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保险人身故赔付:东北方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53:16

东北方言

 

东北方言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方言的历史成因是由当地各民族语言文化相互融合,同时东北方言深受俄、日、韩等周边国家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其中日本语言文化对东北方言的影响最大。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多数方言的形成,是由于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原因。作为北方方言一种的东北方言,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一字多意。在这一点上和普通话十分一致。“贼”在普通话里是小偷,在东北方言里还有“非常”和“特别”的意思。“贼好”不是说小偷好,而是“非常好”的意思。“贼漂亮”不是说小偷漂亮,而是“特别漂亮”的意思。“犊子”在东北方言里是贬义词“混蛋”的意思。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却有完全不同的意思。“扯犊子”不是扯混蛋,而是闲扯、不干正经事的意思。

 

东北方言中不仅融入了众多的满族等少数民族词汇,还融入了俄语等外国语。如,称下小上大的水桶为“畏大罗”、称面包为“列巴”(俄语)等。

 

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的,尤其满族入主中原后关内汉族冲破封禁出关到东北地区谋生,俗称“闯关东”,还有清朝时大批流放人员来到东北,都给东北注入了中原语言和文化。但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为方言。如,东北人常说的“母们” (我们)、 “那嘎哒”(那个地方)、农村称呼老夫妇为“老姑姆俩”(老公母俩)、 “干哈”(干啥)、 “稀罕”(喜欢)都是误读而形成的。

 

以下是一些幽默的特例:

 

在东北,有一种白痴,叫扬了二正;

在东北,有一种反复,叫吐了反仗;

在东北,有一种发火,叫急眼;

在东北,有一种直爽,叫敞亮;

在东北,有一种痒,叫刺挠;

在东北,有一种喜欢,叫稀罕;

在东北,有一种讨厌,叫各应;

在东北,有一种丑,叫磕碜;

在东北,有一种美,叫带劲;

在东北,有一种回答,叫嗯哪;

在东北,有一种不耐烦,叫滚犊子;

在东北,有一种傻,叫虎了吧唧;

在东北,有一种脑残,叫山炮;

在东北,有一种可能,叫备不住;

在东北,有一种不可能,叫够呛;

在东北,有一种另类,叫隔路;

在东北,有一种脏,叫埋汰;

在东北,有一种闲侃,叫扯犊子;

在东北,有一种聊天,叫唠嗑;

在东北,有一种开始,叫原先;

在东北,有一种不着急,叫赶趟;

在东北,有一种唠叨,叫磨叽;

在东北,有一种错误,叫岔劈;

在东北,有一种显摆,叫得瑟;

在东北,有一种舒服,叫得劲;

在东北,有一种能耐,叫尿性;

在东北,有一种口吃,叫磕巴;

在东北,有一种费劲,叫吭哧瘪肚;

在东北,有一种角落,叫旮旯;

在东北,有一种地方,叫那嘎达;

在东北,有一种农村,叫屯子;

在东北,有一种挑逗,叫撩哧;

在东北,有一种坚强,叫皮实;

在东北,有一种赶紧,叫沙楞的;

在东北,有一种寻找,叫踅摸;

在东北,有一种口水,叫哈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