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慈济医院吕绍睿:暗访“香港购物暗埋骗局”被怀疑 央视女记者被迫交出录像带(青年周末 2007-4-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59:09
暗访“香港购物暗埋骗局”引起赞助商怀疑

央视女记者被迫交出录像带

■偷拍白衣表托反被跟踪
■未购物女记者被迫写下证明离团
■受骗游客不敢相信央视记者证


◎口述/《经济半小时》记者 孙菁 ◎文/本报记者 徐英 ◎摄影/曹梦楠 ◎截图来自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央视女记者被旅行团驱逐,原因是她没有遵守“不许游客拍摄”的规定得罪了赞助商。其他没有“得罪”赞助商的游客却掉进了购物的陷阱:花高价所购的项链,市场价仅为购价的八分之一;万元的“钻石手表”竟然没有钻石,只有玻璃。
  这是央视《经济半小时》记者孙菁以普通游客身份参加香港三日游旅行团时的经历。4月1日,“香港购物暗埋骗局”在《经济半小时》播出后引起了巨大反响。4月3日,香港旅游业议会主席何柏霆急飞北京,与国家旅游局官员商讨相关的监管问题。
  面对本报,记者孙菁披露了她在“香港购物暗埋骗局”调查中的一番经历:偷拍机无法充电,拍的DV带被人强行拿走,被导游驱逐离团,以及被迫离团的瞬间急中生智给两位同团游客留下联系方式才得到了第一手的材料。

■3月12日,央视记者以游客身份暗访深圳旅行社 偷拍白衣表托被人尾随

港澳游频遭投诉
  年前,《经济半小时》接到了不少电话投诉说,在港澳游中被导游蒙骗,买到了假货。恰好,有个朋友是做旅行社的,我就去向他请教。为什么欺骗游客的案例一再发生,导游甘冒骂名,拼命带游客购物。
  在和这个朋友的闲聊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他揭露的体制问题。说实话,旅行购物陷阱的选题并不新鲜。不过,想要反映一个背后的本质,需要一个事实来支撑。港澳游之前没有人碰过,再加上它又很火,要真的调查到问题,肯定能引起一些反响。我们决定去试试。

过关费100元是第一笔额外收费
  报名到香港的旅行团,比较了几家旅行团的价格后,我们选择了深圳海外国际旅行社。它的开价最低,每人只需420元就可以参加三日游。也是我们认为最可能有问题的。
  3月13日8点,我们从宾馆出发前往黄冈海关与旅行社集合。交费420元,上车,16个大人外带1名小孩组成了这个临时的“紫荆花团”。
  从内地赴香港旅行,很多旅行团都选择从深圳出发,来自全国的散客也在此集中。最后,散客们会被分成不同的组别,依照的是各自的购物能力不同。我们这组,购物能力大概被算在了中档水平。香港之行就此拉开帷幕。
  在过海关时,领队陈小姐向我们收了100元的过关费,这已在报名费之外了。这一幕并没有被录下,当时我们没想到,旅程刚开始就向我们收钱了。

导游禁止拍照,暗访只能偷拍
  自称是导游助理的刘女士在我们进入香港之后,向大家介绍了陈导游,据说是他们旅行社最棒的导游之一。刘助理很厉害,一上车就警告大家,“不许拍照、不能摄影,包括外面的风景。香港是一个注重个人隐私的地方。”
  我意识到,以一个普通游客来拍摄的想法不行了,只能用我们的偷拍机。 

偷拍机没电,导游正脸没拍成
  按照旅程安排,3月14日是购物日。一早上了巴士,刘助理不见了,只有陈导游。我打算把他的正面拍下来。没想到的是,偷拍机打开没过一会儿,摄像师发现,机器黑屏了。这是一款新式偷拍机,我们还不熟悉它的性能,竟然没电了。要是之前碰到了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先撤回去充好电再说,但现在我们根本没有机会。那节目不就瞎了?
  趁他们不注意,我偷偷打开了DV。
  10点多,我们被拉到了黄大仙庙。“我可以假借拍风景,把导游拍下来。”但我的如意算盘没成。我刚把录像机镜头抬起来,就被陈导游训斥,“不是说了不能拍照的吗?”对准他拍,根本没可能。到最后,我也只拍到了陈导游的侧面。
  之后,就是我们的购物之旅了。此时,白衣男子粉墨登场。

白衣表托:“小姐你的镜头盖没盖上”
  白衣男子,是被我们识破的一名购物托。开始,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第一天开始,白衣男子就跟我们在一起,谁也没有对他的身份产生疑问。他也一直坐在大巴的最后一排,离我还有三排,跟几个中年妇女闲聊。
  他们的聊天也会隐约地传进我的耳中,他们主要聊怎样购物。白衣男子似乎提到了,他自己家就是卖手表的。当时我也没往心里去。
  中午吃饭,白衣男子正对着我。下午要去买手表,大家都在讨论此事。“到香港买什么手表好啊?”有人向白衣男子咨询。估计他家开手表店的说法大家都听到了。
  “买什么表都不错,香港买表要比内地便宜20%到30%。”
  “那买什么牌子的表好啊?”
  “劳力士啊、欧米伽啊、雷达都可以啊!”白衣男子顿了一下,故作神秘地说,“其实香港还有好多好表,都是国际品牌,不过没进入内地。”他并没有说明都有哪些国际品牌。大家开始向他讨教怎么识别表的好坏。
  这些话让我觉得哪里不对劲。哪有这么巧?不管他是不是托,我决定拍下他,于是,悄悄地打开镜头盖开机。白衣男子的警惕性很高,他忽然指着我的DV说,“小姐,你的镜头盖没有盖上”,“是吗?”我假装看了眼摄像机,“哎呀,忘记了,忘记了。”
  更有意思的是,饭后,我的身后多了一条尾巴,就是那名白衣男子,无论我到哪儿他都跟着。但从钟表店出来后,导游告诉我们,有游客离开了旅行团,不见的正是白衣男子。

手表店四五个人围住记者:不许拍,报警
  我一直偷拿DV拍着,意外发生了。进入表店,我偷偷把拍摄机拿了出来,没想到,我的举动被店内监控到了,没几分钟,我们就被一名店员叫到了经理室。
  里面已经有四五个人了,他们关上了门。一个自称是经理的白胖男子开始问话。
  “你们是做什么的?”
  “游客啊,”这也是比较正常的理由,谁出门旅游不拍点东西。我们一口咬定,他们也没办法。
  “你们没有看到‘不许拍照’的提示吗?”
  “为什么不让拍啊?”
  “这是私人地方,你们侵犯了我们的隐私,违反了香港的法律。把你们的录像带交出来,不然我们报警。”
  经理威胁我们。报警?你报好了。可转念一想,真的面对警察,我就必须得说实话,调查也就砸了。再加上我们人少,他们会怎么处理我们?僵持了十来分钟,我把带子给了他们。
  特别遗憾,前一家珠宝店内偷拍的资料也全在这盘录影带里,我们一点相关的画面都没有了。
  带子被拿走后,他们让我们在店外呆着,里面发生了什么,我俩压根儿什么都不知道。


■3月13日,红衣人为央视记者,最右侧白衣人为购物托。一行人正在黄冈海关等待过关

 未购物被迫离团

你们得罪了赞助商
  我和摄像寻思这事不对,为什么不让拍?拍了对他们有什么影响?他们这么紧张,难道里面有猫腻儿?他们会不会对我们采取点行动?
  我赶紧从包里掏出两张纸,迅速地在纸上写下我的名字和手机号,趁店员不注意,塞到两位先生手里,“请你们回到深圳之后,马上跟我们联系,我们有事要找你们。”我不敢说明自己的记者身份。到现在我们根本证明不了这个旅行团有问题,不想把事情闹大。
  两三分钟后,消失了一天的刘助理神秘出现了,换作陈导游不见踪影。估计他的任务已完成,善后的事都交由刘助理了。
  “你们得罪了赞助商,他们不会给你们赞助了。你们交的钱不够支付明天的食宿费了,要不你们再把钱补给我们,要不你们就离开旅行团。”刘助理用一贯的口吻训斥我们。

写下未购物证明
  “你有导游证吗?”我也很火,“香港警察都没有权利查我们导游证。”刘边说边走开了,再也不跟我们照面了。
  旅行社深圳那边的领队陈小姐出面了。“你们没有买东西,要写一份证明。”
  “什么证明?”
  陈说,不购物的旅客,必须要写一份证明。我们得写上,因为公务来香港,不参加购物。而中途因为拍摄违犯了规定,带子被收走了。陈还说,证明是要发回深圳的,否则她也没法交待。
  游客有权利不购物,我们坚持不写。“不行,你必须要写。”陈小姐拿出了一份别人写好的证明。最后,我们还是写了,当时有个想法,回到深圳,我们拿这个作为证据采访旅行社。

再交400元否则就离团
  写完证明后,陈小姐把它传真回深圳。不一会儿,我的电话响了,深圳旅行社打来的。“你们怎么回事,是不是记者啊?”那边对我们起了疑心,“报名时你们就问东问西。”
  “不是。”
  “你们什么意思啊,我们钱都交了,你们就这么撇下我们!”我跟他们交涉。
  “不行啊,你们到了香港,就由香港那边管。现在你们做错了事,赞助商不赞助你们了,我们也没办法,要不你们每人再交400元钱,要不就离开。”
  我们一想,如果只是普通游客,受到了这样的“待遇”,肯定是呆不下去了。我们决定离开。
  就这样,我们被导游驱逐了。在香港人生地不熟的,我们拖着大行李箱在街头走着,节目是做不成了,当时心里很火。

两张纸条带来转机 两位受骗者与我联系

杨先生被骗得不相信记者证了
  只有寄希望在两张纸条上了。在深圳我们等了一天,还算幸运,15日晚上,我的电话响了。山东杨先生打来的电话,我把其中一张纸条塞给他了。电话里,我跟他表明了身份。他告诉我们,他在香港逛街时发现,自己在导游推荐的珠宝店花8500块钱买的“时来运转”项链,别家店里只卖1000元。我们约好第二天去找他。
  杨先生始终还是不太相信我们,第二天,当我们向他展示我们记者证的时候,他还说:“证件还能造假呢!”或许他难以想象,怎么会有记者出现在自己的旅行团里。再加上香港之行扑朔迷离,他难免怀疑。
  “杨先生,要是你还是不相信的话,可以到网上去查我们的有关信息。”我们只好建议他这么做,“那我回山东以后再跟你们联系吧。”
  18日,他给我们打来电话,说他同意出镜头,原来回到家后,他让朋友把项链拿去鉴定了,发现有问题。19日一大早,我就接到了杨先生的电话,我们陪他去了国家珠宝鉴定中心。

夜访老夫妻,拿到手表回北京鉴定
  两张纸条在我们快要绝望的时候都起到了作用。15日晚上8点多,我还接到了旅行团里的一位老先生打来的电话。虽然最后他并没有出现在我们镜头前,但他提供了一块花了1.6万元购买的“圣凯莱”镶钻手表。
  “小孙,我是紫荆花团的××,我们已经回到深圳了。”接到我的纸条之后,老先生也没在意。但自由活动的那天,老先生也去了几家表店问,得到“没听说‘圣凯莱’手表”的反馈后,老先生决定给我打电话。
  我赶紧告诉他,我是记者想跟他见面聊。老先生答应了。放下电话后,我和同事商量了一下,还是不放心。电话里,老先生语气不那么肯定。怕他变卦,我赶紧给他打了个电话,想问他今晚可不可以,他坚持第二天见面。
  晚上11点左右,电话响了,是老先生打来的。他说自己睡不着,特别担心表是假的。
  “要不,我们现在就过去?”
  “哎呀,老伴刚睡下,你们来会吵醒她。还是明天再来吧!”
  我们知道,老两口明天一早就要离开深圳,我们怕时间来不及。最后,老人同意当晚见面。
  到他们住的宾馆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在宾馆大厅,我们见到了老先生,他递给了我们一块表。给我们打完电话后,老太太也醒了。其实,老太太知道自己花了1万多块钱买的“名表”可能有问题,哪里还睡得着觉?老两口商量,让我们把手表带回北京鉴定。
  “我本想,活了一辈子了得给自己买块好表。谁知道……”老先生让我写了张收据,便把表给我了。
  鉴定结果显示,镶钻手表只有玻璃,没有钻石。想退货,又因包装不完整,没有办法退货。3月25日,老两口来到北京取手表。已经知道鉴定结果的老两口并没有表现得很伤心。只是临走时,老先生喃喃自语:“骗子的技巧真是高超啊”!这话让人觉得挺心痛的。
■4月10日,《经济半小时》记者孙菁正在接受本报采访
◎摄影/曹梦楠              ◎脸谱◎
  《经济半小时》记者,从事电视调查工作已有8年。曾有《汕头大火烧出“色情楼”》、《揭秘世界杯第一赌球案》、《天津:保税区成了停车场》等作品

             ◎声音◎

  说实话,旅行中购物陷阱的选题并不新鲜。不过,想要反映一个背后的本质,需要一个事实来支撑。
■3月12日,深圳海外国际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劝说记者报团

■3月13日,记者向酒店服务人员咨询住宿等相关费用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70412/A11/070412A1101.shtml  央视女记者被迫交出录像带  偷拍白衣表托被人尾随  未购物被迫离团
两张纸条带来转机 两位受骗者与我联系   内地客香港遭诈/深圳涉事旅行社被罚     2007-04-14 09:53:50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唐洁

 

  3月31日,中央电视台曝光内地游客在香港遭遇“购物欺诈”,引起社会的关注。昨天下午,深圳市旅游局向记者公布了该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深圳市海外国际旅行社成为今年以来,涉及“香港游”而被处罚的深圳第一家旅行社。
  
  记者被野导游卖给香港旅行社

  3月31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播出了《香港购物暗埋骗局》的报道。根据这一报道,3名记者(扮装成游客)是在深圳报名参团的。为此,深圳市旅游局4月2日上午召开专题研究会成立工作小组,与香港旅游发展局、香港旅游业议会有关负责人联手,对此次事件进行认真的调查。

  昨天下午,深圳市旅游局副局长易能全告诉记者,根据调查,此次事件中,3名记者在深圳市经泽大厦经泽宾馆商务中心报名参加香港游。而该宾馆并非星级酒店,不在深圳市旅游局管辖范围之内,该商务中心也没有承接境外游的资格。该商务中心接受报名后就联系一名为廖小敏的女人。廖小敏自称是深圳市海外国际旅行社员工,到商务中心与客人签订了旅游合同,出具3张深圳市海外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开具的发票,每张1200元。深圳市海外国际旅行社有关负责人表示,廖小敏不是该旅行社的员工,她以将3名客人介绍给旅行社出团为名骗取了3张发票。而据廖小敏本人介绍,她本人长期在外跑旅游业务,不属于任何一家旅行社,通常是收到客人后先四处询价再将游客交给报价最低的旅行社操作。而后来,廖并没有将3名游客介绍给深圳市海外国际旅行社,而是将3名客人以950元/人的价格交给香港皇悦国际旅行社的梁先生操作。
  
  旅行社违规提供发票被处罚

  深圳市旅游局副局长易能全说,虽然3名游客报名地点是在深圳经泽宾馆,但是因为深圳市海外国际旅行社为其提供发票,所以该旅行社受到处罚。深圳市旅游局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对深圳市海外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予以警告、限期改正的处理,并处人民币10000元的罚款,责令其在15天内的改正期内暂停经营香港游业务。同时,记者登录深圳市旅游局官方网站,还看到了该局在全行业对深圳市海外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进行的通报批评。另外,对于经泽宾馆商务中心和廖小敏个人,深圳市旅游局将联合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jwxy/200704140001.asp  香港购物 暗埋骗局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1日 18:28 来源:CCTV.com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出门旅游被导游带到所谓指定购物点去,不是东西买贵了,就是买到假货,反正上当受骗总是难免的。游客挨宰,投诉无门,这已经成了一种社会公害,来自国家珠宝玉石鉴定中心的数据显示,2006年北京地区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旅游时购入的珠宝首饰,合格率为仅13.51%。在网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上当受骗的案例。

    在深圳,有许多用旅行社推出这样超级的报价表,这底价背后其实是一连串让人难以置信的陷阱。

    深圳底价入团 踏上香港之旅

    进了购物点,买回一堆垃圾,这样的事屡屡报道,但还是总有人继续受骗。为什么旅游欺诈防不胜防?原来在旅游行业里,这是一个潜规则,一些小旅行社往往靠低价组团,吸引消费者,然后就靠骗游客购物来填补亏空,这样的旅游团在行业里叫填坑团。毫无疑问,填坑团里,挖坑的是旅行社、导游和商家,那他们又怎么能把游客推到坑里去呢?前不久,我们的记者就亲身体验了一把。

    2007年3月12日我们的记者来到深圳,参加了当地的旅行团。深圳可能是去香港最便宜的地方。

    旅行社工作人员:“三天600多吧。”

    在深圳,出境游的广告随处可见,价格低得让人心动。在一家叫做经泽商务中心的地方,记者听到了香港三日游最便宜的报价,只要450元钱。当记者表示要参团的时候,才知道除了团费,还有另外的强制费用。

    深圳海外国际旅行社工作人员:“每人的自费项目是320元,加上小费100元,就是420元一个人。”

    在旅行社的行程单上,明明白白写着,自费项目必须参加。另外工作人员还特意嘱咐,中途一定不能擅自离团。

    旅行社工作人员:“白天离团要收钱的,告诉你千万不要离团,离团费一人1000元钱不是我们要收你的,是导游要收的,一定要收怕你们跑掉了知道吧,跟团走就是要你去购物这是很明显的嘛。”

    为什么中途离开不进这些购物点要交纳如此昂贵的离团费呢?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呢?看到记者对购物不太放心,工作人员信誓旦旦地做了保证。

    旅行社工作人员:“他们价格也不是很贵,绝对是真货,只是我们定点到哪个店去买这样子而已,因为我们都是合作得很好的合作伙伴,你放心吧,我们那个紫荆花假期做得很好的。”

    2007年3月13日 在黄冈海关,记者见到了紫荆花假期旅行团的领队陈小姐。陈小姐告诉记者我们的团友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旅行社。当记者交纳小费的时候,陈导游给记者开具了“香港皇悦国际旅游有限公司”的收据。像记者这样的来自各个旅行社送来的散客,组成了一个紫荆花假期。  图片中的这位白衣男子,正是购物之旅中道貌岸然的“购物托”。

    购物之旅 陷阱密布

    紫荆花假期旅行团号称450元的香港三日游,最后交了900元钱团费才能成行,这个价格和深圳市旅游局推广的“优质诚信香港游”实际上差不多。不同的是,“优质诚信香港游”并没有指定购物点,也不强迫购物,可紫荆花假期旅行团却明确告诉你,必须要去指定的购物点。而更蹊跷的是,这个旅行团一坐上旅行社安排的旅游车,香港导游就宣布了一条禁令。

    在记者参加的旅行团中,第一天安排了游览项目,第二天有购物环节,记者本来想以一名游客的身份用随身携带的DV拍摄行程,但没有想到,一坐上香港导游安排的旅游车,就碰上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导游:“我姓刘, 文刀刘,大家可以叫我小刘,我是你们的接管导游,也是你们的导游助理,这位朋友在车上不能录像不能照相。”

    警惕的小刘告知全车游客,香港是个注重隐私的地方,不但不能对着她拍摄,甚至不能在车上向外面拍摄。尽管这听起来有些奇怪,但是不明就里的游客们还是放下了手里的摄像机,只能趁导游不注意拍摄一点车窗外的景色。小刘告诉大家,她只是负责把大家接到,之后会有另外一位导游来接待这些游客。

    小刘:“他姓陈,耳东陈,他是我们公司最优秀的导游之一。”

    优秀的陈导游一上车,就制止了另一位游客的拍摄,即使他是在拍摄著名的紫荆花。

    陈小姐:“先生不要拍照。”

    游客:“不让拍照是吗?”

    陈小姐:“刘小姐没说吗?”

    为什么香港的导游们对拍摄如此敏感呢?深圳的领队陈小姐也说不清楚。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记者只拍下了陈导游的一个侧脸,然后就只能记录声音了。陈导游倒是开宗明义,一上车就告诉大家此行的主要目的。

    紫荆花假期 陈导游:“大家在香港吃和住,全都靠这些赞助商直接赞助,赞助大家在香港吃和住之后,大家就可以低团费来到香港观光,之后就怎么样购物,店铺也可以赚到钱,这样就叫双赢局面,所以大家在香港的吃和住全都靠这些赞助商直接赞助。”

    陈导游说的赞助商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就是指旅游行程里安排的购物商铺。尽管购物是在第二天,但是陈导游一上车就开始给游客们灌输香港人的购物理念了。那么陈导游又将带大家到哪里去买价廉物美超值划算的便宜货呢?在第二天的购物之旅中,一上车陈导游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车的游客。

    陈导游:“我们现在走的这家珠宝店,就是霍英东先生所开的一家珠宝店,他本身并没有涉足珠宝行业,是因为香港旅游发展局邀请他来开一家这样的珠宝店,它的名字就叫金至尊。”

    接下来要去的是大名鼎鼎的金至尊吗?就在全车的游客都很期待的时候,陈导游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陈导游:“香港市内金至尊它的分店,公价都是九折到九五折,今天我们走的是金至尊的总店博览环球,所以我们可以拿到8折折扣给大家。”

    来到陈导游说的金至尊的总店,博览环球,但是那里并没有金至尊的珠宝,可那里只卖一个品牌,就是“慕迪”。在营业员的热情服务下,山东的杨先生花了9800元钱给太太买了这条白金项链。项链坠上有12颗小碎钻。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时来运转”。

    山东游客杨先生:“在选产品的时候,确实就是想将最好的带给自己的太太。”

    不光是杨先生,全团共有五六个人购买了昂贵的珠宝。但似乎陈导游并不满意,他一再提醒游客此次香港之行是大大地占了赞助商的便宜,应该对赞助商有所回报。

    陈导游:“内地朋友来香港你们是有几种方式方法:一种是自由行,来到香港自己管吃管住,没人理你,在香港住两三天的时间,这吃住和交通费用每个人大概是3000-6000元的费用;而另外一种是无购物团,就是没有购物点走,全程走景点,这种团费要4000-8000元,你只交450元的费用在香港的吃住就靠这些赞助商赞助,(他们)希望把赞助费赚回来,所以也不要说我家里什么都有。”

    在香港旅游,住宿费要花多少钱呢?记者到所住宿的三星级青逸酒店进行了咨询,散客住宿加上服务税和政府税要600多元钱。不清楚陈导游所说的高达8000元的花费从何而来。行程中下一个购物环节是买手表,游客们对手表的知识了解得并不太多,正在这个时候,有名独自参团的游客热情地站出来说自己就是做手表生意的,可以为大家出主意。他的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白衣男子:“我在家里就是经营手表的,手表你像劳力士、欧米茄和雷达,这里的表和我们国内大致能相差30%,看一下价格,我今天跟他们再去看一下,比较一下,如果带去的地方太高了那我就回去买。”

    这位白衣男子看似诚恳的话让很多游客都放下心来。自己的团队里有一个做手表生意的人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啊。至于这名男子所说的话没有任何游客怀疑。当记者离开酒店的时候,发现酒店专门设置了旅游车停靠处,在地下车场里,一拨拨内地来的游客,正等待坐上旅游巴士,他们将和记者一样从这里开始购物之旅。

    陈导游:“香港提供优质服务,但是香港的优质服务只提供给有钱人,并且花钱人士享受。买菜的能享受优质服务吗?不可能。你去了酒楼里说小姐请为我拿碟青菜、拿碗白饭,服务员都不想理你,而你进去说我要持鱼翅熊掌鲍鱼等等这些,不要说小姐,经理都亲自来接待。大家进去之后,希望每位团友都拿个包包出来,不要让我难堪。”

    在陈导游的游说和白衣男子的帮助下,游客们果然在皇室钟表珠宝公司享受到了“经理”接待的优质服务。山东的杨先生以五折4300元的价格买到了这块瑞士产的“圣凯莱”手表,有两位河北的老夫妇,也在白衣男子的热情帮助下,五折16000买下了这块镶钻的“圣凯莱”金表。

    山东游客杨先生:“一进门之后,导游就说了这个表店是香港最著名的表店,然后把我们领到一个贵宾室,说这是专门接待贵宾的,随后经理说在北京亨得利有他的表店,并且说他这个表牌子特别硬,准备在郑州、在济南设他的分店,这些人也就相信了,加之有购物托,有他的出现整个过程都乱了。作为我,我认为我是一个理性的人,最后倒是一个,现在想起来是完全感性,理性的东西一点都没有了,就是这个过程。”

    杨先生所说的购物托就是这个白衣男子。在他的帮助下,短短的一个多小时,旅游团就购买了价值10多万元的手表。就在大家离开表店结束了购物之旅的时候,游客们被告知白衣男子有事情提前离团了。

 

旅客在香港高价购回的钻表,经权威机构鉴定根本不是钻石,这样的鉴定结果令人难以置信,购物之旅陷阱密布。

    鉴定结果 难以置信

    虽然只有一天时间,但参团的16个旅客合计了一下,他们在购物点就花掉了将近20万元。导游和安插在游客中的托儿,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引得参团的游客倾囊而出。可是,他们联手演出的这场骗局,在第三天就被识破了,这一天来自山东的杨先生逛街的时候,无意中走进一家表店,他随口问了一下价格,结果吓了一跳。因为几家大表行根本就没有听说过他刚买的所谓瑞士名表“圣凯莱”。紧接着,在一家珠宝店,他又发现一款标价不到1000元的项链,和自己头天花9800元买的项链差不多。这下杨先生就更着急了,他决定到北京找权威部门鉴定一下,自己买的是真是假。

    3月19日一早,杨先生就带着在香港购买的手表和项链来到国家珠宝玉石鉴定中心。同时记者也把河北老夫妇购买的价值16000元的手表委托作了鉴定。

    鉴定师:“据它(项链坠)的红外谱线分析,它的这个表蒙是玻璃的。”

    9800元购买的白金项链居然镶嵌了玻璃,这很难让人相信,很快这条白色项链有了精准的鉴定结果。就是一条18k的黄金项链. 由于对珠宝首饰没有太多的了解,杨先生并不知道发票上的750就是鉴定书上的18k金。

    鉴定是:“从发票上面来说,唯一能挑出(问题)来的就是这个750,它只标明了这个贵金属的含量,但是并没有标明它的总属。”

    杨先生:“对,它什么金属没有。”

    鉴定师:“应该标明这个金属的总属是黄金,那么前面就应该有G或者是有AU 或者PT

    这不是PT,PT是铂金。”

    杨先生:“他跟我们说就是铂金。”

    鉴定是:“这个铂金它不叫铂,它是去了金字旁,它叫白金。国家标准规定

    白金只能用称呼铂,铂的俗称是白金,而那个白色的黄金不能叫白金,因为现在的科学很发达,他可以把14K、9K、18K都做成那种白颜色,但它不能叫白金。”

    显然珠宝商把白色的黄金当作铂金高价卖给了杨先生,那么手表又如何呢?

    鉴定是:“这个表从我们的鉴定结果来看,它的金属部分主要是铁、镍和铜的合金

    杨先生:“那么镶嵌的这些呢?”

    鉴定是:“不是钻石,是立方氧化锆和人工合成的立方氧化锆。”

    尽管宣称是钻石金表,但是在皇家钟表珠宝公司开具的保证书上,却丝毫没有提及钻石金表,不良商贩又在文字上玩了花样。当记者致电香港旅游发展局,才发现整个旅游购物充满了谎言和欺骗。

    香港旅游发展局工作人员:“我们没有指定一些旅行团,或是一些特定的旅行社,他们要带旅客去一些我们指定的地方去购物,因为香港我们从来没有这样指定的方法,香港都是一个自由买卖的社会,其实如果卖假货的话,香港会有海关等部门管理那种卖假的东西。如果你说的是他的标价过高,香港有香港的消费者委员会,还有刚才说的是,如果旅客去买东西在随团去买的时候,就是我刚才说的旅游业议会,他们会负责这种的。”

    记者随后电话采访香港旅游业议会。

    香港旅游业议会工作人员:“我是说你们最好的保障,就是有这个14天的百分百退货保障,我们是不问你们理由,只要是你们是符合这个退货要求的话,就可以退货,发票在吗?”

    记者:“发票都还在。”

    香港旅游业议会工作人员:“包装啊、盒子都还在吗?”

    记者:“盒子不在了,因为觉得带的时候太麻烦了,因为个子比较大,所以盒子不在了。”

    香港旅游业议会工作人员:“哦,按照我们的规定,如果旅客不满意的话,要求退货的话它的包装一定要和买东西的包装一模一样,才可以要求退货,如果没有的话,商店是有权利不给你退货的。”

    记者:“但是只不过是外包装没有了啊,这个在发票上面写的很清楚,发票上面已经写了,这个发票上面写的很清楚的,但是仅仅是一个包装而已,至于这样吗?仅仅是一个包装而已,不至于说因为包装损坏就不退货了啊?”

    香港旅游业议会工作人员:“他们是有权利这样做的,因为你没有包装。”

    按照旅游业议会的说法,河北老先生夫妇花16000元购买的手表并不享受退货保证。仅仅是因为外包装不完整。那么,究竟这些圣凯莱手表是真是假?仅仅是价格虚高还是根本就子虚乌有?首先记者按照皇室钟表出具的维修卡开始核实,听到的却是这样云山雾罩的答复。

    记者:“你们这里有没有一款表叫圣凯莱?”

    沈阳瑞士手表维修中心:“没有。”

    记者:“这个牌子你们听说过吗?”

    沈阳瑞士手表维修中心:“没有。”

    杭州三闽大厦瑞表公司:“香港皇室钟表珠宝公司委托我们维修圣凯莱。”

    那么,究竟瑞士有没有这个品牌呢?记者和瑞士驻华大使馆取得了联系。瑞士大使馆很快就给了记者答复:原来瑞士的确有圣凯莱手表,但手表并不在十大名表之列。手表上面也从来没有镶嵌过钻石。皇家钟表珠宝公司不是圣凯莱在亚洲的总代理商,他们销售的手表是假冒的手表。

    半小时观察:观察:用制度和技术压缩欺诈空间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一直是中国生意人信奉的经商秘诀,但是现在一些不法经营者却相信,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能蒙就蒙也可以赚钱,他们甚至互相勾结,做成一个连环套,把欺诈当作商品来经营。

    古代生意人生活空间有限,顾客多数是熟人,骗一个少一个,诚信经商是他们的一种生存本能。现代人生意做遍全国甚至全世界,这给那些不法商人一个错觉,顾客有的是,不骗白不骗。分散各地的消费者之间信息互不沟通,异地消费维权成本又高,不法商人钻了这个空子,的确能得逞一时。

    是不是现在就比古代更难维护商业诚信原则?当然不是,消费者永远不可能接受欺诈,问题是我们不善于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压缩不法商人行骗的空间。现在信息技术那么发达,真正是天涯若比邻,如果内地和香港甚至于其他国家监管机构之间/开通便利的信息交流渠道,发现几千里外的一个骗局并不比/发现本村老乡设置的圈套难多少。俗话说,有耗子的地方就有骗子,只有多一些防止上当受骗的手段,才会减少被人坑骗的可能。

    主编:张凯华

    记者:孙菁

    摄像:李培

http://www.cctv.com/program/jjbxs/20070401/1010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