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2017年12月温度:历年高考优秀记叙类文章选评——记叙原来可以如此美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05:49

历年高考优秀记叙类文章选评

——记叙原来可以如此美丽


怀想天空2007年江苏卷)

我考试的地点在五楼,透过半开的窗可以看到天空,那蔚蓝又寂寞着的天空。

犹记得儿时的天空。一群小朋友在芦苇荡里捉迷藏,我躲了许久也没有人发现我。于是,我便躺倒在苇荡的怀抱中,仰望无尽的天空。突然,空旷的天空中传来寂寥而又欢乐的“啊——啊——”声。接着,硕大的雁阵便出现在蓝色的画板上。几十只大雁“人”字形向南方飞去,广阔的苍穹上突然上演一出绝世的舞蹈。然后,一个“雁字”,接着一个“雁字”。我呆在那里,无法动弹,直到夜幕徐降,芦苇荡的尽头响起了母亲的呼唤声。

年少的我,并不知这里边有一种民族文化哀愁。后来,我在古代名篇中,读到了“雁阵惊寒”,顿时感到了一种彻骨的诗意。于是,我一次又一次仰望天空,努力寻找大雁的影子。然而,我失落了,它们越来越少,“雁阵惊寒”般的名篇也很少问世……

是谁偷走了“雁字”的影子?

又是谁,荒芜了文化的天空,扼杀了我的诗意的哀愁?

每每表现出如此忧伤时,我都会被人嗤之以鼻。他们以为我矫情作态。这些朋友,往往热衷于网络上炒作的美女,以及传贴的搞笑的动画!他们永远不会明白,自然的天空和文化的天空一旦寂寞,人们的心也会寂寞的。

的确,对于如今的快餐式文化,我是落伍的。我不看武侠奇幻,不听周杰伦或是摇滚,不爱上海滩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只爱丽江的石板路和周庄的乌篷船,只爱中国人心中的文化“雁阵”……

你可以对我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可是,你知道,当我听到伊能静的《念奴娇》时,心中是怎样一种彻头彻尾的悲伤?旋律低劣且置一边,那一句“羽扇纶(lún)巾”仿佛一把尖刀刺向我的耳膜!我赶紧躲开,塞上耳机,继续听我的“二泉映月”,我的“春江花月夜”。

我并没有拒绝现代文明。我家中也是家用电器应有尽有。我也看炒作至热的电影。但是,在现代商业文明的裂缝中,难道不能萌发一些永恒民族文化的新芽?

那些缺失的情感,丢失的文化,我是多么想把它们的种子找回来,种到人们心中去啊!

我亲爱的寂寞的天空,我该如何帮你找回“雁阵”的影子?

前些日子,和七岁的小弟弟一同回乡。走在儿时嬉戏过的河边,心中又是一阵怅惆。天空中突然传来寂寂寥寥的“啊——啊——”声。我大喜,抬头却只见两只大雁孤零零地飞过。

弟弟摇着我的手问:“哥,那是什么鸟呀?”

我吸了吸鼻子,说:“哥不知道。”我不想告诉他那是大雁呀,因为真正的大雁不是这个样子的。它们本应该三五十个一群,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唱着大风之歌,欢快地向南方飞去。

我只得愣在那里,发了好一阵呆,怀想着那曾经喧闹过的天空。

点评:这篇文章是我所见到的江苏佳作中唯一真正写“怀想”的篇什。文章借长天雁阵这一具体的形象,写以往自然的消逝、情感的缺失、文化的丢失。怀旧,怀得深沉;忧今,忧得凝重。这个“怀想”,将时间与空间交织,将具象与抽象绾结,将情感与理性融合,真怀想得好!文中,可见出作者的文化品位。

湖南师大文艺学博士李作霖先生说:“这种悲哀被一个电视、网络、流行歌曲所包围的少年表达出来,令人吃惊。”于我心有戚戚焉。

附:2007江苏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望。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怀想天空2007年江苏卷)

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黄金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写景简洁,突现神彩!]

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起笔先点出“烈日”两次,重复得好!]因为作为农民,这是他们的义务。[说得多么本分!]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可怜农家父母心!“搞好”,此词用得妙,传神。]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埋头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此处喊“口号”了,但听来很顺耳,很入耳。前两节,均说“我们”、“他们”,请品味。]

在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前两天,我体会到了。又热又累。当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点把麦子割完,到家洗个澡,然后在床上睡五六个小时。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会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全是农家父亲的质朴话语,多情而又实在!有几个家长让孩子在高考前两天劳动的?]

我睡醒后,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学校里起早起惯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铁盆里。然后,我进入厨房做饭。

我做好饭,洗好衣服。又把汤盛到饭盆里,拿了5个馍,一齐放到篮子里。我赶紧吃过饭。碗都没涮,便骑车下地了。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白描。父亲的言语,平淡中见“浓”!]

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这就是当农民的父亲,在田野上,在烈日下,对“后天”高考的孩子进行的“临考告诫”!苍天和大地都在倾听……]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不愧是农民的孩子!没有考前烦躁,没有“营养品”,没有父母高招“安慰”,只有本本色色的“劳动”!]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与前文呼应,真是累得瘫了!]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凉快”二字,极为重要,很沉重!]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此为一个大大的“亮点”,全文生辉,一切皆活。“怀想”出来了,“天”出来了,比天还“大”的农民出来了,比天还“亲”的父亲出来了。一切皆在不言之中……]

点评: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最大的亮点在最后:“考场很凉快”,与麦地很热对比;“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天下还没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文章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这种机智!太感人了,而且是长效的!(文中及文后点评均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所作。)

这篇文章附点评载于《中国青年报》,另据载:“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二评的老师判给了42分;三评老师判给39分。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篇,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高了17分。”“老师说:‘推荐它是一种导向’。”“实际上,这篇被打捞出来的《怀想天空》,只是为久违的质朴文风开了一扇窗,还不是评价当前优秀高考作文的唯一标准。”

启示:作为导向,不是说大气磅礴、文采飞扬、轻灵婉约等其它风格的文章不能写,而是现在考场作文中这种本色当行的文字太少了。

 

2007年全国卷II 甘肃考生

今生上苍给了我一个凄零的名字,叫做落红,来世你看不见我的美丽,我只愿更名为春泥,默默地奉献我自己。

我当然拥有过属于自己的美丽与光辉,春光明媚,姹紫嫣红的季节,我就是其中最漂亮的一朵,我曾骄傲地在枝头上颤动,喜欢人们为我驻足留恋,特别是细细的春雨过后,我留住了“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晚上更惹得东坡居士“故烧高烛照红妆”,这就是我的骄傲,我要吸取每一丝阳光的能量,努力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

不知是不是每一份让世人惊艳的美都很短暂,人说美丽的东西是一个横截面,一经美丽便成永远,绝不会随时间线性消失。可当一阵刺骨的秋风刮过,我知道该是说再见的时候了。

我终是离开,毅然地离开,虽然还有同伴痴望枝条,慢慢飘摇,是想延迟落地的那一秒?我毅然离去来觅得一隐蔽之处。渐渐地,我美丽的皱纹暗淡了;渐渐地,我鲜艳的颜色消褪了;渐渐地,我的生命已部分归为泥土;渐渐地……

我开始思考,难道我的生命随着秋风一呼就已经定格为逝去吗?难道我曾经的美丽都只归功于自己吗?我慢慢想起,那些鲜艳的花不都为我“施”过肥吗?那些蜂蝶也为我供过粉呢,我想我该奉献自己了。

我挪了挪身子,肩上的泥土开始一点点肥沃,我挪了挪灵魂,肩上的泥土开始一点点芬芳。

呵!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我看见头顶上的牡丹雍容华贵,荷花含英咀华,玫瑰羞答答地微笑。万物竞相生长,但见蜂蝶嬉戏,鸟语互答,每一朵花都是一朵生命,都是一朵落红的归宿,一“朵”春泥的重生。我奉献了我自己,我应该含着微笑安静地休息了,不管花知不知我,我知道我知花。让人们微笑就是它的功劳,为自然增添生趣就是它的奉献。

一花如此,对人则毋庸多言,记得有两句诗写得很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点评:

这是一篇文学意味很浓的文字,是一曲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讴歌。考生匠心独运,以龚自珍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为全文立骨立意,表达了知恩图报的主旨。“落后”于文中亦真亦幻,并非具体的单个,可为轮回养育的象征。语言缠绵,意境悠远,文学素养远远超出一般。

文章末段的“一花如此,对人则毋庸多言,记得有两句诗写得很好”与全文文体文意都不谐,有如打了块颜色质料都不配的补疤,刺眼得很。去掉这些文字,两句诗的引号也去掉,诗句前加个破折号。

附:2007全国卷Ⅱ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并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款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资助,学会帮助别

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生有幸遇上你(2006年湖北卷)

前生,今生,后世,这三生我所有的幸运都只是能够遇上你。
                                                    ——题记
  佛说,因果有缘,千百年的轮回皆由缘而起。我想,上辈子也就是前生,我一定是千万次的回眸,亿万次的寻觅,才能在滚滚人流中遇到了你,唯一的你!
  我是一个受命运诅咒的孩子。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上天就带走了我的妈妈……一个熟悉的身影,眨眼间消失了,那种感觉,那种心痛贯穿了我的整个生命。从此,我变得敏感多疑,寡言少语,心灵封闭,没有安全感,缺少人情味儿。
  我以为我会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与空虚相伴,与孤独同眠。然而,三生有幸,我遇见了你……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你,是在那个微凉的晚秋,枯黄的叶子漫天飞舞的时候。你作为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微胖,短发,一身黑色衣服,笑时给人温暖,不笑时给人一种严肃。那时,我已习惯于独守自己的心灵世界,不容外人涉足,那是伪装到最后的坚强,也是不容任何人去打破的宁静,对你也没有任何多余的感情。
  奇怪的是,你并未因我的冷漠而忽视我,还让我当了学习委员,掌管班上大小事务。一有机会,便表扬我,一有时间,便找我谈心,鼓励我多与人交往,不断地教我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你心疼我,我知道,可是,我心里的冰块是那么牢固,那么寒冷……
  时光在你的关心和我的冷漠中如白驹过隙,一晃三年过去了,我离开了你,升上了重点初中,与你的联系少了许多,但是,你始终没放弃过对我的感化与疼爱。
  几年如一日,你对我关爱有加,问寒问暖,情浓如水。
  中考前的那个下午,我记忆犹新。你托人送给我一封信,看到信封上的熟悉笔迹,我感受到世界上最美的亲情:加油,好好考,我始终相信,你是最棒的!我的眼泪潸然而下,心里有股暖流在涌动,我仿佛听见了自己心里的冰层开始破碎的声音,我不禁地笑了,这是妈妈“走”后,我第一次幸福而快乐的微笑。
  考入县城重点高中后,我们学校与你家的距离更远了,但我们的心更近了。你时常拎着水果来看我,给了我全部的母爱。
  你的信笺和电话成了我温暖的源泉,你的看望和谈心成了我愉悦的家园,你的汇款和米菜成了我幸福的粮仓,在我渴望的时候,你是春天般的及时雨。
  高考临近,你发短信来说:“孩子,亲爱的:你要认真复习啊,好好考试,我一直认为你是最优秀的孩子!”老师,你不知道啊,我又一次落泪了,你老是惹我哭,惹得我激动地哭,惹得我高兴地哭……
  今天是六月七日,高考的第一天第一科。此时,我想,你肯定捧着保温盒站在考场外,因为你说过,离这儿再远也一定来送考。今天不知为什么你来晚了,是拎的东西多了,还是堵车了?是节约车费步行艰难,还是走错了路?……如果你现在已经从百里之外赶到了这儿,我真的很想跑到考场外,拥抱你,亲吻你,对你说一声:“我想叫你一声妈,老师!”
  妈,我三生有幸遇见了你,虽然你并不是我的亲生妈妈,但你满足了我对母爱所有的希望,妈,我爱你!是你教我懂得爱,懂得生活,懂得追求。上帝是公平的,它带走了一个亲妈,却还给我一个伟大的母爱!
  三生有幸遇见你,希望我还有下一个“三生”,再下一个,生生世世,永远有幸与你相见!
  妈妈,你听见了吗?但愿生我之身的妈妈升入天堂,爱我之身的妈妈永驻人间!
  我爱你,妈妈!

点评:回头想来,文中所述种种关爱,实在是很平常的,相信绝大多数孩子都亲历过;叙事依时序铺开,构章也说不上什么机巧;缘何文章就能感染读者,就能得满分呢?我想,有几点是值得我们玩味的。“题记”阐解“三生”,“佛说”强调“因缘”,两处都突出“你”在“我”生命中的位置,强调“我”“遇上你”的“有幸”,既暗扣文题,也蕴蓄文势,还真有些开笔不凡。第二段写自己从小逝去母亲,缺少母爱,封闭心扉,为后文的情感抒发作了有效铺垫。情到深处,情感喷然而发,直呼“妈妈”,有渲染氛围,增强感染力之效。
  不过,我初读此文就觉得文章有些虚构事实以造情的嫌疑,不必举例,请君审辨。想问一句的是,这个孩子的父亲呢?

附:2006年湖北高考作文题为: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想起来思考。

要求:自订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山的那边

(2006年福建卷 话题: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 ②戈多来了 ③留下一点空白 任选一个)

黎明咬破夜的唇,将那抹血迹留于天际。于是,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地从寨子里浮起来了,飘飘摇摇进了林子。
  父子俩便起了床,父亲用麻利的手脚,戴上斗笠,荷上锄头,“吱——”地打开门,走去。儿子的动作显得嫩生了许多。摸下床,掬了一捧清水,清醒了自己,水缸中一圈一圈漾着他惺忪的睡眼。然后拎起灶上昨夜整好的干粮,朝着渺茫的晨雾中那个略有些佝偻的身影奔去……
  这是一方好美的水土。是啊,来这里拍照旅游的人都这么说。绿水环抱着青山,相环相绕,相厮相守,美了这里的风景,也美了这里的人。只是光着脚的儿子不懂,为何如此迷人的风景,留不住那张记忆深处母亲模糊的脸,让爹和自己成日守着那块巴掌大的地,还让自己光着脚丫子满山溜。只是这些疑问,似乎都没有个清晰的答案,儿子疑惑,山水也疑惑了。
  那块巴掌大的地,便是当地人称作“坝子”的山间小盆地。不大,却隐着儿子童年所有的欢娱,锄草、浇水、施肥,甚至是看着太阳从山的那边落下。而此刻,儿子和父亲正躬着背,劳作。
  儿子累了,直起腰来。“爹,俺还得在这里多久?”
  父亲一怔,“说啥?伢子。”
  “爹,俺老师说让俺回学校上课……”父亲没回话,双眉稍稍蹙了一下。
  “爹,老师说了,上了学,有了学问,就能出山。山的那边可大了!老师说出了山,就能让视野变大——”
  “啥,‘视野’不‘视野’的?俺只懂种地!”
  儿子不还嘴了。他懂爹的脾气。只是他用稚嫩的眼,瞅了瞅银雾弥漫的青山,又低下头劳作。
  而爹也纳闷了。“山的那边,真有‘视野’么?说不准有,要不他妈为啥死活不肯回来?———不想咯,不想咯。”
  正午,山雾便揭开了面纱,山才笔挺地屹于水中,父子俩歇下来,坐在田埂上。父亲黝黑的脸上沾满汗水,手一抹,便又沾上些泥的芳香。
  儿子又呆了,望着山的那边。
  “伢子,又怔!快吃,干活。”儿子收回眼神,有些失落。于是,又是劳作。
  红日西薄。天际再次被染红,不过,是金灿灿的,烘得儿子的心暖暖的。
  儿子眯缝起眼,似乎在眺望着什么,脸颊红彤彤的,又有话要说,“爹,瞧!”
  爹也直起身子。
  “爹,看。太阳落到山的那边去了。那里肯定遍地都是金子。太阳也喜欢那边。”
  爹倏然有了欲哭的念头。是呀!说不准伢子出了山,能找回他娘呢!想到这里,心里不禁幻想出他娘回来的情景,心里也就暖了。
  “伢子,上学去吧!爹许了。”儿子脸上真的暖了。他能回学校了,能有“视野”了。
  “记得给老师捎句话,让他记得给你们‘视野’……”
  山和水找到答案了,灵动在父子的心里……

点评:“留下一点空白”,既是艺术的原则也是人生的法则。本文将“空白”定义为未知的领域,理想的空间,是吻合题意的。文章以散文的笔意,小说的构章,诗化的意象,白描的手法,表现山窝子里父子于山水自然中获人生启迪,憧憬“山的那边”另一人生的空间。行文看似平淡而蕴藏波澜,看似朴质而飘逸灵动,于冷静叙述中畜热烈渴求,多有可玩味之处。这样的文章,没有相当的文学素养是写不来的。

老屋的女人

(06年浙江卷 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

老屋不老,只因其外形而称其为老,八十四个春秋不仅使得她白发苍苍,也在她的心头刻上了历史的沧桑。
  女人老了,开始自责自己再也不能劳动,自己成了累赘,可女人似乎忘了,就是在这老屋里,她曾养育了多少儿女。
  在这老屋里,曾有五个小儿女呱呱坠地。而这几个小生命都是在女人的爱抚下成长的。那时的女人很忙,奔前跑后,可她不知疲倦,她快乐于这种工作。
  儿女长大了,外出了,成家了,房子空了,女人也老了,女人认为自己不中用了,直到小儿子把这两个宝贝孩子送到老屋。
  老屋又热闹了,孙子孙女的欢声笑语一度填满了老屋的空虚,也年轻了女人的心。可是,在女人疲倦之前,孙子孙女又要外出求学了。女人虽然不舍得,可还是乐呵呵地将要用的瓶瓶罐罐装进孩子的包里。之后,女人有些落寞了。
  也许是岁月作弄人,也许命运根本就是这样,离去的孩子带走了老人的欢欣,寂寞的心灵开始像孩子一样期盼着被关爱,女人终于开始承认自己老了,她的心只有在孩子回家看望时才会苏醒。
  老屋要拆迁,可女人不准,她说要它陪伴走完一生,她不接受儿女的请求,她不离开老屋,因为老屋曾陪伴她走过大半辈子。
  可后来,女人同意搬家了,原因是孙女的话。
  女人一直都在埋怨自己一辈子毫无功绩,除了拉扯大几个孩子,其余的都不沾边。可孙女却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作用。女人的一生都在为孩子奔波,这是女人的功绩,这是她的价值,女人做到了。一生的忙碌让自己的孩子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她的梦想达到了,现在是她安享晚年的时候了。
  也许我的故事还没有讲完,老屋并没有拆,女人则有儿女相伴。女人是我的奶奶,这个劳碌一生的人现在可以安详地欢度晚年了。她总是对我说:“人活一次不容易,要不断努力拼搏自己的理想,适当的休息也只是为了更好的努力。”
  别让心跳乱了节奏,而让生活变得不自由,愿所有人努力生活,一起去解开萦绕心头的寂寞。有始有终奋斗拼搏,准备就绪进入下一个世纪。
  生无所息,创造生活;生有所息,只为更好地生活。我会努力,实现老屋里那个女人的梦。

点评:这篇文章终评59分,或许有看倦了扑涌而来的议论性文字后,从这以记叙性的文字来诠释命意觉出清新的因素在,又或许还有反拨导向的因素在。应该说,文章以“老屋”的空虚与热闹映衬着“女人”生活中的“有所息”与“无所息”,有运思机巧;以自我生活中的奶奶的平实人生围绕命意铺开故事,有亲切感;娓娓行文不事雕琢,有清新韵味。但行文表述中还多有不够贯通不够准确的地方,尤其是倒数第二段的议论来得突兀生硬,破坏了整篇的和谐。或许,终评得分还是高了一些。

人与路

(2006年江苏卷 以“人与路”为题)

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还记得么?那时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从我妈手中接过我说:“这孩子,瘦成这样,难养!”于是,你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给我买奶粉,买糖葫芦。渐渐地,我胖了,会走路了,一张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后面,一个劲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却瘦了,村上人见了说:“老太婆怎么这么瘦啊?”你笑呵呵地抚摸着我的脑袋说:“千金才买老来瘦啊!”
  每到周末,你牵着我的手,走过那条羊肠小道来到村口等我妈来接,把我“归还”后你折身就走;奈不住我一再对你的呼唤,在小道的尽头,你转身再朝我挥挥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劲地擦着自己的脸。
  那条羊肠小道,如今已铺上水泥了罢?那些你踩过的脚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
  就像鹰要成为翱翔苍穹的使者,就必须离开母亲的怀抱,用双翅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蓝天,--我离开了家,去远方念书,独自一人。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和你早就准备好的大袋水果,同样沉重的,是你的千叮咛万嘱咐。
  身处异地,成绩的不理想,以及同学关系的难处,让我屡次垂泪。于是打电话给你,向你倾诉,你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洗涤着我浮躁的、不安的心灵。慢慢的,我适应了环境,也很少想起你。偶尔打电话给你,听你用高兴而微颤的声音,叫我注意身体云云。我呢,总是用不在乎的口气应和着,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热过几遍的菜。我知道,你一直在攒钱,为我。我听到你对隔壁的李婶说过:“俺孙女聪明着,俺现在多攒点钱,供她上大学!”
  那根电话线,也许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却承载着天下最阔大的爱。
  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说,你要等我回来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个礼拜,我还是没回来。看到你时,你那双在田间耕作了半个世纪的手凉了。我问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着这些冥币,让它们为我铺一条“心路”,寄托我的深情,问候天堂里的你……

点评:我读这篇文章,是酸了鼻子涩了眼睛的。请看:“在小道的尽头……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劲地擦着自己的脸”,“我呢,总是用不在乎的口气应和着,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热过几遍的菜”,“你要等我回来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个礼拜,我还是没回来”,这样的细节描写,必是生活的本来,本质真实,饱含情感张力。文章结构借鉴余光中《乡愁》构思而又有创新,节节点题,来得自然巧妙。

警示:热爱生活,以一双慧眼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乃写作之本。注入源头活水,文章才清丽动人。

我是天使

(2006年广东卷 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很小很小的时候,总是喜爱看妈妈穿白色的裙子,她那么美,那么快乐,被妈妈牵着小手好幸福、好幸福!那时候,妈妈就是我心中的天使。然而妈妈却爱亲昵地叫着我:“安琪,你是天使!”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我希望我的安琪能像天使一样美好!”妈妈的日记中写到。我擦干泪水,妈妈希望我成为天使,像天使一样,那么我就要做一个天使,即使我不是,但我会很努力。但,天使是什么样的呢?像妈妈那样的吧!于是,我留长长的头发,梳得很美。穿长长的白裙子,步履轻盈。说话甜丝丝的,动作也很轻柔。看着镜中的自己,原来我和妈妈长得很像。但是我的心对我说:“你只是看起来像天使,只是看起来很美好,但你不是!”
  怎样才是天使?我问心中的自己,但没有回答。也许是真正的美好吧,我又想,于是去寻找真正的美好。

我开始学着像妈妈那样微笑,很温暖,很舒心。我学着把这样的微笑送给每一个人,无论是贫富、贵贱、老弱病残。也许是世界需要这样的微笑,也许是我,我的心一天天变得透明轻盈。世界很美好,微笑般美好,但我不是天使。我和我的心经常对话,怎样才能成为那个心中的天使,心灵总没有明确的回答,但我在努力!直到有一天,我拿着妈妈留下的志愿者服务卡来到“童之家”。我似乎感觉到我将要在这儿插上我的羽翼。

这儿的孤儿、智障儿很可怜,但我为他们做事情却感到很幸福。虽然仅仅是清理房间,教他们读书画画,陪他们玩游戏。看着他们单纯的笑,我觉得,他们是天使,我也是!“天使姐姐,你跟我一起玩吧!”低下头,一个天使般的小妹妹对着我笑,“你很善良!”这是最好的赞赏。“哗!”我的羽翼张开了!原来善良与真诚才是天使的一双羽翼。我想起了妈妈。
  原来她一直希望我善良、真诚,像天使一样美好!我懂了,也做到了。

我是天使,很美好。

点评:文章由“我不是天使”,到“看起来像天使”,再到“我是天使”,突出“雕琢”的过程,吻合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文章主要叙述“雕琢”的两个阶段:首先只是外表上追求美好;在“童之家”,我体味了真诚的爱与付出收获的快乐,明白了“善良与真诚才是天使的一双羽翼”,心灵美好才能成为“天使”。紧扣话题行文,叙事清楚,衔接自然,事理通达,当然是一篇好文。但以高中毕业生的视角来看,认识显得浅了一点,表述显得嫩了一点。终评为满分或许还是高了一点。

雕琢心中的天使

(2006年广东卷)

她全身都湿透了,右手支撑着一个小板凳,下半身在雨水和泥水交织的路上拖着走。今天运气很是不好,刚才在废品交易站,送去那么一大袋子易拉罐,只换到五块钱,她把钱攥在手里很久才敢咬着嘴问那个大个子多要五角,怎知却被那人一脚踢飞了,整个人摔在马路上,路人的讥笑他倒无所谓,关键是她觉得那人肯定克(应为“尅”)了称(应为“秤”)。那么一大袋子,她可从家里拖了一个多小时才拖来的。“至少有六块钱的。”她心疼的想。

跑过一个垃圾堆,她看见一块破了镜子。她从来不照镜子的,今天却鬼使神差的走了过去。一个身高还不及那个路边的垃圾筒,下半身萎缩成一团,面目狰狞的“小矮人”赫然现于镜中。他擦了擦嘴角的血,忍不住用手拨了拨额前的发,“我才18岁啊。”她沮丧地转身准备走,突然一阵雷响,紧接着一阵婴儿的啼哭从身旁那垃圾袋里传来,她吓了一跳。回过神来,她出于好奇拉开那袋子一看,一个漂亮的女婴被一块破布包裹着,被扔在那儿,她半天没转过神来,女婴愈哭愈响的声音让他有点明白了。她四处望了望,一个人也没有。小家伙明显是饿了,鼻涕眼泪哭了一脸,她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擦了擦,那白脸蛋儿上立刻多了几道黑印,说来也怪,这小宝贝看着她,居然不哭了。她有点儿感动,多少年了,这还是第一个这么近距离接触她的外人,谁不是见了她就躲。她心一横,把孩子抱起来,往家走去。

回到家,爸妈像疯了一般。“我的天啊!你这造得什么孽啊!你自己还养不活呢!又捡一个!这别人还不定怎么说呢!我这老脸往那放啊!”她很平静,默默地听着他们的咆哮,给女婴洗澡、喂粥。末了,她说:“我自己养活她,你们不用操心。”

从那以后,她便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般,从早干到晚。拾破烂,洗衣服,做鞋底,她什么都做。她像一个尽责的妈妈一般照料着孩子。女孩子一天天长大,她越发可爱了。熟人都说:“真没想到那个丑八怪也能养个这么漂亮的闺女。”她嘴上不说,心里却乐开了花。

女孩到了上学的年龄,这是上学的第一天,学校要求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开学典礼。她沉默了一个晚上,终于还是对女孩说:“明天妈妈就不去了,你给老师请个假吧!”女儿紧紧地抱住她:“妈妈!你一定要去。我要让大家都看见我的妈妈!”

这天晚上,她失眠了。月光中,她的泪流了一脸。她想她明天一定会去的!她还要告诉所有人她雕琢出了她心中的天使。

 [评分理由]本文属记叙文写法的一类卷。评分20+22+8=50-1=49。基础等级:1、通过一个女孩抱养弃婴,用她的爱心、坚韧、勤劳雕琢出了一位爱的天使的故事来表达中心,符合题意,但不切合题意,因在“雕琢心中的天使”方面着眼不多,不鲜明。2、会编故事,新巧,有情节,形象丰满;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是亮点。发展等级:形象丰满。文中有五个错别字扣1分。注:原文中,除“克”“称”外,“狰狞”“闺”亦为错字。

 

那本笔记本

2005年广东卷 话题:纪念)

在遥远的天堂,有一匹叫“独角兽”的神兽,它用那世上绝无仅有的“水晶角”储存着世人的一切,而母亲那本笔记本,也记载着我的一切。

  ——题记

“……祝你生日快乐”,耳边响起了这首歌,因为今天是我出生的第十八个“纪念日”。爸、妈早早地帮我准备好了一个大蛋糕。当我们一家三口在享受着那蛋糕时,我忽然心血来潮,拿出那本厚厚的相簿。

翻开第一页,就是一张我光着身子坐在摇篮里,吃吃笑着的照片。那时的我胖嘟嘟的,让人见了总有种在我脸上捏一把的冲动。妈妈带着微笑,用怜爱的口气说:“这是你出生第一百天照的!”我不好意思地笑了,想不到才一百天,我就那么有“分量”。翻开第二页,是一张妈妈抱我在怀里的照片,妈妈们说那时我三个月大的时候照的。我用小孩般的撒娇方式在妈妈怀里扭着,爸爸在一旁笑着说:“你的那本笔记本,派得上用场了。”

妈妈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天蓝色的本子。她翻开来,我一看,哗!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仔细再看,里面全是关于我的事。“二月二日,女儿出生了!”“十二月二十日,女儿十一个月大,会走路了!”“一月七日,女儿十二个月大,第一次叫‘妈妈’!”“五月……!”看着看着,我的眼里已不知不觉地被泪水占满了。感叹时间的飞逝,感触岁月的变迁,更感动母亲对我的关注、关怀。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母亲很严格,有点“军阀统治”,相比之下,父亲更宽容。所以觉得母亲不疼我。但当我翻开这本笔记本,我发现,事实不是我想象中的把样,母亲的爱是如此朴实却深刻,愚钝的我却一直没有发现。

我揉了一揉湿润的双眼,并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却非常清楚应该任何去做。在十八岁生日的那天,我在心里立下了一个誓言,为了我,为了父母立了一个誓言!

我们一家乐也融融地继续翻看着那本相簿。在妈妈那本记载着无数个“纪念日”的笔记本上,又要加上一笔,为了纪念我懂得了母亲的爱,为了纪念我心中的那个誓言!“二月二日,女儿十八岁,她懂了!”

本文得分:21+21+8=50

专家评点:本文写的是一个女孩十八岁生日的纪念活动,对纪念的理解准确,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但本文的意义在于只懂得母亲的爱,至于在心灵方面有那些的回响,则没有写到,欠厚度和深远的意义。另外,书写不好看,书面规范性很差。

芳香永存

(2005广东卷)

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妈,你走后我变乖了。为了纪念您,我变得勤快多了,把屋子扫得干干净净;把物品

放得整整齐齐;把家具擦得闪闪发亮。一切都像您从前为家里做的一样,就像您从未离开;以前您爱唠叨我乱放东西,说女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坏习惯,得改掉。每次我总是向你嘟起嘴巴,撒娇说有妈在我怕什么。您在世的时候怎么也没办法改掉这坏习惯,总爱依赖您,现在您走了,我居然就把这坏习惯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变得这么乖,该有多高兴啊,是吗,妈?我真的很希望您能听到,为了纪念您我改掉了。

妈,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为了纪念您,我对妹妹就像您从前待她那样温柔,我时常检查妹妹的作业、考勤情况等,您放心好了,妹妹也很听话,我们都长大了,不会像以前那样总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吵嘴惹您心烦,也许您不知道,连邻家的九大娘都四处夸我们两姐妹听话懂事,还说要她的二狗娃以我俩为榜样别再老跟他小弟打架。妈,您听到了吗?为了纪念您,我变得更像姐姐。

妈,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为纪念您,从不留长发的我———您那假小子似的女儿决定把头发留长,留得长长的,像您当年一样。走在村里,他们都说这孩子越看越像她妈呀。妈,以前您总怪我把头发剪得那么短,说一点儿女孩子的味都没有,叫我把头发留长,我死活不肯,总说往后一点再说。现在我的头发长了,真的很长了,而妈妈您却不再在身边,您却看不到了。妈,我多想您能看到。为了纪念您,我把头发留长。

妈妈,您走了,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陌生,我无所适从。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样,妈妈您知道吗,是为了更好地纪念您。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谈举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儿的心上。我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那样,妈妈您就会知道女儿用了这些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您。

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愿妈妈安息。

得分:23+23+9-1=54

独上高楼

(2004重庆卷 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苏东坡

  是捡(应为“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篇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著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点评:本文最值得人称道的是过人的才气。作者挥动手中如椽大笔,化古为今,融铸诗词,纵横开合,旁征博引,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飞扬震动,灵气四举,横放杰出,笔下有一股掩不住的大气,读之如天风海雨,逼人而来,令人手不释卷,玩味不已。

    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充沛,但作者理性的思维始终驾驭着感情的烈马,以文学史上三位大师抛开人们世俗的期许而“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开合自如,张驰有致,主旨集中。

当然,作为在考场上草创而就的文章,其在引用时也有些疏漏,如“香车宝马香满路”应为“宝马雕车香满路”;“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应为“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梦会吹角连营”应为“梦回吹角连营”;“玉环飞燕皆黄土”应为“玉环飞燕皆尘土”,但这些疏漏之于文章的文采华美,仅是白璧微瑕,难掩其纵横之才气。

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

(2004全国卷 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

一缕阳光刺破了黑暗的缝隙,于是缝隙里便有了新鲜与活力。同样,一席倾听让心灵插上翅膀飞越了茫然,于是心灵便有了空灵与清爽。

曾经流浪在一个听不见风声,沐不着云雨的角落,以为在天与地之间,日与夜之间,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就够了,于是拒绝了阳光。湿润的空气竟在一夜之间将我流浪的绳子斑驳上悠悠绿意,像是走进氤氲的梦境,无奈最终棉絮收容了温存的泪水。我记得很早很早的我像狮子般张开双臂在细腻的煤渣跑道上狂奔,跑道像一条宽长的海藻发出古朴深邃的幽香。或许是自己的疏忽,一时间成绩竟成了我唯一的救命稻草,被风雨肆虐了一季的操场如玻璃纸般迷眼,可我觉得它仿佛是一座孤岛,而我也正在自己的路上顶着风,冒着雨,苦苦地走,所有的颠簸都在脚底打茧,所有的风云都在胸中郁积,所有的汗水都在肤上打皱。可结果呢?步步引出迷茫,似乎一路风尘仆仆而来,扬起的风沙掩埋了身后孤寂的脚印,而前方亦困惑,亦恐惧。

像一片飘零的树叶在风中跳着别人自以为美丽的舞蹈,一向高傲的我第一次低下了头。来到河边静听流水诉说逝去的流光,可那水底潜走的鱼儿再也无力捞起那些纷繁的记忆,于是萧索的芦苇在水中点出圈圈涟漪,水的流光已非昨日那般溢彩。

回到教室,夜的翅膀已经覆盖了大地,老师拿着一支蜡烛走过来,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她的笑容是那样的甜蜜,就像咖啡一样。刹那,我的空间像是被击碎了些什么。她坐下来给我讲了许多。她告诉我扔掉那个所谓的光环才能融入集体,感受大家对你的爱,何必非要强装起一副自强自立的神态而拒人于千里之外,有时候相信自己或许是自负的错觉。

那夜无眠,我懂得了自己的疲惫忧伤,不得不承认是自己陷自己于暗无天日的洞穴之中,恰恰是老师垂下的一根藤索解救了自己。

我的心路历程告诉我:有时在自己挖破手指也攀援不出的洞穴中,别人垂下的枯藤或许就是你的救命稻草。握住它吧!

点评:文章最吸引人的是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功夫:“一席倾听让心灵插上翅膀飞越了茫然,于是心灵便有了空灵与清爽”,“湿润的空气竟在一夜之间将我流浪的绳子斑驳上悠悠绿意,像是走进氤氲的梦境,无奈最终棉絮收容了温存的泪水”,“被风雨肆虐了一季的操场如玻璃纸般迷眼”“所有的颠簸都在脚底打茧,所有的风云都在胸中郁积,所有的汗水都在肤上打皱”,“可那水底潜走的鱼儿再也无力捞起那些纷繁的记忆,于是萧索的芦苇在水中点出圈圈涟漪,水的流光已非昨日那般溢彩”,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不禁为其内在的张力、酣畅的文气和精譬的比喻所吸引。

如诗如歌的标题,如诗如歌的文字,如诗如歌的画面,如诗如歌的感情,如诗如歌的哲理,首尾圆合的结构,行云流水般的行文,这样的文章,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之击节赞赏?

路是月的痕

(2003年全国高考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到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情,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解析】“感情亲疏与认知的关系”,这本是具有很强思辩性的话题,本文却对这一话题作了含蓄而形象的诠释:儿时爱父亲,其笛声最美,年龄稍长时厌父亲,吹笛被看作“不务正业”;到外地求学时复苏了爱父的情感,其笛声与我的心产生强烈的共鸣———“我”对笛声的认识就是这样受着感情的支配!

文中月、路与笛声既构成了朦胧而静美的如诗的意境,又成了结构全文的线索。特别是笛声,既是父亲情感的宣泄,又是“我”认知的对象,还是刻画“父亲”性格的道具。父亲带“我”放牛时用笛声抒发“美妙”,父亲与“我”有隔膜时用笛声传达“爱子之心”。

本文语言优美而形象,“路是月的痕”,月是路的魂,多么新奇而富有诗意的比喻!“用粗糙的手捏我的脸蛋”,“兀自傻呵呵地笑”,“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细节的白描与排比的辞格,刻画出“父亲”的质朴、憨厚、隐忍、痴心的性格特征,蕴含着浸渍乡村风味的浓浓亲情,不乏感人的力量。

哥,是捡来的吗?

(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感情亲疏与对事物认知)

  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只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像一个要有饭吃就像畜牲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唯一的劳力。

  风轻轻地划过身边,传来哥喘气的声音,麦浪中飘飞着哥的滴滴汗水,在阳光下,像一颗珍珠,飞起又沉入无边的麦浪。

  哥真是捡来的吗?在无边的黑夜里我问着依然闪烁的群星,也许它们知道哥是不是从娘肚子里出来的。哎!想起娘,想起我一问她哥是不是娘捡来的,她就偷偷抹泪的样子,想起娘看着哥的那种心痛而又无奈的样子,想起……我想哥不是捡的吧!群星无语,只有无边的思绪熔化在无边的黑暗里。

  然而,终于有一天,一辆汽车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

  全村都愕然了,母亲单薄的身躯像一张经不起揉捏的白纸一样斜依在门槛上,银发中夹着几根枯黄的头发任风胡乱地吹拂着。

  哥,我想起了哥,我不顾一切地挣脱亲生父母温暖的手,冲向麦田,阳光下哥黝黑的脸上滚动颗颗水珠,是泪,还是汗?我站在田埂上任由泪水在眼眶里泛滥,却再也无力叫出那个沉沉的“哥”!哥傻笑着看着我,说:“回去多陪陪娘,她为你牺牲了不少。”

  娘,娘为我牺牲了不少,是的,娘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我这个捡来的娃,为了我今天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娘把哥变成了家里的一头牲畜。

  无数个日子里,娘给我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却给哥塞了一个硬梆梆的窝窝头,我对娘说:“这不公平!”娘只笑笑说:“你上学要营养。”

  原来,我现在才明白,我和哥的命运是娘一手安排的,到底是哥跟娘亲,还是我跟娘亲,娘为什么要这样做?此刻我方明白,原来这世上还有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东西。它像一股叮咚的泉水,滋养着我的心田,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给我前进的力量,我多想问问娘,我比她的儿子更重要吗?也许不必了,因为娘是这样认为的,这是娘这个最最善良的人对事物的认识。

  点评:

  这是一篇教科书式的学生味十足的优秀满分作文。作品选材有点老套,但作品特别善长“煽情”——是一种典型倪萍式的“煽情”,让人在撕心裂肺的痛苦中得到心灵的净化,更让阅卷老师在潸然泪下之余,不由自已的献出六十满分;作品主题平淡,可以让人一眼看透,但由于塑造了三个道德完美的人物形象,渲染了人性伟大的崇高境界,因此有效弥补缺憾;文章语言虽无灵气,但描写细腻,动词使用尤其传神,MTV式的构图非常精美动人。综合言之,感情真挚成就此文。

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

(2003年高考湖北卷)

  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好好地看您是什么时候了,父亲。

  我只记得那时的您,头发乌黑,皮肤泛着古铜的光。青年时期的下乡生活,让您有了健康的体魄,也让您在这纷繁的社会中变得寡言少语。

  自我上高中以来,您就很少管过我。有人说“儿随母,女随父”。在我的生活中,更多的是妈妈的教育和关怀。我几乎每天都要和她谈笑,却很少能跟您讲上一句话。妈妈总是关心我这,关心我那,而在我眼中,您总是坐在您自己的角落里,研究着您自己的股票。我总觉得您根本不关心我,我总觉得您是家中的一个外人。

  随着感情的疏远,我发现我渐渐地不认得您了。“代沟”,这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高考离我越来越近,可您却离我越来越远。虽然您也开始时不时地说些什么,您也开始每天按时往我嘴里塞各种各样的补品。可对我来讲,那些话远不如妈妈讲得动听。而塞药时我甚至感觉,您是一个“医生”,而不是一个父亲。感情的疏远,似乎真的隔断了认知。

  考前的那几天学校放假,您让我到您的学校复习。您带着我去了您的学校,让我在办公室等着,自己去清一间教室出来。我一人待在办公室里无聊,就走下楼去,走到那间教室门口。教室里您忙碌的身影晃动着。我突然意识到我很久没有好好看看您了。

  我不声不响地走进去。您还在忙着。光线并不明亮,我却看到了您头上几点晃眼的光。我头一次注意到您有白头发了。您费力地搬着桌子,额头上已经闪着莹莹的光。这就是我的父亲啊,曾几何时家里重活一人包的父亲,竟也变得这样虚弱!您还是老了啊!

  那一刻,我突然感觉一股冲击从心底喷涌而出,震动着我的全身。我觉得那是源自割不断的亲情,那是心底的回音。突然找回了被父爱包围的感觉,这父爱不像从前那样广博而无微不至,但它却更深沉,更能激起我内心的共鸣。我觉得我重新认识了您。

  也许您还没有感觉到我的觉醒,也许在您眼中我还是那个对您冷若冰霜不屑一顾的小男孩。可您一定知道,只要亲情不断,血脉相连,我一定会认识到父爱的伟大。感情也许会疏远,可无论这代沟有多宽,我终究会望见您的!

  [简评]作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诠释和解读“代沟”,浓浓的亲情流动在父女的心田,也涌动在读者的血脉里。有谁没有父母?有谁没有父爱?父爱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但终极目标只有一个;阅读父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父亲的白发永远是不变的。“代沟”是客观存在的,但往往又会成为跨越“代沟”的桥。本文的作者就是站在这座桥上,“突然找回了被父爱包围的感觉”,迸发了这篇优秀作文的灵感。

找回诚信

(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诚信)

雨,哗哗的雨。豆大的雨点不由分说地铺天盖地地砸了下来。眼前白蒙蒙的一片。

我站在学校门口干着急。车站离学校还有一段路,还有许多功课等着复习,偏偏又没带伞。正不知怎么办时,一阵噼啪噼啪的脚步声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抬头,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撑着一把伞,睁着两只机灵的眼睛望着我:“姐姐,没带伞吧?”我点了点头。他立刻热情地问:“你家远吗?”我正犹豫着,他便把伞罩到我头上,并用他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真诚地望着我,于是我便迈开了步子。

男孩个子小,我便接过了伞。两人缓缓向车站走去。男孩一路显得很兴奋,用高高的上扬的语调告诉我,他在上小学五年级,期末学校就要评“三好学生”了,他的成绩是前三名,很有希望呢。我望着他一路微笑的神情,似乎也感受到了他的快乐。“这真是个真诚善良的好孩子。”我想。在他高兴的话语声中,我们到了车站。我掏出纸巾帮他擦了擦淋湿的脸,他仿佛一点儿也不在意,兴冲冲地从口袋里掏出个本子,塞给我一枝笔:“姐姐,我帮了你一次,你也该帮助我一次,对吗?你把你的名字写上,好吗?”我奇怪地接过本子,翻开一看,上面已经写了四五个名字。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要我写名字呀?”他晃动着小脑袋,一脸天真地说:“我们老师说了,做了10件好事并有人证明,期末就能当选‘三好学生’了。”我顿时愕然,面对着他饱含着热切希望却仍然真诚的目光,我有种被愚弄的感觉。我问他:“那你前面都做了些什么好事?”“撑伞送人呀,我见今天下雨,特地出来的,我想肯定有人没伞。”他说完有些不耐烦地催我签名,说:“现在还来得及再送一个呢!”我呆呆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我望着他渐渐模糊的背影,一股冲动促使我冲进雨中叫回了他,并提笔把我刚才签下的名字“陈杏”改为“诚信”。我希望他能懂,也希望他的老师、父母都能懂,诚信对于我们每个人是多么地重要!

雨仍旧不见小,真希望它能洗去多余的灰尘,还我们光彩明亮的世界!

【解析】构思新巧、立意深刻是这篇记叙文的主要特色。文章跳出“雨中送伞”好人好事的窠臼,以独特的敏锐眼光发现藏在其中的虚假和伪善,大声呼唤诚信的回归。其深刻之处还在于,“虚伪”这该“洗去的灰尘”已不知不觉地侵入为师者的理念和本该“真诚善良”的孩子的心灵,理该出自内心的自发助人行为竟然成了一笔充满庸俗和利己色彩的交易,这无疑给读者心灵以极大的震撼,并引发关于端正教育理念、建设精神文明的深沉思考。至于“陈杏”据谐音改为“诚信”,这一细节颇见匠心;首尾写景,或烘托,或点题,照应紧密,意蕴深远;对小男孩的叙写,褒贬适度,很有分寸。

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上海卷)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学生 周悟拿(场外卷)

窗外竹梢风动,月影移墙。我躺在床上,全身无力,意志稀薄。依稀听见房间里有人哭泣,亦有杯碗之声。睁开眼,只见紫鹃站在床边,眼神焦急关切,脸上泪痕尚未干。我很明白自己的身体,再加上周围人的悲戚表情,想来自己已支撑不了多久。
  这一刻,我最想的,莫于握住你的手。
  旧帕已焚,痴情难了。其实从初初相见开始,我就知道,我们无法相守到地老天荒。你笑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而我心里也正在琢磨,为何觉得你如此眼熟。这样的亲切感,是从前世带来的么。可前世终究只是前世,你有你的今生要去把握,我只能用我的今生来偿还泪债。每每我流泪,你总会好言相劝。现在,我双眼干涩,已没有眼泪可以流出来。今日我病重泪尽,已来日无多。
  也许,是注定的吧。在我魂飞魄散之前,也无法再见你一面。那边厢,在红绡帐内披着盖头候着你的,是你的宝姐姐。你有通灵宝玉,她有璎珞项圈。金玉良缘,天造地设。你们才子佳人终成眷属,我泪债偿尽抽身离去。这才是你我应有的结局。这样也好,再多愁绪再多恨,都可以随着我的魂魄消散。从此,了无牵挂。
  那日你生日,群芳齐庆贺,大家一起玩闹。我抽到的,是一句“莫怨东风枉自嗟”。当我细细咀嚼这句话时,也自嘲地笑了。那时我便已经知道,命运自有轨迹,再多的叹息也只是枉然。你是怡红公子,能够在你手心盛开的,该是那艳冠群芳的牡丹。
  现在,窗外只剩一片凄凉月光。我的床边,只有泪光闪闪的紫鹃。再没有小巧花锄,再没有陈旧手帕。昨日种种,似水无痕。如今映入我干涸眼底的,只有那一束白色月光。终究,只应了那一句“冷月葬花魂”。
  可我仍旧痴心妄想着,能再听你在我耳边轻唤一声“颦儿”;能再听你莽撞地说一句“你若死了,我当和尚”;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尽全身力气,紧紧地握住你的手。
  我的头越来越昏沉,意识逐渐模糊。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忽然变轻了,似乎要飘向云端。从九重天之上,隐隐约约传来仙曲:“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点评:本文是高一学生暑假的高考同题作文,文章借黛玉弥留之际的思绪游走表现命题,凸现一个“想”字,立意别开一面,不着痕迹地展示了自己的文学素养。文章将原作“焚稿断痴情”翻作“旧帕已焚,痴情难了”,尘世不再,一愿难脱,将“我想握住你的手”,置于极有表现力感染力的特定情境,此为一妙。一边厢,月影移墙,气息奄奄,孤冷染相思;一边厢,宫灯排照,细乐声声,盖头掩娇容;形成强烈比差,作为“想”的烘托,此为二妙。《红楼》一书,不事心理描写,本文以第一人称写黛玉之“想”,全篇只在意识涌现,将前景今情细细铺排,都在“痴心妄想”上,此为三妙。结尾意识淡出,以《枉凝眉》一曲收束,真真是“枉自嗟”“空劳挂”,突出“想”的悲剧色彩,将一“想”字箍合得严严实实,此为四妙。有所谓“英雄不问来路”,虽是高一学生场外卷,而一文有此“四妙”,当有着意推介的理由了。
  警示:阔开视野,增长才情,赖于用心读书。

行走在消逝中(2007年浙江卷)

(一)

暮色四合,我独身步入田野,三五把凉风夹杂些六月的愁怅与我擦肩而过。那不曾为谁逗留的,可是叫时间?

天空尚且弥留些彩霞不曾隐逸,脚步终于还是没有融入到初夏的大杂烩中,我,怀着我的那颗不曾走出三月的心,迷失在行走着的路上?

脚印指引着我走向了诗的安魂场,刚想轻呤一首小诗,却不料为三两株窃窃私语的小草所惊吓。它们,相谈正欢;它们,正期盼着后半夜与露珠的狂欢。而我呢?我的心,又在期盼些什么?

田野里,到处弥漫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淡淡地,和着些许清凉,令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无奈;抬眼望去,暮色里,那起伏不平的田野里,那养育一方百姓的黑黝黝的的泥土啊,你们,又将孕育怎样的生命?

家,对了,身后应该还有家的影子,可从我的眼里看去,又是那般的模糊。唯独那盏心灯,哪怕在风雨里,也应该不灭?

行走在消逝中,我,应该怎样,安放,我的灵魂?

(二)

暮色四合,我独身步入田野,三五把凉风夹杂些六月的感伤与我擦肩而过。那不曾为谁逗留的,应该叫时间。

天空尚且残留些彩霞不曾藏匿,脚步终于还是没有融入到初夏的交响乐中,我,怀着我的那颗走过五月的心,找寻在行走过的路上。

脚印指引着我走出了词的失乐园,刚想轻呤一首短词,却不料为十来株喃喃细语的小草所静寂。它们,相谈正欢;它们,正期盼着后半夜与露珠的拥抱。而我呢?我的心,也应该有它自己的栖息地。

田野里,到处弥漫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淡淡地,和着些许清凉,令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懒散;抬眼望去,暮色里,那起伏不平的田野里,那养育一方百姓的黑黝黝的泥土里啊,你们,又将孕育多姿的生命。

家,对了,身后肯定还有家的影子,没有回转达身去,却感觉到它在我心里深深的烙印。那盏心灯,哪怕在风雨里,也可以不灭。

行走在消逝中,我,渴望这样,安放,我的灵魂。

(三)

暮色四合,我独身步入田野,三五把凉风夹杂些六月的欢畅与我擦肩而过。那不曾为谁逗留的,唯独有时间!

天空尚且留恋些彩霞不曾安睡,脚步终于还是没有融入到初夏的大合唱中,我,怀着我的那颗行走在六月的心,澎湃在涂满希望的金色的道路上!

脚印指引着我走进了梦的欢乐谷,刚想微笑一个永恒,却甘愿为满目的幸福歌唱的小草所驻足。它们,正充满理想;它们,正期盼着后半夜与露珠的亲吻。而我呢?我的心,也一定会有它自己的栖息地!

田野里,到处弥漫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淡淡地,和着些许清凉,令我有种说不出来的的惬意;抬眼望去,暮色里,那起伏不平的田野里,那养育一方百姓的黑黝黝的泥土啊,你们,又终将灿烂成五彩的生命之花!

家,对了,心里还装着家的温馨,暖暖地,轻抚着六月的情怀,从来不曾隐喻在梦里。那盏心灯,哪怕在风雨里,也终于不灭!

行走在消逝中,我,将要这样,安放,我的灵魂!

点评:

本文以时间为序,剪取生命的片段,采用诗化的语言,重章叠唱,写出了自己由惆怅感伤到欢畅旷达的心路历程,洗尽尘滓,独存孤迥。

文章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诗歌的意像,音乐的旋律,国画的神韵。是一篇富有个性色彩的文章。

启示:

艺术是相通的,文章不全在文章本身。

雨润万物,馨香满天(2007年北京卷)

初春时节,绵绵的细雨纷纷扬扬地散落人间,飘零的花瓣也悄然地零落成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一切真的归于沉寂了吗?君不见细雨过后滋润万物,一片生机盎然;君不见闲花飘零馨香满天,化作春泥更护花。

时间的巨轮隆隆辗过,在历史的厚重中留下了一行行车辙。我于那泥土微湿的痕迹中看到了那泥水化成的细雨,滋润万物;又于那浸润清香的泥土上看到一行娇小的脚印,记录有人穿着秀美的花鞋从这里走过。

你“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你身败名裂,辘辘南行的车轮辗碎了你峨冠博带的梦。

然而,岭南的瘴疫并不能将你击倒,你化身那绵绵的细雨,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你打了井,办了学,放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赢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

你以一带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在你身后是一个但求无愧于心的灵魂,是祖国边陲的一抹绿意,细雨湿衣看不见,浸润万物显芳华。

“一纸诏书,汉匈和亲,令多少后宫佳丽听此凋朱颜。”只有你——柔弱而美丽的昭君,毅然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担。

别长安,出潼关,江南再难见。站在明月初升的祁连山上,你无怨无悔地将抱着琵琶的如花身影投向大漠,许下誓言:愿保汉匈百年好,直至“独留青冢向黄昏”。

你将韶华容颜,化身为飘零的花瓣,散落于大漠沙尘中,以宽容的大爱庇护着天下苍生,在你身后是一片手足和睦,国泰民安,是大漠中一曲旷远的胡笳音,闲花落地听无声,化作春泥更护花。

世间万物便是在这种循环往复中生生不息,繁衍万代。片言居要,百意烛照。细雨虽然渺小而无形,但它在滋润万物的过程中被吸引,得到了永生;繁花在落地之后虽淡去了雍容华贵,但却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中得到了重生。

愿生命的大河生生不息,愿人生的鲜花长开不败。

点评:

本文写柳宗元雨润万物和王昭君馨香满天,还是拿古人说事。但不得不叹服这位考生能说得这样切题,能说得这样精致。

柳宗元“以一带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王昭君“将韶华容颜,化身为飘零的花瓣,散落于大漠沙尘中,以宽容的大爱庇护着天下苍生”。两人都是寂寞的,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地,但以纤弱之肩负载国计民生,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全文结构整饬有度,通篇两两照应,分合自如;语言整散相间,轻灵凝练;最为难得的是述议自然,用笔通达,于情感洋溢中见凝重理性。

启示:

字凝情满,言约意丰,乃显精致之美。

附:2007北京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

请你根据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全文不少于800字。

  节(2007年福建卷)

人类历史的童年,是萧索的冬天。在茹毛饮血的蛮荒年代,笼罩大地的永远是那未知的黑暗和寒冷。但,在某一幸运的时刻,人类发现了火种,如梅般耀眼的火光照亮苍茫大地,穿越沉沉暗夜。希望点燃,从此远方不远……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人类睁开混沌的双眼,万物复苏,春——来了。金字塔的尖顶闪烁人类智慧的灵光,万里长城的雄伟将一个民族的坚韧与伟力篆刻于曲折的春水中,春水向前,但那石,那碑刻,将永远伫立一旁。

春到夏的转变总是那样的突兀。一阵急雨,满树的葱茏就映满了眼帘,一朵乌云飘过,山花就烂漫了整个山野。从文艺复兴开始的资本主义萌芽,到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人类社会来不及收拾好伤春的感喟,便倏尔由春转到夏了。夏是烂漫的,达&S226;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用油彩扫驱中世纪的黑暗,描绘人类光明的未来;夏是热烈的,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动力的发现,将人类社会推入高速发展的轨道,无数的发明、无尽的创造纷至沓来,上世纪初在欧洲召开的“炫奇会”即万国博览会上,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连连赞美:“荣光!荣光!无上的荣光!”

夏的热烈,伴随着不约而至的急雨。繁华盛景之后,阴霾的天空在不知不觉中笼罩人类。两次世界大战,将被进步和快乐冲失了理性的人类推向绝望的深渊。大地依然灼热,山花依旧烂漫,但人类已被欲望吞噬,于是雨点打褪了落红,阴郁遮断了晴空,不安、混乱又在人类心中蛰伏。好在夏之雨本就短暂,一惊一乍中,人类社会步入秋天……

秋,是收获的季节,秋,是成熟的季节;秋,是“落叶归根”的淡定;秋,是“亦无风雨亦无晴”的超然……千言万语,言不尽秋之美,秋之韵。人类社会步入秋天,从此,人们心中有了理智与情感的平衡,有了人权的呼唤,有了正义的回归,理性统一了人类。“和平与发展”为人类所达成的共识,人类社会逐渐趋于成熟。纵然还有些令人不安的因素困扰,人类已有自信,用理性、用博爱,用温暖处理一切,相信,人类社会的桃花源已经不远。

季节变幻,犹如人类社会的演替,悠悠千年,人类拾足向前,采撷冬之希望,春之温暖,夏之灿烂,秋之丰满。

季节轮回,但人类社会没有轮回。每个季节过后,留下的是永恒的收获和遗憾。愿我们每一人,都能在金黄的秋季做一无悔的叶子,纵使到了最后的时刻,也不忘为大地注入活力,注入希望……

点评:

本文以季节变幻喻人类社会的演替,立意是独到的,但作者没有完全构思好,就匆忙下笔了。一路写下来,似乎也还从容细密,气象不俗,写到秋季,“人类社会逐渐趋于成熟”,“纵然还有些令人不安的因素困扰,人类已有自信,用理性、用博爱,用温暖处理一切,相信,人类社会的桃花源已经不远”。“人类的桃花源”是什么季节呢?煌煌人类历史,经历冬、春、夏、秋,后面怎么发展,停滞在收获的金色秋季?跳过冬季而“回到”春季的“桃花源”?作者有些“圆”不了了,用一句“季节轮回,但人类社会没有轮回”遮过,而后用与之矛盾的“愿我们每一人,都能在金黄的秋季做一无悔的叶子,纵使到了最后的时刻,也不忘为大地注入活力,注入希望……”收束。只是停留在用比喻叙述一回人类的发展史,文章还没有灵魂。

如果落笔在对人类自身的拷问:发展前景怎样?生命质量如何?在以疯狂掠夺资源为代价追求物质享受的背后,如何拾掇荒芜的精神家园?需不需要经过冬雪的洗礼重新构建大同与和谐?——文章或许是另一番景象。

据说这篇文章是福建漳州一中“多才多艺的美女”考生陈默的满分作文,她是以语文138分(作文为满分),数学134分,英语143分,理科综合287分,总分702分的绝对优势摘取的福建省2007年高考理科第一名的桂冠。

启示:

写文章有所谓“袖手于前,疾笔于后”,“疾笔”之前的“袖手”是个重要过程。

附:2007福建卷作文题:

题目:季节。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故乡 我永远的梦(2007年山东卷)

一日,偶读到作家莫怀威的一句话,“云海落日飘忽柔曼,美国的落日眨眼就落下,而只有故乡的落日才最能打动人的心。”是呀!只有故乡的落日才是最能打动人的心啊!为了求学,我踏上了离家的路,但是故乡的记忆却并未随时间而消褪,反而越来越清晰了。

正如一句诗所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身在外地,每当我仰望那轮明月,便想起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在鲁西南平原上,那里总有似乎望不到头的麦田。清晨,一声一声的鸡啼回荡在我的小村里;傍晚,一丝一丝的袅袅炊烟无限柔情地笼罩着它。故乡的记忆好似一个水坝,开一个小口也能决堤。如今,当我站在故乡之外,站在童年之外,我依然发现自己的身影依然飘荡在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上。

就算时间是杀手,除掉我脑中封存的知识,它也永远不能夺走故乡的记忆。我依然记得村口的小河,弯弯曲曲载着我对亲人的思念;我依然记得父亲种的那棵歪脖子树,挂着儿时五彩斑斓的梦想;我依然记得村东边那口井,黑黑的井口装载着我的不安。时间能使绿叶枯萎,能使容颜衰老,能使沧海变桑田,但它却风化不了我对故乡的无限回忆。

故乡,我永远的梦。如果我是失根的兰花,飞舞的秋蓬,那故乡的记忆就是我重归大地的力量。时间会使水变成汽,但它不能阻止汽凝成水,重回大地。当雨点骄傲地对大地说:“我是你千万次放逐又千万次唤回的孩子。”时间只能叹息,因为在对故乡的记忆面前,它无能为力。时间不会风化人们对故乡的记忆,不然怎会有“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的郁郁低吟?不然怎会有“不知何处吹杨柳,一夜征人尽望乡”的痴痴哀怨?不然怎么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日照我还”的期盼?不然怎会有“还顾望故乡,长路漫浩浩”的惆怅?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故乡的记忆会因我们的年迈而愈加清晰。

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一枝一叶总关情,情到深处忆故乡。故乡,装载着我们的梦。即使树高千丈,叶落必将归根:即使时间流逝,故乡的记忆也永远不会风化,永远不会。

点评:

本文写对故乡的怀想,合时合境,情浓而意真。文章所引莫怀戚《家乡落日》和席慕容《乡愁》句,恰到好处,增强了表现力;文末连引六处古诗,其中“郁郁低吟”“痴痴哀怨”“期盼”“惆怅”的理解也来得工稳准确,读来文气沛然,绝无堆砌之感。通篇灵动而不失精致,可见作者的语文素养。

启示:

这篇美文,当得益于广博阅读前提下的丰厚积累,有所谓“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附:2007山东卷作文题: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京的符号(2006年北京卷)

小时候,在家玩耍时,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就缠着妈妈买来吃。有时候还偷偷地跟着卖糖葫芦的走街串巷——不是馋那糖葫芦,而是馋那悦耳的吆喝声。
  经常来我家门口叫卖的是个老北京,一家子都是卖糖葫芦的。据他讲,他爷爷在清朝那会儿就卖糖葫芦;所以,他的糖葫芦绝对正宗。到底是不是这样无从考证,但他一口悦耳的吆喝声,却让我深信不疑。那会儿我还小,还不懂什么叫正宗不正宗,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谁吆喝得好听——谁好听就买谁的吃。
  于是,我跟这个老北京混了个脸熟。那一段日子,只要他经过我家门口,他的身后就会跟着一个和他一起扯着嗓子吆喝的5岁小孩儿。老北京很喜欢我,每天收摊儿前都会给我一串糖葫芦作为报酬。有一次,他摸着我的脑袋说:“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年幼的我不懂这些话的意思,于是认真地望着他说:“赶明儿我一准干这个。”老北京笑笑不语。15年后,我长成20岁的大小伙子。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北京再也见不到了。我每天都在为人生的前途奔波,理想是将来当个白领,再也不想小时候卖糖葫芦的事了。那悦耳的吆喝声,也随着时代变迁被遗忘得干干净净。
  终于,在一次春节的庙会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又看到了那个陌生而熟悉的身影。虽然15年过去了,老北京的模样依然没变。我跑上前去和他打招呼,向他比划15年前那个小孩儿。
  他惊异地望着我,然后慈祥地笑了,像发现了一个旧梦。他递给我一串糖葫芦。“提前付你的工资,像当年一样跟着我吆喝。”我仿佛又找回了自己的童年,然后,我突然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张不开口,站在原地呆了半天。那太丢人了,我已经是个20岁的青年了。
  老北京笑了笑说:“怕了?我就知道。还是那句话,‘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然后,他一个人吆喝开了。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那悦耳的吆喝声,悠悠扬扬进入我的脑海,像一缕残梦——胡同深处、四合院、门墩儿——小孩儿——妈妈……一股热浪叩击我的心房,终于我抛开一切,敞开喉咙——
  “冰——糖——葫芦……葫芦——冰——糖……”
  吆喝,老北京的符号,有着老北京淳厚的味道。时代变迁,但北京那如歌的吆喝声,却穿过岁月向前飘,将一直飘向2008……到那时,让世界友人都来听听地道的吆喝,品尝这醉人的京韵吧——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点评:本文以“吆喝”为“北京的符号”,别开一面,让人耳目一新。文章写自己成长过程中对“吆喝”情感态度的两次转换,表明“老北京的吆喝”已溶入我这个北京人的血液,表达一种地域文化传承的意愿。立意别具匠心。文章于朴实的叙事描写中见真淳,结尾的感染力是很强的。不知这位考生是否受了萧乾《吆喝》一文的启发,但可以肯定的是,其立意是自己的,写法是自己的。
  警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写自己熟悉的事物。

给自己一方天空(2006年全国卷I

  若生为林木,我当欣欣以向荣;
  若生为幽草,我当萋萋而摇绿。
  如果是小草,就不要羡慕大树的伟岸参天,你依然可以长成一片翠绿;如果是麻雀,就不要羡慕雄鹰的搏击飞翔,你依然可以在枝桠间寻找快乐;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拍岸,你依然可以在山涧自由流淌。生而为人,就不要羡慕别人的天赐良机,做回自己,给自己一方天空。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似乎成为了画界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若刻意模仿,必定邯郸学步。但是齐白石之后,又有多少虾随意舞动于那一纸清波;徐悲鸿之后,又有多少骏马任意奔驰出一卷平川。我们要做的仅仅是表现出自己,展现自己的风采。如果生活是一座壁立千仞的高峰,走好自己的路,就算无法登上顶峰,也可以在峰回路转中体会途中美景,又何必为登顶不成而惆怅。撒哈拉漫漫沙路上,曾留下三毛无悔的足迹,她的生命宛如万里黄沙中一眼微笑的井;龙门千佛古色古香的遗迹中,曾留下席慕容无悔的依恋,她的生命宛如千百年站成的一棵树;阿里山日月潭秀山丽水的风光中,曾留下林清玄无悔的记忆,他的生命宛如一片飞上蓝天的白云……只有敢于展现自己,只有敢于在自己的蓝天下振翅高翔,生命才会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作家屠格涅夫曾说,要找出自己值多少,那是别人的事情,重要的是做好你自己。你不比一颗星暗,不比一棵树低,天生我材必有用,别人可以胸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图,我们却可以拥有“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景。诗人说过,我是这个土岗子上最出色的麦子。是啊!不必羡慕别人的辉煌,勇敢表现出真实的自己,你就是最棒的。
  也许诞生了马拉多纳的足球场上再也不会有这样一位足球天才了,但是在那里依然可以有更多无名的球员,他们不为争得如马拉多纳般的荣誉,只为挥洒青春无悔的汗水而尽情奔跑;也许柏拉图的雅典学院,再也不会有这样一位思想家,但在那里却有更多默默耕耘的学者,为捍卫真理而感到快乐。
  虽然没有翅膀,但我依然拥有头顶的一方晴空。

点评:文章表现不盲从,不幻想,给自己一方天空做真实的自己的人生态度,吻合命题所给材料的含意。将这篇文章归到“抒情类”,是因为全文以诗化的语言洋溢一种情感态度。文中多处排比对偶,行文灵动,节奏明快,阅读时有放声朗诵的冲动。其文采斐然,远不是一般议论文所比得的。遗憾的是“必定邯郸学步”后的“但是”一句,脱离了全文的表达内核,这里所述还是步尘前人,不是表现自己,这一节内在逻辑上有些乱。齐白石自己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啊。
  警示:一般说来,中学生作文要在“发展等级”上抢分,“深刻”“丰富”“有创新”都不容易,比较好展示的还是“有文采”。

两棵花(2006年全国卷I

  庭内有一棵花,之所以称为一棵花,是因为那是棵高大的槐树,高高大大地立在蓝天下,清清爽爽地撑开一片天地来。清晨的雾太浓,花便一嘟噜一嘟噜地拥着挤着。花气太浓,浓成馥郁的白,又一丝丝一缕缕浸润在澄澈的风中,松疏有致地垂落下来,叮叮铛铛地摇成阳光中薄的风铃。
  这样美的花,每个三月惹起多少孩子的欣悦与向往。
  然而我的小表妹却说了:“我要种棵一样的花。”
  “那乐乐要种什么花呢?”我逗她。
  她在院中巡视一番后,指着角落里一个土灰的花盆说:“喏,就它了。”
  我一看,差点笑倒。那是盆半死不活的文竹,被妈妈弃置一旁。且莫说那细瘦绵软的茎,琐碎细小的叶和有气无力的气韵,单只文竹能不能开出花来,就够我的小表妹研究的了。
  “不可能。你要知道文竹是文竹,槐树是槐树,文竹永远成不了花。”
  乐乐板着小脸,一声不吭。独自一人呼哧呼哧地把花搬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
  从此,窗外是妖娆的槐树,窗内是病恹恹的文竹。
  春天过去了。杨树依依,细草茵茵,纸鸳飘飘,孩童笑闹。只有我的小表妹一人制定养花计划,严格执行,决不偷懒。
  夏天过去了。荷香阵阵,虫鸣声声,处处花繁,枝枝叶茂。只有我的小表妹一人爱花护花,松土浇水。
  秋天过去了。秋风瑟瑟,落叶层层,果实累累,稻香撩人。只有我的小表妹一人对花谈心,望花成痴。
  冬天过去了。白雪皑皑,琼枝树树,万物寂寂,齐家欢聚。只有我的小表妹对花相坐,两相陪伴。
  又是一年春至。乐乐的花没养成,人先病到了。二妈对我说:“真是!养什么劳什子花,一草要能成花,还不成了笑话?”无语。
  我去看她时,正是三月槐花盛。我怕她难过,便拉上帘子。她喊:“别拉别拉,姐姐去把我的花抱来。”依言而行。
  她指着文竹说:“好看不,我的花?”我心想,哪有什么花,莫不是烧糊涂了?她又指着刚发的芽尖说:“那不是花?”茎尖处将开未开,似绽未绽,一丝丝绿意从中心沁出,当真是花。我眼中一热,抱住她说:“是花,文竹和槐树是两棵一样美的花。”
  窗外窗内,暗香浮动。

点评:单就文章而言,这是一篇颇有意蕴的散文,表现小表妹的执着追求,结尾处我对小表妹的善意肯称,有感染力。语言也漂亮,叠词的运用,添了语句的音韵美。但以全国卷I的命意来看,还是来得牵强了一些。硬靠的话,就只能是扣“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以小表妹的执着追求合乌鸦的执着追求。但乌鸦的追求是盲目的,必然落得个悲剧下场;而小表妹的追求则不同,文竹本来是可以开花的——尽管文章写的只是将叶芽当作了花。并且,养一盆文竹是无需一年时时苦守的。“当真是花”“暗香浮动”,来得真幻莫辨。应该说,评卷老师对这篇文章还是偏爱了。
  警示:这种游离命意的文章,最好是谨慎为之。这篇文章被判为宿构(套作)或者偏离题意并不是不可能。

偷偷地双生(2006年全国卷II

曾记得,儿时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流下了辛酸之泪;曾记得,情窦初开时席慕蓉的诗怎样打开了女孩子隐秘的内心;曾记得,在一片沉思中被余秋雨先生带着走了一段文化苦旅;曾记得,在卡西莫夫独眼的注视下审视内心的良知、美与丑的天平;曾记得,在《边城》似幻梦的歌声中摘得大把厚实的虎耳草……
  上帝给了我仅仅一次的生命,我却要在书中偷偷地双生。
  书与我,不仅是精神的享受,更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智慧的传递,文明的更替。
  然而,我却看到了令人心痛的东西,报纸上说我国六年来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2005年甚至低于50%;电视上说人群中出现了“少年读名著热”,中年人以为小孩子才需要读书;据报道阅读趣味偏低俗化……
  我不禁愕然。我并非不赞成网上读书,也并非不赞成人们偏爱读明星绯闻、时尚杂志,我只是伤感于书店里被尘土覆盖的那些经典,那些已无法历久弥新的人类美好智慧;我只是痛心于书摊上充斥着色情暴力气息,名著的芳香已如明日黄花般无踪无迹了。
  父辈们是经历过十年动荡,上山下乡的受苦一代,父亲曾告诉我那个年头在昏暗烛光下摘抄《红楼梦》的往事,我也见到过经他细心贴补多次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那些密密麻麻却无比齐整的批注让我甚至有流泪的冲动。在那么一个物质贫乏的时代,人们却如饥似渴地追求精神充足,这无法不令人感动。
  可是如今呢?在一个快速发展物质不断充盈的社会里,精神的馨香哪里去了?
  我曾记得无意踱进路边小书店的经历。那是一家极小极古旧的书店,门楹上“书香深处自清凉”的句子已显破败,书店中我竟意外发现了线装本的《庄子》和罗曼&S226;罗兰的《巨人传》,店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子,当我问起他为什么不卖些时下走俏的小说,他说:“我就不信这么好的东西会没人要!”我惊异于他的执著,他花白的头发在我眼中显出一种亮闪闪的光彩。
  作者在书中延续他的生命,读者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乌托邦。匆匆追逐名利的人儿啊,你的眼蒙尘了吗?腿走倦了吗?停下来吧,让书中的清泉洗净你的眼,沉寂心的浮躁,让书的火点燃你的善良和激情,还一个真我。
  上帝仅给我们一次生命,让我们在书中偷偷地双生。

点评:文章开篇用洗练的语言构成排比句式,表达了书册阅读在自己生命中的意义,接着以“然而”顺转笔锋,照应原材料,摆出“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经典名著遭遇冷落的现象,然后以“父亲”为缩影,表现父辈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却如饥似渴地追求精神充足;以古旧书店老板的执着和期待,寓意经典书册不会长久湮没;两处的材料极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文章对比鲜明,主旨昂扬,饱含情感抒写心声,表达愿望,虽不事议论,却从一个侧面表达了对国民图书阅读问题的看法,符合题意而表现角度出新。
  警示:生活乃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自己生活中亲历的事情,才可谓“独门利器”。

北京的符号(2006年北京卷)

苏州的雨细软,成都的雨淫绵,而北京的雨,轻灵又不失厚重。
  雨打在成贤街的青石板上,雨打在国子监的幽翠古柏上,雨打在含笑而揖的孔子的飘飘儒巾儒袖上;于是,连雨也带着古老的幽幽书香。
  漫步雨中,无需撑伞,因为那雨滴由头顶含羞吐蕊的洁白槐花上落下,仿佛夫子的谆谆教诲浸入心田;而你,也宛若走回古代,走回那鼓乐飘扬书声朗朗的贡院,抚摸那历经悠悠岁月的石碑的刻痕,也许,先祖的姓名恰在其中。
  雨、槐花、古柏、石刻、孔子像、国子监,这,或许是北京的符号;隐藏其后的,正是脉脉书香。
  岭南的风郁热,塞北的风凛冽,而北京的风,和煦而清爽。
  风吹皱昆明湖的一池碧蓝秋水,风吹荡开卢沟桥畔的菲菲芦花,风吹响鼓楼檐角细小的铜铃;于是,连风也带着温和的微笑。
  漫步风中,不妨同如金风一般亲切的人们一同欢笑。扯起一纸沙燕儿风筝,让它带你在北京晴蓝的天空中飞翔;将风筝老人的匠心独运一同放飞;摇橹昆玉河中,听不到那古老而悠长的叫卖声或许微有缺憾,但耳边充盈的那爽朗耐听的京片子,是否还有一丝京剧的韵味儿?微醺风中,你听到胡同口儿那一把京胡的绵软京音儿,阳光映着微青的影壁,鸽哨儿响彻晴空,能不沉醉?
  风筝、京音儿、胡同儿、京剧,这,或许是北京的符号,但隐藏其后的,正是浓浓的民俗。
  西域的雪凄凉,中原的雪沉重,而北京的雪,厚重如千年历史。
  雪落在元大都遗址的残垣断壁上,雪落在紫禁城的金瓦红墙上,雪落在铭记兴衰荣辱的汉白玉华表上;那雪,亦落在新完工的大气庄重的首都博物馆上,落在建设中的拥抱世界的奥运场馆鸟巢上。
  纷纷雪花落于身上,左手是观象台的古老,右手是长安街的现代;左手是白塔的红墙绿瓦,右手是中关村的车水马龙;左手是历史,写也写不完的荣辱兴衰;右手是未来,说也说不尽的辉煌愿景。北京人的双手,沉重而又轻盈,而那心间承载的,正是落于我们肩上的千年的责任,是那份作为首都人的责任!
  故宫、白塔、世纪坛、长安街,这,或许是北京的符号,隐藏其后的,正是北京人承载责任与历史的心!家在北京,心在北京,留住历史的符号,创造未来的符号,正是每一位北京人的心愿。

点评:本文以诗化的语言表达厚重的文化。脉脉书香,浓浓民俗,深深情愫,这便是北京人,便是北京的符号,——大哉其意!结构严谨而不失空灵,语言洗练而不失飘逸。文章的 “雨” “风”“雪”起到了结构文章,承载文化,聚焦北京的作用,真可谓匠心独运。
  警示:结构文章不止是技巧而达乎艺术,值得运思琢磨。

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上海卷)

我最怀念的,是我掌中你手心的温度。不过一只手的回忆,小小的,没有重量。却握得住我全部的世界。
                                                  ——题记
  当我们坐处携手,行处联肩的时候,我能感觉到那是一种多么真实的幸福。当我徘徊在留与不留的路口,我知道爱与不爱都需要勇气,而我们携手同行,更需要一份勇气。
  我从不敢期盼太多的真情寄予我身,我只想守候着一份孤寂的心灵,也不敢欣赏身边那一些细小细小的美丽景色,所以,也总是匆匆忙忙的放开自己的脚步。是的,我是在逃避,逃避现实。然而,就算我闭上眼睛不去看,尽了力去抵挡,也难以减少幻想,磨灭爱的牵挂,你总是让我放不下,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种相思,万种愁苦随烟雾淼淼上升。盼望能和你每天相厮相守,只是太多的现实问题,我们不得不面临,于是,只好让那俩颗相思的心随风一起飘散。
  很多人总说看我的文章后心里很难过,其实伤感文字并不足以代表一颗包含寂苦的心,我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伤感的情怀深处。岁月无声的流逝,有着同龄人一样的还算可爱的小脸蛋,可是,心灵的深处,却老了许多,重叠在心里的,不再是往事,而是另一种更沉重的牵挂和相思,更多的是无奈与无助。曾以为自己是一粒尘埃随风飘,曾怨叹生命之中一些不平事,然而,却不得不去经受一些所谓的大风大浪,饱含创伤却期望那份永恒爱情的心。 风起的时候,静静的细数落叶一片片,深藏在心中的梦,也只能在梦中实现,爱上你,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或许,文字也变得苍白无力,只能用一颗心去感觉。借一把生命中灵魂的力量,让自己刻骨铭心的去想着你,让自己在想念你时,不再是因为寂寞,而是心灵那种最深的人间之感悟,也许,恋爱中人,都觉得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的美好。曾感触那枯滕依然缠绊着一棵苍天大树那一幕,曾感触草儿依然守候在一株花儿的脚下,那些动人的一面,不知道那些匆忙行走的人们会感觉到否?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啊,虽然,话是这样说,可是,我依然想每一天都能见上你一面,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携手同行,看潮起潮落,吟晓月寒风,一起感受着你我的每一个喜怒哀乐。
  爱情最害怕犹豫,再回头只能是怀念,寂寞每每因你而强烈,相思熬不过漫长午夜。不是寂寞的时候才会想起你,而是因为想着你而感到寂寞。不怕承受太多的痛苦和伤害,只怕失去这份深情纠缠的思念。
  很多时候,我都这样无助的怨恨着人生的无情,我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风风雨雨,我们都必须去面临,也必须去面对,我不能只是感叹命运,怨恨命运。因为,我知道,还有一个你会同我风雨兼程,一起行走在人生之旅程中,一起共风雨,对不?
  爱你,只想握住你的手,静静地走……

点评:本文抒写爱情相思,感受真挚,感悟深切,入乎境界。字里行间,“一种相思,万种愁苦……淼淼上升”,其意其情,落到“我想握住你的手”,切盼而自然。中学生作文写情爱,有落入低俗的风险,本文却得清风雅度。
  警示:王国维有语云:“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上海卷)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学生 周悟拿(场外卷)

窗外竹梢风动,月影移墙。我躺在床上,全身无力,意志稀薄。依稀听见房间里有人哭泣,亦有杯碗之声。睁开眼,只见紫鹃站在床边,眼神焦急关切,脸上泪痕尚未干。我很明白自己的身体,再加上周围人的悲戚表情,想来自己已支撑不了多久。
  这一刻,我最想的,莫于握住你的手。
  旧帕已焚,痴情难了。其实从初初相见开始,我就知道,我们无法相守到地老天荒。你笑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而我心里也正在琢磨,为何觉得你如此眼熟。这样的亲切感,是从前世带来的么。可前世终究只是前世,你有你的今生要去把握,我只能用我的今生来偿还泪债。每每我流泪,你总会好言相劝。现在,我双眼干涩,已没有眼泪可以流出来。今日我病重泪尽,已来日无多。
  也许,是注定的吧。在我魂飞魄散之前,也无法再见你一面。那边厢,在红绡帐内披着盖头候着你的,是你的宝姐姐。你有通灵宝玉,她有璎珞项圈。金玉良缘,天造地设。你们才子佳人终成眷属,我泪债偿尽抽身离去。这才是你我应有的结局。这样也好,再多愁绪再多恨,都可以随着我的魂魄消散。从此,了无牵挂。
  那日你生日,群芳齐庆贺,大家一起玩闹。我抽到的,是一句“莫怨东风枉自嗟”。当我细细咀嚼这句话时,也自嘲地笑了。那时我便已经知道,命运自有轨迹,再多的叹息也只是枉然。你是怡红公子,能够在你手心盛开的,该是那艳冠群芳的牡丹。
  现在,窗外只剩一片凄凉月光。我的床边,只有泪光闪闪的紫鹃。再没有小巧花锄,再没有陈旧手帕。昨日种种,似水无痕。如今映入我干涸眼底的,只有那一束白色月光。终究,只应了那一句“冷月葬花魂”。
  可我仍旧痴心妄想着,能再听你在我耳边轻唤一声“颦儿”;能再听你莽撞地说一句“你若死了,我当和尚”;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尽全身力气,紧紧地握住你的手。
  我的头越来越昏沉,意识逐渐模糊。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忽然变轻了,似乎要飘向云端。从九重天之上,隐隐约约传来仙曲:“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点评:本文是高一学生暑假的高考同题作文,文章借黛玉弥留之际的思绪游走表现命题,凸现一个“想”字,立意别开一面,不着痕迹地展示了自己的文学素养。文章将原作“焚稿断痴情”翻作“旧帕已焚,痴情难了”,尘世不再,一愿难脱,将“我想握住你的手”,置于极有表现力感染力的特定情境,此为一妙。一边厢,月影移墙,气息奄奄,孤冷染相思;一边厢,宫灯排照,细乐声声,盖头掩娇容;形成强烈比差,作为“想”的烘托,此为二妙。《红楼》一书,不事心理描写,本文以第一人称写黛玉之“想”,全篇只在意识涌现,将前景今情细细铺排,都在“痴心妄想”上,此为三妙。结尾意识淡出,以《枉凝眉》一曲收束,真真是“枉自嗟”“空劳挂”,突出“想”的悲剧色彩,将一“想”字箍合得严严实实,此为四妙。有所谓“英雄不问来路”,虽是高一学生场外卷,而一文有此“四妙”,当有着意推介的理由了。
  警示:阔开视野,增长才情,赖于用心读书。

2005年广东省高考作文2号标杆作文

   

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我们悄悄地走过,贪婪地看着这些晶莹珍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的贝壳,怀着一份爱的心情,感恩的心情,好好收藏,以作纪念。

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犹太人民族的故事。在二战被逼迫得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时候,犹太人们仍抱着复兴的希望,他们从不放弃,从不协,他们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因为他们有一个信念——来自于哭墙。那堵饱经历史沧桑的哭墙,记录着民族的苦难与过去,光荣与梦想。每一个犹太人都会在某个特定时刻来到哭墙下,纪念自己的前人。正是这份纪念的心情,让这个民族保存着自信、坚韧,让他们一次地平线上高高站立。

沙滩上有一颗剔亮的贝壳,那是居里夫人对民族的怀念。居里夫人一生清贫,在年少求学之时已离开祖国。在科学领域里孜孜不倦追求多年之后,她终于在金属中提炼出“钋”这种放射性元素。她知道这元素将带给她数不尽的荣誉,而她,这位感恩的科学家,立即想到以“Po”来命名这元素,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或许正是这份时刻记着祖国的心情,让居里夫人一直不懈努力着。之后,她又提炼出“镭”,并成为少数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沙滩上有一颗感恩的贝壳,那是作家三毛的心中的那棵“草”。三毛在异地求学时曾经失落无助,就在这时,有一位陌生的同学送给她一棵不起眼的小草,并鼓励她振作起来。三毛的心灵十分感动,她在《有人送我一棵草》中写到:“草会枯萎,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纪念这位不知去向的同学。我只有把这份帮助人的心,这份感恩的心传递开去,去帮助更多的人。”三毛用她的真切行动做到了。她用细腻的文字和真挚的感情,感动和滋润着读者们的心灵,这便是她的纪念方式。

有人从黄河的各水段中采集不同的样板,来纪念创造灿烂华夏文化的先人;有人羁旅在外,仍随带着泥土,纪念自己的祖国;而我们,在细雨纷纷的清明时节,总会带着思念,去纪念为我们幸福献出生命的烈士们。怀着一份感恩,怀着一份信念,我在沙滩上拾取几颗贝壳,珍藏在身,纪念历史,心中已准备好,创造未来。

得分:23+24+9-1=55

专家点评:本文以纪念为角度,抒写了三种纪念方式:犹太人以哭墙来保存民族的尊严;居里夫人用“Po”来纪念祖国,这种爱国纪念,成了居里夫人不断创造的动力;三毛用文章来传递陌生学生的爱心,从而帮助更多的人。本文不仅写了丰富的纪念方式,还写了纪念的意义。内容一档,23分 

形散神聚,文句优美。表达一档 24分。

发展点:文句有意蕴。9分。

错字扣1分。

诗人·明月·黄花(2004重庆卷)

一、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

二、易安的黄花

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

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

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归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的走过。

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

点评:文章意境幽远,格调高雅,语言清亮,如不着人间烟火,行云流水般给我们奏了一曲阳春白雪,为改卷者在炎热的夏天送来了一缕清凉,这首先得益于作者良好的诗词功底。你看: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短短的一句话,化用了苏轼的六首诗词,浑合无迹,毫无斧凿之痕,试问在这牵动人心的考场上,在数十万的芸芸考生中,又有几人能做到?

作者不但烂熟诗词,而且颇通格律,在有限的时间内自填两首词赠给两大词人,这份修为与从容,这份勇气与才干,更非一般考生能企及,文章被评为满分,自在情理之中。

没有翅膀的飞翔(2004重庆卷)

 “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轮回。”甲虫微笑着对我说:“有一天,你也会有一双斑斓的翅膀,在天空中蹁跹舞动。”阳光安静地淌过我每一寸藏青的肌肤,我听到山风掠过树梢,如同一支深远的骊歌。
    “啊,你!”小甲虫尖锐的叫声在我耳边响起,我拖着湿漉漉的双翼,睁开疲惫的眼睛——浅黄的粉翅不幸地覆在地上,我从一只毛毛虫变成一只小飞蛾,我笑了。阳光明媚得有些奢侈,虽然好朋友小甲虫一直期待我成为一只最美丽的蝴蝶,轻盈地在花丛中飞舞,但我无恨亦无悔,如果注定我只是一只小飞蛾,经历了茧里的痛苦与挣扎,我也早已脱了胎,换了骨,虽然我没有斑斓的翅膀,我依然有破茧而出那一瞬的动人,我依然会用并不曼妙的舞姿歌颂这个美丽的世界,请祝福我吧,我是一只可爱的飞蛾。
    “每只鹰的尽头都是苍穹”,妈妈的目光中充满期待,“有一天,你也会有一双坚强的翅膀,在天空中铺展你的辉煌”,轻风温柔地吹动我茸黄的毛,我听到燕语呢喃,讲述着一些古老的故事。
    “啊,你!”妈妈沉重的叹息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我当然明白,我只是一只平凡的鸡,天空只是一个太过遥远的梦,而妈妈收养我这个孤儿,一心盼望我会是天空最骄傲的一只,对不起,妈妈,我只是一只鸡,所以蓝天不是我的选择,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我会在那里尽情地跑动,如一朵黄色的云掠过碧绿的天际,那里才是承载我快乐的天国,我不会把鹰的期望强锁上眉头,碾碎一个春花秋月的日子,在一片放逐理想的草原,我会和鹰一样快乐,妈妈,请祝福我吧,我是一只幸福的鸡。
    “每一只天鹅都是天使的一次微笑”,爸爸慈祥地凝视着我,“有一天,你也会有一双洁白的羽翼,在天空中书写你高贵的美丽。”水珠轻轻地顺着我的羽毛淌下,我似乎听到雨打芭蕉,点滴着一些天荒地老的忧伤。
    “啊,你!”爸爸失望的目光黯淡如被浇息的火炬,我天生有残疾,永远不能圆轻盈飞翔的梦想,我没有落泪,我想,有一些飞翔是不要翅膀的,有一些美丽是不需要书写的,我依然洁白如玉,在水间漫步,有我的快乐在流淌,我会微笑着,祝福那些空中的同伴。天使的姿态,不如没有翅膀的飞翔更接近天堂,祝福我吧,我是一只快乐的天鹅。

    点评:这位考生很懂得先声夺人之理。“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轮回。” “阳光安静地淌过我每一寸藏青的肌肤,我听到山风掠过树梢,如同一支深远的骊歌。”文句内含丰厚,意蕴流转,很具有诗情画意。
    构思上,作者以飞蛾、鸡、天鹅为观照主体,以童话的形式阐明“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表达形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语言上,作者时时跳动着灵性:“虽然我没有斑斓的翅膀,我依然有破茧而出那一瞬的动人,我依然会用并不曼妙的舞姿歌颂这个美丽的世界”,“每只鹰的尽头都是苍穹”,“轻风温柔地吹动我茸黄的毛,我听到燕语呢喃,讲述着一些古老的故事”,“每一只天鹅都是天使的一次微笑”……清灵中不乏隽永,质朴中不乏意韵,韵味清醇。

附重庆卷作文题: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感觉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到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咬紧一下牙关,再攀一点高度!“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和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请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60分)

昭君行

(2004年陕西省高考满分作文)

呆呆地坐在车中,望着窗外缓缓退后的一棵棵白杨,不知远处的草原此时是一幅什么景象。我的身后,是夕阳下的古道,古道那头的宫城,离我越来越远,我,还能回来吗? 

马蹄声声,我心悠悠。回首望去,我第一次发现那夕阳下的宫殿竟那么美,可是现在,我已不属于那座宫殿,那里的一切快乐与幸福也不再属于我了。那里的一殿一宇都那么的宏伟,那里的一花一木都那么的妩媚,那里的一歌一曲都那么的悦耳……我曾和姐妹们乘着一叶扁舟在太液池如镜的湖面上临风赏月,弹琴唱歌。那时的我,多么的快乐!而现在却只有怀中的琵琶伴我走向那蛮荒的漠北,长安城中的快乐的歌舞中再也不会有我的身影了! 

泪,从我的眼眶溢出。 

呆呆地望着车窗外,那古道边的蒿草在风中不住地弯腰,它们也在为我难过。天边飞来两只小鸟,在我的车边落下又飞去,叽叽喳喳似在说着什么,它们在对我说么? 

马蹄声声,我心悠悠。那鸟儿一定在安慰我,望着薄暮中的宫殿,我竟发现它有些衰败,有些龌龊。我清楚地记得,在宫中,我的每一夜都独自在冰冷的玉枕上度过,每一日都在猜忌与妒忌中度过,锦衣玉食,丝竹管弦之后,我面对的是毛延寿们的贪婪和盘剥,姐妹们孤独的泪水。我曾希望皇帝可以垂青于我,但我又怎能向毛延寿弯腰低头! 

也许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我可以不再以青灯为伴,不再与孤独为伍,不再面对伪善,不再独忍忧伤。在那里,辽阔的天地可以任我驰骋,淳朴的民风可以给我慰藉。我有豪爽的单于丈夫,还会有可爱的儿女,天伦之乐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远处,似乎传来了牧人粗犷的牧歌。 

我笑了,是由心底涌出的喜悦。 

天边的晚霞一片绚烂,长安城早已没有了踪影。风,拂过我的脸颊,这风是从北边吹来的,它带来草原对我的呼唤。我笑了,那是快乐的笑,幸福的笑,因为我懂得了,忧伤能变为快乐。苦难也能变为幸福———全看你怎么想!

父亲很土,却很快乐

(2004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

父亲总说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很可怜,不会玩,不会乐,不像他们那会儿,一身土却快乐幸福得不得了。———题记

父亲是地地道道从陕北长大的,虽说进城当国家干部也十几年了,可父亲仍乐意并保持着在农村时的思维方式,在儿时的思维方式:避开尘杂,追求最自然的本质。因而父亲总在家乡饭、农村、农民上找到自己的快乐幸福。

(一)

父亲不喜欢吃山珍海味,不喜欢吃上千元的大宴,不喜欢正儿八经地坐在茶楼里品茶,不喜欢扎着领带穿着西装陪人喝酒。父亲说,这样的生活总不是个味儿,其实一点也不快乐。父亲喜欢吃大碗大碗的羊肉面,喜欢吃半个拳头大的羊肉萝卜馅饺子,喜欢吃钱钱饭,还要放盐喝稀饭,喜欢吃刚煮好的撒了盐的大土豆,喜欢吃陕北的南瓜子……母亲总说父亲很土不会享受,可父亲说过着农民般的日子,就是他最大的快乐幸福。

这就是父亲的思维方式,追求的不在于所谓的品质,而在于回忆中的那份快乐幸福!

(二)

父亲不喜欢坐高级的小轿车,不喜欢整天坐在电脑电视前无休止地娱乐,不喜欢躺在按摩椅上舒服地看报纸,不喜欢扎堆儿没完地闲聊。父亲说,这样的生活看似悠闲,其实并不自在,谈不上快乐幸福。父亲喜欢在周末自己骑上摩托车到郊县的农间地头走一走,爬上小小的土堆,盖着帽子先舒坦地睡个午觉,随后望着无际的麦田自在地哼上一曲。到处走走,到处看看。有一次,父亲受邀尝到了刚摘下的新鲜柿子,回家乐道了一晚上。

这就是父亲的思维方式,不追求所谓的情调,只聪明地在大自然中汲取快乐幸福!

(三)

父亲不喜欢冠冕堂皇的客套话,不喜欢勾心斗角的为官之道,不喜欢虚情假意的迎来送往。父亲说,这样的生活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挺风光,可那是个空壳,一点也不快乐幸福。父亲喜欢和农民打交道,高兴和家门口炸油条的聊聊地里的庄稼,乐意从车上下来帮老汉推上一截子架子车。周末到农民家坐炕沿儿上吃碗汤面条儿更是常有的事。叫几个农民朋友到家里美美喝上几杯,更能让父亲高兴好几天。

这就是父亲的思维方式,不追求所谓风光,只在跟农民的最朴实的交谈中快乐着,幸福着!

父亲有着最朴实自然的思维方式,因而才有了自己最舒心的快乐幸福。祝老爸永远快乐、幸福!

魂断大观园

(2004年福建省高考最优作文)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伴着哀怨的泣声,宝钗从大观园门口缓缓走来。金钗银饰足显她的富贵,脂粉却掩盖不了她眼角的皱纹。

    二十年如一日。往昔的青春容貌已不在,那微微闪现的白发便是最好的印证;往日热闹的大观园也是残败不堪,那满地的落叶便是极好的说明与诠释。

  宝钗支开了丫头,独个坐在池边一块小石上。儿子如今是朝廷重臣,家道兴盛,早已另选他址建大院。而她,在费尽心血把儿子抚养大的同时,早已变得空荡。

  二十年的独守空房,几千个夜晚无尽的相思,都化作那滚烫的泪水洗掉脂粉,那脸上的坑坑洼洼便是岁月的最好诠释。

    泪落连珠子。

  宝钗惨笑。一直以来,她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世人皆怪她无情,害死了林妹妹,然而又有谁悲悯她二十年的孤寂呢?

  当贾府被抄时,是她,冒着被人羞辱的不正身份协助处理。

  当宝玉出家时,是她,压抑自己的苦楚稳住了夫人。

  当儿子出世时,是她,丢弃大小姐脾气,拼命挣钱让他吃好穿好。

  多少个无眠之夜,多少次绣花针扎进她雪白的肌肤——那曾经令宝玉出神忘形的肌肤,又有多少回她梦中搂着儿子哭泣。一切的一切,在今天全部化为泪水。

  宝钗擦了擦眼里的泪水,头上的珠玉在风儿拂动下发出清脆的响声。一只蝴蝶飞过,她举起扇子刚要拍下时,她顿住了。岁月不饶人,往日的情趣已无,甚至力气也用尽了。那春花少女赴蝶图早已在岁月的腐蚀下消失殆尽。

  她痛苦地闭上双眼,想起小时候父母的教诲。封建礼教扼杀了她的天性,她不惜一切追求荣华富贵,她得到了,然而她又失去了。她不甘心,她的爱情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她甚至间接逼死了疼爱的林妹妹。一切那么顺其自然,却又惹人心伤。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碧空中远远传来林妹妹的声音。

  宝钗吃惊地四望。难道是幻觉吗?她再次坐下。如今她已无牵无挂,儿子事业有成。可她有无限的悔恨,到底她得到了什么?难道她也不过是贾家传宗接代的工具?想到这,她又忿恨了:为什么要她活在这个朝代,没有亲情,没有爱情。腐朽的王朝在堕落,儿子?她又惨笑。

  急走几步,她忽然明白林妹妹当初的无奈。都是这个腐朽的王朝。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

  伴着惨淡的哀鸣,一阵水溅起,一缕香魂随即消逝。

  世人皆怪太圆滑,

  哪知身世多浮沉。

  香魂一断辞世去,

  只怨朝代太腐朽。

苏轼的赤壁

(2004年福建省高考最优作文)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风雨任平生

(2004年福建省高考最优作文)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宝钗鸣冤

2003年 湖北考生满分作文)

  小女子宝钗择日出了大观来到世间游玩一番,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

  人们都偏爱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提到我便一个个咬牙切齿,有的骂我虚伪做作,有的指我贪图名利,有的责我破坏他人美好感情……这都是因为他们用有色的眼镜看我的缘故。

  我承认我与林妹妹相比,的确有些圆滑世故,但这并不是我的错。我随母亲、兄长借居在贾府,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哥哥又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后来又娶了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嫂子,如果我不处处留意,事事小心,怎么能使母亲和我在这样的漩涡中得以生存呢?但有些人却骂我虚伪,收买人心,难道我关心每一个人也有错吗?我不过是希望母亲和自己能和周围的每一个人和平相处罢了。

  有人找出我曾写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说我一心想着名利富贵。这又是对我的大偏见。大家是否忘了我是为了选秀女才上京的?作为一个从小便被教育“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当我面临着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难道我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许的憧憬、期盼?而且我还在螃蟹诗中抒发了对这黑暗世道的痛恶,使姐妹们大呼痛快,这也是我的诗文,为什么人们却忽略了呢?

  木石前盟的确感人,可金玉良缘并不是我一手策划出来的,我也在追寻着自己的爱情呀!当宝玉挨打时,我不也真情流露了吗?但林妹妹那红肿的双眼博得了大家的同情,人们对我自然视而不见了。调包计给我招来一片骂声,可谁又知道当我听到宝玉的一声声“林妹妹”时,我的心中也痛苦万分呢?我得不到自己追求的爱情,还承担着破坏别人感情的骂名,谁又曾为我说过一句公道话呢?

  人们之所以对我有许多偏见,是因为他们都带着喜欢林妹妹而讨厌我的心情来看我,看我的一言一行,看我的一词一句……其实,就连林妹妹也能用公正的眼光看我,后悔以前误会了我,为什么其他人不能呢?但愿世人不要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看人,这样小女子沉冤可以得到昭雪了。

  点评:《红楼梦》中“黛钗之争”,人们早已耳熟能详。本文巧妙之处在于大胆打破褒“黛”贬“钗”的思维定势,让宝钗走出大观园,对世人的“诸多非议”鸣冤叫屈。同样是宝玉的表亲,为什么人们偏爱“妹妹”而非议“姐姐”呢?同样是大好姻缘,为什么人们单被“木石前盟”所感动,而对“金玉良缘”无动于衷呢?同样是为宝玉挨打流泪,为什么“妹妹”红肿的双眼博得了大家的同情,而对于“姐姐”的真情流露却视而不见呢?女主人公发自内心的呼唤和呐喊,早已不是文学作品的争鸣了,它如警钟长鸣,警示世人:不要用有色眼镜看人!

  形象大于思想。小作者巧妙地借用文学形象,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运用对比的手法,层层深入地烘托出文章的主旨:但愿世人不要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看人。作者丰富的文学知识和巧妙的构思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