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活着的国产电影:一部应该看的电影《浪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4:18:35

一部应该看的电影《浪潮》

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我找到这部2008德国最新电影的评论。都来不及去下清晰版,直接上优酷看完全片。太震憾了!

游戏的本质、亲情、集体、荣誉、自私其实都是这段我心里的主题词,这个电影真是生动的教材。

——————————————

回来说说电影吧:

这部电影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1967年4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所高中里,教师Ron Jones大胆地进的一场实验,为了让学生们理解法西斯主义,利用五天的时间向他的班级灌输纪律性和集体精神。结果出了大乱子。

(说真的,这种教学方法是国内要学习的)

第一天,赖纳老师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们知道“独裁”形成的背景,比如高失业率、贫富差距加大、**信用破产、民族自信心缺失等。然后,他让学生们“选举”出一个活动周的带头人,在无差额的选举中,学生们顺理成章地选了他——课堂上唯一处于主导地位和拥有强势的人。
通过选举产生的人被赋予了更大的权利:说一不二。

赖纳首先强调纪律性,于是学生们在将信将疑中严守赖纳的要求。比如:上课举手发言,坐姿端正,起立回答问题,声音洪亮简单扼要,不得自由挑选同桌。对他的称呼也必须是“文格尔先生”,不允许没大没小地叫他“赖纳”。不愿意服从的人被赖纳赶出教室,成为“一小撮”。

此后,赖纳灌输给学生集体概念和集体荣誉感。他们团结一致,不仅能在水球比赛中战胜对手,还能在其他方面优于其他班级的学生。


他们给自己的班级起名为“浪潮”,用整齐的走步震撼楼下教室“无政 府主义”班的学生,用统一着装逼个性化着装的同学自动离开,用统一的问候手势识别“自己人”,并制定统一的标识到处张贴,不断凸显出团队的力量。

“浪潮”成员习惯和享受统一到一个领袖、一个集体、一个目标的麾下,并在以“服从”为前提下的任何错误失去判断力和罪错感,对非“浪潮”成员从排斥、歧视到使用暴力。由于绝大多数人不加质疑地服从权威和人性中固有的从众心理,事态渐渐朝着赖纳无法控制的方向演变。

学生在浪潮体验中发现无穷的集体力量,爱上这种力量,崇拜这种力量,从小小的一个帮最后发展成为全校性的“浪潮”组织。

第五天:

赖纳把“浪潮”成员集结在礼堂,用希特勒式的激情演讲把学生的情绪煽动到亢奋得不能自拨,演变成多数人的暴政。赖纳在高潮处戛然而止,宣布解散“浪潮”,回到“活动周”主题:独裁是怎样形成的?

他用缓慢而沉痛的语气告诉激情飞扬的学生:“我们差一点就成为了优秀的纳粹。”而这一令人无法置信的变化,仅仅用了短短5天时间。视“浪潮”为生命全部意义的蒂姆无法接受理想破灭的现实,开枪打伤自己同学,自己饮弹自尽。


近现代史的人类历史上,这样的悲剧以相似的面目不断上演。当共性压倒个性,当人们放弃精神独立和自由思考,隐藏在心底的魔鬼就会轻松地挣脱理性的制约吞噬人性,血腥和愚昧随时会结伴而来,灾难和浩劫如影随形,以组织的名义消灭异类,在正义的旗帜下被驱使,正如伏尔泰所言:“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走向罪恶。”信心满满地踏上令人毛骨悚然的奴役之路。(评论转自长江日报  凝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