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底阻尼抽屉安装视频:前三国的那些人那些事 十五、曹操:第三代巨人的转型 十六、从陶谦到吕布:徐州的事情(引子) 十七,真龙出世前的江湖:扬州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22:02:24

十五、曹操:第三代巨人的转型

 

曹操的故事,说来有点话长。

 

曹操的干爷爷是桓帝时候一名太监曹腾,曹操的爸爸叫曹嵩,官做到“三公”之一的太尉。所以曹操基本上也算是太子党,和太子党的老大袁绍混得很熟。《世说新语》记载了好几个袁绍和曹操小时候一起胡闹的故事,即便今天仍能从那份顽劣调皮之中读出一种脉脉温情。

除了袁绍而外,山东寿张还有个小地主张邈,类似于《水浒传》里的柴进,都是高第出身,为人轻财仗义,和青年时代的袁、曹关系好得紧。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志趣相投的年轻人们往往结伴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马腾、韩遂如此,孙策、周瑜如此,刘关张如此,袁绍、曹操和张邈同样如此。

所以当黄巾闹起来,何进打算有所作为的时候,袁绍、曹操和张邈都进了中央,积极通过对何进施加影响来掌控中央乃至天下形势。

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何进被宦官害死,而袁绍、曹操趁机将宦官势力连根拔起完成了洛阳各派势力第一次大洗牌之际,董卓进京。

董卓和袁绍、曹操这样的太子党不同,他是一个武夫。他并不把这几位洛阳公子哥儿放在眼里,略施小计轻取了胜利的果实。并且他对这三人采取了分流,先将张邈京官外任,调到陈留做起太守。

 

袁绍、曹操忙活了半天,为董卓做了嫁衣裳,心里自然不忿,也先后分头跑出去。董卓对这几位人物,先是予以全国通缉的;所以曹操的逃亡比较惊险,并且闹了一出“捉放曹”的险剧。《三国演义》里说曹操逃到中牟(音MU,阳平)的时候被县令陈宫拿住,因惜他是个英雄,便弃官与曹操一起逃亡;逃到成皋,曹操错杀了父亲的好友吕伯奢一家,陈宫便弃曹操而去。故事是很惊险,也利于刻画人物形象,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

曹操从洛阳出亡,目的地是陈留。途中先要经过成皋,再过中牟;所以曹操没有道理在中牟被放以后绕回成皋去杀吕伯奢全家。那么有没有杀吕一事呢?有的。据《魏书》的说法是吕伯奢的几个儿子连同宾客见财起意,劫掠曹操的财物,而曹操又是很有些武艺的,便把这几个蟊贼全部摆平。而另据《世说新语》和孙盛《杂记》的说法,则和演义是一样的情形了,不过其中并无陈宫的戏份。并且曹操在杀人之后凄怆地说了那句经典名言的原始版本:“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刚好看到搜狐煮酒论史上“天行健”所发的一篇《清算易中天》,对曹操说这句话时的心态进行分析。易中天的意思是曹操敢说人之不敢说,是心口如一的真小人;天行健的意思是“曹操发现自己错杀了人,一开始有些难过,接下来把心一横,换了一付狰狞的表情说:错就错了,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觉得天行健的分析合理些,但按我自己的理解,曹操这时候不过是在自我安慰。仿佛我逃了一节课,心里有些忐忑,于是自我安慰说:反正这个老师讲得也不好,还不如自己在宿舍看点书。曹操想必也是这个心态:反正我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样性格的人,杀他们全家是与我性格相符的!那曹操是不是这样性格的人呢?这样的事情影响了他的性情,慢慢转型,逐渐便是了。

接着跑。

跑到中牟,被县令(一说亭长)认出是通缉令上的人物,于是拿住监在牢里。亏了一位有见识的功曹,认为当今天下还不知姓董姓刘,办事不必这么认真,于是把曹操放走。至于这个功曹是不是陈宫,史书上没有说明,想必多半不是。

 

曹操从中牟跑到陈留,得到一位孝廉卫兹的财力支持,聚合了五千兵马。到了这年冬天,便在陈留东边的己吾起兵反董。下一年的春天,袁绍、张邈完成了各自的布置,一齐响应老友。

袁绍是这次行动的盟主。他懂得打一场仗未必非得动武,于是只是重兵聚集,对董卓施加军事压力。《战争论》告诉我们,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袁绍懂政治。

曹操倒是憋不住了。他要求袁绍别干打雷不下雨,遭拒;于是亲自提了自己的五千个兵跑去和董卓干架,只有张邈念着旧情给了一部分援助。

曹操遇上悍将徐荣,输光家本,只身逃回酸枣要求聚集在这里的四镇诸侯发兵,还是遭到拒绝,于是曹操跑到扬州去招募兵勇,打算重新来过。

扬州当时的刺史陈温给了曹操四千兵马。然而不曾想到这群兵油子只肯在老家耍威风欺负百姓,要到前线去拼命却是不干的,走到路上集体叛逃。曹操严令止喝,只留下五百个人。

 

当时有两个年轻人满怀杀敌报国的理想,一个是曹操,一个是孙坚。孙坚愈挫愈勇,推倒了一切拦路的障碍;曹操屡战屡败,理想在现实面前屡屡碰壁。

要么用理想改变现实,要么理想被现实改变。很显然,孙坚属于前者,曹操属于后者。

曹操到这个时候终于看明白了,袁绍已经不再是那个袁绍。不再是凭着一腔义气,敢和你上刀山下火海脑袋别在裤腰里玩命的洛阳公子袁家大少。曹操的理想是为汉家廓清四海,在乱世闯出天地;而袁绍则现实得多,讨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曹操的理想和袁绍的目的已经产生了质的分歧,这段纯真的友谊和兄弟的义气也已经开始变质。

袁绍主动转型,曹操被逼转型,而夹在两个已经变质的老友中间的张邈,注定只能成为牺牲品。

 

董卓方面,毒死了被废的少帝刘辩;袁绍相应的举动是,和冀州牧韩馥拥立时任幽州牧的宗室刘虞。袁绍象征性地征求了“老友”曹操的意见,曹操的回答是:“君北面,我自西向。”你们走你们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初平二年,又是一年春来到。忠厚长者刘虞果断地拒绝了袁绍、韩馥的提议。到了夏天,董卓觉得呆在洛阳既担惊受怕又不真开打无趣得紧,拍拍屁股走人去了长安:“老子不陪你们玩了。”

董卓不陪诸侯们玩,诸侯们便自个玩。早在上一年,兖州刺史刘岱就杀掉了自己治下的东郡太守桥瑁,将一位亲信王肱安插在此任上。刘岱杀完了桥瑁,又开始眼馋冀州。

同样盯上冀州的,还有盟主袁绍。他用了逢纪的谋略勾引了幽州的公孙瓒来攻打冀州,自己却以友军的姿态受韩馥的邀请抗幽援冀,接着顺利地把自己的势力安插到各个军政要地,最后客气地请韩馥下课。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上兵伐谋,斯之谓也。

 

而在袁绍盯上冀州之时,他还顺利地将曹操安插进了兖州。

冀州的西部,当年黄巾的残余势力在黑山分舵舵主张燕的带领下化整为零,兵民结合,采取今天恐怖分子的办法,盘踞了一片地盘,搞得有声有色,史称“黑山贼”。这一年,黑山军的小头头于毒、白绕、眭(音SUI,阴平)固带领十万人去兖州的东郡“打草谷”。新太守王肱根本不是敌手,于是曹操在袁绍授意下带了兵把这群乌合之众打散。太守之位,能者居之。无能的王肱下台,有能耐的曹操被袁绍表荐为新任东郡太守。

有人往往把曹操打黑山军看作他的另立山头,而袁绍的表荐不过是对既成事实的追认。其实不然。

 

袁绍这段时间,确实在专心搞韩馥的冀州。那他对于曹操取东郡的举动又是什么态度呢?首先,袁绍在后来和曹操交恶的时候给汉献帝上书,提到这段时间的举动:“又黄巾十万焚烧青兖,黑山张杨蹈籍冀域,臣乃旋师,奉辞伐叛”。这个“黄巾十万焚烧青兖”,在这段时间内有如此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显然只能是指黑山军的打东郡。而所谓的“奉辞伐叛”,自然是指自己的手下曹操的军事行动。

那么袁绍本人有没有“旋师”呢?有的。《三国志•袁绍传》里说到高干、荀谌(音陈)吓唬韩馥时说“袁车骑引军东向,其意未可量也”。

袁车骑东来的意思,其实“可量”得很,表面是去打黑山、打张杨,其实是夺取冀州。至于黑山的蟊贼,派个曹操就解决了。顺便还可以将兖州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曹操不只是顺水行舟,他当然有自己的想法。然而想法的践行要靠实力做支撑,曹操现在还没这个实力。所以,当袁绍要他杀掉王匡的时候,他冷起脸来做了一名合格的杀手。

王匡是讨董诸侯之一,河内太守。讨董的时候,董卓派过五个名士代表天子来安抚关东。袁绍为了表示对新天子的不屑,命王匡杀掉这几位名士。这几位名士中有一个叫做胡毋班,是王匡的妹夫。王匡身在袁绍之下,又为了表现自己对讨董革命之忠心,只好咽泪把妹夫杀掉。袁绍对王匡的表现表示满意。

杀掉了妹夫,王匡把一腔愤怒转嫁到董卓身上,于是玩命突进,结果被董卓派了支奇兵打散。无路可去的王匡只好转回老家山东泰安,招了几千个兵,看看又不成气候,便投往张邈麾下。

 

张邈和王匡都是山东人,算是老乡。

张邈在讨董联盟中,算是说得上话的;又仗着自己是袁绍的老友,严词批评过他几句。袁绍被说毛了,便以为张邈和自己搞对抗。这次王匡跑到张邈治下的陈留,正好借这个机会试探一下张邈的心思。

于是袁绍让曹操杀掉王匡。一来除掉早就对自己怀恨在心的王匡,二来看看儿时的两位兄弟到底作何反应。

结果王匡被除掉,曹操和张邈脸上都没有反应。

 

曹操心里的想法是忍得一时是一时,先壮大自己的家底要紧。他准备好了一切,而机遇也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青州的黄巾,百万人入兖州。兖州的刺史刘岱正自以为实力雄厚,像个暴发户一样冲向这民工潮般的汹涌人流,结果被冲散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兖州无主,大家纷纷把眼光瞄向了新任东郡太守曹操。东郡人陈宫利用自己在兖州的能量,四处为曹操游说;再加上好友鲍信这样掌握了兵权的刘岱老部下鼎力襄助,曹操顺利就任兖州牧。

 

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放得并不理想。曹操轻骑前往贼营打探,打了一场遭遇战,鲍信战死。

曹操化悲痛为力量,从秋打到冬,把青州黄巾打到求饶。结果是招纳了男女百万口,收编青州黄巾军三十万。

那个年头,人口就是生产力,兵马就是战斗力。曹操把三十万黄巾去芜存菁,编成“青州兵”,从而有了一支特别不能吃苦但特别能战斗的军队。

这支军队很快就派上了用场:袁术的南联盟和袁绍的北约全面开战,公孙瓒派了刘备、单经南插,陶谦也摆开了阵仗,曹操和袁绍背靠背,一人一半全部摆平。第二次战斗发生在下一年的春天,被曹操打散的黑山军和匈奴胡兵跑到南边投了袁术,于是袁术又壮起胆子对曹操宣战,把军队进驻到匡亭。曹操陆攻水淹连打五仗,把袁术从河南打到江西。

 

袁术的嚣张气焰被打光,连性命也几乎不保。偏偏这个时候,曹操收兵。

原因是后方出了问题:徐州有个阙宣聚了千把人自称天子,而徐州牧陶谦,据说也在这时候趁乱攻略了泰山的若干个县城,并且兵锋直指任城。泰山和任城,都是兖州的郡;在东郡的东边。

曹操起兵东征陶谦,却不曾想到陷入了人生最大的生死关头。

十六、从陶谦到吕布:徐州的事情(引子)

关东兵火,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想置身事外都不可能。随着兵火的蔓延,一直静默着的古老的东海大国——徐州,终于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卷入了汉末纷争的大剧。

今天的徐州,在江苏西北角,从一个兼有地理和经济意味的名词来看,属于“苏北”;而徐州,除了交通和历史文化以外,在各个版本的排名中,均属于江苏各大城市中下游。我在QQ的“煮酒论史”聊天室解释徐州落后的原因时说过:徐州把青春献给了历史。
徐州,是上古九州之一。此后无论区划如何变革,这个大州始终稳稳端坐在东海之滨。东汉时的徐州,囊括了今天的山东东南、江苏北部和安徽的小部分地区,其地河网密布、水陆通畅,大小湖泽星罗棋布,滨海更是鱼盐富庶;从外部看,北接青州、南通吴会,西靠兖豫、东滨大海,实在是一块宝地。

这样一块宝地,在汉末自然被蛟龙鱼虾们折腾得风生水起。
在徐州闹过的蛟龙,有四条:从陶谦到刘备到吕布到曹操;鱼虾则更多了,有笮融麋竺臧霸陈登赵昱阙宣……
人多不怕,一个个来看。

 

 

一号蛟龙:陶谦       附带鱼虾:阙宣、笮融、臧霸、陈登、赵昱

陶谦,丹杨人。丹杨在今天的苏中地区(即广义概念上的苏南的北部),离我家已经很近了;现在的苏南人,文气纤弱,在当时却据说是“丹杨山险,民多果劲”,是人人眼红的一大兵源。
陶谦在这个地方出来,也果劲桀骜得很:他从小就放荡不羁,到十四岁(那时候的孩子早熟,不像现在十四岁还在看蓝猫淘气三千问)还是孩子王;居然也有位大户甘公看上他,像吕雉的爸爸一般好眼力认定这孩子将来会有大出息,把女儿嫁给陶谦。
娶了老婆的陶谦开始收敛,肯读点书,被地方上举了茂才当了县令。当时他的顶头上司是他父亲的老朋友,常以伯父的身份想关照陶谦,偏偏陶谦不买这位“伯父”的帐。“伯父”热脸贴冷屁股的事情做多了,自然老羞成怒,找个机会把陶谦从县令的位子上赶了下去。
然而陶谦官运亨通得很,根本不需要伯父的关照,照样跑到幽州去当了刺史;又赶上皇甫嵩、张温先后讨伐凉州叛军,陶谦随军前往,立了不少功劳。在幽州期间,陶谦结识了公孙瓒;在张温军中,又结识了年轻的孙坚和董卓。

打完西边的韩遂,东边的黄巾又猖獗起来;陶谦被任为徐州刺史,走马上任。
他所依仗的,大约有这样几派势力:一个是自己家乡带去的丹杨兵,一个是徐州土豪。丹杨兵,可知的有曹豹、许耽、笮融,以及新朋友孙坚派来友情援助的朱治。这位朱治也是丹杨人。徐州的土豪,有陈登、麋竺。另外还有一位青州人臧霸,也得任用。
陶谦一时得了这许多人物的支持,很顺当地扫灭了徐州境内的黄巾,在州里立稳了脚跟。
《三国志》上对陶谦在徐州的表现却很不客气,采了这样的说法:“是时,徐州百姓殷盛,谷米丰赡,流民多归之。而谦背道任情……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至于《后汉书》则基本是抄的《三国志》里的说法。
这段话有两个意思,我们一个一个来分析。
第一个意思:徐州本是个好地方,自从来了个陶刺史,十年倒有九年荒。
陈寿自己说了,徐州是遭黄巾之乱最严重的地方之一;而陶谦来了以后,肃清黄巾,“境内晏然”。所谓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徐州原来动乱不堪,是陶谦来了才稳定的,稳定了才发展的,怎么能说是陶谦破坏了徐州经济的发展呢?倒果为因。陈寿还说了一句话:“流民多归之”。这些流民是哪来的?《后汉书》说了实话:“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依谦者皆歼”。所以可见,陶谦到徐州平定黄巾以后才来了流民,有别的州躲黄巾逃来的,也有因后来关西大乱不远万里跑来的。而经陈寿一说,仿佛自从陶谦驾临,徐州便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这是不确的。

第二个意思:陶谦亲小人远贤臣。
所谓的小人是谁呢?曹宏。曹宏是谁?不知道。陈寿说他是“谗慝小人”。那便请你拿出证据来呀,对不起,没有。不光这里没加说明,整本《三国志》都不曾告诉你曹宏坏在哪里。那么,还有没有别的小人呢?也没有说明。作史者,最要不得的便是光下结论却没有凭据。
再来看看所谓的“良善多被其害”。当时徐州的良善有谁?陈寿举的是赵昱。从现存资料来看,赵昱是个品德高洁的名士,至于能力则不清楚。陶谦怎样对待他的呢?“以忠直见疏,出为广陵太守”。这又不确了。
陶谦初到任上,便请赵昱出山做“别驾从事”。别驾从事是个什么官?别驾从事全称“别驾从事史”,简称“别驾”,跟着刺史出门办事的时候有权另坐一辆车子,故名。在州政府,是刺史最高的佐官之一,其上还有治中,其下有主簿,都是高官。
陶谦以别驾从事的位子作为赵昱出山的起点,实在是亲厚之至;然而赵昱不领情,辞疾;陶谦也知道这些名士故示清高的古怪脾气,不厌其烦地一而再再而三请赵昱出山,这才得到了这位名士。
那么,为什么又把赵昱“出为广陵太守”呢?我们可以翻一翻《王朗传》。当时董卓把天子迁在长安,王朗和赵昱劝说陶谦要继续向长安政府示好;陶谦觉得有理,便遣了赵昱去朝贡。长安政府一高兴,封了陶谦为徐州牧、溧阳侯、安东将军;王朗为会稽太守,赵昱为广陵太守。所以,赵昱这个广陵太守是天子的嘉奖,不是陶谦的任命。有人说这是陶谦封的,可是我们要知道,会稽是扬州的地盘,陶谦一个徐州刺史并没有任命会稽太守的权力。
而广陵太守,是二千石的高官,镇守徐南一方,自然是信任倚重的体现。

除赵昱而外,陶谦大胆启用了不少贤才。
他提拔亡命东海的要犯臧霸做骑都尉,镇压了黄巾起义;又把他和他的武装部队安插在道士于吉的老家兼布道中心瑯琊,以预防不测。
他任用了豪族子弟、徐州奇士陈登做典农校尉,大搞屯田,“尽凿溉之利,粳稻枫积”。从中看出,他和不懂生产的军阀袁术、公孙瓒之流的区别,也更印证了所谓“徐州百姓殷盛,谷米丰赡”不是陶谦上任前的背景,而是他努力发展的结果。
他安置了一位远道来投的老乡笮融在南部三郡掌管财赋,又默许他在此兴造佛寺发展信徒,使下邳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佛教中心。

陶谦挖空心思搜索人才,从赵昱到王朗,再到张昭,无不在其征用之列。但陶谦治下的徐州,又不同于文气浩瀚阳刚不足的荆州;北有臧霸驻守,南有笮融看门,表面上稳当得很。
家里稳当了,陶谦开始介入外交。早先讨董的时候,陶谦并没有表示,而只是观望;等到董卓跑去长安,陶谦觉得局势已经一边倒了,又刚好朱儁有心发起讨董联盟,正移书州郡;陶谦便应势遣了三千精兵与朱儁,并发表他代理车骑将军。然而区区三千兵并不济事,朱儁拿着这三千兵往凉州铁骑身上轻轻一磕,便碰得粉碎。到董卓死掉、李郭主政的时候,陶谦憧憬袁绍当年发号施令的威风,便聚拢了十个州郡长官外带一位博士,联名上书恳请当时留驻中牟的朱儁主盟讨贼。同时来到朱儁府上的还有长安朝廷派来的征发诏命。朱儁权衡再三,孤身赴了长安,陶谦的计划流产。
朱儁呢,后来被李老大、郭老二当人质劫来掠去,受不起震荡,病死。最后的名将黯然谢幕,然后历史早已换了好几拨主角,谁还记得他们?

陶谦讨伐不成,便听了王朗、赵昱的建议,向长安政府朝贡示好。这一招换来的是徐州牧、溧阳侯、安东将军的敕封。
这个时候,徐州下邳有个阙宣,造起反来,聚起几千人自称了天子。而《三国志》说这时期陶谦竟与这个伪天子联起兵来,攻略兖州的地盘。
这一点又是大大的不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就提出了疑问:陶谦一向以忠臣自居,怎么竟肯与一个草寇混在一起?
有说陶谦使阴谋,先诈与其联合再将之消灭的,事实上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有说陶谦以此为契机,扩大势力的,那也可以边镇压边趁乱扩充,不必与之联合。总而言之,这又是《三国志》的一桩公案。

事实上,陶谦仅用了一个月便把阙宣迅速平定,并且把他的兵马收编国有。
而在这个时候,一直呆在泰山华县的曹操的父亲曹嵩,大约觉得此地不安全,便携了大小家眷和金银细软,打算投奔儿子去。路上,被一支兵杀光全家,抢走了东西。
这支兵是什么来历,归纳起来有两个说法:一,陶谦派去的;二,陶谦的部下见财起意,动了歹心。又或者,只是当地一队土匪。这方面的考证极多,一般都倾向于第二个说法。
谁杀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曹操的老爸死了,并且和陶谦有一定关联。
而这个时候,袁绍的北约和袁术的南联盟之间的斗争形势已经十分明朗:南下的公孙瓒遭袁绍挫败,侵略荆州的孙坚死在了刘表手里,屡起衅端的袁术更是被曹操打到扬州去了。
袁绍要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转守为攻了。
他本人,自然是对付最大的敌人公孙瓒;袁术暂时够不着。所以曹操在袁绍首肯下,提兵讨伐南联盟的中间一环——徐州。证据是袁绍派部将朱灵带了三个营的兵协助曹操。

面对曹操咄咄逼人的强大兵锋,年迈的陶谦慌了手脚。
曹操一下子取了十几个城,攻到当时的州政府所在地郯县。而这个时候,盟友公孙瓒也派了田楷和刘备过来帮忙。刘备竟有本事凭了一支七拼八凑的队伍,将曹操的锐利兵锋生生遏制在郯城之下。曹操拿郯城没办法,只好愤愤退兵;临走前,他一定记住了城楼之上那个隐约的身影,那个落魄却自命皇族的男子。这是两个绝代英雄的首次邂逅。
曹操打不下郯城,却放任手下屠了周边五个城,泗水为之不流。这恐怕是出身黄巾的青州兵贼性复发。而这样一件灭绝人性的事件,《三国志》竟还要为他遮羞,只说是杀了陶谦一万兵丁所造成的。

下一年,曹操卷土重来,打平了东海、瑯琊两个大郡,并且把刘备的抵抗军也破掉。陶谦惊惶失措,决意逃回老家丹杨去;就在这个时候曹操后院起火,陶谦捡了条性命。
捡来的性命没拖多久,就一命呜呼了。陶谦临死前对别驾麋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顺便交代一下几个鱼虾的下落:阙宣是被陶谦平定打死的;笮融看到曹操来打,便带了搜刮的财产南逃到广陵,太守赵昱来迎接。笮融歹毒,把赵昱杀掉,又南逃;沿路杀了接纳他的薛礼、朱皓(朱儁之子)。还要到江东闹腾一番,他的戏才算收场。而陈登和臧霸,则好戏还在后头。

这就是兴平元年的徐州,第一条蛟龙陶谦归天;将舞台留给了踌躇满志的第二条蛟龙刘备。而第三条蛟龙吕布,则已经在曹操的地盘上翻江倒海了。

 

 

二号蛟龙:刘备       附带鱼虾:陈登、糜竺

刘备,自称汉室皇族后裔。小时候和公孙瓒一起,跟着老乡卢植读过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刘备不像曹操孙坚,有一个好出身或一群能干事的好亲戚;刘备只有两个铁杆哥们关羽和张飞。这两个名字,在若干年后会威震华夏,但现在只不过是一个穷光蛋老大手下的两个马仔。

这三个患难兄弟一起打过黄巾,打过土匪,据说也赶时髦打过董卓。脑袋别在裤腰里玩命,在乱世的惊涛骇浪里摸爬滚打,辛苦几十年所得的结果不过是一个“平原相”的官职。平原是青州的一个郡国,当时的青州刺史是田楷,田楷是公孙瓒的手下。所以刘备是公孙瓒的手下的手下。
大学的同学,几十年后再聚首往往令人慨叹人生无常。
原本刘备也只是凭着同学关系在公孙瓒手下混饭吃,并且是混上了一只铁饭碗。只要公孙瓒不死,刘备这口饭可以一直吃下去。这样的日子,原本并没有一个尽头,直到陶谦告急。

曹操征徐州,陶谦告急;作为南联盟的成员,公孙瓒派了田楷来救陶谦,而田楷则派了刘备前来。刘备带来了一堆不三不四的杂牌军:平原兵及幽州少数民族骑兵一千多个人,外加临时强制入伍的几千个饥民。
这样的一支队伍,到底是来救人的还是来吃粮食的?满载着疑问,刘备把队伍开离了青州的州境,进入了徐州边界。陶谦的反应是增派了四千丹杨精兵给刘备。刘备大喜过望:我王老五活了大半辈子了,还没见过这么多兵啊!刘备这一高兴,高兴到了脱离公孙瓒、归降陶谦的地步。
刘备用这样一支七拼八凑的军队,把曹操挡在郯城之下。曹操死活打不过去,只好杀老百姓撒气。危机一解,陶谦发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屯扎在小沛。
小沛是个县,不在徐州境内,在豫州;名字叫做沛县,属于沛国辖区。沛国的首县在相县,由于“沛县”和“沛国首县”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于是大家管沛县叫小沛。很多人以为小沛在徐州境内,错。

小沛就像陶谦势力插入豫州的一个楔子,进则直入中原,退则守护徐州东门,实在是块战略要地。陶谦用小沛来安置刘备这员客将,再合适不过。
第一次危机虽然解除,但陶谦的年纪已经经不起惊吓了。他一病不起,死前交代别驾糜竺:“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这件事情比较蹊跷:在这样一个军阀割据、试图把地盘当私产代代相传的时代,大军阀陶谦怎么会把徐州这样富庶的地方拱手让给外人刘备?
前边说过,徐州的地盘上有两块势力:徐州土豪和外来的丹杨兵。陶谦重任的人物中,管军事的都是丹杨系的军官;而打理政务的则为徐州土豪。要在徐州立稳脚跟,必须得到徐州土豪的支持;而陶谦对曹作战的失利和徐州罹难,已经引起了徐州土豪对掌握兵权、负责保卫徐州安全的丹杨兵的不信任。
再加上丹杨兵纪律不良,对土豪利益的侵犯时有发生,例如笮融坐断徐南三郡财赋,从而使得两派矛盾更加激化。陶谦一死,两派势必冲突。
另外,袁术已经把势力插入了徐州南部,并且自封了“徐州伯”,公开与陶谦决裂,虎窥徐土。
所以陶谦不得不把位子交给一个与这两派势力都无瓜葛的第三方,以保证徐州的稳定,也从更长远的角度保障子孙的安全。

陶谦找到的这个人,正是远道而来的外援刘备。
徐州现在是个烫手的山芋,刘备显然不敢轻率接管——他要看看徐州各派的反应。丹杨兵和刘备在郯城共患难,已经相互产生了信任,不成问题;那么,徐州地方豪族的态度呢?这就有了“三让徐州”的故事。

三让徐州是真事,只不过男配角不是陶谦,而是糜竺、陈登和孔融。
首先找到刘备的,是接受陶谦遗命的徐州别驾糜竺。
糜竺,徐州东海人。世代经商,家里有钱得一塌糊涂,光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僮客”就有上万人。作为徐州土豪的代表人物,糜竺率先领着部众邀请刘备担任州牧一职,刘备“未敢当”。
其次找到刘备的,是下邳名士陈登。陈登和他父亲陈珪,是有本事左右徐州局势的能人。陈登首先向刘备说明了徐州战略地位的重要和户口财物的殷富,而刘备则流露了自己的担心:袁术近在左右,怎么办?陈登说不怕;一来袁术不是个有本事的人,二来我陈登可以为你“合步骑十万”。并且在谈话的最后透了自己的底牌:你要是还不听我的,我就也不打算和你合作了。
陈登把话说得很明白了,而北海相孔融也对刘备说:袁术灭亡是早晚的事情,现在坐领徐州机会难得,你现在不取,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刘备才解除担心,欣然拜领州牧之职。这就是所谓“三让徐州”。

陈登之辈既然选择了刘备,又写信知会北约老大袁绍,向他示好。袁绍对于徐州所发生的“颜色革命”很满意,表示会支持刘备在徐州的工作。至此,徐州正式脱南入北,加入了袁绍阵营。
袁术对于刘备坐领徐州异常恼怒,发兵攻打。而刘备自然领着兵马进行对抗。相争的结果,是吕布乘虚袭取了下邳,把刘备的老巢端掉。
多难的徐州,又要易主了。

 

 

三号蛟龙:吕布       附带鱼虾:陈登、臧霸、陈宫、张邈

吕布为什么会出现在徐州呢?说来有点话长。
吕布是并州人,以骁武著称。他上次出场是在和王允合计杀了董卓后,被李、郭赶出长安。
吕布不忘把董卓腐烂发臭的人头系在马脖子下,带了几百个亲信骑兵,往东长征。长征的第一站,是南阳的袁术。袁家留在长安的老小都被董卓杀了,而吕布又杀了董卓算是为袁家报了仇,因此袁术对吕布很好。有道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吕布却仗着这层功劳,放纵部下掳掠。袁术对这位霸道的客人好感渐失,吕布害怕了,便跑去第二站——河内张杨。
河内是关东最西边的地方,因此长安的消息比较能传过来。李傕当时出重金买吕布的人头,河内传得沸沸扬扬。吕布又紧张了,就去试探张杨的口风:“你要是把我人头送去,未必有多大好处;不如把我生擒了送去,他们肯定会大大的优待你。”张杨的回答是:你说的很有道理。吕布被吓得不行,连夜逃走去第三站:袁绍。
袁绍取了冀州,正和黑山的张燕打仗。张燕是黄巾残余,剽悍敏捷,常常带了骑兵骚扰袁绍州界。袁绍正好派了吕布的骑兵来克张燕,把张燕打得七零八落。打完了张燕,袁绍便打算把白吃白喝乱撒野的吕布做掉。吕布马快,逃走。

吕布穷途末路,想来想去觉得张杨上次的回答只是冷幽默,并不真打算图自己,便决定重新去投他。路上经过陈留,天上掉馅饼了。

陈留太守张邈,袁绍、曹操的老朋友。当袁绍做了关东的盟主,这层友谊开始变质。张邈以老友的身份劝戒袁绍不要有骄色,袁绍居然动了杀机,叫曹操杀张邈,曹操顾念友情,没有动手。
王匡事件中,袁绍叫曹操杀掉寄居在张邈辖区的王匡,曹操照办。这次事件,曹操和张邈脸上都没有反应;但是张邈脆弱的心灵已经再也受不起任何惊吓了。他大概还记得,前冀州牧韩馥被袁绍逼得走投无路用一把书刀在厕所里了结了自己的生命;他也大概记得,曹操杀王匡时的冷酷和毫不留情。
这样的伙伴,还让人怎么信任?

这个时候,曹操东征陶谦。曹操把后方托付给了两个人:张邈和陈宫。他把家眷托给了张邈:要是我这次回不来,你们可以去投奔我的好朋友张邈。他把起家之地东郡托给了陈宫。而陈宫找到了张邈,劝他迎吕布造曹操的反。陈宫何许人也?为什么要造曹操的反?

陈宫,东郡人。年轻的时候就和名士交游,后来为曹操立足兖州出过大力气。有人说陈宫反曹是因为曹操冷落了他,理由是把他留在后方看家而不带在前线杀敌。大谬。那时候一把手出征,往往留下二把手看家。曹操东征,以东郡相托,可见信任之深。那么为什么陈宫要反曹?
据陈琳的《讨曹檄文》中说:“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天下知名。以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戮,妻孥(音奴,儿女)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边让是个名士,老说曹操的坏话;曹操把他杀掉。边让之死,令以名士自居的陈宫寒心,于是造反?
具体原因已经不得而知,我们只能进行揣测。但没有疑问的是,张邈和陈宫叛迎吕布,曹操几乎流离失所。

好在曹操据兖州时所得的大才程昱与曹营首席谋主荀彧一起,守护住了鄄(音眷)城;并且靠了两位忠义的将领靳(音禁)允、枣祗,守住了范县、东阿。
曹操回师与吕布较量,结果青州兵被吕布的骑兵一冲,立马散乱得不成样子;曹操的手掌都在战斗中被烧残了。
曹操回营整顿军马,重打;这一次相持了一百多天,又加上闹蝗灾,两家都没粮草了,于是各自收兵。在这最困难的时候,袁绍派了使者来,说曹操你不如归顺我们袁老大算了,以后老大罩着你。幸亏曹操守住了坚持,不从。为了应付蝗灾,曹操把新招的官吏、士卒都辞了。
而吕布一边,却在跑去各地觅食时遭到当地地主武装的打击,败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年春天曹操再次与吕布开打。从春到夏好几仗,把吕布打跑;于是曹操专心合剿被困死在雍丘的张邈、张超兄弟。又从八月打到年底,终于把雍丘打破;张超自杀,张邈去找袁术求救,被自己的部众杀掉。曹操夷灭张邈三族。
曹操征徐州,把家属托付给张邈;而今,张邈家属,却又不知能托付给谁。

曹操毕竟是曹操,而吕布也只能是吕布。曹操花两年时间收回全部成本,于是又腾出手来殴打吕布,把吕布从兖州境内打出去,投了刘备。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吕布受了袁术的鼓惑,出兵偷了刘备的徐州,却把刘备安置在小沛屯扎;之后刘备、袁术、吕布三家在徐州这屁大点的地盘上合纵连横,闹得不亦乐乎。而曹操就抽了这空档去洛阳把汉献帝迎到许县,把豫州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开始经营。并且采了枣祗的建议开始屯田。并且还在这过程中抽了点时间打了打张绣和袁术的嚣张气焰。

吕布取徐州的第三年,曹操兵精粮足。而徐州的地盘上,刘备已经被吕布打垮;袁术被曹操打得不成气候,吕布接纳了一直半独立于徐州北部的臧霸势力,一家独大。曹操便开始着手收拾吕布。
吕布、陈宫并不经打,只不过三个月的光景,被打破城池抓起来杀掉。同时被杀的,还有吕布手下一员大将高顺。

高顺是一名出色的军人,手下有一支叫做“陷阵营”的特种兵,骁勇善战。而高顺本人,“清白有威严”,对上司忠心耿耿、绝对服从。这样一位将领,却明珠暗投在吕布手下,其结果只能是为主子殉葬。
而另一个将领张辽,则做到曹操部下异姓名将之首。
臧霸由于助过吕布,害怕被问罪,便藏匿起来。不料曹操完全不追究,把臧霸请出来,并把青徐二州交付。臧霸得了这项任命,也便放开手脚干起来,在后来的官渡以及对吴作战中牵制了敌军东线兵力。
陈登被拜作伏波将军,坐镇广陵,有吞灭江东的意思,后来与孙策交过手。但他寿祚不长,三十九岁就早逝了。
至于糜竺,跟着刘备出了徐州,破家相随。最后跟刘备入蜀,当了安汉将军,极尽尊荣。
徐州的事情,随着吕布那颗被悬挂在许县的人头渐渐朽烂,便暂时告一段落。吕布死后一年,刘备脱离曹操重占徐州,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家眷及爱将关羽都成了俘虏,并引发了千里走单骑的美谈,这都是后来大家熟知的事情了。

同在吕布死后这一年,江东的庐江太守刘勋被孙策打得无家可归,率众来降——泽国扬州,已经不复平静了。 

十七,真龙出世前的江湖:扬州的故事

 

十七、真龙出世前的江湖:扬州的事情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这个,恐怕是历来最淡美的江南风情画了。

扬州,古吴越之地,自古以来便是个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的富庶所在。这个富庶,在当时指的仅仅是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

汉末的扬州,是当时局势最错综复杂、形势最波谲云诡的一州。各家势力在这里各显神通,此消彼长,犬牙交错,端的是好看之极。

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到孙策定江东,这里一共有过九派势力互争短长,走马灯般换过七位刺史。至于各郡郡守,更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我童年记忆里的江南水乡,随便往草塘河泽里的水草掩映处探手一摸,便是一把蟹蚌螺蛳。孙策这条真龙渡江前的扬州江湖,也正如我回忆中喧闹的草塘一般,被鱼虾河蚌龟鳖之流的大小水族搅得涟漪圈圈。

 东汉划置的扬州,一共有六个大郡。而这六个郡在孙策渡江前的历史本末,真如一锅笃烂面,要我们来好好缕一缕。


庐江郡

庐江郡在扬州西北,辖今天的安徽中西部及河南东南部。庐江境内有巢湖,形似鸟巢而得名,烟波浩淼、一碧万顷,肥沃着皖中平原。

庐江西边挨着荆州的江夏。而在东汉初年和中期的时候,荆州的南郡闹过几次当地少数民族的叛乱。遭镇压以后,这两支少数民族都迁移到江夏落户,形成“江夏蛮”。到汉灵帝时候,江夏蛮再次叛变,正赶上庐江境内一支农民起义军造反。于是蛮人首领联合了起义军领袖黄穰,把声势壮大到十几万人,攻略了庐江四个县城。朝廷上任了一位有相当行政经验的陆康任庐江太守,进行镇压。

陆康,吴郡人,先前在武陵、桂阳、乐安都任过太守。这几处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所在,因此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大约很有一套。他到任后,花了几年时间把这支义军打散,然后做了不少恢复生产、厘定制度的工作,把庐江治理得富庶起来。陆康是吴郡陆家的人,吴郡陆家是江东大族。陆康本人的祖父、父亲都是名士。陆康本人,对汉室忠心耿耿。汉献帝时,虽皇室蒙尘,陆康依旧供赋不绝。因了士族这一身份,陆康曾经拒绝过与出身寒族的孙策会面从而得罪了这个晚辈;又由于忠心汉室这一原因,陆康曾经拒绝借粮与悖逆的袁术从而得罪了这个凶顽。陆康就像深插在庐江的一只老河蚌,只顾缩在壳中不知祸之将至。

除了老河蚌陆康,庐江的巢湖地界上还有一只沼虾郑宝,团聚了一万多人在此当水寇。沼虾者,一弹身子变腾起一团泥污,看似势头大得很,轻轻一捉却不过是个小物。郑宝此时啸聚巢湖很是嚣张,结局如何且听下回。

 

丹杨郡

丹杨包了今天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和浙江各一部分,基本居扬州北部。

上回说过,丹杨山险,民多果劲。丹杨北部秣陵,将来是秦淮金粉、楼台水榭的好地方,如今却只是虎踞龙盘、山大王乐意的去处。现在踞在这里的,有以前陶谦的老部下薛礼、以及贪戾的草鱼笮融。

丹杨的老太守是周昕,在曹操讨董失利来扬州征兵时出过大力气。不久,周昕与袁术交恶,袁术遣了孙坚的妻弟吴景来攻,把周昕打跑,据了此郡;而袁术也随后在程序上表吴景为丹杨太守,孙坚的侄子孙贲为丹杨都尉。

丹杨既然民多果劲,中部的泾县便有山越民族的首领祖郎屯了宗族兵马在此,如一只大螯虾张牙舞爪满怀敌意。

 
吴郡

吴郡在今天的苏南以及浙江北部,今天长三角的核心地区。

吴郡的老太守盛宪,大约是位名士,与名满天下的孔融、本地的名士高岱都有交往。不久换届,新上台的是盛宪的部下、吴郡都尉许贡。许贡是一条凶猛的乌鳢,刚上台便欲杀害老上司,幸赖高岱出了气力把盛宪藏在余杭一位许昭的家里;许贡又曾经把与孙坚争豫州失利的周禺不明不白地杀掉。

吴郡的阳澄湖盛产大闸蟹,秋高赏菊之日,正是蟹肥之时。大火蒸透以后,蘸着镇江老陈醋,佐以鲜姜丝,温上一壶绍兴黄酒,实在大快朵颐。而此时的吴郡,正踞着一群蟹,为首的几只大闸蟹,正是严白虎、邹佗、钱铜、王晟。这几人,成分比较杂。有说严白虎是山越首领的,有说都是地方土豪的。但无疑,王晟乃是前合浦太守。合浦在广西。王晟应是告老还乡的退休官僚。

 
豫章郡

豫章郡比较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江西省,位于扬州西部。

豫章早先的太守是一个叫周术的,不久病死,袁术表了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为太守。朝廷上似乎不知道这件事情,任了一位朱皓来当太守。朱皓到了此地,借用了刺史刘繇的支持,把诸葛玄打垮,做了太守。不久,丹杨秣陵的草鱼笮融杀了薛礼跑到豫章觅食,竟受到朱皓礼遇。而这贪狠的草鱼竟红着眼珠子把朱皓一并杀掉,盘踞了豫章郡。

这个朱皓,仿佛是名将朱儁的儿子;因为朱儁的传里说过他有个儿子叫做朱皓并且做到了豫章太守。但又仿佛不是,因为其他地方都无关联记载。只好存疑。

再接着刘繇把笮融打跑,朝廷上任了名士华歆为新太守。华歆到了地方上,却制不住本地的土豪,工作难以开展,只好像一只乌龟般懒洋洋窝在烂泥之中,只等渔人的捕捞,好见天日。乌龟者,形容其敦厚名重也。

豫章南部,有个僮芝,不听从华歆调遣,自己割据了庐陵县周边的一块地盘,想另立山头,仿佛一条顽劣的黄鳝,随便打个洞就想自己做头头。温和的乌龟华歆拿他并没有办法。

而在豫章的东部上缭一带,又有宗族豪帅万户聚居于此。江南有句俗语:“清明螺蛳顶只鹅”,言其鲜美难得。但螺蛳虽美,壳却坚硬。上缭宗帅正如一丛丛螺蛳牢牢巴在河底,而这样的螺蛳,不独上缭,整个扬州遍地皆是。

 
会稽郡

会稽郡地盘很大,囊括了浙江南部乃至整个福建省,在扬州东南部。当时的福建,人口稀少,因此整个福建省仅仅设了一个东冶县。

会稽的问题比较简单,先前闹过一次许生“阳明皇帝”的闹剧,但当时太守是谁,无考。后来王朗被任为会稽太守,到了任上。王朗在此移风易俗,宽惠爱民,呆了四年时间,犹如驻在东南的一只大鳖。鳖者,与龟一般敦厚名重,但却性子凶猛一些。大鳖王朗在孙策来后的表现,也与乌龟华歆截然不同,桀骜得紧。

 
除这几郡而外,还有个九江郡。扬州州政府寿春,也正在九江。然而九江却早在袁术的手里了。

 
比起这大小水族,扬州刺史无疑是条大鳄。

早先的扬州刺史叫做陈温,赞助过曹操四千兵马。陈温不久病死,袁绍想染指扬州,连忙表了自己的堂兄袁遗做扬州刺史;袁术一向把扬州视作自己的后院,哪容他人分羹?便表了陈瑀做刺史,毫不客气地把袁遗赶走。

后来袁术在大门口被曹操打得无处容身,便打算奔后院扬州而来;哪料到陈瑀竟闭门不纳。袁术发兵把陈瑀打到徐州,自己领了扬州。

关于这段历史,史书上还有说法是袁术直接杀掉陈温取了扬州,没有袁遗、陈瑀这段枝节。在此不作考证。


袁术的领扬州,不过是占了东头的一小块地盘。虽则他也派吴景打败了周昕占着丹杨。所以汉朝后来任用的新刺史刘繇到了任上,见扬州原来的州治在袁术的治下,只好过了江到丹杨的曲阿办公。

刘繇,东莱人,是汉家宗室。他成名很早,十九岁的时候,叔父被盗匪劫持,不知刘繇用了什么办法,深入虎穴救出叔父,从而名扬一地。自此又被举作茂才,进入仕途。他的兄长是讨董卓的诸侯之一:兖州刺史刘岱。而他与自己的兄长,也被目作“二龙”。

这次上任扬州,他仰仗了丹杨太守吴景和都尉孙贲的支持,才得以立定脚跟,于是把丹杨的曲阿建成办公的所在。然而他又对袁术所派来的吴、孙二人很不放心,便把他们驱逐。并且,他在江对岸建了当利口、横江浦两个口子,遣了樊能、于糜、张英三员大将守住这两处;又在江这边的牛渚建成了钱粮的大本营,屯驻重兵把守。再于秣陵一地,有薛礼驻城内,笮融驻城外。建成了三道防线,刘繇以为稳若泰山,便安心地在曲阿办起公务来。

 
袁术派了一员老官僚惠衢做扬州刺史,监着吴景、孙贲两个,打着“打回老家去”的口号,带了重兵攻打当利口和横江浦两个口子,打了一年没有效果。

即便是打破了这两个口子,要想打到曲阿,必先渡江;而渡江,必经由牛渚一路——牛渚就是后来的采石矶,是著名的“长江三矶”之一,由于这一段江面比较窄,而牛渚又易守难攻,因此历来被建设成对付渡江的军事据点。过了牛渚,还要突破虎踞龙盘的秣陵城,实在是难。


这就是孙策渡江前的扬州,从陈温到袁遗、陈瑀、袁术、惠衢再到大鳄刘繇,刺史已经换过六人。

而扬州六郡,老成的河蚌陆康、温和的乌龟华歆、贪狠的草鱼笮融、凶猛的乌鳢许贡、桀骜的大鳖王朗,再到沼虾郑宝、黄鳝僮芝、螯虾祖郎、大闸蟹严白虎以及上缭的螺蛳群,真是水族毕现、精彩纷纭。

从外面看,江夏黄祖虎视其侧,徐州陈登兵陈广陵,孙家得丹杨而复失之,九江袁术近水楼台一心得月,汉家委命的刺史太守轮番上阵,吴越豪族不甘寂寞,山越部落也是活跃异常,即便是远在中原的袁绍、曹操也意图介入。九派势力斗法,然而大家各自施展起本事来,却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样喧闹的江湖,万事俱备,只等猛龙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