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极网店:书法终结之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2:48:08



    书法终结之后向何处去?
  别无选择,只有跳出虚妄、空洞、恍如隔世的文抄体窝臼,确立作为马克思所说的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这个文化身份,由一味迷恋“技”、炫鬻“技”、考核“技”的竞技型、依附型向真正追求“道”的自由创造型进化,走向我们自己广阔的生活世界,书法生活——用书法的方式占有生活、创造生活,中国书法才能获得新生!
    为什么要书法生活呢?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之所以有历史,是因为他们必须生产自己的生活,而且是用一定的方式来进行的。”书法就是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的一种方式。书法生产创造了一个书法世界。通过这种生产,书法世界“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这就是说,对象成了他自身”。这样,人就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还可以在书法作品中“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书法世界中“直观自身”,“肯定自己”。所谓“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意味着书法生产创造了一种存在。书法这个存在就是人的存在的一种方式。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说的,“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我们的前辈早就发现:书如其人。人是什么样的,当然同他们的书法生产——写什么、怎样写是一致的。书法这个存在总是关乎“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关乎我是谁,我做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无疑地,书法应该“法”生活,应该展现人的生存状态与生命活动,应该成为人的“实际生活过程”,让人们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问题严重的是,现在我们的书法与生活已经久违了,我们的书法家早已认不得自己的生活了。不难看到,伪书法文抄体到处泛滥,几乎充斥着所有的书法媒体。文抄体拟似书法,其实不是书法。瞧,文抄体依赖某个原本为脚本生存,不是作者为了某种“必要性”自发创作的,不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而是为书法而书法转手誊抄、生吞活剥的。它的“前结构”必然对真实的生命、真实的生活形成一种遮蔽、抑制,让人们遗忘了自身的存在,尘世和生命在此被彻底否定了,真实的历史在此被突然截断了。真实的生活成了当代书法的盲点!!万万想不到的是竟然有人不仅为文抄体披金挂银、推波助澜,并且卖力地在理论上给文抄体指手画脚、擂鼓助威,例如鼓噪“中国书法是纯粹艺术”,热衷“探索书法的本体和多元”,胡诌书法“不具备直接认识生活与反映生活的作用”,“书法可以脱离文词”,唆使人们“书法从世俗的纠纷中解脱出来,才能提高自身的审美价值”等等,不能不令人十分惊讶、十分担忧!这是什么话?书法本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从现实的实践和社会关系中产生的,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早已打上了种种人的烙印,怎么“从世俗的纠纷中解脱出来”?怎么会“纯粹”呢?试问从颜真卿写的谈不上“纯粹”却不无“世俗的纠纷”的《祭侄稿》,难道我们不能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生遭遇吗?难道你就闭着眼睛断定这样的旷世杰作不能“提高自身的审美价值”吗?要说有本体的话,人的存在才是书法的本体。可是这些人机械地把本体理解为某种实体,把文本,诸如媒介、材料、形式等误当成本体,或者把本体理解成与现象对立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显然都是非常错误的。书法在根本上是作为一种活动的。媒介、材料只是媒介、材料,文本不过是艺术创造过程的产物,作为存在的形式也并非书法本身。没有人的存在的书法是无根的书法。只有思考书法与人的生存(生活)的关系,我们才能接近书法的本体,书法也才能真正呈现它的本体。说到“多元”,“多元”与“多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多元”就是多核心、多中心!“多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显然也是两个互相冲突的概念。之前早已提出“提倡多样化”,就是让大家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各显神通,还有什么特别的理想、观念、情感、欲望或事情,连“多样”都不中用,非得“多元”才能表达呢?奇怪的是,现在仍然有人反复强调“‘儒道释’应该成为当代书法创作审美理想的核心”,“必须以‘儒道释’为核心”。美毕竟是一种价值观念。试问这“儒道释”究竟主张什么?我们关注“人的生存”,且看看“儒道释”是怎样对待“人”的吧。儒家主张“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唯上智下愚不移”(《论语·阳货》);道家主张“不尚贤,使民不争”,“常使民无知无欲”(《道德经·三章》);释家主张“出世”,放弃今生,专注来世,安于现状,指望摆脱所谓的“六道轮回”。不难看出,儒家愚弄人生,道家逃避人生,释家放弃人生,都是不把人当人看的,都是消极的,都不能指导现代人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肯定自己、发展自己!人都成了“非人”了,遑论什么“审美理想”与“审美理想的核心”?历史从哪里开始,中国书法的问题就从哪里提出。既然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然要建设适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当代书法价值体系,又怎么能够放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呢?企图用纯粹论、本体论淡化、取消活生生的人间生活与人的存在,用多元论消解、冲击、代替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理论都是十分错误的理论!诸如此类极不正常的文抄体现象和种种奇谈怪论大行其道,大面积侵蚀着中国书法而长期不能清理的事实,都确确凿凿地证明了当代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脱离当代,完全消解了价值观念,处于十分落后、十分荒谬、十分麻木、十分危险的地步!我们迫切需要用书法来“如也、舒也、著也、记也”,来记录、展现“社会在干什么”,来揭示“人怎样活着”;而不是抄书,不是蝇营狗苟,忙于转手贩卖古已有之的“精神粮食”,也不是昏头昏脑,梦想在什么“无知无欲”的“审美理想”中,在没有一点人味、没有任何意义与意味的,所谓“纯粹的”、“本体的”、“多元的”,其实是一片空白的书法中傻傻地“审美”!不容置喙,书法的价值决不在于“从世俗的纠纷中解脱出来”,也不在于“必须以‘儒道释’为核心”;恰恰相反,真正的书法创造应该打开我们自己的思维,打开自己的生命,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书法真正的价值就在于书法生活,就在于揭示“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就在于大书特书当代中国经验,就在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在于不纯粹!
    书法史告诉我们,早期的书法都是“非书法”。那时的卜辞、符箓、碑铭、简牍、帖子、札记、经卷、表章、扇面、条屏、手稿等等书契都是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都是记录、展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各种经验、决定、感受的,都是人们维持生存和社会关系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一句话,都是书法生活的!如果不数典忘祖的话,这“非书法”才是真正的书法,才是真正的书法“传统”。那么,就让我们的书法回到早期书法生活那种机制、那种状态怎样?回到早期就是探问书法“做了什么”,而不是像现在的人们仅仅相信文本“告知什么”,甚至偏爱虚无。回到早期就是回到生活本身,回到事情本身,也是回到书法本身,回到书法开始的那个地方。从此,我们就可以重新抓住起始行为,重新打开关闭已久的心灵空间,重新启动我们当下没有框框的思维、理念、逻辑和方法,我们在书法中就可以按照生命的本来面目,“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自己的真实再现出来”。因此,一个自由自觉的现代的书法家,首先就应该面对自己生存的现实,就应该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做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就应该知道中国大地上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应该被人民群众与大自然、与贫穷落后的命运、与一切邪恶势力所进行的种种搏斗,奋发图强、不屈不挠的精神与事迹所感动,“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那么,书法能不能“法”生活,即能不能占有生活、创造生活,或者说,书法是怎样通过文字语言符号的运作成为事情本身的,所有的感觉、感受、感动是怎样“发之”、怎样“一寓于书”的呢?马克思告诉我们:“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动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书法这种生产总是通过“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动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文字语言符号来获得本身存在的形式的。“书”(書)者,用笔(聿)说话(曰)也。书法是一种语言。书法语言是同时拥有字词话语和图式话语(或者说,书法是借助图像符号的非语言的表象思维转化为借助文字符号的有语言的表象思维)的语言符号系统。我们知道,书法语言是由人人每天都会遭遇并且使用的文字构成的,文字的形象、声音、意义、情调等要素能够任意进行“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虽然“书不尽言,言不尽义”,但这些文字符号经过书法的方式自由选择和重新组合(包括书写),就可以构成图像和某种“语调”,即构成一种进行“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结构,亦即构成一种生成意义、表达人的生命、情感、经验的有机整体结构。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是根据理性知识认识和感知事物的,事物变成了词、概念、图像(从物质到精神/符号性)。所谓的物质变换是一种意向性行为,通过意向性活动,书法把事物变成的词、概念、图像又还原为事物,也可以说是词、概念、图像的延宕、变换、替换(从精神到物质/物性),让人们的感知陌生化,重新感觉和体验它。还原归根到底是让事物当场自身构成、显现。只有还原才能保持真实。在书法里,重要的不是词、概念、图像,而是这些词、概念、图像还原出来的它所“是”的“事物”。书法语言符号是象征性语言符号,它能够“立象以尽意”(《周易·系辞上传》)。在这里,我们对生活的理解不是以往那样的“认识”,而是让生活本身隐蔽的东西通过书法语言符号的还原直接“浮现”和“澄明”出来。前人忽略了书法的“结构”,我们可以通过“结构”唤醒人们有机会在书法文本中想象所看到的事物和现象。至此,我终于发现了书法生活(把握书法的外部逻辑)和现象结构(把握书法的内部逻辑)这两个当代书法创作的基本点!借重这两个基本点,书法就可以进入生活,生活也可以进入书法。生活着,生存着,人就有意义。生活着,生存着,书法才有生命。书法生活更便于我们回到活生生的直接经验的世界,因而必然不断地感动我们,启示我们,激励我们,影响着我们的生存、感觉、思维、情感、创造力、价值观,影响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就是书法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书法里生活、参与、提问、奉献,使自己的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看,这就是我的生活”!萨特说过:“你除掉你的生活之外,更无别的。”除了生活,还有什么值得我们称“道”,值得我们命笔呢?除了人的存在价值,还有什么值得我们追问和证明呢?鲁迅先生早就指出:“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毫无疑问,没有生活就没有书法。一切书法的问题都应该围绕人的生活和生活中的感觉、感受、感动来考虑,来展开。谁如果背离了自己的生活,放弃了对当下感性生活的直接接触,直接体验、直接反思、直接记录,或者企图超越自己的生活,都谈不上书法创造。
    一切艺术都是当代艺术。一切书法都是当代书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与期待,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焦点与主题。古代书法,都是过去某个历史阶段的经验,都不能代替当代的中国经验,更不能规范现在和未来的书法创作。任何时代都不能指望复制历史上一度存在的东西,来牵强附会甚至文不对题地解释和证明当代人的生存问题和文化问题。不能把握现在进行时的人,根本就没有资格侈谈“现代”与“传统”。什么是“传统”?“传统”就是反“传统”(老子《道德经》:“反者道之动”)。真正的“传统”好比也是一种“踪迹”,它既保留了前人的“踪迹”,又覆盖了前人的“踪迹”。什么是“现代”?“现代”就是“现在”(“现”出“在”来)。真正的“现代”(现代性)不是旧物翻新,不是附带的装饰,不是什么新旗号、新标签、添加剂、泊来品,更不是什么人臆想出来的新花招,而是书法本身的一种特性——深刻的文化思考、刻骨铭心的现实关怀,是当代人的生存状态的展现,是对我们这个民族当下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自觉对位,是现在的生活,现在的经验,现在的意义,现在的观念!只有“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的经验和感受”,才有可能展现“传统”精神和“现代”风采!事实证明,没有生活,世界就是虚无。没有生活,书法就是虚无!“传统”和“现代”都在不容回避的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之中!
    总而言之,重要的不是书法,重要的是书法生活。书法生活是一次真正的价值转型。书法生活就是重新判断书法、重估书法价值、重新提问、重建书法世界、重塑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信仰、价值、人性和精神家园的一种策略。模仿恩格斯的口气说吧,我们要把文抄体夺去的内容——人的内容,不是神的内容——归还给人!书法生活不是书法的泛化,而是书法的一种发现。书法生活直接表明,书法艺术被创造成一种现实的生活。书法不单是一个有限的文本世界(写字)了,它已经成为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和“实际生活过程”记录的书法世界。书法终于从虚妄的空想转化为日常生活世界中自觉的生存行为。书法不再是那种我们从外面去理解和掌握世界的东西了,“世界”就在书法里面。书法世界就是人的世界!所谓的“书法世界”就是人的存在的敞开状态,展现人在“社会”中“怎样活着”。我们就在这个“世界”之中。只能书法生活,才能使书法冲破僵化局限的旧书法牢笼,走出虚幻,进入广阔的公共空间,从而改变贵族式存在方式,克服既不知道说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说的失语症,真正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只有书法生活,才能塑造主体的新感性,我们才能采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看世界,去感受事物,去参与生活。在这里,当代人的生存已经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形式体验。所谓体验,就是占有,就是享受,就是证明,就是自由。只有参与和体验,生命的价值才能实现,书法才能真正成为马克思说的“掌握世界”的“艺术的”方式,才能成为文化,成为我们诗意地居住的精神家园,真正从神的王国进入人的王国。毫无疑问,中国书法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人的生存与发展!书法生活重建人的生存空间,就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生命的欲望与潜能,生命的过程因此更加充实和富有。人们终于从令人困惑与痛苦的此在中解放出来,自由地生活,自由地劳动,自由地创造,终于发现和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珍贵与壮丽!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