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服务器经销商:李小龙语录.典故精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33:08
转自豆瓣网友的网络硬盘李小龙语录.典故精选  
 
    提到语录,很多人都有种反感,大概缘自文革时期的“毛主席语录”。这里我并不是要把李小龙的话奉为《圣经》,李小龙也并没有像毛泽东那样把自己的话写成小册子要大家成天背诵。恰恰相反,李小龙所倡导的是自由,做自由的人,做自主的我,正如李小龙所说:“并无一成不变的教法,我所能给予的,亦只有适切的药石以治疗某种特殊的失调罢了。”这些不成系统的“语录”是后人整理出来的,它们是李小龙哲学思想的直接反映,我们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与人生。  李小龙在华盛顿州立大学选择了当时乃至今天最冷门的哲学专业,他所创立的截拳道可以算得上一门健全完整的哲学。但是由于他的英年早逝,没来得及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我们只能从他的那些零散的言语和实际行为中去会认识和体会。
 
 
李小龙:哲学  人不了解自己时是最糟糕的。  所有形式的知识最终意味着自我的认知。  自觉与自知是截拳道之根本,它的功能效用不惟在个人武术造诣的成就上,更可使其生存做为一个真正的生存的人。  学习技巧之当时亦同时在智慧上增长自己,且更要学习和理解禅学和截拳道的哲理为何。  一切均需求真,一切皆是空的。  生命就是一个不断联系的过程。必须打破与外界相隔离的壳,从中走出来去寻找真相就是要直接与外界联系,我既不盲从于你,也不去影响你。所以不要认定,‘这就是这’,‘那就是那’。如果你从现实起开始研究每一件事,我会更满足。  我无法教你,只能帮助你研究你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  光是知道是不够的,必须加以运用;光是希望是不够的,非去做不可。  重要的是教一个人去做他能做的事,只是做他自己……我反对将某一风格强加于某人。这是一种艺术,一种自我表达的艺术。  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样会死去,会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而我们还活着。我们不得不去领悟自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  保持空灵之心,无形,无法,就像水一样。水倒入杯中就成了杯子的形状,倒入瓶中就成为瓶子的形状,倒入茶壶中就成为茶壶的形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像水一样吧,我的朋友。  倾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  一位真正的老师,一位真正的授武者,从来就不应是一位真理的施舍者,他应该是一位领路人,一位通向真理之路的引导者,而真理则必须由学生们自己来发现。  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就能感到自己身体成长。多年后的今天我终天明白了真正的自我实现和幻想自我实现之间的区别。经过我的观察,我确信,只有本着诚恳的态度认真地研究自已,才能真正达到自我实现。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真正达到自我实现,而不是幻想的自我实现。我希望每个都能诚恳持找到真我。  这是一个巨烈变动的时代,一个激情奔放的时代!我们永远无法适应全新的事物,但我们必须证明自己的价值,肯定我的存在,无时无日不是如此。  我之所以选读哲学,是因为哲学会告诉你为什么而活着。  一个人如何不可能以部分的、零碎不全的形式来反应整体。  不,我是中国人。  在雕刻塑像的时候,雕塑者不能在塑像上增砖添瓦。实际上,在雕塑的时候,一开始就把非本质的东西凿掉了。  也就是他们都受到自己仅知的某种形式的拘束!真实的观察,只有在放弃形式之后才可以获得,而真正的自由意见,也只可在跳出制度以外才能发生。  拳道并非(仅仅是一种)伤残之法,而系一大道,一种朝向生命真谛追寻的坦荡大道。李小龙:武学  总是有人跑来问我:“李振藩--你真的有那么厉害吗?”,我说:“噢,如果我告诉你我很厉害,也许你会说我在吹牛。但是如果我告诉你我并不厉害,你肯定知道我在撒谎。”  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  人,活着的人,创造武术的人要比任何已建立的各种武术体系重要的多,也更有价值。  修练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板……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  当一个人在武技上已日趋成熟,那么他的形式应是一种无形之形。这种成长,成熟的过程,就如同把冰融成塑造各种形状的水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武技上没有了形式,他才能拥有所有的形式;只有当一个人没有了风格,他才能适应所有的风格。  一个搏击者必须经常保持心灵单纯,他的心目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如何搏击。  将敌人视做死尸或机器人而虚构出来的对阵是幻想。  未经真实搏击训练的习武者,就好像一个没有下过水的陆上习泳者。  一门一派的武术家往往不但不肯直视问题关键之所在,反而盲从于所附会的形式及固定的招式上,从而愈陷愈深,以至不可自拔之地步。  在比较中求进步。我认为,中国武术过于保守,过于迷信。如果想发展它,就要摒弃那些没用的东西。  我觉得,既然实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许多传统但并不怎么实用的形式就不重要了。我们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去练习这些不重要的形式呢?  尤其是美国人和其他西方人,他们崇尚的是科学和效率。他们不相信任何不科学的东西。  比方说,中国的功夫小说中描述的内功或轻功,其实都是些神话,但现实中却有许多人相信或迷信他们,这些东西是不应该大肆鼓吹的。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训练我们的拳头在任何位置、任何时间都能有力出击。我们练习的功夫套路和实战区别很大,因此我反对任何约束和限制。  我的意思是说,武术训练和实战区别很大。武术必须实用。如果我们练习的武术不用于实战,我们为什么要练习它呢?那还能称作武术吗?如果练习武术并不能使你自卫,那为什么学习它呢?你强调武术是为了健身和娱乐,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如果它不能用来实战,那就不能算作武术。  我觉得简单地练习武术套路不是什么好办法,进一步讲,这些套路既浪费时间,又和实战没什么联系。  人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有各种各样的人,对吗?如果他们练习同一种武术套路,那么这一套路又适合哪一个呢?  我觉得,拳击在运用中的最佳状态应是没有绝对的形式,用模式A对付模式B也许并不绝对正确。我感觉武术不应该局限在某种范围之内,那样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那就是某种方式在实战中会像在练习时一样奏效。  当你学习实战时,会学习怎样出拳,怎样运用腰腿的力量配合。但在争斗当中,就需要根据对手来调适你的动作,这样就做到了无限。  当我们出拳时,我们必须做到无论在任何时间,从任何方位都能够发挥全部力量。这一点十分重要。我们并不需要像卡拉迪(当时的空手道)那样在出拳之前先把拳头藏在腰部,那样未免过于僵化,而且不能集中全部力量。中国功夫给这种拳起名叫做“寸拳”,又叫“寸功”,或者“短拳”。  截拳道使我们一旦确定了方向即不再回首反顾。  这里没有太多如何防卫或进攻的内容,而是要你学会如何表达自己……  一个搏击者必须能经常不断地保持心灵纯洁,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如何搏击。对此,他必须排除阻碍其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无论是感情上的、身体上的或是知识上的。  倘若某门某派教你如何搏击,你可能会依照着那种指定的方法去全力搏击,然而,那并非实际情形下的搏击。因为一旦你随着传统的模式走,那么你所了解的便只是老路子,一种‘传统’与‘传统’所造成的阴影罢了——你并不了解你自己。  欲了解搏击,必以极简捷直接的方式为之。武术的至高境界必是趋向于简捷,以不变应万变。  一个动作即使在技巧上是完美的,亦可能因受到对手的攻击而失败。因此,截拳道初学者须练好精确地把握时机的本领。  武术的知识,根本就是每个人的知识!李小龙:大段语录  欲真正了解截拳道,一个人必须能舍弃一切形式与派别;甚至也犹需抛却何者是何者不是所谓的截拳道之念头。截拳道是无任何形式的,也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因其是无派别的,亦可适于任何派别。截拳道能运用各门各法,不为任何限制所限,它善用一切技巧,而一切手段均为其所用。抛弃尽陈腐老不灵的技巧,方可至整注与自由灵活的运用。抛弃思想教条之偏限,让思想不为思想所左右,不为外物所诱。  道的海纳百川是以顺、谦、虚、静为基础的。这些在很多时候都可用一个字表达出来:“空”。虚空是什么都包括,没有对立的,没有不属于它或与之相反的。一个人必须消除他自己精神上的一切障碍,否则是无法进步的,必须使心灵处在空无一物的状态,甚至忘掉原先所学的技巧。让内心无任何固守僵结,则外在的一切自会开敞出现,移动时如流水,静止时如镜子,反映恰似回声一般。心灵的偏狭意味着心灵的冻结,一旦停止其必需的自由流动性,心灵将不再是真正地处于心灵的状态。  一个一心求真的人,是不会任何形式所缚的,他只存在于“真”之中。任何实用或适合于你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截拳道。截拳道避免一切的肤浅、不实,而直贯入复杂问题的核心。  “不可移动性”系能量的集中于一焦点,一如轮子之转轴轴心般,并非纷乱分散的。  并无一成不变的教法,我所能给予的,亦只有适切的药石以治疗某种特殊的失调罢了。  截拳道的真义,在阴阳合一时即已存在。掌握截拳道并不意味着要增加更多东西,而是砍掉了非本质的东西。真理往往蕴含在简单的动作中,而许多人常欲求更多、更特别的东西,反致对真理视而不见。可谓在追寻中遗失了本来所有的。截拳道的学习是一种不断精简的过程。消除外在的不实、花巧并不难,难的是消除内在的花巧不实,而趋于质朴无华,简捷直接。  道是一切事物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它是简单的、无形的、无欲的、无冲突的最高境界。人应该同自然规律保持一致,而不能违抗,这意味着我们做任何事都应顺其自然而不可强求,不要任何情况都强力去做。比如庖丁解牛,他一把刀用了二十年而不换,就是源于他掌握了规律,并顺应规律。人力有限,让事物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像水一样流动,像镜子一样平静,像回声一样快而不留痕迹,静无杂质。截拳道绝非只是偏于某一方面的,惟有整体的,方可应付任何的情况。  某些知识是局限于时间的,今日是,明日可能否,而求知却是永往不断的。知识是由积累结论而来,而求知是一永不停止的动作。学习并非知识之积累,而是一求知的行为,是无止境的。一个不熟练的人是很难做到灵活自如地表达自我的。  由你内心深处消除了“不明”的思维与作用,抛却一切暧昧不明的意念方可成为大师。大巧若拙,拙中之巧,返朴归真,内蕴天地变化之机,外藏鬼神莫测之变。  一个有头脑的人赢得了胜利,立即停止,他没有得陇望蜀、没有虚荣、没有狂喜、没有骄傲、没有飞扬跋扈,其胜利是必然的,也是巩固的。好斗招致身心疲惫,骄傲导致失败,暴行将以被击败而告终。宁静是远离欲望,是一种与自然的调和。静而不张扬,排除一切杂念。  在佛中,并无可努力之处,唯有平凡而一无特别。用自己的饭,挑自己的水,做自己的法事,一旦累了,倒卧便睡,无知者自会笑我,但智者却会知我:其中有深意。  艺术绝非粉饰的装饰品,它系点燃智慧之火的作品,是获得了自由发挥的技巧。艺术系个人心灵、精神的坦然开拓,能更加深心灵的深度与广度。各种不同的技巧、工具的运用均系朝向此坦途的迈进。艺术之目的并非单单自私与只升华了自己一边的灵魂与意识,而是该开启凡民之心智、思想与意志,以应合着协调美满的世界。艺术家即使有了高深的技巧,亦不意味着已至完美。仍只能算是在不断地进步与心灵反应的发展之中间阶段罢了。完美是无法以外貌、形式来求的,而系由人类内心心灵深处散发而出。艺术的活动并非全是在艺术本身。它深入更广阔的世界,与其中各形各式的艺术汇流在一起,而心灵的和谐与空灵中的联系均得以实现。由上可知,艺术之过程系由现实生活中而来的,现实的生活便是真。  水具有五种特性:●水可以放入碗中成为碗的形状,放入杯中成为杯之形。它是如此地具有柔顺性、适应性、协作性,而不会一味蛮力对抗。●水虽然具有非常的忍耐性,但它有时又能显得无比强大:有时它的力量足以轻易推动巨石。因此一个镇静如水的人,可以凭借其强大的内在力量对付一位嚣张自负的挑战者。●水,当它静止时是如此澄清,而一旦它汹涌、咆哮时,它又变得那样的浑浊而具毁灭性。当我们心灵宁静时,我们的思想是最清朗的,并且能够极好的自我控制。●水,能够无视重压而前行。它流过篱笆、流过基底而毫无褪色。它永不分离,没有分裂结帮的派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平等互助的,可以在地球表面的任何物体上流动。●如果你与水协作,那么水就是你的朋友,如果你反击它,那么它就会变成你的敌人。一个充满恐惧、惊慌不安的人如果落入水中,极有可能会沉没;而一个平静的人在水中则可能因水的托力而上浮,正如现实中,如果人们彼此抗争、敌视,那么他们将会旋入无底地冲突、猜疑和憎恨的深渊之中。只有那些高尚守信的人们,才能够彼此更适应,而更加和平地相处。●朋友,象水一样吧!  对截拳道最好的比喻,就象一根指向月亮的手指,千万不要误将手指当成月亮,更不可专注于手指而忽视天空其他美景。手指的作用,只是指引“光明”,至于你能获得多少,或者看得有多远,便全靠自悟与努力。  我是谁?我是谁?这是很多人反复自诘的老问题。虽然每个人都可通过镜中的影象看到自己的容貌,尽管他清楚自己的姓名、年龄与过去,对于真正的“自己”,很多人未必都能够真正的明白,故而仍旧要问“我是谁”?我究竟是殿堂中的巨人,抑或是封闭自惑的庸碌之辈?我究竟是傲立于天地的大丈夫,还是像在荒野迷途的小孩般内心充满了恐慌?我们当然不愿见到自己如此窝囊,但惟恐现实就是这样。然而,我们仍可寻回自己所期冀的目标,那些怀着信心去追求卓越的人,灵性将会在奋进坚持中获得洗涤,那些敢于在逆境中求生的人,顾盼于镜子的影象时,定能见到自己的真貌。  什么是截拳道?我第一个承认:要把截拳道给具体化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与其费力的去解释截拳道“是”什么,还不如从反面来证明截拳道“不是”什么,那就比较清楚得多了。  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巧,是一种精巧的艺术,而不是体力活动。这是一种必须使智力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艺术。功夫的原理不是可以学得到的,好像科学一样需要寻求实证,而由实证中得到结论。必须顺其自然,好像花朵一样,由摆脱了感情与欲望的思想中绽放出来。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然性。  是男人中的巨人,在较量中次次称王,还是一个无能的懦夫?总是笨拙的挡着自己的道路?我是自信的绅士,仪表堂堂,有力坚强,叫人一见如故,天生是别人的榜样?还是心怀胆怯,在陌生的人群中束手无策?坚硬的笑容下是迷路孩子般的颤抖?我们大都渴望成为其中的一种人,而惧怕成为另一种。李小龙常说的典故  以下,就是宗师常说的一个故事,一则著名的禅宗公案:  “让我告诉你一个我从师傅(指咏春叶问老宗师)那儿听来的故事”,李振藩宗师常常这样开始:“这是一个日本禅师接受一位大学教授邀请问禅的故事”。“很明显的,这位禅师从他们开始谈旅顺的时候,就觉得这位大学教授对于学禅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因为后者总是在发表他的意见和学识。禅师耐心的听着,最后建议去喝茶。禅师把教授的杯子倒得满满的,而后仍继续倒茶”。“教授看到茶里的茶溢出来了,忍不住说:‘茶杯满了,不要再倒了’”。“就像这个杯子一样”禅师说;“你充满了你自己的意见和理论。除非你先空出你的杯子来,否则我怎么教你禅呢”。“茶杯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空”。李振藩宗师14岁习咏春,18岁只身赴美国闯荡,遍修世界武技,学习借鉴他认为有用的技巧和理论,最后从世界数百个武技系统当中,提炼精选出26个经典武技类型作为振藩截拳道的基本元素,从而一举创立了全真全能的,影响整个世界武坛的振藩截拳道,被当时的人们视为“功夫之王”,但面对如此巨大的成就,李振藩宗师仍然一直在学习和修练,一直在改进和完善提高,因为在宗师看来,只有不断‘清空你的杯子’,才能不断吸取一切有用的东西,加上自己的特长,学以致用。切记:正如那位禅师所说的“茶杯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空”一样,无论在习武中,或是在工作生活中,振藩截拳道者必须时时倒空自己的杯子,以品尝到别人杯中的茶。如此,振藩截拳道者的慊方能排除自己过时的思想观念,而不断容纳新的方法和思想,不断学习到新的东西,了解新的事物,从而保持无止境的创造力、适应力和发展力。  “倾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李小龙所述截拳道理  我可没有见过石头会打人。  只有野兽才会决斗。  要想杀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手枪,博击的目的,是把自己的体能和精神推向极限,你要达到这一步,就要了解宇宙苍生。  是武学的修为,而不是杀人的伎俩。  不是思考,而是一种直觉。
    李小龙大学时代的哲学论文——《悟》  
 
 
  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巧,是一种精巧的艺术,而不是体力活动。这是一种必须使智力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艺术。功夫的原理不是可以学得到的,好像科学一样需要寻求实证,而由实证中得到结论。必须顺其自然,好像花朵一样,由摆脱了感情与欲望的思想中绽放出来。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然性。
 
 
   在经过4年严格的功夫训练之后,我开始了解,也感觉到柔能克刚的道理,也就是如何消除对手的力道,减少自己力道浪费的手法。这一切都必须先求得气定神闲。话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却很困难,一旦和对方交上手之后,我的思想就再难保持清明而不受扰乱。尤其是在对过几招之后,我就忘了柔的理论,惟一想到的只是不管怎么样我也得打赢他才行。  我的老师叶问先生是咏春门第一高手,他会过来告诉我:“小龙,放松一点,定下神来。忘掉自己,注意对手的招式,让你的脑子不受任何意志的干扰,完全出于本能地指挥你去反击。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超然。”这就是了!我必须放松自己。不过就这样我又已经在运用意志力了。就是说在我讲我必须放松自己的时候,这种要达成“必须”所需的力气,已经与“放松”的定义相违背。
 
 
  等我本身这种自学到达相当程度时,我的师傅又会再过来告诉我说:“小龙,让自己顺乎自然而不要加干涉。记住绝不要让自己逆抗自然;不要直接去对抗难题,而要学会因势利导、顺势去控制它。这个星期不要再练了,回家去好好想一想。”那一个星期我留在家里,沉静下来用心了好几个钟点。练了好几回之后,我决定放弃了,改乘了条小船出海去划船。在海上我回想起我所接受的训练,跟自己生起气来,就用拳头去打海水。就在那一刹那我突然悟到了——“水”,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不正是功夫的要义吗?这种普通的水正为我说明了功夫的原理。我用拳头打水,可水并不感到痛。我再用尽全力打下去,水也不会受伤。我想去抓它一把,可是却不可能。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可以适应于任何容器。这就是了,我一定得像水的本性一样。  突然有一只小鸟飞过,它的影子倒映在水里,就在那一瞬间,另一层隐藏着的意义跃进我的思想。我站在对手面前时,我那些思想和感情不也像小鸟在水上的倒影一样吗?这正是叶师傅所说的“超然”的意思,不是说全无感情或感觉,而是要让你的感觉不受滞留或阻碍。所以要控制我自己,我就必须要以顺乎自然来接受我自己。我躺在船上,觉得自己已领悟如何将刚柔合而为一,已经和大自然浑然成为一体。我只是躺在船上,就让船自由自在地顺其自然漂着。因为在那一刻我已经获得一种内在的感觉。所有的反抗意识都消除了,在我的思想中再没有矛盾之感,在我的眼里整个世界就都是一体。
   李小龙大学时代的一篇武术论文  
 
 
   太极又叫作阴阳,是中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末期就已经创立的一种理论学说。它把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归纳为阴阳两大类,用双鱼符号来表示。此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争斗,相互转化,循环不息。  “阳”代表肯定、积极、雄性、实际、明亮、白昼、热量等;而“阴”则恰恰相反,它代表否定、柔软、雌性、脆弱、黑暗、夜晚、寒冷等。太极的理论基础是,世上万物是没有一成不变、保持永久的。换而言之,当事物发展到鼎盛期后,就会由盛转衰,此时的衰即是“阴”,而衰到极端的时候则转入盛,此为“阳”,盛是引起衰的因由,反之亦然。而整个的过程则是盛衰交替重复的过程。
 
   李小龙和美国武馆中的弟子合影留念
 
 
  由此可看出两种力量,虽然它们表现出的是一种矛盾的两方面,而事实上却是相互依赖。换个角度讲,是统一不可分的。在武术中阴阳的运用原则体现在和谐统一的韵律中,它要陈述的一点就是万事协调而非彼此对抗,并非是对抗的力量和动作。凡事发乎自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绝不刻意或竭力而为。  当对手A发力,即“阳”于对手B,B不必再以力来抗击他们,也就是说不以“阳”克“阳”,而是以柔克刚,以阴制阳,将对手力量转卸到别的方向。当A力量即将用尽之际,“阳”即开始转为“阴”,B则在其力道将竭之际,发动力量(阳)来反击对手。所有的过程纯系发乎自然而非竭力之为。B以其和谐、连贯的动作来击破对手。协调定律及自然法则告诉习武之人应该忘掉自己,并将自己融于对手的发势、变势动作中,不要先发制人,而是随着对手的动作而相应地动作。战胜对手的基本观点就是因循利导,借力发力。这也是为什么习武人不首先出手,暴露自己攻击目标的根本所在。  面临攻击,首先并非对抗,而是尽力控制对手攻击。这也就说明了非抵抗及非暴力的原则,如同厚雪积压下的松柏,虽然面临压力,但仍然能够以柔克刚。这也正是柔的价值所在。  与日常人们所想的恰恰相反,“阴”即柔顺,“法”则更关乎于人的生命与自救。因为屈服所以生存,与之相反的阳法则表现了一种强硬和悍气,这往往使一个人在某种压力下突然崩溃,此即所谓至刚则易折。功夫中移动的方式与头脑的反应一致。事实上是头脑在支配身体动作的方向感,身形随意念而动。为了更好地演练功夫中的每招每势,必须要放松动作,在放松形体之前应首先使意念及精神放松下来。为了达到这一点,习武之人必须能够保持一种静谧与平和,即掌握好“非意念”原则。这并不是说大脑要一片空白,而是讲它包含了所有的情感,这并非简单的心境平和。  习武人的意识就像自己的一面镜子,它一无所有,但又包罗万象;它接纳一切,但却又一无保留;无为无欲,却又随时准备接纳,以无意识用以支配整个意识。就像我们用眼睛去看东西,有时为了歇歇眼睛,虽然眼睛并没有闭上而是盯着某个物体在看,但是实际上却是视而不见,眼中无物的状态。  因此,功夫中的注意力集中并非是通常的集中全部精力在某件事物上,而仅仅是对外界随时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之前一种保持静态的警觉性。这种精力的集中就好像观看一场足球赛,你并没有关注某个控制着球的队员,而是在关注整场比赛发展的动势。在格斗中,功夫高手都在忘记自己的存在而随着对手动作而动。他放弃了所有的自我反抗意念,而采取了一种柔顺的态度。他将意念放松,使动作解除了包袱。而一旦意随念生,动作也会随之启动,立即展开对敌人的攻击。  这个世界上人熙来攘往,并注定了他会是谁,会有什么样的麻烦。他们力争上游,以图出人头地。这种抱负对于习武之人来讲并不适用。习武者应抛弃所有个人独断专行的强烈竞争心理。习武者,如果他很优秀,他根本不会有骄傲自满的情绪。骄傲会使人产生一种优越感并且会轻视别人。骄傲还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全感,因为当他的目标定得很高并且达到了这种高目标时,他会不知不觉地产生一种害怕失去目前这种高高在上的地位的心理恐惧,于是如何保护现有的地位会成为其最重要的需求,这会使之紧张不安。  当我们知道功夫的目标在于自我教化时,便会了解到“内在的自我”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我。因此为实现真实的自我,习武者并不让自己生活在别人的观点支持下,他们追求于不断地自我充实和提升中。功夫大师们与初学乍练的后生小辈们不同,他们强于自制,保持平和与谦逊,没有一丝一毫欲望流露。通过不断磨练,他们在精神上最大程度地放松了自我,变得更加自由。对于他们而言,荣誉及地位被弃之如粪土。
  
李小龙心灵独白:我最大的收获(1971年)  
 
 
  我又回到阔别十多年的香港了,想在这里逗留一段时间,但紧张繁忙的生活方式使我感到很不习惯。香港人对我的热情使我受宠若惊,但因为太惹人注目,却又使我间接的失去自由:出现在公共场合里,就被人包围着,指手划脚的谈论着,使我觉得好象是动物园里的怪物或大猩猩。我这样说,并不是讨厌围观影迷,我只是把我想到的直觉地反映出来。我不擅于掩饰,我的个性一向是忠诚地表达自己,正如截拳道一样。也许某些说话听进别人的耳朵里得罪人,但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假如对我有所误会,希望大家原谅我。
 
 
   有关我的家庭生活,抱歉得很,这一阵子非常忙,我甚至连一些世叔伯和友好亦未能拜访,也请原谅。我并不喜欢家人的照片太多的刊在报章杂志上,这并不为了什么,只希望年幼的孩子能生活得轻松自由。因为妻儿都在电视上露过面,走在街上,也有观众认出来,像对我一样,在指手画脚和投以奇异的眼光谈论着,这对于一个只有几岁大的孩子来说,会使他感到不舒服。  当然,我也有这种感觉,但我明白这是一位明星所必然产生的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对于香港片场的生活我也是不习惯的。比如拍摄《精武门》,坐了二十多小时的飞机已经感到疲倦了,还没有获得充分的休息就要开始拍片,而且一拍就是七天,天天都在打。一方面是会感到疲劳,而另一方面心情也不大好。我认为每个星期应该拍五天戏,有两天的假期休息。在美国拍片就是这样,而且每天最多八个小时。
 
 
  我听说,在这里有些明星一天拍三组戏,日夜不停。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合理的制度,也不知他们是怎样拍的。在美国,不会有两部片同时拍摄,总是拍完了一部再拍第二部,否则的话,精神不能集中,无法好好地去表现角色中的人物,一定会影响到影片的质量。如果长此下去,迟早会有问题。每天拍三、四组戏,那是纯粹为了赚钱,并无兴趣可言。而事实上,如果要专心的去拍一部片,直接的是表现在技能的优良上,但间接的可以赚到钱。因为拍出来的影片质量好和卖座高,片商们可以出很高的片酬请你拍戏,那不是一样达到了赚钱的目的吗?最近有人出到20万港币请我拍戏,但我没有答应,一方面是可能要返美国拍电视片,另方面也考虑到其他问题。如果20万请我拍一部戏,结果卖座也只有20万,那么以后还有谁请我拍戏?  有记者问我,小孩的功夫打得似模似样,将来会不会继承我的武道?我认为,以固定课程传授武道,会局限了个人的发展。现在我结束在美国的三间武馆了,至于孩子的将来,还是让他自由的发展好了。虽然我也曾教过孩子武道,可是却给我带来了麻烦。孩子在美国念书时,常常跟同学打架,打痛了同学,被同学投诉,我也就不敢再教他武道了。在我这一生中最大的收获,我认为并不是在武道上、电影上或是电视上,而是娶了一位外国籍的好妻子。她人很贤惠,处处都在迁就我,甚至当我工作后回到家里,她给我脱鞋子。这是非常难得的。也许有人会怀疑,两个不同国籍的人在一起生活着是否和洽,但我太太已经中国化了,她可以说一般应酬的广东话,同时也学会了烧中国菜。至于我的家庭生活,十分简单,除工作外,假期也很少到别的地方去,多是躲在家里看书。我喜欢看武道和哲学的书籍,对于电影,看得并不多。  我离开香港太久了,许多观众都对我不认识,记者也会提到有关我从影的经过,就籍着这个机会,简略的说一说。其实,我一出世就拍片。那是在三藩市拍的《金门女》,因为我父亲李海泉也是演戏的。6岁时,又在香港上银幕,第一部是《人之初》,到《人海孤鸿》为止,先后一共拍十多部片。18岁,到美国念书。当时怎么也想不到会拍西部片,而且有许多顾忌:首先,中国人怎么能跟好莱坞的大明星比?况且自己的英语又不大好;其次,如果要我梳着一条长长的辫子去拍戏,即使给我多少钱我也不愿意,我宁愿躲在车房和地窖里教拳。直至1964年在加省的长堤各国武道表演中,我表演了咏春拳,被20世纪霍士公司看中,邀我拍电视。本来是拍《陈查礼之子》的,后来却改拍《青蜂侠》。我认为这部片集并不成功,因为太过浅陋。不过,我演的角色却很受到了欢迎。也有记者问我,粤语片到今天田地,有什么感想?我除了百般感慨外,不知该说什么,因为离开香港太久了,不了解香港电影界情况,无从说起。
  李小龙:对人性的探索  
 
 
  人,皆有一种相同特性,便是不喜欢被人操纵,不喜欢负责任,这是一般人好逸恶劳的思想,本来不足不奇,但由于种种问题,人类便不得不改变这种观念,并且认为服从是一种美德,我们的所作所为有很多是操纵于神、历史、命运、政治、民族及仁义等。
  
 
   对于天生的才干我们不会觉得可贵,只有对模仿学习和锻炼出来的技巧才会重视,同时,还要经过一番努力和奋斗才会觉得可贵,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似乎没有什么价值;这种自然而根深蒂固的思想一时间是难以剔除的。除此以外,不加学习和模仿只有孤立自己,假如,我们拥有某种才华而觉得自满,妄自尊大的话,这样只有令自己闭塞。我们一定要了解自己,而了解自己的方法是靠别人的批评和忠告。  假如我们想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话,首先要了解自己,警惕自己,干些惊世骇俗的事,能人之所不能!一般人最大的通病便是太自满,一味以为自己了不起,于是便缺乏上进心了。另一种人则太不知足,贪得无厌,毫无自律可言,更谈不上自我警惕。贪婪的人无法掩盖自己丑恶的面目,他的身体是透明的,他的灵魂是不透光的,他生活在戏剧性的人生里,结果使自己陷于不能自拔身子的深渊!
 
 
  我们为什么会害怕?这是由于我们做事不能当机立断,一旦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便会畏缩;但如果能够对某件事作明确的判断时,不论有没有价值,人们都不会畏缩。对某件事视作极端毫无价值的话,这也是勇敢的表现;对某件事视为绝对成功或视作当然时,这一样是勇敢的表现,但是如果对某件事束手无策的话,那么便是畏缩了。对敌亦是一样,只要用信心去鼓舞自己,纵使失败,精神上仍是胜利的。  骄傲是人类错误的情感表现之一,而自尊心是人类基本潜伏的意识。骄傲是不正常的,当人想像自己是一个领袖,自己比别人神圣,觉得自己比别人超能力,于是便看不起别人。骄傲使人不耐烦,使人畏缩。骄傲是脆弱的,是敏感的,当我们的信心动摇,或产生自卑感时,骄傲便走出来麻痹自己,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其实骄傲令人放弃自己,骄傲是隔开人和成就的深渊,为了夸耀自己,人会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  得天独厚亦是骄傲的来源,因为当自己拥有一份特别的东西时,总会以此为夸耀资本,物以稀为贵,何况一些无价宝(比如天才、秘方、秘笈等)?虽然自己因拥有罕有之物而感到骄傲,但亦常常引起别人不满,觉得你太怎么了。事实上,保守秘密和自夸都是惹人讨厌的,保守秘密最难实行,人皆有一种自我炫耀心理,如果他能三缄其口,对自己的秘密全不吐露只字,那倒还好,因为别人不知道他有秘密,最令人讨厌的是,他把他自己的秘密吐露了一些端倪,使别人知道他有秘密,但别人不知道详情,这样的作风,目的是要满足他自己的虚荣。所以史宾诺沙说:“最难控制的是人的舌头,人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不能控制谈话。”所以,一个口头表白谦虚的人并不是真的谦虚,他并没有摆脱骄傲,他只不过是以谦虚来警惕自己,强迫自己谦虚的人是一种虚伪的骄傲!  如果人类能够尽量地自由发挥他的才干的话,这是可以决定他未来的命运的,例如文学、美术、音乐、科学或各种技术等,都可以达到伟大的成就。不过无论参与哪一种艺术,他必须首先充分了解自己,对于自己的能力、嗜好、倾向等明了后,才可以向某一门艺术发展。如果自己的能力不及而勉强从事的话,结果只有破坏和浪费时光,更谈不上什么创造和建设了。  一个人有了自尊心,他才可以明确地去“指导”自己向正确的道路迈进。所以,人应该不断地维持自己的尊严,尊严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促进自己工作效果。不但这样,我们每天要重复估计自己的潜能,看看是否有所增加。有时尊严是不容易得到的,为了某些利益,可能会抛弃一切尊严,或为了虚名,尊严也不顾了。总括来说,世人一般所热心的是沽名钩誉。  沽名钓誉或妄自尊大均不足为法,所以人生的第一件大事便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才干,知道自己的能力,从而负起令自己忙碌的责任,或参加社团活动了解群体生活及人生。自我了解是最为困难的,我们很容易发觉到,想发挥自己的才干实在是满途荆刺,所以,一个有天才的人应该尽量发展他的事业,迫使自己去创新业,所得的成就是万世不没的。想要增加自己信心和尊严,只要多作实际行动。实际行动才可以表现自己的才干,同时你会懂得和谐地与人相处。  一个人的嗜好能够稳定精神,即陶冶性情。如果需要平衡自己的话,不多不少也需要休息的,例如舞手弄脚(可使自己的神经休息,这里并不是指睡觉的休息)即可。所以拿破仑曾说:“政府的责任便是不要使人懒惰”,工作可以使人有所寄托,平衡自己的神经。”别人告诉我说,一个天才可以制造自己的机会。事实上一个人的深切期望不但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甚至可以创造自己的天才!  人由于外界的影响而促成情绪的变化,例如喜、怒、哀、乐等,但是这些变化我们不一定能够适应,特别是怒和哀、憎恨、厌恶等等,所以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情绪所困扰,不良的情绪只有阻碍我们学习或发展事业,这也是了解自己其中的一个步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亦如是,假如他们遭受到一场浩劫而仍然生存的话,这是他们的幸运,但仍要以坚强不挠的精神才能活下去。霎时间恶劣的转变,是磨练人生的最好机会。  有时,我们追求某一样东西,这样东西可能是毫无价值或毫无意义的,但我们会尽毕生之力去追求它,有时明知是不可得的也不会放弃追求,这是人生的一种精神寄托。人生可能不断地去追求精神上的喜悦或物质上的享受,不停地去忙碌,从忙碌产生趣味,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结果“目的”是次要,“兴趣”是第一。  我们的意志能力是奇妙的,击败别人的英雄心理较易,但要赢得一个人的欢心则极不容易了。我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赢得一个人的欢心,但只要一朝一夕,便可能失去对方的爱,所以我们能够赢得别人的欢心时,就应该好好的去保持这段珍贵的友谊。去打击别人就不同了,只要自己的才干胜过对手,便可以令他屈服,当然彼此的交恶是难免的。  由于不公平的存在,所以便需要公平了,不过有时公平仍是不足应付不公平的,应该还要加上同情、怜悯和爱心。我们既然有心习武,学成之后切不可做恃势凌人的莽夫,除了公平可以衡量事物之外,还需要有爱心来湿润自己,否则便太冷酷了。  我有时怀疑人类究竟有没有“冲动”和“自制力”两个词,“自制力”当然要克制自己的一切情绪,一旦克制的时候便变成了虚伪和矫饰。例如我们明明不喜欢某人,但由于“自制力”的关系,我们不得不表现仁慈的脸孔,所以,严格地说,这不是“自制力”,而是虚伪、矫饰。人常常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贪欲、自私,往往表现克制自己,其实人是没有“自制力”的,有的是虚伪。话得说回来,这种虚伪是需要的,人们如果能够克制自己的贪欲、自私的话,实在是一件好事,否则这个世界便会大乱了。虚伪也是一个天才人物所不能缺乏的要素,应有的虚伪和适当的虚伪才可踏上成功之途。  人的自我控制像一个复杂的保险箱一样,按保险箱的掣扭不能一下把保险箱开启,每转一下,接近打开保险箱的机会便越大,人的成就等于开幕词保险箱,当我们每迈进一步,成功的机会又接近了一步。“截拳道”并不是用来杀人或伤人的手段,而是设法打开人生的秘密的一条大路。假如我们想了解别人,那么我们先要了解自己,通过“截拳道”我们也许会知道自己更多,把自己看得更清楚。反过来说,“认识自己”是学习“截拳道”的基础,“认识自己”不但可以有利于练功夫,也是做人手段之一,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怠”。  研究“截拳道”并不是寻求学问或学习什么招式,而是找出人类成为“无知”、“文盲”的原因。假如有人说“截拳道”不同“这派”、或不同“那派”,我们不要管这些,索性把“截拳道”三字剔除,练武就是练武,“截拳道”只不过是一个名称,无实质的,我们千万不要被一个名字弄得糊涂!
  李小龙对于人生的看法  
 
 
 李小龙对人生抱着积极的态度,就由他来教导我们如何面对人生吧。李小龙关于“人生”的语录精选:■ 我在美国下了12年苦功,如果没有这段日子,我将会和这里的人
  没有多大分别。在美国期间是我成长的时期,我在这里学习了很多
  东西,不断地鞭策自己,因为美国是一个竞争十分剧烈的社会。■ 经由我个人实际的体验和认真学习,我发现一个人所能得到最大的
  助力就是“自助”。除了自助,再没有别的助力。
 
 
■ 我认为一个人,或者说一个“够格”的人,他的作为与责任,在于忠实地发展他的潜能和自我完成。■ “艺术”虽有高度的天份与技巧,但亦是心灵与灵魂的反射,换言之,“艺术品”可表现出一个艺术家的
  性格。“艺术”不断反映出艺术家的灵魂和意识,但并不代表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艺术是不能用形式表
  示出来的,只能从人类的灵魂中发射出来。■ 基本上,我喜欢单纯的生活,喜欢开玩笑,喜欢各种有趣的东西。但是,你知道吗?由于种种误解或什么
  的层出不穷,我不能像从前那样毫无拘束的说话;然而这没有整个儿把我改变过来,因为我知道,自我出
  生以至现在,有些令人震惊的破纪录事情发生了,但是,对我来说却只是沧海桑田而已。我不值得因此而
  骄傲,我现在也不比以前好,我还是和从前一样,哈哈哈!■ 闹情绪和发脾气是慢性自杀,有时理智亦斗不过情绪。结果,两者相混时只有扼杀了自己的思想自由。■ 在佛中,并无可努力之处,惟有平凡而一无特别。用自己的膳,做自己的法事,挑自己的水,一旦累了倒
  卧便睡,无知者自会笑我,但智者却会知我,其中有深意。■ 完美的道路只对那些又选又挑的人方是困难重重的。无所好,亦无所憎,如此心方可澄明,一发之差犹如
  天地之别。■ 如果我说自己没有跟其他女人好过,我想你们也不大相信。我正当壮年,又非圣人,如果一个非常性感的
  女人抱着我,你想,这时候我会不会动心呢?我承认我喜欢过很多女人,但我爱的却只有我太太莲达。■ 我很喜欢《当我死去》这首歌,尤其是那句“若死时能得平静,啊!那么就让那一刻早早来临。”也许我
  只有在死时才能得到平静。■ 生命不是零碎的东西,不是框框。生命永不会停滞,它不断有节奏地运动,也不断地变动。■ 灵魂是人身的胚芽。死亡之日正是苏醒之时,而精神永永垂不朽。
   
  由此可看出两种力量,虽然它们表现出的是一种矛盾的两方面,而事实上却是相互依赖。换个角度讲,是统一不可分的。在武术中阴阳的运用原则体现在和谐统一的韵律中,它要陈述的一点就是万事协调而非彼此对抗,并非是对抗的力量和动作。凡事发乎自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绝不刻意或竭力而为。  当对手A发力,即“阳”于对手B,B不必再以力来抗击他们,也就是说不以“阳”克“阳”,而是以柔克刚,以阴制阳,将对手力量转卸到别的方向。当A力量即将用尽之际,“阳”即开始转为“阴”,B则在其力道将竭之际,发动力量(阳)来反击对手。所有的过程纯系发乎自然而非竭力之为。B以其和谐、连贯的动作来击破对手。协调定律及自然法则告诉习武之人应该忘掉自己,并将自己融于对手的发势、变势动作中,不要先发制人,而是随着对手的动作而相应地动作。战胜对手的基本观点就是因循利导,借力发力。这也是为什么习武人不首先出手,暴露自己攻击目标的根本所在。  面临攻击,首先并非对抗,而是尽力控制对手攻击。这也就说明了非抵抗及非暴力的原则,如同厚雪积压下的松柏,虽然面临压力,但仍然能够以柔克刚。这也正是柔的价值所在。  与日常人们所想的恰恰相反,“阴”即柔顺,“法”则更关乎于人的生命与自救。因为屈服所以生存,与之相反的阳法则表现了一种强硬和悍气,这往往使一个人在某种压力下突然崩溃,此即所谓至刚则易折。功夫中移动的方式与头脑的反应一致。事实上是头脑在支配身体动作的方向感,身形随意念而动。为了更好地演练功夫中的每招每势,必须要放松动作,在放松形体之前应首先使意念及精神放松下来。为了达到这一点,习武之人必须能够保持一种静谧与平和,即掌握好“非意念”原则。这并不是说大脑要一片空白,而是讲它包含了所有的情感,这并非简单的心境平和。  习武人的意识就像自己的一面镜子,它一无所有,但又包罗万象;它接纳一切,但却又一无保留;无为无欲,却又随时准备接纳,以无意识用以支配整个意识。就像我们用眼睛去看东西,有时为了歇歇眼睛,虽然眼睛并没有闭上而是盯着某个物体在看,但是实际上却是视而不见,眼中无物的状态。  因此,功夫中的注意力集中并非是通常的集中全部精力在某件事物上,而仅仅是对外界随时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之前一种保持静态的警觉性。这种精力的集中就好像观看一场足球赛,你并没有关注某个控制着球的队员,而是在关注整场比赛发展的动势。在格斗中,功夫高手都在忘记自己的存在而随着对手动作而动。他放弃了所有的自我反抗意念,而采取了一种柔顺的态度。他将意念放松,使动作解除了包袱。而一旦意随念生,动作也会随之启动,立即展开对敌人的攻击。  这个世界上人熙来攘往,并注定了他会是谁,会有什么样的麻烦。他们力争上游,以图出人头地。这种抱负对于习武之人来讲并不适用。习武者应抛弃所有个人独断专行的强烈竞争心理。习武者,如果他很优秀,他根本不会有骄傲自满的情绪。骄傲会使人产生一种优越感并且会轻视别人。骄傲还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全感,因为当他的目标定得很高并且达到了这种高目标时,他会不知不觉地产生一种害怕失去目前这种高高在上的地位的心理恐惧,于是如何保护现有的地位会成为其最重要的需求,这会使之紧张不安。  当我们知道功夫的目标在于自我教化时,便会了解到“内在的自我”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我。因此为实现真实的自我,习武者并不让自己生活在别人的观点支持下,他们追求于不断地自我充实和提升中。功夫大师们与初学乍练的后生小辈们不同,他们强于自制,保持平和与谦逊,没有一丝一毫欲望流露。通过不断磨练,他们在精神上最大程度地放松了自我,变得更加自由。对于他们而言,荣誉及地位被弃之如粪土。 李小龙对于明星的看法  
 
 
   李小龙贵为天皇巨星,在他的眼中“明星”二字,是梦、是幻、还是真呢?就全由他来告诉我们吧:■ 世界上有两种演员--一种是能扮演各类性格的多面
  手,另一种是独沽一味,例如独行侠奇连依士活,牛
  仔约翰.荣和硬汉查理士布朗臣,我自已却是处于两
  种演员之间。■ 别以为李小龙就是一味靠打,我扮演的角色,大部分
  是我的性格,身体和自己的表现。我不是在做戏,而
  是表现我自己。■ 一些人企图模仿我打斗时的叫声、表情,但却使自已
  看来十分滑稽可笑。■ 我不喜欢饰演超级英雄,但观众却要我成为超人,我
  不是经常扮演相同的角色,虽然当我打斗的时候,结
  果都是一样--像一只野兽。
 
 
■ 明星,这两个字只是一种幻觉吧!朋友,这种幻觉会把你害苦的,当大家叫你做明星时,你应该明了那只
  是一个随时可以破灭的梦!■ 怎样才是一个好导演?我识为一个好的导演,应该能够令观众觉得是没有导演在操作的,一切都是真实而
  自然。我从来不单独依赖我的武术,去表现任何我扮演的角色。■ 或者大家认为,国片还处于艰难之中,回来拍国片,我只能简单的说:“我是中国人,毕竟也要尽我一分
  责任。”■ 有人问我平常使用的功夫是不是和在《精武门》中使用的一样。其实,大致上是一样,但有一点不同,就
  是平常使用时没有一放一收的动作,那是为了增强戏剧性。二节棍在拍!拍!拍!挥舞之后,要是再一味
  狠打下去,就没有给观众回味的余地了。把二节棍一收一挟,既可以增加娱乐气氛,又可以让观众有个休
  息的机会,这才使观众不致紧张得麻木。■ 当第二部影片《精武门》再破票房录后,我发生了很多问题。如有一些我不认识的不速之客,在门口拦住
  我,一言不发,只交给我一张为数不少的支票。我问这是为什么的,对方答:“不必担心,这只是小小敬
  意。”“这使我十分头痛,我想把这些支票全部撕掉,但做来不易,因为我不知道它们的用意何在,又或
  是谁正在想利用我。■ 在回港拍片稍有成绩后的一段时期,总不见我的好友木村与我联络。我打电话找他,他说:“小龙,你现
  在再不需要我,你已风生水起了。”我很生气的责备他说:“听着,你仍然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还是跟过
  去一样,我没有...永远都不会改变。”■ 我不叫我在电影里的打斗是“暴力”,而是动作,任何动作影片介乎于真实和幻想之间。假如我拍我的真
  功夫,人们一定会指责我是一名血腥暴徒。我可以不这么艺术化,就简单地把对手撕裂,毁灭!■ 我之所以得到《青蜂侠》加藤的角色,只因为在整个加利福尼亚州的中国人里,只有我念得清楚“白列特
  李”(即青蜂侠)这个名字。■ 我,李小龙,会成为美国第一个片酬最高的东方超级巨星,而我能演出最刺激的表演,表演出一个演员所
  能有的最佳成绩,由不得1970年开始,我会赢得世界性的声誉。■ 我有我的性格,我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表现出我的一部分性格。■ 如果要梳一条长长的辫子拍戏,即使给我多少钱,我怎么也不愿意;所以,我宁愿在车库和地窖中教拳。
  李小龙亲述截拳道之道  
 
 
  什么是截拳道?我(李小龙)第一个承认:要把截拳道具体化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与其费力去解释截拳道“是”什么,还不如从反面来证明截拳道“不是”什么那就比较清楚了。假如有几名不同派系的武术家在看到一场街头混战之时,一定会得出各种不同的意见,这就是因为他们的观察能力已经被限制在自己所选择的范围内,换一句话来说:也就是他们都受到自己仅知的某种形式的拘束!真实的观察,只有在放弃形式之后才可以获得,而真正的自由意见也只可在跳出制度以外才能发生。  在没有研究截拳道之前,让我们先切实讨论一下“传统武术形式”是什么。我们中国对于武术派别之由来,有着许多多采多姿的传说,例如高僧传授、梦中领悟、神佛指点等。所谓“形式”,都是由一位首创者的“人”组织成功的。所以“形式”绝对不可以视作万古不移的定律或经典,因为人类乃是一种具有创造的生物,“人”永远比“形式”重要得多。
 
 
  譬如这么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武术家发现了一种原理,而在他一生之中,自然就会根据这条原理来钻研他本门的功夫。但等这个“人”死去之后,他的门徒承受了他的设想、他的规矩、他的意向以及他的方法,而把这些都化为了“定律”。于是,严格的教条订立了,庄重的仪式形成了,硬性的姿势规定了,终于组成了一个门派,把原来是具有流动性的个人直觉,给演变成为一种牢不可破的固定方式。如此做来,他们非但神化 了这一项知识,而同时也埋葬创始者的智慧,这绝不是那个“人”在最初时的意图,我敢相信另外更有许多的“人”也发现了自己的原理。于是他们就有对立派的出现,例如硬功对软功,外功对内功等。他们也建立了自己的门户,规定了本门的律条与方式,而且每一派都自认为是具有最高“真理”的,因此,人类对于武术的知识与智慧,就此永远不能集中而成为今日四分五裂的局面。  拳术的形式,只是整体里的一部分而已,任何一种形式,都需要纠正、分析、否定、废弃,并且还要下过许多自省的功夫。免掉了个人偏爱的招数,除去了作茧自缚的约束,战斗方式是永远新鲜、生动的,而且不断地在改进的。你自己的形式和你自己的倾向,以及你自己的体格,正是战斗方式的全部主体。我并没有发明一种新的形式,新的混合物或变化体。我更没有创造什么截拳道的规律,用来表示与其它拳术有异的企图。相反的,我希望我的同志能够从形式、姿势、教条中解放出来,那才是截拳道的最终目标。  截拳道与一般传统武术不同的就是没有那种独特的规律、分类技术,而且也没有严格的哲理。截拳道对于武术的看法是站在各种有利的角度上。因为截拳道能够充分利用了多种路子与方法(功能至上主义),所以是不受任何约束而完全自由的。换一句话说:截拳道包罗万象,但不被万象所包罗!  截拳道没有准备好的课程,而且也无此需要。每个人都有一种直觉,可以发现自己天赋以内最有效与最有利的条件,去获得实际的平衡、动作的重心与力量的使用。规律与姿势只不过是能摸到纯正了解的门路而已,而纯正了解却是隐藏在每个人的心底深处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明了自己的能力,因为:武术的知识,根本就是每个人的知识!学习绝对不是模仿,也不是原有固定知识的累积。学习是一种过程,永远不终止的发掘!在截拳道里,我们只是去发掘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并不是把人家现成的东西给拿过来。  我们都听到过教师的教训:“武术其实就是生活。”生活者,是永恒的动作,有节奏而没有固定目标。假如学习而不能跟上生活的潮流,到结果一定陷入了呆板方式的迷津,那是相当可惜的事。一名优秀的教师,绝对不是一名“真理”的向导,至于“真理”本身,则需要学生们自己去发掘,教师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出色的教师是会懂得对学生们作个别的观察的,同时鼓励学生们自己探寻“真理”。  在整体战斗形式里,其实并没有所谓的“标准”,而发挥的方法,应该是绝对自由的。我现在要提醒各位一句:截拳道只是一个代表名称,并不是什么派别。打个比喻说,截拳道等于是“一只指向月球的手指”,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手指就是月球,更不要过于注视那手指而忽略了太空上的美景。那只手指的作用,只是引指“光明”。至于你将来能够获得多少“太空知识”?那就全靠你自己努力去领悟了。
  李小龙的英文诗《我是谁?》(WHO AM I?)  
 
 
   李小龙上大学期间便很喜欢文学课,尤其喜欢美国当代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他的作业经常得到美国文学教授的赞赏。李小龙与这位教授的关系很好。这位教授曾向他介绍欧美的一些优秀作品,其中包括著名思想家尼采与萨特的书,他希望李小龙在这方面能有所造诣,但李小龙在那个时候对文学仅仅是出于爱好,他刻苦学习文学方面的知识,是为了不断地完善自己,由此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力。  截拳道与其它的功夫流派的最大区别,除了实用性与修炼原则外,还有一项要素是任何功夫流派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那就是截拳道拥有深厚的文化前景,它不是一种单一的运动技巧或修炼模式。就某种意义上说,李小龙就是截拳道,截拳道就是李小龙;李小龙本身又堪称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所以说“李小龙”、“截拳道”、“文化艺术”这三个名词在李小龙一生中是连在一起的。
 
 
  李小龙生前虽未像拳王阿里那样写过很多优秀的诗歌,但曾经写下的一些还是相当不错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就是写于1969年间的英文诗《我是谁》。兹将译文录下,使人们一睹其风采。《 我 是 谁 ?》   我是谁?我是谁?这是很多人反复自诘的老问题。虽然每个人都可通过镜中的影象看到自己的容貌,尽管他清楚自己的姓名、年龄与过去,但是对于真正的“自己”,很多人未必都能真正的明白,故而仍旧要问“我是谁”?  我究竟是殿堂中的巨人,抑或是封闭自惑的庸碌之辈?我究竟是傲立于天地的大丈夫,还是像在荒野迷途的小孩般内心充满了恐慌?  我们当不愿见到自己如此窝囊,但惟恐现实就是这样。然而,我们仍可寻回自己所期冀的目标,那些怀着信心去追求卓越的人,灵性将会在奋进坚持中获得洗涤,那些敢于在逆境中求生的人,顾盼于镜子的影象时,定能见到自己的真貌。  各位朋友,当你们读了这首提醒人们认清自己现实状况并鼓励人们奋发图强的散文诗后,不知有何感想?的确,他的言辞可能并没有一些专业作家那样流畅优美,但他所表达的涵义却是相当深刻相当明确的,他用有限的文字与篇幅,表达与阐述了相当广泛的内容,他虽算不上是专业诗人或文学家,但他的写作功底,他的意蕴与思维于某些诗人或作家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注:李小龙一生曾写有很多诗篇,这首《我是谁?》出自李小龙致李俊九的一封信————李俊九,韩裔美籍武术家,“美国跆拳道之父”,李小龙生平挚友之一,李小龙在致李俊九的信中抄录了自己的两首诗作,鼓励挚友并示共勉。《我是谁?》(WHO AM I?)便是其中之一。《我是谁?》今天被研究家公认为李小龙生平最重要、最富有启迪性的诗作之一。
  李小龙的英文诗:《我的明确目标》  
 
  
 
  李小龙在好莱坞的生涯有几分成就,却仍然落魄,前路晦暗不明,但李小龙仍满怀信心地在事业徘徊不前的煎熬中写出了著名的《我的明确目标》,以阐述自己的宏愿和不屈不挠的斗志。1969年1月,李小龙在与李峻九谈论了自己的志向与发展前景后,有感而发,在一张8英寸宽、10英寸长的便笺上,用英文写下自己的发展目标:——————《我的明确目标》  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金的超级巨星。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最具震撼性的演出。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一千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及家人将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 布鲁斯.李  这张小小的便笺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便笺上的豪言壮语也根本没有人相信。这个时候正是李小龙一生中的艰难时期之一,如果他将这上面的内容公布出来,只能令人觉得好笑,认为他是痴人做梦,成为好莱坞一则名不见经传的笑料。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理解李小龙,只有他的几位好友及爱妻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协助他和鼓励他。琳达把这张便笺精心地收藏了起来,她是个细心人,她保存收藏了有关李小龙所的的东西,尤其是那些深具纪念意义的物品,其中包括一大批珍贵的遗物与纪念品。  1993年8月7日,在美国加州举行的“李小龙遗物拍卖会”上,这张不起眼的便笺竟被收藏家以高达2.9万美元的高价买去了;同时2000份获准合法复印的副本也当即被抢购一空,致使拍卖会的主持人大叫:“这就是叫你以后有必要把想到的事情马上写下来的原因所在。”有关李小龙遗物的拍卖,人们也确实到了疯狂的地步,那些表面上看似不起眼的收藏品潜力,竟然高过了一些名人字画。  正因为如此,也许有些人一生也无法完全理解李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