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钢森林半岛:人口70亿是“福祸” 地球准备好了吗?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39:32

人口70亿是“福祸” 地球准备好了吗?

2011-10-31 07:32:19 金羊网-新快报 | 我来说两句 (6)

70亿人口背后的不均衡之忧

 

 全球人口增长预测示意图

 

  “第70亿位公民将降生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这个世界有足够多的食物,却仍有无数人忍饥挨饿。”——潘基文
  
  根据联合国预测,世界人口将在今年10月31日前后达到70亿。与之相伴,世界人口的增长却极其不均衡,发达国家人口要么已经停止增长,要么增长缓慢,而很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仍然很快。每年新增的7800万人口很大一部分分布在最贫穷的一些国家。
  
  目前,发达国家的生育率大大低于更替水平。2005年~2010年,发达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1.6,其中低于1.3的国家有14个。在平均生育年龄为30岁的稳定人口中,1.3的总和生育率意味着人口规模每年下降1.5%,人口规模45年就会减半。
  
  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则截然不同。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会增加30亿左右,其中97%的新增人口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愁少:富裕但老化的人口加重社会负担

 

  5月4日,人们在也门首都萨那一个加油站等待加油。快速增长的人口带来的是大幅上涨的资源需求。 新华社记者尹炣摄(谢海宁编辑)
  
  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生育水平低、人口增长缓慢,少子化和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这不仅会使家庭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而且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目前,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意大利和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了19%;其次是希腊、德国、西班牙、瑞典。平均来看,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比例已达15%,预计到2050年这一人口比例将会翻一倍。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口老龄化加剧意味着需要面对全新挑战,也需要全社会去适应。随着孩子数量越来越少、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幼儿园的数量会减少,而养老院的数量会增加,医疗服务机构和设施也必须更多地向老年人倾斜。
  
  老龄化加剧还会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经济增长困难,个人收入和国家的财政收入难以增长,而与老龄化相关的各种支出却不断增加,从而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目前,在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发达国家,养老金支出已经占到GDP的10%左右,医疗支出也高达GDP的10%,有的国家如美国医疗支出甚至占到其GDP的15%。总体而言,老龄化国家需要把每年新增财富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花费在养老上,社会负担甚重。
  
  当养老支出难以通过加税来满足时,要么需要延长退休年龄,要么需要削减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和医疗待遇,无论哪种方法都意味着老年人福利的降低,这势必引起老年人甚至全社会的不满。
  
  法国2010年旨在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养老金改革就引发了工人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日本试图削减养老金福利的改革也在国内引起激烈争论,引发社会不安。对于很多发达国家来说,养老金问题正在成为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的导火索。
  
  为了应对老龄化,很多发达国家都采取了鼓励生育的政策,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政策收效甚微。因此,很多国家希望通过放宽移民限制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由此形成了一股新的移民大潮,西方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移民的主要接收地。就像工业革命后欧洲对外人口迁移给世界带来重大影响一样,目前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移民,不仅会改变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结构,同时还会在经济、政治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文化传统不同,习惯、价值观不同,移民与原居民存在发生冲突甚至对抗的可能性。同时,外来移民如何融入当地社会,如何享受和当地人同等的经济、社会权利等,也都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张车伟,《半月谈》2011年第18期)

发展中国家嫌多:年轻但贫穷的人口孕育机遇与挑战

 

  8月5日,在位于肯尼亚与索马里交界地区的达达布难民营,一名儿童提着水桶去取水。由于地处干旱地带,水是这里非常紧缺的物资,乐观估计平均每名难民日均获得的清洁水为6升,而正常情况下每人每日需要至少10升水。新华社记者赵颖全摄(谢海宁编辑)
  
  与发达国家拥有富裕但老化的人口不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拥有的是年轻但贫穷的人口。人口增长压力不可能通过移民得到根本性缓解,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依靠自身的发展。
  
  目前,已有一些发展中国家较好地解决了人口和发展问题,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改革开放后,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内,中国从一个贫穷的国家转变为中等收入水平国家。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越南等,也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世界经济格局也因此正在发生重大改变。这些国家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减缓,人口的变化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然而,在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快速的人口增长影响了经济发展,导致了严重的失业问题,甚至引发了社会动荡。今年以来西亚北非地区许多国家局势动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人口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例如,1980年埃及人口才4400万,现在则达到8400多万,其中25岁以下的就占到一半。在这方面,西亚北非地区许多国家情况相似。
  
  据联合国统计,西亚北非地区人口在1980年约为2.3亿,到2010年增加到了4.4亿,其中24岁以下的人口超过了50%。大批年轻人需要就业、发展,这一基本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再加上腐败和贫富差距问题,很容易造成政局动荡。因此,处理好人口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非洲国家人口增长快,也是人口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国家。很多国家连最起码的温饱都无法解决,营养不良和饥饿成为最大的威胁。自去年以来,包括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肯尼亚、索马里、苏丹和乌干达在内的“非洲之角”地区,遭遇60年以来罕见大旱,粮食产量直线下降,加之粮食储备枯竭、全球粮价暴涨,“非洲之角”因饥饿而陷入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关键是要增强发展能力,实现经济增长。为此,发展中国家必须适当降低人口增长速度,缓解人口压力;同时,必须提高人口素质,增加教育和健康投资。
  
  综上所述,国家所处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人口问题也不一样。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人口老龄化作为他们面临的全新挑战,将从经济、社会、政治、心理等多方面给社会带来深刻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否处理好人口和发展的关系,为今后不断增加的人口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权利,不仅关系到本国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关系到世界的稳定、发展和繁荣。(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张车伟,《半月谈》2011年第18期)

===富国“余粮”难饱穷人肚===

 

  10月16日,在位于肯尼亚与索马里边境的达达布难民营,三名索马里男孩在雨后形成的一个浑浊的水坑里取水。在非洲的很多贫困地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饥饿和缺水的困境中挣扎。新华社发(谢海宁编辑)
  
  “第70亿位公民将降生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这个世界有足够多的食物,却仍有无数人忍饥挨饿。这个世界很多人生活奢侈,却仍有无数人陷入赤贫。”9月初,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到全球人口达70亿时说。

  并非不够,而是不公——潘基文的评论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人口过剩并不仅仅取决于人的数量和资源极限的比例,也取决于资源如何被使用,以及分配的方式。

  数据显示,2005年,世界上最富有的五分之一人群占据了全球个人消费总量的76.6%,最穷困的五分之一人口仅占消费总量的1.5%。这一矛盾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最为显着,这里有8亿人口,靠着平均每公顷土地一吨的粮食产量来维持生计。

  “我们种出的食物足够喂饱世界,几十年来都是如此,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很多人无法获得这些食物。”美国密歇根大学生态学家凯瑟琳·巴德格雷言之凿凿。巴德格雷领导着一个有机农业研究小组,希望用“不伤害大自然的方式”来喂饱人类。

  消费模式也是一个问题。世界自然基金会2006年曾发布报告称, “如果地球上所有人维持目前欧洲人的消费模式,我们所耗费的资源将超过地球供养能力的三倍。”报告说。

  由于各国贫富不均的现状,富国的“余粮”很难转化为穷困人口的“有效供给”。开放的、流通的全球市场并未能改善现状,贸易的开放性使得一些国家放弃了粮食自主转而依赖进口,从而增添了粮食安全的风险。这在2008年国际粮食价格暴涨引发的危机得到证明。

  “在不断高涨的谷物价格面前,主要粮食出口国都关闭了大门,国际机构也未能发挥应有的协调作用,加剧了分配的不公平”,《科学美国人》专栏作家杰弗瑞·萨科斯说。

欧洲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孩子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说,到本世纪中期,世界人口还将增长20亿,其中大部分人口会出生在贫瘠地区。非洲就是贫瘠地区之一,那里只有十分之一的女性采取避孕措施,每个女人平均生养七个孩子。

  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的情况就缓和得多,欧洲甚至面临人口负增长的危险。

  媒体报道,在欧洲,为了鼓励生育,一些国家为新生儿父母提供了各种福利政策。西班牙政府曾经向每一位新生婴儿的父母奖励2500欧元,希望藉此改变该国低生育率的情况。在瑞典,85%的新晋父亲们可以享受产假。“现在男性也能拥有一切了———既能在职场上获得成功,又能做一个负责任的爸爸。”欧盟外事部部长博基特·奥尔森说,“这是一种全新的男子气概,而且更为健康。”

  尽管如此,欧盟统计局2008年发布的报告预测称,欧盟人口将在未来7年内开始负增长。生活富裕的欧洲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孩子。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困难,一些夫妇不愿意生小孩。

  美国人口出生率为平均每名女性生育2.1名小孩,总人口每年增加接近1%,在工业化国家中算是增长较快的,其中不乏十几岁的少女妈妈,例如曾经的副总统候选人莎拉·佩林的女儿布里斯托·佩林,她17岁时未婚先孕,一度成为总统竞选时的热门话题。同时,一些知识精英则不愿意早早就生孩子,如果一个哈佛大学博士生的交往圈里没有三十岁以下的妈妈,是件很正常的事。

===人口均衡比控制更重要?===

  毫无节制的生育终归是个麻烦。地球资源的分享似乎更加紧张。

  印度是第一个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早在1952年,印度就提出了“家庭计划”(FamilyPlanning),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夫妇自主决定生育孩子的数量和生育间隔,政府或家庭计划生育机构提供指导和适当的辅助措施。这种计划生育是服务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实行家庭计划是公民的权利而不是义务。

  但这项措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1966年,印度只有5亿人,而如今则涨到12亿人,孟买大街上仍然人挤人。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评价道:“中国和印度人口减少一半才有可能成为强国。”

  专家发现,另一个问题比控制人口更加重要和紧迫———人口失衡。其中重要的一项是男女比例失衡,1983年到2010年,中国已经出生的男婴比女婴多出了4100万。

  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10年的调查,全国28个省份共计369个行政村,平均每个行政村至少有9个光棍,平均年龄达41.4岁。研究所预测,2013年之后,每年会有120万个男人没有妻子可娶。

应对挑战 全球都在想办法

 

  8月28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索韦托,贫困儿童排队领取救济食品。南非的儿童贫困率仍保持在65.5%的高位。新华社记者李启华摄(谢海宁编辑)

===资源问题日益严重===

  据英文《中国日报》10月27日报道:中国和美国发布的官方数字表明中国人均能源消耗量只是美国的20%,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人的人均能源消耗量同美国人一样的话,那么中国人口的消耗总量将会是美国现在的四倍还多。

  北京大学社会学陆杰华教授也认为现在中国人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中能源消耗的大户,这一发展趋势必然会对世界资源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比如在食物消费结构上,随着中国财力的增强对于肉类产品的消耗量越来越大,但是肉蛋产品对于环境资源的消耗和负担要远大于粮食作物。即使这样,中国在肉类,海产品,蛋类和牛奶方面的消费量还是没有赶不上像美国这样的工业化国家。”他说。

  原新认为中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能源消耗的问题,所以国家现在制定的政策和措施都旨在鼓励“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比如关闭能源和重污染产业,对于购车的限制,推广垃圾分类,推行节水节电和全国范围内实施限塑令。

  “人口数量的增加令全球资源面对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这一变化对人类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对外信息联络部负责人Safiye Cagar说。

  也许我们真的该好好地思考:我们该如何在确保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的很好的同时还能使地球上的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

===如何确保70亿人的粮食===

  据联合国推算,世界人口到10月31日将达到70亿人。联合国为此列举了贫困与不平等、环境问题等各国应合作克服的七大课题。最迫切的是,如何确保70亿人的粮食问题。

  世界人口1987年超过50亿人,1998年突破60亿人,之后的13年间又增加了10亿。在人口增加的同时,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的食品生活日渐丰富,这也导致了粮食需求的增加。食用肉类增加,也用掉了大量谷物饲料来饲养牛和猪。据美国农业部的调查,主要谷物消费量在1987年到1998年之间增长了12%,但从1998年至今新兴国家经济加速的这段时间里,其增长率是之前的两倍即24%。今后人口增长会趋缓,会出现全球性高龄化。但粮食需求会因为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而超过人口增长。亚洲和非洲也有必要提高农业生产率,确保供给。

  联合国所指出的贫富差距等问题,会使粮食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营养不足的饥饿人口将接近10亿。从全球看,即便大米和小麦供给足够,如果价格飙升,那么在经济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饥饿人口也会增加。玉米等谷物的价格与2000年相比已增加了2倍以上。发达国家的金融缓和导致投机热钱很容易流入期货市场。人口增加主要集中在非洲和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地区,如果不能解决经济发展和地区内部贫富差距的问题,那么粮食问题也解决不了。政局动荡有可能再次导致原油和农作物价格飙升。

联合国报告呼吁应对人口增长带来的挑战

  在全球人口预计将于本月底达70亿之际,联合国人口基金26日在伦敦发布了一份人口问题报告,呼吁全球共同应对人口增长带来的挑战,同时强调如能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则有望把这个挑战转化为长期发展机遇。

  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巴巴通德·奥索蒂梅欣当天在伦敦发布了这份名为《2011世界人口状况》的报告。报告指出,预计全球人口将于10月31日达到70亿,这既体现了人类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带来的寿命延长等成就,但随之而来的老龄化、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又对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挑战。

  奥索蒂梅欣说,“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在全球70亿人口中,18亿是10岁到24岁之间的年轻人,而年轻人拥有改变未来的潜力,如果能在年轻人健康和教育等方面增加投入,就会在未来经济增长上产生巨大回报,“70亿人口的世界也可以拥有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他还提到,人口增长不是简单的空间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社会公平的问题。虽然人口不断增多,但其中很多人没有享受到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各国内部、男性和女性之间都还存在不平等的差距。因此,在未来应对人口问题的行动中,需将“社会公平”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据介绍,《2011世界人口状况》是在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下,调查了世界各国的人口状况而完成的,其引用的很多资料分别来自中国、印度、埃及、墨西哥、芬兰等人口特点鲜明的国家。

  各国政府应正确应对世界人口增长带来的挑战

  联合国人口司司长哈妮娅·兹罗特尼克说,世界人口目前的增长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随着地球上人数越来越多,生存成为人们首先关注的问题。她说:“现在的粮食足够养活地球上的所有人,但我们却发现世界有些地区出现饥荒,有些地区人们却饮食过度甚至造成肥胖,这是粮食分配不公所造成的。”

  兹罗特尼克指出,要解决粮食分配不公问题必须确保人人都能购买到粮食,这和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息息相关。因此,这不仅仅是一个“有关人口数量和粮食生产”的问题,而是“国家有没有能力让民众过上富裕生活以及能否保证他们获得良好收入”的复杂问题。

  兹罗特尼克认为,环境污染及恶化仅与人口问题“间接相关”,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生产模式。她解释说,据统计,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是最贫穷的国家,如果其经济发展速度无法赶超人口增长速度,那么其人均消费水平仍然很低,与某些人口数量在减少,但人均消费水平非常高的国家相比,这些国家不大可能向环境中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

乐观派:问题都能解决

 

  2月16日,在印度新德里,当地居民争抢免费的食物。依据世界银行的贫困线标准(人均收入1.25美元/天),全世界大约有1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赤贫和特贫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国家同样也是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地区。
  
  根据预测,地球在2025年将有80亿人口,2083年将达100亿。一直以来,很多学者都描述过将来地球因为人口爆炸而变得不堪重负的情景。但也有乐观派认为,这纯属杞人忧天。
  
  粮食喂不饱70亿人?
  
  技术进步导致粮食增长速度远高于人口增长速度
  
  18世纪着名的人口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托马斯 马尔萨斯是“粮食危机论”的鼻祖,从《谁来养活中国》到《粮食危机》,其理论起源都来自马尔萨斯的一个着名预言: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
  
  然而两百年来的事实是,粮食增长的速度远远高于人口增长的速度,杂交稻、转基因改良、化肥施用、工业化生产进一步推动了“农业革命”。从1960年到1980年之间,全球粮食产量翻了一倍,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世界人口增加一倍半,人均粮食消耗增加17%。
  
  主要粮食作物价格跌幅超60%,粮食是价格降幅最大的商品之一
  
  与粮食产量大增相对应的是主要粮食作物价格的大跌。回看历史数据,就会发现粮食价格其实在走一条长期下行线,从1950年到1997年的这段时间内,除去通货膨胀的因素,小麦的价格下降62.7%,稻米价格下降64.2%,玉米的价格更是下降了68%。粮食价格相对于其他商品降低了一半。
  
  如果真有粮食危机,那是买不起的危机而不是不够吃的危机
  
  1983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概念进行了第二次界定: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物。目前来看,买得到完全不成问题,成问题的只是能不能买得起。一个国家只要有财力,就可以从国际粮食市场中进口。查看近些年来爆发“粮食危机”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贫穷的非洲,拉美和南亚国家。
  
  如果对比1993-1995年间和1979-1981年间的人均粮食生产数据,韩国下降了1.5%,日本下降了12.4%,新加坡下降了58%,但这些富裕的发达国家并没有出现任何“粮食危机”。
  
  历史上从未有过一次饥荒是因粮食产量不足,爱尔兰大饥荒时还曾出口粮食
  
  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饥荒。饥荒共造成150万人死亡,人口死亡比例高于历史上有记载的任何其他饥荒。爱尔兰在饥荒最严重的时期,还将大量粮食出口到英国,且整个饥荒期间爱尔兰都是粮食净出口国。伊格尔顿在其着作中指出,爱尔兰人之所以被饿死,并不只是因为粮食短缺,而主要是因为没有钱去买,粮食在整个王国内绰绰有余,却不能向们提供。
  
  无独有偶,1974年,孟加拉国发生严重饥荒,人们普遍将饥荒的原因归结于洪水造成的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但奇怪的是,1974年该国的人均粮食可供量和总产量比1971年到1976年中的任何一年都更高,受洪水影响而减产的作物要在数月后才收割,饥荒在这之前就已经发生了。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