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换车的心理:《与时间做朋友》读书笔记--第三章 如何与时间做朋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03:47
一 12

《与时间做朋友》读书笔记--第三章 如何与时间做朋友

时间管理 :与时间做朋友, 事件-时间日志, 李笑来, 柳比歇夫

  今天是第三章的读书笔记,这本书虽然一共有七章,但只有这一章才是所有说时间管理(GTD)的,这一章内容对我来说最有用,很多的问题我也遇到过,自从去年看完这本书第一遍之后,就开始按着这篇的建议来改进我的习惯,但这个习惯现在还没有完成习惯,一直在反复的磨合之后。这一章的内容对我帮助最大,希望也能帮助到你,再一次建议大家阅读这本书,把有用的内容摘录下来,并从现在开始行动。

  第三章:: 如何与时间做朋友

  3..a 精确感知时间

  柳比歇夫的日志,是“事件-时间日志”(event-time log)。他的方法要比李敖的方法更为高级。李敖的事件记录,往往只能记录事件的名称,是一种基于结果的记录;而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却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这里的细微差别是,基于过程的记录要比基于结果的记录只能更为详尽。

  (注释:很早之前,我也是按着李敖的方法进行记录的,自从看完这本书之后,开始试着用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方法记录每天的时间。)

 以下是摘自《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的日志样本:

  1.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
  • 鉴定袋蛾——二十分。
  •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
  •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
  • 《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分;
  • 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时二十五分。
  •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八日。
  • 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二小时二十分。
  • 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一小时五分。
  •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六页——三小时二十分。
  • 路途往返——三十分。
  • 休息——剃胡子。《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五分。
  • 《消息报》——十分。
  • 《文学报》——二十分。
  • 阿*托尔斯泰的《吸血鬼》,六十六页——一小时三十分。

  基于过程的记录,不仅更详尽,还有另外一个巨大的好处——遇到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想明白“基于过程的”与“基于结果的”两种记录之间的区别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在自己记录的每个事件后加上时间。

  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滴答滴答走着的生物表,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我做出这样推断的根据是:我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记得十分准确——“一小时三十五分”、“一小时五十分”;然而当时他自然没有看表。我同他一起散步,不慌不忙,我陪着他;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明在冷冰冰地流逝。

  柳比歇夫这样的人,才是时间的朋友。他们了解时间,通过长时间刻意的训练,甚至不需要表就可以感受时间的一切行动——当然,时间的行动只有一个,自顾自地流逝。

  (注释:个人认为这才是时间管理的最终目的,成为时间的朋友跟和GTD的“心如止水”差不多,)

  既然“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那么解决方法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地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就是我的说法——“与时间做朋友”。

  说明:奇特的一生现在有电子版,可以点击这里来寻找下载地址

  3.b 最好的工具————纸笔

  养成任何非天生的习惯,都是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事情。

  心智开启从意识到可以自律开始,而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常听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你自己”,这句话如果有道理的话,那个“最可怕的敌人”实际上应该指的是“你那无法控制的懒惰”。孙悟空可以七十二变,懒惰比孙悟空厉害,可以化身无数。它有着各种各样的面具,诱惑你抛弃你的朋友,时间。

  我反复讲,“人或多或少是经验主义的动物”。也许每个人的不幸都是一样的,他一生中最多的经验是“半途而废”——各种各样的、各个方面的“半途而废”。我们一生中半途而废的经验太多了,乃至于想要放弃“半途而废”要比“坚持到底最终成功”难太多了——大多数人连一次“坚持到底最终成功”的经验都没有。当我们决心改变的时候,“懒惰”便指使我们的那个“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遗忘”——让我们不知不觉停止改变。

  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工具,就是纸笔。

  “问题是总是复杂的,解决方法总是简单的。”记得我的一位小学老师经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十多年后我终于明白这句话的深意,可惜,我已经忘记了那位老师的名字。不管怎样,也应该多少谢谢他一下。

  养成任何一个新的习惯都不容易。需要多久才能真正成为习惯,与天生的一样自然呢?我的经验告诉我,一般需要五年的时间。对,是五年的时间。我看到过很多书籍上说,两个星期就可以养成一个习惯;我想,也许是我笨吧。

  把每天的时间开销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另外一方面可以避免轻易地原谅自己。每天晚上睡觉前,看着自己的本子,发现今天做了很多事儿的话,一定会很开心。随着日子的推移,你的心里就会越来越踏实,哪怕不去翻阅,只需看看本子中边缘变的稍微有点儿黑的部分越来越厚,就会很有成就感。但是,如果你不记录下来,仅凭那靠不住的记 忆,是不可能有这种实在的感觉的。

  反过来,如果你打开那个本子,竟然发现最后一页记录的日期是好几天前甚至上个月的日子,那你就会心慌并且愧疚,而这种感觉就是你去做一些“正经事儿”的最实在的动力。但是,但是,如果你不记录下来,仅凭那靠不住的记忆,你就会很容易原谅自己,继续放纵下去,让时间白白度过,不给你带来一点收益。最要命的、也更可能因为你没有记录而带来的结果是: 你根本就没体会到自己有任何理由自责——因为你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么。

  放弃记录自己每日金钱开销的习惯很容易,因为你总是很容易找到非常貌似有道理的借口:“千金散去还复来”,当然还可以挺着胸脯在这句话前面加上“天生我材必有用”什么的。可是,记录自己每日时间开销的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发现很难放弃。因为,尽管“千金散去”确实可能“还复来”,但你确实知道也不得不承认“时光匆匆似流水它一去”就千真万确地“不复回”!

  从今天开始,养成记录你每日时间开销的习惯吧。这是第一步,其他的很多良好的时间使用习惯都会因此自然地养成。如果你已经习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记录以下当日的时间开销,那么,第二天早上就会很自然地开始在脑子里规划全天的时间了——不信你就试试看!

  记录的方式也可以完全不必在意。你可以使用工整的列表形式,也可以在那一页纸上左右开弓;你可以坐在桌子前用你的高级钢笔慢慢誊写,或者你也可以随便找一支破铅笔用你的特有的“新行书”或者“新草书”写出来——只要你确实每天都记录。

  3.d 制作时间预算

  每天制作你的时间预算。在开始一天的活动之前,花费15至30分钟仔细制作你当天的时间预算绝对是特别划算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制作一个列表,把你今天需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

  你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发现,任务太多,无法全部完 成。于是你只好进行选择。事实上,生活就是选择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倒也简单,就是给列表中的每个任务标上权重值——比如,你可以用1 – 5分进行标记。实际上,我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讲,用1-3的精度已经足够,因为1-3的分值基本上可以代表:1.   不重要   2.   一般  3.   重要

  我建议最初的时候,只要给每个任务非常简单地标注“重要”和“不重要”就行了。

  等你尝试着去给你要做的事儿标注权重的时候,你会发现,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容易,即便, 你只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标注——只标注“重要”和“不重要”。因为你必须分辨“真的重要”和“显得重要”,以及“真的不重要”和“显得不重要”。

  判断一个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其实只需要一个标准:就是看这个任务的完成是否对你的目标达成是否确实有益。

  3.e 审计时间开销

  当你有两个习惯:每天早上制作时间预算,每天晚上记录时间开销。那么,另外一个习惯就非常自然了:每个星期找一天花上一个小时,审计你这一周预算和实际开销。

  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记录、观察、回顾、思考,你就明白,有些事情不必再记录了——例如那些固定支出之中的大部分。而同时,每天早上在制作时间预算的时候,你不会再那么天真地把每一分钟填满了——因为你现在更加清楚地知道并平静地接受总是有意外出现。

  提高时间使用率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同时做两件事儿。

  同时做两件事儿的诀窍在于,

  1) 其中一件事儿最好是机械的,少点技术含量的;

  2) 另外一件事儿不是特别需要大量脑力支持的;

  3) 两件事儿都应该是确实有效用因而值得时间投资的。

  看看你的时间开销账单上,哪些事情可以在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情况下同时做呢?把他们罗列出来,挑出一组你自己觉得最可能容易实现的,作为你的起始练习。

  3.f 使用列表减少失误

  (一)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没必要制作列表。

  (二)最好的列表记录工具是纸和笔。

  (三)列表没必要工整。

  (四)列表一定要随手可及。

  (五)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

  (六)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

  (七)给你的每个任务制定一个核对列表。

  (八)列表一旦开始执行就一定要执行到底。

  3.g 计划,还是不计划,是个问题

  (一)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二)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

  我尝试过一年,发现自己竟然连一年的计划都没能力完成,于是,再一次平静接受自己天分平平的事实的同时,一口气把期限缩短到一个星期。终于发现,如果一个计划的期限只有一个星期的时候,我是很容易坚持,并且往往可以出色地完成。这个发现令我非常开心,因为,我发现我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竟然可以慢慢把期限延长,两 个星期,一个月,甚至竟然可以制定一个季度的计划了!

  直到快三十岁了,我才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制定计划的期限延长到一年。到今天,我也依然最 长使用一年作为计划制订的最长期限。

  做计划的时候,要知道这样一件事:做长期计划显然是正确的并且是必需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制作长期计划的。这是一种能力,也几乎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然而,这需要挣扎,需要努力,需要从一点一滴开始。不要一上来就开始制定过分长期的计划。哪怕制定一个一星期的计划,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你真的已经开始实践就知道了,就像我当年那样。

  (三)有一些时候计划是没有必要的

  大多数情况下,我的建议是这样的:如果你想改变你自己,或者你自己目前并不令人满意的处境,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该给你带来改变的行动,然后去做就是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还是那句话,失败并不可怕,因为你总是要失败许多次,并且又不是全天下只有你一个人失败,怕什么?关键在于在每次挫折之后能否吸取教训。只要能吸取教训,然后自我调整,那就是进步了。我们一生做的事,大多都是一个试错(trytrialanderror)的过程,对于人生,没有人能像解释数学那样给出普适的公式。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

  当然,有些时候,你必须拖延你的行动。我个人的经验是,对我个人来讲,在所有的大额消费活动,乃至其他一切涉及到金钱的活动诸如投资之类上,“马上行动”的建议肯定不适用。相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拖延,拖得越久越好——仅是我个人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