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 烟花好看吗:皮克斯动画短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2:24:37
盘点:以《飞屋环游记》之名 皮克斯动画总动员
皮克斯动画短片:
《安德列与威利的冒险 The Adventures of André and Wally B. 》(1984年)

尽管这部动画放到现在看来已经相当粗糙,可在当时的年代,无疑是对观众眼睛的一种强烈冲击,并且,皮克斯通过这部时长仅仅不足2分钟的短片告诉了观众,动画已经可以脱离传统的手绘了,而这个时候还正是传统手绘动画大行其道的时代。
《安德烈与威利的冒险》的成功也使得作为美国动画业界头羊的迪斯尼公司得到了全新的启迪,所以在其1985年出品的第25部经典动画长片《黑锅神传奇》中也加入了电脑动画的成分,使其成为了世界上第一部使用了CG技术的动画电影。只是当时迪斯尼公司的想法还是停留在单纯的影像方面的革命之上,并没有将这作为一种制作手段的打算,更谈不上什么3D动画电影的制作,当然按当时的硬件水平也确实难以控制制作成本,导致影像带来的直接收益也不会理想。
1984年在世界动画史上也是一个完全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日本的宫崎骏推出了其第一部个人代表作《风之谷的娜乌茜卡》,这部动画的诞生,不但是传统手绘动画的一个里程碑,更直接促使了后来的吉卜力工作室的成立。如今,皮克斯和吉卜力两个曾经的工作室俨然已经分别代表着全世界3D和2D动画的最高水准。
至于中国动画,因为运做方式和制作理念的完全不同,所以在本文中就不作为对比参考出现,还有一个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现在的国产动画整体水准因为过度依赖电脑动画而造成了一种不进反退的状态,而3D方面的造诣更是停留在惨不忍睹的地步,所以不说也罢。
《顽皮跳跳灯 Luxo Jr. 》(1986年)

《安德烈与威利的冒险》推出两年后,皮克斯公司再次推出了全新的3D动画短片《跳跳灯》,在影像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本片在技术方面的提升,角色的轮廓更加圆润少棱角,动作表现也更加丰富,于是人们再次被震惊,皮克斯自己方面更是将小跳跳灯直接用到了后来的公司标志之中,由此可见作品的成功。
1986年,宫崎骏和高畑勳共同组建了吉卜力工作室,推出了开山之作《天空之城》,成为动画影史不朽经典,而日本的TV动画方面,即使是代表着当时最高水准的《机动战士Zgundam》也只是才开始运用光影效果而已。美国方面迪斯尼公司则推出了其第26部经典动画长片《妙妙探》,当中运用CG技术搭建了一处场景,这也是动画史上第一次在电影中出现CG场景。
《独轮车的梦 Red's Dream 》(1987年)


皮克斯第一次开始在短片中注入思想性,而不是象之前两部作品主要为了表现制作技术而存在。影片将拟人的思维带进了单轮车之中,使其拥有了人类般的思维方式,所以剧情方面丰满了许多,同时因为使用了悲剧性的结局,使影片的艺术性也得到了整体的提升。
画面中第一次出现了用CG制作的降雨场面,这也是制作技术上的一次革命,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皮克斯还是没有摆脱他们在作品中卖弄技术来试图推销自己产品的意图。
《锡铁小兵 Tin Toy 》(1988年)

本片中可以看到皮克斯开始尝试制作人类的角色,只是以这时的技术制作出的婴儿还带是有些塑胶模型的质感,不过在当时也已经是极品的表现了。铁皮小兵的身上倒是能充分的体现出技术的出众,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7年后《玩具总动员》的问世。
1988年,宫崎骏和高畑勳分别推出了《龙猫》和《萤火虫之墓》两部纯手绘动画,另一位日本动画巨匠大友克洋也凭借《AKIRA》令世人侧目,这一年,日本的手绘动画是在突飞猛进,而3D动画的领域似乎还没有人涉猎。
《小雪人大行动 Knick Knack 》(1989年)

和上一部《小锡兵》一样,本片同样是可以视为皮克斯在制作《玩具总动员》之前的练手,而本片在剧情方面的创意显然要高于《小锡兵》。影片的故事很有趣,小雪人被刻意的制作成带有些棱角和散发着塑料般的光泽,充分的表现了其质感所在。
如果说《小锡兵》是构成《玩具总动员》故事结构创意的来源,那么《小雪人大行动》则属于剧情表现方面的制作前练手。尽管在《玩具总动员》的制作期间皮克斯没有什么新的短篇动画问世,但在1995年登场的《玩具总动员》为公司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方面的改善绝不是靠制作短片能够企及的,事实证明,走上3D动画影片的制作路线是多么的明智。
尽管投资拍摄《玩具总动员》的迪斯尼公司看到了3D动画潜在的市场,但因为1989年《小美人鱼》大获成功所带来的传统歌舞动画的回暖和1994年《狮子王》票房方面的空前成功使得其继续坚守着2D动画的阵营,只是仍在积极的探索如何最大可能的将CG技术融入2D动画的制作中。
《棋逢敌手 Geri's Game》(1998年)


这个年代,对于皮克斯来说,动画制作技术已经不再是问题,市场和口碑同样不在话下,现在他们需要的,就是出色的创意。本片中的一个人扮演两个不同角色就是典型的噱头所在,同样构成了影片最大的看点,另外本片的制作相比之前的短篇作品已然不是同一水准,只是当中蕴涵的还是制作方不变的信念,就是从当年迪斯尼先生传下来的“动画一定要有趣”的理念。
影片在最后出现了一处制作方面的穿帮,当葛利愤怒的将装着棋子的盒子打落后,在最后的场面中,镜头拉长之后,画面里却没有了那个盒子和散落的棋子,这显然是当时制作上的失误,而且皮克斯方面也坦然承认了这一点。至于此时皮克斯的后台老板迪斯尼方面则是一边享受着皮克斯制作的《昆虫总动员》所带来的丰厚收成一边继续推出了其第36部经典动画长片《花木兰》,继续走着大肆圈钱的路线。
和美国方面对待3D动画的积极态度不同,日本方面似乎始终还是在坚持着将CG技术为2D动画所用的理念,当然也没有人否认电脑制作带来的视觉革命,于是一部名为《青之6号》的动画诞生了,该片使用了全3D的场景和机械、建筑,只有人物还是保留的传统手绘风格,尽管在画面的表现上还远远不能和皮克斯相比,但已然看出其发展意图。
至于吉卜力工作室方面,1993年推出的《平成狸合战》(《百变狸猫》)中才第一次使用到CG技术来处理图像,不过直到今日,吉卜力坚持的仍然是将CG技术为2D动画所服务的理念,继续制作着高水平的2D动画。仅此一点,宫崎骏和高畑勳所领导的吉卜力工作室就足以令世人尊重。
《鸟!鸟!鸟!For the Birds》(2001年)



制作本片时的皮克斯的技术水平显然已经达到了另一个层面,同年推出的《怪物公司》更是将3D动画的制作水准进行了一次革命性的提升。本片虽然看似喧哗聒噪,但实际上充分体现出了皮克斯对角色个性塑造的功力,将外表基本一致的小鸟赋予了完全不同的独立性格,只是剧情方面仍然以搞笑为主体部分,有些遗憾。
进入新世纪,迪斯尼公司的动画霸主地位受到了来自各个竞争对手的撼动,原因很简单,电脑动画技术的充分发展完全弥补了其他公司在制作手绘动画方面因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劣势,加上迪斯尼在2D动画领域的不思进取,尽管有皮克斯这个杀手锏,但市场仍然被分走了不少。无奈之下,迪斯尼公司也只好自己开始推出3D动画来试图挽回局面,无奈水准和皮克斯相比还是差的太远。
日本方面此时也已经开始关注到了3D动画的潜在市场,不再是仅仅将其应用在游戏的制作方面,但因为制作游戏CG所积累的经验使得日本的3D动画从一开始就处于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但相比其出众的2D动画制作,全3D的表演还是乏善可陈。2001年,由大友克洋编剧,林太郎执导的改编自日本漫画之神手塚治虫的同名经典漫画的动画电影《大都会》问世,该片当中将3DCG场景和传统的手绘人物完美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由此也就奠定了此后日本动画中追求的3D和2D相结合的整体模式。
《大眼仔的新车 Mike's New Car 》(2002年)


本片其实就是影片《怪物公司》的外传,只是时隔一年后皮克斯在表现相同物体时的制作水准更上了一层楼,从毛怪的毛发质感和大眼仔的皮肤质感的处理上就可以充分的看出这一点。所以本片也就可以视为皮克斯又一部卖弄自己技术水准的作品,只是这时的这种卖弄是纯粹的展示性,并不用象当年一样靠这个去寻找买家,当然从本片中表现出来的结果也确实证明了皮克斯足以傲视群雄的CG制作水平。
尽管《怪物公司》在奥斯卡上输给了《怪物史莱克》也只是说明了美国人的口味嗜好而已,和影片本身的品质基本没有什么关系。
《跳跳羊 Boundin' 》(2004年)

本片可以说是皮克斯短篇动画中集观赏性、娱乐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典范,不但拥有完整的故事表现,更有出色的构成创意以及高超的表现手法体现。
当然不能排除影片中皮克斯再次刻意卖弄了自己制作技术的嫌疑,但影片整体的出色表现则完全可以掩盖这一点,不论是对角色的动态描绘还是故事当中关于外观是否重要方面的内涵以及镜头的旋转和拉伸等等表现手法,都能充分的体现出皮克斯制作水准的精良。
而对于迪斯尼来说,2004年则绝对不是一个好年景,尽管2003年皮克斯的《海底总动员》让双方都赚了个钵满盆满,但老战线2D动画的全线溃败则直接导致了2004年的《牧场是我家》就此成为了迪斯尼2D动画电影告别的绝唱,而此后出现的则多为小打小闹般的家用制作,完全不能代表迪斯尼的制作水准。个中得失,难以衡量。
日本方面则在2003年厚积薄发的推出了全3D制作的《最终幻想电影版》,尽管影片的表现最终是日美双方均不落好,可也充分的展现了自己高超的制作技术,也算得是一场革命。
《小杰克的攻击 Jack-Jack Attack 》(2005年)


本片其实应该叫做《超人总动员》的删剪片段才对,就是讲述的从超人一家前往孤岛作战到反派来到超人先生的家中绑架小杰克中间家中发生的一段剧情。全片以搞笑为主,但仍然展现出了高超的制作水准,不过若论到其他方面,似乎也只有看过笑过后就算了的感觉,应该说是商业目的比较强的作品。
2005年日本也推出了一部实验性的短篇动画引起了业界的充分兴趣,这部名为《捉迷藏》(《KAKURENBO》)的作品就是使用全CG制作出的完全2D风格动画的典范,优秀的画面表现带来的全新的视觉感受,是3D和2D完美结合的又一次尝试。
《光杆乐队 One Man Band》(2006年)


和《跳跳羊》水准相当的优质动画短片,充分的体现了皮克斯制作技术和创意的作品。在本片中,皮克斯不再刻意玩弄技巧,取代的而是更加巧妙的表现手法,影片中几乎没有对白,所有的信息全靠人物的神态和举动来表达,非常的生动和充满了趣味性。在本片中,皮克斯一贯细腻的画面制作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发扬。
在2003年到2005年,美国3D动画的市场仍然是由迪斯尼和皮克斯来掌控,其他公司推出的各种新作几乎没有可以和皮克斯相提并论的作品,直到2006年,皮克斯才再次从《快乐的大脚》身上领教到了异军突起所带来的打击,老传统再次败给了新潮话题。
《拖线与鬼火 Mater and the Ghostlight 》(2006年)

2006年度大作《汽车总动员》的外传故事,担任主角是两颗大板牙的拖线。故事同样是走的搞笑路线,讲述的是基本上发生在夜间的一个故事,当中光源和夜晚的处理尤其出色,显示了高超的制作水准。只是和前面的几部外传类作品同样是商业性作品。
2006年的日本动画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属到由美国导演参与制作的《恶童》,其充分的结合了CG技术所展现出的2D画面绝对是代表着当前2D动画(只是就制作表现而言,不涉及是否手绘的领域)的最高水准。
《绑架课 Lifted》(2006年)





皮克斯最新的短篇动画,不再是象前面几部一样选用卖座电影的题材或角色作为噱头来进行表现,本片也是皮克斯被迪斯尼公司买下后推出的第一部3D动画短片。
不得不佩服皮克斯公司主创人员的奇思妙想,居然能够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既完整的表达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又能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制作技术,还将两者结合的天衣无缝。影片中外星人UFO射出的光柱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空气中的浮尘,制作到了如此精细的地步,实在是令人无比敬佩。再有就是外星人的教师的皮肤质感,是一种类似果冻般充满弹性的质感,能够达到如此的制作水平,世间确实无人能与其比肩。
综观整个2007年的美国3D动画市场,除了发现作品的明显减少外,更无能和《料理鼠王》相提并论的作品诞生,皮克斯就是皮克斯。
《你的老鼠朋友Your Friend the Rat 》(2007年)

在迪士尼在《小鼠大厨/美食总动员》(Ratatouille)的DVD和蓝光影碟(Blu-Ray)中特别附加了这一段短片《你的老鼠朋友》(Your Friend The Rat)。
这段短片由小米(Remy)和他的哥哥大米(Emile)主持,他们引导你穿越历史的长廊,试图纠正人类对于老鼠这种毛茸茸的小东西的偏见和误解。
《魔术师和兔子 Presto 》(2008年)【以下文字转自乌有博客,特此感谢】
这部《魔术师和兔子》是典型的皮克斯短片风格,没有对话、场景简单、不夸张嬉闹,却能在最生活的情景中,玩出特别的幽默新花样,颇有50年代动画短片黄金时代的余韵。

兔子的表情真是贱啊
动画片讲究的就是推翻常理,猫永远被老鼠玩,猎人永远抓不住兔八哥。《魔术师和兔子》也是一样,别看那个魔术师梳着两撇小胡子,怎么看怎么一副法国花花公子的得瑟做派(让人回忆起《料理鼠王》中的巴黎生活啊),一出场就拽乎乎的,然而,当他遇见兔子时就会风度尽失。

长相很《料理鼠王》
而那个貌似活泼可爱的大门牙兔也不是善类,在它热爱的胡萝卜的刺激下,尽情的捣蛋胡闹,把魔术师玩得不亦乐乎,最终毁了一场表演。

兔子乖的时候也挺可爱的
当然,由于资金的限制,《魔术师和兔子》的制作上不能和动画长片相比,毛绒绒兔子多少有些缺少质感(想想几年前《怪兽公司》中的那个绿毛怪),但我们也不要强求太多,故事吸引人就足够了。

给我胡萝卜啊!
如今皮克斯只放出了《魔术师和兔子》的一小片段,供影迷们解解馋。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等待是更为漫长的,不知道《机器人总动员》在国内上映时,这段短片会不会也能随片放映。好在皮克斯承诺将它收录《机器人总动员》的DVD中,耐心等吧。
↓《魔术师和兔子》片段预览↓
',1)">
《电焊工波力BURN-E 》(2008)
皮克斯在Presto之后,将为观众呈现的短片是BURN·E。BURN·E这个短片将被收录于《瓦力》的DVD/蓝光影碟中。BURN·E的LOGO跟瓦力的LOGO非常相似,这也许意味著,短片的故事,跟瓦力在AXIOM太空船城市里的历险有联繫。更多关于短片的信息你可以查询/Film的文章BURN-E Details Revealed?或Pixar's BURN-E
在超酷超有爱的机器人大片《WALL-E》票房丰收之后,意犹未尽的皮克斯再接再厉拍了姊妹篇《BURN-E》。跟清洁工 WALL-E 有所不同,BURN-E 的职业是一名电焊工,动画造型仍然是由主创设计师 Angus MacLane 完成。在仅有七分半钟的短片《BURN-E》里,可怜的电焊工在安装星际航线上的灯泡时看到 WALL-E 从而遭遇它人生最大的挫折……
(以下图文感谢影友睡不醒提供)没错,就是《Wall·E》里那个被关在飞船外的小电焊工,这个短篇展示了他出来电焊前后的小故事~~算是个外传吧!
一根小柱子焊了三次才焊好~

但是被关到了外面...(在用头撞门~~)

几次试图回到飞船~~


都以失败告终~~

历经波折,到了地球后终于点亮了小灯!

可是…………



哈哈哈哈~

只有短短的7分50秒,但是体积却达到了289兆,算是接近720P的画质了,哇咔咔我喜欢!创作人员名单结束后还有几秒钟的镜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