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巴比妥东莨菪碱ppt:三国用人谋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5:56:53

三国用人谋略考------------曹操

曹操,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可以说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但是无论是奸雄还是汉贼,他的用人的谋略都有我们值得研究的地方。如若没有适当的用人方略,怎么会成就魏朝的基业,若没有一群智囊加武将的人尽其才怎会有太祖武皇帝的威名。

曹操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官渡之战前与官渡之战之后。官渡之战前,前途未卜,危机四伏,今天表面的平静瞬间便会撕破;官渡之战之后,中原一统,天下谁人敌手。下面我们就以官渡之战作为中点,一前一后研究两个阶段曹操用人的谋略。

是后,太祖拒袁绍於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於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於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雠,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原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冀州未平,留参司空军事。-------三国志魏书第十

上述材料大致是说在贾诩的劝说下,张绣人等投降了曹操,贾诩得到重用。读过相关史书的人知道,之前在贾诩的谋略下,已经投降的张绣复攻曹操,导致了曹操的儿子曹昂已经部下典韦战死。按常人的情感来说。曹操应该对于贾诩这个自己的杀子仇人恨之入骨才是,可是居然非但没有杀了他,反而引为心腹。“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原将军无疑!”贾诩的这番话正是点睛的一句,道出了曹操用珍惜爱惜人才,无论之前怎样,都可以尽释前嫌。可以说是包纳宇宙的胸襟,这样的一位领导,怎么不让属下信服呢?换做今天,这样的领导应该是有很大成就的,因为他的身边有曾经将自己逼入绝境的对手,也有之前不禁手段想打败自己的人,而有一点----这些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否则当初如何把他逼入绝境,想想吧,这样的团队,那一个人不是精英谁能够打败他们?也正是拥有这个用人的谋略,曹操才在官渡之战之中取得了胜利,更是形成了自己今后的战斗团队,形成了自己的中坚力量。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曹操赤脚迎许攸不就是一例?许攸原本是袁绍的谋士,前来投奔,怎么说也是自己的敌人投降过来的,可是他居然连鞋子也没有穿就跑了出去迎接许攸。这样的胸襟,为他赢得的是袁本初的数万将士的粮草,正所谓“金汤之固,非粮不守;韩白之勇,非粮不战。”烧了袁绍的粮草,使其士气大降,才而一战定乾坤奠定胜利的基础,或许更加应该说是曹操用他用人的谋略,简单地为自己赢得了4州之地,可是看赢起来很简单,可是要做到曹操那样的胸襟,那样用人不疑的气度,也是看起来那么简单吗?如果真的那么简单,或许历史就没有他曹孟德给我们讲述用人谋略的机会了吧。

再看曹操官渡之战后的用人方式,此时的他已经占据了全国近三分之二的地盘,顺势南下,似乎统一的梦想就要实现。曹操的用人方式有了改变,大肆的任用各种有名望的人,尤其是在荆州,任用当地的望族,这样没有错,这是当时南方有刘备,东面有孙权之中特殊时期笼络人心,稳定战后持续,巩固既得战果的最方便也是最有效地方法了。也是为了彰显即将统一,重整王国雄风,以及自己包纳万物的气度。所以难免出现了良莠不齐。当然此事的曹操也如同常人一般骄傲了,赤壁之战以前,贾诩等人劝曹操守而不攻,让孙刘联军自己内部不和,在给予致命一击,可是年逾半百的曹操怎么可以等得及,一念之错,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这一次,曹操没有坚持自己虚心接纳的品质,也是其用人谋略的失当,不该因有了荆州而失去了从前稳扎稳打的作风,没有再一次好好的任用自己的智囊,或许是这次失利的最大的原因。个人认为或许也有另一种原因,就是曹操想不靠自己的智囊,在新王朝将要建立的开始,显示自己的能力,或许之后的征伐汉中曹操不带一位有名的谋士更加可以看出这点来。

以上是从官渡之战前后分析的,下面谈谈关于曹操用人谋略中用人底线的问题。这更是一个更深层次的谋略,更加体现一个君主的权术。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举孔融及杨修的例子。

1.         孔融,孔子的20世孙,从小就享有盛名,比如孔融让梨的

事。后来投奔了曹操,非说自己是汉臣,而不是曹操的臣子,这也就算了,若是真的有些真才实学,那倒也罢,可是非要天天装清高,说着也不行那也不行,史书中记载:“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当时,曹操率兵新破当年的狐朋狗友袁绍,兼并了河内的军队;曹操的儿子曹丕也在军中,抢了袁绍的儿媳妇甄氏,于是孔融便有了这番评论。恩,也就是骂曹操不带脏字吧,尤其是越让人回味就越难受。可是曹操忍受了下来,知道终于,无法忍受这种只会说“圣贤语”的绣花枕头,当确定这一点后,便不再忍受,决定杀了他,这一举动应该是让曹操花了很大心思的,也是下来很大决心的,毕竟人家是孔圣人的20世孙啊,天下才士,多少人厨子儒家,又有多少张嘴在事后对自己展开攻击,这些曹操应该考虑了,可是依旧杀之,可见孔融已经出击了曹操的的底线,否则再不济也不至于杀了孔融这个当代的“大圣人”。比如祢衡,曹操厌恶讨厌他,可是也没有亲自杀了他,而是将其送给了荆州牧刘表,刘表也无法忍受,又给了性子比较暴躁点的江夏太守黄祖,精彩的连环借刀杀人啊,就这样曹操借两人之手,杀掉了祢衡,或许较之祢衡,曹操还是比较讨厌孔融的,否则就不会亲自杀了无论是身份还是社会地位都高出祢衡的孔融的。由此看出,曹操用人的底线是有的,而孔融就是触犯其底线所以被杀的。

2.下面着重讲杨修,详细史料可参考三国志,由于篇幅较长,这里不做引用。首先肯定一点,杨修是有才的,从曹操将杨修给曹植当心腹便可见一斑,因为有一段时间里曹操是想让曹植接替自己位子的,这样一来曹植身边当然需要人来扶持,而说道曹植身边的人才,杨修首当其冲。可是这样一个有才能的人,却被一向爱才的曹操杀死,这是为何?先说几个实例:第一个:一次,某府邸新成,曹操嫌太大了些,可是又不想明说,便要来笔在门中写一“活”字,众人不解其意,之后杨修才出来曹操的心思,将门换成了小一些的。第二个:曹操征伐汉中,战势不是太理想,可是与不想放弃。一士卒问夜间的口号,曹操随便答道:鸡肋》杨修便言:主公将要撤军了,大家收拾东西吧。第三:曹操经常考曹植以及曹丕,而每次“考试”前,曹植都会收到杨修的答教条,俨然成了曹植的代笔人,而曹植可谓是问答入流,曹操不免生疑,再加上有人告发,终于被曹操发现。几则实例看出曹操是赏识杨修的才能的,可是杨修太过聪明。仔细研读历史,发现有时君主更欣赏的是那些看似愚笨的臣子,而不是那些一天到晚揣测君意的大臣,君主更在意的是,除非自己询问,而私自介入与自己继承人事宜的人。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顾。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三国志

曹操曾经询问过贾诩关于继承人的事,而老狐狸一般的贾诩在这种情况下都没有明确表态,只是说自己在想刘表和袁绍,多么狡猾。贾诩在被询问的情况下都知道保持臣子不应当管的事决不明确表态的原则,而杨修竟然主动地插手,实在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其实上述史实中还有一点值得研究,就是贾诩“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这一段话,想知后来贾诩官拜太尉不是没有理由的,这样一个深居简出的人,除非他的心计真的过于深厚,否则谁也不会怀疑这样一个人,而之后曹丕封其太尉,一般是由于当年虽然没有之说支持自己,但终究是让曹操下定决心的报答吧。而杨修呢,积极地行动,到头来被赐死,因为他干涉了曹操不能容忍的底线,当然既然选定了曹丕作为自己的继承人,那也必定会剪去曹植身边的羽翼,而杨修又触及其底线,看来只有死才是其唯一的出路了。

曹操还有一条用人的底线,虽然他不是那种鸟尽弓藏的人,因为终其一生当世的鸟都没有尽不是吗?但是过于的放纵自己,过于表现自己的功劳的人,曹操也如同普通人一样讨厌的。比如官渡之战帮助自己打败袁绍的许攸,尽入邺城后,许攸当着众人对曹操直呼他的乳名说:“曹阿瞒,没有我,你进不了这里。”表面上曹操答道:“是的没有先生你,我没有可能到这里。”可是实际上,已经有了杀他的心思,之后终于找了个理由杀了他。或许进入邺城后,许攸有点大脑发热吧,以为这都是自己的功劳,可是怎么说自己也是寄人篱下的谋士,是曹操的手下,也不应该猖狂到这种地步吧,还是怕全世界不知道你许攸的功劳?若当初你来投降,曹操没有接受,直接拖出去砍了,你还会有脑袋出主意?终究是分不清事情的轻重。“既然侮辱我,呃。。找个理由干掉你好了,省的和苍蝇一样,唧唧喳喳的。”我想曹操是这样想的吧。

下面简要分析曹操用人的特点,曹操用人最大的特点应该便是唯才是举了。他不是一味的追求自己手下的人要是全才,而是善于把握每个人的优点,善加利用,真真做到了唯才是举。对于这一观点我们举陈琳和郭嘉的事例。

史书中记载,陈琳是有名的陈太丘陈寔的孙子,品行端正。原本投靠于袁绍(其实老袁家的人才还真不少,要是曹操一开始有这样的家底,呵呵。。。。),在曹操与袁绍对决时,写了份骂曹操的檄文,骂的是“惊天动地”,一直骂到了曹操的祖上。曹操看见了,生气肯定是应该的,可是却更加欣赏他的文采(或许这就是异于常人之处吧,要是换作他人,估计就算不回封信对骂,也要恨不得杀了他),袁绍被打败,曹操重用了陈琳。谁让他有才能呢,又遇上曹操这样的人,否则,估计有机会和曹操的祖上当面其搓一下了。

郭嘉,郭奉孝,远名在外的人,凡是读过三国方面的书的人哪个不知道他?破吕布,伐乌桓,都是他的奇谋。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毙,临其丧,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喂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谥曰贞侯。子奕嗣。------------《三国志》

有上述的类容不难看出曹操是十分赏识郭嘉的,想瞩之以后事,作为自己的股肱之臣,死后还亲自表书于汉献帝。史书上记载,郭嘉有智谋,可是品行却不佳,可是依旧让曹操赏识,是为什么?因为曹操不是要圣人,而是要助他成就霸业的人。曹操选用人才,只要有才能的人都要,唯才是举,不是因为你的某些不足而放弃,哪怕你只有一点优点,他也会用你。

有的书物中还有这样的记载,曹操曾让郭嘉于陈琳共事了一段时间,身边的亲人说,我倒不信国家可以改掉品行,倒是想看看陈琳先生会不会变的圆滑些。曹操也对此表示认同,并且大笑。这也不难说明曹操是赏识郭嘉的,而他也只要一个圣人就足够了,不需郭嘉也这样。

唯才是举,貌似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讨论、认可的理念,可是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呢?人们难免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多或少的偏单一些人,人用一些人。即使当今社会当然也存在这样的事。所以曹操做到这种地步,已经肯定他会有一番霸业。至于统一,那也不单单是能力的问题了,应为时势造就英雄,三国时英雄辈出,若是轻易的就一统破碎山河,岂不是“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既然说曹操唯才是举,那不免有人会问曹操对于自己宗族是什么态度呢?不可否认,曹操对于自己的宗族人用很多,可是这些人是有才的,而不是像一些君主无论有才否,只要是自己家人便大肆任用。曹仁、夏侯渊、夏侯惇等等,不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将?曹操还将自己军队相当于现代的特种兵的部队虎豹骑给曹洪曹休管理,可是有人说过他们是因为是曹操宗族才被人用的吗?没有。曹操更是在铜雀台上当着众人的面称曹休为自家的千里驹,若曹休没有才干,曹操说着话不脸红也真是厉害了。曹操征战荆州时,夏侯惇和他同吃同住,殊荣无限,可是没有人说闲话,为什么?因为曹操无愧。夏侯惇受曹操的影响,在军中还坚持读书,能做到这一步难道他没有才能吗?可见曹操对于自己宗族的任用是不逃避的,当然也用不着避嫌。

还没有写完。。。。。不管了,反正现在懒得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