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局地址:4.1 观课议课的新构架——建设理想课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22:54:36

模块四: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技能、新方法 话题一:观课议课的新构架——建设理想课堂.ppt

 

 

各位老师,在这一讲里我们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观课、议课的新构想。实际上观课、议课我们讲了一些方法和技术,但是这些方法和技术需要一个什么?需要一个目标来指导,这个目标就是我们去架构的观课、议课的视角和方向的一个框架。

我这幅图,弄得很浪漫,我们渴望建设一个什么?更美好的课堂,更理想的课堂,更浪漫的课堂。我自己曾经研究了一下课堂,对于理想课堂我有这么一些观点,有这么一些看法,并由此产生了一些观课、议课的视角。下边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首先,我认为,理想的课堂,在我们观课、议课过程当中,要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状态,为什么要去关注课堂上的生活状态呢?我们看几则消息,看你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想法。第一则是小学的,在2008年的4月2日的《成都商报》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某地一名小学生因为爱说话,成绩差,被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10岁的他,耗时5个月在教室的墙上挖出一个46厘米的深洞。各位老师,你读了有什么感受,我向你们汇报,当我读到这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两个文学形象,第一个是基督山伯爵,第二个是《肖申克救赎》里边那个从地牢里边逃出去的银行家。我就想着,我们这个10岁的小男孩,在做着什么样的努力,挖一个洞逃出教室的劳役。教室里边劳役已经够苦了,可是有人认为他比教室里边更好,所以在2010年1月10号的人民网,有这么一则消息,某中学少年杀人事件,这个学生有一个感触,就是“杀个人,就可以不上学了“,我宁愿进监狱,都不愿意在学校,这是初中。然后再看高中,高中的励志口号让记者触目惊心,“为了升学率,要把学生的油全部炸出来”,“抓高考要抓出血来”。不知道大家看了有什么样的想法,我自己有一个想法,我没意识到今天的学生生活的这么苦。

做教师应该有一种良心,当看到学生生存是如此痛苦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有一种责任和义务,想着怎么尽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些东西,所以我在这也和许多老师分享我们的看法。如果一个教师,你自己看到这些现象心中都没有痛的感觉,我认为你最好不要当老师,我希望我们的老师有一种痛,有一种改变教育的这种理想和追求,那就是要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生存状态。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

当然有些老师会说,这个社会上,让他吃一些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生活。我以为这样的认识是没有意识到另外一个观点,今天学生度过的本身就是生活。试想当今天生活在痛苦当中时,他敢对未来的生活抱有信心吗?所以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幸福快乐的课堂生活,当然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状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果学生生活在紧张的状况下或在压抑的状况下,他的智力反应是不正常的。这是张德秀写的一本书,叫《教育心理学》,然后他就提了这么一个实验,是“帕特里克的实验表明,学生在常态下和压抑下的智力活动是有差异的。”比如说这两幅图,常态下学生的智力活动以智力为主,如果是处于压抑情况下,学生的头脑是混乱的,他的反应是混乱的,是机械的,智力反应的比例会小很多。所以,我们需要让学生生活在一个好的状态下,哪怕你要抓分数都需要一个好的状态。

这里还有一个观点,就是《超级教学》的作者,美国超级营地创建人之一埃立克·詹森提出影响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也就是说,我们要关注和调整好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实际上是至关重要的。

观课议课怎么去关注学生的状态呢?我认为首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当中的生活状态。什么样的状态?第一,学生在课堂上是不是被接纳,也就是被老师接纳、被同学接纳,课堂上的他的所有学习上进的行为是不是得到鼓励,他的人格是不是得到尊重,然后他是不是被期待的。什么叫被期待?大家知道皮特马利翁效应,知道罗森塔尔效应,期待对一个人的成长多么重要,可是我们很多老师,实际上在小学里边就开始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然后对一批优秀的学生满怀期待,他们会成才,而对另外一部分学生打入另侧,已经不抱期望。

我曾经到一个二年级的班上去观察,我刚准备把凳子放下的时候,有两个同学大声地说“他们两个是班上的笨蛋”,我注意到这两个同学——身边被称作笨蛋的同学,低下了他们本来就很低的头,埋的很低。现在有个问题,谁给这两个同学贴上了笨蛋的标签,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二年级贴上了笨蛋的标签,而且自我认定我已经是笨蛋了,他们未来的前途会怎么样。有些认说,难道课堂上就没有纪律要求吗?可以,但是这个规则是人道的,而且应该是人道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第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

第二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他们是不是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的中心区,是不是力争在这个当中有一些积极和很好的表现,这是我们要关注的。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我曾经也在赣江上过《燕子专利》,我在上《燕子专利》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想让学生回答。这个时候,全班同学已经把手高高举起了,很多同学已经高高举起了手,但是我想不能够让那些老举手的同学发言,我要去找一个没有发过言的同学发言,我来到了一位同学身边,这个同学做了一个动作——摇头,我不来。我注意到他这个摇头,并不是我不行,我没有能力,而是这件事情不要找我,我是班上不太好的,而且当我找到这个同学的时候,后边有些老师马上交头接耳,他们下来跟我说这个同学是这个班上过去三四年很少发言的,我一看他不想发言,我这个人是可以接受你一时水平达不到,但是不能接受你主动放弃责任。这个学习都是他们的事情,和我无关,我就站在他身边等,几乎等了一分钟,这个同学终于抬起头说了一个。后来我对他给予了很多鼓励。我想说明一个什么观点呢?我们做老师的,一定不要让,尽量不让班上的任何一个同学,有自我放逐的心理,算了,我不行,不要有人有这样的心态出现。

第三,我们关于学生的课堂状态,还要关注学生的收获和体验。也就是说他回过头来,是否对课堂产生一种美好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我想参与,我想表现,我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在这个过程当中已经享受了智力和活动的乐趣,并且体验到了成功的收获和快乐,这就是我们理想课堂希望观察的,就是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然后通过我们的观课、议课,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这是我们的一个视角。

第二个视角是什么?就是去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去关注教的东西是否有用,教的东西是否有价值。那这个当中就涉及一个核心提问,到底什么是学生?我们出怎么去筛选,怎么去平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回到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学生”。各位老师,不知道你们问过没有“什么是学生”,我们天天和学生打交道,你问过没有“什么是学生”。我向大家汇报,过去我也没有分析过,没有去追问过。有一天我听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林丛德教授的一次讲座。他说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学生学生,学习生存,学习生活”。这一下就像点开了我的天眼,然后我就顺着这条思路去建构自己对“学生”的理解,我现在得出了这样的认识:我认为,学生是在学校里边,在成人和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深层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的人。那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学生到学校里边干什么?学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教育在干什么?我们让学生学考,怎么考试,教育不是在育人,而是在育分,让分数高一些,而不是在育人,这是我们要说的。

我们再想学校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啊?学校的责任和使命在于教给他生存的本领,教给他生活的智慧,在这个过程当中让他活的有尊严、有价值、有体面。这就是我们理解的学生。由此我们意识到,我有这样的观点,愿意老师们分享,我说,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合理性追求应该优先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选择。什么意思?首先要选择和确立好合适的教学内容,合适的教学目标,有了目标,然后我们再去选择手段。这样我们评价一堂课,讨论一堂课的时候,一定要把内容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作为一个重要考虑的因素。

第二要承认四十分钟是有限的,学生在学校里边的学习时间也是有限的,这时候教学需要选择,需要平衡,这就是我们衡量教学内容的一些想法。由此,我们非常主张老师们要精心研读教材,认真去处理教材。

对此我有这样一些体会。首先,要学会关注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从总到分地读教材,关联着读教材。比如说,在北师大的语文四年级教材当中,有关于时间的主题有两篇文章,前边的一篇是《和时间赛跑》,后边一篇是什么你知道吗?《欲速则不达》。你看了两个题目有什么想法?你这不是把学生搞糊涂吗?一方说时间很短,要和时间赛跑,另一方面说跑什么跑,欲速则不达。好,如果你单独的不前后关联的读教材,你完全不知道这篇文章到底如何教,当你前后关联的读教材了,你就会知道欲速则不达不是讲你快了,就会不达,而是你快了不遵循规律就会不达,所以这一课不是上成时间教育,而是上成在抢时间抓时间的时候要遵循规律,所以我们需要前后关联。

第二我们也要关注教学内容的结构性,。比如说我曾经和一些老师讨论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书教版的一个数学教材。这个地方有一个问题,就是“你能画图或列表整理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吗?”这样的方式我认为没有更好的体现出教学的结构和生活的结构来。你说我们生活中一般条件和问题先找谁,恐怕是先找问题。我们举一个例子,在生活当中,你说走入一个超市,先给你说要让你找条件,把你累死,那么那么多商品,产地、价格、品种、名称,现在如果先给你说找问题,我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是要买水产品,好,其他的条件我就可以不关注了,我就围绕水产品找条件。

如果我们老师的教学,培养的学生是先找条件,后找问题,这会出什么问题啊?有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原来说过。就是一艘船,一艘在大海里边航行的船,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问船长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怎么回答啊?学生有很多是75减32,船长的年龄等于43岁。老师就问学生,你为什么这样做啊?他说这个地方就有两个条件,一个是75一个是32,然后采用什么方法呢,用加法,107岁,这么大年龄的人不会当船长的,用加法不合适,用乘法也不合适,因为太多了,用除法那除不尽,最好用减法,这就是我们欠缺结构意识的表现。

第三就是在教教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一个题材意识,你比如说,我曾经观察有老师上《台阶》(初中的课文)在上《台阶》的时候,有个初中同学就回答,《台阶》中的父亲我觉得太爱面子,结果上课老师认为“怎么能够说爱面子吗?明明是人家勤劳。”后来我老师讨论,我说你注意到了吗?《台阶》不是叙事散文,不是回忆自己的父亲,如果是回忆自己的父亲一般情况下做儿子的不好说父亲的毛病,这是一篇小说,小说创造了艺术形象,那么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形象,中国人是不是有爱面子的问题啊?有爱面子的问题。当你注意到这是一个小说的时候,你就应该注意这是一个艺术形象,而当你注意到这是一个回忆父亲的散文的时候,你可能这样理解是对的,所以我们要有题材意识。

第四就是教学内容关联当中我们还要有一个生活关联性的意识,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观点,是杜威的观点。杜威认为课堂教学有三种,第一种“最不好的一种是把每堂课看成一个独立的整体。这种课堂教学不要求学生负起责任去寻找这堂课和同一科目的课或别的科目之间有什么接触点”,也就是什么样的课算是最不好的课,教这一节课,眼睛只盯着这一节课,其他的都不知道,都不愿意去建立联系。“比较聪明的教师注意系统地引导学生利用过去的功课来理解目前的功课,并利用目前的功课加深理解已经获得的知识”,这就是中等程度的。教了这节课,前后左右是有关联的,知识是清楚的,这是中等的课。高明的课是什么呢?最好的课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之间相互联系的必要性,而且让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关系”。也就是最好的教学是:第一,教的东西和生活是关联的,建立起了一种关联,不仅建立起关联,而且培养了一种习惯,一种态度,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的东西和他的生活是有关联的,我要用它改变自己的生活,通过学习改造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教学才是最高明的教学。回过头来看,我们今天有很多教学实际上都没有去致力建立一种关联,由于没有致力去建立一种关联,它使学生觉得书本是书本,生活是生活,我读书,读完这些书,除了考大学其他没什么用。现在我们要建立这么一种关联,而且要善于发现这种联系,这就是我门讲关注这个教学内容的问题。

第三我们说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有效地教学。我认为有效教学有三个方面的视角。第一,有效教学是有效果的教学。“效”是怎么回事呢?我去查那个古汉字,他们说“效”这个字左边实际上是一个人,右边这个反文实际上是人手拿着棍子。手拿着棍子,那由此你能看出“效”是什么,我用棍子打着你听话,就产生效果,教学有效果。当然现在我们不能说用棍子打,而是什么呢,是你讲的话有人听,这就产生了效果。比如你给班上同学说,同学们现在翻到十五页,看第五道第八自然段,看的时候,想什么问题,有同学听你的吗?如果同学都不听你的,没有效果,如果学生都在认真听你的了,有效果,这就是有人听你的话才会有效果。

那由此进入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要听老师的话。我们来研究一下学生为什么听老师的话。我说小的时候,年轻的妈妈,把小孩带到小学里边,出门的时候,常常会叮咛一句,在学校里边要听老师的话。这是什么啊?是社会文化的影响好。好的小学老师进小学的时候,也会说,这个同学听课听得真认真,老师好喜欢他啊,这是树立榜样。还有这个小组听得很认真,我们给他奖励五角星,这是什么?这是奖励。听的不认真,后边给我站着去,这是惩罚。

这一套到年龄大的时候就不起作用了。大了的时候需要什么呢?第一,你是不是爱他,一般情况下,爱我们的人,我们理解他这些行为是爱我的,我可能听得更认真。这是第一,需要以师爱做条件。第二你要有能力和水平,如果你给同学们说,大家好好听我的,我是一个笨蛋,什么都不懂,人家听你的课吗?可能不会。所以第二,需要以师能做保障。第三,有了师爱的前提,有了师能的保障,还需要用教师的表率做出来,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有令不从”。举一个例子,曾经有一个学校,搞了一个什么,前几年国家搞了一个“全国十杰中小学教师评选”,我大概看到有一个广东省推荐的深圳的老师的材料,大概这个深圳老师是从内地到深圳去的。深圳的校长想,你在内地那么优秀,我现在“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我今天就给你一个班,一个乱班,让你当班主任,看你有能力管好没有。班主任走到这个班上去,发现这个班的学生第一到校迟缓,到校以后就打打闹闹,老是跟不上节奏,老师前边管了几周都没有效果。好,新的一周开始了,老师想我懒得管你们,干脆我读我自己的,他跑到教室里边拿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深情并茂旁若无人地朗读,进教室的同学来了,今天一看老是没管我们,老师在读书,在读什么啊,他就跑去听,然后第一个来听,第二个来听,第三个来听,后边来的也不好意思讲话了。各自拿着各自的书看,就这样坚持了两周,这个班成了这个小学里边学习最好的班,学习热情最高的班,很多老师现在都说,现在的学生,真是不爱学习。我问你,当你说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的时候,你爱学习吗?如果你自己都不爱学习,凭什么要求学生一定相信你的话,“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改变命运”,你自己都不爱学习。所以说有效教学是有效果的教学,就是他是能够看到学生跟随着学习活动产生了学习行为的教学。

第二有效教学应该是有效益的教学。什么叫效益?比如说我们在上一讲讲了一个例子,老师说“一二三要坐端,三二一坐整齐”,当老师说一二三要坐端的时候,他本身的期望是希望课堂变得安静,那么学生听完以后课堂变得安静没有,变得安静了,这叫有效果。但是这样的管理的行为可能导致什么结果,我们刚才分析可能把愿意自主学习的同学变成了不想学习的同学,这叫什么?没有效益,所以不要说,我们一有效果就有效益,这是我们讨论的。

第三,有效教学是有合适教学效率的教学。我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学效率是什么?教学效率是同学们围绕教学内容的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比上教学所用的时间。这个公式,第一让教学效率可以不作衡量,因为时间,我们是可以计量的,第二它他让我们意识到,教学效率在于过程当中,如果我们能够抓好在课堂当中,同学们都在进行什么,围绕教学内容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那么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学效率是可以期盼的。当然我也要说,这个公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科。就适合学科来说,提高教学方法的路径是什么呢?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第一,降低教学所用时间,节约时间成本。第二在时间基本恒定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式是让同学们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智力活动,这就有一个体力劳动和智力活动的区别。比如课堂上说某某某加油,某某某加油,这是不是活动啊?是活动,但是它是体力劳动,而我们需要智力活动。第二,光有智力活动不行,还要看智力活动的水平,比如说今天听报告的老师,请你们算这样一个乘法算式,十三万五千三百二十六乘以二万四千八百五十一。我请你算一算,你说这个过程是不是有教学效率。这是智力活动,但是我相信你算完以后对你发展没有帮助,原因是不够紧张,比较紧张就是要在智力就是在最近发展区里边施教,这是我们衡量教学效率的标准。

当然我要在这里说一个观点,所有听课的老师请你们批评我,你们是可以批评的,我主张教学是有合适效率,而不提倡高效教学。为什么不提倡高校教学啊?因为教学效率是由同学们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来保障的,过于高效,就会让学生疲于奔命,课堂上会非常辛苦,非常辛苦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呢?第一,非常辛苦可能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第二,非常辛苦可能不利于合作劳动,也就是说我这节课我把他们弄得非常紧张,我问你下一节课老师还上不上课?当然说合适的教学效率,还有一个年段差异,一二年级小朋友你一来就把他们弄成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教学失去了情趣性,所以教学效率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到了年龄大一些可能效率高一些。这是我的一个观点,这是我们讲有效教学的试教。

有效教学关注的试点是什么呢?我们怎么去推进有效教学呢?首先我们要关注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开发及其效果。开发出积极性没有?因为有了学习积极性,才可能有效果。第二,要观察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和引导策略,也就是是否在组织他们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第三就是提供学习支持的行为和效果。当学生遇到困难,智力活动遇到障碍的时候有没有老师参与支持。第四,要看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灵活性就是丰富性和多样性。另外要观察学生学习方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最后还要看学习效果的清晰度和结构化。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关注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的试点内容。

第四试点是什么呢?就是观课、议课要去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成长和收获。我们讲,课堂上流逝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生命,而且有教师的生命,课堂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幸福,而且要关注老师的幸福。所以,理想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是幸福生活的。这种幸福生活主要表现为:第一,他对课堂教学有热情和憧憬,某种程度上进教室不是一种苦役,而是变成了一种期盼,渴望走到教室里边去看到那些同学们,渴望到教室里边去展示自己的教学创造和教学追求;第二要关注教师对教学内容是否热爱、是否敬畏。比如说我们举一个例子,曾经有老师就上《滥竽充数》。上《滥竽充数》上完以后,本来在教学过程当中他就讲了一个道理说,《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有真本领才行,这个观点正不正确?肯定正确,但是下来以后议课他说了一句话,“老师,我觉得这个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我说你觉得这个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吗?我们现在问一下,第一,说出《滥竽充数》这个故事的寓言的那个作者韩非是什么样的人呢?韩非是法家,法家认定人是什么。人性是恶的,就是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所以南先生不是韩非子所要批评的对象。第二韩非子写这个《滥竽充数》是给谁看的?他是给君王看的,那给君王看他想告诉君王什么啊?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必三百人,这样的机制,导致了南先生混进去。齐湣王继位后一一听之,南郭出事,混不下去,逃跑。你说给君王要告诉他什么?告诉君王你的用人机制很重要,这才是这个寓言的本意。可是随着时间发展,历代统治者以及为历代统治维持社会的老师们,他们都不能去给学生讲,你注意,你要学会听谈制度,你看制度合理不合理。如果我们一天到晚都去看制度,培养这样的人天天想着提意见,提意见人家不听,我们可能就造反。所以,慢慢的大家就把这个寓言远处的寓意从要去考察制度变成了说你要有真本领才行。你知道寓意发生了这样的转变。那么我想用这个故事说明什么,我们对教学内容,要充满一种敬畏感。

第三就是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是否有创造,有成就。

第四我们要观察教师课堂上是否获得成长。上完课以后教师的实践反思是否自觉和深刻。实际上关注教师成长和收获,就是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创造性劳动和幸福生活。关于教师的幸福生活和创造性劳动,我们在后边还会有专门的内容和大家讨论。今天我们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