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不登大雅之堂: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31:29

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启示

[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发布日期:2011-06-17  ]

张建新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原理、原则与中国的民族、社会实际相结合,通过不断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实践,丰富、深化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问题理论政策体系。承续拓展、应时开新,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及启示,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当代性。

  逐步确立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随着解决民族问题实践的推进和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它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特定的时空背景和鲜明的理论特色,体现出承续拓展的演进特点:

  毛泽东民族理论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确立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初创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飞跃阶段,以毛泽东民族理论思想的形成为标志。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提出的一系列观点构成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理论的基本思想。第一,在筹建新中国的过程中,毛泽东决策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第二,毛泽东特别强调民族平等,在国家开展民族识别工作中,他没有拘泥于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而是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出发,指示中国各民族政治上一律称民族,不去区分民族、部族和部落。第三,在1956年至1957年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毛泽东进一步提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同时要求研究苏联民族关系不够正常的情况以便从中吸取教训。第四,对于在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他认为条件不成熟,就不要急于改革,改革必须慎重稳进。第五,提出党和国家要诚心诚意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第六,提出要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使用。第七,提出要坚决反对以大汉族主义为主的民族主义。第八,提出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都要给予充分的尊重。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多次代表党和国家全面系统地阐述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集中反映在1957年《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第一,这个讲话首次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使各民族走向共同繁荣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立场和根本政策。第二,各民族要繁荣起来,关键在于要进行社会改革,主要是经济改革。第三,通过对我国和苏联国情的比较,详尽阐明了在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强调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合则双利,分则两害;指出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第四,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第五,强调要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并主要按照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办法来解决民族问题,目的是为了增进民族团结,建设国家。周恩来的讲话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理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确立的标志。邓小平民族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把握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情况得出的,是由一系列互相联系的观点组成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邓小平文选》中,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史文献中,涉及范围很广,包含内容很多。既包括关于认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思想,又包括关于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还包括关于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等。具体来讲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4个方面的观点:

  第一,用初级阶段的理论,再认识我国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我们充分认识中国民族问题的特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第二,坚持生产力标准,全面、正确地分析我国的民族问题,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加快发展,加速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促进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一系列论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在民族地区进行社会改革的思想和促进民族繁荣的理论。

  第三,明确指出:“要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就意味着民族区域自治不仅表现在政治上,而且要具有充实的经济内容,要切实尊重少数民族的自治权。

  第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分裂是违背民族意志的。中华民族子孙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以上4点,可以说是邓小平新时期民族理论中最能反映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特别强调了党的民族政策是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要在贯彻民族平等原则的过程中,在“真正”上下功夫。

  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在它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和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全面推进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而且体现在它以开放、发展的理论体系,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地继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新发展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问题上必须明确认识的6个方面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观的完整表述为8条。上世纪末,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归纳为10条。在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的文件中,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原则,从12个方面作了新的总结和概括。新提出的12条,是对6个方面、8条、10条的继承、丰富、深化和发展。“12条”中第一次对“民族”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阐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认识,重申了平等、团结是各民族的权利和义务,是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最高体现;在系统总结50多年民族工作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下简称“两个共同”)作为主题。“两个共同”的思想内涵深刻,是对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客观而精辟的概括,充分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上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一大创新。首次把民族关系界定为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提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以八个字(增加‘和谐’二字)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定位,这是新的发展。在全面系统总结民族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做好民族工作的具体指导原则。把加快民族经济发展、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开发民族地区人才资源作为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要途径等。“12条”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和新贡献。既体现出基本思想和核心价值理念纵向的一脉相承,又呈现出基本内容和基本问题横向的丰富拓展。是对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处理民族问题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我们党几十年处理民族问题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许多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形成了一系列相互紧密联系而又融会贯通的基本观点,涵盖了当代中国民族工作的各个方面。这一理论,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与毛泽东、邓小平的民族理论一脉相承而又开辟了新境界。

  正确应对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民族问题的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与现代化的交集,成为影响民族与民族区域发展的内外环境因素。社会转型不断加快,带来了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凸现了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发展的状况和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和国际性。特别是民族问题在现阶段表现出来的复杂性和国际性,对我国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敏锐把握国际国内民族问题的发展变化,以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政治勇气,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民族问题、怎样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这个当代中国民族工作最根本、最主要的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民族工作的具体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应时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即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它的提出,不仅明确了民族工作的性质、任务和途径,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同时它还科学地揭示了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为开创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会上,胡锦涛同志首次明确地提出了“两个共同”的观点。他指出:“落实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就是我们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2005年5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两个共同”思想的科学内涵。即“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动力。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这是党中央首次对解决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纲领性回答,标志着党对新形势下我国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更加准确的把握。

  “两个共同”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提出的。作为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它也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应对新时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自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明显上升,各种民族主义思潮和活动趋于活跃,无论是前南地区、巴以冲突,还是中东问题、非洲内乱,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民族宗教问题处理不当,有着直接或重要的关联,教训也是极为深刻的。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民族问题日益成为受世界格局变化影响并影响世界政治和多民族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世界民族问题特别是周边区域性民族宗教问题对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问题的影响增大。

  从国内看,经过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已基本上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但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也随之扩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日益凸现,并直接影响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加之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在我国周边一些地区仍然相当活跃,它们通过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当前,民族地区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新的矛盾和问题多发的时期,全球化趋势与现代化推进的交集,影响民族关系的内外因素不断增多,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涉及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要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正是基于对国际国内社会环境新特点和新变化的深刻认识,党中央审时度势,顺应时代要求,顺应少数民族迫切要求发展的期望,及时提出了“两个共同”这一民族工作主题,以团结保障繁荣,以繁荣促进团结,动员和带动各族人民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共同享受殷实富足、健康文明的新生活。

  作为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两个共同”,语言精辟,内涵丰富。“共同”两字深刻概括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特征。“两个共同”体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目前存在的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差距,决心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努力实现民族平等、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将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展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和理论特色。积极应对民族问题的新变化和民族理论政策面临的新挑战,更加需要在探索中创新政策,在创新中发展理论,在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彰显中国民族政策的适应性和实效性。
 
 

(编辑:张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