑色舌苔;
--黄连、核黄素可染成黄苔;
--食花生米可使白苔增厚腻;
--食绿色蔬菜如黄瓜、茴香等可染绿苔;
--儿童食口香糖、冷食或饮料也易染成各色舌苔。

另外光线变化也易使舌苔、舌质变化。
如在室外阳光下,黄苔可变浅,舌质可由暗红变浅红,其色鲜如杨梅;室内日光灯可使舌质变浅红并略带玫瑰粉色等。

5.刮舌与揩舌:
为观察舌之润燥、苔之松腐坚敛、有很无根,常需刮舌与揩舌以利观察。
如用消毒刮舌板以中度力量,由舌根向舌尖慢刮舌面,或用消毒纱布,蘸少量生理盐水轻重适中力度揩抹舌面,以观察舌苔是否易刮揩去,露出舌质的本色,及刮、揩后舌苔复生情况;也可了解舌苔燥裂程度。

6.季节与时间:
正常舌象可随四季变换而稍有变化。

--夏季暑湿盛而苔易厚,易淡黄;
--秋季燥胜而苔多薄多干;
--冬季严寒舌常湿润。

一天昼夜交替,舌象也有不同:

--晨起舌苔略厚,色暗滞;
--活动进食可使舌象恢复红活薄润。

--张口呼吸,舌苔薄易燥;
--过度用力舌质骤红;
--过量烟酒,舌色也易变化失常。

7.年龄与体质:
常人因年龄增长,舌象也呈现规律变化。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生机勃勃,舌鲜活娇嫩;
--而患病则变化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常见剥苔、红点、厚苔。
常见舌生白衣白膜,或白屑如未。

--老年人常气血偏虚,肾亏脾弱,舌多裂纹,或少苔无苔。

男女体质禀赋不同:

--男子气壮,血不易瘀,故若见瘀血舌黑多属危症;
--女子经水适来适断,舌象也相应变化,病理也常见瘀血舌黑。

--另外肥胖之人舌多略胖而质淡,消瘦之人舌体略瘦而偏红。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

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

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
根据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看,需与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加以考虑。

舌质:
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三方面。

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含蓄荣润,胖瘦老嫩适中,运动灵活自如,表示气血充足。

(1)舌色
①淡舌:
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
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
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
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③绛舌:
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
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
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
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2)舌形:
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①老嫩:
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证、热证:
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②胖瘦:
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水湿停留有关。
舌质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者,多属脾虚或肾阳虚、水湿停留;舌质红而肿胀,多属湿热内蕴或热毒亢盛。
瘦指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
舌质淡而舌形瘦者,多为气血不足;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

③芒刺:
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属热邪亢盛。
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
临床上芒刺多见于舌尖与舌边,舌尖芒刺多属肝胆热盛。

④裂纹:
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多由于粘膜萎缩而形成。
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
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舌质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

(3)舌态:
观察舌体有无震颤、歪斜、痿软、强硬等。

①震颤:
舌体不自主地颤抖,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

②歪斜:
舌体偏歪于一侧,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③痿软:
舌体伸卷无力,多因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所致。

④强硬:
舌体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转动,多属高热伤津,邪热炽盛,或为中风的征兆。

2.舌苔:
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

章虚谷曰:
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
吴坤安说:
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
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
现代医家认为舌苔的形成,主要为丝状乳头之分化。
丝状乳头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舌苔。
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1)苔色:
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
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
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②黄苔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
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
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③灰黑苔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
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
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2)厚薄:
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
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
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
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

(3)润燥:
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
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

腻苔:
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盛。

腐苔:
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

舌诊部分──望舌苔
《证治准绳·察舌》:
凡舌上胎白而滑者,表有寒也,又曰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也。
胎黄而燥渴者,热盛也。
胎黑而燥渴者,热盛而亢极也。
若不燥渴,舌上黑胎而滑者,为寒为阴也。
舌卷而焦,黑而燥者,阳毒热极也。
舌青而胎滑者,阴毒冷极也。
凡舌肿胀,舌上燥裂,舌生芒刺,皆热甚也。

《望诊遵经·望舌诊法提纲》:
舌常有胎也,无苔者虚也。
胎垢薄者,形气不足;胎垢厚者,病气有余。
白胎者病在表;黄胎者病在里;灰黑胎者,病在少阴。
胎色由白而黄,由黄而黑者,病日进;胎色由黑而黄,由黄而白者,病日退。

《形色外诊简摩·苔质辨证法》:
苔之有根者,其薄苔必均匀铺开,紧贴舌面之上;其厚苔必四周有薄苔辅之,亦紧贴舌上,似从舌里生出,方为有根。
若厚苔一片,四周洁净如截,颇似别以一物涂在舌上,不是舌上所自生者,是无根也。
此必久病,先有胃气而生苔,继乃胃气告匮,不能接生新苔,而旧苔仅浮于舌面,不能与舌中之气相通,即胃肾之气不能上朝以通于舌也。

《察舌辨症新法》:
苔之真退、真化,与驳去、骤退,有大分别。
真退必由化而退,何谓退?因苔由厚而渐薄,由板而生孔,由密而渐疏,由有而渐无,由舌根外达至舌尖,由尖而渐变疏薄,由退而复生新苔,此皆凶兆。
若骤然退去,不复生新苔,或如驳去,斑斑驳驳,存留如豆腐屑铺舌上,东一点,西一点,散离而不连续,皆逆象也。
皆因误用攻伐消导之剂,或误表之故,胃气胃汁,俱被伤残,故有此候。

《通俗伤寒论》:
凡舌苔糙者多秽浊,粘者多痰涎,固已。
惟厚腻与厚腐,尤宜明辨。
厚腻者多食积,亦有湿滞。
…若厚腐虽多由胃液腐败,然有脓腐霉腐之别:
如舌上生脓腐苔,白带淡红,粘厚如疮中之脓,凡内痈最多此证。
肺痈、肠痈多白腐苔;胃痈多黄腐苔;肝痈、腰痈多紫黑腐苔;下疳结毒仍多白腐苔。
若霉腐苔,满舌生白衣如霉苔,或生糜点如饭子样,…多见于湿温、温毒、伏暑、赤痢、梅毒、疳积等证。

黄腻苔:
舌象为苔色黄而粘腻,颗粒紧密胶粘,加黄色粉末调涂舌面。

主病及相关研究:

黄腻苔由邪热与痰涎湿浊交结而形成。
苔黄为热,苔腻为湿,为痰,为食滞。

黄腻苔主病:
主湿热积滞,痰饮化热或食滞化热等证;亦主外感暑热,湿温等证。
治宣清热,化湿,祛痰。

另外,辨黄腻苔;尚应注意结合舌质合参。

--若淡红舌,黄苔满布舌面,苔色润泽不燥;边尖兼少许白苔,因外邪传里化热,进入阳明胃腑而生。
主病,热入阳明证,气分湿热症,肝胆疾患及尿路感染,多种发热疾病.治宜清热解毒,疏通表里。

--若红舌,黄腻苔,中厚而边薄,紧密细腻,根部尤甚,则多因热痰互结,或湿邪入里化热,或温热之邪结于胃肠,尚未至阳明燥实。

--若舌色深红发绎,则又为营热深重之候;主病;热痰互结.中焦湿热;胃肠宿食。
治宜清热化湿,涤淡导滞。

--若紫舌,灰黄厚苔,苔润而不燥,即为寒热错杂,热从寒化,或寒从热化之危重之候,多因为热病不愈,心阳暴衰,停痰厌饮久久不愈,兼感外邪,入里化热;盛夏炎热,恣食生冷而发中寒霍乱;阴盛于内,逼热上浮;素体内有瘀血.又感邪化热;故主病为真寒假热,心肾阳衰,霍乱吐泻,哮喘诸证。
治宜温通心肾,回阳救迎;清热化池;活血化瘀。

--若紫暗舌,黄腻苔,舌体胖,舌面满布黄苔.夹有白苔,中根较厚,其色黄而厚腻,其形成可因阴证央食,可因痰湿内郁,可因寒邪凝滞,可因湿食阻滞中焦,气血郁阻,亦有湿热与胃肠糟粕搏结之证。
治宜温阳健脾,活血消积。

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胃肠炎.胆囊炎,尿毒症等病人的舌象。

黄燥苔舌象为苔色黄干而少津(津液),属邪热伤津之病变。

主病及相关研究:

黄燥苔:
成因有数种:

(1)苔薄黄而干,为病初外邪化热入里,邪热伤津;
(2)苔黄而干燥,为气分热盛,津液已伤;
(3)舌苔干色黄,满舌厚积,为实热里证;
(4)若苔色老黄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纹,为表邪已解邪气内传.结聚脏腑。

(5)若病后期苔由厚而薄,色由深而浅,干而少津,则为邪热虽退,津犹未生之候。

黄燥苔主病:
邪热传里,治直泻热清里。
气分热盛津伤,宜辛寒清气,泄热保津。
实热里证,邪热结脏腑。
宜苦寒攻下以泄热救阴。
热退津伤,治宜甘寒生津。

厚白腻苔多由中焦脾胃的阳气不振,以致饮食停滞,或为湿浊痰积之候。

《辨舌指南》:
舌苔白腻,胸隔闷痛,心烦干呕;时欲饮水,水入则吐,此热因饮郁,宜辛淡化饮。

厚白腻苔主病:
主湿、主痰、主寒。

由外感寒湿之舌苔白腻,为感受寒湿之邪。
寒则令色白,湿则主腻苔;因寒湿在表,故舌苦可呈薄白而腻,治当温散寒湿,方选羌活胜湿汤。

由湿阻膜原之舌苔白腻,为感受湿热病毒所致,亦可因湿浊内蕴又复感外邪引发;湿热由表入里,蕴伏于膜原之间。
阳气被郁,湿浊上泛而见白厚腻而干之舌苔,或白如积粉。
治宣化湿辟浊兼清热,方用达原饮。

由寒饮内停之舌苔白腻,为脾阳不振,水饮内停所致舌苔白而厚腻,或水滑。
治宜温阳醒脾行水,方用温脾场。

值得往意的是,热因饮郁,水饮湿浊之邪盛于外而上溢于舌,使舌苔白而厚腻,并不现黄苔;然毕竟中郁有热邪,故可见心烦干呕,时欲饮水,当辨这种病变不同于湿热郁蒸之现黄苔。

临床多见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等重症病人的舌象。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
--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
--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
--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
--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
--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
--舌黄有虎斑纹者。
为气血两播;
--舌红润而有黑纹,为厥阳之寒证;
--下后反见人字纹者,为肾气凌心;
--中有袭纹者,多属胃气中虚;
--淡白舌有发纹满布者,为脾虚湿侯,舌红露黑纹数条而苔滑者,为水乘火位之寒证;
--舌现蓝纹,在伤寒为胃气衰微,在杂病为寒积滞宫中;
--裂纹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为心经邪热塑盛。

--由于裂纹舌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较少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

舌诊的注意事项
(1)病人将舌自然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要呈扁平形,使舌体放松,不要卷缩,也不要过分用力,以免引起颜色的改变。

望舌时尽量迅速敏捷地看清舌质、舌体、舌苔、避免病人伸舌过久,必要时可稍休息后再重复观察。

(2)病人面对光线,使光线直射入口,光线要充足,否则舌质及舌苔的颜色不易分辨。

(3)注意饮食对舌诊的影响:

如食后因食物的摩擦使舌苔变薄;饮后使舌苔变润;食温热或刺激性食物后,舌质变红或绛。
所以一般不宜在病人进饮食或漱口后立即进行舌诊。

(4)注意染苔:
如饮用牛奶后苔呈白色;吃乌梅、杨梅、咖啡、陈皮梅、橄榄等可将舌苔染为黑色或褐色;吃蚕豆、橘子、柿子及黄连、核黄素等,使舌苔染成黄色。
这些暂时的外物沾染,不可误认为病理的舌苔。

舌与经络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
它通过连及舌本,挟舌本,或在经脉循行中虽未系舌本,但有关舌病者亦属其经脉所主等形式,与舌相联系的主要经络:

一、足太阴牌经: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前缘,沿小腿内侧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入腹,属脾,络胃,上穿嗝,挟行咽喉,连于舌本,并散舌下。
另一分支从胃腑别出,上穿隔,注入心中,与手少明心经相交接。

当外邪侵犯本经后,可出现循经病变,如舌根强硬,食后呕吐,胃院疼痛、胀满,时有暖气,便后或排气则觉舒适;亦可有全身症状,全身及四肢沉重无力;总以脾胃病症状为主。

二、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耻下,斜行足心涌泉穴,出舟骨相隆之下,沿内踝后分出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绿至胭内侧,沿股内侧后缘上人脊内,贯穿脊柱,属肾,络膀胱。
直支,从肾脏上行,穿肝,过隔,入肺,沿喉咙上行挟于舌根部。
另一分支从肺别出,络心,注胸中,交于手厥明心经络。

外邪侵犯本经,可出现循经和全身症状,以肾虚症状为主。

三、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起于大趾毫毛中(大敦穴),沿足背上行,过内踝前一寸,向上八寸交于足太阴脾经后,向后上行至膝关节内侧,沿大腿内侧向前,入阴毛中,绕阴部,入小腹,上挟胃旁,属肝,络胆,上行过嗝,散布胁肋部,向上沿喉咙后方。
人鼻咽部,向上连接目系,上出前额部,于头顶交汇督脉。
另有目系支脉,从目系分出,下行至额里,环绕唇内。
另一肝系支脉,从肝分出,过嗝,入肺。

外部侵犯本经,引起循经和全身症状,多以瘀证,实证为主。

四、任脉:

任脉起于中极穴下方的会阴穴,向上行经关元穴达咽喉,上结于舌本,出循面部而络于目。

由上述可见,五脏皆系根于心,通过经络,手足阴阳脉气亦通于舌,正如清代傅耐寒在《舌胎统志》序中论述:
盖舌为五脏六腑之总使,如心之开窍为舌,胃咽上接于舌,脾脉挟舌本,心脉系于舌根,脾络系于舌旁,肾肝之络脉,亦上系于舌本。
夫心为神明之府,五脏之主;胃为水谷之海,六府之源;脾主中州,四脏赖心灌溉。
是以脏府有病,必变见于舌上也,故舌辨脏府之虚实寒热,犹气口之辨表里阴阳。

舌与脏腑
1.以五脏划分
舌根主肾、命门,大肠,舌中左主胃,右主脾,舌前面中间属肺,舌尖主心、心包络,舌边左主肝,右主胆。

2.以三焦划分:

舌尖属上焦,上焦主心肺;
舌中属中焦,中焦主脾胃;
舌根属下焦,下焦主肝肾。

3.舌形色在五脏分居
白苔肺经;绛苔心经;黄苔胃经;鲜红胆经;黑苔脾经;紫色肾经,焦紫起刺或舌青滑均属肝经。

附:
舌诊现代研究简介
舌为口腔中主要器官之一,是由很多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外表被有特殊的粘膜,尤其舌背粘膜是组成舌苔的主要部分。
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极其丰富,其粘膜上皮薄而透明,故能十分灵敏地反映机体的变化、消化系统和体液的变化。
近年来运用现代知识和方法研究中医舌诊的日益增多,简介如下:

(1)正常舌象:

淡红色舌质:
由于粘膜下层及肌层中血管及血运十分丰富,使舌肌呈红色,透过一层白色明带有角化的粘膜面,而形成正常的淡红色舌质。

薄白苔:
由舌的丝状乳头末端角化树及其空隙中的脱落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渗出细胞等形成。

(2)舌象的变化:

①舌质的变化与血液循环、体液状况、及机体生理失调、
组织细胞代谢障碍有密切关系;如全身机体代偿机能失调或机能不足时,就可能出现气虚的舌象;机体消耗过甚,影响到某些重要物质缺乏时,就出现阴虚的舌象。

淡白舌多与组织水肿、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减少,血流缓慢等因素有关,常见于贫血,或蛋白质缺乏,尤其是白蛋白缺乏者,亦可见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或内分泌机能不全,如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等;红绛舌与毛细管扩张,血液量增加,血液浓缩等因素有关,多见于发热,尤其是急性感染性疾病,脱水,维生素缺乏,外科手术后,水液平衡失调及昏迷等病人;青紫舌可能与静脉瘀血,或缺氧而致还原血红蛋白增加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多见于肝脏病、心脏病及癌肿患者。

舌体胖嫩,主要由于血浆蛋白减少,舌组织水肿,且可因水肿、舌体增大或肌张力降低、松弛而在舌边出现齿痕;裂纹为舌乳头融合及分离而造成的裂隙,可能与舌粘膜萎缩有关;芒刺系由丝状乳头向蕈状乳头转化,同时由于粘膜固有层中血管充血扩张,致蕈状乳头肿胀,充血而成。

舌质干燥,是由于唾液分泌减少或伴有唾液含水量降低所致。
脱水患者,血液粘稠度增高,唾液水样分泌减少,故舌面干燥,所以舌面干燥是临床失水的最好指标,是任何原因引起失水的最早表现。

②舌苔的变化与丝状乳头增生,角化增剧,细菌的作用,口腔中存在水分多少,以及全身营养状况,脏器疾病等有关:

白苔多为氧气交换减少,或贫血,携氧降低,导致组织缺氧,引起舌粘膜代谢障碍和代谢产物增多而形成;黄苔是由于感染等致炎因子和代谢产物的刺激,使丝状乳头增生,粘膜表层弥漫的角化不全和角化过度,加上角质碎片和产黄色微生物的作用,以及舌的局部炎性渗出物等而形成,故多见于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发热及一些恶性肿瘤;黑苔的形成是因丝状乳头增生更剧,出现棕色角化细胞及黑色霉菌滋生,或腐败细菌作用于舌粘膜上之坏死物质,或与含铁微生物结合形成硫化铁而致黑色,故认为慢性感染,毒素刺激,胃肠功能紊乱,霉菌感染,长期应用抗生素和由于恶性疾病引起口腔健康情况恶化,是造成黑苔的原因,也可见于吸烟过量,口腔卫生差者。

舌苔变厚,变腻,多由于病后食欲减退或进软食、流质、舌的机械摩擦作用减少,或因发热脱水、唾液分泌减少,清洗作用降低,影响舌的自洁作用降低,使丝状乳头延长,加上角质碎片、渗出物等堆积所致。

综合目前有关研究资料,舌象变化与下列几点有关:

①与营养缺乏有关:

②慢性胃病或慢性腹泻的患者,由于消化吸收不良,在临床上可见到黄色或灰色的舌苔。
体内消耗过多及代谢紊乱,也可见到舌苔的显著变化,如各种发热病人开始多薄白苔,中期多干黄苔,糖尿病人可见到干红苔等。

②与循环系统及血液的质和量有关:

高度贫血者,舌质淡白,舌乳头萎缩,失水、酸中毒、血液浓缩、缺氧者,舌质均呈鲜红或紫色;血小板减少,舌上可出现紫斑;恶性贫血出现光滑舌。

③与细菌病毒感染及机体抵抗力有关:

流行病初起多白腻苔,病势较重或严重时出现红绛舌;绿脓杆菌所致的败血症,以光剥舌较多,链球菌、葡萄球菌所致的败血症,则多见黄苔。
说明舌象的变化不仅与细菌种类有关,而且还可能与机体的抵抗力有及反应性有关。
一般绿脓杆菌所致的败血症,多在人体抵抗力极差的情况下发生,正气不足,故舌见光剥,而链球菌及葡萄球菌感染的败血症,以实热证居多,故多表现为黄苔。

④与唾液有关:

高热的病人如中毒性肺炎和急性肠炎失水患者,均有舌面干燥,口腔内失润现象。
这是因血液粘稠度增高,唾液水样分泌物减少所致。
又如阴虚患者,常有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副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使唾液浆液性分泌减少,代之以粘液性分泌,唾液的质量发生改变而见舌面干燥。

⑤与内分泌有关:

内分泌失调者,舌象有异常反应,如肾上腺机能不全者,舌面上可能有褐色隆起或陷下的色素斑
(3)舌象变化的临床意义:

①舌象的变化能够反映疾病的轻重和进退:

如舌质淡红,舌苔白、薄、润均为病情较轻;舌质红绛、青紫、舌苔黄厚,灰黑,或光滑无苔,均为病情较严重;淡白舌多属于慢性疾病,病情变化慢,病程较长,如贫血,蛋白质缺乏或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等;红绛舌多见于发热,脱水,水液平衡失调等,如烧伤患者,创面越大,伤热越重,则舌质变红越快越明显,如并发败血症则舌质多红绛干枯,肝硬化病人若原为淡红舌,薄白苔或薄黄苔,一旦转为红绛光剥,常表示肝功能恶化;急性阑尾炎多见腻苔,在治疗过程中厚腻苔转为薄白苔,多是病情好转,但如疼痛减轻而腻苔不退,则表示病情未减,甚至可能增剧。

②舌象的变化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绿脓杆菌性败血症,多见舌光剥无苔,而链球菌、葡萄球菌性败血症,则多黄苔;重症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甲状腺机能亢进,严重的肺、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常见舌质红绛,舌体瘦小,舌干而有裂纹等阴虚舌象,有的舌苔光剥舌边尖有红刺,后期则舌面光滑如镜、重症肝炎患者,舌质多红绛,干枯少津,病情恶化时更明显,舌苔多厚腻或燥,色黄或黑,有时也可见光剥无苔;肿瘤患者晚期出现红而光亮的舌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