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规定构成抢劫罪:我为什么主张恢复使用繁体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38:26
据南方都市报记者 游星宇 严艳 朱丰俊 寇金明2008年3月13日报道: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委员们在提案中表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而汉字的简化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

  提案建议国家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比如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课,或在讲授简体字的同时也教繁体字。今后大家即便不使用,也要知晓,因为这毕竟是中国文化,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旺都有好处。( 宋祖英等联名提议:小学应增加繁体字教育2008年03月13日  版次:[ AA08 ] 版名:[ 重点 ])

我是早就主张恢复使用繁体字的,而且比他(她)们还更进一步,不是在使用简体字的同时,再学点繁体字,而是希望经过一段过渡,恢复为只使用繁体字。有这个想法,始于1985年,当时我得到华中工学院的支持,准备办一份科学与人文兼容,传播、研究中华文化的杂志,为此拜访了学界一些前辈,好几位是我的父执,深谈而直言不讳,得到很多教益。是杨一之先生谈起汉字的优越性,痛斥汉字拉丁化的意见。他讲的汉字的优越性指的是繁体字,他认为汉字简化使这些优越性大大丧失,不利于中华文化特别是典籍的传承,主张恢复使用繁体字。杨先生是我的至亲,先父的表弟,在政治上二人南辕北辙,但私交甚笃,而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上他们都有很深的研究,并有许多见解相同;早年一之先生就读于巴黎大学和柏林大学,精通六国文字,从他所翻译的黑格尔《逻辑学》和马克思《福格特先生》即可见其功力,他是比较了多国文字后得出汉字优越的结论。当时他讲了许多事例,使我信服。我请他就此写一篇文章,他答应了。

当时吴世昌先生就住在杨家对门,过去一谈,吴先生大加赞赏,要一之先生文章写出来就让他先睹为快。原来他也是主张恢复使用繁体字的。他还怀疑当初出现汉字拉丁化的主张,是受到外国势力的影响。吴先生以《红学》著名,实际不止于此,他与先父在抗战时曾在迁到粤北的中山大学共事,他的一位兄长更与先父是至交。我也相信他的话。

遗憾的是,杨先生的文章写出来后,仅讲了汉字不可废但没有提出恢复使用繁体字,题目是《汉字存废问题之我见》而这个问题,当时实际上已不存在。1985年 12月16日,原来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更正式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从这个机构的名称的变动,就可以看出不是继续朝简化方向发展,更谈不上拉丁化了。而由于大陆这边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很容易学习和使用,我现在用电脑打字,靠的就是这个拼音,只管音同,不管字形,繁体、简体都一样,台湾原来使用的是注音字母ㄅ  ㄆ  ㄇ  ㄈ...,我小时候就学过,远不如现在的汉语拼音好用,而且这套符号与罗马字母完全不同,与国际无法接轨,因此尽管那里有人要“去中国化”,但仍阻挡不了来自大陆的汉语拼音在台湾推行。 2001年6月台北市率先使用汉语拼音路标,以方便外国人行路。(台北将使用汉语拼音路标(台湾消息),近日台湾当局要放弃使用“汉语拼音”遭抨击美国人称像“井底之蛙”

正是因为电脑的普及和汉语拼音方案的使用,我才敢说已到了恢复使用繁体字的时机。所以我对于网友负重的青牛的留言评论:“一向发现真知灼见的陶老,看来确实老了。居然发出如此陈腐的见解。”感到认知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真知灼见不敢当,而主张恢复使用繁体字决不是陈腐的见解。

我上网已十几年了,自办网站也将近十年,天天都在使用电脑打字,现在已很少用手书写,因此无论这个字笔画如何繁复,轻轻点几下就出来了。而现在网上的资源日益丰富,经史子集都有许多已在网上,而使用典籍,当然以能保持原状的优先。不仅是仍在使用繁体字的港台和北美的华文网站有繁体字的资源,大陆一些网站也有提供。恢复使用繁体字那里是什么倒退,正是因科技的进步而得到的发展,汉字的繁复不再是一个问题。也因此它真的会成为一种国际语言。

杨一之先生没有把他恢复使用繁体字的主张写出来,我估计有难言之隐,不好去问。但1985年时已比较宽松,不见得是有什么压力,而可能是怕行不通。这次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提议发表后出现的反应,倒使我明白了一些。他(她)们的建议已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支持者不少,在有的网站中还占多数,但反对者的声音更尖锐,从这篇《小学增教繁体字?宋祖英们别搞乱文字》还有其后的留言,就可以想见杨一之先生把把他那些观点写出来是有理由的。(这篇《小学增教繁体字?宋祖英们别搞乱文字》有多种版本,有的是把留言评论也编在一起。本文是根据顶顶华闻文本引用,包括本文及其后的留言,将观点相同的反对者合称为他们。)

他们提出的命题是反对繁体字、简体字并用,理由是搞乱了文字,还加重了人们学习的负担和资源的浪费。

的确这是个问题,但这已是个客观存在,而且要追查起来,在华人世界中,本来只有一种繁体字,现在出来两种,是谁搞乱了的呢?现在不必去追究了,而寻找一个统一的方案是必须的。我的主张明确,就是中国大陆用恢复使用繁体字;21位政协委员的建议从其所举出的理由来看,大家都该学会繁体字,如能作到,最后的结果是一样。他(她)应当是考虑到现实可行的程度,而我这种恢复使用繁体字的主张,也并非要求马上全体作到,而是定下目标有步骤地实现。

所以说到最后,争论的焦点还在简体字和繁体字那一种更优越。

反对21位政协委员建议的人拿出的理由是:

“文字不是美女,而是人与人之间达成交流的一种工具。交流的工具,我看还是越简单越好。”

“文字改革的大方向也应是字体的不断简化,这样才更利于记忆和使用。早期曾有人提过汉字拼音化,这个步子虽迈得大了点,但基本方向是正确的。英语为啥能成为全球性语言,除了其国力昌盛外,其只有26个字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这要和主张学繁体字的理由比起来,道理少得多也小得多了。我不是研究文字学的,在《全世界华人需要书同文》(1999/09/15)中只能就直接的感受讲一点,但也比仅仅简化就是好多有点道理,而张钊这篇《汉字简化,得不偿失》([转载]北大论坛 2001/12/09)论证充分,相形之下那些说简化如何好的说法就显得苍白了。

有趣的是,在当前传统文化似乎特别吃香的氛围下,谁要反对一下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有人大喊这是不敬祖宗,但为了对付委员们的建议,他们可以说出“英国人有英文,全世界流行,为何不见人家把英文称为‘国粹’,为什么不见人家要高呼‘保护传统文化’”。 汉字并非国粹了。

还搬出了鲁迅对国粹派的批评:“ 什么叫“国粹”?照字面看来,必是一国独有,他国所无的事物了。换一句话,便是特别的东西。但特别未必定是好,何以应该保存? 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肿出一颗疮,的确是与众不同,显出他特别的样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据我看来,还不如将这“粹”割去了,同别人一样的好。”还说:“早期曾有人提过汉字拼音化,这个步子虽迈得大了点,但基本方向是正确的。英语为啥能成为全球性语言,除了其国力昌盛外,其只有26个字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鲁迅说的完全对,问题繁体字哪里是什么“瘤”和“疮”,恰恰相反,近代还在使用的繁体字,正是经过几千年来进化和淘汰后留下的精华,说它是国之瑰宝也不为过,拿去和康熙字典中去一比就知道了。

这些人还拿甲骨文来说事,说什么:

“据历史考证甲骨文才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文字最正宗的祖宗,那么推广繁体字教育还不如推广甲骨文教育呢!这样岂不是更能彻底弘扬传统文化?”

“强烈要求恢复甲骨文,因为繁体字也是秦始皇专制下"统一文字"的产物。为了恢复中华文化本来面目,比须用甲骨文,否则以"叛国罪"论处!”

宋祖英们咋不提议改学甲骨文或篆书?

还有:

“要我说,宋祖英、黄宏等人实在没议案可提了,才想出此怪招的,要不就是为了搞噱头、赚眼球。”

“可以理解。因为祖英皇红等艺人们大都不识几个大字,就更别提繁体字了。”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向胆子够大的文字领域的张勋们——致敬!!!

““大棚把季节搞乱,小姐把辈份搞乱,关系把程序搞乱,级别把能力搞乱。”在这里,我要加上一句:政协委员别把文字搞乱。”

如此等等,都只能说是他们是实在拿不出简化字还有那些优越性,只好离开辩论的主题去恶搞,有的简直是无理取闹,妄测对方的动机和在人身上去发挥。

其实提出这样的建议是那么容易么?杨一之他们这些学者早就有看法,可一直没有公开提出。这一代学者在那个年代是惊弓之鸟,连学术问题也不敢逾矩的,何况汉字简化据说是“基本国策”,就这次,已有人提出警告:“宋祖英等关于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居然与国家法律相抵触”。这个建议我以为本应是学术界提出来,现在是郁钧剑、宋祖英他(她)们先提出来了,令人敬佩犹不及,却出来一批冷嘲热讽者,只能说明他们自身的文化缺失。

当然简化字能兴起和为许多人所赞成,自有它的道理,虽然很简单,就象这位网友[笨着快乐着]说的:“我在美国教中文,如果你把中文简体字和繁体字放在一起,让学生选择,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会选简体字,原因很简单,简单易学。”是的,但是并不是任何事都可以仅仅 以难易来考虑,如仅为其易而失去很多,值得吗?

陶世龙,2008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