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儿童乐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水乡社区教育研究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6:14:22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水乡

社区教育研究方案

 

一、 “传统文化与现在文明”相融合的水乡社区教育研究的背景

胜浦地处中国、新加坡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是园区直辖的三镇之一,谓之园区的东大门,是连接苏州上海的黄金地带。新镇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共辖6个社区,2个工业小区,全镇总人口5.66万,其中外来务工人员约3.05万。

1、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胜浦随着工业园区的大开发大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40.5亿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了3.79倍,新口径财政收入2.489亿元,与2001年相比增长了16倍,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07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0.5亿元,新口径财政收入2.2亿元,居民人均收入1.342万元。

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在较高的起点上得到了协调发展。全镇已撤去20多个行政村,形成了金苑、园东、吴凇、新盛、浪花苑、市镇等六个动迁社区,目前已有600多家企业进驻镇辖工业小区。镇区内拥有纵横贯通的河网,整齐划一的街道,高楼大厦林立,沽浦河两旁的金浦公园、揽胜广场、石榴园等休闲公园绿树成荫,全镇绿化率达国标,构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环境优美的江南水乡特色的小镇。全镇共有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3所、社区教育中心1所、社区学校10所、企业职工学校5所,卫生院1所,敬老院1所,还有电影院、书场、羽毛球馆等文体娱乐配套设施。2005年通过了苏州市现代农民教育中心的达标验收,2006年成功创建苏州市社区教育实验区,2007年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乡镇达标、社区教育中心达标验收。2004年、2005年也曾分别获得“国家卫生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居民住宅区内的商业网络等配套设施基本完善,一个初具规模的集人居、工业、商贸于一体的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副中心格局基本形成。

2、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胜浦地处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苏州的东郊。据《胜浦镇志》记载,繁衍生息并从事稻谷种植、纺织生产等活动的人类在胜浦已有5000多年历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创作、积淀了具有水乡特色的文化遗产,胜浦山歌、宣卷、水乡妇女传统服饰等,在对胜浦山歌、宣卷、水乡传统妇女服饰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中了解到胜浦水乡妇女传统服饰的穿戴已有5000年的历史,而胜浦山歌、宣卷的形成发展也有数百年历史。胜浦山歌、宣卷大约始于南宋,形成于唐宋年间,到晚清渐有起色,民国时普及,新中国建国初属鼎盛,一直沿袭到70、80年代仍兴盛,后受改革开放的影响及社会发展、生产、生活形成的改变而慢慢被人们淡忘。但由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水乡农民主要以唱山歌、听宣卷的娱乐形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唱山歌、听宣卷成为农村喜庆、寿诞、休闲娱乐的主要活动,从中丰富精神生活,缓解劳累、交流情感。至今,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在夏天纳凉时要聚集于一起哼几首小曲,居民婚寿喜庆时还请上宣卷班子热闹一番,年龄在60虽以上的农妇还时常穿着水乡服饰。由于传统文化的代代相传,带来了社区居民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良好乡风、民风。特别2007年被称之为胜浦“三宝”的胜浦山歌、宣卷、水乡妇女传统服饰被苏州市人民政府列入苏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胜浦镇人民政府制订了保护、传承胜浦山歌、宣卷、水乡妇女传统服饰的五年规划,并筹建妇女传统服饰、胜浦山歌、宣卷陈列室、宣传队、活动室等,组织居民参观、接受教育,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为社区教育找到了较好的切入点。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北师大教授许嘉璐曾作出论述:“人类历史上有四大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其它文明都曾中断过,唯独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过,这说明中华文化在延续力上有自己的优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胜浦山歌、宣卷、水乡妇女传统服饰以及端午、元宵、等纵多的传统节日,淳朴的民风民情等水乡地区的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和现代文明中同样具有延续和继承的优势。如胜浦山歌、宣卷中抒情、流畅的韵味,表情达意清晰,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容以及制作精巧,穿着俏丽的水乡妇女传统服饰,这些具有水乡传统文化的遗产,通过表演能充分展示当时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很能接受,从中受到教育。又如在利用水乡传统文化资源推动现代文明的教育活动的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现代文明要素,利用具有现代文明典型的“魔豆宝宝”注精神为典型,更能为弘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水乡社区教育品牌的增添异彩。

通过利用众多的、内涵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以挖掘和整合,更好地为社区教育服务,必定会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助推器。

3、人文现状三大需求

社区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的产物。特别是由农村动迁形成的社区,农民变成了居民,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需求:一是由于居民居住环境的变化、工作、生活方式的变化,需适应新环境,改变旧观念,旧习惯。二是外来人员入住社区与当地居民存在地域文化、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生活习惯的差异,需入乡随俗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三是由于居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带来精神需求日益增强,对文化、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确立教育先行的观念,通过教育达到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改变旧的不良的行为习惯,提高新市民的文明素质。

二、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水乡社区教育的研究目标

1、通过“创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水乡社区教育实验,构建一种适合水乡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激发社区教育的活力,创新社区教育内容。

2、在“创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水乡社区教育实验中,借助胜浦山歌、宣卷、水乡妇女传统服饰入选苏州市人民政府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契机,大力弘扬水乡传统文化,推进现代文明建设,激发居民自我参与的热情,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居民的素质,提高文明程度。

3、在“创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水乡社区教育实验中,推进社区各项建设,促进社区管理水平的提高,把社区建设成服务优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居民安居乐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具有水乡特色的和谐社区。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水乡社区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分割成三块(即三个子课题)进行:一是“一社一品”特色社区的创建;二是弘扬水乡传统文化,推进现代文明建设;三是全面开展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提高居民素质。

1、开展“一社一品”的实践活动。全镇六个社区发挥各自优势,在水乡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充分显示各自的人文特色:打造各具文化特色的社区教育品牌。

(1)、园东社区: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塑造“童心牵手型社区 ”

(2)、新盛社区:弘扬传统美德,塑造“阳光老人型社区”

(3)、吴淞社区:展示水乡传统文化风采,塑造“文化娱乐型社区”

(4)、浪花苑社区:发扬热情好客的水乡民风,塑造“浪花人互动型社区”

(5)、市镇社区:展示水乡人民淳朴友爱的民风,塑造“家庭合作型社区”

(6)、金苑社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塑造“电影文化型社区”

2、弘扬水乡传统文化,推进现代文明建设。通过挖掘整合水乡传统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胜浦山歌、宣卷、水乡妇女传统服饰被例入苏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契机,在社区教育工作中大力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而促进现代文明建设。

(1)、全面收集整理胜浦山歌的歌曲、歌词、宣卷甲本、水乡妇女传统服饰等水乡传统文化的材料,作为社区教育的一种载体。

(2)、开设水乡传统文化陈列室,积极筹建宣传演出、展示水乡传统文化的场馆,为社区居民提供展示传统文化的平台和场所,使之成为社区教育活动的基地与场所。

(3)、组建民间艺人、青年传承者及专家学者组成的保护、传承水乡传统文化的队伍,推进水乡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

(4)、组建传唱胜浦山歌,展示水乡妇女服饰,宣唱胜浦宣卷的民间演出队伍。

(5)、大力开展节假日广场文化娱乐活动。组织社区与社区各单位的之间相互演出交流,进一步激励群众的参与热情,推动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创新。让居民群众在娱乐活动中接受教育。

(6)、挖掘现代文明的人文资源,树立现代文明的典型,传扬“魔豆宝宝”与病魔顽强拼搏的意志和毅力,在生命的尽头不忘把爱心传递给人们的“母爱”精神,打造“爱心胜浦”品牌,促进社区现代文明建设。

3、全面开展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依据部门力量,整合教育资源,全面开展各级各类的培训,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提高居民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程度,促进居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1)、搞好教育基地建设。抓好镇区、社区教育中心和各社区的教育资源的统筹整合,做到资源优化配置,综合利用。

(2)、建设好全镇社区教育二级管理网络,办好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居民学校,制定好一整套社区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及实施教学教育的计划,组建好镇、社区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

(3)、全面系统的开展好居民的各级各类的教育培训。如: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居民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的培训、老年教育培训、少儿教育培训、健康知识培训、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

(二)、方法

1、调查研究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专访调查等,将调查资料整理、汇集、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和掌握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以此作为开展社区教育的依据,从而确立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具有创新意识的办学思路。

2、经验总结法:

根据调查研究和开展研究活动中所积累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撰写各阶段的总结及最后的成果论文。在总结经验时,要做到理论探索与实践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

五、创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水乡社区教育实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2007 .1 - 2007 .12:

(1)学习有关理论;(2)收集整理资料;(3)开展调查;(4)制订方案;(5)会同专家论证开题;(6)做好各项活动的统筹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2008 .1 2009 . 8 :

(1)形成调查报告;(2)实施方案预设的各种活动;(3)进行阶段研讨,做好阶段小结;(4)调整充实研究内容;(5)汇集各种资料。

3、后期总结阶段 2009 . 9 - 12月

(1)资料整理,分析研究;(2)完成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六、创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水乡社区教育研究的保障措施

1、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创建工作有镇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苏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专家组组长,镇社区教育中心领导任研究组组长,镇社区教育的业务骨干,担任副组长及组员。领导组织如下:

领导小组人员:

组长:   刑全男            胜浦镇人民政府镇长

副组长   何社梅            胜浦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组员     查涛南            胜浦镇人民政府教育办公室主任

         顾为荣            胜浦镇党校常务副校长镇社区教育中心主任

         殷明珍            吴淞社区党委副书记

         龚梅香            金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

         姚香林            园东社区党委副书记

         周向红            浪花苑社区党委副书记

         金建明            市镇社区党总支副书记

         杨为明            新盛社区党委副书记

专家小组人员

组长     郭彩琴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组员     张国华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党委书记

         王欣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党委副书记

         茆汉成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团委书记

         王仁斯            原市教育局职业与社会教育教处副处长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

组长    顾为荣             胜浦镇党校常务副校长镇社区教育中心主任

副组长  俞群花            负责“一社一品”社区文化特色教育研究

        周雪敏            负责弘扬传统文化,推进现代文明研究

邱勤明            负责开展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培训研究

组员      俞文岚   沈琦    周根男   沈文娟    周琳    朱奕

马结    凌琴琴   周琴     马觐伯    吴云龙

2、本课题研究由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参与。高校的参与为课题研究工作的理论与业务的指导提供了保证。本课题从策划、制定方案至实施自始自终得到了苏大管理学院教授和专家在理论上的指导。在今后的方案实施、研究过程中苏大教授专家将继续参与研究和实践,联合开展社区教育研究工作,携手共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水乡社区教育。

3、筹措经费,为课题研究提供经费保障。其中包括:创建工作必经的调查研讨活动经费,工作人员工作需要的外出参观学习的经费,镇、社区添置改善教育设施的经费,为配合研究社区开展各种活动的经费。以上各项经费通过镇财政列入预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