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通智能内功术pdf:试析“和而不同”的哲学蕴涵及现实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00:36
试析“和而不同”的哲学蕴涵及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2-21 15:01:00 ]    编辑:studa090420     -  论文关键词:“和而不同”  对立统一  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  
  论文摘要:“和而不同”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命题之一,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其思想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表明,“和而不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仅用民族文化诠释了对立统一规律、系统论思想,而且还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原则。因此,深入研究、挖掘和赋予“和而不同”以时代内涵,对于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和而不同”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与十七大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联系,因此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深人研究。从更深层次看,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建设,我国正逐步走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为此人们必然要继续解放思想,对原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种关系进行及时调整、重新定位,以适应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要求。
  在我国思想史上,“和而不同”这一古老的哲学命题千百年来长盛不衰,是因为它没有拘泥于原始朴素的内涵,而是与时俱进。即随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不断深入.这一哲学命题的思想内涵也不断地被挖掘、丰富和发展。
  首先,“和而不同”反映了宇宙间普遍存在着的对立统一关系。虽然“和而不同”的观念肇自中国传统哲学的宇宙生成论,如《周易·系辞》日“一阴一阳谓之道”。但就目前而言,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表现为对立与统一。“和”为同一体,“不同”为其对立的双方。但这里的“和”绝不是“不同”两者的简单凑合,而是建立在“不同”双方都具有的根本属性这个基础之上的矛盾统一体.它是“不同”对立的条件:“不同”也绝不是“和”的任意选择.而是建立在“和”这个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的关系基础之上的矛盾对立双方,它是统一于“和”的前提。第二,表现为一定度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和”表现为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来 自“不同”两方面力量的均衡,即 “刚柔得适谓之和”(《新书·道术》);“不同”表现为对立双方的力量不断进行着此消彼涨的变化.这种力量变化的临界点是“和”规定的限度。当“不同”两方面的力量对比一旦超过了“和”规定的限度。稳定性就被打破“不同”双方的地位则发生变化,事物发生质变第三,表现为各得其所。“和”作为统一体,它通过对立保持着自身的“存在”,而“不同”作为对立的双方,它通过“均衡”从对方获得有利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因素。 
  综上所述,“和而不同”具有辩证法的对立统一、一定度范围内的稳定、各得其所、联系和发展等根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其次,“和而不同”揭示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不同要素组成的统一不可分割的系统。我国古代这方面的思想颇丰。如管子云“五音不同声而能调,五味不同物而能和”(《管子 ·宙合》),表达的都是蕴涵在“和而不同”中“多与一”之间的系统论思想。但就目前而言,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整体性。任何事物之所以是一个整体。原因在于它是由多个不同的要素按着一定的规则和顺序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有机统一体。这个有机统一体,一方面使事物存在,另一方面使事物具有特定的功能。它表明了“和而不同”的“和”不是多个“不同”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由多个“不同”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即每一个要素在这个整体中发挥着自己特有的功能。而离开这个整体作为 “不同”的要素则会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同时也破坏了系统的整体功能。第二。包容性。“和而不同”思想揭示了系统的开放性,也就是渤海大学堂五期。
  说作为由多个组成要素组成的系统没有设定一个绝对的数量界限而把自己封闭和束缚起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表现在系统上就是随着结构的优化而增加 “不同”要素的数量,使系统 日益复杂、功能越来越先进,显示出 “和”的生命力。当然。并非任何“不同”事物都可以作为其中的要素进入系统 。因为“和而不同”中的“和”要求各个“不同”的要素之间一定是“和谐”的、“统一”的,否则就会被排除在外或者使“和”遭到破坏。第三,适应性。任何事物就其内部而言都是一个“和而不同”的系统。就其外部而言自身又是构成其他“和而不同”的更大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形成诸多子系统与母系统的包含于的关系链条。因此,母系统内部的要求和状况是每一子系统的生存环境,并以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为法则。虽然无机界与有机界在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子系统为了“生存”在一定程度上都具备了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自我调节功能.这就是以“和”为原则,通过采取对“不同”的结构,或增加新的“不同”中的要素,以及改造甚至淘汰某些“不同”的要素等方式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的新要求。
  综上所述。“和而不同”具有系统的整体性包容性和适应性等根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再次。“和而不同”提出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应始终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作为世界的存在状态和事物的内部结构,“和而不同”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表现是各异的。自然界中的“和而不同”是在盲目的无意识的自然力量的作用下形成、存在和变化的,而人类社会中的“和而不同”是在有目的有意识的人的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形成、存在和变化的。因为,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实践性活动。人类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一方面不断获得了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文化等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不断掌握了对客观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等正确认识。因此,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就要把确定的满足自己需要的价值目标和掌握的正确认识的真理内容统一起来,以“趋利避害”为原则,不断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而不同”。可见,价值目标是人类满足自身需要所达到的目的,真理内容是人类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满足自身需要的智力条件。两者虽属意识范畴,但对于人类在实践中实现“和而不同”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由于人类需求的多样性和无限性,从而决定了人类价值目标的多样性和无限性,使得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中所达到的“和而不同”的状态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要始终坚持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统一并与时俱进,在不断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而不同”的过程中.不断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前者不说自明,但后者复杂得多,其中包括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国民利益与全球人类利益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人类更高层次的“和而不同”。
  综上所述。“和而不同”在人类社会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基本原则是驱利避害,实现方式是真理与价值统一于社会实践,目标是社会和谐。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那么“和而不同”思想对我国当前进行的伟大实践有什么现实意义呢?结合十七大阐述的我国未来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可作以下分析: 
  1.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是典型的“和而不同”经济,可以看到健康的“市场经济”处处表现为“和而不同”。事实证明,只有使市场经济各方面始终保持 “和而不同”的状态,市场经济才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场经济的“不同”集中表现为:第一,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客体等数量多且内容各不相同;第二,市场主体间进行优胜劣汰的平等竞争。而市场经济的“和”则集中表现为:第一,所有的市场主体所遵循的市场规则都是相同的、一视同仁的,不允许存在任何特权;第二,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法治经济。正因为市场经济存在如此 “和而不同”。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够发挥出它特有的功能,即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推动科技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使生产力得到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反之,一切有悖于“和而不同”的行为都会给市场经济造成伤害,如欺诈、垄断、不正当竞争、背信弃义、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等。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调控 目标仍然没有离开市场经济中的“和而不同”,只不过“和而不同”的具体内容与时俱进了、范围扩大了。如,在报告中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健全市场体系”等措施中,所使用的诸如“完善”、“优化”、“统筹”、“协调”、“健全”等词,都表达出了同一个含义,即希望市场经济中各个系统的“不同”要素,在提高自身质量的同时能够实现“和谐”。就是说,只要这些不同系统中的要素处于调控所期望的“和而不同”状态,那么国民经济就会又好又快发展。   2.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建设。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民主”一词本身就包含着“和而不同”的含义。“民”包含着“不同”,即“具有不同意志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公民”;“主”包含“和”,即“和谐地行使社会统治权当家做主”。虽然民主政治以“和而不同”为根本原则,但是各阶级的民主政治.则在“和”与“不同”上有着本质区别。 
  就我国社会主义而言.“和”的根本点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政治体制享有和行使各项政治权利成为国家主人,实现好维护好他们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达到利益上的和谐:“不同”的根本点就是在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广大人民群众从不同的地区、行业、民族、党派等角度,以各种身份积极参与政治,充分表达各方面的利益要求。为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政治优势,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创造前提条件。从政治体制上看“和而不同”。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同时,它还要求从体制上不断加大力度铲除破坏政治和谐的腐败现象。此外。“和而不同”还是我国促进国际政治发展 ,实现和谐世界的政治主张。 
  3.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建设。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还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面对日益全球化的新形势,促进中华文化建设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只能是“和而不同”。因为全球化为我们所展现和提供的是世界各民族文化间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唯我所用、优胜劣汰的这样一个系统和平台。所以各民族文化都要对“和”与“不同”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做出自己的抉择,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本民族的文化融合到世界各民族文化之中并与之和谐相处,从而通过学习消化吸收适合自己的世界各民族所有先进文化之精华,来发展壮大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还要保持自己文化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由此形成良生循环,即越向世界其他民族学习先进文化就越能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反之亦然。达到如费孝通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那种将“和而不同”割裂开来的片面做法只能毁掉本民族的文化,在我国历史上既出现过妄 自尊大只讲“不同”的人,他们主张“闭关锁国”.也出现过妄自菲薄只讲“和”的人,他们主张“全盘西化”。这两种错误主张都是极其有害的,轻则“误国误民”重则“亡国灭种”。“和而不同”高明之处就在于“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即毛泽东所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可见 ,“和而不同”不仅是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法宝,也是永葆中华文化长盛不衰的真谛。 
  4.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独自生存.而社会又是由不同的充满特殊性的主体,即一个个个人、家庭、组织和群体组成的共同体。可见 ,社会本身就表现为“和而不同”的人类生存方式.它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每一社会主体的切身利益。因此,十七大报告从国情出发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建设”这个任务,并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 
  社会关系虽然纷繁复杂。若从“和而不同”角度去分析 。看到的是社会母系统与它的构成要素子系统之间形成的各种集合。因此,和谐社会建设所达到的目标 。就是子系统内部构成要素不仅能够按本系统的要求而且还能够按母系统的要求处于和谐状态,其顺延的结果必然是整个社会和谐,即母系统内部诸要素间的和谐。
  若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始终认清和抓住三个根本点:一是科学发展。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二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人是构成社会最基本要素,具有可塑性。孔子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三是彰显社会主义性质。十七大报告还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为此,十七大报告从当前和长远着眼。提出了一系列蕴含着“和而不同”理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举措:一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二是提出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三是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等新的民生目标。 
  综上所述.“和而不同”具有非常丰富的科学内涵。它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样,都是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吸收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所产生的理论精髓。因此,深刻辩证领会“和而不同”思想内涵并运用于指导社会实践.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