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绝古城图腾: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50:41
农资是农业生产资料的简称,指农业种养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类物质生产资料,包括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种子等。依法开展对农资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查处违法案件是法律赋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能。开展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工作,一方面是保护农民的利益,防止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是保护农副产品消费者的利益,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的食品。下面谈谈我们在农资监管方面的主要做法。一、农资经营的现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的经营权已经放开,各种农资店如雨后春笋般越开越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全市的农资市场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农资的经营执照太多太滥。目前我市有农资经营店近800家,种子经营店320多家,再加上兽药店、饲料店等,我市经营农业投入品的各种店有1300多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数字还将不断增大,形成店多面广的经营格局。恶性竞争加剧,经营者为谋取利润造成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充入市场,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二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下岗职工、退休人员及农村劳动力富余人员,他们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太了解,经济基础差,业务知识少,无法从源头上保证农业投入品的产品质量。一些涉农部门、科研部门无证生产、销售农药,不少种子经营部门违规经销农资现象突出,少数农业经销部门有经销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的行为。三是经营的品种多而杂。过去,农业生产资料品种单一,供应量不足,投入量不多。氮素化肥品种以硫酸铵、氯化铵、碳铵为主,少量尿素;农药以高毒剧毒高残留的杀虫剂、以多菌灵和托布津等品种为主的杀菌剂;饲料还见不到配合饲料。在经销渠道上由供销社经营为主。现在,就农药来说,已发展到11大系列,几百个品种,每年销售额在数千万元,肥料不仅氮磷钾齐全,配合肥、复合肥、生物有机肥等高效肥料繁多,而且生产经营企业日渐增加。从业人员根据市场因素及利益趋势决定经营的产品,某个批发户搞一个新品种,市场上一下子冒出几十个新品种,因此市场监管的难度不断加大。四是检测监理力度不够。目前农资品种多而广,检测设备和手段滞后,尚未形成监督检测快速反映机制。比如农药产品质量的监测,必须送到省农林厅药检所去,有时一个多月才能出报告,时效性很差。直接采购和任凭经验使用,乱用乱施农药、化肥的情况继续存在。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在生猪饲养后期使用兽药和激素的检测受到限制,在销售中农产品质量安全很难得到保证。五是农民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致使不法商人有机可乘。农民缺乏质量意识,对所买产品质量好坏无从识别、不咨询、不听从技术部门宣传指导,对不法商人违法行为听之任之,如拆包装种子,有的反而认为方便群众,殊不知不法商人利用其掺入假种子。对国家实行强制管理的疫苗等,必须到指定部门进货,有些群众为贪图方面和便宜,到一些个体经营户进货,有些不法商人乘机进行售假。六是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农药经营者和使用者对生产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的规范性、科学性、重要性和国家政策法令严肃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采购、经营和使用农业投入品往往凭经验,片面考虑价格和利益,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七是流通领域管理脱节。农药、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机制。一些农资小贩子既无经营资格又无经营执照,没有固定的经营地点,靠三轮车、电瓶车等交通工具,在周边交界地区及集镇、乡村和田头,还在继续非法销售禁售的“二高”农药。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无公害要求的提高,加强农药监管力度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人类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农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各地对农药的生产、经营、管理、使用、认识滞后,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国家禁用、无证、假冒伪劣农药在市场上仍占近14%的比例。农民传统的用药习惯得不到有效改变,这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还污染了环境,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了农业效益。  二是农药标签不规范。农药名称与登记不符、擅自扩大农药使用范围、产品保质期标注不清或残缺、农药毒性标志不明、注意事项标注不全等现象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尽管执法部门的工作做得比较到位,但由于厂家进货渠道混乱,以及少数单位存在隐藏“两高”农药逃避检查的侥幸心理,执法死角时有出现。  三是农药销售、使用技术滞后。一些农药经营部对进货的产品缺乏调查,有的农药经营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应服务技能,农药拆零供应缺少使用说明书,农药经营档案不健全。有的农民在使用农药时或不按说明书规范操作,或不按照病虫防治的适期用药,不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致使因药害引起的农药投诉案件时有发生。  四是监管、检测工作尚不完善。为提高食品的安全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食品法》、《农药管理条例》、《质量法》等,近年又出台了一系列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仍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农产品的安全管理仍较薄弱。二、加强农资监管的主要做法农资的安全使用管理,涉及到生产、经营、使用等多领域多环节,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也是保障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民心工程,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市农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和提高。因此,我们把解决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全局,确立以人为本,抓教育、培训、宣传,着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素质,增强依法治农观念,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绿色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为抓手,加速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规范农资安全的各项技术措施、操作规程,加快落实农业投入品安全的各项监管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业投入品安全意识。加强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是加快我市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关键所在。通过组织举办各种培训班,召开各种会议,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工具,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在全市上下形成农业投入品安全就是增强农业竞争力的氛围。着重抓好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定的禁用、淘汰农业投入品宣传和贯彻落实,使大家都了解在全国停止经营使用的除草醚、毒鼠强等18种高毒、高残留农药,β-兴奋剂类、性激素类、氯霉素、硝基呋喃丹类等品种的原药及其单方、复方制剂产品,以及在全省禁用甲胺磷、甲拌磷等十一种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有关规定。增强农药生产、经营者的法制观念,使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广大使用者科学规范地使用农药。同时,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总体部署,大力宣传限制或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及其有毒有害生产资料,让广大农户掌握农产品生产投入品标准,安全使用农业投入品的技术规程、无公害生产的技术要求,提高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自觉制止各种违法行为,保证农业投入品安全的各项措施的落实。(二)加强登记管理和生产环节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对查实的违法生产单位在登记管理中及时给予纠正,对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及时撤销登记。加强对当地农药生产厂家的监督管理,督促生产者建立完整的农药生产档案,并做到经常性检查与突击性检查相结合,面上检查与局部抽检相结合,源头检查与农产品检测相结合,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推行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农药残留检测力度,杜绝假劣农药、高毒长效农药进入农产品生产基地,禁止农残超标农产品进入市场交易。 (三) 依托农业标准化,加快落实农业投入品安全措施。我市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绿色农产品行动计划”开局良好,标准化生产已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保证。加快标准化的实施步伐,扩大基地化生产,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和吸收更多的农户参与标准化生产,促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提升组织化程度,加速发展各种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实现农业的各种联合和合作,推动农业一体化发展,为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创造良好环境。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宣传指导和基地的示范,推动各农产品生产者自觉按生产技术规程生产,落实农业投入品安全的各项技术措施,达到农业投入品安全措施在农业生产上的普遍实施。(四)建立综合执法队伍,加强农业投入品综合协调管理。农业投入品来源广、种类多,管理上又涉及多环节、多领域、多部门。建立农业综合执法机制,形成统一的协调管理体系,实现综合协调管理。第一、树立农业执法形象,扩大农业执法影响一是以经常性执法检查与群众举报相并举,突出主动出击,搞好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二是加强宣传,扩大农林行政执法的影响。通过普法宣传,利用乡镇农技站长会议、法律宣传周、送法律下乡等活动,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特别是经营人员宣传好农业法律法规,以利规范经营活动,净化市场。三是对重大案件的查处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向全社会曝光。同时,执法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到执法人员定期学习农业法律法规,选送有关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利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通过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不准徇情枉法,以权谋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给群众以公道,以良好的执法形象,赢的“农民满意、管理相对人满意、政府满意”,进一步确立农业行政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第二、加大大案要案的查处,推进依法治农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农民自我保护意识;采用多种形式公布举报电话。主动出击,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对农资经营批发商,通过经常性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坑农害农事件,同时,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每年开展2-3次专项治理工作,发现线索及时查处,必要时与公安部门取得联系,缓解执法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对影响大、群众呼声高、后果严重的案件,严肃处理,一查到底,并通过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案件查处情况,曝光违法行为,查处、剖析典型案件,达到处罚违法者、教育群众,树立农业行政执法形象的目的。案件结案后,组织执法人员认真总结和交流,以利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第三、增强执法整体合力,提高执法效率一是注重加强与工商、公安、技监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开展好执法工作,每年组织一到二次联合执法。二是注重加强农业部门系统内部各专业科站之间的合作。三是注重与有关新闻媒体的配合,加大执法宣传力度,曝光典型案件,震慑不法分子,教育广大群众,同时,也注意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打假护农、净化农资市场的氛围。第四、健全和完善制度,实行农业行政执法规范化管理健全和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农业行政执法准确,我们制订了一系列制度,完善了目标管理考核。(1)制定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并上墙公布,如《启东市农林局罚缴分离制度》。(2)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为了规范工作人员行为,使行政执法做到公正公平,加强透明度,增强群众信任度,制订了《启东市农林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启东市农林局行政执法工作程序》、《启东市农林局行政执法人员工作纪律》等,公开了办事制度,公示了执法程序,公布了举报电话。(3)办案监督检查制度。制订了错案追究制,向全社会公布监督投诉电话,接受市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监督。(4)依法行政评议考核制。执法机构以推行执法责任制为重点,加强对执法人员的考核,每年考核一次,作为执法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执法人员的年度奖金等,同时执法人员每年接受由“局领导、乡镇农技站长、服务对象”组成的考核组的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取消执法资格,调离执法岗位。通过考核,增强了执法人员的责任心,也提高了办案质量和工作效率,也真正地把各项制度落到了实处。(5)内部管理制度。制订了工作学习制度,定期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水平。(五)强化检测,加强农产品监督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涉及生产、流通和使用各个环节,安全是目的,检测是基础。充分发挥我市基本形成的农产品三级检测体系作用,强化农产品检查检测,提高检测手段和检测水平,加强食品蔬菜的市场准入检测和基地的自我检测,实现市检测中心的送样定点检测、农贸市场的市场准入检测和生产基地的自我检测的互动检测机制,做到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进一步扩大检测覆盖面。在农药经营环节上应设立无公害农药销售专柜,在生产过程中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指导农民按照技术规程生产,积极倡导农产品安全生产承诺制。同时,政府通过鼓励和扶持,建立起生产、加工和流通各个环节的农产品自我检测和监督检测相配套的检测体系,使全市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检测网络,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