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朋友不肯口::第五节 常用除草剂品种--Powerd by www.51Dr.co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7:49:43
 
    第五章

第五节 常用除草剂品种


文:admin 发表时间2005-6-12 上午 10:34:59

介绍一、苯氧羧酸类:
常用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特性:
(1)由于该结构不易溶于水和常见有机溶剂中,生产上多应用其盐或酯;
(2)苯氧羧酸类为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多数品种具有较高的茎叶处理活性,并兼具土壤封闭效果;
(3)该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为打破植物的激素平衡,使受害植物扭曲、肿胀等,最终导致死亡;
(4)主要用于水稻、玉米、小
麦、甘蔗、苜蓿等作物田防除
一年生、多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
莎草科杂草。
1、2,4—D(2,4—滴)
化学名称:2,4—二氯苯氧乙酸
作用方式:2,4—D为选择性内吸传导性激素型除草剂,对植物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低浓度(10—30ug/mL)可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时(>100ug/mL)表现出抑制植物生长,特别在双子叶植物上表现明显。植物的根、茎、叶均能吸收。茎、叶吸收的药剂随光合产物沿韧皮部筛管运往茎、叶、根新生幼嫩部分,根部吸收的药剂随蒸腾流沿木质部导管向上传导至茎叶生长点,破坏
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
制剂:80%2,4—D钠盐原粉,
72%2,4—D丁酯乳油。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主要用于小麦、大麦、玉米、水稻、高梁等禾本科作物田及禾本科牧草地,防除藜、蓼、荠菜、播娘蒿等阔叶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
1.冬小麦田、冬大麦田 适用时期为大麦、小麦分蘖末期至拔节初期,每公顷用72%2,4—D丁酯乳油450—750mL加水450—600L稀释后均匀喷雾,而春小麦田,春大麦田,适宜施药期为4—5叶至分蘖盛期。
2.玉米田 适宜施药时期为玉米4—6叶期,每公顷用72%2,4—D丁酯乳油450—750mL,加水300—450L茎叶喷雾;也可以在播后苗前作土壤处理,每公顷用药量为750—1050mL。3.高梁田 高梁5—6叶期,每公顷用72%2,4—D丁酯乳油600—900mL对水300—450L,茎叶喷雾。
4.水稻田 稻田翻耕前喷雾,每公顷用72%2,4—D丁酯乳油450—750mL;若水稻分蘖末期施药,每公顷用525—1125mL,分蘖盛期前不宜使用此药。
5.牧场 每公顷用72%2,4—D丁酯乳油2250—3000mL对水375—750L喷雾。
6.混用 2,4—D可与常用农药和化肥混用,混用后可增强杀草谱和药效,但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以防降低药效。
注意事项:施药时应在无风或风小的天气进行,以防药液飘移到双子叶作物田,要严格施药时间和使用量,喷雾器械要专用,或用后洗涮干净,不宜与种子和化肥一起贮藏。
2、2甲4氯(芳米大,MCPA)
化学名称:2—甲基—4—氯苯氧乙酸
作用方式:选择性内吸传导激素型除草剂。可被植物的根、茎和叶吸收,在禾本科植物体内易被代谢而失去毒性,双子叶植物不能代谢,导致茎、叶扭曲,根变形,丧失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逐渐死亡。
制剂:70%钠盐原粉,20%水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防除对象基本上同2,4—D。2甲4氯很适用于水稻田除草,除草效果高于2,4—D,低温对药效影响不大。也可
与其他除草剂混用。施用方法与2,4—D相同。
二、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
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除草剂的基本结构中:
A—苯环、吡啶、苯并恶唑啉、喹唑啉、苯并恶唑、喹啉等。
R—H,CH3,C2H5
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除草剂的共同特点是:
①均以茎叶处理为主,表现出很强的茎叶吸收活性;②多用于阔叶作物田,少数品种可用于水稻和高梁田;③用来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④均具有输导性;⑤具有同分异构体(R体、S体),R体为活性体;⑥为脂肪酸合成抑制剂,其靶标酶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⑦对哺乳类动物低毒;⑧多数品种环境降解较快。
1、盖草能(haloxyfop—methyl,Gallant)
化学名称:(RS)—2[4—(3—氯—5—三氟甲基—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甲酯
作用方式:盖草能为选择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根、茎、叶皆可吸收。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使脂肪酸合成受阻。
制剂:12.5%、24%乳油。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盖草能可广泛应用于大豆、花生、棉花、油菜、亚麻、西瓜、甘薯、蔬菜等阔叶作物田,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大豆、花生一般在苗后2—4片复叶期,禾本科杂草3—5叶期应用。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每公顷用量为0.075—0.12kg。防除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每公顷用量为0.15—0.3kg,喷液量450kg/hm2。
盖草能的有效体R体为高效盖草能或精盖草能,其有效成分用量
0.045—0.05 kg/hm2。
2、吡氟禾草灵(稳杀得,fluazifop—butyl,Onecide)
化学名称:2—[4—(5—三氟甲基—2—吡啶氧基)苯氧基1丙酸丁酯
作用方式:稳杀得属选择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稳杀得易被植物吸收,并迅速被水解为相应的酸,通过木质部而到达植物的生长部位。稳杀得的作用机制为抑制脂肪酸的合成。稳杀得使用后症状表现迟缓。
制剂:35%乳油。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稳杀得可广泛应用于大豆、花生、棉花、甜菜、油菜、阔叶蔬菜等阔叶作物田,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大豆、花生在2—4叶期,杂草3—5叶期应用。用量为0.175—0.35kg/hm2,喷液量450kg/hm2。
稳杀得原药具有R与S两种旋光异构体。
商品35%乳油为R体与S体的混合体;R体
商品为15%精稳杀得乳油,有效成分用量
0.075—0.15 kg/hm2。










三、二硝基苯胺类:
1960年第一个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氟乐灵问世,以后相继出现了许多新品种。
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有以下特点:①均为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在播种前或播后苗前应用;②杀草谱广,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高效,同时还可以防除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③易于挥发和光解,尤其是氟乐灵挥发、光解性更强;④土壤中持效期中等(半衰期2—3个月),对大多数后茬作物安全;⑤水溶性低并易被土壤吸附,在土壤中不易移动,不易污染水源;⑥对人、畜低毒,使用安全。
R1,R2,R3,R4分别取代H,而形
成不同品种。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
的两个硝基位置以2,6—二硝基结
构的化合物生物活性最强,因此,
该类除草剂的结构通式为:
氟乐灵(特福力,trmuralin,Treflan)
化学名称:α,α,α—三氟—2,6—二硝基—N,N—二丙基—对—甲苯胺
作用方式:氟乐灵属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单子叶植物的主要吸收部位为胚芽鞘,双子叶植物的吸收部位为下胚轴。氟乐灵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影响激素的生成和传递,抑制细胞分裂而使杂草死亡。
制剂:48%乳油。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氟乐灵于
作物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土壤处
理,并进行浅混土(2—5cm)。混土
后即可播种或移栽作物。适用于大
豆、棉花、花生、部分蔬菜、苜蓿、向日葵、果树等作物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有效成分用量为0.56—1.5kg/hm2。氟乐灵可与多种除草剂混用,以扩大杀草谱和提高药效。如在大豆田与赛克津播前混土法施用,不仅能扩大杀草谱,还能降低赛克津对大豆的药害。
注意事项:氟乐灵在土壤中降解较快,一般不影响下茬作物,但下茬作物高梁、谷子对氟乐灵特别敏感,用药后次年播种仍有可能产生药害。由于氟乐灵易挥发光解,因此,施药后应混土处理。覆膜也应混土,一些覆膜田,由于没有混土,氟乐灵挥发到膜上,然后随水滴滴到幼芽顶梢易产生药害,尤其是小拱棚种植西瓜等,应慎用氟乐灵。










四、三氮苯类:
1952年加斯特(A.Gast)等人首先发现了可乐津(chlorazine)的除草活性,1956年发现西玛津的优异杀草活性,并由瑞土嘉基(Geigy)公司开发生产。随后,三氮苯类除草剂发展迅速,其中莠去津的产量最大,是玉米田最重要的除草剂之一。三氮苯类除草剂属于氮杂环衍生物。目前开发出的这类药剂绝大多数是均三氮苯类,较重要的非均三氮苯类仅有赛克津一种。
均三氮苯类除草剂按其环上R1的取代基的不同,可以分为“津”、“净”和“通”三类。即R1取代基为氯原子(—C1)称为“津”类,甲硫基(—SCH3)称为“净”类,甲氧
基(—OCH3)称为“通”类。这三类除
草剂在性质与用途上都有一定的差别。
三氮苯类除草剂的种类很多,在我
国常用的有西玛津、莠去津、扑草净、
西草净、氰草津、赛克津等。
莠去津(阿特拉津,Gesaprim,atrazine)
化学名称:2—氯—4—二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嗪
作用方式:属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苗前、苗后除草剂,主要以植物根部吸收并传导到分生组织和叶面,干扰光合作用使杂草致死。玉米体内的玉米酮能分解莠去津,因此,对玉米较安全。
制剂:50%、80%可湿性粉剂,38%悬浮剂等。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主要用于玉米、高梁、果园等,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杂草出土前和苗后早期施药,可作土壤处理或茎叶处理。每公顷用药l—1.5kg,可与都尔、甲草胺、乙草胺、敌草隆、克无踪等多种除草剂混用。在我国
应用最普遍的莠去津混剂为乙·莠水悬乳
剂,它是与乙草胺的混配制剂。这一配
方具有杀草谱广,价格低的优点,克服
了莠去津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2、扑草净(Caparol,prometryn)
化学名称:4,6—双异丙胺基—2—甲硫基—l,3,5—三嗪
作用方式:属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植物主要从根部吸收并传导至绿色叶片,对细胞线粒体呼吸作用产生显著的影响,在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发挥药效,中毒杂草产生失绿症状,逐渐干枯死亡。
制剂:50%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适用于稻、
麦、棉花、花生、甘蔗、大豆、薯
类、蔬菜、果树等作物,防除一年
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部分莎草科杂草。水稻田主要防除眼子菜,在水稻移栽后20—25d,眼子菜叶片由红变绿时,50%WP每公顷用药量0.4875—0.75kg(北方)、0.187 5—0.375kg(南方),拌药土撤施。棉花田在播种后至出苗前,50%WP每公顷用药量0.75—1.125 kg对水均匀喷雾土表。大豆于播种后至出苗前,50%WP每公顷用药量0.75kg,地面喷雾。
注意事项:有机质含量低的砂质土壤不宜使用扑草净。














五、酰胺类
1965年哈姆(P.C.Hamm)等报道了酰草胺能防除玉米、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及若干阔叶杂草,同年孟山都公司正式生产推广。1960年另一个酰胺类除草剂敌稗问世,它也是第一个具有属间(水稻与稗草)选择性的除草剂。后来相继开发出了大量的选择性强、活性高的酰胺类除草剂。
酰胺类除草剂的特点:①都是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②广泛应用的绝大多数品种为土壤处理剂,部分品种只能进行茎叶处理;③几乎所有品种都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差;④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发芽种子α—淀粉酶及蛋白酶的活性;⑤土壤中持效期较短,一般为1—3个月;⑥在植物
体内降解速度较快;⑦对高等动物
毒性低。
1、异丙甲草胺(都尔,metolachlor,Dual)
化学名称:2-氯-6’-乙基-N-(2-甲氧基-1-甲基乙基)乙酰-邻-替苯胺
作用方式:异丙甲草胺为选择性输导型土壤处理剂。靠植物的幼芽吸收,单子叶植物以胚芽鞘吸收为主,双子叶植物下胚轴吸收。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蛋白酶活性,破坏蛋白质的合成。
制剂:72%乳油、50%乳油。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异丙甲草胺主要用于大豆、玉米、花生、棉花、马铃薯、油菜等作物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种子阔叶杂草,于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土壤湿度是异丙甲草胺充分发挥药效的关键,适宜的土壤湿度有利于药效发挥。异丙甲草胺在酰胺类除草剂中安全性较高,因此,也可用于烟草和部分蔬菜田。72%都尔乳油一般每公顷用1500—2500mL,覆膜作物田使用量适当减少。异丙甲草胺可以与莠去津混用于玉米田除草,既扩大了杀草谱,又减轻了莠去津或都尔的使用量。另外,异丙甲草胺还可以与扑草净、嗪草酮等混用。
丁草胺(马歇特,butachlor)
化学名称:N-丁氧甲基-2-氯-2?,6?-二乙基乙酰替苯胺
作用方式:丁草胺为选择性输导型芽前除草剂。主要通过幼芽吸收,根也可吸收。抑制敏感植物的蛋白质合成。
制剂:60%乳油、50%乳油、5%颗粒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用于水稻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某些阔叶杂草,苗床及插秧本田均可使用。对小麦、大麦、甜菜、棉花、花生、玉米也有选择性。有效剂量范围1.0—4.5kg/hm2。旱田应用,土壤活性与土壤湿度有关,土壤湿度高有利于药效发挥。丁草胺在水稻田应用可与农得时、草克星、吡唑特、
西草净等除草剂混用,扩大杀草
范围。

















六、取代脲类
40年代前期已报道了取代脲类化合物有抑制植物生长的活性,但未阐明其除草作用。1951年布查(H.C.Bucha)和托德(C.W.Todd)首先报道了灭草隆的除草活性。此后,许多脲类除草剂品种陆续出现,成为除草剂中重要的一类。我国在60年代后研制或生产了除草剂一号、敌草隆、异丙隆、绿麦隆等品种,在化学除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代脲类除草剂的种类很多,它的通用名称都含有“隆”字。
取代脲类除草剂的通性:
(1)基本结构:
其中R1为芳基或杂环,通常多为
环状结构,尤以苯环为多,R2、
R3为低级烷基或烷氧基等。
(2)基本性状:在常用的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小或仅有中等程度的溶解度。因此这类药剂主要是配成可湿性粉剂来应用。
(3)除草原理:属于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杂草根部吸收,经过质外体系而迅速转移至植物地上部分的茎叶中。取代脲类除草剂被植物吸收与转移的速度,因化合物及植物种类不同而异。伏草隆、草完隆、灭草隆、绿谷隆在植物体内转移快,而枯草隆、草不隆则转移较慢。叶面处理时,可不同程度地吸收(如利谷隆叶面吸收能力稍强)。进入叶内药剂移动有限,很难进入韧皮部而输导到其他部分。
这类除草剂的杀草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过程。杂草中毒后最初表现失绿,然后停止生长而逐渐死亡。
多数取代脲类除草剂的选择性较差,主要靠土壤的位差来达到安全除草的目的。在除草剂中,取代脲类是受土壤因素影响药效较强的一类除草剂,特别是土壤胶体颗粒吸附强的利谷隆等。土壤湿度对取代脲类除草剂有重要影响,通常需要有一定湿度才能发挥良好的药效。异丙隆(Alon,isoproturon)
化学名称:3-(4-异丙基苯基)-1,1-二甲基胺
作用方式: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根部吸收,在导管内随水分向上传导到叶部,药剂集中在叶片细胞内发挥作用,抑制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施药后杂草一般在2—3周后死亡。也可通过叶面吸收。
制剂:50%、75%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适用于麦类、玉米、大豆、棉花、马铃薯等作物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但对猪殃殃、婆婆纳效果较差。作物播后苗前及苗后均可施用。每公
顷用药量约1.2—2.25kg,喷雾法或药土撤
施,可与禾草灵、燕麦敌一号混用。高温、
作物生长不良、受冻、砂性土或排水不良的地区不宜施用。
2、绿麦隆(Dicuran,chlorotoluron)
化学名称:N’,N-二甲基-N-(3氯-4-甲基苯基)脲
作用方式: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杀草机理与异丙隆相似,主要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并有叶面触杀作用,是光合作用电子传递抑制剂。施药后3d杂草开始表现中毒症状,叶片褪绿,叶尖和心叶相继失绿,10d左右整株干枯死亡。
制剂:25%、50%和80%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适用于麦类、玉米、高梁、大豆、马铃薯等作物,防除多种禾本科及阔叶杂草,但对田旋花、问荆、锦葵等无效。杂草芽前和萌发出土早期用药。麦田播后苗前处理,每公顷用药量0.94—1.125kg,喷雾土表或撒施药土。麦田苗期处
理一般在小麦出苗后至2叶l心期,
最迟到3叶期,每公顷用药量为0.75
—0.84kg。温度高,雨水充足有利于
发挥药效。
七、二苯醚类
60年代初期罗门·哈斯公司最早发现了除草醚的活性,日本相继开发出了草枯醚。近十几年来这类除草剂在作用机理和开发方面进展迅速,有近20个品种已商品化。
常用品种且占多数品种为对—硝基
二苯醚,在这类中邻位取代的品种占
重要地位,它们具有光活化机制,目
前生产中应用的都是此类除草剂。
常用二苯醚类除草剂的特点:①多数品种为触杀型除草剂,可以被植物吸收,但传导性差;②邻位置换二苯醚除草剂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叶绿素的合成,其靶标酶为原卟啉原氧化酶;③防除一年生杂草和种子繁殖的多年生杂草,多数品种防除阔叶杂草的效果优于防除禾本科杂草;④对高等动物低毒。
1、三氟羧草醚(杂草焚,acifluorfen—sodium,Tackle)
化学名称:5-(2-氯-α,α,α-三氟-对-甲苯氧基)-2-硝基苯甲酸
作用方式:三氟羧草醚为选择性触杀型茎叶处理剂。光照下才能发挥除草活性。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使叶绿素合成受阻。三氟羧草醚易被土壤吸附,上壤处理活性较低。
制剂:21.4%水溶液,24%水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三氟羧草醚主要应用于花生、大豆田防除阔叶杂草,如马齿苋、铁苋菜、苋、苍耳、龙葵、藜、蓼等。对芽后l一2叶期的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也有效。施药适期为大豆、花生1—3片复叶,阔叶杂草3—5叶期,使用量为每公顷有效成分0.2—0.5kg,喷液量一
般为225—450kg。杂草焚使用后对
大豆和花生可能有轻微药害,出现
黄色斑点,但轻微药害不会影响大
豆和花生产量。
2、乙氧氟草醚(果尔,oxyfluorfen,Goal)
化学名称:2—氯—l—(3—乙氧基—4—硝基苯氧基)—4—(三氟甲基)苯
作用方式:乙氧氟草醚为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既可用于土壤处理,又具有高的茎叶处理活性。其作用机理为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阻碍叶绿素的合成。
制剂:23.6%乳油。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乙氧氟草醚可用于
移栽水稻、花生、棉田和大蒜田防除一年生
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乙氧氟草醚对
作物安全性较差,花生、棉花、大蒜等旱田作物只能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作物出苗后易产生药害。水稻移栽田适用于秧龄30d以上,苗高20cm以上的一年中稻和双季晚稻,移栽后4—6d,稗草芽期至1.5叶期,拌毒砂或药土法均匀撒施。稻田水层3—5cm深,保持5—7d信也可用于果园、林木园压低喷头喷雾。每公顷用有效成分0.05—0.5kg。乙氧氟草醚旱田应用可与都尔、乙草胺等药剂混用。
八、环状亚胺类
环状亚胺类化合物早在70年代初期开始开发,它与对硝基二苯醚类除草剂化合物一样,需要光与氧才能发挥活性。第一个广泛推广应用的环状亚胺类除草剂是恶草灵。近年来住友公司又相继开发出了两个超高效品种速收与利收。该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导致原卟啉IX积累,叶绿素合成受阻,造成脂类过氧化,使膜破坏并引起细胞渗漏,外部症状为明显的白化现象。环状亚胺类除草剂品种见表。另外,炔恶草酮(稻思达)已在我国水稻上推广。




















九、磺酰脲类除草剂
1975年,G.Levitt发现了磺酰脲类除草剂。1982年,杜邦公司在美国注册登记了世界上第一个磺酰脲类品种绿磺隆。到1989年5月止,全世界有27个农药公司的375个磺酰脲类除草剂取得了专利。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模式结构包括三部分:芳环、脲桥与杂环,每一部分的分子结构与除草活性都有关,高活性化合物的结构必备条件是:芳环一脲桥一杂环: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共同特点:①活性高,用量极低;②杀草谱广,所有品种都能防除阔叶杂草,部分品种还可防除禾本科或莎草科杂草;③选择性强,对作物安全;④使用方便,多数品种既可进行土壤处理,也可进行茎叶处理;⑤植物根、茎、叶都能吸
收,并可迅速传导;⑥作用机制为
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阻碍支
链氨基酸的合成;⑦一些品种土壤残
留较长,影响下茬作物;⑧对人、畜
毒性极低。
1、苯磺隆(巨星,阔叶净,tribenuron—methyl,Express)
化学名称:2-[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甲酰氨基磺酰基]苯甲酸甲酯
作用方式:苯磺隆属选择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植物根、茎、叶都能吸收。苯磺隆是支链氨基酸合成抑制剂,阻碍细胞分裂,抑制芽鞘和根的生长。
制剂:75%干悬浮剂,10%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苯磺隆可用于小麦、大麦田苗后防除阔叶杂草,对田旋花、卷茎蓼效果较差。在小麦、大麦2叶1心后至孕穗期前均可用药,杂草出土后株高不超过10cm
时喷药果最好。加入表面活性剂有利于提高
药效。苯磺隆可与2,4—滴丁酯、2甲4氯
等混用。
2、苄嘧磺隆(农得时,bensulfuron-methyl,Londax)
化学名称:2-{[(4,6—二甲氧基嘧啶—2—基)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甲基}苯甲酸甲酯
作用方式:苄嘧磺隆属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药剂可在水中迅速扩散。杂草根部和叶片吸收后转移到其他部位,阻碍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敏感杂草生长机能受阻、幼嫩组织过早发黄,抑制叶部、根部生长。
制剂:10%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苄嘧磺隆用于水稻田防除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效果较差,通常防除一年生阔叶和莎草科杂草的用药量每公顷以有效成分计为20—50g,防除多年生阔叶和莎草科杂草的用药量每公顷以有效成分计为40-l00g。
施药适期以杂草出苗至苗后3叶期前为宜,
但以萌芽初期施用效果最好。
生产中苄嘧磺隆常在水稻移栽缓苗后使用,施药后应保持3—5cm水层5—7d。由于苄嘧磺隆对禾本科杂草效果差,因此,农得时常跟丁草胺、苯噻草胺、乙草胺、杀草丹、优克稗、二氯喹啉酸、禾大壮等杀稗剂混用。这些混剂称为水田一次性除草剂,在生产中应用范围较广。轮作时要考虑不同作物的耐药性,菠菜、甜菜、黄瓜、芸苔属最为敏感。
十、氨基甲酸酯类
1945年美国PPG公司合成苯胺灵并发现它的除草特性。1951年报道了氯苯胺灵的除草作用,其后开发了一系列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重要的有:灭草灵、燕麦灵、苯胺灵,杀草丹、燕麦敌、丙草丹、野麦畏和草达灭等。
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的通性:
(1)基本性状:正常用量下对鸟类、蜜蜂和天敌无害。
(2)除草机理:大多数品种作土壤处理可被植物幼根与幼芽吸收,叶面处理品种可通过茎叶吸收。主要作用部位为植物顶芽及其他分生组织,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细胞分裂与伸长,抑制根、幼芽生长,造成根尖肿大,幼芽畸形。苯胺灵、氯苯胺灵是有丝分裂毒剂,抑制细胞分裂各期的细胞活性,促使染色体收缩,分生组织细胞畸形。大多数品种在播前、苗前、早期苗后应用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幼芽及幼苗,对成株杂草防效较差。
1、草达灭(禾大壮,molinate)
化学名称:N,N—六甲撑硫赶氨基甲酸乙酯
作用方式:防除稻田稗草选择性除草剂。稗草可从根部和芽鞘吸收并积累在生长点的分生组织内。阻止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还可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阻止能量转换,受害的细胞膨大,生长点扭曲而死亡。
制剂:70%、90。9%禾大壮乳油,5%、10%禾大壮颗粒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适用于以稗草为主的秧苗田、水稻直播田及插秧本田,施药适期为稗草萌发至2叶1心期。对大龄稗草也有一定效果。南方地区每公顷用药量1.37—2.02kg,华北、东北地区每公顷用药量1.99—3.00kg。对水喷雾或制成药土,药砂均匀撒施,也可利用灌溉水滴注施药。由于禾大壮挥发性很强,药土、药砂、药肥应随拌随施。
2、杀草丹(禾草丹,Saturn,thiobencarb)
化学名称:N,N—二乙基硫赶氨基甲酸对氯苄酯
作用方式: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杂草从根部和幼芽吸收后转移到植物体内。杀草机理是抑制α—淀粉酶活性和干扰蛋白质合成,影响细胞有丝分裂和生长点的生长,导致萌发的杂草种子和幼芽枯死。该药剂在厌氧条件下能被土壤微生物降解成脱氯杀草丹,对水稻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制剂:50%乳油,10%颗粒剂和7%粉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主要用于直播稻、水稻秧田及移栽稻田,防除稗草、三棱草、鸭舌草、萤蔺、牛毛毡等。用于旱地作物,防除马唐、蓼、苋、藜、繁缕等。水稻育秧田可在播前或水稻立针期后施用,每公顷用药量1.13—1.88kg,一般采用药土法撤施。施药时水层深度2—3cm,施药后保水5—7d。水稻直播田在播前或播后(2—3叶期)施药。每公顷用药量1.5—2.25kg。施药时保持水层3—5cm,施药后保水5—7d信水稻旱直播田可在播后苗前或立针期结合降雨或灌水施药,每公顷用药量3—6kg,对水均匀喷雾。水稻插秧田于水稻移栽后5—7d,每公顷用药
1.14—1.88kg,喷雾和药土撤施。施药时田间
水层要求3—5cm,施药后保水5—7d。小麦在
1.5叶期,看麦娘立针期施药,每公顷用药
2.25kg,大豆、花生田在播种后出苗前施药,
每公顷用药3.75—4.5kg。
十一、有机磷类除草剂
1958年Uniroyal公司发现了第一个有机磷除草剂品种伐草膦(2,4—DEP),此后陆续开发出了许多用于旱田、水田及非耕地除草剂品种。有机磷类除草剂选择性较差,往往作为灭生性除草剂而用于林业、果园、非耕地及免耕田;它们的杀草谱比较广,一些品种如草甘膦、双丙氨膦、草铵膦等不仅能防除一年生杂草,而且还能防除多年生杂草;在土壤中降解速度因品种不同而异,草甘膦、双丙氨膦和草铵膦在土壤中迅速被微生物降解,而另外一些品种,如砜草磷、甲基胺草磷等则在土壤中降解速度较慢;杂草对各品种吸收部位差异较大,草甘膦、双丙氨膦通过茎叶吸收并迅速传导,砜草磷通过杂草根系吸收,哌草磷经根、胚芽鞘及幼龄叶片吸收。
有机磷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已知草甘膦的作用靶标是植物体内芳氨酸生物合成过程中莽草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EPSPS(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造成莽草酸的积累,从而抑制芳族氨酸的合成。双丙氨膦和草铵膦则是通过抑制植物体内谷氨酰胺合成酶(GS),造成氨的积累,导致植物死亡。
1、草甘膦(农达,Roundup,glyphosate)
化学名称:N—(膦羧基甲基)甘氨酸
作用方式:草甘膦属灭生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很容易经植物叶部吸收,迅速通过共质体而输导至植物体的其他部位。从叶和茎吸收后很易向地下根茎转移。24h即可有较多药量转移至地下根系。早期施用草甘膦对一年生杂草有较好效果。但多年生杂草因未长出足够承受药剂的叶片,故药效差,一般待有6—8片叶时施药,才有利于吸收与充分发挥药效。
草甘膦的杀草反应较百草枯缓慢,一年生杂草1周后,多年生杂草2周后逐渐枯萎,最后植株变褐、根部腐烂而致死。
制剂:41%异丙胺盐水剂,10%水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草甘膦是一种杀草谱广、防除多年生深根杂草的优良除草剂,近年来在免耕法农田除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主要以茎叶喷雾法使用。每公顷用量(以有效成分计),防除一年生杂草可低于lkg,对大多数多年生杂草用量为l一2kg。草甘膦杀草谱广,几乎对所有杂草均有效。相对而言,一些阔叶深根杂草、百合科、豆科植物则耐药性稍强。草甘膦在农业上用途很广,主要用于下列几方面:①对多年生杂草及灌木丛的控制;②改良和更新牧场;③用于果园、甘蔗、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油棕、茶、菠萝等)田中除草;④虽然草甘膦属于灭生性除草剂,只要用法得当,也能广泛地用于农田不同时期。例如农田的播前施药,可有效消灭田间已有杂草;用于播后苗前杂草大量发生时,也可得到除草保苗的效果;用于作物生育阶段,采用定向喷雾或保护装置,能够有效地防除田间杂草,这在棉田、蔗田和玉米田都有成功的报道。另外,草甘膦与百草枯同样是免耕法种植的重要除草剂,常和苗前除草剂甲草胺、乙草胺、赛克津等相混用于大豆田,或与甲草胺、乙草胺、莠去津、西玛津等相混用于玉米田。使免耕栽培整个生长季节获得良好的防草效果。施药后应保证6h内不降雨,否则,会降低药效。草甘膦在土壤中能迅速地失去活性,因此不能用作土壤处理。
十二、其他类别除草剂
(一)腈类
1959年发现碘苯腈与溴苯腈的除草活性,此类除草剂的活性基团是氰基。腈类除草剂是触杀型的茎叶处理剂,气孔是进入植物体内的主要途径。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和光合磷酸化反应的抑制剂,使ATP产生受阻。因此,凡需能过程一系列反应都会受到影响,如RNA、蛋白质与脂类的合成以及蛋白质水解的激素调控与淀粉酶的活性等。


(二)苯甲酸类
1956年美国Amchem公司开发出了用于
大豆田的苯甲酸类除草剂豆科威,1960
年开发出了百草敌和敌草索。以后又相
继开发出了许多新品种。苯甲酸类除草剂能迅速被植物根、茎、叶吸收,通过韧皮部和木质部向上与向下传导,并积累于分生组织。此类除草剂的基本结构是:
通常苯环上含有2个以上的—C1,面其他位上则被—OCH3、—NH2取代。苯甲酸类除草剂除豆科威以外,大多数品种既有土壤处理活性,又有茎叶处理活性,还兼有植物激素作用;它们的作用机制类似苯氧羧酸类,其盐类在土壤中易被淋溶。苯甲酸类除草剂品种主要有麦草畏(百草敌)、豆科威、草芽平、敌草索等。我国目前推广的品种只有麦草畏。
麦草畏(百草敌,dicamba,Banvel)
化学名称:3,6—二氯—邻甲氧基苯甲酸
作用方式:可通过植物的根与叶迅速吸收,根吸收后主要通过木质部向茎叶传导,而叶吸收后则通过木质部或韧皮部向上、向下传导,药剂多集中在分生组织,阻碍植物激素的正常活动,受害植物叶片和茎部弯曲,茎基部变粗,根部发育受阻,粗而短,新根和根毛少,导致根系不能入土,从而使其死亡。禾本科植物吸收药剂后能很快地进行代谢使之失效,故表现较强的抗性。玉米苗前施用过量麦草畏可积累在发芽的种子里,使初生根系增多,生长受抑制,叶形变窄。玉米苗后支持根生长初期使用过量的麦草畏,可使支持
根扁化,出现葱状叶,茎脆弱。小麦
拔节后施用过量的麦草畏最易受害,
茎倾斜、弯曲,严重的不结实。一些
其他阔叶作物如烟草、棉花、黄瓜等
最易受到飘移药害。
剂型:48%麦草畏—二甲胺盐(百草敌)水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茎叶和土壤处理剂。用于防除小麦、玉米、禾本科草坪、高梁等作物田阔叶杂草。每公顷有效成分用量140—560g。注意用量要准确,尤其是在小麦田,一定要在小麦拔节前应用。百草敌可与2甲4氯、2,4—滴丁酯混用,用于禾本科草坪和小麦田。与莠去津、乙草胺、都尔等混用,用于玉米田土壤处理。通过混用增加防效,扩大了杀草谱,同时减少了百草敌用量。
(三)联吡啶类
百草枯(克无踪,paraquat)
化学名称:l,1?—二甲基4,4?—联吡啶离子盐
作用方式:为灭生性触杀型茎叶处理剂。植物对百草枯的吸收非常迅速,因而喷药后短期降雨将不影响药效的发挥,光照强度越大药效发挥越迅速。
剂型:20%水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百草枯由于属灭生性除草剂,因此,用于果园、林木、橡胶园、柑橘园等,要定向喷雾,不能喷到被保护植物上。另外,百草枯还可用于非耕地,如铁路、仓库、田垄、路旁、牧场除草及草皮更新等。也可利用时差选择性,用于免耕地播前或播后苗前,防除已出土的杂草,由于百草枯无土壤活性,不影响作物播种和出苗。我国长江流域一带麦茬或稻茬免耕种油菜时,在油菜播种前喷洒百草枯杀死已出土的杂草。近几年来,百草枯还用于宽行种植作物的行间除草,如在玉米4—6叶期,采用定向和保护性措施喷洒百草枯,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一般百草枯有效成分用量为0.3—1.0kg/hm2。
(四)咪唑啉酮类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是美国氰胺公司于80年代初期推出的一类新型除草剂。咪唑啉酮类化合物是继磺酰脲类后的第二个超高活性的除草剂,它选择性强、广谱,既能防除一年生禾本科与阔叶杂草,也能防除多年生杂草,其作用机理是抑制植物体内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分子结构包括三部分:酸、主链、咪唑啉酮环,它们都是活性必需的条件。
从化合物与活性的相关性来看,高活性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①具备咪唑啉酮环,R1、R2为甲基
与异丙基;②主链为六元环活性最
高;③主链中咪唑啉酮环邻位含有
羧基,或能被植物水解、氧化迅速
转变为酸的取代基。
(五)磺酰胺类除草剂
磺酰胺类除草剂是继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除草剂之后开发出的ALS抑制剂,陶氏公司是该化合物的开创者,其主要结构为磺酰胺桥(—SO2—NH—),其两侧是苯环或杂环。
磺酰胺类除草剂特点:①保持了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高活性、选择性;②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阻碍支链氨基酸的合成;③多数除草剂芽前与芽后应用均有活性;④杀草谱广,防除大多数阔叶杂草及部分禾本科杂草;⑤一些品种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对下茬作物有影响;⑥对人畜毒性低。
(六)嘧啶水杨酸类
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是80年代末期由日本组合化学公司首先开发。个别品种已在我国试验和开始推广。
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的特点是:①高活性,低用量,可与磺酰脲类除草剂匹敌;②杀草谱广,对大多数阔叶杂草均表现很高的活性;③在土壤中残留期短,不易伤害后茬作物;④作用机制是抑制乙酸乳酸合成酶,阻碍支链氨基酸的合成;⑤低毒,对高等动物安全。
(七)环己烯酮类
1973年,日本曹达公司首无筛选出了环己烯酮类化合物。1985年,美国Chevron公司开发出烯草酮,与此同时,ICI澳大利亚公司推出了苯草酮,BASF公司开发出噻草酮。
环己烯酮类除草剂的特点:①对双子叶作物安全,用于防除禾本科杂草;②使用时期幅度较宽,从杂草出苗至分蘖喷药均有效;③在土壤中易分解,故对后茬作物无影响;④作用机理是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阻碍脂肪酸的合成;⑤属于输导型茎叶处理剂;⑥低毒除草剂。
我国广泛推广和应用的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品种为拿捕净,其他品种如烯草酮(收乐通)、苯草
酮、噻草酮等尚未大量推广。稀禾定(拿捕净,sethoxydim,Nabu)
化学名称:2-[1-(乙氧基亚氨基)丁基]-5-[2-(乙硫基)丙基]-3-羟基-2-环己烯-l-酮
作用方式:稀禾定为高度选择性的内吸输导型茎叶处理剂。可被植物叶片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喷药后3h降雨对药效无影响,土壤处理活性较低。稀禾定的作用机理是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干扰脂肪酸的合成,因此,杂草死亡症状出现较晚。双子叶植物对稀禾定的降解速度很快,故不易被伤害。稀禾定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快,其半衰期仅5h左右。
制剂:20%乳油、12.5%机油乳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稀禾定可用于大豆、花生、棉花、油莱等阔叶作物田防除禾本科杂草。使用时期为杂草出苗后3—4叶期前,茎叶喷雾处理。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使用量为有效成分0.20—0.25kg/hm2,防除多年生禾本科杂草的使用量为有效成分0.20—0.50kg/hm2。加入油乳剂或其他增效助剂均能明显提高防效。稀禾定12.5%机油乳剂中因加入了矿物油,其使用量同20%乳油使用量。
(八)杂环类等其他除草剂



版本:Dr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