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站到珠海长隆:古诗注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1:07:45
古诗注解(选):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必背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2)之:往。   (3)广陵:即扬州。   (4)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仰,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5)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6)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7)下:顺流向下而行。   (8)碧空尽:在青绿色的天空消失。尽:消失。   (9)唯见:只见。   (10)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
  【译文】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边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2.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①寻:寻访。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不遇:没有见到。
  ②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③言:回答说。
  ④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处:地方。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究竟在何处。
  3.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树阴。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蝉叫。    (7)忽然:突然。   (8)闭口:闭住嘴不说话。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突然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4.泊船瓜州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   3、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   4、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5、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6、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7、数重:几层。   8、绿:本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之(江南岸)绿了。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而来。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汇归。   11、隔:间隔。
  【译文】
  (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5.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书:书写,题诗。   2.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3.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4.无苔:没有青苔。   5.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田园中分成的小区.   6.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7.将:携带。 绿:指水色。   8.排闼(tà):推门闯入。 闼:小门   9.送青来:送来绿色。
  【译文】  
  这是作者题写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是作者的朋友。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修辞:后两首诗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6.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诗】
  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 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7.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  
  ①《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驿外:指荒僻之地 驿:驿站   ③无主:无人过问   ④著:值,遇。   ⑤一任:完全听凭。   ⑥碾:轧碎。   ⑦断桥:残破的桥。   ⑧零落:凋零。   ⑨选自《剑南诗稿》(上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译文】   
  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8.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芙蓉山:地名。   (2)苍山:青山。   (3)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5)夜归:夜晚归来。
  【译文】
  暮色降临山色苍茫觉得路途远,天气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贫困。
  柴门外忽然传来了狗叫的声音,夜晚来临,风刮雪下我只好投宿。
    10.长安春望 唐•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释】:
  千门:京城 宫阙:长安宫殿 江上:曲江之上 曲江池在长安东南 世难:战乱 秦关:关中
  【译文】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诗的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却望”,是回头望。“千门”,泛指京城。“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
  第二句(颔联)正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这两句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羡慕之意。
  第三句(颈联)又转入写景,仍然景中含情。“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川原”即家乡,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第四句(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沈德潜说“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确实如此。
  11.鹧鸪天 金•刘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闲。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
  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注释】
  羌管:即羌笛。西北羌族之乐器。
  “倒流”句:夸张地写月下畅饮,酒如天河倒流入杯。
  “翰林”句: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句,此以李白自况。
  吴姬:泛指江南美女。
  【译文】
  刘著,原是北宋人,后由宋仕金,久居北国,词风清疏,别具一格。只可惜岁月无情,大浪淘沙,刘著流传至今的仅此一首词作。以词意着当为作者客居北地怀人之作。
  12.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乐”在此处读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ǎo):对古代老妇的敬称。老翁老妇
  ⑥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⑦织:编织。
  ⑧卧:趴。
  ⑨无赖:指小孩很调皮。
  【译文】
  一座小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
  听见茅草屋内有人操着柔美的吴地方言,带着醉意正在互相说话取乐,是谁呢?
  原来是一对白发老夫妻。
  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