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风建筑立面cad:[原创]美国"韩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园区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29:13
[原创]美国"韩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园区简介:
文章提交者:.lc123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文章提交者:.lc123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韩战纪念碑 -----------zt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是一个相当出名的设计作品。今天的建筑系学生,在学到当代纪念碑设计的时候,恐怕都会接触到这个设计范例。在中国,有不少介绍美国的文章,都提过到青草坪上,刻满了阵亡者姓名的这个黑色花岗岩墙。一方面,人们当然是被它别具一格的设计思想和表现手法所吸引;另一方面,人们也好奇地注意到,纪念碑的设计者林璎是当时刚二十出头的一个华裔女孩,她当时还是建筑系的大学生。更何况,她和中国似乎有著丝丝缕缕的关系,追根溯源,她原来是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的夫人林徽音的一个远亲。这样,就有了一点传奇色彩。也使美国越战纪念碑的在中国的知名度,远远超出了建筑系大学生的范围。
可是,在中国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个著名的越战纪念碑近旁,还有一座与中国关系更为密切的战争纪念碑,那就是美国的朝鲜战争纪念碑。
这实际上不止是一个纪念碑,而是一个小小的纪念园区。走进这个园区,首先相遇的,是19个与真人尺度相仿的美国军人雕塑群。这些不锈钢雕塑是写实的。大家都知道,以写实的战士塑像作为战争纪念碑的组成部分,这已经是一个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设计手法,似乎了无新意。可是,这个纪念碑以最传统的设计方法入手,却能够赋予参观者一种特殊的感受。作为对一个设计作品的分析来说,它的突破点在哪里呢?
朝鲜战争纪念碑的设计者,并没有按照通常的做法,把这些雕塑集中在一起,而是将他们一个个拉成散兵线,撒开在一片长满青草的开阔地上,“搜索前进”。他们头戴钢盔,持枪驱前,表情显得非常紧张。它和一般纪念碑设计另一个不同之处是,这些塑像都没有高台底座。他们不是高耸的英雄,而是普通士兵。他们的脚就结结实实地踏在这片开阔地上。这么一来,士兵脚下的这块土地就自然地融入,成了雕塑群的一部分,战场也就因此而被生生地移进了这个纪念园。当烈日炎炎,当狂风扫过,当暴雨倾注,当皑皑冬雪覆盖在这片开阔地和士兵们的身上,这时,设计者甚至将整个气候和环境都引了进来,成了这个雕塑群最真切的背景和注释。于是,战场的严酷和士兵危在旦夕的生命,作为一个战争片断,整体地走进了纪念园。传统的写实群雕就这样被新颖的设计思路所突破,产生了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感受。按照建筑界的行话,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作品。
南面是一座黑色的花岗岩纪念墙。在这座墙上,还隐现著浅浅蚀刻的许多士兵的脸部,这些形象不仅是写实的,甚至可以说是真实的。因为所有这些脸部,都是根据朝鲜战争新闻照片中美军各个兵种的无名士兵的真实记录,临摹刻摹的。纪念墙的花岗岩是磨光的,开阔地的塑像群因此而映射在墙上。随著我们的脚步移动,两组形象便流动地,互为背景地融合在一起。战场的引入,新闻照片的应用,都表明著设计者在刻意寻求一个历史真实的感觉。而正是设计者的这个追求,让走入纪念碑园区的我们,不无困惑。
谁是英雄儿女
我们当然是困惑的。因为我们从小唱著“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长大;我们熟读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看了无数遍电影《英雄儿女》;哪怕是在美国打工,我们只要一张嘴,都会不假思索地唱出《上甘岭》的插曲。在我们出生出世长大成人的每一天,我们最崇拜的艺术家们,就是以他们最卓越的才能,以最优美的旋律,最动听的歌喉,向我们讴歌这场战争和战争中的英雄。以致我们在一生中有过多次痛恨自己生不逢时,没有生在朝鲜战争的前十八年,没有最后一次赶上报效祖国的机会。我们根本不需要思考就能推出天经地义的逻辑:我们的父辈跨过鸭绿江,就是“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至于为什么要跑到鸭绿江那头去“保卫”,是因为唇亡齿寒。美帝国主义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挑起朝鲜战争,就是要利用朝鲜半岛作为“跳板”,企图将刚刚诞生一年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就象要杀死一个天真的婴孩一般。
为此,我们的爱国主义绝不是干巴巴,而是血肉丰满的。既充满对侵略者的仇恨,却又伴随著诗意无限的对祖国的热爱。这与我们青少年时代的浪漫和激情实在很合拍。就象《上甘岭》的主题歌《我的祖国》一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柔情,和“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的激昂,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因此,我们向来不认为自己接受过什么说教,那是一种已经化为血液流淌在胸中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是如此难以割舍,它不仅会伴随我们从小到大,而且也会伴随我们越洋过海。我们就这样毫无思想准备地突然“踏入敌阵”,走进了美国朝鲜战争纪念园区,蓦然面对“行进”在朝鲜战争的开阔地上的,那19名疲惫艰难的美国士兵。我不由自主地说,这就是被我们打败了的“美国野心狼”了。
关于这些美国士兵,园区内只有一句短短的碑文:“我们的国家以它的儿女为荣,他们响应召唤,去保卫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国家,去保卫他们素不相识的人民。”在读到这段碑文的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眼中穷凶极恶的“美国鬼子”,却也是美国人民心中的“英雄儿女”。我们停在这只有一句话的碑文前,不由有些发愣,就愣在“保卫”这个词上。美国兵千里迢迢去朝鲜,他们凭什么言称“保卫”,他们又究竟去保卫了什么?这是一场跨越了半个地球的战争。我们也想到,在有著信息自由法的美国,政府不可能对于这样一场战争,向他们的士兵和家属隐瞒重大历史情节。这个朝鲜战争纪念碑是在1995年7月27日才揭幕的,远在1982年揭幕的越战纪念碑之后,那么,在经历了对越战的不断重新认识之后,美国人在建立这个朝鲜战争纪念碑的时候,为什么还能够保持整整半个世纪的自信,坚信这样一个远征是正义的呢?
这时,我们才意识到,这是我们此生第一次站在这样一个位置上,站在交战双方的边界。我们感到奇怪的,不是上面的这段碑文和疑问,而是我们怎么直到站在这个“敌营”的纪念碑前,才第一次产生这些疑问,我们怎么直到今天,才想到有必要了解和知道,我们当初战场上的敌人,他们又是怎样看待和解释这场战争的。
“自由不是无代价的”
很难在纪念碑上直接找到彻底的答案,因为这个纪念碑园区的文字非常少。除了上面这段碑文,另外,就只有一句话的碑文了,那是用银色的字,镶镌在一座同样简洁的黑色花岗岩纪念碑上的。纪念碑座落在一个圆形的水池中。它是整个朝鲜战争纪念碑的主题:“自由不是无代价的。”虽说提到“自由”这样一个“主旋律”,可是整个设计基调仍然是低沉的。和越战纪念碑一样,它强调的仍然是“代价”,是战争对于生命的摧残。
因此,作为对主题的诠释,在围起这个水池和纪念碑的石块上,我们看到刻著参与朝鲜战争的联合国军的伤亡记载:
阵亡美军54246,联合国军628833,
失踪美军8177,联合国军470267,
被俘美军7140,联合国军92970,
受伤美军103284,联合国军1064453。
参加朝鲜战争的国家和提供医疗支持的国家的名单共22个,他们是:希腊,美国,法国,埃塞俄比亚,土耳其,丹麦,哥伦比亚,加拿大,英国,泰国,瑞士,南非,南朝鲜,菲律宾,挪威,荷兰,新西兰,卢森堡,印度,意大利,澳大利亚和比利时。
美国,华盛顿D.C"韩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园区简介:
"韩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是為了紀念1950-1953年韓戰中犧牲的68万3129名美軍和U.N軍戰士(伤亡总数185万)而建立的。
紀念碑雕塑由十九名7英尺高、身穿斗蓬的戰士組成,他們好象在十分艱難的行軍中突然遇上強敵,臉上充滿了惊恐的表情。离他們不遠,是一道164英尺長的灰色大理石牆,仿佛起伏不平而布滿危机的山巒。走近看,原來有當年支援部隊的軍事檔案照片。紀念碑采用黑、白、灰系列的色調,凸顯出這場“被遺忘的戰爭”深深的無奈与悲哀。(韓戰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Reflecting Pool和Independence Ave之間,靠近林肯紀念堂)。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The Korean War Veterans Memorial was authorized by the U.S. Congress (Public Law 99-572) on October 28, 1986,[1] with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anaged by the Korean War Veterans Memorial Advisory Board and the American Battle Monuments Commission. President George H. W. Bush conducted the groundbreaking for the Memorial on June 14, 1992, Flag Day. It was dedicated on July 27, 1995, the 42nd anniversary of the armistice that ended the war, by President Bill Clinton and Kim Young Sam,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Korea, to the men and women who served during the conflict. Management of the memorial was turned over to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under its National Mall and Memorial Parks group. As with all National Park Service historic areas, the memorial was administratively listed on the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on the day of its dedication
-----------------------------------
"韩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由美国国会(公法99-572)授权于1986年10月28日立案。是由“朝鲜战争的退伍军人纪念顾问委员会和美国战争纪念物委员会”设计管理的建筑。老布什总统1992年6月14日为纪念园区奠基。1995年7月27日,韩战停战协定42周年日,克林顿总统和韩国总统金泳三出席揭幕。现在,该纪念馆的管理,移交给国家公园管理局,(国家广场和历史纪念公园组)。
===================================
Our Nation honors her sons and daughters
who answered the call to defend a country,
a country they never knew and
a people they never met
------碑文译成:我们的国家以它的儿女为荣,他们响应召唤,去保卫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国家,和素不相识的人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美国战役纪念碑委员会(American Battle Monuments Commission)关于韩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说明:(网地址:www.abmc.gov/memorials/memorials/kr.php)
-----------------关于UN军部分
.........
United Nations’ Curb:
The curb running along the northern side of the statues contains an alphabetical listing of the 22 nations that participated in the Korean War. Seventeen nations provided combat units and five medical support. As the curb extends into the circular pool it has inscribed the following:
Killed in Action-- Missing in Action-- Prisoners of War-- Wounded in Action
U.S.A.
54,246 ---------- 8,177------------- 7,140--------------103,284
U.N.
627,246 ----------469,267 -----------92,770 -----------1,060,453
-----------
以上表格文字数据都是美国战役纪念碑委员提供。U/N有22个国家参加韩战,其中17国出兵,5国提供医疗服务。伤亡失踪被俘数据如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韩战纪念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文章提交者:.lc123 加帖在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美国越战纪念墙
美国首都华盛顿景点介绍:越战纪念碑简介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是为了纪念越战时期服役于越南的美国战士的英勇牺牲。闪闪生辉的黑色大理石墙上依战士慷慨赴义的日期为序,刻划着就义者的名单。
越战纪念碑俯瞰图 越战纪念碑,又称越战将士纪念碑,越战哭墙,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心区,坐落在离林肯纪念堂几百米的宪法公园的小树林里,由用黑色花岗岩砌成的长五百英尺的V字型碑体构成。光洁可鉴的黑色大理石墙上依每个将士战死的日期为序,记录着美军五万四千多名1959年至1975年间在越南战争中阵亡者的名字。远远望去纪念碑就像是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留下了一个不能愈合的伤痕。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相交处的中轴底部深入地面,高约有3米,墙体逐渐向两端浮升直到至地面,犹如一本翻开的书。V型的碑体向两个方向各伸出200英尺,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通过借景让人们时时感受到纪念碑与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之间密切的联系,后者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高耸而又端庄,而前者则伸入大地之中绵延着无穷的哀伤。
越战纪念碑的华裔设计者 林璎 这座纪念碑的设计者林璎是一位华裔的女性,当年她只是耶鲁大学建筑系二十一岁的学生。她本着自己对于越战的理解,“当宝贵的生命首先成为了战争的代价时,这些‘人’无疑是第一个应该被记住的。因而这项设计的主体肯定是‘人’而不是政治”,以此为宗旨进行设计,一举在众多大师级设计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尽管之后争论不断,但最后在她的坚持下,纪念碑按原设计建造,只是迫于出资者的影响,将争议中要求放在轴心的第二名的设计,三名越战军人的塑像移到离纪念碑几百米外的草坪上同时建造。纪念碑落成后,林璎设计的纪念碑成为华盛顿的著名的建筑,也成为越战军人的家属、后人悼念逝者的纪念地,他们在自己亲人的名字前放下鲜花和祭品,寄托自己的哀思,因此,这里又称“越战纪念碑哭墙”。每天,这里的游人不绝,而建在通往纪念碑必经之路口的塑像,并没有留住游人的脚步。人们往往只是望一眼塑像又匆匆走向纪念碑,在那座一反传统纪念碑拔地而起的理念,深入地下的两堵黑色的刻满了逝者姓名的石墙前,感受心灵的震撼,陷入沉思。这或者正是林璎要的效果,她曾说:“就在你读到并触摸每个名字的瞬间,这种痛苦会立刻渗透出来。而我的确希望人们会为之哭泣,并从此主宰着自己回归光明与现实。假如你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就永远无法从中解脱出来。所以一座纪念碑应该是‘真实’的写照。首先要接受和承认痛苦已经存在,然后才有机会去愈合那些伤口。”(摘自林璎自述)
美国政府之美国战役纪念碑委员会(American Battle Monuments Commission)
网地址:http://www.abmc.gov/search/vn_search.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