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工业金属乐队:中国墙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0:33:46

    中国墙的故事

                  王啟

    踏着冬日的残雪,走在初春的路上。山在阳光普照下生机勃发,忽见一堵土墙展现眼前,我停下脚步,看着这段土墙思绪不断,墙成千上万,古今中外到处可见,而正是这随处可见的墙,孕含着历史的变迁,鉴证着世间的酸甜苦辣。眼前的这堵墙是干打垒的土墙,印着分块夯实的痕迹,墙根漫铺着一排卵石,墙头另散码着一溜节雨的石块,这引发了我的兴趣。

    它很普通;它很随意;它很俗气;然而,普通中隐含着伟大;随意中带出威严;俗气中蕴藏幽雅。它在不自觉中维护、代表着什么,忠实地行使自己的职责,刻录下历史。

    我喜好摄影,拍摄过不少作品,从土墙中我想到很多,产生拍墙系列照片的愿望。展开一看,豁然开朗,原来墙的世界是那样深遂、广阔……墙在不经意中与你同伴,他们在切割着什么;隐藏着什么;遮掩着什么;代表着什么。

    从原始讲,墙是在防御中诞生的,初期是为防野兽的伤害,墙也是就地取材,很简陋;继而,墙有了防外来侵入,圈出各自地域的作用;再后,随着私有产生,墙也就成为划分、切割领地的标志;进而,随经济富裕,财力增强,墙又发展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并附着了深厚的人性和文化底蕴。

    来到农村,看到高墙大院,准是村中的首富或长官;在封建社会的京城首府,更显现着森严的等级和不可逾越的规制,墙的高度、厚度、饰物、色彩都有严格规范,不可簪越。尤其是皇家的墙更是高大雄宏、气势不凡。既体现着皇帝的威严又体现着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文化艺术和当时时代的结晶,现如今,统治者和建筑者都已逊逝去,有的墙却幸存下来,鉴证着历史。

    就中国而言,封建特点遗存较为突出的,应是皇帝家的墙,它代表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代表着封建的保守观念;代表着统治者的惧怕,生怕已获取的财富失去的心理;想用高大厚实的墙来挡住威胁,保住江山社稷,保住财富的流失,保住至高无上的皇位,传给子孙万代。但他们失算了,历史无情,朝代不断更替,墙建了又被推倒,推倒了又建,物是人非,社会在进步,但推倒毁坏的,要比有幸留存下来的多得多,对惧怕而言,墙的高大厚实又有什么用呢?

    现代的墙讲究装饰性、开放性、透明性和实用性。不再森严壁垒,看着舒适流畅,讲求风格艺术。与封建遗留下来的墙,形成鲜明的对比,老墙因为是幸存的就很宝贵了,其价值也就更高了。

    在这里我把它分成五个大类:

    第一大类:宏墙。指宏伟高大的墙,既中国的长城。它本应是在第二大类之中,但它的地位太高、太独特了,是举世闻名的奇迹,所以,列为第一大类。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上最雄伟壮观,最历史悠久,修建时间和长度都最长的墙。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纪,完成于秦始皇时期,终结于明代,若把历代修筑长城的长度加起来,大约十万里以上。现今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全长12700多华里。长城,工程雄伟艰巨,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世界奇迹”今划为第一大类当之无愧。

    第二大类:宫墙。指皇宫的墙。中国皇帝家的墙最高贵庄严,却等级森严,在皇家内部,就有皇帝、亲王、郡王等不同的规制。皇宫的建筑更是独一无二,不可仿造。北京故宫,建于1406-1422年间,为明清两朝的皇宫,先后居住过二十四位皇帝,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十五万平方米,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宫墙、院墙无可胜数,是现存宫墙的代表。

    第三大类:园林墙。指皇家苑林和花园、各王公、亲贵、富豪历代所建,现留存花园、庭院的墙。这类墙有大有小,是装饰又是艺术,多姿多彩。争奇斗巧,五彩缤纷,很有意境。

    第四大类:市墙。指城市中大街、胡同、民居的墙。这一类五花八门、三教九流,有各自的风格、特点,气势上要差一畴。

    第五大类:村墙。指农村乡镇的墙。这类墙大都就地取材,与自然溶为一体,很有地方特色和个性。当然,也有简陋不堪的,却更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尤其山村的墙,很有韵味。山村的墙,看似简单,却具有历年历代的人文积淀。它独特、清新、质朴,有返朴归真的意境。

    看来老墙(中国)的故事,有书写不尽的情结。这还不算国外的!

 

 

 

              作于2004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