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远程接不了:厚黑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19:14
厚结人缘的处世经 前言
李宗吾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为人处世非有“厚”的功夫不可。如果为人内向须腆,不能忍受各种在处世交往中的屈辱,过于顾及自己的虚荣心,就不能够与朋友和敌人相处,更不可能抓住机会显示自己,即使本身有出众的才智,也会淹没在芸芸众生里面,这是非常可惜的。   我们主张“黑”,我们绝不是强调在世间行使恶,只是为了每一个人以合适的方式在一生中赢得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黑”也绝不能“不择手段,放弃道德,只要对自己的名利有益,就毫不犹豫地使用它”。这里我们所说的“黑”,不是简单的诡计多端、狡诈阴险,它更包容了睿智、谋略与高瞻远瞩的深刻内涵。谁要想充分实现自我的价值与质量,谁就要拥有较别人更多的智慧与韬略,这是现代人要成功所必需的。   厚黑学是当今社会上每个人所必须知道的学问,无论你是领导、普通人或商人。   作为领导,你必须清楚地知道:社会是一个旋转的大舞台,处世是一道难解的方程,解题的诀窍在于你怎样去管人。因为,从古至今,“仕途”是改变人生命运的一条天梯。为官一处、造福一方,恐怕是每一位领导者的理想。身为领导者你只有在管人时学会毛遂自荐、背靠大树、不耻下问、忍辱负重的领导坚忍术,杀一儆百、以毒攻毒、铁面无私、除恶务尽等领导立威术,以及忍与伸、捧与杀、炎与浮、赏与罚的领导对抗术。这样,你所管辖的范围内的人才会服从于你,让他们更为敬重于你,你才会成为更有魅力的一位领导人,只有学会这些管人的艺术,才是你作为领导者终身受益的法宝。在形形色色的社会中,明辨是非十分重要。在未看清是非曲直,宁可装做涂不行动,而不可装聪明轻举妄动。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明明白白的,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出于全局考虑,需要使用一点模糊的领导术。面对危难为官者要能忍能伸,方显领导本色。君子要屈而有度,不要英雄气短。因此,领导者只有能屈能伸才能堪称楷模。既然,从政者必须屈能伸,能柔能刚,亦宽亦严,亦恩亦威。因此,对待下属既要有软的一手,也要有硬的一手,只有恩威并用,才能直正树立大正的官威。   作为普通人,你同样需要学会用厚黑学中的学问学会处世。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不离开与人打交道,待人处世与每个人的关系,犹如鱼得水一样,须臾不可分离。然而,世事如井水,如何探得其中深浅,最终达到如鱼得水的境地,却需要下一番功夫。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就是其中的一个深知的处世哲理。   在世时变迁的社会中,在世事纷繁、人心不古,为人处世举步维艰的时候,我们怎样才能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呼风唤雨、左右逢源、一帆风顺地使自己的人生更为完美呢?古人日:君子立身处事贫贱不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然而,能真正做到的人越来越少,但,只要你本着仁爱处世、以宽待人的原则,相信你的人生定会放出灿烂的光芒。   作为商人,在经商方面更要有一套自己的手段,这样我们才不会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被对手打倒。因为,自古商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尤其是现代商战,竞争更为残忍和激烈,要想在决逐中获胜,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懂得现代商战中的经营之道、运作之术、致胜之法。纵观古今历史,经商不过是“软”、“硬”两手,对商家而言,其守业、合作、谋利、分享等种种经济行为,无不需要“软”道;其创业、投资、竞争、垄断、兼并等过程,更离不开“硬”术。“新经商”不仅从以上方面说明了“软”、“硬”在商界的重要性,还具体介绍了“软”、“硬”经商泰斗的一些经商法宝。纵观古今中外成功商人和企业家经营谋略,无不渗透着商界的辨证哲学。守业需要耐心,与人合作讲求诚信,谋求利益应取放有度,赢得客房更要懂得让利与人……总之,新经商不是教你妥协、退让,而是告诉你一种崭新的经营智慧。所以,要想做一个合格、成功的商人,你只有从“软硬两手”开始做起。从新经商中的“硬”招保身,以“软”招克敌,重新诠释商界成功者的不败之秘。本书是一本综合的世事书,它不仅教你如何做一位出然的领导者,让你利用“处世经”威力,你会发现自己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寻找自己的人生之路,而不是做别人的梦,去实现他人的理想;本书还告诉了你如何让你成为一位更有魅力的管理者。你要想在多变的社会中有一套自己的处世、做人的方法,本书一是本不得不看的经典佳作。   厚结人缘的处世经   人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免不了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交际关系。而如今世事纷繁、人心不古、为人处世举步维艰,我们怎样才能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站稳脚根,呼风唤雨,左右逢源,一帆风顺地逐步完善自己的人生呢?   古人云:君子立身处世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这是封建社会中理想的做人准则。然而,这并非人人都能办得到。如今,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随着经济意识的进一步强化,能真正做到的人越来越少。但中国毕竟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施“仁”、“爱”依然是社会的主流,只要你本着以厚处世、以宽待人的原则,相信你的人生定会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厚结人缘的处世经 厚结人缘处世之泰斗宋江
李宗吾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人见人爱、人见人敬,重情谊、讲义气、竭尽忠孝”是梁山众英雄对宋江的综合评价。比如以区区十几两银子解了李逵之急,念旧情冒险暗放晁盖,为老父冒死尽孝等等忠义之举。正是凭借这种英雄襟怀,以厚处世,使得众梁山好汉一心追随宋江,至死不渝。   厚结李逵、暗放晁盖   宋江之所以在江湖上人见人爱、人见人敬,是因为他竭忠尽孝、重情谊、讲义气,一副英雄襟怀。他一旦遇上好汉,便有结交之心。这也正是他日后聚众兄弟于梁山,被推为大哥的主要原因之一。早在梁山聚义之前,他厚结李逵、暗放晁盖的举动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一日,宋江和戴宗在一酒肆遇见一位莽汉正大喊大叫,便上前探问缘由。原来这人便是李逵。宋江见他虽然鲁莽,却憨直可爱,便有结交之心,于是劝散众人,拉李逵来桌前喝酒。请看宋江是如何结交李逵的:   宋江对那莽汉说:“壮士大哥请坐。”戴宗道:“兄弟,你便来我身边坐了吃酒。”李逵道:“不耐烦小盏吃,换个大碗来筛。”宋江便问道:“恰才大哥为何在楼下发怒?”李逵道:“我有一锭大银,解了十两小银使用了。却问这主人家挪借十两银子,去赎那大银,出来便还他,自要些使用。叵耐这鸟主人不肯借与我。却待要和那厮放对,打得他家粉碎,却被大哥叫了我上来。”宋江道:“只用十两银子去取,再要利钱么?”李逵道:“利钱已有在这里了,只要十两本钱去讨。”宋江听罢,便去身边取出十两银子,把与李逵,说道:“大哥,你将去赎来用度。”戴宗要阻当时,宋江已把出来了。李逵接得银子,便道:“却是好也!两位哥哥只在这里等我一等。赎了银子便来送还,就和宋哥哥去城外吃碗酒。”宋江道:“且坐一坐,吃几碗了去。”李逵道:“我去了便来。”推开帘子,下楼去了。   戴宗道:“兄长休借这银与他便好。恰才小弟正欲要阻,兄长已把在他手里了。”宋江道:“却是为何,尊兄说这话?”戴宗道:“这厮虽是耿直,只是贪酒好赌。他却几时有一锭大银解了!兄长吃他赚漏了这个银去。他慌忙出门,必是去赌。若还赢得时,便有的送来还哥哥;若是输了时,哪里讨这十两银来拜还兄长?戴宗面上须不好看。”宋江笑道:“院长尊兄,何必见外。量这些银两,何足挂齿。由他去赌输了罢。若要用时,再送些与他使。我看这人倒是个忠直汉子。”   关键时刻,宋江施以钱财,解了李逵之急,这使李逵非常感激。   李逵得了这个银子,寻思道:“难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两银子,果然仗义疏财,名不虚传。如今来到这里,却恨我这几日赌输了,没一文做好汉请他。如今得他这十两银子,且将去赌一赌。倘或赢得几贯钱来,请他一请也好看。”   当时三人坐下,李逵便道:“酒把大碗来筛,不耐烦小盏价吃。”戴宗喝道:“兄弟好村!你不要做声,只顾吃酒便了。”宋江分付酒保道:“我两个面前放两只盏子,这位大哥面前放个大碗。”酒保应了,下去取只碗来,放在李逵面前,一面筛酒,一面铺下肴馔。李逵笑道:“真个好个宋哥哥,人说不差了!便知我兄弟的性格!结拜得这位哥哥,也不枉了!”   虽然只是十两银子,却结交了一位好兄弟。在宋江看来,区区钱财是小事,重要的是这份兄弟情谊。李逵十分感激这份知遇之恩,从此也便一心一意地追随宋江,至死不渝。   宋江在郓城县做押司时,结拜兄弟晁盖犯了事,济州府的官差前来捉拿晁盖。宋江知道后,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弥天之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   打定了救晁盖的主意,但表面仍对前来办案的官差说:“不妨,这事容易。瓮中捉鳖,手到拿来。只是一件:这实封公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本官看了,便好施行发落,差人去捉,小吏如何敢私下擅开?这件公事非是小可,勿当轻泄于人。”官差道:“押司高见极明,相烦引进。”宋江道:“本官发放一早晨事务,倦怠了少歇。观察略待一时,少刻坐厅时,小吏来请。”   此时晁盖正和吴用、公孙胜、刘唐在后园葡萄树下吃酒。晁盖见庄客报说宋押司在门前,便问道:“有多少人随从着?”庄客道:“只独自一个飞马而来,说快要见保正。”晁盖道:“必然有事。”慌忙出来迎接。宋江携了晁盖手,来到侧边小房里。晁盖问宋江为何来得如何惊慌。宋江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泥冈事发了!白胜已被拿在济州大牢里,供出你等七人。济州府差人,奉着太师府钧贴并本州文书来捉你们,并以你为首犯。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你。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我回去引他当厅下了公文,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耽搁。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晁盖听了大吃一惊,道:“贤弟,大恩难报!”宋江道:“哥哥,你休要多说,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我便回去也。”   宋江冒着生命危险来救拜把兄弟晁盖,其义不可谓不深,其情不可谓不厚。正是靠了这种深厚的情谊,宋江才获得了“呼保义”和“及时雨”的美称;正是通过大量的这样厚结义缘,才造就了江湖中宋江的美名,为日后宋江作为梁山首领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厚结人缘的处世经 梁山聚义,义孝当先
李宗吾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宋江在江湖上的号召力一方面是来自于他讲义气、讲交情、对人厚;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宋江的心里一直有着正统的儒家观念,他所做的全部都是为了让兄弟们共赴富贵,以取得美好的前程。不仅如此,宋江还以谦让的美德让众弟兄心悦诚服,而他对父母及朝廷的忠孝更是他日后成功的重要原因。   其一,宋江十分讲究仁义。宋江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后,也被逼上梁山。众兄弟十分高兴,一起下去迎接。喝完接风酒,晁盖便请宋江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宋江坚决不肯,便道:“哥哥差矣!感蒙众位不避刀斧,救拔宋江性命。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却让不才坐?若要坚决如此相让,宋江情愿就死!”晁盖道:“贤弟如何这般说?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宋江道:“仁兄,论年龄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再三推晁盖坐了第一位,宋江坐了第二位,吴学究坐了第三位,公孙胜坐了第四位。宋江道:“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众人齐道:“哥哥言之极当。”   宋江谦让山寨之主之举,更为其赢得了“义”的美名,也更加得到众位兄弟的敬重。   其二,宋江十分讲孝道。例如,宋江上山之后在筵上对众好汉道:“小可宋江,自蒙救护上山,到此连日饮宴,甚是快乐。不知老父在家,正是如何?即日江州申奏京师,必然行移济州,差落郓城县追捉家属,此事恐老父受惊,性命存亡不保。宋江想念:‘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深恩,昊天罔极。’因老父生育之恩难报,暂离山寨,欲往敝乡,去家中搬取老父上山,昏定晨省,以尽孝敬,以绝挂念。不知众弟兄还肯容否?”晁盖道:“贤弟,这是件人伦中大事,养生送死,人子之道。不成我和你受用快乐,倒教家中老父吃苦!如何不依贤弟。只是众兄弟们连日辛苦,寨中人马未定。再停两日,点起山寨些少人马,一径去取了来。”宋江道:“仁兄,再过几日不妨。只恐江州行移到济州,追捉家属,这一件不好。以此事不宜迟。也不须点多人去,只宋江潜地自去,和兄弟宋清搬取老父,连夜上山来。那时使乡中神不知,鬼不觉。若还多带了人伴去时,必然惊吓乡里,反招不便。”晁盖道:“贤弟,路中倘有疏失,无人可救。”宋江道:“若为父亲,死而无怨。”宋江上梁山的当天,因心系老父安危,不顾众人劝阻,当日便独自下山去了郓城县。可见,宋江的所想所做,充分表现了他的忠义和孝顺,这也是他最为人所称道的地方。   谢金拒授,散财救困   宋江待人处世之厚,还表现在他不贪图钱财,无论是对他人还是朋友,他都解囊相助,而从不靠仗义取财,这从宋江婉拒晁盖等人赠送的谢金黄金一百两就可以看出来。   《水浒传》中记载,宋江放走晁盖之后,心里也暗自寻思:“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犯了大罪,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观察,又损害了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也难饶恕,怎奈兄弟情义,舍弃性命也要救他啊!”遂将此文书立成文案,行下各乡各保,自理会文卷。   一日宋江在县城外茶房吃茶,见一大汉去路边一个篦头铺里问道:“大哥,前面那个押司是谁?”篦头待诏应道:“这位正是宋押司。”那人提着朴刀,走到面前,深施一礼,说道:“押司认得小弟么?”宋江道:“足下有些面善。”那人便说找个僻静地方有话要说。两人来到酒楼上,拣个僻静阁儿里坐下。那汉倚了朴刀,解下包裹,撇在桌子底下,扑翻身便拜。宋江慌忙答礼道:“不敢拜问足下高姓?”那人道:“大恩人如何忘了小弟?”宋江道:“兄长是谁?真个有些面熟。小人失忘了。”那汉道:“小弟便是晁保正庄上曾拜识尊颜、蒙恩救了性命的赤发鬼刘唐便是。”宋江听了大惊,说道:“贤弟,你好大胆!早是没做公的看见,险些儿惹出事来!”刘唐道:“感承大恩,不惧怕死,特地来酬谢大恩。”宋江道:“晁保正弟兄们近日如何?兄弟,谁教你来?”刘唐道:“晁头领哥哥再三拜上大恩人,得蒙救子性命,如何不报。见今做了梁山泊主都头领,吴学究做了军师,公孙胜同掌兵权。林冲一力维持,火烧了王伦。山寨里原有杜迁、宋万、朱贵和俺弟兄七个,共是十一个头领。见今山寨里聚集得七八百人,粮食不计其数。只想兄长大恩,无可报答,特使刘唐赍书一封,并黄金一百两相谢押司,并朱、雷二教头。”刘唐便打开包裹,取出书来递与。宋江看罢,拽起褶子前襟,摸出招文袋。打开包儿时,刘唐取出金子放在桌上。宋江把那封书———就取了一条金子,和这书包了———插在招文袋内。放下衣襟,便道:“贤弟将此金子依旧包了,还放桌上。且坐。”刘唐吃了酒,把桌上金子包打开,要取出来。宋江慌忙拦住道:“贤弟,你听我说:你们七个弟兄,初到山寨,正要金银使用。宋江家中颇有些过活,且放在你山寨里,等宋江缺少盘缠时,却教兄弟宋清来取。”刚送走刘唐,做媒的王婆引着一个人过来见宋江。王婆指着那人对宋江说:“押司不知,这一家儿从东京来,不是这里人家。嫡亲三口儿,夫主阎公,有个女儿婆惜。他那阎公,平昔是个好唱的人,自小教得他那女儿婆惜也会唱诸般耍令。年方一十八岁,颇有些颜色。三口儿因来山东投奔一个官人不着,流落在此郓城县。不想这里的人不喜风流宴乐,因此不能过活,在这县后一个僻静巷内权住。昨日他的家公因害时疫死了,这阎婆无钱津送,停尸在家,没做道理处。央及老身做媒。我道这般时节,哪里有这等恰好。又没借换处。正在这里走头没路的,只见押司打从这里过来,以此老身与这阎婆赶来。望押司可怜见他那个,作成一具棺材。”宋江道:“原来如此,你两个跟我来,去巷口酒店里借笔砚定个帖子与你,去县东陈三郎家取具棺材。”宋江又问道:“你有使用么?”阎婆答道:“实不瞒押司说,棺材尚无,哪讨使用。其实缺少。”宋江道:“我再与你银子十两做使用钱。”阎婆道:“便是重生的父母,再长的爹娘。做驴做马报答押司。”宋江道:“休要如此说。”随即取出一锭银子,递与阎婆,自回下处去了。   在这一段文字中,宋江既对自己救人的义举没有任何的后悔,而又对送到眼前的百两黄金毫不动心,他心中的情意之笃,可以说是无与伦比。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够对素不相识的人以重金进行救援,为死者买棺材厚葬,他的处世之厚可以说是举世无双。
结人缘的处世经 人缘厚结处世法(1)
李宗吾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世事纷繁,人心不古,为人处世,举步维艰。我们怎样才能左右逢源,达到成功的彼岸呢?新处世学指出,结人缘关键在于情意厚,为人处世只要怀着一颗平常心,厚待周围的每一个人,你就能得到别人的敬重和推崇、鲜花和赞扬。这样,你就能品味出做人的绝佳滋味,懂得做人的真正道理。   广 结 人 缘   一、好的人缘是成功的前提   中国人成功靠人缘。没有好的人缘,不知要失去多少成功的机会,干多少事倍功半的事情。缘是一根无形的磁力线,彼此的情,全赖缘才得以相通。连结人缘,必有主动的一方,你取得主动的地位,你就是有结缘的方法,别人的情,就会向你播撒,建立了大家对你的人缘,人人都愿意为你所用,你才能成为无往而不得、所求无不遂愿的会办事儿能办事儿的人。   二、善结师缘,有助进步   许多人认为依靠自己学习、读书,很难进步。但如亲近贤能的师友,彼此探讨学习君子之道,可以养成高贵的人格,在处世待人接物上,就没有不周之处。古人有欲成大志者,必先拜访名师,求师的目的是为了养成高贵的人格,使人际交往做到有礼有节,不无周到之处。   三、乐于倾听,善于倾听   世界上不存在全知全能的人。因此,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集合众智,就成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既然自己并非万能,不可能知晓一切事物,就需要用别人的忠告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要结好人缘就要培养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的谦虚心胸,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用谦虚的心胸来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如此则人人都会视你为知己。   四、有道君子择良缘而结   有道的君子,居家必选择风俗淳厚的乡里,出外交游必亲近学博行洁的贤士。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极大,昔日孟母择邻三迁,实有必要。   五、宽容大度,理解体谅   俗语说“千人千面”,而人心的差异和特别,则又胜过人的面孔。所以凡事要尊重别人的特点,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别人,衡量一切,应该多为他人着想,凡事忍让,尊重他人的存在价值,彼此和睦相处。惟有如此,个人的智慧、潜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交际范围才会越来越广。   六、融会贯通,左右逢源   对世间人情进行细微视察,将所学彻底融会贯通,便能灵活运用于世间各种情态,使人格亦可达于真善美的完美境界。长此以往定能有益于处世能力的提升,人际关系的左右逢源,不至于堕落成一个恶人。   七、摒除私欲,不图私利   为了求生存,人们难免有私心或私欲,完全没有私心的境界,只有圣人才能达到,一般人是无法企及的。但是,我们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时,千万不能使自己成为私心、私利或私欲的奴隶。这是因为私心本来是出于私欲和私利而考虑的,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私心过重的人最后总是自食恶果。   八、保持热忱,探索真理   目光短浅,只盯着眼前,常会失去结交君子的机会,只有把目光放远,才能于纷繁中看出事物的规律、探索真理,进而才能得到别人的真正友情。善于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会激起你对人的热忱,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出远大的眼光及洞察世事的能力。   九、识破虚假,看清真貌   看人要看到真实的人。就这一点也不要主观。观察事物,要看清它们的真实面貌。这样,无论对己对人,还是对事对物,就会有正确的判断,而正确的判断又必须以观察的真实为前提。如今社会上的种种龉龃冲突,就是因为缺乏率直的心胸,对人和事物的观察有误。   十、明辨好坏,认清价值   作为朋友,对于别人的好建议,会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以感谢的心情接受,进而实行;二是意见相反,并不接受;三是断然拒绝,并怀疑别人的好意。而后两种都是对朋友有害的,处世时最好做到能分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又能用感谢的心情接受别人的好意见。这样,不仅对个人是有益的,对朋友也是愉快的。   十一、存心仁厚,博爱互助   当今世界,看别人洋相的人多,幸灾乐祸的人多,真心诚意帮助别人的人少。其实,世间不仅人人需要帮助,人性中也有帮助别人的天性。要广结人缘,就要无私、平和地看待一切人和事物,就要怀有爱心和恻隐之心,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如此你的爱心和恻隐之心,就会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人缘也会越来越好。   十二、遇事冷静,泰然处世   许多人失去朋友,常是因为遇事火爆,引起争吵导致关系破裂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处世中的冷静十分重要。过去,身经沙场的人,都经受过战争的紧张和激烈。在那种生死关头,要保持头脑冷静确实不易。现代生活中,虽然已经很少战争,但造成紧张的情形还是多之又多。如何培养沉着冷静、泰然处世的风范,进而能用冷静的态度观察和判断一切事物?一个人之所以失去冷静,是因为心中有杂念,如果能做到冷静、无私,那么处世就十分圆满了。   十三、谦虚学习,转益多师   生活当中,处处都有学习的机会,关键看你能否有虚心求学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在平常空泛的谈话中,也可以得到一些知识和经验。如果没有这种虚心求学的态度,就既不会随时随地反省、检讨自己,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也不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更失去良师益友。   十四、积极灵活,随机应变   人生难免坎坷和挫折。一些人遭逢此种境遇,往往一蹶不振,甚至就此了却生命。这种固执、不变通的心态,不可能拥有率直的心胸。有了率直的心胸,不但能临危不乱,也能随机应变,即时调整,更正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无论失败和打击多大,都能重整旗鼓、从头做起。
厚结人缘的处世经 人缘厚结处世法(2)
李宗吾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做人不可太偏激   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保持冷静的头脑、清醒的认识,客观全面地去想问题。处理事情,切忌忽左忽右,极端片面,这就要做到:   1.对人不要抱有对立情绪,不要时时处处提防别人,使自己与别人的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2.完成工作后不要滔滔不绝地自我吹嘘。你的功过大家自有评价,最好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3.与朋友相处,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不要固执己见,听不进他人的意见。   4.做人要有责任心,与人交往要负责任,对别人委托的事和自己与别人共同参与的工作,都要主动负起责任,绝不要敷衍了事。   5.对人不要报复心太强。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些矛盾和冲突,如果受点儿委屈就耿耿于怀,便很难与人有正常的交往。   6.越是有才能越要谦虚。切忌不可狂妄自大、自命不凡,谦逊而有才干的人是最受人爱戴的;那种虽有才能但自负的人,准会在人际交往中栽跟头。   7.吹吹拍拍惹人嫌。尊重领导是正当的,但刻意追求,不择手段地竭尽吹捧奉承就另当别论了。   8.随着岁月的流失,人的社会地位会不断地发生变化,绝不要因自己职位的提高就嫌弃过去的朋友。   9.待人要平等,不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贵贱尊卑。这种庸俗的待人方式令人生厌,大凡有头脑的人,都不会与这种势利小人做朋友。   10.在荣誉和奖励面前要谦让,在困难和责任面前要勇于承担。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戴。   11.记住别人对你的帮助,适当的时候给予回报。你对别人的帮助应视为理所当然,谁都愿意和你交朋友。   12.以德报怨,人人敬之。处理怨恨的最高尚、最明智的方法就是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化怨情为友情。   13.当你发现自己伤害了别人的时候,要及时道歉,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因为别人对你的伤害产生怨气就忍受不了,想方设法为自己的行为辩解甚至不承认自己有错。   处世难,人心莫测   一、虚怀若谷,待人以善   在一个地方住着一个年迈的神仙,他掌握着智慧,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能准确无误地答出来。   有一天,村里的孩子王把孩子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我有一个好主意,我问的问题,那老家伙肯定答不出来。我捕到一只小鸟,我把它捂在手里,问那老家伙是死的还是活的,如果他回答是‘活的’,我就假装不知,悄悄掐死它;如果他回答是‘死的’,我就让小鸟飞走。”   于是,一群孩子拥到神仙那儿,孩子王问神仙:“老神仙,你知道我手里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   神仙沉默片刻,开口说:“孩子啊,这个答案握在你的手里。”   是呀!今天的人们如何对待朋友和他人呢?你能不能待人以诚,答案就在你的手中。为什么呢?你自己有思考的权利,你厌恶他人,批判他人,责备他人,支配你这些行为的是你自己。视而不见他的缺点,或者寻找他人的优点,也全凭你自己。令人可笑的是,我们总是希望他人身上一点缺点都没有。在我们的心目中,总是有一幅职工、婚姻对象或朋友的十全十美的画像。当这些画像与现实中的他们稍有不同时,哪怕是小小的缺憾,也会在我们的心里涌出恼怒和愤慨,因为“完美的形象”被破坏了。   威尔·罗杰曾经这样讲过:“我至今没有遇到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因为每见到一个人,我总是设法赶走使自己产生厌恶心态的情绪,寻找他身上让人喜欢的部分。”   请努力地寻找他人身上的优点吧。从宽容他人中获利的,并非别人而是你自己。这时,你会发觉你很幸福,更喜欢自己,更深深地享受人际关系和谐带来的欢乐。相反,如果你没有宽容的胸怀,不满、空虚、凄惨就会趁机而入,最终侵蚀到你的肉体和心灵。   二、以心换心,真情可鉴   有人常说“人心难测”,现在人与人之间彼此不敢信任的情况很多,这是全社会的共同倾向。到目前为止,各种战事仍在世界各个角落进行着,不只是有武器的战争,也包括了心理的战争。这些都会消耗人类大量的物资与精神力量,使人心疲惫,影响到人们的相互信任。解除“人心难测”的恐惧首先大家应该要彼此信任,彼此谅解才对,例如一事当前有主见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太过分的话,反而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应该设法用明智的方法去解决。首先是把问题说出来,摆到桌面上,而不是用争斗、陷害等不良的方式来表达。上天赋予人以语言功能,正是有此作用;其次是站到对方的立场上去。世事中的许多纷争,只要彼此置换一下位置,同时又不要蛮不讲理,问题就都能解决。   三、善解人意其实不易   古语说,人们寻求他人的理解,就像花儿渴望阳光那样迫切。   理解人是很重要的。在和他人愉快的交往中,理解人和向他们传达你的理解,有着极大意义。在家庭中,那种由于对于理解的重视性认识不足而导致家庭崩溃的情形比比皆是。在漠视理解、强行扩张自己的欲望之时,男人和女人都不知道把爱和尊敬弄到哪儿去了。“我在家里全然不被理解。”这司空见惯的牢骚话,是我们应极力避免的。   你的丈夫或妻子平时经常这样唠叨吗?“我知道我不好,也明白以前对你太苛刻了,可是,在你躲着我、三天两头也不说话之前,你难道就不能站在我的立场上想想吗?对我来说,心情沉重是当然的。月月支出吃紧,家务做也做不完,被孩子们搞得焦头烂额,我总是腰酸、头痛得要命。求求你,在无视我的存在之前,能不能理解我的苦处?”   一个商人说:“我不想总端着一个经营者的架势,而想悄悄地外出走走,到职工食堂去坐坐,可是,职员们总在埋怨我,他们有没有站在我的立场上理解我呢?”   许多推销员,他们考虑的往往是自己的利益,他们确信自己的商品是消费者必需的。他们以为理解了消费者,但可悲的是,他们的意图并没能很好地传达给消费者。事实上,把理解传达给对方,这是处理所有人际关系的根本。   向对方传达对对方的理解,这是最迅速、最简洁的做法,“我知道你的感觉”或者“我很理解你的心情”,请把这些话记在心里,时刻运用吧!   四、糖衣炮弹需要提防   人类心理变化的微妙是不可思义的。抛开人类最正常、最普遍的那些心理需求不提,我们每个人都是凡夫俗子,都有着非常多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弱点,这就更使得小人、恶人的生存大有市场。他们捕获人心的惯用手段便是“糖衣炮弹”,它华丽的外表、令人眩晕的词藻最容易造成人心的迷惑,除非我们有着足够的理性、信息和清醒;否则,我们是很难将之与善意、真情等区别开来的,人类固有的某些弱点更使得这两者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善解友人心   交友并非一厢情愿,而是需要相互的理解、相互的宽容。宽容、理解是对朋友、人生观、价值观、信仰及思想、认识、言论、行为的充分尊重。
厚结人缘的处世经 人缘厚结处世法(3)
李宗吾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人是复杂的,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理解自己。不理解他人的人,是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的;不被他人理解的人,则难以挣脱孤独和苦闷的阴影。理解万岁!不善理解,就会多疑。《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一个多疑的人,她时时都在注视着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别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她长久的猜疑,连她自己都承认:“我最是个多心的人。”   理解———沟通———人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很有才华的政治家,也是很有修养的人。从小,他俩儿就是好朋友,无论干什么,总是形影不离。长大了,鲍叔牙邀管仲一同去做买卖,管仲有些为难,说:“我家自从父亲死后,母亲和我吃上顿没下顿,哪儿有钱做买卖?”鲍叔牙说:“我还有点儿钱,足够咱俩用的。钱由我出,你出主意就行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他俩儿真的做起了生意。每次赚了钱,鲍叔牙总是多一半给管仲,少一半给自己。管仲有些过意不去,鲍叔牙诚恳地说:“我们是朋友,你家有困难,我们互相帮助。”后来,他们又一起去当兵。每次打仗,鲍叔牙总是紧跟着管仲,只要一遇到危险,鲍叔牙都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去掩护他。后来他们果然在齐国做出了成绩。由于鲍叔牙在齐国做官的时间比管仲长,一旦管仲的官职超过了鲍叔牙以后,一些大臣议论纷纷,为鲍叔牙抱不平。鲍叔牙知道自己再继续做官,会对管仲不利,于是毅然向齐桓公辞官还乡。他说:“为了使管仲更好地施展才能,我辞官还乡。”齐桓公挽留说:“你是一位高尚的人啊!管仲是你推荐给我的,现在为了他,你又要辞官还乡。我要管仲,也需要你,请你留下吧。”管仲也劝鲍叔牙:“你不要走,别人议论什么,我不在乎。”第二天,鲍叔牙还是悄悄地离去了。人们都敬佩他的为人。管仲说:“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的是鲍叔牙!”他俩儿的无私友谊,表现了他们的君子之风。   管仲和鲍叔牙的相交,历史上称为“管鲍之交”、“管鲍遗风”。这里面揭示了交友的许多真谛,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互相的理解:做生意赚了钱,多给家贫的管仲一些,这是理解,而没见利忘义;当兵打仗时,在最危险的时候,鲍叔牙用身体掩护管仲,这是舍己救人的思想;因为管仲而辞官还乡,这更是出于理解,是更高层次的境界。他们的友谊之所以稳固长久,就是理解使然。   严以待己,宽以待人   人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上,需要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需要与朋友友好相处,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通俗地说,必须用善良的心来对待一切,必须时时检点自己,也就是要严以律己;同时,对待朋友要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也就是宽以待人。   严以律己能兴国。唐太宗李世民,是封建王朝里最为开明的君主之一,他为人处世以善良慎重为准则,他在哀悼魏征时说:“以铜以镜,可整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在贞观十三年他又说:“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正是他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才得到百姓的敬仰和国家的昌盛。   严以律己,可使朋友从中感受到你的诚实,你的忠诚,也感受到你的为人。所以,很容易与朋友友好相处。   “万金易求,良心难得!”人心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物质的诱惑、偏见的误导、恶人的拨弄,这些往往使人良心失落,失落了良心,怎能与朋友相处?对待朋友需要的是良心,对朋友要“宽”。怎样才算是宽以待人呢?   一、不能以自己为标准来要求朋友   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人,在性格、爱好、职业、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事物、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能要求朋友与自己一样,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和经验来衡量朋友的所作所为,要承认朋友与自己的差别,并能容忍这种差别。不要企图去改变别人,这样做是徒劳的。   二、不可吹毛求疵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宋代文士袁采说过:“圣贤犹不能无过,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朋友与朋友在日常的交往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或大或小的失误,这时不要动不动就横加指责,大声呵斥,甚至恨不得将他置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而是要做到“乐道人之善”,多看到朋友的长处。《论语·阳货》中有“宽则得众”的思想。《论语·微子》中周公曾对鲁公说:“无求备于一人!”   三、不要怨恨朋友   若朋友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有什么过错或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切不可怀恨在心。因为怨恨不仅会加深朋友间的误会,影响友情,而且会扰乱正常的思维,引起急躁情绪。凡事要站在朋友的角度想想,这样或许能够理解朋友的所作所为。   得理也要让三分   为人处世,做事不要太绝,而要与人为善。因此,走不过的地方不妨退一步,让对方先过;宽阔的道路,给别人三分便利又何妨。刘宽是我国汉朝时代的人,为人仁慈宽厚。在南阳当太守时,小吏、老百姓干了错事,他只是让差役用蒲鞭责打,表示羞辱。他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和下属集会办公的时候捧出肉汤,把肉汤泼在他的官服上,结果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羹汤烫了你的手吗?”还有一次,有人曾经错认了他驾车的牛,硬说这牛是他的,刘宽什么也没说,叫车夫把牛解下给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后来,那人找到自己的牛,便把牛还给刘宽,并且向他赔礼道歉,刘宽反而安慰那人。   刘宽的雅量可谓不小,有礼也让人三分。他感化了别人,赢得了人心。他对待一般人是这样,对待朋友更是这样。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现实生活中,对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为什么不得理也让人三分,显示绰约柔顺的君子风度呢?可有些人就是不这样想,对一些小小不然的皮毛问题争得不亦乐乎,非得说上点儿什么,谁也不肯甘拜下风,说着就较起劲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结果大打出手,或者闹得不欢而散,朋友结怨,反目成仇。假如对一些非原则性问题,给朋友一台阶,满足一下朋友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不但朋友之间的友情得到加深,而且还显示出你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以。”对待朋友的错误,不应当以指责为能事,方法更不能粗野,不能刺伤朋友的自尊心。如果自尊心受到伤害,即使你说的和做的千真万确,别人也是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又怎么能达到改过的目的呢?   《呻吟语》中说:“责人贵含蓄”,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责他人的过失时,要讲求一点儿策略,最好不要一次把心中要说的话完全表达出来。“指责他人之过,需要稍做保留,不要直接地攻讦,最好采用委婉暗示的比喻,使对方自然地领悟,切忌露骨直方。”“即使是父子关系,有时挨了父亲的骂,也会无法忍受而顶嘴,更何况是别人呢?”父子有血缘关系,无论如何不能割舍,但朋友就不一样了,过激的言辞很可能会断送友谊。因此,“你这话说得太不对了!”“你做的事还不如三岁小孩子!”之类的话最好不要说,要说的话,必须改变语气。
厚结人缘的处世经 人缘厚结处世法(4)
李宗吾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论语》中有句话:“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这是交友的学问。意思是对朋友犯错,以诚意提供忠告,如果对方不听,就要中止劝告而暂时观察情况。如果过于嗦,只会惹得对方厌烦,毫无效果。要不要接受你的忠告,终究要看对方,勉强只会损害友情。   劝说朋友,朋友往往认为自己的意见、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从而与你争辩。你以严密的辩论将对方驳倒固然令人高兴,但未必需要把对方驳得一无是处。因为这样不但对自己毫无好处,甚至有时会适得其反,得不到对方的认可,而且终有一天会自食恶果,受到对方的攻击。那如何劝说朋友改正过失呢?最好的办法是先了解对方的想法,然后在顾及对方颜面的前提下,陈述自己的意见,给对方留有余地。   大肚能容难容之事   退一步,进三步;退是为了更好地进。交朋友也是这样。凡事退一步想想,总比盲目前进,钻进牛角尖要好得多。   宋代韩琦任定武帅,夜里写信时,让一名士兵在一旁端着蜡烛。士兵不小心烧了韩琦的胡子,韩琦用袖子扑灭了,然后像没事一样继续写信。不一会儿看那士兵,已经换了人。韩琦担心长官会鞭打那名士兵,急忙叫道:“不要换人!我让他剔灯,所以才烧了胡子。幸好信没有烧着,有什么过错?”   韩琦有一次花一百两银子买了一只玉杯,很是珍爱。手下一名官员不小心把它掉在地上打碎了,在座的客人惊呆了。那名官员趴在地上等着挨罚,韩琦笑着说:“东西命中注定是要碎的,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过?”   胡子已经烧了,杯子已经碎了,发脾气又有什么用?但这是最使人发怒的事情,韩琦度量过人,把事情看开了,所以遇事胸怀坦荡。假如韩琦度量狭小,换掉士兵,惩罚碎杯官员,恐怕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不具备韩琦的度量,但可以向韩琦学习,学习“遇事退一步想想”的观念,这样,或许能使自己逐渐变得大度起来。   古代具有宽容大度的人很多,流传不衰。   宋代富弼小的时候,有人骂他。一个人告诉他说:“他骂你呢!”富弼说:“恐怕是在骂别人吧!”那人又对他说:“他指名道姓地骂你,怎么是骂别人呢!”富弼说:“恐怕是同名同姓吧!”骂他的人很是惭愧。   宋代还有一个叫娄东顾的人,与富弼有同样的度量,在处理同一件事时,用的是同样的态度和方法。娄东顾,勤奋好学,品行端正,在邻里间有很高的威望,待人接物,和蔼平易,从不恶声恶气,给人脸色看。有一次,邻居夜里喝醉了酒,到他家门前骂街。仆人告诉娄东顾,娄东顾说:“他骂他的,与我有什么相干?”醉人又指名道姓地骂他,仆人又告诉了娄东顾。娄东顾说:“同名同姓的人多了,怎么知道他骂的一定是我?”丝毫也不在意。邻居酒醒之后,非常惭愧,登门道歉。娄东顾好心宽慰他,对他很有礼貌,当时人们被他的美德所感动,互相劝戒,一心向善。   富弼、娄东顾等人可谓大度之至,大度给他们赢得了好名声,更重要的是感化了一批人。可以说,他们也是遇事退一步想想的人。用这种态度对待朋友,没有不好的。   大义之忍是一种策略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与朋友友好相处,就必须头脑冷静,无论做什么事情,情绪激动都容易坏事。“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谨慎。人做事不可以不谨慎,交朋友亦不可以不谨慎。   西汉人张良有一段圯桥受书的故事。有一天,他到下邳的圯桥上游玩,有个老头儿走过来时,故意把鞋子扔到桥下去,并对张良说:“把鞋子捡上来。”张良大吃一惊,想要揍他。但那老头儿看起来年纪很大,张良强忍着怒气把鞋子拿上来,交给了老头儿。老头儿穿上鞋,说:“孺子可教。五天后的早晨跟我在这儿见面。”张良感到奇怪,跪下说:“好吧。”抬头一看老头儿不见了。五天后,张良来到桥头,老头儿已先到,看见张良很生气地说:“你来迟了,为什么?五天后再见。”五天后,鸡啼时张良去了,老头儿又先到,愤怒地说:“为什么又迟到了?你五天后再来吧。”又过了五天,半夜里张良就赶去了,过了好一会儿老头才来,老头儿高兴地说:“应当这样。”于是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读了这本书,就能做大王的军师。”说完不见了。天亮时,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刻苦攻读,后来,他辅佐刘邦取得了天下,刘邦说:“在帷幄之中谋划,在千里之外打胜仗,我比不上张良。”张良被后人称为汉代三杰之一,被刘邦封为留侯。   张良容忍了老头儿的蛮横要求,与老头儿素不相识却到桥下为他拾鞋,正是这种“忍”,老头儿认为张良“孺子可教”,最终把一部兵法书交给了他,可以说忍耐使张良成就了事业。   历史上有名的“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曾令多少英雄人物为之感动。其内容大家都非常熟悉。如果蔺相如仅因廉颇说了几句带有侮辱性质的话语而大发脾气,互相指责,互相攻击,势必要两败俱伤,给秦国以可乘之机。正是因为有了“忍”,忍一口“闲气”,便使一个国家得到安宁、和平,也正是因为有了“忍”,才出现了“刎颈之交”的朋友。可见“忍”是多么的重要。当然,并不是说一切事情均要忍,如果达到那种万事皆空的境界,打你的左脸,你便将右脸也送给对方,这就是一种无原则的“忍”。对于个人来说,凡是一些非原则的事情都可以忍,譬如个人意气与利益等;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则坚决不能让步。因此,可以说,忍也是有界限、有限度的。对于不可忍的问题,也应用“忍”的办法来处理,在冷静的心情下谋划,这叫“大义之忍”。
厚结人缘的处世经 人气厚积处世法(1)
李宗吾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懂得人生之真谛,才能明白处世之方略。处世应有方法。新处世之法的原则是,人气必须厚积。所谓厚者,久也,长也。只有修心养性,广施厚恩,你才能悟得人生之真谛,明白处世之方略。   做事不可过多得罪人   做事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不可过多树敌,更不可过多得罪别人,这样你的朋友就会增多,你的敌人就会减少。   古人早在《郁离子》中就曾经指出,处世之法不宜树敌太多,因为树敌太多会触犯众怒。中国传统上认为“多个朋友多一条路,少一个朋友添一堵墙”,自古自恃才高气傲之人常犯这类错误,最后都会导致失败。   战国时期,齐国大夫夷射,在接受国王的宴饮后,酒醉饭饱而出。此时担任王宫守门的小吏则跪请求说:“给我一点儿酒喝吧。”夷射斥责则跪说:“一个下贱的守门人也想饮用国王的美酒吗?滚开。”夷射走远后,则跪在门前,将碗里的水泼在郎门的接水槽中,类似小便的样子。天明以后,齐王出来对则跪呵责说:“昨天晚上,是谁在此处小便呀!”则跪回答说:“夷射,在这地方站立过。”齐王大怒,因此诛杀了夷射。   一个卑贱的守门人因为被大臣所污辱,竟然设计要了大臣的命,由此可见结怨的害处。古人正是看到结怨的害处,才警示人们不可轻易得罪人。   香港巨富胡金辉在介绍他的成长时,曾告诫人们说:“处世方面,另外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千万不要得罪人!越有地位,越不应该得罪人。宁愿自己搽面惜膏,得罪自己好过。”   美国总统林肯以伟大的业绩和完美的人格获得了人们的衷心敬仰,他的许多事迹世代被人们传诵。但他在成长道路上也曾因为爱得罪人而经历了不少的坎坷。   林肯年轻时,住在印地安那州的一个小镇上,不仅专找别人的缺点,也爱写信嘲弄别人,且故意丢弃在路旁,让人拾起来看,这使得厌恶他的人越来越多。后来他到了春田市,当了律师,仍然不时在报上发表文章为难他的反对者。有一回做得太过分了,把自己逼入困境。   1942年秋天,林肯嘲笑一位虚荣心很强又自大好斗的爱尔兰籍政治家杰姆士·休斯。他匿名写的讽刺文章在春田市报纸上公开以后,市民们引为笑谈,惹得一向好强的休斯大发雷霆,打听出作者的姓名后,立刻骑马赶到林肯的住处,要求决斗。林肯虽然不赞成,却也无法拒绝。身高手长的林肯选择了骑马用剑,请求陆军学校毕业的学生教授他剑法,以应付密西西比河沙滩的决斗。后来在双方监护人的排解下,决斗风波才告平息。   这件事给林肯一个很深的教训,他认识到批评别人、斥责别人甚至诽谤别人的事是最愚蠢的人才会做的,而一个具有优秀品质并能克己的人,常常是扬弃恶意而使用爱心的人。林肯从此改变了自己对人刻薄的做法,以博大的胸怀赢得了民心,林肯的教训及成功是值得我们仔细体味的。   美国前副总统安格纽以失言出名。他曾激烈指责新闻界的是非,说:“老是作反政府的言论的大众传播物,简直是叛徒。”这句话在新闻界传播后,引起了极大风波,招致了新闻界的合力围攻,即使他要收回这句话,也已经太晚了。后来时代杂志的哥拉姆斯特分析说,这只怪安格纽用错了一个字,如果把mass media(大众传播物)的复数形换作单数形,就不会有什么风波了。这是因为以复数代替单数等于指责了所有新闻广播界,触犯了众怒。所以,如果我们要表示指责或批评时,应尽量采取“有的人”“个别人”这样的单数称谓,不要由此而招来大家的怨恨。   减少众怒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言语的歧义开脱一部分被攻击者,这样有利于减少众怒。在这一方面,马克·吐温的策略是较为成功的。幽默大师、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对人民发表了演说。在演说中,他义愤填膺地说:“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   这样的一句,引起了美国国会议员们的鼓噪,说是人身攻击,一定要马克·吐温道歉。   后来,马克·吐温就在报上登了一则《道歉启事》:“美国国会议员中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那些吵闹的议员终于无法可说。由于马克·吐温巧用词汇,以减少众怒,因而使得当时激起的国会议会风潮得以平息。   厚积人气   在人际交往中,谁都想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有个好人缘。一个人的人缘好坏,直接反映出他(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能力和水平。那么怎样才能赢得好人缘呢?   1.诚实待人。为人处世应保持诚实的美德,与他人交往尤其要以诚相待。虚伪、表里不一的行为只会被人疏远。诚实是你赢得好人缘的第一原则。   2.始终守信用。守信用是一种令人敬佩的美德,人们常以讲信用来表达对别人的尊敬。言而无信的人历来受到人们的指责。当某人赴约迟到时,所有等着他(她)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一种无礼的行为,除非发生了什么重大的意外,否则一般人绝对不应找其他借口来为自己的迟到或其他失约行为开脱。如果确实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突然生病了,或临时加班等等,都要想方设法提前通知对方,取消约会或推迟一下。跟人约好或答应的事,务必要守信。   3.不要在别人背后说三道四。不要传播人事是非、挑拨离间。   4.为人正派,做事出于公心,多为别人考虑,不要凡事先替自己打算,更不能为了实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   5.谨慎交友。别人对你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你所交往的朋友的了解而产生的。俗话说,“鱼找鱼、虾找虾”,什么人喜欢交什么人。如果别人看到你的朋友个个都很正派,有本事,自然不敢小瞧你;相反,假如你交往的圈子中全是些没法恭维的人,恐怕别人对你的印象也就不会太好了。   6.待人热情,富有人情味。乐于助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要尽力而为。   7.切忌炫耀自己。在社交场合,要注意谦虚待人,不要把自己的长处常常挂在嘴边,老在人前炫耀自己的成绩。如果一有机会就说自己的长处,无形之中就贬低了别人,抬高了自己,结果反被人看不起。   8.切忌夸夸其谈。有的人在与别人交往中,为了显示自己“能说会道”,便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地长篇大论,这种人会给人以不够稳重的印象。  结人缘的处世经 人气厚积处世法(2)
李宗吾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9.力避憨言直语。用词要委婉,要融洽各方意见,不要只凭自己的主观愿望,说出不近人情的话,否则是得不到别人的好感和赞同的。只有言词婉转贴切,才有利于融洽感情,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10.不要显露是有恩于别人的人。同志、亲朋之间总会有互相帮助的地方,你可能对别人的帮助比较多,比较大。但是,切不可摆出一副有恩于他人的姿态,那样会使对方难堪。   11.不要说穿他(她)的秘密,特别是一些个人隐私。知道的不要说,不知道的不要问。因为这是于你无益也使他(她)人受损的事。   12.注意自己的声誉。要争取使自己有个好名声并设法保持下去,不要因眼前的利益而败坏自己的荣誉和名声。   此外,不妨在你的形象中再加一点儿幽默感。   具有适当的幽默感,不仅能给你的事业带来极大的好处,而且会使你的工作更有乐趣。幽默可以消除紧张情绪,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气氛,从而使你的事业更为成功。它同样也是塑造成功形象的一个因素。每当面临选择时,绝大多数人都愿意与那些有幽默感的人打交道。   在提倡幽默感的同时,必须强调,它只能像任何其他事情一样,运用时必须要得当。通常情况下,幽默确实可以帮助你打开僵局,但在某些特定场合也许会适得其反。掌握“火候”非常重要,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例如,这样向一位很有身份的潜在顾客进行推销就十分荒唐:从后面拍一下他的肩膀,问道:“嗨,伙计!听说过那个女旅行推销员的笑话吗?”再比如,当你的生意正经历着困难而走下坡路时,你不会欣赏你的律师跟你开什么破产的玩笑吧。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许多人灰心丧气,精神萎靡。因为压力和紧张情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普遍,所以恰当的幽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它经常是缓和尴尬局面的最好办法。如果你天生就有幽默感,那一定要发扬它,因为这无疑是一种优秀品质,人们会因此而乐于与你共事。   为人不可锋芒太露   谦虚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谋略,古人称:“鹤立鸡群,可谓超然无侣矣,然进而观于大海之鹏,则渺然自小,又进而求之九霄之凤,则巍乎莫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做学问做官时,只要以“谦”字铺路,你就会在人际关系上做到游刃有余,将来才会对自己、对社会尽到责任,才会有所作为、有所成功。而妄言轻人既使才华横溢也难以成就大业。   中国古语称:“美好者,不祥之器。”意思是事物过于完善美好了,必定会带来毁灭的结果。古人曾反复告诫世人,要防别人嫉妒之心,无论求名求利都不能太完美,这才是立身之本。在这一方面,唐朝的名臣李义琰就是榜样。   李义琰曾为唐朝宰相,他的住所没有像样的房舍,他的弟弟为他买了建房的木料。李义琰知道这件事后,对弟弟说:“让我担任国家的宰相,我已经感到非常惭愧,怎么可以再建造好的房舍,从而加速罪过和祸害的到来呢!”其弟说:“凡是担任地方丞、尉官职的,尚且扩建住宅房舍,你位居宰相,地位这么高,怎么可以住在这样狭小低下的宅舍中呢?”   李义琰回答:“人们希望中的事情很难完全实现;两件事物不可能同时光盛。已经处在显贵的官位,又要扩展自己的居室宅舍,如果不是有美好的品行,必然遭到祸害。”他最终没有答应建房。后来,木料也腐朽了,只好扔掉。房子虽然没盖成,但谦逊的美德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地位也稳固了,这样的策略当然更高明。   同样地,曾国藩也懂得这一点,在家中更以简朴而著称,妻子和儿媳虽贵处于相府之尊,仍然纺织劳作,这不是模仿李义琰的所为吗?曾国藩之所以以“谦”为立身之本,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为了提防朝中的政敌借题发挥,使自己在如日中天之时被人抓住把柄,枪打出头鸟,因小失大。而在这一方面,古代可是有例在先的。   大凡君主和统治者没有谁希望自己的下属高明过自己的,而锋芒毕露之人就不免要为自己的下场负责了。三国时的杨修就是如此。杨修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有一次,曹操曾建造一园,造成后,曹操去看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挥笔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活”字,众人不解,只有杨修说:“门里添个‘活’字,就是‘阔’了,丞相嫌这园门太阔了。”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工匠赶紧翻修。曹操心里非常高兴,但是当他得知是杨修把他的意思“翻译”出来时,嘴上不说,心里却已经开始妒忌杨修了。   又有一次,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饼,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字便放在一边。杨修看见后,竟招呼众人把这一盒酥分吃了,曹操知道后便问为何这样,杨修回答说:“你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怎敢违抗您的命令呢。”曹操心中更加妒忌杨修了。   后来,刘备攻打汉中,曹操亲率40万大军迎战,于汉水对峙日久,曹军进退两难。一日,厨师端来鸡汤,曹操正若有所思,见碗底鸡肋,心有所感。这时夏侯入帐请教夜间号令,曹操顺口说:“鸡肋!”于是,“鸡肋!鸡肋!”的军令便在军中传开了。杨修听到这个号令后,便命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夏侯闻讯一惊,忙把杨修请到自己帐中询问,杨修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不舍。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仔细一想,觉得很有道理,也命令军士打点行装。曹操闻讯,不由暗叹杨修的心计,杀杨修之心更甚,于是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斩了。   “枪打出头鸟”成了中国人世俗的一个法则,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出头鸟”本来是一个推动时代前进的角色,却可悲地成为了“爱出风头”的牺牲品的代名词,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也是一种文化的悲哀。但以“谦”为本,却是出于对自身修养的自勉要求,也是人不可锋芒太露的进一步解释。   小事忍让,息事宁人   在现实中,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追求新的知识,创造新的环境,才能否生存发展。在生活之中,不能为物欲所刺激,恣情狂妄,重利忘义,否则会丧失自己的良知,损害人类利益。   明代冯梦龙在《智囊》一书中说,江阴一带大户望族夏翁,一次乘船过市桥,有人挑着粪从桥上倒入船中,粪溅到夏翁衣服上。这人与夏家是旧相识,仆人们怒不可遏地要揍他,夏翁说:“此事是他不知道。他若知道是我们,怎肯来触犯呢!”于是好言好语遣散了大家。回到家中,夏翁翻阅账本,查出这人原来欠了30两金钱没还。夏翁想他原来是借机寻衅,以求一死,于是有意为他减了债务。
厚结人缘的处世经 人气厚积处世法(3)
李宗吾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智囊》中还有一个故事,说长洲尤翁是开典当铺的。年底某天,忽听门外一片喧闹声。出门一看,是位邻居。站柜台的伙计上前对尤翁说:“他将衣服压了钱,今天空手来取,不给他就破口大骂,有这样不讲理的吗?”那人仍气势汹汹,不肯相让。尤翁从容地对他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是为了度年关,这种小事,值得一争吗?”于是命店员找出典物,共有衣服蚊帐四五件。尤翁指着棉袄说:“这件衣服抗寒不能少。”又指着道袍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东西现在不急用,可以留在这儿。”那人拿到两件衣服,无话可说,立刻离开了。当天夜里,他竟死在别人家里。他的亲属同那家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原来此人因负债过多,已经服毒,知道尤家富贵,想敲笔钱,结果一无所获,就转移到另外一家。有人问尤翁,为什么能预先知情而容忍他。尤翁回答:“凡无理来挑衅的人,一定有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忍耐,那么灾祸就会立刻到来了。”人们听了这话,很佩服他的见识。   这两个“忍让”的小故事,是从智谋的角度来讲的,其实也可算作一般的经验之谈。夏翁如果允许仆人去打斗,也许因为小事而酿成大祸,实在是没有必要。现实生活中,因小事酿成大祸也是经常有的。   为人诚实朋友多   真正的朋友,讲究的是心灵的沟通。无论是经常在一起,还是相隔天涯,在交往中都需要将心比心,诚信待人。   要得到朋友,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比较容易为人欣赏的人,这种欣赏包括的内容很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诚实,守信用。   《韩非子》中说:“巧诈不如拙诚。”巧诈可能一时得逞,但时间一久,就露馅了;相反,拙诚是指诚心地做事,诚心地交友,尽管可能在言行中表现出愚直,时间长了会赢得大多数人的爱戴。韩非子的这句话是说,与其运用巧妙的方法来欺瞒他人,不如诚心诚意地来对待别人。   做人不可失去威信,交友不可失去信任,这是交友的一项重要原则。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人们相互信赖和友好交往的基石。每个人都喜欢同诚实正派的人打交道,与诚实正派的人交往,因为这样可使朋友有安全感,不必心存疑虑。   为人诚实表现在与朋友交往中,就是以诚相待,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对朋友不可虚情假意,也不可口是心非;切忌对朋友施小心眼儿,耍小聪明。   为人诚实,就是要诚实地对待朋友,当朋友真诚地与你交往,关心你、爱护你的时候,你也以同样的真诚,甚至更多的真诚去回报朋友。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样以心换心,朋友之间的友情必然是根深叶茂。   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荀巨伯的人,一日得急信,说一位朋友得了重病。朋友远在千里之外,荀巨伯去看他时,赶了好几天的路程。可是到了朋友所住的郡地时,却发现这里被胡人包围了,他只得潜入城里去看望朋友。朋友看到荀巨伯时非常高兴,但又忧虑地说:“谢谢你在这个时候还来看望我。现在城已被胡人包围了,看样子是守不住了。我是一个快死的人,城破不破,对我来说已无所谓了,可你没有必要留在这里,趁现在能想办法,你赶快走吧!”荀巨伯听后责备朋友说:“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大难临头,你却要我扔下你不管,自己去逃命,我怎么能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情呢?”胡人攻破城后,闯进朋友的院落,见到安坐的荀巨伯,大发威风说:“我们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敢不望风而逃,难道想阻挡大军不成?”荀巨伯说:“你们误会了,我并不是这城里的人,到这里只是来看望一位住在这里的朋友。现在我的朋友病得很严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为你们来,就丢下朋友不管。你们如果要杀的话,就杀我吧!不要杀死我这位已痛苦不堪、无法自救的朋友。”胡人听了这样的话非常惊奇,半晌无语。过了好大一会儿,有一位头领看了看手中的大刀,说道:“看来,我们是一群根本不懂得道义的人了。我们怎么能在这个崇尚道义的国家里胡闯乱荡,为所欲为呢?走吧!”胡人竟因此而收兵,一郡得以保全。   且不说荀巨伯对待朋友的义气感化了胡人,保全了朋友住的郡的安危,单就荀巨伯对待朋友的真诚本身而言,足以令人感动了。像这样以真诚的言行对待朋友的人,天下还有谁不愿意与其结交呢?朋友之间的友情怎能不深呢?   汉代还有一位名叫朱晖的人,在读书的时候,结识了一位大官名叫张堪,恰好两人是同乡,张堪很器重他。但朱晖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太学生,不敢与张堪交往过密。有一次,张堪对朱晖说,你真是一个自持的人,值得信赖,我愿把身家子妻托付给你。因为张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朱晖对此重言不知如何反应,只是恭敬地拱手相应。后来,张堪死了,因为为官清廉,死后没留下什么丰厚的遗产。朱晖其时早已与张堪不通音讯,但知道张堪去世的消息后,感于张堪的知遇之恩,千方百计地济以钱粮,并经常去问寒问暖。朱晖的儿子不解地问:“爸爸,我们以前没有听说过你与张堪有什么厚交,你为什么如此厚待他的家人?”朱晖说:“张堪生前,曾对我有知己相托之言,我当时已答应了,做人不能欺骗别人,更不能欺骗自己。”朱晖还有一个朋友叫陈揖,两人也十分投机,陈揖过早谢世,留下了一个遗腹子陈友。朱晖在陈揖去世后,尽一切力量帮陈揖尽父责。有一次,南阳太守召朱晖的儿子去当僚属,朱晖却换下了自己的儿子而举荐陈揖的儿子陈友。   朱晖忠诚于朋友可谓达到了极至,为人正直诚恳,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堪称典范。   富不居高,贫不低贱   现在社会虽然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现实中总有贫富之差别,朋友之间也不例外。贫者当然不必自卑,也不必感到抬不起头,但富者也不必自我感觉高人一等,盛气凌人。特别是在与贫者交往时,更不能另眼相看,不要过多谈论金钱财物。因为贫者与富者在一起时,或多或少地有点儿神经敏感,如果过多地在金钱上徘徊,贫者会感到有压力,从而与你疏远。即使你是无意识的,往往也会引出麻烦。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小王和小李是大学同窗,毕业后分在同一个城市工作,小王在学校当教师,小李在某银行工作。因为是同窗又在同一城市工作,俩人经常来往,互相帮助,堪称一对好朋友。两年后,俩人都结了婚,此后两家关系不错,俩人的爱人也互称姊妹。可两家越交往,关系却越淡薄了,为什么呢?原来,小王是教师,工资不高,生活比较清贫,而小李在银行工作,工资福利待遇较高,且自从当上了副主任以后,送礼办事的人较多,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现代化的。小王夫妻因家境不好,本身就有一种自卑,而到小李家时,小李夫妻谈论更多的是金钱,说什么“这个社会离了钱什么也办不成,我们家现在什么也不缺,你们两口子走时,随便拿回点儿去吃吧!……你们来也不用给小孩儿买什么东西了,我们孩子什么都有,你们那点儿钱还是省着点儿花吧!”小王夫妻一听这话,心中不悦,好像来这儿是要饭似的,从此,两家关系逐渐淡薄了。
厚结人缘的处世经 人气厚积处世法(4)
李宗吾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小于是来自贫困山区的一名大学生,因家境困难,读大学期间吃、穿、用等方面比较节俭,而同室的几位同学来自沿海发达地区,家境相当富裕,花钱大手大脚。这些人平时在宿舍里经常夸耀自己的家境富裕,而说小于那儿如何如何贫穷,简直句句话离不开钱。甚至有时还大骂贫困山区的人如何笨,思想如何不解放。有一次,几位比较富的同学要求全室聚会,到餐馆吃一顿,小于感到很为难,左思右想还是拒绝了。他们可不耐烦了,嚷道:“别这么小气好不好!如果舍不得花钱,我们可以请你,怎么能不去呢?”小于觉得很不自在,认为自己不能在那个宿舍呆下去了,于是没隔几天就请求班主任搬到另一个宿舍去了。那几个“富人”后来才明白自己错了,主动找小于道了歉,帮助小于搬回了原来的宿舍。   上述两例足以说明,富者不可在贫者面前过多地言钱,不然就会伤贫者的自尊心,其友情就大大打了折扣。贫者和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记住,贫者和富者的贫富都是暂时的,今后,贫者可能变成富者,富者可能变成贫者,因此,富者不可居高临下,贫者也不必太敏感。交朋友,更多的是交心,如果掺进了什么“利”在里面,就不符合交朋友的学问了。   宽容大度,恩交待友   《呻吟语》中说:“目不容一尘,齿不空一齐,非我固有也。如何灵台内许多荆棒却自容得?”这话很有道理,对朋友和周围的人也应这样。要想这样,我们应怎样要求自己呢?   1.不要抱怨。某设计师很有才华,工作能力也得到大家肯定,但她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抱怨,一会儿说冷气不冷,一会儿又骂别人愚蠢,或一直数说工作压力大、工作量太重等等。这些都易引起老板的不满,从而抹杀了她工作上的成就。   2.不要言辞过于锋利。某经理思想敏捷,然而她一年内换了五个秘书,原因是人家受不了她经常毫不留情的挖苦、讥笑,无法与她相处。银行总经理则认为多花了很多人事费而不考虑给她加薪。   3.不要缺乏自信心。有些人在办公室喜欢扮演弱者的姿态,处处表现出自己需要别人的关怀和帮助,常问“我这样做可以吗?需不需要重新写一份?”他需要别人不停地鼓励和赞美,才有信心继续工作。对公司老板而言,这种人工作效率低,不宜提拔。   4.不要自以为是。有的人常以自我为中心。如果你对别人说什么都不感兴趣,那么别人对你失去兴趣时你也大可不必惊讶。   5.不要过分依赖别人。有些人许多事情不敢去做,就像粘在别人身边的长毛狗。一开始别人还觉得自己是他惟一的保护者,但接触一多就会对他厌烦。因此,对他人的依赖要有个限度,超过了这一限度而自己又意识不到,人们就会疏远你去结交新朋友。不要过多依赖他人。   6.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某些人过于关注自己,他要求别人的观点、情绪和感情都与他一致。假若他闷闷不乐而别人却兴致勃勃,他会厉声指责;别人情绪低落而他兴高采烈时,他又会强迫别人高兴。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不管是早还是迟,一个人施展才华抱负的机遇总是会有的。当它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就必须牢牢抓住,紧紧把握,切勿失之交臂。   有一次,西伯侯姬昌要带随从出去打猎,在出发之前,他让太史占了一卦。太史告诉他:“今日出猎预兆吉祥!”接着又说,“今日出猎,得到的猎物不是龙也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熊,得到的将是辅佐国君的栋梁之材。”姬昌听了非常高兴,便带着随从,沿着渭水北岸出发了。渭水两岸草深林茂,他们一面追赶着野兽,一面往前走。突然,从渭水边传来一位渔夫唱着一首不俗的歌曲的声音。一打听,原来此歌是一位在蟠溪边钓鱼的老者所作,此人姓姜名尚,字子牙。他的祖宗被封在吕地,又叫吕尚。姜尚年轻时,在商的首都朝歌以屠牛为业,后来在孟津开了个小饭馆,现在年纪大了,很穷,以钓鱼为生。   姬昌带着随从,沿着渔夫指引的方向,来到蟠溪边。这里很幽静,在溪边一棵高大的柳树下,有一块大石头平整如台,台上只见渔竿,不见渔翁。   姬昌抚摸着渔竿感叹道:“商王朝衰败,天下荒乱,贤能君子隐居不出,姬昌岂能不折节求贤!”便虔诚地等着,一直到日落西山,夜幕降临,也未见姜尚的影子。   大臣们不耐烦了,纷纷说:“大王不要轻信小民之言,此老头儿未必是个大贤,明日臣带他见您好了!”姬昌告诫他们说:“求贤聘杰,理当隆重,今日来意不诚,故其远避。我们要学古人求贤,待回去择吉日迎聘,方是敬贤之礼!”   过了几天,姬昌穿着崭新衣服,带着大队人马,旌旗鲜明,抬着聘礼,前来迎接姜太公。在离蟠溪很远的地方,他就下了车,步行进入山林。来到溪水边,远远望见溪边的大石头上,坐着一位老人,正在垂钓。姬昌就来到他的身边,亲热地和他攀谈起来,不多久,就发现这位老人很有才学,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大贤。于是他恭恭敬敬地对吕尚说:“像您这样的人,真是天下的奇才啊!我的老太公生前对我说过,将来一定会有了不起的人来帮助我治理国家,那时,我们周国就会兴旺起来。我家太公向往您已经很久了。今天,我特带薄酒前来聘请,望先生不弃,辅佐周国。”   姜太公说:“我已经老了,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恐怕要辜负您的期望,让您白跑了几趟!”   姬昌说:“先生有大德,何必隐心中之奇谋,忍心百姓惨遭涂炭,而艰苦地在此垂钓?”说着,便命令随从把聘礼摆开。   姜太公早就知道西伯侯姬昌待人诚恳,颇具开创大业的君子气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当了周国的臣子。传说,这时姜尚已是70岁了。   姬昌得了姜太公,真如猛虎添翼。后来,他和虞、芮两国建立同盟,国势更加强大。这时,姬昌声称自己接受了“王命”,周围四十多个诸侯国都前来祝贺,尊他为周文王。从此,西伯侯改称为周文王,以取代商。   周文王“受命”第二年,姜太公带兵攻打西方的大戎族,大获全胜。接着,他又向文王建议攻打西北方的密须国。   周文王的三儿子鲜反对说:“密须的国君精明能干,先打他不好吧!”   姜太公说:“要树威,就须先打强的、不服从的国家。”   周文王很赞成姜太公的主张,就发兵攻打密须国,占领了密须国的全部领土。   姜太公连续两战皆捷,乘胜攻打离商都很近的黎国,黎国立即投降。过了一年,周国又派兵把黎国南边的邗国占领了,那是商纣王经常打猎的地方。这样,周的势力就深入到了商王朝的中心地区。   到了周文王晚年,姜太公带兵又占领了崇国。周将国都迁到原来崇国国都所在地,奠定了推翻商王朝的基础。   周文王病死以后,二子发即位,是为周武王。周武王在“相父”吕尚的帮助下,推翻了商王朝,暴君纣王自焚而死,周武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周王朝。姜太公因在建立周朝的过程中屡建奇功,被封在齐地,成为齐国的始祖。
厚结人缘的处世经 人气厚积处世法(5)
李宗吾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退一步,路更宽   清朝康熙年间的某一天,一骑快马跑进宰相府。并不是天下出了什么大事,宰相张英收到一封来自安徽桐城老家的信。   原来,他们家与邻居叶家发生了地界纠纷。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铁算盘。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   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   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这惟一的办法,房地产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   他家宰相肚里能撑船,咱们也不能太落后。宰相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叶家人热泪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叶家的一半,这条几十丈长的巷子虽短,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