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ar怎么玩:袁贵仁谈教育制度改革是治本之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29:15
        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首先要调整教育体系结构,扩大教育规模,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希望子女能够接受更多年限、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缓解升学竞争的压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其次,学校、家庭、社会都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第三,即本文特别要强调的是,要改革教育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制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长期的,而且会有反复。一些正确的教育观念,过去也不是没有提出过,之所以收效甚微,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制度保证,存在“制度缺陷”。邓小平同志说得好,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虽然制度是在观念指导下建立的,但一旦建立,制度比观念更有力量。因为,观念是“应当”,是对人的行为的软约束,制度作为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范或行动准则,是“必须”,是对人的行为的硬约束。观念是提倡,只对接受者起作用;制度是遵守,对赞同者和不赞同者都有制约作用。观念是普遍的,带有一般性,很难验查、评估;制度是具体的、明确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做或没做,对或不对,一目了然,具有可操作性。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制度产生的问题最终要从制度上去解决。邓小平同志在讲到制度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时曾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小平同志这个论述,完全适用于教育工作。当前青少年学生成长中的主要问题,说到底也是制度问题。一些事情的发生,不能说干部、教师、家长和学生没有责任,但制度问题更重要。长期左右着我国教育界的应试教育制度,使得一些干部、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发生扭曲,不仅妨碍了党中央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系列要求和部署的落实,而且还引发不少社会问题。
  教育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已经在教育制度创新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总的说,还存在权威性不足,系统性不够,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我们还要在青少年教育乃至整个素质教育制度建设上抓住重点、加快步伐,以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素质教育渐入佳境,终成伟业。
  1、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招生考试是教育的“指挥棒”。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按照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高考制度改革。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应进一步加强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考查。逐步建立具有多种选择的、更加科学和公正的高等学校招生选拔制度。改革考试制度,不是简单地取消考试。邓小平同志曾十分明确地指出,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当然不也能迷信考试,不能把考试当作检验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其完善起来。考试问题,核心是考什么和怎样考的问题。我们应当改革应试教育中的考试目的唯一性、考试内容片面性和考试形式单一性。义务教育阶段取消升学考试,免试就近入学是对的,要坚持。中考和高考要逐步实行分级考试、分期考试、分片考试,增强学校的自主权和学生的选择权。
  2、建立正确的教育评价制度
  教育评价制度直接体现着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现实生活中,社会舆论、学生家长及相当数量的教育工作者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常常背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要求,将之简化为“升学率+考试分数”,严重忽略了青少年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只有建立并严格执行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使人们对好学校、好教师、好学生的认识能最终体现在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才能真正走上全面进步、健康发展的轨道。一旦建立了一个好的教育评价制度,那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由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方面来。如果说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是推行素质教育、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先导,那么按照这种人才观、质量观建立起来的考核、评价学生、教师、学校的制度,则是推行素质教育、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
  3、建立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制度。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创新精神,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相统一的重要途径。社会、家庭和学校都要为青少年学生深入实践、接触社会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各负其责。学校要和社会密切配合,精心设计、周密安排,使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制度化、规范化。要建立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劳动的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消化融汇文化知识,培养锻炼动手能力。高等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活动以及社会服务活动,利用假期组织志愿者到城乡支工、支农、支边和支教,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并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此外,还要建立终身学习制度,构建学习化社会,为各种人员接受教育提供机会和场所,使“学者有其校”,并改革现在的社会用人制度,转变用人观念,缓解学生就业竞争,进而缓解升学竞争。还要探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联系的新形式、相互促进的新机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总之,改革教育制度,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根本。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都把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作为核心内容。今天,我们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也要同建立与江泽民同志《谈话》精神相一致、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各项教育制度联系起来。因为,制度改革,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