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好消息的海报:11让生命状态趋于优化——对话师保林校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40:56

让生命状态趋于优化——对话师保林校长

——郑州市金水区龙子湖中心校与经典同行的日子

陶继新   师保林

 

【编者按】2006年10月14日,陶继新先生应邀在郑州市金水区龙子湖中心校为老师们讲课一天,但由于没能赶上飞机,直到傍晚才带着迟到的愧疚到达郑州。没想到,这种不愉快并没有延续下去;相反,却揭开了陶先生与师保林校长等友谊的序幕。两三年来,陶继新先生见证了这所学校的飞速发展,也因经典相伴与他们有了愈来愈深的友情。近日,通过QQ,陶继新先生与师保林校长进行了一次关乎经典同行的对话。

 

回顾:从经典中发现哲理

【师保林】这些年来,我们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从教师各方面的表现来看,是取得了一点点成绩,未来的工作,我们还要继续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并且要把师生诵读经典作为第二个发展周期的发展策略。

【陶继新】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也不能只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需要发展自身,要不断地实现自己的生命飞跃。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因为自己的成长而得到来自各个层面的认可,从而感到价值实现之后的一种特别幸福感。况且,教师的发展,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一个不断追求、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教师,不但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会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从而让学生也有了一种自我成长的追求。

 

读书,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师保林】刚刚接到通知,龙子湖第一小学的马俊玲老师获得参加郑州市优质课比赛资格,马俊玲、陈振江和师永魁老师获得参加河南省农村教师技能大赛资格。这些,对我们中心校来说,是第一次。老师的努力,给了我们继续发展的动力和决心。

【陶继新】看来,你们的教师已经具备了从金水区冲向全省的实力,这也是你们一直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收获到的一个丰硕的果实。有了好的开头,又有了新的规划,相信你们的教师还可以从河南走向全国。这对于一所农村学校的教师来说,收获的还不只是教学成果,还有自信与自豪,以及此后更大的发展动力。

【师保林】以前,因为我们是金水区最偏远的单位,教师在参加各项活动时,确实是没有自信。今年4月25日,我们的三年回顾活动中,安排了两节课,一节是马俊玲老师的课内阅读《世界多美呀》,另一节是王新萍老师的课外阅读《可爱的小鱼》。听完课后,金水区语文研员徐晓杰老师动情的说:“这是王新萍老师吗?三年前我听过你的课,今天再听,简直是判若两人。”

【陶继新】古人就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之说。为什么令别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惊诧于你们教师的发展之快呢?就是你们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舞台,教师不但在这个舞台上成长,而且还愉快地“舞蹈”。因为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的发展且得到人们的欣赏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特别的快乐相伴,所以,就有了“累并快乐着”之说。

 

学校,就是读好书的地方

【师保林】为了把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搭建的更宽,更大,给师生提供更为灵动的“舞蹈”氛围,我们有一个想法,希望把学校打造成为读好书的地方,即:学校要成为读书的地方,学校要成为读好书的地方,学校要成为把好书读好的地方。基于此,今年5月26日、27日、28日三天,我们参加了郑州市的教育服务展,并且打出了一个口号:“学校就是读好书的地方”,很多与会者都很认同。“学校就是读好书的地方”,是我们三年阅读经典的精神积淀,也是我们以后办学的追求目标,我们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倾力打造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

【陶继新】“学校就是读好书的地方”这个提法好!读书不一定收获幸福,读了不好的书,甚至可以将人引入歧途。我常说,一个经常读好书的孩子,肯定坏不到哪去;一个经常读坏书的孩子,肯定好不到哪去。因为好书之中蕴含着真善美,坏书之中弥漫着假恶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天天沐浴在真善美之中,人也会变得真善美起来;天天沉浸在假恶丑之中的人,也会陷入假恶丑的泥潭里而不能自拔。况且,一个人的正能量也是可以迁移的,一个品德、心理素养和审美追求都好的孩子,学习起来的效率也会不求自高。

把学校打造成为读好书的地方,教师就要与经典为伴,享受职业的幸福;学生与经典为伴,品味成长的快乐。这样,不但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了,文化品位提高了;而且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提升了,身心也健康了。

 

展示:从经典中品味文化味

 

回顾展示,凸显师生文化味

【陶继新】今年4月24日,在你们学校所开展的三年回顾活动中,我已经领略到你们师生特殊的风采。在你们那里,我的突出感受就是,师生身上流淌着一种文化味。文化,当系学校发展的魂兮所系。因为师生在这种经典文化氛围里,耳濡目染,也就逐渐地经典起来了。

【师保林】我们就是想追求一种龙子湖人特有的文化味。参加这次教育服务展,我们的视频资料、文字资料得到了很多学校的重视,有几个学校在我们展位前留恋忘返,索要我们的各种文字资料,请求带教师到我们学校亲身体验。龙子湖中心幼儿园的经典诵读,把很多人都吸引到我们的展位前,许多孩子,不由自主的随着我们的孩子或背或跳。大家纷纷表示,龙子湖中心校展示的是一种文化。

【陶继新】4月24日上午您的报告,不单是近几年龙子湖中心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总结,还从另一个侧面让与会代表感受到了您报告中的文化含量。校长有没有文化,决定了这所学校的文化品格。您这些年一方面倡导教师与学生诵读经典,而您自己也在诵读,也在提高,也从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所以,当您这么高兴地告诉我您的教师与学生有了这么突出的成绩的时候,我也欣慰地看到,您这个带路人,也在领略着“风景这边独好”的文化洗礼。

 

死记硬背,进入阅读妙境

【师保林】是,三年前,我真的是有一种要读书的想法,但是,那只是想法而已。您来到龙子湖,听了您的报告,我就把想法付诸于实践了,按您说的,“取法乎上”的开始了我的阅读人生,我开始阅读经典,《论语》、《大学》、《中庸》、《老子》,这些经典我先读,后背,接下来抄。

【陶继新】不只读,还要背和抄!是的,经典不是读上一遍两遍能了其要义的。况且,即使懂了其中的意思,如果内化不到心里,也还是没有进入到读书的高层境界之中。这些年来,我的一个突出感受就是,背诵这个看似“死记硬背”的旧方法,竟然有着奇妙无比的效用。正是在一遍又一遍的背诵中,哲人的思想才会悄无声息地走进诵者心灵。而抄写的过程,则可以扶平心灵的浮躁,步入唯我独在的玄妙意境之中。这个“修炼”,与背诵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无心插柳柳成荫,阅读妙到不可言说

【师保林】原来,感觉办学校,就是要拿各种奖励,把心思用在这些地方,却往往难以如愿。如今,读了很多经典,才发现,读书,读好书,让学校成为读好书的地方,才是一个教育者该努力追求的。和老师们读了三年的经典之后,我明白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真正妙境。

【陶继新】“无心插柳柳成荫”系成功要妙!有的人一生追求名利,甚至不择手段。可是,到头来大多事与愿违。是不努力吗?不是。是心用歪了,劲用邪了。为什么“上善若水”?为什么“大音希声”?这是天地运行的规则,很多人不知道。将自己放低,将眼光放远,将名利看淡,将诵读看重。这样,就会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那样,可以“几于道”了。人们更多的不是在寻道,而是在用器,取术。当然不能“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问心:从经典中感悟成长

 

心态平和,满眼美丽

【师保林】通过经典阅读,像您说的,我享受到了经典的浸润,有一个最深的感触:不会发脾气了。心态趋于少有的平和,心胸达到少有的宽广,好像看什么都能发现美。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陶继新】伟大的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的,美无处不在,由于有了坏的心境,才把本来很美的东西,看成了很丑的东西。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如何才能拥有这种美好的心境呢?诵读经典是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您现在的心胸开阔、心境平和,就是您所诵读与抄写的经典要义驶进了您的心灵之中,并且逐渐内化成了一种优质的品质。

【师保林】这些,要谢谢陶老师,要不是您,我不会发现我们的师生在教育教学之中、在生活之中所表现的美。这种内化,在老师们的课堂上也逐渐显山露水。课堂上,老师的笑容真诚了,老师们对孩子的评价真诚了,老师们的文化味浓郁了。那种照搬教参的课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师们的独到理解和独特发现。孩子们的发言会时不时的打动老师,会时不时的带给课堂笑声,那种笑声是发自内心的。课堂上,师生的笑容美丽了。老师们通过阅读,也练就了一双双慧眼。

【陶继新】一味地照搬教参,等于吃别人嚼过的馒头,不会品尝到馒头的真正味道的。更为重要的是,长期依赖教参,还会形成一种思维惰性,不再研究教材,不再研究学生,不再多读经典,一直在“邯郸学步”的平面上徘徊复徘徊。其结果,不但课教不好,思想也会越来越僵化,心灵越来越枯竭。结果是,学生不喜欢,同事看不起,生命状态越走越低。

 

心胸宽广,成为善思考的文化人

【师保林】是,陶老师的见解极为精妙。课堂上有了文化,课堂才有味道;学校有了文化,学校才有凝聚力;教师有了文化,教师才有魅力。

【陶继新】是的,当一个人拥有了文化之后,那种挥之不去的文化气息就会如影随形地环绕在你的身边,言谈举止,都有文化的能量。当然,也就有了魅力。教师如此,校长如此,人人如此。

 

回归:从经典中道法自然

 

回归赤子之态,读出和谐、发展大家庭

【师保林】在《近“道”写作,开启审美人生之门》的报告中,陶老师谈到回归自然,我感觉,我们走过这三年,读写这三年,仿佛回归赤子之态。不但是我,我的老师们也有这种回归。回顾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大讨论,说实话,设置这个环节,我心里有很多惶恐。我担心老师们会利用大讨论给我提出一些我无法应付的问题。但是,老师没有一句谈物质要求的话,大家都在谈该如何发展,谈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当时,我感动之极。

【陶继新】你将目标锁定物质,教师就会追求物质;你将目标锁定精神,教师就会追求精神。因为您的精神境界高了,教师的境界也就高了。因为您不是单枪匹马地自己诵读,而是与教师一同前行。大家对于精神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物质的关注越来越少。他们与您一样,已经从这几年的发展中尝到了甜头,感受到了幸福。所以,自身发展带动学校发展,就成了你们学校的主旋律。

【师保林】不是单枪匹马,您总结的真好,是的,我的确不是单枪匹马。我的身旁,有二百六十多名教师;我们的周围,有近三千七百多名学生。我们是一个家,一个和谐、发展的大家庭。

【陶继新】这个“家”因精神而人心凝聚,因文化而富有品位。您这个“家长”自然会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同时,您也有压力,因为这些“家庭成员”几乎个个跃跃欲试,快速发展。“家长”系这个家庭之中的领袖人物,如果不能先人一步,“领袖”的作用就很难发挥出来。不过,这也形成一种动力,使您更加努力,更快发展,更加优秀。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学校的发展也就有了不竭的动力。

 

触摸教师成长,内心深处偷着乐

【师保林】我是有一些压力,但是,老师们的发展给我更多的是动力。看到大家幸福的生活在龙子湖中心校,作为校长,我有一种成就感,当然,这种成就感我是放在心里,偷着乐的。有了这种成就感,我对我们中心校的发展更有信心了。

【陶继新】“偷着乐”活画出了您的心灵状态,很美很幸福。您成就了师生,师生也成就了您。您的历史责任使您拥有了特殊的忧乐观:师生发展,您就快乐;师生停步,您就忧愁。

 

交流:从经典中发现正业

 

师生读书交流,促使经典阅读成为正业

【师保林】对,像您说的,以文化人,我们以文化了教师,正在以文化学生。龙子湖的师生共读已经形成风气,师生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龙子湖第三小学甚至把师生每天的共读时间固定下来,每月举办一期师生读书交流会,这样的读书交流,促使教师更加投入的阅读,也带动学生更加愉悦的阅读。经典阅读,不知不觉间,成了龙子湖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陶继新】形成风气也就是形成了一个读书的“场”。有这个“场”与没这个“场”是大不一样的。这个时候,读书就成了一种自觉状态,一种自我追求,一种被人人视作“正业”的“正事”。有的学校一味地让教师追求升学率,甚至将读书视作“歪门邪道”。这样做的结果,尽管有的时候也可以取得一些好的考试成绩;可是,教师与学生的生命质量却是异常的低下,教师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学生的未来成长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师生共读,读出美好人生状态

【师保林】师生共读是一种良性循环,师生互相督促,携手共进。龙子湖第一小学的师生共读、经典诵读、读写绘等特色阅读活动,已经以文化了龙子湖第一小学的课堂。课堂上,师生有所得是令人侧目的举动。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会读书,爱上读书,并且会背诵每篇课文,有些教师还能带领孩子背诵一些经典呢。

【陶继新】曾经两次到过龙子湖第一小学,与他们的教师进行过交流。给我突出的感觉就是,老师们的生命状态特别好,自信之中流露出对教师工作的喜爱,以及拥有文化、不断成长的欣慰与从容。

 

做君子型的校长,不令则行

【师保林】不只是龙子湖第一小学,龙子湖中心校下属的每一所学校都有了喜人的变化。这些变化,得益于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位领导的用心服务、用情引领,对我这些属下,我满心感激。没有他们,中心校的所有工作都是空谈。

【陶继新】您下属的各个学校的校长,堪称您的一个个缩影。这正是孔子所说:“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您满意于他们的工作,他们欣慰于有一个好的领导。这样,您即使“不令”,他们也照样“能行”。尽管各所学校所处方位不同,但是,努力进取却有了共同的价值取向。

 

朴实的教师,沉甸甸的责任

【师保林】是他们的优秀成就了我的思考。如果说第一个发展周期,我带着我的老师们读了一些经典,尝到了一点点经典带给我们的甜头,那应该是得益于您的引领。龙子湖中心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是那么朴实,不论工作有多忙,不论任务有多重,老师们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老师们的执著和努力给了我信心和希望。

【陶继新】教师任务虽重却不叫苦叫累,说明他们也如您一样,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想方设法优质地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同时,他们的苦与累,与他们的发展又是相维系的。因为工作之外的活动、读书与写作等,似乎属于份外之事。其实,这些又都可以不断地优化自己的生命状态,为自己的越来越优秀作准备。因为他们明白:现在不苦不累,将来会真正地苦与累;将来的幸福,需要现在加倍的努力。

 

同背:从经典中品尝温馨

 

叫板,叫出温馨与和谐

【师保林】当老师听说我背了一些经典之后,都纷纷表示要和我一起背诵经典。老师们给了我一些启发。第二个发展周期,我们何不向前迈进一步呢?如果我们能够背诵一些经典的话,我们的学校会有怎样的发展?

【陶继新】这非常有趣。教师之所以敢于与您同背经典,一方面说明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另一方面说明他们已经将您看成了教师之中的一员。是啊!师校长,在第二个发展周期,您可不要在经典诵读时被教师“击败”啊!

 

利用网络,打开经典背诵的另一扇窗

【师保林】在第二个发展周期,我们初步讨论,打算把经典背诵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们考虑利用校信通,每天给老师们发一条记录一段经典内容的短信,这一段话中心校的人员首先会背,然后发给老师。利用我们的读书卡,记录这一活动的点滴收获,定期组织经典背诵交流会。我们已经定下来,从《论语》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希望龙子湖中心校的老师们也能满腹经纶。

【陶继新】从《论语》开始太好了!《论语》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是半哲学半宗教的一部流传千古而不衰的经典之作,其中关于教育的论述,迄今仍然具有难以超越的价值。教师诵读之后,对于教育教学,定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真正悟透《论语》的内涵,且将其思想内化为自己言行之后,就会从本质上改变人的生命状态,从而让人当下乃至一生更加幸福。

 

利用校报,打通内化经典的途径

【师保林】还考虑在我们的《教师发展报》上开辟一个栏目,专门为经典背诵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这个栏目我们暂时定为“携手经典”。这个栏目的设置,旨在为教师提供经典背诵内化的途径,希望老师们在谈自己经典背诵的收获与困惑时,能够获得心与心的碰撞,希望老师们在碰撞中把经典的精华内化为我们龙子湖中心校的学校文化。这样做,我们是考虑到让教师直接与经典携手,先自己感悟,再读名家的解读。

【陶继新】“携手经典”这个栏目起得好!“携手”共进,诵读的效果就会更好。提供平台,进行交流,大家才能更加喜爱上诵读经典。你们有的教师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您本人就是一个典型。典型的引路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不过,这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破解它,并在这个破解的过程中,使经典诵读走上一个更高的层面。

 

关注:从经典中感受幸福

 

读懂经典,才能发现经典的魅力

【师保林】在教育服务展上,有一个年轻的参观者看了我们幼儿园孩子背诵经典的录像后,说了一句:“这些是封建糟粕。”我不无遗憾的告诉他:“如果你读懂了这些经典,相信你就不会有这样的看法了。”很多人不了解经典,不读经典,不背经典,却敢于批评,这是一种文化的怪现象,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我们不用理会,相信不用太久,这种怪现象会消失殆尽。这是一个小的插曲,我会拿这个小插曲来激励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与经典同行,与经典为伴。

【陶继新】古代经典是不是糟粕?争论由来已久,现在渐趋一致,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经典的价值与意义。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从诵读经典中受益。诵读经典,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文化潮流。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在世界各地建立数百所孔子学院?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借此向世界宣传中国的经典文化。中国越是要走向世界,就越需要这些经典文化的精神支撑。

 

《论语》,使师生背诵经典有机交融

【师保林】在第二个发展周期的第二年,我们会考虑把经典背诵引进课堂,也考虑从《论语》开始,师生共读共背,希望在《论语》这里达到交融。

【陶继新】将《论语》引进课堂,就会形成属于你们自己的校本课程。“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相信数年之后,从你们那里走出来的教师与学生,就会散发出更多的儒雅之气。现在我们说中国要融入世界文明之中,其实,儒家思想中的很多精华,与现代世界的文明要义是完全相通的。比如现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倡导的文明礼貌等,孔子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提出来了。有的人之所以舍近求远、崇洋媚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深入研究中国经典文化。真的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味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旨也”。

 

背诵《论语》,背出潜能开发新途径

【师保林】我从《论语》中收获很多,希望我的老师和学生也能结缘《论语》,也能够从《论语》之中有所收获,我们有近三年的师生共读做铺垫,相信学生读背《论语》不会太吃力。

【陶继新】我一直认为,背诵是开发人的潜在智能的一个无法替代的妙道之方。人的大脑是“用进废退”,即越用越灵。我49岁才开始背诵《论语》,此后便与背诵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感觉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消减了自己的记忆力;相反,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增长。儿童时代是记忆的黄金时段,更应当让他们更多地背诵经典。这是因为,记忆力是完全可以开发的,如果小的时候不进行开发,时间一长,这种记忆功能就会减退。另一方面,孩子现在背诵了大量的经典,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经典文化就会逐渐彰显出无穷的魅力,让他们有一个更加精彩的未来与人生。

 

诵读经典,寻找心灵栖息地

【师保林】陶老师,我们要的就是那种被经典文化浸润之后的儒雅之气,我们希望我们的师生能有那种谦谦君子的儒雅,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教育也能具备那种儒雅的育人氛围。

【陶继新】诵读经典不是为了名利,也不是为了考出一个好的成绩;而是为了教师自身的生命成长,为了孩子未来的发展。一个长期在经典文化中浸染的人,就不会为人们的毁誉所左右。因为他知道生命需要什么,他从中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为什么能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因为经典文化在心里安顿之后,生命就有了心灵的栖息地,就有了超越意义的人生态度。

【师保林】是,我们很少谈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两年几乎没有提过,郑州市的抽查考试,我们的成绩并不差。我想这就是得益于我们对经典的阅读吧。

【陶继新】看重考试成绩,是现在一些校长、教师与家长的通病。岂不知,他们大多为眼前的“小利”障住了视线。我采访过不少诵读了很多经典的孩子,无一例外地取得了好的考试成绩,特别是在上了中学与大学之后,就更是出类拔萃。相信孔子说的话吧——“勿欲速,勿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淡定:从经典中寻求理想

 

背诵经典,给师生一份淡定和从容

【师保林】我们的经典诵读,不想有多大的名,也没有想得到多大的利,我们就是想给老师们提供一个愉悦的、富含文化氛围的、有经典相伴的成长环境。希望老师们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充满经典韵味的成长环境中寻求一种幸福的生存状态,希望老师们的幸福感能够带给学生,学生在学校里能够找回快乐的童年,能够在经典的浸润之下,快乐健康的成长。当然,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状态,为了这份理想,我们会科学规划,刻苦努力,会持之以恒的与经典为伴。

【陶继新】经常浸润于经典文化之中的教师,由于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就找到了高尚心灵的归属地。而有了这种幸福状态之后的教师,就会有意无意地将这种幸福状态传递给自己的学生,从而使孩子们的生命状态趋于优化。这些,是考个高分远远不能比拟的。因为这种生命状态对其一生的成长也会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

 

背诵经典,给师生幸福成长的沃土

【师保林】陶老师的见解往往给人启迪。不止一次的想对陶老师说谢谢。陶老师让我思考了许多,在下一个发展周期,我们会更加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在继续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关注师生的生命状态和生命质量。并通过经典背诵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给师生提供幸福成长的沃土。

【陶继新】学校领导心想教师的幸福状态,而且为之实施行之有效的方略,教师就会越来越幸福。而且你们所关注的这种幸福,还有了发展与高尚两个维度:一是教师在自身与学校的发展中越来越感到幸福;二是教师的幸福感又带动了学生幸福指数的提升。教师这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道”情结,无疑为学生栽植下了一棵走向高尚的种子。

 

规划:从经典中实现飞跃

 

细化经典背诵细节,形成龙子湖中心校的“这一个”

【师保林】我们会在规划上下大功夫,通过规划,把经典诵读的篇目、时段、主线等做出细致可行的规划,希望能够把我们的经典背诵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陶继新】你们已经有了经典诵读的总体思路,规划则会使这种思路更加具体化。况且,你们以前有了不少现成的经验,也研究了其他地方的先进成果。相信这个新的规划会有“拿来”的“他山之石”,更有自己的独特创造,进而形成龙子湖中心校的“这一个”。

 

经典诵读,追求惟美

【师保林】在经典诵读的道路上,我们追求一种惟美状态,希望老师们带着发现美、创造美的眼光来体验、感受教育的魅力。以美的心态做教育,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教育过程之美,发现学生成长之美,发现自身成长之美,创造龙子湖教育之美。惟美状态的追求,是我们中心校的一种文化追求,我们不求“唯美”,只求“惟美”,在这样的追求过程中,引领教师品尝教育的幸福,带领孩子们品味成长的快乐。

【陶继新】经典诵读的至高境界就是审美。孔子为什么能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就是从学习之中感到了学习独特的美。如果在经典诵读中感受到的只是痛苦,一生“坚持”下去是非常困难的。当然,“坚持”是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甚至是一个较长且又相当重要的过程,从这个阶段上升到习惯形成一个飞跃,然后才能升华为审美。这个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希望在你们的新的规划中,有一个特别令人欣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