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d 739 天知道:多角度浅谈电视新闻故事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55:02

多角度浅谈电视新闻故事化

内容摘要:从不同角度分析电视新闻故事化产生的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历史渊源 新闻娱乐化黄色新闻  电视文化雅俗

正文 

这一天的夜里,天黑极了,忽然,黑暗中投来一束手电光,光柱下是一双小白鞋,小白鞋嘎嘎作响。这时候,恐怖的音乐轰然而起,手电的光柱上移,是一个长发飘飘女子的背影;接下来,又是一道手电光柱,光柱下面发现了一双红色高跟鞋,在死寂的夜里,只听得一声声清脆的脚步声。姑娘走进一个居民小区,突然大喊一声,“我回来了!”随着这一声叫喊,对面小区的楼上,出现了奇异的现象:所有家的窗户都开了,向外散射出无数的手电光。这时候,温馨抒情的音乐轰然想起,温情在夜空中飘荡,手电光束越来越多,漆黑的夜空也变得美丽起来。

一片漆黑之中,突然传来了一片吱吱呀呀的声响,还有人的剧烈的喘息声。

是恐怖电影吗?不是。这是北京电视台播出的一条报道。

谜底1)小区常年没有安路灯。谜底2)一群大妈在健身乐园健身。

第一部分  什么是新闻故事化?

新闻故事化也叫新闻的情节化,戏剧化。顾名思义,就是把新闻用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要具备故事的特征,即过程,悬念,冲突,细节。是新闻娱乐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二部分  为什么会出现电视新闻故事化?

一.从历史渊源上看:

中国老百姓是喜欢故事的,历史上就有“说书,讲故事”这个职业,以及专用场所。有不少民间故事历代流传经久不衰,人们始终对那些曲折感人的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回忆我们小时候温馨的时刻,是否还记得家人为我们讲故事?正因为我们对故事很熟悉,我们才更容易接受新闻故事化。那么新闻是追求客观公正的,故事有虚构夸大的成分。

二.从新闻娱乐化的角度来看:

消费社会的形成,使得电视的消费功能特别是其娱乐功能得到凸显和强化。“在消费时代,商业逻辑对各个文化生产场进行了侵蚀和渗透”。

娱乐化新闻节目在内容上偏重软新闻,其中一个方面是尽力使硬新闻软化,竭力从严肃的事件中挖掘其娱乐价值,首先是在形式上强调故事性,平民化的道路,其次是在新闻的陈述与写作上更像一个讲故事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报道员。另一方面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趋势,日常时间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新闻,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

我们可以看到娱乐化新闻节目:硬新闻软化就是努力从硬新闻的背后发现故事,软新闻本身就是故事。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故事化是新闻娱乐化表现的载体,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娱乐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不敢说是先有新闻娱乐化还是先有新闻故事化,我只能说新闻故事化是伴随着新闻娱乐化发展起来的。

有资料为证--自1998年以来,湖南卫视在“娱乐化”影响下,一改其《晚间新闻》节目多年以来正统的采访,编辑,播报方式,“新闻故事化,情节化,细节化,幽默风趣,嬉笑怒骂皆成新闻”被誉为首开中国大陆轻松说新闻之风气。

看新闻跟看综艺晚会一样热闹,这么折腾新闻,不管对不对,反正新闻娱乐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加上佐料的新闻也符合不少人的口味—中央电视台《本周》主编和制作人

“新闻就是故事,好故事就是好听好看的故事”我们在正统的教材,老师的讲解中都可以听到类似的观点,我们再看图书市场上也有不少讲怎样把新闻的故事讲好,我们再看大众媒体上的新闻,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新闻故事化,新闻娱乐化的气息。正因为我们接受了娱乐化,也就接受了故事化。毕竟,故事比娱乐有趣,我们对故事的接受度比娱乐要高的多。

三.从新闻史中黄色新闻的角度来看:

黄色新闻是运用煽情感官刺激手法,来满足广大中下层读者的阅读情趣。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新闻娱乐化是现代影视版的黄色新闻。新闻故事化是黄色新闻中故事化的表现。正因为有了黄色新闻的伟大尝试,才有了今天新闻故事化的伟大发展。

新闻故事化的起源,学术界尚无定论,关于新闻的故事化报道,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是19世纪30年代出现的便士报。看到新闻故事化,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黄色新闻。虽然也曾考虑过便士报,但就是觉得现在的电视新闻似乎用黄色新闻才更贴切。

四.从电视文化的雅俗方面来看:

--俗文化

俗文化追求人们直观感性(感官本能)的快乐需求。因此具有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力量,可以在民间迅速流传。现在俗文化也由以下层民众的民间文化为主转变为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大众文化为主。

--群众基础

都市中的下层民众需要的是在繁忙的工作以后获得轻松轻松的娱乐和消遣。重要的原因,他们不具备享受贵族雅文化的条件,即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充分的闲暇时间。有限的工资使得他们无能力消费那些雅文化作品。同时,每天有限的休息时间使得他们也没有相应的心境去品味雅文化。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给精神带来迅速愉悦的快餐文化。大众传媒在这方面恰恰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电视文化

从世界范围来看,“俗”的电视文化是一种主流,而且实施俗文化传播策略的电视机构似乎更符合电视的发展规律。

1.       电视运作体制的商业化是电视文化成为俗文化的最主要的原因。

2.       迎合低等级的观众情感以追求高收视率。

1)  商业型电视台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利润,更大的利润往往来自规模越来越大的市场。因此,它们会自然地去追求数量越来越多的观众。衡量观众数量多寡的指标—收视率。其实也是衡量某一电视台利润收益的指标,而俗文化具有最广泛的社会基础,体现的是人类本能的或者说使低层次的情感和伦理价值观念,不论雅俗阶层都可以广泛接受并认可。它能给电视节目带来最高的收视率。

2)  社会越发达,人类的生活内涵就越复杂,相应的情感就越复杂。电视要想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就必须尽量避免表达那些比较复杂的情感,而往人类较为简单的情感靠拢,就像埃里克.塞瓦赖德所说,任何一个低级趣味的人都不会有高级趣味,但每一个自称趣味高级的人都有相当分量的低级趣味。因为无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有多高,他都要经历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和情感。

雅文化尽管复杂,但它的终点还是人类感性的愉悦;而电视等俗文化在感性愉悦的层面上很容易达到一定的高度。因为它有画面,色彩及煽情的故事情节等,刺激人感性的因素,这样电视文化很容易在幻觉层面达到雅文化的境地。

英国学者费斯克:电视文化是一种俗文化,但是对于观众来说是有很大作用的,它能让观众在看电视的时候变成“快感”的生产者,这种快感能帮助人们更幸福地生活(躲避式的即忘掉现实不愉快,观众因为反抗传统的固有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而获得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快感)

弗洛伊德理论,压力可以通过移情的方式在非现实的虚拟空间中得到释放。

3)  媒介的社会分工使得电视媒介必然担负传播俗文化的使命,相对于其他媒介,电视媒介的符号传播体系更适合传播俗文化。

喜欢看俗气的电视节目,并不是说这个观众本身就使俗气的,而只能说明他在日常生活中有接受通俗文化的需求。这种需求可能是他的主流精神需求,更多的可能仅仅是他日常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甚至只是一个补充。

看电视是一种纯粹的日常化接受行为,伴随的使一种休闲的家庭生活状态。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只有轻松浅显的电视节目看懂并感兴趣。这样,观众也就往往产生轻松的接受心理,这种心理无疑只适合接受俗文化的传播。

--心理根源

电视文化庸俗的观众心理基础,窥视癖所带来的身临其境的幻觉快感。

所有的所谓俗气的电视节目都是观众自愿地收看,这说明,在观众的内心深处,潜伏着一个“庸俗”的根源,这就是窥视癖(人们喜欢看电视的深层心理冲动即看电视是满足人们“偷看”的欲望),这也是电视观众认同并接受电视俗文化的心理根源。

人们对于看不见的事物,有一种巨大的好奇心,想看到它们,他们会想法设法通过一些“揭秘”的手段将其暴露出来以便自己能够清晰地观看,哪怕这种手段是一种偷偷摸摸的方式,而且越是不允许看的,越是被隐藏而难以看到的,人们越是要去看它,因为在这个看的过程中,人们能得到巨大的快乐。

秘密是普遍存在的,却是有排他性的。在正常情况下,这种窥视是困难的,但是媒介的出现为这种窥视癖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可能。比如摄影。出于伦理道德的考虑,有些东西是不宜公开看的,但电视能够通过相应的技术将伦理道德的规范打破。于是,通过这些媒介,人们可以看见在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东西,一种反伦理的快感就产生了。电视文化庸俗化的心理根源正源于此。窥探别人的隐私,看到那些反映人性弱点的秘密,反观自己没有那些弱点,就会滋生出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

第三部分  新闻故事化的趋势

新闻娱乐化趋势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出在进行娱乐化操作人身上,只要我们把精力用在为受众寻求新闻的娱乐消遣价值的同时,依然为人们需要提供决策参考的信息,在严肃性,针砭性,重大性的报道上保持落落大方。新闻娱乐化应该是有益无害的。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新闻故事化趋势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应该把握好度。新闻有两个功能,满足人们的求知欲和消遣欲。如果一味的把新闻做成故事,那么观众就会累;如果故事没有创意,那么观众就会出现审美疲劳。

有的新闻故事本身就具有戏剧性,我们只需要把条理理顺,适当的设置悬念,这就是精彩的故事。而有的新闻故事需要简短的,就不要老是掉观众的胃口,一会儿再加一个广告,啥是广告有创意,简直就是视觉听觉垃圾,观众哪有时间,哪有心情接着看下去?早就换台了。试想换台再遇到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故事,一会儿一个小儿科的悬念,那不就是低估观众的智商,观众还不如索性关上电视图个清静。中国行业潜规则里有一个盲目跟风,这是很可怕的,甚至可以导致一个行业的整体困境。这也是新闻故事化要注意的。

新闻故事化最忌讳的还有一点就是记者不出去采访,自己没事瞎编的,比如情感类的访谈节目。新闻故事化是需要新鲜感的,但是从本质上说还是新闻,而不是故事,故事只是它的载体。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逃不过灭亡的命运,那么新闻故事化还能走多远?我觉得新闻多元化是很好的发展趋势,最好有其对立面的齐头并进,那么新闻故事化的前景还是很光明的。

 

声明:原创作品,参考资料知识产权不归本人所有。写文章之时限于资料,之后又查阅了相关资料才更了解了新闻故事化。为尊重原有知识产权,只加入了黄色新闻前的便士报,其它的未作改动。

 

参考文献:

《电视人侃策划另类思维做节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王阳

《电视文化形态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徐瑞青

《电视文化的观念》 复旦大学出版社  祁林

《电视新闻节目 理念与实务》 吕正标 王嘉

《外国新闻史教程》  李磊

《讲故事说新闻》 中国检查出版社 李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