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可以跳广场舞吗:五、六十年代的济南旧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33:25

临泉而居----老济南印象

在这古老的小巷里,街边曲折的沟渠里涌动着的都是清清的泉水。
泉水从水道中涌出,穿梭于这一片老房子间,它沿着街边水道缓缓流淌,流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大明湖。
清清的泉水从脚边流过,临泉而居的老人们坐在杌扎子上晒着太阳啦呱,妇女们则随心所欲的在泉渠内拿着棒槌洗衣,孩子们则在水边无忧无虑的嬉戏玩耍,笑的是那么开心。

那时的泉水走街串巷,穿墙入户,老百姓则临窗取水、泉边浣衣。泉水和老百姓的生活有着那么多千丝万缕的关联,真是零距离的亲密接触。

通过这张照片,可以看到当时“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一个缩影。

又见济南老摸样

(2011-08-30 16:26:54)转载 标签:

杂谈

最近从网上又搜到几张济南的老照片,反是我没见过,发出来大家共赏之!
大明湖(原图标为洛口镇)


闵子骞祠 


李攀龙墓 

大明湖张公祠(原图标为秦叔宝故居)


黄河洛口渡口 (照片来自网络)
 


大明湖

千佛山


趵突泉

沧浪亭

得月亭

趵突泉公园建于一九五六年,那时政府把周围的几个街巷和几十处有名的泉水圈起来,建成了风景秀丽、初具规模的趵突泉公园。六十年代初又进行了扩建,为了点缀、美化趵突泉,还从苏州请到一些叠石工匠,进行了专门的打造。  
两泉并发如环,故名玉环泉。   

 

齐鲁大学一角
2010.10.26
 


这种沿街叫卖的方式在当时是社会所迫,生计所需,这些小商贩大都文化程度不高,但能吃苦耐劳;由于投入少,利润较低,竞争力很大,买卖也不好干。

但不知他那装针头线脑的木箱盖上写着“肉山酒海”是什么意思?和做买卖有关系?求大家指教。 


这是个冬天,小家伙们棉裤棉袄的都捂搭着,围着一圈这是喝么来呢?

那些个小板杌看着就亲切,小时候在家里就坐着这样的小杌子拉风箱(念现)烧火!
 


当时有首歌是这样歌颂她们的:“十字路口站着一位年轻的姑娘,你看她长得多么漂亮,手里拿着指挥棒……”指挥棒下端有个铜圈,平时挂在皮带的钩上,来了车就拿起指挥棒,指挥车辆通行,真叫一个飒爽英姿。

这是咱济南的哪个街道啊?马路还挺宽的嘞。

请大家认认。


辛铸九公馆的三层小楼在六、七十年代是有名的大明湖饭店

辛公馆建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初,伫立在景色优美的大明湖正门对面,与百花洲隔溪相伴,是一幢玲珑小巧、古朴典雅的3层楼房。有专家夸赞,这种欧罗巴罗曼式教堂中常见的连续半圆券形檐口装饰纹样等元素和中国传统回形纹样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座不可多得的中西合璧的优秀建筑。建筑利用层数的变化、地形的高差,形成了高低错落、形状各异的屋顶群,从而使建筑天际线富有变化,在一个不大的建筑中,屋顶如此复杂多样,设计手法的巧妙在济南府中是少见的例子。
资料说:“这里曾住过章丘的名门望族辛氏一家,辛铸九祖孙三代即是这幢小楼的主人。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小楼,位在路口的拐角上,建筑沿鹊华桥街(今大明湖路)向西和曲水亭街向南展开,在北墙和东墙上都开有大门。楼房的东立面分为3段,北边两开间为3层四角攒尖顶样式;中部三开间两层,两层有外挑的阳台和屋顶平台,人们可以从南、北面的房子里走上平台,眺望鹊华和南山景色;南段3层三开间,其屋顶为南侧一开间的四角攒尖顶,与其北2开间的四坡顶相结合式样。北立面较短,东边两开间是3层的四角攒尖顶;西侧的两开间因地势低下米许,致平面上略向后(南)退,是3层四坡顶。小楼布局巧借地势,形式多样,为一不对称结构建筑,在一个不大的楼房中,立面屋顶如此形状各异、复杂多样,设计手法之巧妙在济南城内少见。楼房在立面处理上.既有欧洲罗曼式连续半圆圈形檐口纹弹、半圆圈转化带有圈心石的折线窗楣、欧式的阳台和屋顶、曲线形门窗洞等,也有窗下墙上那典型的中国传统回形纹样,两者结合在一起。整个建筑形式为典型的近代建筑中的折中风格,既为满足主人追求现代的喜好,又显现出尊重传统、少花钱、又体面的指导思想。小楼后为大明湖饭店、山东国医医院.....”
这么好的建筑,在09年初却被无情的拆除了,已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不能不说是继拆掉济南火车站,芙蓉街镶牙馆等后的又一城市悲剧。许多有价值的近代建筑一个一个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比比皆是的高层楼房,失去了这座城市的历史特色,步入千篇一律的“方盒子”式建筑形式。
如果因为我们的短视而导致这样优秀建筑的彻底消失,我们怎能向后人交代。有人说得好:这些老建筑是济南历史文脉中的细胞,没有它们,济南就失去了记忆。

大家看看,这是咱老济南的哪家剧院啊?

再来一张

看出来了吗?
 


夜晚的济南百货大楼灯火通明
那时的百货大楼也出摊?


解放阁下正在大兴土木

黑虎泉一派田园风光


经七路彰显商埠风情


趵突泉边


杆石桥岸上的那道栏杆叫人看着亲切

王府池子汇集其他小泉的水穿宅过巷,往北穿过起凤桥流淌而去。

起凤桥街是条东起西更道街、西到芙蓉街的东西小街,清顺治年间曾建有石桥,桥头建有一座“腾蛟起凤”的牌坊。 这里是向西通往府学文庙的必经之路,“起凤”寓意学子们走过起凤桥头,拜孔子,入府学,由此攀青云之路的企盼。

今日起凤桥街与王府池子街交叉口那个腾蛟小泉,还在延续着“起凤腾蛟”的历史内涵。

街中段往北有蜿蜒的小溪,涓涓的流水使环境更富有个性和动感。

溪旁青砖、灰瓦、白墙的民居顺溪丽建,有的院落直接开门设小平桥跨于溪上,水在桥下流,人在桥上行,这就是老泉城的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