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农村三部曲是什么:魏底颜面 自成一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42:00

魏底颜面 自成一格

博宝艺术网http://news.artxun.com 来源:联谊报电子版2011-09-05 09:54:29.wxx_content a{text-decoration:underline;color:#0000FF;}

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绍兴人,清咸丰举人,曾任鄱阳、奉新、南昌等县知县,工诗文,尤其在篆刻、书画方面具有极高造诣。

晚清大兴碑学,尤以宗法北魏者为多,几乎独霸书坛,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异彩纷呈,涌现出诸多名家,赵之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对后世影响甚大。赵之谦书法初学颜真卿《家庙碑》,每天临习五百字。其篆隶师法邓石如,掺以魏碑笔意,用魏碑体势作行草书,可谓别出心裁。34岁那年,赵之谦得见大量北魏造像后,眼界大宽,从此改习北魏碑刻,真、草、隶、篆四体无不精长,尤以行楷出入北魏,加篆隶笔法,婉转圆通,形成“颜底魏面”的艺术风貌,沉雄方厚,生动洒脱,精美绝伦。从这幅《楷书集褉帖字联》上,可以窥见掺杂篆隶的别具一格的赵氏碑学特色,墨香满满,凝重坚实,雅俗共赏之趣洋溢在字里行间。

这幅联为纸本,纵160厘米,横35厘米,上联为“长言陈情短咏感遇”,下联为“少日述古老怀集虚”;自识上款“卿台仁兄大人法鉴”,下款“集褉帖字,赵之谦”;钤白文“赵之谦印”、朱文“长陵旧学”二印。书法坚实遒劲,字字凝重朴厚力透纸背,起迄分明,运笔、转折、连接均按章法,落笔不浊不滞,敛放自如,毫无拖沓之感。在用笔上,方中带圆,丰腴雅致,在颜体底蕴上很好地融入了北魏书法,显得沉雄大气,自然丰美,顿挫有法,富有金石之韵。

赵之谦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谈及学书过程时,认为自己“书仅能作正书,篆则多率,隶则多懈,草本不擅长,行书亦未学过,仅能稿出而已。”语多谦逊,这与他一生博大的艺术追求是分不开的。其在晚清书坛帖学渐衰、碑学大兴之时,没有一味追求碑学原旨,不拘于某家某体,而是采各家之长为己用,融合各体之奇,在其基础上加以创新,用“钩捺抵送,万毫齐力”之法作书,奇险雄奇,拙朴而免于流滑,形成沉雄奇崛的特殊效果,一扫因帖学和馆阁体造成的媚弱书风,书坛由是大震。

在这幅字联上,作者使用中锋运笔,笔毫平铺纸上,顺势而动,起笔略重,收笔善留,起收之间运锋藏锋相兼,匠心独运,将笔意融楷、篆、隶于一体,互补短长,相映成趣。字体方圆合度,结体扁方有致,外紧内松,笔画圆润、工稳,看似一笔不苟循规蹈矩,实则自然、淳厚而流畅,姿态秀雅,寓劲秀挺拔于流动之中,具有赵氏典型的北魏风格。整幅作品顿挫有致,血肉丰满,以雄浑的北魏意趣塑造形体,力厚骨劲,于纵横间透出秀逸之气。

观其上下联的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均遥遥相对,其他字则上下错位,疏密相间,有参差跌宕之美,可谓匠心独运自出新意。所题联句出自古时集褉帖,如上联“长言陈情短咏感遇”中的“陈情”、“感遇”,就是出自“游山听水无虚日,感遇陈情有至文”;“长言”、“ 短咏”,出自“稽古右文,崇于盛世;长言短咏,得自风人。”作者将它们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佳联天成,意境深远,妙趣横生。上下联之间对仗工整,笔意相通,加上峭立脱俗、貌拙气酣的“颜底魏面”书法,不失为其成熟时期的上乘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