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7连不上网:积极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33:35

积极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努力探索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Back

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办公室 王兆明 眭 平 马万全

  为贯彻落实第三次全教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江苏省教育厅于今年五月颁发了《江苏省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的原则意见》,要求全省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从2000年新学期起全面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在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使职业学校真正转变教育思想,面对社会需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坚持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潜能,发展特长的实际步骤;是推进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教学改革、校内管理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的重要抓手。虽然学分制的产生和发展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但江苏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有其自身的现实意义和诸多特点。

  一、 对江苏省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认识和体会
  1、实行学分制有利于职业学校面对社会需求,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归纳起来,一是人才素质的高标准,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文化基础素质、职业技术素质和创业素质,具有较强的岗位应变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二是人才规格的多样化,要求职业学校培养能满足各行各业需要的有个性特长的多规格多样化的人才,改变过去专业人才培养千人一面,培养规格单一,培养模式单一的状况,改变“统一计划、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核”的状况;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行业热点层出不穷,要求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加灵活,并具有前瞻性,采用大类专业招生专门化方向毕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四是随着学校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学生缴费上学和自主择业创业,已逐渐取代了统招统配,学生在入学和就业上的自主意识和竞争观念日益增强,在学什么和怎么学上希望有更大的自主权,以增强社会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要求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愿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职业学校只有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才能尽快解决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通过试行学分制提高学校的办学活力和水平。
  2、实行学分制有利于职业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在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正承担着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劳动者素质服务、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为每位学生的成长成才发展服务的三项重任。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把我们的思想统一到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精神上来,一是要明确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教育的本质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选拨、淘汰,职业学校应当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对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职教工作者都有责任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发挥他们的优势;二是要确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质量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人才成长的道路是多样化的,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也应当是多样化的;三是要坚持“宽进严出”,保证教学质量,在新生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通过观念的创新,制度和管理的创新,保证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逐年提高,客观上造成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文化基础素质的差异性加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加上就业渠道和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要求职业学校在教学管理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形成健全的个性心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选择权、主动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使我们的学校教育成为一个“柔性”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我们的学校教育。实行学分制,将成为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一个重要抓手。
  3、实行学分制有利于职业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实行学分制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培训、不同类型教育之间、职业教育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通过学分互认,可以提高办学效率,实现图书馆开放、教师互聘、课程互选、专业共建,实现资源共享;改变行业部门办学的局限性,使学校的办学体制改革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实行学分制,有利于促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通过学生选课程、选教师,引入竞争机制,教师既有压力,更有动力,有利于激励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激发教学工作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调动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实行学分制,有利于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实行学分制后,课程类型将改变过去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选修课程将占到相当比例;课程结构将实行模块组合,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课程内容将向综合化小型化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学科知识间呈现不断渗透、复合的趋势,要求课程内容进行综合重构;另一方面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要求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专题性小型化的课程将更加灵活。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实行学分制这样一种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有利于建立富有弹性的学校教育制度,学生可以先就业创业,再学习,也可以边工作、边学习,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下,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都将随之产生较大的变化。

  二、江苏省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点
  1、用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学分制下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二大类,其中选修课又分为限选课和任选课。
  必修课是指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学生必须修习并获得学分的课程。必修课体现了从事某一专业大类工作的基本要求,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必修课包括文化基础课、主干专业课和实践课程,是基础模块的课程。
  限选课是指学生在学校提供的选课范围内,按规定要求选修一定学分,以深化、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对宽口径专业而言,是体现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组合或综合化课程;对窄口径专业而言,是主干专业课程的深化和拓宽。限选课程是活动模块课程,学校可以灵活调整其组合方式,以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
  任选课是指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和潜能的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问题是实行学分制的一个关键问题,根据江苏职业学校的实际,我们将必修课和限选课综合学分比例定为85—90%,以保证专业教学的质量,任选课学分比例定为10—15%,在实施时可采用逐步到位的办法,以探索课程间的最佳比例。
  2、用学分和成绩分双重评价指标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和质
  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份量和成效的单位,是确定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计算课程学分以16—18课时为1个学分,独立开设的实践课、公益劳动、军训、入学和毕业教育等以32—36课时为一个学分。在校生每学期修习课程总学分在24—40学分之间,学生参加正常教学活动,通过考核取得学分。三、四、五年制毕业总学分一般为160、210和260,是否达到规定总学分是准予毕业的基本条件(其中包含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
  为反映学生学习的整体质量情况,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防止“60分万岁”的现象出现,采用学期(学年)成绩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参加市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学校可给予奖励成绩分,并以成绩分作为评选先进、颁发奖学金、推荐升学和就业等的重要依据。
  学分认定是实行学分制的一个难点问题,一是要坚持在校从严要求,出校灵活掌握的原则。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参加课程正常教学活动,并经考核合格获得课程学分。学生获得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社会认可的技能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通过高一层次的社会自学考试课程,可申请免试该课程,经学校审核认可后获得学分。对此,必须从严要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但学生离校边工作边学习,可视情况灵活掌握,课程可申请免修,参加学校考核;也可就近选择同类学校学习;参加同层次社会自学考试课程合格,承认其学分。二是对学生参加社会的考证考核既要积极鼓励,又要从严审核,以保证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含金量。
  3、对难度较大的课程实行分层要求,分类考核
  随着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差异性的逐年加大,学生在学习能力与习惯、学习基础与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对于理论性较强、与初中文化基础关联性较大、部分学生学习困难的文化基础课程(如英语、数学)和少数专业课程,采用A、B两种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组织教学和考核,参加B类考核合格所得学分是参加A类考核所得学分的80%。B类教学要求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需低则低。对于参加B类考核的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特长,在其它课程和技能方面多下功夫,以获得足够学分取得毕业资格。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在限选课安排上多开设适宜他们的课程和技能考核项目。技能考核应按不同等级给予不同学分。试行学分制后,只要学生努力学习,都将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这是我省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的重要特点和创新。
  试行学分制一般不采用留级制度,而改为“留科”制度,课程考核未合格的,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合格的,必修课须重修,选修课须重修、改修。学生重修、改修课程应缴纳一定的费用。
  试行学分制,教师教学和考核的自主权增大,为克服主观因素和人情学分,要进行考核办法的配套改革,一是实行教考分离,逐步建立试卷库,强化考核成绩的客观性和学分的真实性,做到公平公正;二是坚持能力评价社会化,坚持与社会考核相衔接,鼓励学生参加如计算机、外语、职业资格等社会考试或等级鉴定,取得多个证书。
  4、学制弹性,创设学生成长成才的多条途径
  试行学分制以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年限为参考,积极试行弹性学制,以此构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多种方式,创设学生成长成才的多条途径。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在规定学制年限内能提前修满学分的学生,学校鼓励其选修第二专业课程、选高要求课程、加快学习进度、多拿学分,以全面提高自己,增强适应性和竞争力,经学校批准可提前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和对口招生考试等,也可提前毕业,随前一届毕业生办理毕业手续。
  对于在规定学制年限内较难修满学分的学生,可以少选课程、选低要求课程、重修部分课程、减缓学习进度、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先取得结业证书,到社会上边工作,边通过多种渠道学分,取得毕业资格。为便于学校管理,我们不提倡没有取得毕业证书的学生留在学校。
  对于有提前就业创业需要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完成必修课和限选课60%以上学分的情况下,可申请先工作,再学习,或边工作,边学习,可回校或就近选择学校学习,也可参加社会自考、技能等级考核,学校认定其相应学分,学分修满或获得毕业资格。
  5、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逐步建立和完善选课制和导师制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基础和前提,实行学分制,必然涉及到学生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学习时间和方式,要帮助学生正确选择,必须以导师制作为重要保证。
  实行学分制有可能产生学生选课的无计划和盲目性,有的学生选课看是否容易拿学分,上课时间是否方便,造成专业学习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解决的办法一是建立导师制,加强教师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在入学伊始,就要端正学生对学分制的认识,具有学分意识,根据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选择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争取良好成绩和学分等方面给予具体有效的指导;二是将限选课进行成组菜单式组合,供学生选择,以对学生的选课进行指导和限制。
  6、加强与其它教育和社会培训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试行学分制,学生获得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经社会认可的技能等级证书,或通过高一层次的社会自考课程,可申请免试相关课程,经学校审核认定后可获得相应学分。试行学分制还规定了在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之间相同课程学分可以互认。由此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等沟通和衔接了起来,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

  三、实行学分制需要解决的保障条件和配套措施
  1、广泛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到位
  实行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从教育思想到教育管理的一系列改革,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工作。实行学分制优势明显,是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趋势,是适应新形势的明智选择。但对职业学校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有个认识过程,学分制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有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统一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充分认识实行学分制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行学分制有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要有良好的教学软、硬件资源和环境做保障,要充分认识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努力实现学年制向学分制的平稳过渡。
  2、加强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行学分制,对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课程安排的多样化等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要求教学管理人员熟悉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更加明确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思想,沉着应对更加繁杂的教务工作,建立在学分制条件下新的稳定的教学秩序,形成有利于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实行学分制,选修课的比例扩大,实践课程要求提高了,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了,只能教一、二门课程的教师将难以适应,教师要面对选课制和选师制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学习接受新的知识,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大胆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提高开课能力,增强任教课程的吸引力。
  3、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
  实行学分制要有充足的硬件设施作为保障,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和设备不仅数量要增加,并且教学设施的多样性要求也提高了,学校要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和改造,配备数量足够、规格各异的教室和专用学习室,重视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加图书馆的藏书,加大教学设施的开放度,提高教学设施的利用率。
  4、加强管理手段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
  实行学分制后,教务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难以适应,必须实行计算机管理,需要集中全省职业学校的力量,开发一套适应学分制的教学管理软件,各校根据本校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开发适应本校需要的教学管理软件(如排课软件、选课软件等)。
  实行学分制后,校际间学分互认、资源共享必将带来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需要开展校际间同类专业的合作,共同开发一些适合网上教学或自学考试的课程,开展网上教学和网上培训。
  5、创设适应学分制的招生就业环境
  教育部门要改革招生制度,扩大学校招生的自主权,变统招入学为注册入学,要方便学校按专业大类招生,允许学校和学生在学习中期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实际进行专业调整;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时间会有所不同,对取得学分并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应允许其提前毕业,提前办理毕业证书,劳动和人事部门应允许其提前进入劳务和人才市场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