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新的商业模式:美专家谈中国环境污染治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6:14:23
中国国家环保局说,中国化工石化项目中81%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存在着严重的布局性环境风险。环境保护问题专家指出,环境保护是跨地域、跨国界的世界性问题,中国政府在这个领域面临重大挑战。

*松花江污染事件后环保重要性增加*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星期二向新闻界通报说,松花江事件后开始的全国化工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大排查的结果显示,7千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分布在江河水域和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

潘岳说,中国的化工石化行业存在严重的布局性环境风险,这是去年以来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激增的根本原因,如不采取有效风险防范措施,将无法遏制突发性环境事故的激增势头。

在中国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环保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去年松花江污染事件发生之后,环保问题在中国政府日程中的重要性大大增加。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今年1月说,中国政府及时决断,改变了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观,但是在环保问题上,中央政府的决断和地方政府的实际操作之间往往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爱德蒙:环保重视程度和经济水平有关*

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爱德蒙教授说:“一方面中央政府要控制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是各地区都有的,地方政府的意见不同,中央政府是不是可以通过一项命令就把这个问题解决,我有怀疑。”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气候中,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往往是评价地方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环保成绩很难量化,而且周期也长,所以至少在地方发展中占比较次要的地位。

不过,芝加哥大学的爱德蒙教授谈到,地方政府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和当地经济增长水平是相关连的。

他说:“比较富裕的地方在这方面可以做一些,它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开始用一点力量注重环保问题,但是比较贫穷的地方,筹备环保设备的力量弱,所以就很难了。”

近年来,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增加了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但爱德蒙认为,除了资金,还应当重视环保教育以及培养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工作。

*俾斯麦:需要跨国合作*

环境污染不仅仅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问题,去年松花江污染对俄罗斯的影响突出表明环境问题是跨边界的国际性问题。

设在华盛顿的民间研究机构--环境调查协会环境问题专家俾斯麦指出,中国有许多企业非法生产化学物质,而这些化学物质不仅仅对有关地区的环境、而且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环境都会带来严重影响,所以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跨国合作。

俾斯麦说,他们感到欣慰的是,中国政府开始正视和重视这个问题了。

他说:“当我们在国际会议上把有关证据交给中国方面的时候,中国政府承认这些证据的有效性,这使我们感到很受鼓舞。”

俾斯麦指出,首先要以开放的心态承认存在的问题,然后就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去解决问题。但是控制国内众多化工企业以及化学品贸易,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否能够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待观察。 专家:不理清产权中国污染难根治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警告说,中国将近一半的化工厂对环境构成重大风险。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将无法遏制环境事故激增的势头。长期研究中国环境问题的专家说,如果不理清产权关系,中国的环境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在去年11月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之后,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化工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展开了调查。

*化工石化行业存在严重布局性环境风险*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星期二向新闻界通报了有关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在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其中45%为重大风险源。

潘岳表示,中国的化工石化行业存在严重的布局性环境风险,这是去年以来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激增的根本原因。他说,这些环境风险,是过去数十年中因产业布局不合理累积而成的,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只能通过加强环境安全防范措施,调整产业结构逐步予以补救。

*郑义:民众缺乏动力对抗环境污染*

长期研究中国环境问题的旅美作家郑义表示,他对这个调查结果一点也不感到惊讶。他说,尽管中国的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但是由于中国的产权关系不清,民众并不觉得他个人的利益受到侵害,因此无法形成抵制污染的强大力量。

郑义说:“这种模糊的产权使民众对抗环境污染的动力和能力都减弱了。所以在中国,只要产权不清楚,污染问题是没法解决的。你得有非常明确的产权关系,那么这些问题才会受到非常强有力的制约,否则你只是一般性的说,中国的空气污染使大家的寿命都减少一点。这个东西,它不能形成非常具体的人民捍卫自己利益的运动。”

在中国接二连三发生的河流污染事件迫使好几个城市中断向几百万人口提供用水之后,长期受到忽视的环保问题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郑义:环境是经济利益问题

《中国之毁灭》一书的作者郑义说,中国当局现在的确对环境问题更加重视,环保总局对环境问题的监测也比以前做得更好,但是他认为,这是由于利害关系所导致的。

他说:“关键的一个是,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有些环境灾难像以前那样完全封锁也比较难做到,这是一条。另外还有一个,包括环保总局揭露这方面的东西,它有一个利益在里头。出了环境问题,你要拿环保总局的人开刀。那环保总局会说,这个问题不是我不抓,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叫,我们一直在努力,但是我们权力有限,我们做不到。所以它必须要把这个真实情况尽可能的捅出来。”

他强调说,环境问题并不是一个思想觉悟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品质问题,而是一个经济利益的问题。

正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中国的地方官员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对环境污染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是考核他们政绩的硬指标。

*郑义:对环境改善前景感到悲观*

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说,政府将开始让地方官员对污染问题负责而且把他们实现环保目标的能力作为升迁的基础。温家宝表示,在减少污染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等2000年设立的20个目标上,中国连八个目标都没有达到。

旅美作家郑义说,尽管中国当局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一些人还是真心实意的想扭转局面,但是他仍然对环境问题得到改善的前景感到悲观。

郑义说:“它是一种制度性的问题。你如果是不从制度上去解决,那是不行的。但是你要一旦在制度上解决了,那现在的政治结构就受到冲击了。你把财产给了人民,产权清楚了,那贪官污吏从哪儿弄钱去?”

郑义把环境问题比喻成一辆在山坡上失控而向下滑的车。他说,现在中国连减缓它加速向下滑的速度都很难做到,更不用说让它停下来或是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