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牌老千视频:细说中国古代诸位太子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0:08:00
  细说中国古代诸位太子4   作者:谁是小林子  发表日期:2011-10-4 15:24:00
回复 
        146,【萧大器】

  我是南梁简文帝萧纲的长子萧大器。
  我生命中的最后几年发生了“侯景之乱”。 父亲被侯景降为晋安王,而我年仅十四岁的妹妹溧阳公主竟被侯景强纳为妾。
  后侯景西上,攻破建邺,虏我宗室诸兄弟同行,及其败归,部伍来不及整肃。我所乘船居后,不及贼众,左右心腹并劝我趁机北上。我说:“家国丧败,志不图生;主上蒙尘,宁忍违离?吾今逃匿,乃是叛父,非谓避贼。天下岂有无父之国?”便涕泪鸣咽,令即跟随前进。
  父亲被幽于永福省后,夜夜嗟叹。一日夜静更深,父亲独自在永福省徘徊。他离开这里已经两年,现在蜘蛛网挂在每一个角落,蟋蟀的叫声在这寂静的秋夜成为了他享受的“音乐”。仿佛是让这熟悉而陌生的宫殿,审视着他的灵魂。
  秋夜,让父亲想了很多:我祖父的死,兄弟相残,女儿被辱,还有梁国未来的前途……在他脑海里翻来覆去。他恨自己无能,恨当初没有听周弘正的劝,恨时光不能倒流,更恨人世间的尔虞我诈。在一大堆的怨恨之后,他面对秋夜即兴吟咏:
  
  高秋度函谷。 坠露下芳枝。
  绿潭倒云气。 青山衔月规。
  花心风上转。 叶影树中移。
  外游独千里。 夕叹谁共知。
  
  萤飞夜的的。 虫思夕喓喓。
  轻露沾悬井。 浮烟入绮寮。
  檐重月没早。 树密风声饶。
  池莲翻罢叶。 霜篠生寒条。
  端从弥兹漏。 离忧积此宵。
  
  
  在这“坠露”更深的时刻,他还能做什么呢?唯一发问的只是“夕叹谁共知”而已。那昔日的嫔妃云集,那悠扬娇柔的歌声,将永远不会再让他有体验写艳诗的机会。香消玉殒,人去楼空,他的诗句也变得如此苍凉。
  父亲被王伟、彭隽、王修纂等人闷死后,一代宫体诗人离开了人间,离开了这个罪恶的世界,离开了他曾经荣华过的香柔梦境,离开了让他想起就心疼的溧阳公主。作为女婿的侯景,这时内心里十二分高兴,他知道自己离篡位登基不远了。他给父亲的谥号是“明皇帝”,庙号“高宗”。
  这个秋天,父亲走了,他的魂魄带走了诗行,在一串串艳词丽句中,秋天的落叶伴随着他显得更是凄凉。
  侯贼因为我有器度,每常惮之,恐为后患。我知道,接下来,侯景要加害的对象就是我和我诸位兄弟了。
  我自恃精明庄重,在侯景的乱党面前,从来没有屈膝迎逢过。对于我的这种品格,我的亲信私下问我:“人在屋檐下,为何不低头?”而我却字句迸火地说:“反贼如果真正为了萧家,不会杀我;虽然我给颜色他们看,这帮人始终不敢说什么。如果到了杀我的时候,即使我一天向他们跪拜一百次,也毫无作用。”
  我的话,让大家佩服的同时,也给问话者带来了更深的迷惑。他们又问道:“殿下如今处于危机四伏的困境,而你泰然自若,也不怨恨诋毁这样的日子,这又是为什么?”我听了,开导对方说:“我估计我的死期一定会在反贼之前,如果各位叔叔能消灭乱党,乱党一定会先杀我,然后自灭;如果乱党得势,他们也会杀我,然后夺取富贵。既然横竖是一死,我怎么能以必死的生命去换取无益的忧愁呢?”
  我这句赋予深刻哲理的话,至今仍然回荡在智者的心中,把人们的智慧点燃,然后让这一亮光一代代地流传。
  现在,送我上路的将军来了,眼见临近死期,我仍旧面不改色,冷静地说:“我早就知道就会有今天,只是感叹来得太迟!”
  于是我终于没有玷污我的名字,只可惜历史没有让我有足够的时间施展我的政治才华。刽子手将要用衣带勒死我,我见衣带太宽,怕勒死困难,因此说:“这种带子难以勒死。”于是,刽子手拿来挂帐蓬的绳子,勒死了我。于是我结束了我年仅二十八岁的生命。后被梁元帝萧绎追谥为哀太子。
  我走了,黄泉路上又多了一位精英;之后我侄子萧栋来了,阎王殿里半年后又多了一个冤魂。
  
  【总结】萧大器说:不忍叛父,乃从容就义!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二十六岁
  当皇太子时间:两年
  受教育程度:5(受到较高的教育)
  子女情况:不详
  英雄事迹:4(性宽和,兼神用端嶷,不屈服于侯景)
  命运坎坷度:3(其实保存实力复国也是大孝啊,何必一心求死?)
  篡位思想:0(没有)
  结局:3(被绞杀)
  
     147,【萧见理】
  
  老子我是临贺王萧正德之子萧见理。梁武帝萧衍由于早年无子,便过继我爹萧正德为义子(父亲其实是萧衍的侄子,临川王萧宏的第三个儿子)。但是在萧衍称帝之后,萧衍封昭明太子萧统为太子,引发我爹的不满。而我爹也长期行为偏差,品德很差,少而凶慝,招聚亡命,破冢屠牛,兼好弋猎,曾经有过在建康杀人越货的行为。
  我爹志行无悛,常公行剥掠之事,他与我叔叔乐山侯萧正则、潮沟的门子董暹、南岸的夏侯洪四人,被老百姓合称为“四凶”,也就是当时民间的“四大恶人”;后我爹一度以伪废太子的身份投奔北魏,投奔之前有诗一绝,仍入火笼中,即咏竹火笼诗,曰:
  “桢干屈曲尽,兰麝氛氲销,欲知怀炭日,正是履冰朝。”
  后因不得志才复回到南梁,但是每一次我爹的错误行为,都得到了萧衍的宽宥,并没有得到很严厉的惩罚。
  侯景发动叛乱时,我爹被梁武帝任命防守建康;但是我爹却与侯景勾结,结果我爹派船支援侯景的军队,侯景便攻至台城,包围梁武帝;侯景便于548年拥立我爹为皇帝,改元正平元年。同时老子的妹妹也强迫嫁给侯景为妾。
  老子的亲姑姑是长乐郡主,她嫁于陈郡的谢禧为妻。我爹和姑姑自小就产生了超越亲兄妹的不伦之恋,一夜宴罢酒后,爹和她上了床。事后爹为了能够和姑姑做一对长久的夫妻,于是纵火烧了她的府第,缚绑一婢女,加郡主之玉钏于手,以郡主金宝缁衣附身,对外声称郡主已被大火烧死,检取婢尸并金玉葬之。仍与姑姑私通,对外呼为柳夫人,还生下了二子。
  不过,日月稍久,风声渐露。后黄门郎张准有一雉媒,我爹见而夺之。寻会重云殿为净供,皇储以下莫不毕集。张准于大庭广众之中吒骂曰:“我张准的雉媒又不像长乐郡主,你怎么能说抢就抢!”我当时害怕这句话被别人听到,令武陵王和止之,张准才罢休,及出,我送雉媒还之。
  其后我梁室倾覆既由我爹之始,百姓至闻临贺郡名,亦不提及。童谣云:“宁逢五虎入市,不欲见临贺父子。”我父子俩的恶行,其恶如是。
  但是在一年后,台城被攻陷了,很快的爹便被侯景废为侍中、大司马。我爹也因此对侯景有所批评,并秘密跟我堂叔鄱阳王萧范通信,请萧范攻击侯景,最后侯景便矫诏杀害了我爹。
  而老子我也继承了我老子的凶残的个性,常常长剑短衣,出入市廛,无恶不作,为宗室所不齿。人称“小(萧)恶人”是也。我自小的梦想就是当一个真正的大哥,特别是我被封做太子后,更是嚣张跋扈。
  于是,老子我成立了以我为首的南梁当时最大的青年社团——“见理会”。
  老子我从小就梦想着能够拯救全人类,希望在这乱世的南梁当一次救世主。同时老子坚信老子有超能力和气功,能够掌控别人的内心所思所想。于是乎老子我刊登了招贤榜于大街小巷。
    招贤榜全文如下:
    天下苦梁久矣,今皇太子见理,仁义英武,现创“见理会”以救苍生。愿招天下有识之士共襄盛举。入会者名额有限,共计五百名,其中二百五的童男和二百五的童女,年龄在十八至二十五岁之间。男子必须头脑简单,身强体壮,能打能杀。女子必须样貌姣好,体态窈窕,家世殷实。入会者必须先交齐五年的会员费共计五百贯钱。同时现场发放VIP会员24K镀金金卡。凭此卡在我南梁任意一家杂货铺皆可免单消费。先报先得。后报后得。不报不得。同时男会员还可享受每周一次的养生功法及绝世武功指导,女会员则可享受密室内每日三次的免费体检及养颜美容健身讲座。而且每月底考核,考核结束后发放终身会员证书,男女皆可推荐入宫就业或发放签证赴海外发展。有意者请直接到建康南路二百五十号南梁见理株式会社(简称见理会)总部报名。记得带齐会费哟!
  后来老子我终于做了“见理会”的大哥,经常招聚各地的群盗为会员,让他们定时缴纳会费,而且每夜进行实战演练,男会员嘛,去掠劫百姓王公;女会员嘛,嘿嘿嘿嘿……。实战结束后,所得财物先悉数上交,后按比例发放提成(不过具体比例皆由我一人决断,嘿嘿嘿嘿……)。所得的美女嘛,嘿嘿嘿嘿……。
  可惜啊,真是天妒英才,老子我在一次出国航海考察之时,为不明天外陨石(流矢)所中,伤重而死。
  
  【总结】萧见理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不详
  当皇太子时间:一年
  受教育程度:2(受到一般的教育)
  子女情况:不详
  英雄事迹:3(长剑短衣,出入市廛,无恶不作,创立“见理会”)
  命运坎坷度:3(宁逢五虎入市,不欲见我临贺父子?)
  篡位思想:4(应该有)
  结局:3(为流矢所中而死)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0-05 14:01:03 
回复 
  公元551年8月,侯景废简文帝萧纲,先后立临贺王萧正德、豫章王萧栋为帝。同年11月又废之,侯景自立为帝。
  同时武陵王萧纪在世子萧圆照的提议下,于公元552年于成都即帝位,年号天正。 并立萧圆照为皇太子。同年湘东王萧绎发兵讨侯景,侯景败死,萧绎亦称帝于江陵,是为梁元帝,立萧方矩为皇太子。萧纪称帝之后就面临西魏的进攻与梁元帝的讨伐;最后萧纪被被梁元帝的部将樊猛所俘,与其第三子萧圆满都于硖口被杀,萧纪享年四十六岁。公元554年西魏发兵攻梁。
  承圣三年(554年)十一月,江陵被西魏攻陷,梁元帝及太子萧方矩遇害。次年,陈霸先、王僧辩拥立萧方智以太宰承制于建康,但是之后北齐将贞阳侯萧渊明(梁武帝之侄)送回,王僧辩被迫拥立萧渊明为皇帝,以萧方智为太子,改元天成。当年陈霸先诛杀王僧辩,拥立萧方智即位,改元绍泰。在位期间“征伐有所自出,政刑不由于己”,受陈霸先控制。太平二年(557年),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梁灭亡。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0-05 15:15:03 
回复 
  148,【萧圆照】
  
  我是武陵王萧纪的长子萧圆照。
  有一次,成都太阳门附近地震,我便趁机找人于震裂处私刻成字曰“绍宗梁位唯武王”七个字,解者以为乃父亲武陵王会是真命天子,这为父亲以后当皇帝提供了有力的“吉兆”。
  父亲于成都登基后,改年曰天正,并立我为皇太子,弟圆正为西阳王,圆满为竟陵王,圆普为南谯王,圆肃为宜都王。父亲登基后,怪异之事很多。其最异者,内寝柏殿柱绕节生花,其茎四十有六,靃靡可爱,状似荷花。有识者曰:“王敦杖花,非佳事也。”父亲年号天正,与萧栋暗合(佥曰“天”字“二人”也,“正”字“一止”也。栋、纪僣号,各一年而灭)。
  我自小被祖父萧衍宠爱,祖父命我为益州东斋郎、宋甯宋兴二郡太守,跟随在父亲身边。侯景之乱后,父亲的行动都有我在背后谋划。同年8月,父亲以平乱为名,顺江东进,准备消灭萧绎,坐收渔翁之利。
  公元553年,西魏占领益州。梁元帝萧绎虽然杀死了侯景,但是其余部仍在作乱顽抗,父亲来攻,等于内焦外困。万般无奈,又苦口婆心的劝说无效,萧绎只得向北方的西魏求援,西魏采取围魏救赵之计,派大将尉迟迥直杀成都,抄了父亲的后路。
  家乡遭难,我军军心大乱,再也无力进攻。为了稳定军心, 父亲“以黄金一斤为饼,饼百为箧,至有百箧,银五倍于金。”然后对将士们宣称,谁杀敌有功,就赏赐金饼银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真金白银在那摆着,将士们士气大振,接连打了几个胜仗。
  但是失信三军,乃是兵家大忌,也是作为统帅的失职,就像单位领导要下属加班,许诺补偿,却又以种种借口拒绝兑现。父亲看到军队连连取胜,抠门本性便表露无疑,一连几次居然一个饼都没赏出去,“每战,悬示将士,不以为赏。”每次都是拿出来让看看,将士们大失所望,打仗也就没了积极性。
  皇帝不急太监急,父亲抠门,但手下未必全是废物。当时的宁州刺史陈智祖,曾力劝父亲“散之以募勇士”,让他赶紧他散财招士,以稳军心。父亲不听,以至于“智祖哭而死”。只恨我当时不在父亲身边劝谏啊。
  在我来,陈智祖倒不至于哭死,估计是恨铁不成钢,给气死的。遇到如此抠门又不讲信用的主子,谁还傻啦吧唧的玩命啊,于是“将卒解体”,萧绎又大举反攻,将士们便纷纷倒戈,不跟父亲玩了。更可笑的,父亲所坐龙舟被围,萧绎手下大将樊猛跳上船来要杀他,当此生死关头,父亲千难万难地从怀里掏出一个金饼掷给樊猛,想收买他,好让他能活着送去见他七哥梁元帝萧绎。樊猛大笑:“杀了你,金子不全是我的?”于是父亲和我三弟萧圆满都于硖口被杀。
  由于父亲即位称帝的“不合法”,梁元帝下令从家族宗籍除去我家一脉,令我们改姓饕餮(tāo tiè)。
  饕餮,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 。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古代铜器上常用它做装饰,后来形容凶恶贪婪之人叫“饕餮”。后来杜甫有“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的诗句。赐姓饕餮,意指父亲贪财贪食而不得寿终,当是对父亲最大的侮辱和最大的蔑视。
  而我和剩下的几个弟弟都被俘虏到江陵。弟弟萧圆正埋怨我说:“你当初不搞什么所谓吉兆,而鼓动父亲称帝,哪有今日之祸?”
  我也叹了口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计有遗漏啊”。后梁元帝命令不给我们兄弟食物,我兄弟之间后来饿的都啃自己的胳膊。十三天后,我和弟弟们就这样活活饿死在监狱中。
  
  【总结】萧圆照说:父亲,命都没有了,还留着金饼有什么用啊……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不详
  当皇太子时间:几个月
  受教育程度:3(受到一般的教育)
  子女情况:不详
  英雄事迹:3(私刻吉兆,计有遗漏,“史上最抠门皇帝之一”的儿子)
  命运坎坷度:3(自己刻的天命还是天命吗?)
  篡位思想:3(应该有)
  结局:3(啃噬而死)
  
     149,【萧方等】
  
  我是武烈太子萧方等,梁元帝萧绎的长子。
  你们一定听说过“徐娘半老”这句成语吧。不错,这个成语说的就是我母亲徐昭佩的故事。
  母亲徐妃她是前齐国太尉徐孝嗣的孙女,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当父亲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就嫁给了父亲。由于父亲经常沉浸在老庄之道中,母亲便长期受到冷落,因而夫妻关系很不融洽。如此夫妻矛盾日深,母亲自恃出身名门显贵,就以嘲弄皇帝的做法来发泄对婚姻生活的不满。
  父亲自幼就瞎了一只眼睛,于是她在父亲面前只打扮半边面容,名曰“半面妆”,借以讽刺羞辱父亲。此外母亲还时常在父亲的诗酒茶宴中买醉,每次宴后都醉醺醺的不成体统,甚至还呕吐在父亲的龙袍上。父亲虽在人前表现得宽宏大量,但内心越发厌恶她,于是更加疏远她,不让她参加诗酒茶宴。
  母亲在婚姻生活不和谐,屡屡独守空房的情况下,也许也是出于对父亲冷落的报复,最终按捺不住内心的寂寞,就跟别人私通了。先是结识了荆州瑶光寺的一个风流道士智远,后来又结识上朝中的美男子暨季江。
  有一次覆雨翻云,云收雨歇之后,暨季江对母亲的丰腴多情感叹道:“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就是成语“徐娘半老”的由来。故后世多以“徐娘半老”来形容中年妇女风韵犹存。
  后来,母亲又邀请当时的一个叫贺徽的诗人,到一个尼姑庵约会,在“白角枕”上一唱一和。这些行为当然为父亲所不容,最后父亲的爱姬王氏生子后去世,父亲便借口是母亲因妒而暗下毒手,逼她自杀。母亲自知难免一死,只好投井自尽。父亲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尸体捞起来送还她娘家,声言是“出妻”。母亲“徐娘”的风流生涯就这样以悲剧而告终。
  而我小时候就相当聪明有才干,并且擅长骑射之道;又喜欢林泉,性好散逸,可谓是文武双全,十分欣赏老庄之道。曾经著论曰:“人生处世,如白驹过隙耳。一壶之酒,足以养性;一箪之食,足以怡形。生在蓬蒿,死葬沟壑,瓦棺石椁,何以异兹?吾尝梦为鱼,因化为鸟。当其梦也,何乐如之;及其觉也,何忧斯类;良由吾之不及鱼鸟者,远矣。故鱼鸟飞浮,任其志性;吾之进退,恒存掌握。举手惧触,摇足恐堕。若使吾终得与鱼鸟同游,则去人间如脱屣耳。”
  由于母亲嫉妒心重,淫行不止,遂宠爱日衰,我同时也逐渐失去了父亲的宠爱,这让我感到相当不安。父亲得知儿子的不安后,更厌恶我了,我也越来越恐惧。
  有一次祖父梁武帝想要看看诸王的长子,父亲便派了我去见祖父。我很高兴的登上船去,想要藉这次的机会洗脱我的忧虑与耻辱,结果船开到繇水时遇到侯景之乱,父亲便叫我回来,我却说:“从前申生都能不惜一死,我方等又怎能茍且偷生?”
  父亲知道我没有回来的打算,便配给我一万步骑,让我做为援军。而我也颇得军心,作战冲锋在前,父亲这才觉得我这个儿子其实不错。我后来又请求修筑城栅,以备不时之需;完工以后,登楼可见周围七十余里,让父亲非常高兴。父亲为此特别向母亲徐妃赞扬于我,感叹若再有一个像我一样的儿子,他就无所忧虑了,母亲竟哭泣不答而离去,难道我不是父亲亲生的吗?这下让父亲一怒之下将母亲的淫行书写《金楼子》于一书上。我得知后,羞于面见自己的父亲,于是心里更加恐惧了。
  太清三年(549年),当时我堂兄河东王萧誉任湘州刺史,不服从父亲的调遣,我便向父亲请求讨伐他,父亲绎同意了,并且封我为都督,领两万军马出兵。临行前,父亲告诫我说:“汝有水厄,深宜慎之。”
  而我也先知先觉的告诉亲信们:“我这次出征,必死无疑;如果能死得其所,我又怎么会贪生呢?”
  后来军至麻溪,我果然战败,溺水而死,连尸体都找不到了。消息传回后,父亲反而很高兴,一点悲伤的神色也没有。但后来回想起我也颇有才干,便追赠我为侍中、中军将军、扬州刺史等官位,并谥为忠壮世子,招魂埋葬。父亲即帝位后,又改谥为武烈世子,后追赠太子。封我他的儿子萧庄为永嘉王。
  其实,所谓的溺水身亡,只不过是我为了脱身而使出的障眼法而已。我实已出家遁道去也!
  我生前注解了范晔的《后汉书》,未完。同时还撰写《三十国春秋》及《笃静子》刊行于世。
  
  
  【总结】萧方等说:吾尝梦为鱼,因化为鸟。当其梦也,何乐如之?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追认为太子
  当皇太子时间:追认为太子
  受教育程度:5(受到很高的教育)
  子女情况:生子萧庄
  英雄事迹:5(“半老徐娘”的儿子,注解了范晔的《后汉书》,撰写《三十国春秋》及《笃静子》)
  命运坎坷度:3(遁道空门)
  篡位思想:无
  结局:3(“溺水”而死)
  
     150,【萧方矩】
  
  我是梁元帝萧绎的第四子萧方矩,字德规。我的名字里面有“规矩”二字,父亲也是希望我从小遵循社会法度和道德规章吧。《荀子 礼论》中写道:“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它本来来自木匠术语,“规”指的是圆规,木工干活会碰到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等工作,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规”画圆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谓曲尺,并非弯曲之尺,而是一直一横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必备的角尺。
  没有规和矩,当然无法做成方形或圆形的东西,于是出现了那句俗语。不过,现在这俗语已不再是木工专用,而变成了人们泛指任何事情若无一定规则,便会出错的告诫用语了。“规”和“矩”合并成一个新词,“规矩”可解作一定的法则、标准、规范或习惯。“方圆”不再指方形圆形东西,而指特定事物了。
  自从“规矩”成词之后,又衍生出不少新词语。“规规矩矩”指有礼貌守规矩、正当守法的样子,或是办事有次序;“循规蹈矩”和“规行矩步”都是指行动拘泥于旧准则,不敢稍有变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除了开始说的语意之外,还可做要办成事业,先要备好工具解。
  我少勤学,美容止。初封南安侯。太清初,累迁侍中,中卫将军。
  我聪颖好学,但为人凶暴猜疑,颇类元帝。昵狎群下,好着平民便服。由于行为有差错,元帝曾有废掉我的打算。
  太清二年(548)侯景叛梁围建康,梁各路援军集结于建康城外有二三十万之多。而父亲只派九弟萧方智等率军万人往救,后又派王僧辩率舟师万人增援,次年三月,侯景军攻破台城,王僧辩舟师尽没。
  不久,又命王僧辩击溃在郢州(今湖北武昌)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六叔萧纶;并向西魏称臣,袭杀益州刺史八叔萧纪。父亲翦除兄弟的目的达到后,便于天正元年(552)在江陵即位称帝。年号承圣。但当时梁州、益州已并于西魏,襄阳也在西魏控制之中。江陵形势十分孤立。
  因为549年,大哥萧方等溺水而亡;551年,二哥萧方诸也被侯景的叛军给杀了,而我三哥早夭,所以承圣元年(公元552年)十一月丙子,我被父亲立为皇太子。
  承圣三年九月西魏宇文泰派于谨、宇文护率军五万南攻江陵。十一月江陵城陷,父亲和我都被俘,后一同殉难。
  梁敬帝萧方智后追谥我为愍怀太子。
  
  【总结】萧方矩说:规矩使人丧命。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不详
  当皇太子时间:两年
  受教育程度:3(受到一般的教育)
  子女情况:不详
  英雄事迹:3(凶暴猜疑、昵狎群下)
  命运坎坷度:3(侯景之乱导致储位虚设)
  篡位思想:3(应该有)
  结局:3(被杀身死)
  
     151,【萧方智】
  
  我是梁元帝萧绎的第九子萧方智。
  承圣三年(554年)十一月,江陵被西魏攻陷,梁元帝及太子萧方矩遇害。次年,陈霸先、王僧辩拥立我以太宰承制于建康,但是之后北齐将贞阳侯萧渊明(梁武帝之侄)送回,王僧辩被迫拥立萧渊明为皇帝,以我为太子,改元天成。
  当年陈霸先诛杀王僧辩,拥立我即位,改元绍泰。在位期间“征伐有所自出,政刑不由于己,受陈霸先控制。太平二年(557年),我被迫禅位于陈霸先,禅位诏书曰:
  “五运更始,三正迭代,司牧黎庶,是属圣贤,用能经纬乾坤,弥纶区宇,大庇黔首,阐扬洪烈。革晦以明,积代同轨,百王踵武,咸由此则。梁德湮微,祸难荐发:太清云始,用困长蛇;承圣之年,又罹封豕;爰至天成,重窃神器。三光亟改,七庙乏祀,含生已泯,鼎命斯坠,我皇之祚,眇若缀旒,静惟《屯》、《剥》,夕惕载怀。相国陈王,有纵自天,降神惟岳,天地合德,晷曜齐明。拯社稷之横流,提亿兆之涂炭。东诛叛逆,北歼獯丑,威加四海,仁渐万国。复张崩乐,重纪绝礼,儒馆聿修,戎亭虚候。虽大功在舜,盛绩维禹,巍巍荡荡,无得而称。来献白环,岂直皇虞之世;入贡素雉,非止隆周之日。故效珍川陆,表瑞烟云,玉露醴泉,旦夕凝涌,嘉禾瑞草,孳植郊甸,道昭于悠代,勋格于皇穹。明明上天,光华日月,革故著于玄象,代德彰于谶图,狱讼有违,讴歌爰适,天之历数,实有攸在。朕虽庸藐,暗于古昔,永稽崇替,为日已久,敢忘列代之遗典,人祇之至愿乎!今便逊位别宫,敬禅于陈,一依唐虞、宋齐故事。”
  至此,南梁灭亡。陈霸先改封我为江阴王,后秘密派人暗杀我于外邸,时年十六,追谥我为敬皇帝。
  你以为这是故事?那么你错了。你以为这是历史?那么我错了。这是我一个十六岁孩子皇帝的亲身经历,编织的一曲歌,一首诗,一个梦。
  十六岁的歌,委婉动听,未必上口;十六岁的诗,热烈奔放,未必押韵;十六岁的梦, 纯洁真实,未必成功。
  难怪后来诗人席墓容也曾无限留恋地说过:"十六岁的花,只开一季"。
  但是,朋友,只要你拥有过十六岁,你就拥有过一份和太阳一样滚烫,一样血红的青春。
  
  吹着自在的口哨 开着自编的玩笑
  一千次的重复潇洒 把寂寞当作调料
  
  吹着自在的口哨 开着自编的玩笑
  一千次的重复潇洒 把寂寞当作调料
  
  外面的天空好狭小 我的理想比天高
  外面的世界很宽阔 我什么都想知道
  
  在这多彩的季节里 编首歌唱给自己
  寻个梦感受心情 其实一切都是朦胧
  
  在这多彩的季节里 编首歌唱给自己
  寻个梦感受心情 其实一切都是朦胧
  
  拥抱那朝阳 让希望飘扬
  拥抱那朝阳 让希望飘扬
  
  哦 十六岁 十六岁
  
  
  【总结】萧方智说:十六岁的花只开一次。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十三岁
  当皇太子时间:三年
  受教育程度:5(受到很好的教育)
  子女情况:无
  英雄事迹:3(南梁最后一个皇帝)
  命运坎坷度:3(为什么改朝换代的时候都要假惺惺的搞个禅让呢?)
  篡位思想:无
  结局:3(被杀身死)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0-06 11:56:06 
回复 
  152,【陈克】
  
  我是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的长子陈克。父亲登基为帝建立陈朝后,追封我母亲钱氏为昭皇后,追封我为孝怀太子。而我应该是历史上第二个在死后被追封的皇太子(第一个是梁朝的萧方等)。
  古代的追封制度最早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具体的封字有规定的含义:秉德不回曰孝,慈人短折曰怀。
  
  这是一次迟来的封赏
    许多年以来父亲一直在努力
    不敢回忆母亲曾经柔情的关怀
  今天父亲终于成就霸业
  以此诏书
  向我表达他对我们母子的爱
  
  一段情要埋藏多少年
    一个名分要迟来多少天
    两个人要承受多少无名的煎熬
  才能够彼此完全释怀
  
    我应该会明白你的爱
    虽然你从未向我坦白
    多年以来默默对我深切的父爱
  可是我却早已明白
  
    不愿放弃你的父爱
    这是我长久的期待
    不能保留你的父爱
    这是对我无言的伤害
    早逝的心一片空白
  如何面对那迟来的父爱
  
  父亲他知道虽然一切都太迟了
    今天他就要带着九龙冠登上至尊的皇位
    我崇拜他
  同时也给他送去我在另一个世界最深的祝福
  
  我应该会明白你的爱
    虽然你从未向我坦白
    多年以来默默对我深切的父爱
  可是我却早已明白
  
    不愿放弃你的父爱
    这是我长久的期待
    不能保留你的父爱
    这是对我无言的伤害
    早逝的心一片空白
  如何面对那迟来的父爱
  
  
  【总结】陈克说:父爱如山。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追封
  当皇太子时间:追封
  受教育程度:5(受到很好的教育)
  子女情况:无
  英雄事迹:3(被追封为孝怀太子)
  命运坎坷度:3(我和母亲没有亲临你的登基大典很遗憾)
  篡位思想:无
  结局:3(病逝)
  
     153,【陈伯宗】
  
  我是世祖文皇帝陈蒨的嫡长子陈伯宗。父亲在武帝陈霸先时立为临川王,总理军政。后武帝子陈昌被西魏执俘于长安,故以父亲嗣位。
  永定二年(558年),我被立为临川王世子。次年父亲即位,立我为皇太子。父亲在位七年。他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这时陈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比较强盛。是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
  但父亲有个非常不好的性取向。当时有一名貌美如妇的男宠叫做韩子高的,很得父亲的宠爱。
  韩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父亲在还是临川王时偶然邂逅了这位美少年,从此便让韩子高随侍左右,宠爱备至。同时韩子高也是个将才,并不是完全靠着一张小白脸而吃软饭的,曾数次随军出击,英勇杀敌。
  乃至后来,父亲封韩子高为右军将军,文招县子,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通直散骑常侍等职,又进爵为伯。
  基于这种暧昧事实,所以后世有些小说、戏曲便藉题发挥,露骨地将二人描绘成同性间的爱情与性爱关系。
  韩子高和父亲共过患难,也同过富贵。还未建国,父亲便誓言旦旦:“人言吾有帝王相,审尔,当册汝为后。”于是,中国历史第一次也最后一次提出男皇后的概念。记得昔日汉哀帝要让天下于董贤,父亲也想立韩子高为后,为的只是皇帝皇后能共葬一陵,生同衾,死同穴,魂相随。
  尽管后世并没有出现一位叫做董贤的皇帝也没出现一位叫做韩子高的皇后,但那句包含着浓浓真情切意的“审尔,当册汝为后。”却仍是随着历史的长流漂传至今。不同的是汉哀帝在自己的陵墓旁边还能为董贤建陵,生同衾,死同穴……
  后来父亲病重时,韩子高日夜不休的贴身照顾他,入侍医药。
  天康元年(566年),父亲驾崩,我即皇帝位,以叔父安成王陈顼(Xū)为司徒、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并大赦天下。不久,韩子高也被诬而死。
  父亲在自己的陵墓前筑有石兽两只,均为雄兽,东西相对,一为双角,一为独角,雕刻异常精美。双角者为天禄,独角者为麒麟,长度和高度均在3米以上。麒麟角上突起三个圆形物,环目张口,舌尖上翘,须髯下垂,耳如削竹,双翼刻鳞纹,衬以羽翅纹,遍仃饰卷毛纹。
  天禄长2.60米、高2.75米。麒麟长3.10米、高2.85米。两兽眦目张口,舌尖上翘,状极獠戾,振爪欲攫。颏须下垂,耳如削竹,额镌螺旋纹,翼膊及冠刻鳞纹衬以鸟翅纹,遍身饰花瓣纹和云纹,形象威猛,姿态传神,雕技娴熟,从造型到技法均达南朝石刻的高峰,它们比西安唐太宗的昭陵石刻,还早一个世纪,是我国石刻艺术史上的瑰宝。
  两只雄兽,这是否是因为他未曾立韩子高为后,不能与他同葬一陵而采取的替代方式?用它们来象征他们举世无双的爱情,昭示他们生同衾,死同穴,魂相随呢?
  时间飞转,世事无常,千年后,谁还记得一千五百年前的金戈铁马,硝烟弥漫,谁还知道曾有一对情人,他们生死与共,携手沙场,打下大陈的半壁江山?谁又明白“审尔,当册汝为后”里面包含的万千情意?谁能看见陈蒨弥留之际,只余两人床榻厮守,里面隐藏的不舍与无奈?
  光大元年(567年)正月初三,我改年号为光大。
  七月二十二,立妃子王氏为皇后。立皇子陈至泽为皇太子。
  次年(公元568年)十一月,陈顼以我个性太软弱,难以当大任为由发动政变,用慈训太后名义下诏将我废黜,废封为临海王,迁于藩地居住。
  想我父亲之前是临川王,而我现在居然比他大一点点是“临海王”,真是太可笑了!
  公元569年正月,陈顼自立为帝。同年,我为陈顼所害,年仅十七岁。史称陈废帝。
  
  
  【总结】陈伯宗说:父亲,你要立韩子高为男皇后,那么我该怎么称呼他呢?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八岁
  当皇太子时间:十五岁
  受教育程度:5(受到很好的教育)
  子女情况:生太子陈至泽
  英雄事迹:3(从临川王到临海王,变化真大啊)
  命运坎坷度:3(有个想篡位的叔父是皇帝侄子的不幸)
  篡位思想:无
  结局:3(薨逝)
  
  
     154,【陈至泽】
  
  我是前陈废帝陈伯宗的唯一的儿子陈至泽。光大元年(567年)秋七月初十戊申,父亲立我为皇太子,立母亲王少姬为皇后。母亲是琅玡临沂人。外祖父是王固,官拜金紫光禄大夫。
  中国历史上姓王的皇后有很多。如西汉景帝皇后王娡(汉武帝刘彻之母),汉宣帝邛成皇后王氏(历史上著名的尅夫皇后,入宫前因为五次订婚而五次未婚夫都在成婚前病死。),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王莽的姑母),汉平帝皇后王氏(王莽之女),新朝王皇后(王莽之妻),东汉灵帝皇后王荣(汉献帝刘协之母),三国曹魏废帝王皇后,晋武帝生母文明皇后王元姬,晋简文帝皇后王简姬,东晋孝武帝皇后王法慧,晋安帝皇后王神爱,十六国时期刘汉昭武帝刘聪皇后王氏,代平文帝王皇后(拓跋什翼犍之母),刘宋孝武帝皇后王宪嫄,刘宋明帝皇后王贞风,齐废帝萧昭文皇后王韶明,齐和帝皇后王蕣华,梁简文帝皇后王灵宾,梁敬帝皇后王氏,加上我母亲王少姬,再有后来的唐高宗,唐玄宗,唐德宗,唐顺宗,唐穆宗,唐懿宗,还有唐昭宗追封的恭宪皇后,后来的五代十国时期吴睿帝皇后,北宋太祖的孝明皇后,宋徽宗皇后都姓王。金宣宗明惠皇后王云,金宣宗仁圣皇后王霓,明神宗皇后王喜姐,明宪宗皇后王氏,名喜姐南明永历帝皇后王氏等共计三十五位,出现于中国历史的舞台之上。
  父亲不明不白的早逝,使得我母亲也被降为临海王妃,带着当时不足周岁的我被幽禁在小小的临海王府邸内忍辱偷生。
  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九年(589年)正月,遣兵伐陈,我和母亲随陈后主及一干宗室一起被俘,被押入建康,后迁至长安。
  我继承了祖父王固清虚寡欲的个性,一直居父丧多年而以孝闻名。隋文帝宽宏,遂没有杀我母子,封我为临海县公。
  人到中年,我日渐笃信佛法,终身蔬食,夜则坐禅,昼则诵经,兼习《成实论》义。再后来我干脆剃度在家修行,舍我陈姓,只留法号“至泽”。
  有一次,隋文帝大宴群臣,我也被受邀出席。因宴飨之际,旁一羊流泪,我不忍见宰杀活羊,故请停。那羊竟然深通人性,于我面前双足跪拜而谢。文帝奇之。后又有一次文帝大宴于昆明池,隋人因为南方人嗜鱼,故大设罟网捕之,我在旁以佛法咒之,居然也一鳞不获。
  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我后来便自成一家,把原来的房舍直接改为寺庙,曰“善昭寺”, 设无遮大会,水陆道场,广纳信男,收徒授课,传承衣钵,开枝散叶,香火不绝。后人都尊称我为“至泽”大师。
  
  【总结】陈至泽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施主,想出家否?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不满周岁
  当皇太子时间:三年
  受教育程度:5(受到很好的教育)
  子女情况:无
  英雄事迹:3(居父守孝,救羊赦鱼,遁入空门)
  命运坎坷度:3(以无法为有法,终得顿悟)
  篡位思想:无
  结局:5(圆寂)
  
     155,【陈叔宝】
  
  一口胭脂井,留下多少故事?
  
  迷蒙中,我撑着一条小小的、小小的只能容下我一个人的船,从城北划向城南。城北城楼上写着“太虚幻镇”四个金字。
  看来这是一个不适合旅游的季节,连绵的小雨不停歇,似乎冲淡了我对这江南小镇的好奇。这样安静的午后,这样稠密的过云雨,这样的我撑着乌篷船,从城南划向城北。偶尔看到打着油纸伞彳亍(chì chù,形容小步慢走或时走时停)着的姑娘,我冲她们笑笑,她们便羞红了脸,又默默地彳亍着。
  这样扰人的天气,我早已没了游玩的兴致,原来幻镇中的江南雨季也这么不饶人呐。我纵然深爱着江南,也受不了这连日的雨水。便找了个靠岸的地方,停了下来。
  一切皆缘,我遇见了一口井。
  井旁,坐着一个不施粉黛的老女人,眉眼间,露出了年轻时的绝代风华。
  一口枯井,为何要如此细致地看呢?
  她抬头,与我两两相望,为何这神情如此熟悉,我却想不起来她是谁?她凝视着我的眼睛,眼里似乎有话,却隐隐约约不肯说出,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一口枯井,没什么可看的。她的淡定超乎了人世间的所有,可她的语气却是那么令我怀疑,这是一口井么?
  一口井,胭脂井。
  一时间,我好像记起来点什么似的。对了,我记起来了,我的前世是大陈高宗孝宣皇帝陈顼的长子陈叔宝,历史上都叫我“陈后主”。
  这口井,就是当年我陈叔宝景阳殿外的那口胭脂井。当然,它也是属于我爱妃张丽华的。世人皆以为当年我陈叔宝苟活了下来,而杨广斩丽华于清溪,殊不知那口胭脂井中其实只藏了丽华一人。世人都笑我陈国亡的好,丽华这祸水该杀。可当年,先死的却是我陈叔宝。
  我慢慢的挤出一句话:“你、愿意听我讲一个故事么?讲给你一个人的。”
  冥冥中有那么一股力量,促使着她在这样的雨中听我讲诉我前世曾经发生的故事。
  我唱到:“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这是当年我为她写的《玉树后庭花》啊!
  其实自丽华自进宫以来并不曾深爱过我这个出生在帝王之家的男人。可是,她却使我倾其所有。即便是三千宠爱于一身,我陈叔宝也得不到她的真爱。
  她听着听着摇摇头,甩去了发梢上的雨。
  “你陈叔宝的死,不过是为了让我记住你的名字,值得么?”她问道。
  “值与不值,只有我自己知道。”冲出我喉咙的这一段话,她听了,泪便决堤。
  “值与不值,值与不值……”她呢喃着,细微的哽咽声溢出了她的喉咙。
  “行刑前的一晚,你来问我,我这么做,只为换得你的性命,值么?我当时说,值与不值,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样决绝的爱,料你也承受不起。”
  爱?这便是爱么?
  爱没有值不值,只有该不该。
  “我听完你的那番话后,便离开了。因为我决定要用永生永世的与这胭脂井的厮守来还你陈叔宝的债。这样决绝的爱,我张丽华已经没得选择,即便没有爱,也有了感激,也是债。”
  说罢,老女人缓缓地站起来,摇晃着向自己的屋走去,边走边说:“值与不值,你不还是回来了么。”像是说给我听的,又好像是自言自语。雨打在她身上,沁湿了她的心。
  回忆把她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雨还没停,我的故事和她的故事都讲完了,脑袋沉沉的,似乎又忘记了曾经的什么,却又不知道该从何想起。我,忘却了时间,忘却了我的江南、我的太虚幻镇、我的乌篷船。
  我一直站在那里愣着,直到有一个姑娘递给我一把油纸伞。
  公子,天已经黑了,快回家吧。身旁的姑娘把伞递给我,自己却淋湿了。
  我这才留意到她,清秀的眉眼,处处流露着善良与可爱,没擦脂粉,却又三胜西子,时才被雨淋到了,雨滴似明月般缀在她的发间,如美貌又善良的姑娘,让我再也无法想起刚才那似乎就发生在曾经的故事。
  于是,我决定在这里定居。不久,我娶了那个,美丽的像胭脂一样的姑娘。几年后,孩子已绕膝。数十年后,儿女皆以成家,只留着我和妻。最后,我也长眠于地下。
  
  在奈何桥旁,孟婆递给了我一碗浓浓的茶汤。
  喝完茶汤,眼前走过一个被鬼差压着的老女人。很老,但从眉尖看出了她曾经也笑靥如花的绝代风华。
  我与她两两相望,她冲着我诡异又哀婉仿佛饱经沧桑的笑着,那笑容很熟悉,我却始终想不起那女人是谁。
  她低声吟唱道:“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我敲敲脑袋,却发现它已经一片空白……(改自xtg0417的文章《胭脂井》)
  
  【总结】陈叔宝说: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十七岁
  当皇太子时间:十四年
  受教育程度:5(受到很好的教育)
  子女情况:生废太子陈胤、太子陈深(张丽华所生)等
  英雄事迹:5(擅舞文弄墨、制作艳词、荒於酒色、不恤政事、亡国之君)
  命运坎坷度:3(不擅于舞文弄墨的皇帝不是好游客)
  篡位思想:无
  结局:3(病逝,时年五十二岁)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0-08 14:38:44 
回复 
  【西梁世系】
  
  156,【萧嶚】
  
  我是西梁宣帝萧詧(chá,同察)的长子萧嶚(liáo,同嶛),字道远,西梁明帝萧岿之兄。母亲是宣静皇后王氏。
  父亲乃是梁武帝萧衍之孙,昭明太子萧统之第三子。后占据荆州一带的三百里区域,为西魏藩属,史称西梁。
  我幼年聦敏,就有成人之量。当时有位相士给我看过相,说我乃山高水长之相,加之我表字为道远,甚为不吉。日后不想果然应验。
  大统十六年(550年),西魏封父亲南梁岳阳王萧詧为梁王,父亲遂立我为世子。
  可惜同年,梁元帝萧绎令将军柳仲礼率众进图襄阳,父亲因依附于西魏,恐西梁军不敌,故而向西魏求援。为了表示诚意,父亲不得已让我母亲王氏带着我一同前往长安为质。
  于是我和母亲就在颠沛流离中辗转到了长安城。
  长安自古便是历朝古都,文化悠久,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先后有十七个朝代及政权都建都于长安。
  我们母子在长安的质子府一待就是四年。
  长安的确繁华,小巷阡陌,大道纵横。青牛白马不绝于道,红男绿女不绝于廛。豪门贵妇手执金鞭,坐着七香车招摇过市。真是“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春日里,百尺新树丝缠绕于树间,一群群小鸟围绕着香花丛鸣叫,一只只蜜蜂和蝴蝶也翩翩起舞于宫门旁,好不惬意。
  远处的绿树银台呈现出万般色彩。质子府中的过道和窗户上都雕着合欢花的图案。优美的画阁平地而起,仿汉武帝时期的铜柱装饰直上云霄。
  府内仕女如云,难以辨别。这些女子是弄玉吹箫般飞天的仙女吗?她们以学习舞蹈歌舞度过这府中无聊的花样年华。如果能够如比目鱼般相伴相爱,死又有什么可怕的呢?身在府中,真是“只羡鸳鸯不羡仙”啊。
  你没看到它们双双而来又双双而去吗?帐前绣着孤鸾,门帘贴上双飞的燕子。府中绕着画梁,罗帐和翡翠色的被子都用郁金香熏过了。母亲蓬松美丽的黑发绾成了蝉翼的样式,额上用黄色涂成弯弯的月牙形。
  街面上,妆面华丽的女子步出小车,带着娇柔的姿色表情羞怯而复杂。浮华轻薄的富家子弟骑着毛色青褐又有连环钱状花纹的宝马,富贵之家的歌儿舞女的车门铰链上雕着盘龙的花纹。
  旁边御史府中只有乌鸦在啼叫,延尉门前鸟雀栖息。高大的宫城面对着修筑讲究的道路,老远望去,翡翠的帷幕淹没了坚固的河堤。杜陵北面猎打得正欢,而渭桥西边,报仇案件多发,因此多数有钱人都邀请了手持宝剑的侠客做护卫。
  他们一起夜宿青楼。傍晚青楼女子们身着紫罗裙婉转歌唱,口中香气浓郁,美丽的她们在青楼夜夜出没,门外的路上天天都有像云一样密集的骑马公子。一家家青楼接连到北里,各条街道市面繁华。柳树枝叶垂在地上,车马杂沓的烟尘遮住了天空。
  大批禁军军官来到这里喝酒,海螺盏盛着碧绿透明的屠苏酒,飘香悠远。丝绸短衣为此而解,美妙歌舞为你们的到来而开演。那豪华的场面比得上将帅丞相的享受,权势之大可以左右皇帝的意志却互不相让。
  男女们在春风中骑着良马飞驰,极其得意。不知道这种歌舞升平的日子能持续多久?
  其间,富人们的夸耀骄傲奢华超过了汉代的五位权贵(张汤、杜周、萧望之、冯奉世、史丹)。节令时序在发展,时间不会一直滞留在他们风光的时候,沧海桑田转眼即逝。
  我还能看见府外青松依旧,旁边一间间凄清的宅子,百姓们每年过着以诗书自娱的隐居生活。相比之下,只有隐居者流芳百世,不断流传在人心中。
  由于我在长安纵情声色,终于因饮酒过度,急性腹泻肠胃炎而导致胃穿孔而亡。
  承圣三年(555年),西魏军攻下江陵,杀死了梁元帝萧绎,父亲萧詧在西魏的扶持下称帝,建立西梁傀儡政权,追封我为孝惠太子。
  
  【总结】萧嶚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追封
  当皇太子时间:追封
  受教育程度:4(受到一般的教育)
  子女情况:不详
  英雄事迹:3(于长安为质,史上第三位被追封的皇太子)
  命运坎坷度:2(留连酒色与繁华美景,终成泡影)
  篡位思想:无
  结局:3(病逝)
  
     157,【萧岿】
  
  我是西梁宣帝萧詧(chá,同察)的三子萧岿(kuī)。我的同母兄萧嶚在西魏长安质子府病逝后,我被立为世子,后被立为太子。父亲驾崩后我即位,后世称我为西梁明帝。
  我有一项特长和荣誉,那就是擅于拍马屁。有人说我是史上最会拍别人马屁的皇帝。史书上说我“机辩有文学。善于抚御,能得上下欢心”。
  拍马屁,其实是一门非常富有人生境界的学问。其间世态炎凉,奈它如何?是你适应社会,还是让社会适应你?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摆在我们面前。
  我对于拍马屁的学问,总结出了“无拍寸步难行”的六字真言。我的具体理论是:“大拍马,大成功;小拍马,小成功;不拍马,不成功。”
  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功要靠努力,靠机会,但也要靠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认为是我们拥有的社会资源。很多人以为人际关系的建立都可以靠拍马屁来获得,其实这是有先决条件的。
  首先,我们不能拍错马屁,不能一味的讨好别人而不顾客观事实;其次,我们可以创造很浓厚的马屁味道(仅仅是“味道”而已)。简单一点说就是,如果每个人都知道你在拍马屁,那你就不要拍;但你拍到好像没拍一样从侧面去拍的话就会有奇效。从而这样达到马屁学当中似拍非拍的最高境界境界。
  之前父亲一心依附于西魏,后来西魏权臣宇文泰之侄宇文护,逼迫西魏恭帝元廓让位于宇文觉(宇文泰嫡子)后,西魏亡。
  于是我未雨绸缪,早就看准了我日后要巴结拍马的对象——当时的孝闵皇帝宇文觉的弟弟,卫国公宇文直。他当时被封为秦郡公,拜大将军,进卫国公,转大司空,大司马,大司徒等职,地位煊赫一时。
  有一次,将军华皎、戴僧朔跟随宇文直与南陈军交战而败,后率其麾下数百人归附于我。我就适时的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封华皎为司空兼江夏郡公。封戴僧朔为车骑将军兼吴兴县侯。他二人一时荣华富贵无限。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收留华、戴二人当然是为我今后长远战略计划而考虑的。
  十年后,我派华皎去邺城庆贺北周高祖宇文邕(yōng)的登基大典,顺便让他为我西梁多说几句好话。华皎经过襄阳时,代表我带着十几车重礼及数十名美女来到旧主卫国公宇文直处请安。
  由于我这十年来对他华皎恩遇非常,故而华皎也十分卖力的要为我西梁争取更多的既得利益。
  他对宇文直哭穷道:“这几年梁主萧岿对大周是忠心不二,尽管近几年,周边战事颇多,梁主失去了江南多处州郡,但仍然对我大周年年进贡,岁岁来朝,从无间断。只是如今梁地日益民少国贫,而新皇帝嗣位,天下称颂。我大周理当提供必要的帮助,希望能借数州,以助梁国,以便巩固西北的门户啊。”
  而宇文直也是个好色贪财之徒,笑眯眯的收下了重礼和美女,当日就写奏章递交给宇文邕,请求朝廷拨几个州郡给我大梁。真是“朝中有人好办事”啊,果然宇文邕同意了宇文直的建议,把基州、平州、鄀州三地划归于我大梁。
  等到宇文邕平定北齐,我亲自去邺城朝贺。宇文邕虽以礼相待,但他并没有对我很看重。我知道我的马屁功夫还差点火候,于是就在宴席间,向宇文邕深情诉说当年太祖皇帝宇文泰是如何的英明神武,对我父亲的援兵救困之大恩是如何的终身难忘。在挤出好几斤“鳄鱼泪”的同时,还谈到时下二国艰虞,互为唇齿掎角之事。
  我在宴会上词理辩畅,涕泪交流。宇文邕果然为之感动歔欷,自是大加赏异,随后我的礼遇日隆。
  后来宇文邕又设宴,北齐故臣长义也在陪席之列,酒后语出多不敬之意。宇文邕怒道:“你居然敢指着鼻子骂朕?”
  我劝道:“陛下息怒,长义他连辅佐桀纣这样的暴君都没有资格,哪里还敢吠尧舜之君呢?”于是宇文邕大笑。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宇文邕又命左右拿出琵琶而自弹之。对我说:“朕酷爱琵琶,今日朕为你梁主助兴,如何?”
  我见机请舞。宇文邕说:“梁主你还能为朕伴舞?”我答道:“陛下既亲抚五弦,臣何敢不同百兽。”于是宇文邕大悦,把北齐后主的姬妾赏了给我,并赐我绫罗万段、良马数十匹,其中一匹还是宇文邕自己日行五百里的心爱坐骑。
  后来大将军杨坚渐渐得势,我便暗中与他往来。杨坚灭周后,建立了隋朝。我看机不可失,亲自赴长安庆贺。在宴会上,我故技重施,大肆播讲早年杨坚对我大梁的仁义,杨坚也大悦,恩礼弥厚,赐金三百两、银一千两、布帛万段、马五百于我。
  我深知,要保住我大梁偏安一隅的现状,光是用简单的言语煽情攻略是远远不够的。我的眼光落到了我女儿身上。
  我的女儿萧美娘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风姿可人。性格婉顺,有智多识。之前给晋王杨广说亲的王宫大臣之女没有一个能通过“天卜”这一关的,最后卜者给我女儿卜了“天卦”,认为大吉。
  于是在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备礼纳我的女儿萧美娘为晋王妃和我结为儿女亲家,之后我女儿更是做了隋炀帝杨广的皇后。再后来杨广还想让我的第六个儿子萧玚做她妹妹兰陵公主杨阿五的驸马。
  说起这个兰陵公主杨阿五,我还是很敬佩的。他没有成为我萧家的儿媳妇还真是可惜了。
  兰陵公主十七岁时初嫁仪同王奉孝。可是王奉孝居然在新婚之夜突发心脏病而死。后来晋王有意要和我萧家亲上加亲,可是她宁死不从,一心看中了隋文帝重臣柳机的儿子柳述。杨广拗不过他这个小妹妹,只得遵从。嫁于柳述时,时年十八。杨阿五在文帝的几个女儿里面以性格刚毅、孝顺和谦和而著称。婚后尊守妇德,事舅姑甚谨,遇有疾病,必亲奉汤药。时人赞之。
  杨广登基后借故贬柳述于惠州。妄图让兰陵公主改嫁于我儿萧玚。
  此时兰陵公主做了一件让她能够名留史册的事情。“公主以死自誓,不复朝谒,上表请免公主号,与柳述同徙”。杨广劝道:“难道天下的好男儿都死绝了吗?你为什么单单只看中柳述一人呢?他姓柳的有什么好的,他是因罪而流放,和你无关,就不要跟去受苦了。”
  兰陵公主说:“先帝以妾适于柳家,今其有罪,妾当从坐,不愿陛下屈法申恩。”杨广不从,兰陵公主后来没几个月就忧愤而卒,时年三十二。
  她临终上表曰:“昔共姜自誓,著美前诗,鄎妫不言,传芳往诰。妾虽负罪,窃慕古人。生既不得从夫,死乞葬于柳氏。”杨广览之愈怒,竟不哭,乃葬公主于洪渎川,资送甚薄。一时间朝野伤之。
  而远在惠州的柳述得知公主的死讯后也因路上感染瘴毒不治而逝。时年三十九岁。真是可歌可泣啊。
  后有诗为证:“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杨柳断魂歌。”
  
  【总结】萧岿说:要想马屁拍的好,女儿定要长得妙。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十三岁
  当皇太子时间:七年
  受教育程度:5(受到很好的教育)
  子女情况:生太子萧琮,生皇子萧瓛、萧瑑、萧璟、萧玚、萧瑀
  英雄事迹:3(善于抚御,能得上下欢心)
  命运坎坷度:2(拍马屁也要与时俱进)
  篡位思想:无
  结局:3(病逝)
  
      158,【萧琮】
  
  
  我是明帝萧岿之子萧琮,西梁最后的皇帝。
  隋炀帝杨广欲一统天下,故而使了三十六计中的“调虎离山”之计,假装宣我入朝觐见。暗地里却谋划吞并我西梁。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
  后人遂编撰成《三十六计》一书。其中包括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
  三十六计有: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调虎离山”一语可能源于《管子•形势解》 。该篇中有一段这样的话:“虎豹,兽之猛者也,居深林广泽之中则人畏其威而载之。人主,天下之有势者也,深居则人畏其势。故虎豹去其幽而近于人,则人得之而易其威。人主去其门而迫于民,则民轻之而傲其势。故曰:'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
  意思是说,虎豹是兽类中最威猛的。当它们居住在深山大泽中时,人们就会因惧怕其威风而敬畏它们。君主是天下最有势力的人,如果深居简出,人们便会害怕他的势力。虎豹若是离开它们居住的深山大泽而走近人类居住的地方,人们就可以将它捕捉使它失去原来的威风。做君主的若是离开王宫的门而与普通的人混在一起,人们就会轻视他而以傲慢的态度看待他。所以说,虎豹只有不离开它们居住的深山幽谷,其威风才会使人感到畏怯。
  这里虽然尚未使用“调虎离山”一语,但已经包含只有将老虎调离深山,才能将其制服的意思。后来在民间语言、文学作品中便逐渐出现了“调虎离山”的说法。
  常言道:龙游浅水遭虾戏,虎卧平阳被犬欺。说的是叱咤风云的巨龙,出了深潭大渊便无法施展本领,连虾蟹都斗不过;而威振山林的百兽之王,离了大山森林,便威风尽失,连犬羊之类的小家伙也奈何不得。反过来,虾蟹入龙潭斗龙,犬羊入虎穴擒虎,纵使攻得进去,也只是白白送死。
  军事较量、政治斗争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情形不是十分惊人地相似么?
  军事上,敌人势力强大,又占据坚固阵地和天然屏障,因此,如龙在潭虎在穴,硬攻是白费精力。所以,孙子以为攻打这类坚固城池是下等战策。上策是引龙离潭,调虎出山,然后消灭它们。虞诩以小计引诱羌敌离陈仓崤谷,予以全歼;赤风子反复挑衅,激原伯贯带兵出城,然后生擒;郑庄公诱大叔段出据地京城,然后克之,等等,都是高招。
  历史上各种势力集团,无时不在营造地盘或势力范围,并且倚仗地盘进行较量与争斗。而调虎离山,一直是一个集团消灭或兼井另一个集团最常用的手法。它的应用,方式也很多,或将最关键、最重要或最危险的敌手引出他的地盘,使他失去反抗的屏障。
  在现代经商活动中,当自己和对手共同争夺一块市场时,如果用协商的方法不能解决,就可以考虑攻击对手的另外一个市场,以分散对手和自己竞争的精力,使其首尾难以兼顾,迫使对手做出让步,以达到自己成功的目的该核心内容。
  我率臣下二百余人朝于长安,立刻被软禁。杨广乘机派武乡公崔弘度领兵讨伐我江陵。隋军攻至鄀州,我叔父萧岩和我堂弟萧瓛等惧怕崔弘度大军的屠城,便带领鄀州数万居民投奔于陈。隋文帝于是废我梁国,由于我妹妹萧美娘是杨广的皇后,故而改封我为梁国公。
  时有童谣说:“萧萧亦复起”,导致隋炀帝对我的猜忌,怕我复国。最后杨广免去了我的爵位,并将我终日软禁在府内,不久后我在家中郁郁而终。
  
  【总结】萧琮说:这招“调虎离山”果然够狠!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四岁
  当皇太子时间:二十三年
  受教育程度:4(受到一般的教育)
  子女情况:生子萧铉
  英雄事迹:3(被“调虎离山”)
  命运坎坷度:2(好在有个做皇后的妹妹,否则下场很惨)
  篡位思想:无
  结局:3(薨逝)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0-10 15:21:40 
回复 
  曹丕之前是被曹操封为魏王世子,曹操生前并没有称帝,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后称帝,是为曹魏的开国皇帝,故而不是太子。不在此列。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0-10 17:24:27 
回复 
  159,接补【南陈 陈胤】
  
  我是南陈后主陈叔宝的废太子陈胤。说起来我的命运也是起伏不断的。承受了许多不幸与万幸。
  我出生前,天有异象。
  太建五年(573年)二月乙卯夜,有白气如虹,自北方贯北斗紫宫。丙戌,西衡州有人献马生角。乙丑,我我生于太子东宫。
  在父亲所有的儿子当中我是庶长子,生母是父亲年少时封的侍妾孙氏。母亲生我之后便因大出血难产而死。我生则克母,此为不幸一也。然由于我是陈宣帝陈顼的第一个皇孙,故而祖父对我特别的疼爱,我一出生就视我为嫡长子,此为万幸一也。
  为了庆贺我陈家有后,祖父特地下诏,曰:“皇孙初诞,国祚方熙,思与群臣,共同斯庆,内外文武赐帛各有差,为父后者赐爵一级。”
  并亲自为我赐名为“胤”,字承业。胤者,后嗣也。祖父的意思是希望我以后能够承接陈朝国祚,子承父业之意。
  皇后沈婺华因为无子,故而心生怜悯收养了我,以为己子。我于失母后又得母,此为万幸二也。
  太建十年(578年),祖父封我为永康公。等到父亲即位,就依祖父遗训,立我为皇太子。此为万幸三也。
  我继承了父亲聪敏好学的特点,执经肄业,终日不倦。博通大义,兼善属文。曾躬出太学讲《孝经》,讲毕又释奠于先圣先师,设金石之乐于太学,王公卿士及太学生并预宴。
  而我母后聪敏强记,涉猎经史,工书翰章。一贯的身居俭约,衣服上无锦绣之饰。一点也没有母仪天下的雍容华贵之感。左右近侍才百许人,宫中的唯一乐趣竟是寻阅图史及释典为乐。
  而且她有大慈大悲之心。有一年遇到大旱,便自己虐待自己,滴水不沾,日夜诵佛经,果数日后,上天为其诚所感,应时雨降。百姓皆称颂母后为“在世观音”。
  父亲对我的道学气很不耐烦,又讨厌母后沈婺华的淡泊寡静,加上嫡母庶子间往来十分密切,父亲更加反感。此为不幸二也。
  当时宫中的张丽华、孔贵嫔两人争宠不断,而我母后沈皇后生性端庄温婉,有识量,不欲与之争。张孔二人日夜于父亲耳边说我和我母后的坏话,因而父亲对我们母子宠爱日衰。
  某日父亲到母后处,暂入即还,却又写了一首诗《戏赠沈后》曰: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去也。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而母后沈婺华也口占一诗,《答后主》云:
  谁言不相忆,见罢倒成羞。
  情知不肯住,教遣若为留。
  
  后来,父亲对张丽华更是视若珍宝,等到他们的儿子陈深一出生,不顾众臣的反对,便马上废掉了我太子之位,改立张丽华的大儿子陈深为皇太子。
  由于我并无明显过错,故而改封我为吴兴王,加侍中、中卫将军职,并妥善安置我和我母后。此为万幸四也。
  陈朝灭亡后,我随父亲母亲一起入隋,隋文帝杨坚也以宽仁待我陈朝贵族。此为万幸五也。父亲后病逝于洛阳,母后亲自为他作悼辞,文甚酸切:
  
  你和我,
  原应是一滴水一粒米的寻常夫妻。
  车水马龙里守一份从容,
  燃香灯黄前悲天喜生的修持。
  梵世夫妻的菩提,
  也挡不住浊世的汹涌。
  谁能想象我解发剃度的刹那,
  胸口逝水般的滔滔。
  手边握着你相赠的念珠,
  念念相忘或念念不忘。
  我只管在佛前欢喜华严,
  也只管在灯下清淡自居。
  解了发的情缘,
  结了愿的生生世世,
  等你来渡我一生,
  其实我已再你身侧扶你一世……
  
  后隋炀帝敬我母后之贤德,每巡幸,一定要令我母后从驾。
  再后来我于武德年间病逝后,母亲便自广陵过江,于毗陵天静寺剃度为尼,法号观音,日夜为我父亲和我诵经祈福。直至贞观初年病卒。
  
  【总结】陈胤说: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十岁
  当皇太子时间:七年
  受教育程度:5(受到很好的教育)
  子女情况:不详
  英雄事迹:3(执经肄业,终日不倦,做废太子)
  命运坎坷度:2(起伏的人生让人感觉很不一般)
  篡位思想:无
  结局:3(病逝)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0-11 11:51:19 
回复 
  160,【陈深】
  
  我是陈深,字承源,南陈后主陈叔宝的第四个儿子。我母亲是贵妃张丽华。
  我少时聪慧识礼,英姿不凡(自然是遗传了父母的优良基因的缘故),素有志操,容止俨然。左右近侍,未尝见我轻易喜愠于色。因为我母亲张贵妃得宠的缘故,我出生后即为父亲所钟爱。
  至德元年(583年),我被封为始安王兼扬州刺史。祯明二年(588年),皇太子陈胤被废,父亲便立我为皇太子。
  没几年,隋师渡江南下,隋将韩擒虎自南掖门攻入,文武百官四散而逃。当时我才十几岁,但是我很淡定啊,还不是一般的淡定。我不像父亲和母亲一样,灰头土脸的躲在胭脂井中被人捞上来,真是贻笑千古啊。
  我身着白衣,闭阁品茗而坐,身边仅有舍人孔伯鱼在侧侍侯。隋军破阁而入,我让孔伯鱼向隋军邀告:“你们大军远至,难道不劳累吗?来者即是客,都进来坐会儿,喝口茶吧。”众军士瞬时被我如此的淡定的翩翩美少年给彻底的雷到了。对我礼遇有加,未曾为难于我。
  于是我和父亲母亲及南陈诸位皇室宗亲一起被俘到了长安。
  隋大业年间,杨广赏识我的才华,封我为枹罕太守。
  枹罕这个地方,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了。自从秦穆公时开始,开始称霸于西戎,秦国势力及于洮河、大夏河一带,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始设置了陇西郡,河州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秦国版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置36郡,实行郡县制,河州在公元前221年左右设置了枹罕县,属于陇西郡管属(见《河州史话》)。
  枹罕这一神密的称呼从此横空出世(《辞海》中对枹罕的解释是“古县名,秦置;郡名,北周置”。《词源》的解释也大同小异,无非这是一个地称而已)。公元344年,前凉君主张骏在太原二十一年,始设河州,下辖八郡,从此临夏的名称中开始出现了“河州”这个地称。又由河州而枹罕,枹罕而河州的循环了几次。
  一直到后来的唐朝,“河州”占了上风,唐朝将隋朝设置的枹罕郡改名为河州郡以后,枹罕这一古老的称呼才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所以我在这枹罕做的也是最后一任太守了。不知道是我见证了历史,还是历史成全了我呢?
  虽然枹罕这一称呼已不再是对河州的总称,对于枹罕这一称呼的含义,自古以来,见解很多。明代有一地方官在河州筑一园林,名枹罕园,在《枹罕园记》说:“陇西临洮属州,故名枹罕,谓枹鼓罕少也。”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理解,“枹”是鼓槌的意思,在过去的时代,鼓声常常用于争伐,有“枹”必有鼓,“枹鼓”也就成为战争的代名词了。“罕”是少,是稀奇之意,那么,“枹罕”就是很少有战鼓声的地方,是一个没有战争的地方。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命名,它寄托了一种美好的愿望,那就是不要战争的枹鼓之声,渴求和平安宁的美好生活。其实现实中的枹罕的确是个与世无争的研习经传的好地方。
  这里有“张骞古迹,十万里之波涛;伯禹遗迹,二千年之坂蹬。深谷带地,击穿崖岸之形,高岭横天,刀削冈峦之势。烟霞子细,泉石分明,实天上之灵奇,乃人间之妙绝。目所不见,耳所不闻。……人踪罕及,鸟路才通,每有香果琼枝,天衣锡钵,自然流出,不知从何而至”。
  再此,我要感谢杨广,尽管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不是很好,但是,他让我在这枹罕郡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使我没有“抱憾”终身。杨广,谢谢你。
  据我考证,枹字出现的最壮观诗句当为屈原的《国殇》中的诗句:“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这是一句描写惨烈的战争场面的诗句,车陷马翻,但战士们仍拿着鼓槌——“玉枹”在击打战鼓,在这里枹就是指鼓槌,并以玉石为它的把柄。
   枹罕——最初是秦朝的一个县——命名始于秦初,那么秦朝郡县名称的命名有什么讲究或规律可循吗,根据秦朝三十六郡的命名来看,各郡的名称不是随便编造的,而是根据旧名袭之,原来叫什么,就在原名的基础上来命名。枹罕的称呼可以说是渊源悠长、非常古老的了,它竟然出现在二千二百年以前,古老得令人吃惊。在秦人进入临夏地区以前,这个称呼可能已经用了非常长的时间了。
  同时古籍记载,远古时期枹罕地区还是一片湖,在大禹凿湖以前,枹罕大夏河谷是一个浩渺无际的湖泊,古罕羌族的人民在湖水中往来穿梭、渔歌互答,水鸟忽上忽下,叫声婉转,水波荡漾,水天相接。那也可算是是一个仙境吧。如果这是真的,这样的地方没有枹鼓之声,没有战争,号称“枹罕”也实在合适不过了。
   “枹者,船也;罕者,罕羌部族也。枹罕者,即乘船捕鱼为生的罕羌部族们生活的地方。”而这种理解我认为更有可能,更能符合历史的真实涵义。
  总之枹罕这个地方,点点滴滴处,都留下了我此生最后美好的时光。
  后来,李渊建立大唐。武德初年,我被李渊兼封为秘书丞,终老于枹罕这山青碧水之间。
  
  
  【总结】陈深说: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啊。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十三岁
  当皇太子时间:三年
  受教育程度:5(受到很好的教育)
  子女情况:不详
  英雄事迹:5(为枹罕太守)
  命运坎坷度:0(有父母宠爱,有世外桃源可居,有稳定的职位,加上有美女香车,亭台楼阁,诗词歌赋,真是人间仙境啊)
  篡位思想:无
  结局:3(病逝)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0-13 16:58:16 
回复 
  【北朝 北魏世系】
  
  161,【拓跋嗣】
  
  我是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的长子拓跋嗣。
  公元398年,拓跋珪称帝,定都平城,成为北魏王朝的第一个皇帝。
  但是在当时的魏国,父亲制定了《大魏皇储继承人法案》,这里面的条款实在是太坑爹了。其内容如下: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大魏皇储继承人的册立遴选制度,保护皇储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和义务,加强对皇储继承人的监督管理,维护我大魏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我大魏的国祚永享,延绵不绝,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皇储继承人,是指现任皇帝根据个人喜好或者在适当听取众大臣的意见的基础上,本着先“立嫡立长”、再“立贤立德”次之的规定下,在皇帝诸位皇子之间进行指定皇位继承人选的确定及废立皇太子的行为。
  
  第三条
  在我大魏国境内从事册封、废立皇太子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法。
  
  第四条
  从事皇太子的册封及废立活动必须遵守我大魏的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国家公共利益。
  
  第五条
  皇储继承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原则,无条件遵循皇帝的旨意或口谕。
  
  第六条
  皇太子的册封及废立活动只能由皇帝陛下来做最终决定,其他团体和个人不得擅自册立。
  
  第七条
  为了不使汉朝吕后弄权之故事的出现,凡取得皇储继承权的皇子,皇帝必须效仿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先例,在十日内赐死该皇子的生母,用其他妃嫔做该皇子的养母,以防母壮子弱之事的历史悲剧再次出现而动摇我大魏国本。
  
  第八条
  本法案自登国元年正月初一起施行,所有修改和解释权仅归我大魏皇帝一人所有,如有异议,申诉无效。
  
  因此,根据第七条之规定,我母亲刘贵人就在我被册立为皇太子的第十天被父亲赐死。
  父亲为此用“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专门向我解释和阐述了《大魏皇储继承人法案》中的精神内涵,他指出:“昔汉武帝将立其幼子而杀其母,乃是为了不令妇人及外戚参与国政,使我家国大乱。你是太子了,以后你要继承我皇位的,故我考虑深远,一同汉武,是为长久之计啊。”
  而我本性纯孝,母亲死后,我哀泣不能自胜,日夜哭泣不止。父亲对我的哭泣甚是不悦。
  一天晚上,父亲终于龙颜大怒,要深夜招我觐见训示。左右对我进言道:“孝子事父,小杖则受,大杖避之。今陛下怒盛,入或不测,将陷皇上于不义。不如且出,待陛下怒解而进,不晚也。”由于我仍旧心存惧意,故而听从了手下人的意见,乃微服出行,逃于宫外。
  后来天赐六年(409年)我二弟拓跋绍之母贺夫人有错失,父亲幽禁她于宫中,即将下令杀她。到黄昏时仍未处决。贺氏派亲信密告拓跋绍快来救她。
  我二弟拓跋绍为人凶狠险悖,不遵教训。喜好轻游里巷,劫剥行人,斫射犬豕,以为戏乐。父亲曾对其行为大怒不止,将他倒悬井中,到了垂死才放出。我也时常以礼仪道德等劝诫于他,所以我兄弟二人关系并不好,父亲也时常惧怕他会叛变谋反。
  拓跋绍当晚就与帐下及宦官数人,在内应的帮助下,犯禁偷入宫中。左右侍御立即大呼贼至,可是御林军统领原是拓跋绍的手下,却事先被拓跋绍借故调离了。父亲即时惊起,左右护卫不至,他又寻求弓刀而不获,于是父亲在这场宫廷政变的混战中被杀。
  这血雨腥风之夜过后,宫门到了中午仍然不开,拓跋绍便伪称父亲下诏召见百官于西宫。他端站门前向北面而站立,要群臣拥立他,百官见事不妙,迫于他的凶狠,大都附和。唯有我妹妹阴平公拓跋烈痛骂他之后,泣而逃走。
  于是朝野凶凶,各怀有异志。肥如侯贺护举烽火于安阳城北,所以贺兰部人皆往赴那里,其余旧部亦率子弟招集族人,相聚于此地。拓跋绍听闻人情不安,乃发出布帛班赐与王公以下,上者数百匹,下者十匹。
  我在外头听闻宫中有变,便即刻回去,潜匿于山中,暗派使者以我皇太子的身份下书夜告北新侯安同,欲合力除贼。众臣皆响应我之号召。
  当我到达城西,由于宫中卫士大都看不惯拓跋绍的弑父夺位的卑劣行径,便一起联合起来把他拿下了。于是我为父报仇,赐死了拓跋绍母子,并诛杀他帐下党羽及宦官、宫人为内应者十数人。群臣愤愤,在城南都街生脔割食了他们,以祭奠我父亲在天之灵。
  后来我于同年即位,改年号“永兴”, 是为北魏太宗明元皇帝。
  泰常八年(423年),我进攻南朝宋国得胜回来,此役称为南北朝第一次南北战争,我北魏获得胜利,攻占虎牢关,辟地三百里,并进逼刘宋领土。但是终因攻战劳顿成疾引起心肌梗死而终,享年三十二岁。
  我虽英年早逝,但上承我父开国君主拓跋珪武功建国,后有我儿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和大破柔然,足以媲美前秦符坚统一北方和汉武帝大破匈奴的功勋。因此我在北魏开国历史中占有承先启后的绝对枢纽地位。这也是我在九泉之下足以欣慰的了。
  
  【总结】拓跋嗣说:我要改《继承人法》!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十岁
  当皇太子时间:七年
  受教育程度:5(受到很好的教育)
  子女情况:生太子拓跋焘等
  英雄事迹:3(生母被赐死,后平乱锄奸,攻占虎牢关,辟地三百里)
  命运坎坷度:2(短命似乎是那时皇帝的宿命)
  篡位思想:无
  结局:3(病逝)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0-14 16:59:42 
回复 
  162,【拓跋焘】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我是北魏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的长子拓跋焘,表字佛狸(bi lí,读作狴狸,狐狸的一种)。
  我拓跋族入主中原后,承中原佛法之事,接受了佛教这一思想武器,用它来敷导民俗,因此,从祖父拓跋珪开始,我北魏统治者大都敬礼沙门。故而我的表字中有“佛”。
  父亲御驾亲征心梗猝死后,我便继位。前几年,我也是参禅礼佛不绝,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但是,佛教的发展,也给我北魏的统治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和影响。
  佛教势力的发展,佛教徒的大量增加,使我北魏控制下的劳动力户口相应减少。我在位时,东征西讨,南北设防,尤需大量人力;佛教所宣扬的理论虽然从本质上讲是有利于我封建统治的,但个别僧侣的夸诞大言也会超越我封建政治的轨道,使得王法废而不行。
  尤其是北魏初承汉代遗风,谶纬方术流行,无论朝廷民间都笃信不疑,我也是如此,军政大事往往先予卜问,SO,一些佛教徒也借助于鬼神方术扩大其影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我皇权的加强。
  沙门不负担赋税,不服徭役的僧侣人数的膨胀,就会大大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寺、塔、经、像的增多,是社会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这与我大力提倡发展生产、节约开支,增加物质财富,保证军国费用的方针政策相抵触。在我大力提倡以“文教”,要以儒学“一齐政化”、“政齐风俗”的伟大旗帜的指导下,我认为让“虚诞不经”的“胡人”的佛教广为流传,只会招致“礼义大坏”、“天常大乱”、“王法废而不行”的恶果。因此,我要坚决打击佛教,是很自然的了。我崇儒灭佛,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北魏皇权化的进程,深刻打击了佛教传入神州初期的嚣张气焰,对中国佛教哲学、理论的改变影响深远,并给以后的反佛斗争以深刻影响。
  太延四年(438),我便诏令五十岁以下沙门尽皆还俗,以从征役,解决翌年西伐北凉所需的人力问题。
  太平真君五年(444)正月,我又下灭佛诏,指责沙门之徒,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孽,非所以壹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诏书规定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有私养沙门及师巫、金银工巧之人在家者,限于二月十五日前遣送官曹,不得藏匿。过期不送,一经查实,沙门身死,主人门诛,以加强我政治控制。
  太平真君七年(446),我因镇压盖吴起义到长安,随从牧马到一寺院,发现内藏武器,手下遂报告于我,经搜查后又发现数以万计的赃贿之物和密室等不法证据。
  后来在大臣崔浩的进言下,是年,我发出了更为严厉的灭佛诏:佛图形象及佛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将轰轰烈烈的“除释灭佛新文化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于是乎,全国各地范围内的碎佛像、焚佛经、诛杀僧侣的“大革命”开始了。
  在这场席卷全国的“大革命”中,我有一位心腹,对我的灭佛政策呼应声最高。时不时的在重要场合,手持“圣谕”,慷慨激昂,大肆宣讲灭佛的必要性的重要性。
  我这个心腹叫做宗爱,是个黄门宦官总管。以前在战场上曾舍身救过我一命。
  平日里他对我是阿谀奉承,谄媚邀功。其实他外表忠厚,实则内心阴狠残暴。只可惜我没早点看出他的真面目啊。
  我到了晚年,变得脾气暴躁,诛戮过多。而我却又常常在杀完人之后后悔莫及。由于刑罚严酷,国内曾经经历了几度政治混乱。
  尽管我脾气暴躁,但我却非常重信义,讲感情,有着非常直率的孩子气。太子拓跋晃因为曾经上书弹劾宗爱有贪污的不法行为,差点被我砍了脑袋,因此宗爱就与太子结下了很深的梁子。
  正平元年(451年)我御驾北征,任太子拓跋晃为监国,宗爱那时与太子部属给事仇尼(估计是官名)道盛和侍郎任平城之间互有隙仇,他怕日后太子登基对己不利,于是与东宫势力展开权力斗争,仗着我对他的信任,他对我进谗言说太子的门客和一些僧尼交往过密,意图造反。
  而那时正是“大革命”的高潮期,我对于勾结僧尼之事自然是勃然大怒的,于是在宗爱的鼓惑之下而先诛杀了道盛和任平城。而我儿拓跋晃也不久因日夜惊惧而逝。
  全都是我的错啊,我不配当个父亲!
  之后宗爱于害怕我早晚会发现自己的诬陷之罪,竟然决定先下手为强。在一次侍寝的时候给我进献了含有迷魂散的汤剂,我在昏迷中被他所杀。时年四十四岁。
  我一个东征西讨杀人万计的人,一个柔然万数铁骑围不住、百次战争缶石没犯身的一个天命的皇帝,却死在了一个小小的宦官手中,真是可笑可怜可悲啊!
  但是我所创造的赫赫武功却没有随着我的死而没落,我为我的子孙留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我创造了一个时代,一个铁骑峥嵘的时代,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时代。开创了一个尚武的北朝至隋唐时代。
  我壮大了北魏,结束了一个半世纪的中原混战,从为我的子孙--北魏孝文帝去开展民族融合,拒绝民族歧视的这一活动提供了一个十分稳定的政治环境。
  
  【总结】拓跋焘说:汉武帝杀子的故事居然在我身上重演了,悲剧啊!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两岁
  当皇太子时间:十三年
  受教育程度:5(受到很好的教育)
  子女情况:生太子拓跋晃等
  英雄事迹:5(攻灭北燕、北凉,讨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取南朝刘宋的虎牢、滑台等地,兵伐漠北高原,大破柔然,统一了中国北方,开展灭佛运动,晚年族诛大臣,逼死太子。)
  命运坎坷度:2(这许多英明神武的皇帝,为什么年老了都会犯“害死自己儿子”这么大的糊涂呢?)
  篡位思想:无
  结局:1(被宦官宗爱所杀)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0-15 15:08:07 
回复 
  163,【拓跋晃】
  
  人生百转。
    总有若干个转折点,在预见不到的地方出现和发生,因一个人,因某件事,或在少年时,或者那人已到中年……
  我是景穆太子拓跋晃,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长子。神嘉五年(432年)我被立为皇太子。在我年长后,父亲经常让我监国视政。
  正平元年(公元451年),我才二十三岁,可生死转折在这一年超乎想象地来了。
  之前的一年,也就是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素有“南北朝第一流军事谋略家”之称的司徒崔浩犯下了“暴扬国恶”罪而被满门抄斩,一时间北魏朝野笼罩在血雨腥风中。祖父拓跋焘的屠刀落下,受死的不仅仅是崔浩满门及其姻亲,还有他的同事部下;如果按这样的标准衡量,我的老师太子太傅、中书博士高允也在这个死亡名单内。
    高允博通经史天文术数,有真才实学;崔浩的父亲崔宏生前见了高允,一见就喜欢上了,断定高允必为一代伟器。那年崔浩组织撰写国史,拉上他。他们成了同事。
    他们不是一般同事关系,在彼此心里,都清楚。但他们的行事方式却大不相同,高允谦虚谨慎,即便做了我的老师,也一如既往。崔浩则不然,高允看到他越来越张扬、自大与专断,不该做不能做的事他也做,竟至听任只看见眼前利益的人摆布,不禁暗地叹息分寸之间,恐为崔门万世之祸。
    后来发生的事不幸被高允言中。崔浩走向断头台,他的同事部下也将相继走向断头台。风雨欲来,高允以为自己不可幸免。然而他的学生,我在关键时刻出现了,把他召进宫,次日清晨带他去见父亲拓跋焘,叮嘱他不要多言,说话一定要依着他的意思说。
    听见我对父亲说高允小心缜密,请赦其死,高允明白我是想救他。这个生长在皇宫心地纯净的学生要救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老师不死,他有些感动,可他不能因此失掉一向遵循的做人原则,所以,当父亲问,国史都是崔浩编写的吗?他说,不全是,崔浩不过总裁而已,若说著述,我写的比崔浩多。
  父亲大怒:“高允的罪比崔浩还重,何以得生?”我赶紧圆场:“高允微贱小臣,语无伦次,我问过他,国史都是崔浩编写”。父亲又问他:“真像太子说的那样吗?”
    “我没说过那样的话”,他说,“如果定罪,我的罪当灭族,不敢虚妄。太子这样说,是想救我的命。”
  他早已做好赴死准备。可是父亲却出人意表的忽然转换腔调,对我说:“高允正直啊,临死不移,这样的人不但应该宽赦,还值得表扬。”
    但苟全性命的高允不想从此苟活。按父亲的愿意,被灭族的不仅是崔浩及其姻亲,连他的属下也要灭族的,但遭到高允抵制和反对。父亲最后让高允起草诏书,他竟持疑不为,再次求见父亲面陈,说不能起草这样的诏书,不能连累这么多无辜的人啊。父亲又被激怒了,这个人怎么就这样倔?自己不要命还要为别人请命?
    父亲说:“无斯人,当更有数千口死矣” ,然而我一再为高允拜请,父亲的屠刀终于只落在了128个人身上,没向高允落下,也没再向更多人落下。
    我对于我这个耿直的老师,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我对他说:“人当知机,这件事情虽然过去了,可每念之,使人心悸。”
    高允却说:“史籍,帝王之实录也,将来之炯戒,今之所以观往,后之所以知今。是以言行举动,莫不备载,故人君慎焉。崔浩世受殊遇,孤负圣恩,以私欲没其廉洁,爱憎蔽其公直,这是他的错误,他也应该为此负责。书朝廷起动之迹,言国家得失之事,此为史之本体,不能违背,我与崔浩实同其事,死生荣辱,义无独殊,我应与崔浩一同死。”
  一生说实话,他自己这样做,也用言行向周围亲近他的人强调这样做。他确实无愧于“为人师表”这四个字。
    这是我老师高允一生的主张,也成就了高允一生别人难以企及的从容。可惜,我作为他的弟子,心胸不够宽广。父亲最终听信了宦官宗爱的谗言,说我有谋反的意思,先将我两个门客给处死。我也因为整日害怕父亲对我下手,终于因心脏病突发而死。
  
  【总结】拓跋晃说:我有个好老师,但我不是个好学生。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四岁
  当皇太子时间:十九年
  受教育程度:5(受到很好的教育)
  子女情况:生子拓跋浚等
  英雄事迹:1(怕死的太子)
  命运坎坷度:2(心脏不好的千万别做太子)
  篡位思想:无
  结局:1(因宦官宗爱进谗言,惊惧而死)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0-17 10:12:02 
回复 
  164,【拓跋浚】
  
  我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皇长孙拓跋浚(或拓跋濬),宦官宗爱弑君于正平二年(公元452年),矫皇太后令,杀我三叔东平王拓跋翰,迎立我四叔拓跋余为帝。
  尽管我四叔即位后能够厚待群下,但他彻夜畅饮,夜夜笙歌,很快令国库空虚,又多次出猎,即使边境有事,亦不加理会,满朝文武和百姓皆愤怒,而他却不作改变。
  另外,我的仇人宦官宗爱也间接的逼死了我的父亲景穆太子拓跋晃,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宗爱自拓跋余登位后掌权日久,素以秦赵高自居,朝野内外皆忌惮他,而拓跋余则怀疑宗爱另有所图,密谋削夺宗爱权力,宗爱于是起了杀拓跋余之心。
  承平元年(公元452年)10月丙午日夜间,拓跋余在平城去东庙祭祀的途中,宗爱暗令小黄门贾周等乘拓跋余不备,用匕首将他刺死。
  短短数月,宗爱连杀两位皇帝,引起朝野震动。但不久之后,殿中尚书长孙渴侯与尚书陆丽迎立了我即位,是为北魏高宗文成皇帝,那一年我才十三岁。为稳定朝中形势,我断然把宗爱、贾周等作恶不法的宦官诛杀,夷灭三族。
  我少年时便聪慧明达,深受祖父拓跋焘的喜爱,堪称神童的典范,并常随祖父左右巡游;公元444年,我五岁时,随祖父出巡,遇到边将解压数名俘虏而过,边将们还不停打骂鞭笞这些俘虏,我见状不忍,当即以王者口气命令边将停止滥用私刑,并且问明缘由后当即恳求祖父下令释放这些俘虏。祖父奇之,认为我年龄虽小却有天子的气魄,因而深受他的器重;我年长之后,风格异常,每有大政,常参决可否,开始逐渐参于政治决策。
  我在位期间,认为适当的利用佛教来控制百姓思想和巩固人心是有好处的,于是这一时期佛法得以恢复。我这时候有个名垂千古的大手笔诞生了——我下令建造了日后闻名中外的云冈石窟。
  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
  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秀骨清像”的源头。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由著名高僧昙曜大师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石窟五所(现编号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后来的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云冈石窟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石窟群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弟子和护法诸天等;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还有我国古代乐器雕刻如箜篌、排萧、筚篥和琵琶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在雕造技艺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代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吸取和融合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份,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在我国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云冈石窟不但是今天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历史、雕刻、建筑、音乐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形象资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实物佐证。
  一千五百年后,云冈石窟由于受到风化、水蚀和地震的影响,毁损较为严重,同时还遭到人为的偷盗破坏。据不完全统计,被盗往海外的佛头、佛像竟达一千四百多个,斧凿遗痕,至今犹在,令人唏嘘!
  现如今云冈石窟是中外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其中形成了著名的十大看点:
  
  看名
  云冈石窟是我北魏王朝建都平城(即今大同)期间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是世界遗产、国之瑰宝、大同文化名片,一批批中外游人慕其盛名纷至沓来。
  看形
  武周山,亦名武州山,在大同城西山中。宋《太平寰宇记》引《冀州图》云:“武周山在郡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山之南面,千仞壁立。”云冈石窟即因武周山南缘斩山开凿。
  看窟
  云冈石窟的洞窟类型多样,结构复杂。主要有大像窟、佛殿窟、塔庙窟、僧房窟、禅窟等,其中前三种是云冈洞窟的主要类型。
  看佛
  佛、菩萨、弟子、护法等作为宗教人物形象的出现,是伴随着佛教美术轨迹发展而发生的。
  看画
  掀开云冈石窟这部精美的“石书”,便似打开了一幅绝伦的卷画,在以佛、菩萨、弟子、飞天为主要内容的画面中,亦点缀着一些佛经故事画。这些故事画,虽不为雕刻内容的主流,但它却与石窟中的其他雕刻一样,烘托着主题,扮靓了洞窟,使云冈石窟这颗耀眼明珠,绽放出特有的艺术光彩。
  看艺
  云冈石窟乐舞雕刻,是古代多元文化结合的产物,各民族深厚悠久的民间乐舞艺术在此积淀。经调查统计,石窟中目前有22个洞窟雕刻乐器图像,尚存各种乐器雕刻500余件,27种,乐队组合60余组。有表现佛界或俗界的专门性伎乐,也有点缀于壁面空间的图案化装饰性伎乐;有规模宏大,形式俊丽的天宫伎乐,也有态势缥缈悠逸、具有回旋流动之美的飞天伎乐。
  看史
  我鲜卑族拓跋部是一支兴于阴山山脉以南大草原的游牧民族。公元386年,我鲜卑拓跋崛起,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了北魏政权。随后,又威服塞北各族,于398年迁都平城今大同市,平城作为北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达96年。
  我鲜卑拓跋风俗淳一,原本不信佛法,与魏晋通聘后,特别是经过先祖拓跋什翼犍的引进介绍,才开始接受佛教。
  看人
  1500多年来,云冈石窟令多少文人墨客、名流学者、达官贵人为其倾倒、歌咏,留下了许多千年不朽的佳作,极大地丰富了云冈石窟的文化内涵。
  看联
  匾联雅俗共赏,素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云冈石窟,历代留下许多楹联,为世界文化遗产增光添彩。
  五窟正面悬特命总督兵马侍郎佟养量于清顺治辛卯(1651年)夏题写的匾[大佛阁]。门联为:
  佛境佛地乘建佛心成佛像
  云山云岭带将云水绕云城
  
  六窟里门正中悬康熙御笔题写的匾[庄严法相]。
  外门联:
  性本明慧镜万古灵光昭云水含类群生都成就善男信女
  心地从慈航千秋普度皈佛法微言广训共娱游寿世康庄
  门楣联:山色随云秀 佛灯共日长
  看寺
  云冈石窟早在窟前营造的木结构建筑,称“十寺”,又作“十名”。
  “十名”之说约自辽代开始。金代十名尚存,皇统七年(1147年)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碑文中记载“……西京大石窟寺者,后魏之所建也,凡有十名,一通示,二灵岩,三鲸崇,四镇国,五护国,六天宫,七崇教,八童子,九华严,十兜率……”
  其间殿阁楼台、香积禅林金碧莹煌。岿然雁北一胜境也。
  
  
  【总结】拓跋浚说:云冈石窟是我的代表作。
  立为皇太孙时年龄:十二岁
  当皇太孙时间:三个月
  受教育程度:5(受到很好的教育)
  子女情况:生太子拓跋弘等
  英雄事迹:5(五岁有天子像,建造云冈石窟)
  命运坎坷度:2(二十六岁便英年早逝)
  篡位思想:无
  结局:1(去西天极乐世界参禅礼佛了)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0-24 14:21:56 
回复 
  165,【拓跋弘】
  
  我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自小深谙佛法,故而我在十七岁那年就舍身于佛祖,退居二线,当起了太上皇,并立五岁的小太子拓跋宏为帝。我想我肯定是史上年纪最小的太上皇了。
  其实我当不当皇帝,当不当太上皇也没多他关系,无非都是个虚名罢了。如果我一心参禅礼佛也就罢了,可是我自从得罪了当朝的冯太后,我的逍遥日子也就基本上到头了。
  冯太后并不是我的生母,由于那该死的《大魏皇储继承人法案》没有人敢去反对,我母亲生我后就被赐死了。
  俗话说的好啊,“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但是就算是进了一家门,也不见得真的成了一家人。得罪女人的后果是恐怖的,更别说是得罪了一个半老徐娘的有着强烈权利欲的继母兼太后了。
  由于先帝早亡,冯太后耐不住守寡的孤寂,在后宫养了个男宠叫李弈的。
  我北魏乃是少数民族政权,这一时期我拓跋氏,在婚姻关系上尚保留着许多原始婚姻形态与遗风,男女之防不甚讲究,贞节观念更是淡薄,冯太后就很注意那些美貌男子,以便选来做为男宠。
  李弈是官宦子弟,长得仪表堂堂,风流倜傥,兼之多才多艺,善解人意,因而深得冯太后宠爱,经常入侍宫中。
  公元470年(皇兴四年)秋天,李弈的兄长、尚书李敷的好友——相州刺史李因罪被告发,主持审理此案的官员提示李牵连李敷兄弟。李为了自保平安,竟无端捏造、罗列李敷所谓不可告人的“隐罪”二三十条。我原本就看这些男宠不顺眼了,严重影响我礼佛的心境。
  于是我借机下令,将李敷兄弟打入死牢。这年冬天,李弈与哥哥李敷、堂兄弟李显德等人同时被杀。李弈死后,冯太后失去了一位甚是相得的情人,心中极难平静,于是乎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把我给恨透了。
  后来,我又把李擢升为尚书,参决国政,我的这一举动使得冯太后更无法容忍。于是,她利用自己的声威与势力逼迫我交出皇位。我本人虽聪睿夙成,刚毅有断,但生性喜好黄老、浮屠之学,常常与朝中士大夫和沙门一起高谈玄理,给人一种雅薄富贵、厌倦国政、不以天下事为意的印象。
  在冯太后的强大压力下,我曾想传位给素有时誉的叔父——拓跋子推,但遭到宗室大臣和宦官的联合反对。最后我把皇位传给了我儿子拓跋宏。没多久我就被冯太后给毒死了,时年二十三岁。
  
  【总结】拓跋弘说:你床上有男宠,叫我如何安心礼佛?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两岁
  当皇太子时间:九年
  受教育程度:5(受到很好的教育)
  子女情况:生太子拓跋宏等
  英雄事迹:3(诛杀李弈)
  命运坎坷度:2(秽乱后宫岂非是罪恶的根源?)
  篡位思想:无
  结局:1(被鸩而亡)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0-25 12:50:43 
回复 
  166,【拓跋宏】
  
  我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我的名字和我父亲拓跋弘居然是一样的音,真不知道当初是谁给我们取的这么同音的名字?也不怕把辈分给搞乱了。尽管我们拓跋氏是鲜卑人,但我自小酷爱汉文化,因此我认为辈分乃是天理伦常,天底下哪有儿子和父亲叫起来同名的啊?所以我亲政后做了个很英明神武的决定,那就是我把姓氏“拓跋”改为“元”姓,以后我的名字就叫元宏了,这样一来,后人就不会把我和父亲给搞错了。
  我也是《大魏皇储继承人法案》的受害者,刚出生,我被父亲立为太子,生母就被赐死。而父亲就此看破了红尘,让位于我,做起了逍遥自在的太上皇。可是由来父亲因为杀死太后男宠李弈而得罪了冯太后,被冯太后给毒死了。
  我在冯太后“临朝称制”时期年纪尚小,因此也不知道父亲的死因,就没有对冯太后产生强烈的仇恨感。后来我的长子元恂出生了,我壮起胆子向冯太后求情,希望能够改革“旧制”,“不袭前事”,把我爱妃林氏的性命给保全下来。因为我的爱妃——林贵人,他父亲、叔父都有功于社稷,都在之前的叛贼乙浑之乱中冤死。我也对她感情颇深,不忍赐其死。
  可是冯太后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更改不得,驳回了我的请求,依例还是将林皇贵人给赐死了,我后来追封她为贞皇后。不过,这就为后来我儿元恂之乱埋下了隐患。
  我在四岁的时候曾经为父亲吸吮过背上痈疮的脓血,当时冯太后见状,大奇。五岁时接替父亲登基后,悲伤的说道:“我接替至亲为帝,内心的悲切无法表达。我心中是不愿见到父皇离位而去呀!”
  冯太后当时感觉我过于聪慧,担心日后对自己不利,便曾想要废掉我。
  有一次,冯太后在寒冬腊月北风呼号之时,把只穿单衣的我关到一间小屋里,三天没给我饭吃。后来多亏了拓跋丕、穆泰和李冲等朝廷重臣的劝阻,她才改变了主意。
  后来,有宦官对冯太后搬弄是非,谮说我的坏话,冯太后盛怒之下,又把我痛打了一顿。我也毫不反抗的默然接受,并不自明申辩。
  我少时对于这位祖母太皇太后,没有丝毫的怨言与不满,反而是敬畏之心居多。也许是冯太后被我的态度感化了,也许是从未生养的冯太后对自己亲自抚养长大的我动了恻隐之心,此后她对我再也没有动过火气,而是以一个慈祥的祖母的身份培养、训导我这位雅有至性的皇孙。
  同样,我也逐渐感到祖母皇太后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并且也为她临朝时那钢铁般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气度所威慑,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与仰赖。正因如此,我逐渐成为冯太后得意的事业继承人。
  由于冯太后的亲自教育与监督,我整日手不释卷,刻苦读书,日复一日,孜孜以求,不仅对儒家经典的精奥谙熟于心,而且史传百家,也无不涉猎,成了一位颇有才学的皇帝。
  我的诗赋文章皆即兴而作,立笔而就,即使有时因事情紧急,骑在马上口授章草,待其勒定成稿也不改一字,有大手笔之风度。
  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正月初一,我始服衮冕,朝飨万国。从这年开始,冯太后有意让我参与朝廷事务,逐渐培养我的政治才干,有关的诏敕册文大多授意由我亲自来起草。
  当然,我的行动并没有超越冯太后允许的界限,所谓“优游恭己,玄览独得,著不自言”,从不过多发表意见,更谈不上大事参决。因为此时的我还不可能摆脱冯太后而独当一面。
  冯太后看着我一天天长大,亲自作了《劝戒歌》三百余章和《皇诰》十八篇,作为我学习的指南和行为准则,从思想上向我灌输治理天下的原则,以使我更加符合自己的要求。同时,冯太后还特别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现身说法地对我进行教育和示范。
  冯太后在生活上十分注意厉行节约。临朝之初,她就下令取消了鹰师曹,禁止各地上贡鹰之类的伤生鸷鸟。平日穿戴,皆是些缦缯(没有花纹装饰的丝织品),从没有锦绣华丽的装饰。至于膳食,她临朝以后,也改变了原来宫廷之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花样繁多的旧制。平日,她在一种宽仅几尺的几案上就餐,使原来的食谱减少了十分之八九,杜绝了奢侈、铺张。
  在冯太后的表率之下,我也养成了节俭朴素的性格,平日穿着打扮多是浣濯之衣,坐骑的鞍辔是铁木做的,并无金雕玉镂。对此,冯太后极表赞赏。除了平日听政、临朝,冯太后还经常外出巡视。每到这时,她一般都将孝文帝带在身边,以便让他随时随地得到磨炼。
  当我知道父亲是被冯太后毒死的事实后,我还是以很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和侍奉冯太后的,因为她的确是一位正直、稳重、有卓识远见的女政治家。她曾经和我解释说,当年她一是为了自保,因为父亲对她豢养男宠多有不满,想杀之而图个耳根清净;二是为了我大魏的千秋社稷,皇位不可落入一位醉生梦死整日沉醉于黄老学说的无为皇帝手中。
  不管她当年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吧,我反正对她的远见还是很佩服的。自两汉西晋后,我大魏时期皇权与外戚相互倾斗的事情没有出现。而冯太后自己的亲戚当中,也没有一人进入到皇权斗争的核心区任职。因此后来冯太后病逝之后,我再三权衡了利弊,终于还是没有修改“子立母死”的法令。
  冯太后在政治上无疑是个铁腕人物,但她在日常琐事上却表现得仁慈和善。有一次,她身体不舒服,服用庵闾子(一种中草药),主事的厨子却稀里糊涂地端上一碗米粥,由于粗心,他居然没有发现粥中竟有一支数寸长的蝘蜓(类似壁虎的爬行动物,俗称石龙子)。冯太后正要张嘴吃时,用汤匙轻轻一搅挑了出来。
  当时我在一旁奉侍太后,见此情状,很是恼火,狠狠地将那厨子大骂了一通,并准备处以严刑。冯太后却笑着摆摆手,把早已吓得体如筛糠的厨子释放了。我对此感触很深,很多年后,我也没有忘记。
  我亲政后,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一次是厨师在进食时不慎将热汤撒了,烫伤了我的手;另一次是我在吃饭时,也发现碗中有飞虫之类的东西。我既没有对厨师发火,也没有怪罪于人,只是和冯太后当年一样,一笑了之。
  冯太后在我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也赢得了我对她的格外孝敬。有一次,冯太后带我和群臣百官、蕃国使者、诸方渠帅行幸方山,在灵泉池大摆酒筵,冯太后令众人各自表演当地舞乐以助酒兴。我在酒筵前翩翩起舞,群臣见状也纷纷起身,举杯为冯太后上寿。冯太后见状,心中大乐,情不自禁地随着节拍作歌,我亦随之放开歌喉相和,并向冯太后再拜上寿。一时间,酒筵之上,歌舞四起,与太后和歌高唱者达九十余人,一派祥和、欢快的气氛。
  冯太后不仅在政治上全力培养我,而且也非常关心我的婚姻和日常生活。也许是出于使冯氏家族世代贵宠的私心,或许是她不放心让别人家的女儿来到宫里,冯太后特意把同胞长兄冯熙的三个女儿纳入宫里。后来,我先后将其中两女冯清、冯润立为皇后——史书上一称冯废后,一称冯幽后,另一妹妹冯洁被我封为左昭仪,不幸早薨。
  冯清后来因为和姐姐冯润争夺后位,被我废黜,一气之下愤而出家,在瑶光寺为尼,终老于青灯黄卷。而冯润后来被我弟弟元详赐死。
  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九月,49岁的冯太后病逝于平城皇宫的太和殿,谥号文明太皇太后。她临终时,曾降遗旨,并书之金册,安排了自己的后事。遗旨说:“她死后,逾月即行安葬。山陵之制,务行俭约,其幽房设施、棺椁修造,不必劳费。陵内不设明器,至于素帐、缦茵、瓷瓦之物,亦皆不置。”
  冯太后的死,使我痛不欲生,五日内我滴水未进,毁慕哀悼。对太后的陵墓规格,尽管高闾、游明根等鸿儒重臣多方要求按太后金册遗旨办,但我仍坚持将她的坟陵拓宽六十步,实际上这是对国君的葬礼规格了。
  当年十月,冯太后被安葬在自己生前选定的墓地——方山永固陵(今山西平阳北),没有和先祖父文成帝合葬。我为了表达自己的孝谨,在永固陵东北约一里处,为自己营造了寿宫,准备死后也埋葬在这里,永伴抚养自己成长的祖母太皇太后,以体慰她阴间的孤独。
  我当政时期,在冯太后的支持指导和尽心辅佐下,开始了我大刀阔斧的“太和改制”运动。主要内容包括迁都、改革官制、施行均田制、建立三长制、禁止胡语、胡服、说汉语,着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同族通婚、倡导与汉人联姻、亲自修改礼乐刑法等。
  特别值得说说的大事,那就是我迁都于洛阳后,效法先祖开凿了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
  后因我迁都洛阳,全面实行汉化——这使“太和改制”再奏高歌,将洛阳瀍水以西的北邙阪作了皇家的陵寝之地,方山虚宫后来仅号为“万年堂”。尽管如此,改革大业后继有人,并能在以后的岁月里发扬光大,已足以使冯太后瞑目黄泉了。
  后来我在南征时感染风邪,崩于谷塘原之行宫,时年三十三岁。
  
  【总结】拓跋宏说:有一个好祖母,胜过百万雄兵啊!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两岁
  当皇太子时间:三年
  受教育程度:5+++(受到很好的教育)
  子女情况:生太子元恂、元恪等
  英雄事迹:5+++(太和改制、迁都洛阳、改革官制、施行均田制、建立三长制、禁止胡语、胡服、说汉语,着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同族通婚、倡导与汉人联姻、亲自修改礼乐刑法、建造龙门石窟)
  命运坎坷度:5(奶奶不是亲奶奶,才成就了他的美名)
  篡位思想:无
  结局:3(英年早逝)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0-31 09:59:34 
回复 
  167,【元恂】
  
  我是孝文帝长子元恂。父亲于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后不久,就封我为太子。我生母是林皇后。
  我出生时有“两大无”。
  其一是我出生后无母。依照北魏惯例,我被立为太子后,我生母即便赐死,我便由我的曾祖母文明太后冯氏抚养。
  其二是我出生数年无名。直到我4岁时,太皇太后冯氏亲自给我取名为恂,字元道。一时间我自己突发奇想,戏称自己为“双无太子”。
    我自小不好读书,体貌肥大,又偏爱骑马射箭。我那头脑简单、说话直来直去及鲁莽的性格为我日后带来了杀身之祸。迁都洛阳是父亲的改革举措之一,按说身为太子的我,理应从维护父亲形象和国家政权稳定的大局出发,带头拥护父亲的决定,可是我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由着自己的性子,经常发牢骚说像我这样肥胖的人实在难以忍受洛阳炎热的气候。作为十几岁的孩子,口无遮拦别人也不计较,谁知却被心肠歹毒的妙莲皇后冯润利用了一把。
  这妙莲皇后颇有心计,她随姐姐也就是当时的皇后冯清迁移洛阳之后,不仅用智谋将那冯清从皇后变成了尼姑,她自己则从左昭仪变成了皇后,而且她还让我二弟元恪的母亲高贵人永远消失了,由此她这个皇后自然而然地成了元恪合法的抚养人与监护人了。
  为了一心想让父亲废了我的太子资格,给她养子元恪创造当太子的机会,一次,当她又听到我埋怨洛阳天气太热时,就鼓动说:“你是太子,洛阳天热,你可以回大同(北魏原来的首都)避暑啊,谁敢不同意呢?”
  我不知是计,于是趁父亲外出巡幸之机,偷偷骑上马向大同的方向跑去。可是我刚出洛阳城,就被辅导我学习经学的老师高道悦骑马追上了。高老师跪在我的马前苦苦相劝,希望我不要惹事。但是我走意已决,一刀劈死了高道悦。
  次日一早,尚书陆秀飞马出城,向父亲报告了我刀劈高道悦向大同逃跑的事情。父亲返回洛阳后,马上令我来见,先是痛加训责,后与咸阳王元禧两个轮流动手,把我打了一百多棒,并把我关进了东宫。
  这一顿打得着实是重,我躺了一个多月才能起床。后来父亲多次前往东宫探视于我,希望我能回心转意与他共谋国家大事,可是我却紧闭嘴唇不搭理父亲。由此,伤心至极的父亲 只得在年底将我贬为庶民,安置在河阳无鼻城。
    之后,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正月,妙莲皇后的养子元恪被父亲册封为太子。
    而我在无鼻城终日念佛,颇有悔过之心,并且写下自白书。我秘密委托御史中尉李彪将自白书上呈给父亲。我哪里想到,这李彪竟被妙莲皇后收买了,他不仅销毁了我的自白书,还与御史贾尚一起联名上书,说我口出妄言,要再行谋逆之举。
  看了李彪、贾尚的奏本后,父亲泪水纵横地说:“古人有言,大义灭亲。今元恂违反背尊,欲跨据恒朔谋逆。天下未有无君之国,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大祸。”于是派中书侍郎邢蛮与咸阳王元禧,携带毒酒来到河阳无鼻城,传达了圣旨,赐我自尽。
  百般无奈之下,我还是把毒酒给喝了。时年十六岁。
  我死后,父亲整整一夜未睡,他在殿内默默地坐了一夜,天明时年仅31岁的父亲竟然白了许多头发。我喝毒酒自尽后,被葬在尹区庄村北,百姓们感叹我死得惨烈,于是便把尹区庄更名为太子村以纪念我的天大冤情。
  
  【总结】元恂说:我告诫那些像我一样头脑简单,身宽体胖的人以后做事情千万别冲动啊!冲动是魔鬼!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刚出生
  当皇太子时间:十六年
  受教育程度:2(没受到很好的教育)
  子女情况:无
  英雄事迹:2(杀师傅高道悦)
  命运坎坷度:5(和妙莲皇后耍心机还太嫩了)
  篡位思想:无
  结局:3(英年早逝)
  
      168,【元恪】
  
  我是高祖孝文皇帝元宏的次子元恪,妙莲皇后冯润为了一己之私,诬陷害死了我大哥元恂。其实依我自己看来,我的命运其实是由一柄象骨雕成的如意所决定的呢。
  “如意”,当时又称“握君”、“执友”或“谈柄”,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多呈S形,类似于北斗七星的形状。“如意”一词源于印度梵语“阿娜律”,是自印度传入的佛具之一,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铜、玉制作,首为云头,柄为直柄。法师讲经时,常手持如意一柄,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如意的起源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俗称 “ 不求人”的搔背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称如意,俗叫“不求人”。后来清朝的《事物异名录》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我国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
  等到了我北魏时期,如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它在这期间非常走红,成为了帝王及达官贵人的手中之物。由于它与民间的一种“不求人”挠痒痒用的东西,在器型上相结合,实用性上除用它搔痒,还用它显示权杖的作用。如意的形制以柄首呈屈曲手掌式为主流;唐代发展为柄身扁平,顶端弯折处演变为颈部,柄首为三瓣卷云式造型。明清两代,如意发展到鼎盛时期,因其珍贵的材质和精巧的工艺而广为流行,以灵芝造型为主的如意更被赋予了吉祥驱邪的涵义,成为承载祈福禳安等美好愿望的贵重礼品。臣子们常进献如意祝贺皇室寿辰,皇族也拿如意赏赐王公大臣,如意渐渐地成了上层人物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而在明末时期,如意更因其特有的雅致,成为崇尚古风的文人墨客的文房玩赏物件。
  如意的材质极为多样,各色玉石、金、银、铜、铁、犀角、象牙、竹、木、陶瓷等等应有尽有。其中玉石如意就分为翡翠、白玉、青玉、碧玉、墨玉、水晶、孔雀石、玛瑙、珊瑚等。装饰手法也异彩纷呈,尤其是配以各种所谓“中国结”,如盘长结、铜钱结、蝴蝶结、喜结、寿结等,不仅有和谐的视觉效果,也增添了如意的韵味。如意的品类极多,工艺繁复的就有珐琅如意、木嵌镶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多雕有龙纹,有的还在玉制的如意上,嵌上碧玺、松石、宝石所雕成的花卉,大多是桃果、灵芝、蝙蝠之类。蝙蝠寓意多福,桃寓长寿,是明清常见的祝颂图案。后来清宫如意收藏中的一个大类即为工艺独特的木柄三镶玉如意。这种如意的木柄质地分紫檀、花梨、黄杨、黄檀及檀香木等十余种,有的雕刻有吉祥图案,有的镶嵌金银丝花纹,也有素面无纹饰的。如意的首、身、尾分别嵌饰玉雕,这些玉饰往往采用历代古玉,也有一部分由清宫专门碾琢。此外,清代宫廷如意还有不少罕见的品类,如染骨如意、鹤顶红如意等;造型上也有别出心裁的,如双首如意和形如两柄如意交错的五镶如意等。
  从梁简文帝萧纲的诗中:“腕动苕花(苕华喻指美人)玉,衫随如意风”,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玉如意有随身佩带之大小。清雅悠闲之时,文人雅士吟诗咏赋,和着“如意舞”利用它作为打节拍之物。到了后来的明、清时期,它从实用品逐渐转向了一种艺术陈设品,供人们欣赏娱乐。如意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基本不变,而柄端由直状变为小灵芝形、云朵形多种形状。头尾两相呼应,主体呈流线形,柄微曲,造型美观华丽。最初原型结合如意的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被人赋予了“回头即如意”的吉祥寓意。“君子比德如玉”,玉如意的出现,将玉的坚润不渝美德与如意的吉祥寓意结合,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
  我自幼性格大度,喜怒不形于色,行事喜欢文雅俭朴。我和诸位兄长还很小的时候,父亲想考察诸位皇子长大后的志向,在宫殿里大陈宝物,任我们所取。
  我弟弟京兆王元愉等人都争着抢那些奇珍古玩,而我却只是选取了一柄象骨如意。父亲大奇啊。如意就是象征着权柄啊!
  由于我大哥元恂失德,被废。父亲便对彭城王元勰说:“我早就怀疑元恪此子有非常志相,如今一试,果然矣。”于是就立我为储贰。
  我酷爱经史。尤其擅长释门之义,每至讲论,连夜忘疲。善风仪,美容貌,临朝渊默,端严若神,有人君之量。后来我登上了帝位,这全都托那柄象骨如意的福啊!
  我登基后第三年(公元501年)西域诸国派遣了使节来洛阳给我祝寿朝贺,我于是乘机举办了首届万国博览会。我自己亲任会长。同时还亲自设计制定了博览会会旗、会徽、会歌、首日封、纪念币、纪念章等。
  其中来我北魏参展的国家有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西北)、罽宾(今喀什米尔一带)、婆罗捺(今瓦拉那西)、乌苌(今巴基斯坦西北)、阿喻陀、罗婆、不仑、陀拔罗、弗波女提、斯罗、哒舍、伏耆奚那太、罗般、乌稽、悉万斤、朱居般、诃盘陀、拨斤、厌味、朱沴洛、南天竺、持沙那斯头等,那时的场景蔚为壮观啊。
  可惜的是,我的福运并不够长,因常年日理万机所导致的痨病发作而驾崩于式乾殿,时年三十三岁。
  
  【总结】元恪说:如意如意,随我心意,快快显灵!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十四岁
  当皇太子时间:两年
  受教育程度:5(受到很好的教育)
  子女情况:生太子元诩,其他诸子皆早夭
  英雄事迹:3(独选如意,万国朝贺)
  命运坎坷度:3(妙莲皇后有一大半功劳,可惜痨病缠身)
  篡位思想:无
  结局:3(英年早逝)
  
        169,【元诩】
  
  自古以来,皇帝驾崩,后宫便寂寞许多。因为后宫中唯一的男性走了,留下的多是深闺旷妇。
  我是元诩,我父亲元恪因病早逝,我母亲胡太后,便成为了《大魏皇储继承人法案》实施以来第一个没有因“子立母死”的妃嫔。
  历史总是在关键时刻显示出其黑色的幽默。先祖道武帝拓跋珪起,子贵母死,已经成了我北魏王朝不可变更的“祖制”,每个皇帝即位后,只能上尊追谥来忆念他的生母,没可能有承欢膝下,共享天年的机会。
  惟独我母亲胡太后生下我后,侥幸逃过被杀的命运,并最终国权在手,号令天下。而恰恰在她身上,发生了我北魏王朝列祖列宗最最担心、一直没法避免的事情:主少母壮,骄淫自恣,又好又大的赫赫魏国,最终实际上亡于母亲之手。
  母亲本是河州刺史胡国珍之女,十几岁时选入宫中。母亲的姑姑是个职业尼姑,很会讲论佛经,于父亲登基初年进入宫中服务。几年内,她和宫内的中官和嫔妃打得火热,并拜托他们向皇帝进言自己侄女美丽聪明。父亲得知后,把这伶俐聪俊的小姑娘召入内庭,封为承华世妇。
  根据我北魏朝太子“子贵母死”的旧制,宫内的嫔妃们都暗中祈愿自己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偏偏母亲胆识不凡,她常常对旁人讲:“天子怎么能没有继承人呢,我不怕自己死掉。为皇上的冢嗣着想,最好能生太子。”
  但当她怀孕后,周围人都劝她想办法使孩子流产,免得生下太子被杀掉。由于父亲和皇后于氏仅有的儿子已夭折,母亲所生如果是男孩的话,肯定能当太子。对此,她不仅不惧怕,反而在夜深人静时对佛发誓:“希望自己能生下皇子,即使由此身死,在所不辞!”果然,母亲生下了我,进封为充华嫔。
  由于父亲的儿子们大多生下来不久就被我舅公高肇或他的侄女高皇后想方设法弄死,父亲也觉可惜。他自己又觉年岁渐长,对我这个唯一的皇子慎加保护,他亲自选择良善之人给我当乳母和保姆,别选宫殿专门养育,严禁皇后和母亲本人去探视。
  延昌四年(515年),父亲病逝。大臣崔光、于忠、王显等急忙拥立时年6岁的我为帝,是为肃宗孝明帝。
  后来母亲成了太后,时常亲近宦官刘腾。刘腾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善于揣测人意,奸谋多端,太后更念他当时对自己有保护之功,把他升至侍中的大官。刘腾广收贿赂,助人升官。此时,母亲把魏王朝的大权全部揽于自己一人之手,做事开始无所顾忌。天文官秦称天象有变,需一贵人之死以应之。母亲马上想起自己的对手高太后,派人趁夜黑杀掉她,以埋葬尼姑的礼仪葬掉了这一代正宫皇后。
  母亲对佛法很是痴迷,为了取得“真经”,母亲派遣好多使臣和和尚远涉沙漠,到西域去求佛经,耗财无数。
  我北魏王朝在北方雄霸多年,西边各小国进贡不绝,又和南朝往来贸易,府库充盈,万物皆备。母亲有一次去盛放绢布的仓库巡玩,对从行的王公嫔主一百多人下令,让众人依自己力气,随意取绢。这些人丑态百出,使尽气力左夹右扛成百匹地往家里搬。尚书令李崇和章武王元融最贪心,负绢过重,颠仆在地,一人伤腰,一人伤脚,母亲又笑又怒,让卫士把两人赶出仓库,一匹绢也不给他们,当时被人作为笑柄。惟独侍中崔光只取两匹绢,母亲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取这么少。崔光回答:“臣两手只能拿两匹”。一旁众人都涨红脸,羞愧难当。
  我北魏王朝在母亲掌政初期达至极盛,恰如一个人的回光反照时期。当时的魏朝宗室和贵臣都互相比富。高阳王元雍,富可敌国,宫室园圃和皇帝的不相上下。他有僮仆六千,乐伎五百,出则仪卫塞满路,归则歌吹连日夜,一顿饭就吃掉几万钱。尚书令李崇和元雍身家差不多,但他生性吝啬,常对人讲,“高阳王一顿饭,够我吃一千天的。”
  此时,母亲衣食俱废,挨饿受冻,只能叹道:“养虎噬人,正是讲我这样的人!”于是朝廷大政外由元义把持,禁宫内由刘腾统领,两个人威振天下。朝野有人升官或当官,两人只看送礼多少而定,连元义的父亲京兆王也倚杖儿子权势卖富弄权,他们盘剥六镇边防军人,私自和南朝走私货物,欺男霸女,远近苦之。
  由于朝纲大乱,边将逃降至南朝,宗室内也陆续有元正德、元法僧等人谋逆,陆续又有柔然、朔州胡人、沃野镇民破六韩拨陵、高平镇民赫连恩,南秦州豪强等造反,后来边防六镇军民全都不堪虐待而造反,狠烟四起,魏国大乱。秀容郡乞伏莫于造反时,秀容酋长尔朱荣率兵讨平,而正是这一小小部落奠长,日后成了母亲的夺命人。
  正光三年(公元523年)四月,大太监刘腾病死。元义已执政三、四年,很觉天下完全由他自己一人掌握,对母亲的防备之心也渐渐松驰。
  母亲趁着与我相见的机会,怨恨地说自己要去嵩山当尼姑,说着还拿过剪刀要自己落发,声色俱厉。群臣与皇帝苦苦请求。我们母子相会,趁机一同住在嘉福殿。我娘儿俩相处几天,互诉衷肠,都觉元义可恶。此时我已长大成人,又学会演戏,我假装把母子之间的往来情状一一告知元义,让元义觉得自己仍旧深受我之宠信。
  正光五年(公元525年)二月,我母子忽然解除元义禁军统师之职,为安慰稳住他,又封他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侍中、领左右等一系列虚衔。元义心中稍安,总觉自己不会有废黜的危险。
  母亲毕竟是妇人,元义是她亲妹夫,故而迟迟不忍行诛。
  母亲夺权后,被元义贬出的宗室元顺被召还,任官侍中。有一天他在殿上侍坐于母亲身边,忽然指着母亲身后的亲妹妹,说:“陛下您奈何以您一个妹妹的缘故,不正元义之罪,使天下人民不得申冤诉愤呢!”太后默言,不知如何回答才好,群臣趁机纷纷请求发落,皇帝也亲自要母亲表明态度,犹豫再三,母亲下诏赐元义与其弟元瓜家中自尽。
  在镇压叛乱过程中,秀容郡地方军阀尔朱荣日益强大,被封为安北将军,都督恒、朔讨虏诸军事。他带兵路过肆州,刺史尉庆宾不开城门迎接,他竟然派兵袭取肆州,自置刺史。朝廷对此也不敢管,眼睁睁看着一方地头蛇横行。到后来,连因梁灭齐而逃到魏国的齐国宗室萧宝寅也趁乱称帝,占据关右,改元隆绪。
  孝昌三年(528年),我的潘贵嫔为我生下一女,母亲对外诈称皇子降生,大赦,改元。
  自母亲临朝以来,奸臣擅权,政事紊乱,刚纪松驰,恩威不立,国内盗贼蜂起,封疆日蹙。而我年纪渐长,母亲自知妇行有夸,怕左右人泄漏给我知道,因此凡是我所宠信的人,都想方设法把他们外放、除掉,不让我知晓外间事务和朝事。
  散骑常侍谷士恢和我很投缘,两人常常相互谈良久,母亲便任命他为外州刺史。谷士恢不想外任,母亲就找人诬称其有罪杀掉。又有一个密多道人,能通晓胡语,我常置之于左右,顾问笑谈。母亲暗中派人杀之于城南,然后诈称为盗所杀,还假装悬赏捉拿杀手。
  以上种种,我其实一切心知肚明,因而,我母子之间嫌隙日深。
  此时秀容郡尔朱荣此时羽翼已丰,对我魏朝国政就产生出觊觎之心。他上书朝廷,要求允许自己率精兵入援相州。母亲很警惕,礼貌回绝,说北海王元颢已经率众二万奔赴相州,不需尔朱荣出兵。尔朱荣见此策不行,就召集民兵,北捍马邑,东塞井陉,自己圈出好大一段地方以谋异图。大臣徐纥又劝说母亲为尔朱荣属下赐颁誓书铁券,以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尔朱荣知道后心中更恨母亲。
  郑俨、徐纥两个人由于是母亲的男宠,所以我非常嫌恶他们。但由于上面有母亲压着,我又势力孤单,不能除掉此二人。情急之中,我想出一个下招:秘密下诏给尔朱荣,让他举兵内向都城,想以此兵威迫胁母亲归政。
  尔朱荣受诏大喜,马上派高欢(此人后来化家为国,开北齐基业)为先锋,直杀洛阳而来。军队到了上党,也许是因为我有隐隐感觉不妥,我又以私诏制止尔朱荣军队前行。
  郑俨、徐纥两人害怕祸事临头,不停向母亲吹枕边风。母亲淫妇心毒,一咬牙,居然将我毒死。那一年,我才十九岁!
  
  【总结】元诩说:祖宗继承之法果然有道理啊!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一岁
  当皇太子时间:三年
  受教育程度:3(受到一般的教育)
  子女情况:生独女元氏
  英雄事迹:3(下诏尔朱荣,引狼入室,史上第一个被亲母毒死的皇帝)
  命运坎坷度:3(原应子立母死,而今母壮子死)
  篡位思想:无
  结局:3(被亲母鸩杀)
  
     170,【元氏皇太女】
  
  世人都以为4月1日“愚人节”是来自于西方,其实不是的。今天我要告诉你们,其实早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愚人节。那天发生的事情,不光愚弄了全天下,也愚弄了我们北魏王朝本身。
  有些玩笑可以开,有些玩笑却是绝对不能开的。
  武泰元年二月廿六甲寅日(公元528年4月1日),我的外祖母胡太后向全天下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把我一个历史上有姓无名出生不到两个月的女孩冠以了皇帝之名。不过,你们可以叫我拓跋无名。我母亲是潘外怜。我一出生时,胡太后就对外谎称我是皇子,并大赦天下。
  由于父亲元诩的突然驾崩,为了稳定人心,我便成了胡太后政治上的牺牲品,她让我在名义上做了一天的皇帝。
  胡太后的多情淫乱基本上导致了北魏的灭亡,立我为帝后,她马上又在后宫和她的新男宠们在一起寻欢作乐。当时还诗性大发,作了一首《杨白花》: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来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等到时局稍定,她马上将我废黜,改立宗室临洮王元康的世子元钊为皇帝。
  胡太后的诏书全文如下:
  “皇家握历受图,年将二百;祖宗累圣,社稷载安。高祖以文思先天,世宗以下武经世,股肱惟良,元首穆穆。及大行在御,重以宽仁,奉养率由,温明恭顺。朕以寡昧,亲临万国,识谢涂山,德惭文母。属妖逆递兴,四郊多故。实望穹灵降祐,麟趾众繁。
  自潘充华有孕椒宫,冀诞储两,而熊罴无兆,维虺遂彰。于时直以国步未康,假称统胤,欲以底定物情,系仰宸极。何图一旦,弓剑莫追,国道中微,大行绝祀。
  皇曾孙故临洮王宝晖世子钊,体自高祖,天表卓异,大行平日养爱特深,义齐若子,事符当璧。及翊日弗愈,大渐弥留,乃延入青蒲,受命玉几。暨陈衣在庭,登策靡及,允膺大宝,即日践阼。朕是用惶惧忸怩,心焉靡洎。今丧君有君,宗祏惟固,宜崇赏卿士,爰及百辟,凡厥在位,并加陟叙。内外百官文武、督将征人,遭艰解府,普加军功二阶;其禁卫武官,直阁以下直从以上及主帅,可军功三阶;其亡官失爵,听复封位。谋反大逆削除者,不在斯限。清议禁锢,亦悉蠲除。若二品以上不能自受者,任授儿弟。可班宣远迩,咸使知之。”
  此诏书一出,天下愕然。尔朱荣借机上表讨伐,说胡太后“以皇女为储贰,虚行赦宥。上欺天地,下惑朝野。”
  尔朱荣以给父亲报仇为借口,进军洛阳,在河阴将胡太后还有我装入竹笼,投进黄河溺死。同时处死的还有文武大臣两千余人,并控制朝政。此后,内乱不止。到了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由高欢控制的东魏和宇文泰掌握的西魏。
  
  【总结】拓跋无名说:从皇子到皇女,还是难逃一死!
  立为皇太子(女)时年龄:刚出生
  当皇太子(女)时间:五十天
  受教育程度:0(没时间受到教育)
  子女情况:无
  英雄事迹: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册封的名义上的女皇帝)
  命运坎坷度:5(卿本佳人,奈何为君!)
  篡位思想:无
  结局:3(被尔朱荣所溺死)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1-04 14:13:45 
回复 
  【北朝西魏世系】
  
  171,【元钦】
  
  一夫一妻制,是现代人的婚姻观。
  而我做为西魏文帝元宝炬的长子元钦,则是中国古代千百年来唯一一位一生只有一个女人的皇帝了。我的爱妻叫做宇文云英。尽管她是权臣宇文泰的儿子,但是除她以外,我的世界里再也容不下其他的女子。
  我与云英自小青梅竹马,情趣相投,感情很深。云英品行端淑,深受我所爱重。我当太子时,她是太子妃。我登基当皇帝后,她进位为皇后。偌大的后宫空空荡荡,我却始终没有再册立其它嫔妃。
  云英从小就对烈女很感兴趣,常“陈列女图,置之左右”。当了皇后更加“志操明秀”,立志做天下第一贤后。
  我对云英很专一,对国家大事也很关心。还是太子的时候,我就看不起甘当傀儡的父亲,更不满专权独断的岳父。于是暗下决心,将来即位之后决不受他人摆布。
  尽管我雄心勃勃,但大权却依然牢牢掌握在我岳父宇文泰手中,我只能一切遵循旧序。宇文泰也确实很能干,短短两年时间,不但开拓了疆域,还使得国家逐渐兴盛,内部安定。
  公元553年二月,宇文泰辞去丞相、大行台之职,只担任都督中外诸军事,目的是想让我多管一些政事。对此,一直梦想朝纲独断的我显然不满意。十一月,尚书元烈图谋暗杀宇文泰。但因事泄,反被宇文泰给杀了。
  对于元烈之死,我有怨言。因为元烈是我的心腹,谋杀宇文泰就是我指使的。元烈死后,我再也坐不住了,于是加紧密谋诛杀太师宇文泰,以便夺权。
  公元554年正月,我将行动计划告诉了临淮王元育、广平王元赞两位心腹宗室,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但是元烈一案已经引起了宇文泰的警惕,加上宇文泰军权在握,羽翼众多,两位王爷觉得没有胜算,垂泣苦谏,而我不听。
  当时,宇文泰的另外三个女婿李基、李晖、于翼均掌管禁军,且都是宇文泰的“心膂”。我因急于干掉宇文泰,又苦于身边无人,竟然荒唐地想联合三位连襟一起发动政变,对付岳父,真可谓病急乱投医。结果,没等我动手,三人就提前向宇文泰告了密。
  宇文泰见我不识好歹,便于当年二月将我废黜,软禁于雍州,立我弟弟齐王元廓为帝。我的皇帝生涯就此结束。两个月后,我被宇文泰鸩杀,享年三十岁,谥号废帝。
  我死后,云英痛不欲生,面对父亲,她下不了手报仇。面对我,她更不愿独活。因此不久也为我殉情自杀,追随我而去了。
  宇文云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为丈夫殉情的皇后。这一贞烈壮举,或许是对我——中国历史上真正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在天之灵的一种无声的告慰了。
  “生不同衾,死亦同穴”。这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啊!
  
  【总结】元钦说:云英,此生,我只爱你一个!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十岁
  当皇太子时间:十七年
  受教育程度:5(受到很高的教育)
  子女情况:不详
  英雄事迹:5(取消年号,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命运坎坷度:5(鸡蛋碰石头的后果)
  篡位思想:无
  结局:3(被岳父宇文泰所毒杀)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1-05 15:09:09 
回复 
  【北朝 北齐世系】
  
  172,【高殷】
  
  我是北齐显祖文宣皇帝高洋的长子高殷。
  天保十年(559)十月,父亲驾崩,我按遗诏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登基为帝。
  我祖父高欢、父亲高洋都是完全鲜卑化的汉人,但是常常轻视汉人,侮谩儒经。而我却大相径庭,是一个儒化很深的少年皇帝。还是孩童时,便由国子博士李宝鼎和邢峙辅导学习儒经。我天资聪慧,不几年便对各种经义十分熟稔。
  天保七年(556)冬,父亲在宫廷举行了一次儒经辩论会。当时我才12岁,便在众多宿儒中间,一会儿口若悬河阐发微言大义,一会儿四出诘难,辩驳群儒,令人惊叹。
  天保九年(558),父亲外出晋阳巡察,便让我监国。我不失时机的,亲自主持了一次《孝经》讨论会。
  我性格敦厚、善良。有一次,父亲命令他用剑去把一个囚犯的头取下来作乐,但我迟迟不忍心下手,催逼再三,我手中的剑就是抬不起来。父亲气得扬起马鞭,狠狠抽打我,我被打得遍体鳞伤,从此常常精神错乱,气悸口吃。
  为了防止篡位之事发生,父亲临死前诏令尚书令、尚书左仆射等人辅佐于我。在我的支持下,太傅杨愔准备通过进行全面的改革来整顿政治秩序,加强皇权。为了以身效法、榜样天下,杨愔首先奏请我免除他的开府封王爵赏,然后诏令全国70岁以上的军人授予名誉职位,60岁以上的军官以及重病不胜其职的,一律让他们退休,并且大张旗鼓将那些无才无德、靠贿赂上台的人全部黜免。
  由于杨愔的整顿,朝野为之哗然,那些被黜免下来的佞幸之徒心怀怨恨,纷纷投靠到二王(高演、高湛)手下,当时朝内亲王权力很重,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和太皇太后实际控制了北齐的军政大权。高演一直在忙于培植势力,一旦羽翼丰满就准备夺取我的皇位。杨愔的改革,促使两派矛盾白热化。
  乾明元年(560),杨愔和我密议委任二王为刺史,其实意在架空亲王势力,加强皇权。平秦王高归彦最初也是我和杨愔的同党,后来权衡利害,觉得我年幼,势孤力单,因而背叛我,将密谋全部泄露给了二王。
  二王勃然大怒,将计就计,竟然利用去尚书省“拜职”赴任的机会,拥兵数千,在宴席上将杨愔等人当场拿下,拳杖交加,杨愔等人被打得血流满面。砍掉了我的左右手后,二王披坚执锐,押着杨愔等人去见我。
  走到东阁门,都督成休宁拔出宝剑,厉声阻止二王等人闯入,但周围的卫士一见二王到来,知道我已经不可依靠,都纷纷扔下手中的兵器,成休宁一看孤掌难呜,只好长叹一声作罢。二王等人进入大殿,向太皇太后条陈杨愔等人的“罪状”,太皇太后气得大骂我母亲李皇后: “我们鲜卑人难道还要受你这个汉人老妇的摆布!”
  母亲李皇后赶忙跪在太皇太后面前谢罪。我仓促不知所措,更兼兵临城下,太皇太后站在二王一边,结果我被裹胁下诏,封高演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相府佐史晋位一等。一切军政大事由大丞相高演决断。而我这位即位才一年的少年天子就这样结束了我的政治生涯,杨愔等人随即被斩首。
  乾明元年(560)八月,太皇太后将我贬为济南王,移居别宫。
  皇建二年(561)九月,孝昭帝高演密令高归彦去将我杀害,时年17岁。
  
  【总结】高殷说:亲信也不可信啊。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六岁
  当皇太子时间:十年
  受教育程度:3(受到一般的教育)
  子女情况:无
  英雄事迹:3(再三不断囚犯首级)
  命运坎坷度:4(没势力的幼主往往被人欺负)
  篡位思想:无
  结局:3(被叔叔高演所杀)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1-10 15:35:05 
回复 
  560年高欢第六子高演废侄儿高殷,8月即皇帝位于晋阳。次年9月密令高归彦去将高殷杀害。后在一次出猎时,马惊坠地,寻病死。
  遵孝昭皇帝高演遗诏,高欢第九子高湛于561年11月即皇帝位于晋阳。565年禅位于其子高纬,自称太上皇。
  而之前高欢的长子高澄由于在北齐建立之前一个月被家奴兰京所杀。故而不算在皇太子之列。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1-10 16:25:56 
回复 
  173,【高百年】
  
  我是高百年,昭皇帝高演的长子。父亲因为从马上摔下,重伤不起。
  当时我九叔高湛见状,便私下与族兄高元海及高归彦等人密议,准备发兵篡位。然而经过巫师占卜,说“不利举事,静则吉”,高湛才未举事篡逆。
  拖延了数月后,父亲自知不起,又察觉了高湛的野心。父亲不想让他杀侄夺位的惨剧再次发生在我的身上,于是废黜了我的太子之位,并改立我九叔高湛为皇太弟。同时他给高湛写了封亲笔信,在信的末尾向高湛恳求说道:“百年无罪,汝可以乐处置之,勿学前人。”
  我父亲数日后于公元561年11月23日驾崩,时年二十六岁。
  而我当时才六岁。高湛改封我为乐陵王。
  河清三年(564年)七月,由于出现了“白虹贯日”、“赤星见”的天文异象,高湛认为不祥,便想将我杀死以压制镇服灾祸。
  当时,有个叫贾德胄的博陵人曾教我书法,我曾依样描写过数个“敕”字,贾德胄竟然为了一己之私,秘密向高湛报告此事。因“敕”字有皇帝命令的意思,高湛抓住这个借口,传召我入宫。我自知不免,便割下带上的玉玦留与我那小妃子斛律氏,以示即将永诀。
  高湛让我当殿写几个“敕”字,对照贾德胄所奏上的字,笔迹相似。于是我被高湛虐杀。
  在气息将尽之时,我苦苦哀求说:“九叔,你饶了我吧,我可以为你做牛做马?”
  可是高湛不听,命人将我杖毙,弃我尸于池中,后一池水尽赤。我时年十岁。
  而我的小妃子斛律氏得知我的死讯,便握住玉玦哀号,拒不进食,一个多月后也死去,时年十四。死后玉玦还握在手里,手呈拳形,不能打开,等到我岳父斛律光自己动手掰才分开。
  在后主高纬时期,曾扩建改造宫院,掘得一小尸体,绯袍金带,一髻一解,一足有靴。世人都说那就是我。
  而如今我曾经短暂停留过这个世界的唯一证据就是我的墓志铭了。
  铭曰:
  【齐故乐陵王墓志铭】
  王字百年,勃海条人也。太祖献武皇帝之孙,肃宗孝昭皇帝之子。
  崇基峻极,远系悠长,运四海而君临,配上灵以光宅。斯乃骖驭百王,孕育三古,悬诸日月,不俟昌言。
  若夫高阳之熠,行父称其忠肃;周文之胤,崇人谓之恭俭。王之育德,隔世玄同,爰自弱年,含章挺映。止水俦其风鉴,莹玉譬其容表。登山学海,虚往实归,帝典王坟,功倍师逸。故已价倾朱邸,声洽紫宫。
  始以常山王世子起家散骑常侍。文剑横要,清蝉曜首,赤墀俟而增映,翠帐伫以生光。及肃宗大渐,导扬未命,移宝图於元子,奉神器于唐侯。
  皇上义重天伦,慈深引进,备物典册,有隆焉尔。大宁初,封乐陵郡王,食邑二万户。
  而穹旻寡惠,雾露成屙,小年不永,善言遽毕。齐以恨动衣簪,悼结旒冕。
  以河清三年中薨以邸第。以岁次甲申三月己未朔二日庚申安厝在邺城之西十有一裏匡城西北三裏。
  刊石下泉,式旌馀美。乃作铭曰:諡曰良怀王。
  蒸哉宝业,赫矣皇灵,世君万有,家奄四溟。仁深骊陆,道迈胥庭,惟王载诞,叠曜重明。虹霞丽彩,松筠挺秀,忠信为舆,文中成囿。寝门问竖,成均齿胄,代邸勃兴,龙闱回构。大历有归,灵命攸往,遂分夏玉,爰宅奥壤。宸心乃眷,列蕃斯仰, 愿组傍飞,玄佩徐响。神造冥昧,报施多疑,辂车乘马,哀以祷之。烟愁野月,鸟思松颸,贞石不朽,鸿猷在兹。
  
  【总结】高百年说:什么百年之后的,我倒霉就倒霉在这名字上了。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六岁
  当皇太子时间:五个月
  受教育程度:3(受到一般的教育)
  子女情况:无
  英雄事迹:3(被当做祭祀的活体献祭于天)
  命运坎坷度:3(父亲,您没事做什么杀侄夺位的事呢?这下好了,人家有样学样,一张破遗诏就能救我的命?父亲,你太天真了!)
  篡位思想:无
  结局:3(被叔叔高湛所杀)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1-10 17:14:14 
回复 
  174,【高湛】
  
  朕乃高湛,北齐神武帝高欢的第九子。
  我朕自小仪表瑰杰,也是个美男子。我六哥高演病死前,立我为皇太弟,遗诏中让我继统为帝。
  朕初继位,废高演原太子高百年为乐陵郡王,以胡妃为皇后,以儿子高纬为皇太子。
  没过两三个月,我就把迎立我有大功的族叔祖平秦王高归彦外放为冀州刺史。不久,高归彦在冀州造反,我派大军围城,一举擒获这位老王爷,押至邺城,“载以露车,衔枚面缚,并子孙十五人皆弃市”。
  太宁二年(562),我又改元河清。年底,我闯进二哥高洋寡妻李氏所居的昭信宫,一见面就自己脱光衣服,要奸淫嫂子。李氏挣扎不从,我便恶狠狠地说:“如果不从,我马上杀掉你儿子。”李氏无奈,只得依从。
  一来二去,我搞大了二嫂的肚子。李氏之子太原王高绍德时年十五,来拜见母亲,李氏托辞不见,高绍德在阁外高声喊:“母后您怀孕了,我知道这事,你为这个才不见我吧!”李氏非常惭惧,竟然当时流产。
  我闻讯马上赶来,见死婴是个女孩,大怒道:“你杀我女儿,我就杀你儿子!”我派卫士把侄子高绍德按在当庭,当着李氏的面用刀柄猛击高绍德的后脑,把高绍德活活敲死。一边敲击,我还一边口中恶狠狠地说:“当初你爸爸打我,你为何不劝!”李氏大哭。我暴怒,亲手扒光李氏衣服,一顿乱踢。李氏哭嚎翻滚,痛得死去活来。我命人把李氏装在绢囊里,扔在宫渠之中,差点淹呛而死,后送至妙胜寺剃发为尼姑。
  群臣之中,我最宠信侍中和士开。这位和士开先祖本是西域胡商,原姓素和,后来留居临漳,渐渐定居中原。我当王爷时好握槊(一种棋戏),和士开也是大玩家,于是两人便成了好朋友。“加以倾巧便僻,又能善谈胡琵琶,因致亲宠”。我两人磁场相吸,非常投缘。当时,和士开奉承我说:“殿下非天人也,是天帝也。”我回言:“卿非世人也,是世神也。”当皇帝后,我“须臾之间,不得不与和士开相见。”
  和士开为报答我的“知遇”之恩,也放言“谏劝”于我:“自古帝王,尽为灰土,尧舜贤君,粲纣昏君,死后又有何分别!陛下应该珍惜少壮之年,横行玩乐,一日快活敌千年。国事尽可吩咐大臣,何必自己劳心费神!”
  我龙颜大悦,果然从此以后,三四天才上朝摆摆样子,只是签一个字,“略无言,顺臾罢入”,返回后宫继续玩乐。
  而和士开“奸谄日至,宠爱弥隆,前后赏赐,不可胜记”。为了更加忠心“报答”主上,和士开居然还勾搭上了我的胡皇后,搞得这我一对帝王夫妻都舒服得了不得。
  我二十七岁时,有彗星出现,太史官奏称是“除旧布新之象,当有易主”,即该有新皇帝出现。此时,北魏、东魏的皇族早已被高洋杀尽,高演时还有侄子高殷可杀,我已经杀却自己的侄子旧太子高百年。为了“应天象”,我就传位给自己的太子高纬,自称“太上皇”。至此,北齐又改元天统。
  我大哥高澄的儿子河南王高孝瑜因谏劝胡皇后不应该和做臣子的和士开玩握槊游戏,和士开便乘间对其加以谗毁。我大怒,在一次酒席上命高孝瑜饮酒三十七大杯,又让人在他回家的路上往他嘴里灌毒酒。难受至极,高孝瑜投水而死。高孝瑜的三弟河间王高孝琬是高澄嫡子,听说大哥被毒死,天天恨得扎草人射箭,以泄心中怨愤。和士开听说后,又对我说:“高孝琬把草人当成您来射!”我命人鞠讯,高孝琬一个失宠的姫妾又诬称:“孝琬画陛下图形夜哭切齿。”其实,那幅图象是河间王生父高澄,儿子忆父,每每对之流泪而已。而我愤怒之极,把这个侄子抓进宫中,派卫士用鞭把击打高孝琬。
  高孝琬看见我坐在上座饮酒观刑,大叫:“阿叔饶命”。我更气,便问:“谁是你叔?你怎敢唤我作叔!”
  高孝琬也是执拗脾性,不仅不改口称“陛下”,反而说道:“我乃神武皇帝(高欢)嫡孙,文襄皇帝(高澄)嫡子,魏孝静皇帝(元善见)外甥,为什么不能叫你一声叔呢?”
  我闻言暴起,用大棒亲自击碎了这位侄子的两腿胫骨,高孝琬活活痛死。
  我好事还没有做尽,北齐天统四年(公元568年)年底,酒色过度的我病重,临终握着和士开的手大叫:“别辜负我啊!”言讫而殂,时年三十二。
  
  【总结】高湛说:不服我我就杀。
  立为皇太弟时年龄:二十五岁
  当皇太弟时间:几天
  受教育程度:3(受到一般的教育)
  子女情况:生太子高纬等
  英雄事迹:3(杀侄奸嫂)
  命运坎坷度:3(色是刮骨钢刀)
  篡位思想:很强烈
  结局:3(病逝)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1-14 14:41:43 
回复 
  175,【高纬】
  
  中国历史上出过很多的太上皇,可是我高纬作为史上独一无二的“无上皇”的确有些受宠若惊了。而且当时我才二十一岁。
  所谓“无上皇”乃是君主中的最高虚位,位在太上皇之上,从理论上讲是太上皇的父亲,皇帝的祖父。君主在经过禅让后成为太上皇,而其继位者若是再退位,则继任者升为太上皇,而原本的太上皇则升为地位最高的无上皇,地位近似于女性的皇太后与太皇太后。
  下面我就慢慢的将我“无上皇”的光辉历史给诸位说说。
  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高湛为了顺应天时,将皇位禅让于我,退居太上。不过五年后就因为色欲伤身而逝。
  我母亲是胡皇后,当初她怀我之时,梦见自己于海上坐玉盆,天日入裙下,遂有娠于身。
  我自幼便擅长词令。稍长,对缀文很有研究。我自己设置了文林馆,招引了诸多文士。然而我言语涩呐,素无恢弘大志之气度,不喜欢见朝堂中的士子。
  如果不是我宠爱有嘉的人,我绝不会和他们说话。因此我的性格懦弱不堪,有人胆敢仰视我的话我便很是不高兴。和我奏事的人,除了三公以外都不得仰视。因此许多大臣们都只是略陈大旨,惊走而出殿。
  每逢灾异寇盗水旱之年,我也丝毫不会去检讨下自己的政绩,只是在宫内多处焚香设斋,以此为修政德。所以我深信巫觋之术。
  有时候我出游的时候见路人样貌丑陋,有碍观瞻,便下令杀之。有时还特地杀完人后,让手下剥下这些人的面皮而观之。
  为了斗鸡,我还专门建造了个斗鸡及圈养鸟兽的场所。里面的犬马鸡鹰等,多食牛肉干。有时候喂养鹰的时候,只要稍稍割以狗肉饲之,鹰居然不屑一顾,乃至数日而死。
  我又于华林园里建造了一所贫穷村舍,我自己穿上破衣烂衫装作乞儿。同时在里面还开辟了专供穷儿买卖的市场。
  又筑西域诸城,让卫士们身着黑衣,佯为羌兵入侵;我在一旁击鼓噪之,并亲率内卫参加拒敌,有时还用真的弓箭射人。很快的我爱上了这种实战演习。
  每日晚间自晋阳东巡后,我单马驰骋,衣解发散而回。我还喜好不急之任务,例如我曾经一整夜对着旧墙根找蝎子玩。等到天亮,我一共抓得蝎子三升。
  我继承了父辈的凶残本性,喜欢把这些抓来的蝎子放在大浴盆里,然后命令奴婢们赤身裸体的躺进去,被蝎子蜇。被蜇的人往往痛得全身蠕动,嚎啕之声碎人肝胆,而我就觉得这是“赏心悦目的快事”。
  而且我还十分喜欢非时之物。也就是说冬天我想要夏天的东西,秋天我又想看春天的景色。往往取求时火急火燎的,必须朝征夕办。当势的那些小人为了投我所好,导致赋敛日重,徭役日烦;人力殚薄,帑藏空竭。
  我还亲自下旨允许诸佞幸们通过卖官得利。有时候可以卖得两三个郡,有时可以卖得六七个县,于是一时间州县职司,多出富商大贾。
  我小时候有个奶妈,叫陆令萱。她的丈夫因犯谋叛罪被判死刑,陆令萱也就沦为了皇宫女仆,负责喂养我。陆令萱看准了当时身为太子的我终有一天会黄袍加身。因此,她当奶妈不久,便施展政治投机的手腕,讨好我母亲胡太后,结党营私。
  我上台后,便封陆令萱为女侍中。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韩长鸾等佞幸小人把持了朝政,勾引亲党、贿赂公行、狱讼不公、官爵滥施。一时之间,奴婢、太监、娼优等人都被封官晋爵。天下开府一职的官员达到1000多人,仪同官职难以计数。仅领军就增加到20人,由于人员庞杂、职权不明,结果中央下达的诏令、文书,20个领军都是在文书上照葫芦画瓢写个“依”字便扔到一边,没人执行。
  皇宫中有500个宫女,我把每个宫女都封为郡官,每个宫女都赏赐给一条价值万金的裙子和价值连城的镜台。除在邺都大兴土木工程外,又在晋阳广建十二座宫殿,丹青雕刻,巧夺天工,比邺城更为华丽。宫内的珍宝往往是早上爱不释手,晚上便视如敝履,随意扔弃。高纬曾在晋阳的两座山上凿两座大佛,叫工匠们夜以继日,晚上则用油作燃料,一夜之间数万盒油同时燃烧,几十里内光照如昼。高纬的牛马狗鸡的地位和大臣们一样,他的爱马封为赤彪仪同、逍遥郡君、凌霄郡君。斗鸡的爵号有开府斗鸡、郡君斗鸡等。
  北齐到我这一时期已是朝纲紊乱、民力凋尽、徭役繁重、国力空殚。而我根本不把这一切放在心上,我常常谱曲,自称为“无愁天子”,拿起瑟琶,自弹自唱。宫内近千名太监、奴婢一齐伴唱,整个皇宫歌声缭绕,一片太平盛世景象。
  武平七年(576年)十月,北周武帝亲自率领三路大军,向我北齐进攻。第一个目标便是军事重镇——晋州(今山西临汾)。与此同时,我和冯淑妃在邺城郊外打猎。晋州告急的文书从早上到中午络绎不绝,右丞相高阿那肱扬手把文书扔到一边,若无其事地说:“皇上正在兴头上,边境交兵是日常小事,何必大惊小怪!”
  黄昏,驿使带来了坏消息:晋州陷落。我有点心慌,想马上回皇宫,冯淑妃娇嗔地要我陪她再玩一会,我欣然应允,把国难暂时抛到脑后。晋州陷落几天后我才派遣大将安吐根率军收复晋州。
  安吐根叫部下在城外深挖地道通向晋州城。不几日,地道已通到晋州城内。城内平地下塌了三尺多,我竟然下令暂且停止进攻,说冯淑妃想进地道玩玩。北齐士兵只好拖延时间等待冯淑妃前来观赏之后再进攻,结果这位妃子在自己房内涂脂抹粉整整花了一个时辰。
  这使得北周赢得了时间,周武帝宇文邕及时率领8万援军赶到晋州城外。我一看形势不对,便打算逃跑。而安吐根等大将反对临阵脱逃,并率军向北周发起反攻,北周拚力相抗,我北齐大军往后退了半里。
  我和冯淑妃骑着马在后面观战。冯淑妃一看将士后退,对我说:“我们败了,快逃吧!”奸臣穆提婆在旁边推波助澜:“皇上快走,情况不妙。”大将奚长拉住我的马说:“进进退退是兵家技法,现在我们全军并没有受到损害,陛下应该留下来督战,若是陛下马蹄一动,军心便会如山倒,不可收拾,望陛下三思。”穆提婆悄悄地说:“这话不可信,陛下还是早走的好”。听穆提婆这样一怂恿,我便仓皇北逃。我北齐将士一看皇上已逃,顿时军心溃散,大败而逃。
  我逃后,周军移师攻邺,我在城内坐立不安。大臣斛律孝卿请我亲自去安抚士兵,并且为我撰写好了发言稿,告诉我发言时要慷慨悲壮,声泪俱下,这样才能激励士气。我从皇宫中走出,正要说话,一下记不清该讲什么了,只是傻乎乎地笑,左右侍从也跟着笑。将士们见我如此昏庸、轻薄,心已凉了一半:“国难当头,皇上都不急,我们还急什么”!我北齐士气到此完全涣散。
  我一看大势已去,也想逃避责任,学父亲高湛的样,于承光元年(577年)正月匆匆禅位给我8岁的长子高恒,我自称太上皇。我禅让皇位没几日,周武帝对邺城发起了进攻。
  见势头不好,我再命幼主下诏让位于任城王高湝(高欢第十子)。至此我终于修炼成为无上皇。不容易啊!
  但没出四日,让位的诏书还未抵达城王高湝处,北周纵火烧毁了城门,然后10万大军洪水般冲入邺城。
  由于邺城陷落,我父子便不得不逃往青州。而后北周部队又突然兵临青州,高阿那肱赶忙打开城门投诚,我父子等十多人被俘。后我被宇文邕封为温国公。
  六个月之后,周武帝宇文邕借口我父子想和北齐残余乱党谋叛,把我父子等全部杀死。至此,我北齐灭亡。
  
  【总结】高纬说:无上皇,至高无上之皇。上者,头也。岂不是无头的皇帝?不吉啊。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六岁
  当皇太子时间:三年
  受教育程度:3(受到一般的教育)
  子女情况:生太子高恒等
  英雄事迹:5(自称“无愁天子”,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无上皇”)
  命运坎坷度:3(再三禅让也改变不了亡国被杀的命运)
  篡位思想:无
  结局:3(被宇文邕所杀)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1-23 10:07:57 
回复 
  176,【高恒】
  
  我是北齐幼主高恒。
  如果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佃之家,那么,我可能终生面对的将是黄土与稼穑;
  如果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渔民之家,那么,我可能终生面对的将是风浪与江河;
  如果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樵夫之家,那么,我可能终生面对的将是森林与群山;
  如果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书香之家,那么,我可能终生面对的将是经史与传略;
  如果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商贾之家,那么,我可能终生面对的将是算盘与奔波;
  如果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医者之家,那么,我可能终生面对的将是草药与病患;
  如果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匠之家,那么,我可能终生面对的将是砂石与房梁;
  但是这些只是我的奢望而已,我身不由己的出生在了北齐末年的皇宫中。我出生不到百日便被父亲高纬立为太子,我在之后也过了七年无拘无束的逍遥日子。
  然而宴席终有散场日,美梦终有猛醒时。武平七年(576)十月,北周武帝宇文邕亲自率领10万大军,兵分三路,大举向我北齐进攻。
  由于我父亲高纬昏愦、荒淫,我北齐边防重镇——晋州(今山西临汾)不到两天就被北周攻陷。北周大军如洪水猛兽般长驱直入我北齐腹地,我军力不能挡。于是我便跟着父亲仓皇东遁。眼看我北齐就要亡国了。
  为了推卸亡国之责,父亲于承光元年(577年)正月匆匆忙忙将皇位禅让给了我。当时我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传位诏书天还没亮就下来了,我当时连牙都没刷呢。
  于是,还是满脸稚气、一脸倦容的我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披上了皇袍。我父亲退居太上。我登位没几天,便随着父亲继续往东逃,一直到了济州(今山东平阴西)。
  父亲见北周大军仍然紧追不舍,看来我这身黄袍便是罪恶的根源啊。于是他便代我发布文书,又将皇位禅让给驻守在瀛州(今河北省河间)的大丞相、任城王高湝。我呢,自称守国天王,父亲称无上皇。
  父亲原本以为这样一来,北周的注意力就会全部集中到高湝那边,对我们父子的追击就不会那么拼命了。
  同时父亲委派侍中斛律孝卿将禅文和玺绂赶紧加急送给高湝。然而斛律孝卿却没有将它送给高湝,而是送给了北周武帝宇文邕,以此作为卖身投靠的资本。不久,我父子一行数十人逃到了青州(今山东青州)。准备南下投奔陈朝,当个流亡国君。但局势的发展,将我们的梦想碾得粉碎。跟随父亲多年的心腹大臣高阿那肱与北周里应外合,使我们一行人全被北周俘虏。
  二月,北周军攻下信都,俘北齐任成王高湝,广宁王高孝珩等。随后,周武帝遣军平定各地反抗势力。
  建德七年(578)十月,北周武帝宇文邕以我父子等人企图谋反为名,将我们全部处死。至此我北齐灭亡。北周统一了北方。
  
  【总结】高恒说:我不想当太上皇!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出生不满百日
  当皇太子时间:七年
  受教育程度:3(受到一般的教育)
  子女情况:无
  英雄事迹:3(自称“守国天王”,也是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太上皇)
  命运坎坷度:3(如果不是生于帝王家……)
  篡位思想:无
  结局:3(被宇文邕所杀)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1-24 12:25:39 
回复 
  【北朝 北周世系】
  
  177,【宇文赟】
  
  我是北周高祖宇文邕的长子宇文赟(读“云”)。父亲驾崩后我即位,后来由于身体原因,我禅位于太子宇文衍,并自称为天元皇帝。在当时,我首创了五大皇后并立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我立随国公杨坚(后来的隋文帝)的长女杨丽华为天元大皇后,朱满月为天大皇后,元乐尚为天右大皇后,尉迟炽繁为天左大皇后,陈月仪为天中大皇后。
  我当初被立为太子时,父亲曾经认为我不堪承嗣,所以对我的要求比较严格。每次上朝都要我陪同在侧接见群臣。即便是隆冬盛暑,也不得休息。
  而且我生性嗜酒,父亲于是禁止醪醴之物出现在东宫。只要我一有过错,动不动就用手捶打我。同时还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儿啊,你知道自古以来做太子的被父亲废黜的一共有几个人吗?你怎么这么不堪大任啊。”
  父亲见我不长进,便派遣东宫官属记录下我的一言一行,并每月奏报。我自小害怕父亲的威严,尽力的矫情修饰,后来我有许多过错恶行都尽量不让父亲知道。等到好不容易父亲归西了,我便可以大逞私欲了。
  父亲大行梓宫在侧,可是我的脸上并无丝毫悲戚之色,转过身便逐个挑选父亲生前的宫人,逼迫她们和我一起淫乱。才过了一年,我便恣情声乐,采择天下子女,以充后宫。
  而且我还喜欢自我矜夸,掩饰错误拒绝谏言。在我禅位之后,更是整日酗酒于后宫,有时候旬日不出宫门。凡有公卿近臣启奏大事,我都让太监们代为禀奏。我所居宫殿,帷帐都饰以金玉珠宝,光华炫耀,极丽穷奢。
  后来我下令建造的洛阳宫,尽管还没有完工,但是其规模壮丽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汉魏之时。唯自尊崇,无所顾惮。国典朝仪,率情变改。我每次面对臣下,自称为天。我还用五色土粉刷装扮我所居住的天德殿。而后我又令群臣朝拜天台前,都要吃斋三日,净身一日。出行的车旗章服的数量,数倍于前面帝王。
  我还自比上帝,不喜欢别人和我同列。我还喜欢戴着穿绕着金丝绶带的通天冠,上面装饰有金色的蝉翼。我只要看见侍臣武弁上有金蝉的人,或者王公大臣有戴绶带之人,都命令摘除。
  我不喜欢听见人名中有诸如“高”、“大”等字眼,凡是姓高的人我都勒令他们改姓姜,九族里面原来称高祖的改为长祖,曾祖改为次长祖,官名凡有称“上”和“大”的都改为长,有“天”字的也要改。
  我还下诏要求天下妇女皆不得乘辐车、施粉黛之饰,唯有宫里的女人出行才可以乘辐车,加粉黛。
  西阳公宇文温,乃是杞国公宇文亮之子,是我的堂叔。其妻尉迟氏甚有姿色,有一次她作为王公大臣的家眷入朝参加国宴,我见她实在可人,便逼迫她给我敬酒,而后淫之。
  宇文亮得知了这个消息,义愤填膺,于是起兵造反。好在我顺利的平定了叛乱,将宇文温给杀了,随后我便让尉迟氏入宫,先立为妃,后立为我五大皇后之天左大皇后。
  我每次召见侍臣论议,都是围绕如何大兴土木宫室而展开的,从来没有谈过国家大事。而后更是游戏无度,出入没有节制,羽仪仗卫,常常是晨出夜还。一会儿要巡幸天兴宫,一会儿要游览道会苑。故而陪侍之官员,皆不堪命。
  宫乐杂耍之艺伎,常在我眼前伺候。我还喜欢令京城中俊美的少年穿上妇女的服饰,入殿唱歌跳舞,与后宫妃嫔一起观赏。摈斥近臣,又多猜忌。吝于财帛,鲜于赐与。又恐群臣规谏,从而不得执行我自己所喜好之事,于是我向我父亲学习,常常派遣左右密探伺察官员们的行为言止,并一一抄录,稍有乖违不和我意,就动不动的追加其罪。所以,自公卿以下,皆被鞭笞问责。其间被诛戮黜免的,不可胜数。
  我每次鞭笞捶人,都以一百二十下为度,名曰天杖。宫人内职如有犯错也是如此。后宫妃嫔,很多人即使被我宠嬖,也多被杖背。于是内外恐惧,人人自危,皆求苟免,
  后来我在位仅一年,就因纵欲过度,崩于天德殿。时年二十二。
  
  【总结】宇文赟说:我是天,我是高,我是唯一的神话……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十三岁
  当皇太子时间:八年
  受教育程度:3(受到一般的教育)
  子女情况:生太子宇文衍
  英雄事迹:5(五后并立)
  命运坎坷度:3(色乃刮骨钢刀,昏君的寿命貌似都不长啊)
  篡位思想:无
  结局:3(病逝)
  
  

作者:谁是小林子 回复日期:2011-11-24 17:01:45 
回复 
  178,【宇文衍】
  
  我是北周静帝宇文衍,后来我觉得这个名字不是很好听,于是便自己改名作宇文阐。
  大象二年夏五月乙未,父亲宇文赟病危,紧急诏我入宫,并留宿于露门学内。
  己酉,父亲驾崩。我便入居天台接位,废除了我自己住的正阳宫,并大赦天下。同时随国公杨坚下令停止洛阳宫的建造。
  庚戌,改上天元上皇太后尊号为太皇太后。天元圣皇太后李氏为太帝太后,天元大皇后杨氏(杨坚之女)为皇太后,我生母天大皇后朱氏为帝太后。其天中大皇后陈氏、天右大皇后元氏、天左大皇后尉迟氏一并出家为尼。
  我加封上柱国兼扬州总管、随国公杨坚为假黄钺兼左大丞相。我居于谅闇殿,文武百官皆听命于杨坚的号令,朝廷内外皆以他马首是瞻。
  甲戌,有赤气起西方,而后渐渐东行,一时红光遍天。
  庚辰,杨坚下令罢诸鱼池及山泽公禁,与百姓共赏此奇景。
  辛卯,月掩氐东南星。甲午,月掩南斗第六星。
  壬子,岁星与太白合于张,有流星大如斗,出五车,东北流,光明烛地。
  大象二年(580年)九月甲申,荧惑与岁星合于翼。
  乙酉,荧惑犯左执法。
  冬十月甲寅,日有蚀之。乙卯,有流星大如五斗,出张,南流,光明烛地。
  乙巳,岁星守太微。
  甲子,大丞相、随国公杨坚进爵为王,以十郡为国。
  乙酉,岁星逆行,守右执法;荧惑掩房北第一星。
  而后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庚申,大丞相、随王杨坚被我加封为相国,总百揆事,加封十郡,可允许配带宝剑身着甲履上殿,入朝不行礼,参拜不报名。后来我还备下九锡之礼,加杨坚玺、钺、远游冠等,相国印绿丝绶,位在诸王之上。后又加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锺虡宫悬,王后、王子爵命之号,并依魏晋故事禅让于他。
  甲子,随王杨坚称尊号,我便逊位于别宫。隋朝建立。
  杨坚奉我为介国公,邑万户。车服礼乐一如旧制,我可以上书不为表,答表不称诏。
  后开皇元年(581年)五月壬申,我被杨坚毒害而死,时年九岁,谥曰静皇帝,葬恭陵。至此,北周灭亡。
  
  【总结】宇文衍说:如果我的母亲是杨太后,作为外公的杨坚可能就不会杀我了……
  立为皇太子时年龄:七岁
  当皇太子时间:数月
  受教育程度:3(受到一般的教育)
  子女情况:无
  英雄事迹:2(禅位于杨坚)
  命运坎坷度:3(不是亲外孙,果然下得去狠手啊)
  篡位思想:无
  结局:3(被害身亡)
  
    ========================== 

作者:ershidi 回复日期:2011-11-02 06:20:55 
回复 
  
  细说中国古代诸位太子
  
   快读 整理版: http://enterkread.com/go.php?id=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