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霆锋在国外的人气:【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17:46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

  這是當時候的社會情況,他們的交通工具是馬,當我們坐在馬上看到父親,你會不會坐在馬上說:爸爸,你好!那就很沒禮貌,趕快下馬來,然後跟長輩問好;等長輩離開了,我們再上馬,『騎下馬,乘下車』。以前是馬車,所以你看到長輩可以停下來,趕快下車;現在是開車,你能不能看到長輩,馬上就踩剎車?那不行,要會變通。在大馬路上看到長輩的車,能不能窗戶拉下來在那裡「叔叔」?這樣就學呆了。在這樣的情況不需要,因為可能會造成危險都說不定。

  『過猶待,百步餘』,其實這就是目送長者離去,我們把它延伸成送賓的禮儀,送客人。在這一條當中,我們就會給小朋友實際操作,一個人當客人,一個人當主人,等客人剛走出門,主人馬上就把門「砰」關起來。再把門打開,把這個客人找進來,問他:你剛剛有什麼感受?這個小朋友說,「他恨不得我趕快走」,所以給人的心裡就不好受。我們這種操作的過程,可以讓每個孩子設身處地去體恤別人有什麼樣的感覺。接著也用問答的方式,讓他們討論。諸位同學,你覺得送客人應該怎麼樣送才能夠讓對方非常舒服?孩子就會從他的生活當中去找資料,比方說他們家住大樓,只有電梯,那就是送客人到電梯,等電梯門關了,我們再回來;假如沒有電梯,那就送到樓梯口,等客人離開我們的視線,我們才走。

  而這個動作是不是刻意要做的?其實不是。我們看看古代,朋友之間情誼都非常深厚,有時候一離開,下次見面可能又不知道多少年。在李白的詩裡面,有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提到「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他送他的朋友到什麼時候才離去?送到他的船已經完全看不到,他才離開。諸位同修,我們去體會一下,古代那種朋友的情誼,他在那裡目送的時候,內心都時時想著,這個朋友在這一生當中點點滴滴對我們的照顧。所以以前的人不忘恩、不忘情。

  剛好我這次在台南講課,我的結拜大哥還特地從台中跑到台南來聽我講。那天他回去,我就跟著他一起,送他走。他說他要步行到火車站去,因為他覺得來到一個新的地方,多看看,多學習,我就陪他走了一段路,走完以後,我也目送他離開。在那個當下,我們就回想到十年左右的時光,這位長者、這位大哥時時刻刻都在給予我們精神的肯定,精神的鼓勵。所以在這個送的過程,內心也覺得非常感謝、非常感恩。

  我在學院,前年的時候,那時候每次聽完師父上人講課,我們也在門口等著送師父走,在送的過程,我們也在落實「過猶待,百步餘」。而在這個送的過程就深刻感受到「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一個人一生能夠遇到明師,人生會有天翻地覆的轉變。時常想到,假如這一生沒有遇到師長的教誨,人生真是不堪設想,真的不知道造業造到哪裡去。所以目送的過程,也時時讓我們念受師長的恩德,時時提起知恩報恩,時時要提起以師志為己志。這是送長輩的禮儀,「過猶待,百步餘」。

  有一次剛好我送了我們中心的老師離開,在這個離開的過程,我看著她們的車子,發現有一位女老師的裙子沒有拉進去,就夾在門外面。我馬上打電話通知她,說你的衣服露在外頭,趕快拉起來。結果她們聽了以後很感動,代表我們是送著她們離開,才會發現衣服掉在外面。有個幼兒園的家長,每次到幼兒園接孩子,學校的老師都是送他們出門,目送他們離開。這些家長每次到幼兒園都覺得很感動,備受尊重,所以敬人者,人恆敬之。當我們都很有禮貌,處處替對方設想,相信人與人不會有磨擦,只會有互敬互愛。 ——出自《弟子规》与佛法修学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