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课文以及解答:“狗尾巴”和“狗身子”的学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6:54:54

日常生活中,大凡养过狗的人农家人也许都有这样的体验——只要主人一踏进自家的大门,主人家的狗就开始起劲地摇动着尾巴欢迎着主人的归来。狗摇尾巴,一方面,表示了对主人的友好;另一方面,这也是狗的本能,是狗性使然。然而,只要读一读经济学家们撰写的各类经济学教科书,你也许会对这个常识产生平生第一次怀疑。

狗身子摇动狗尾巴,值得怀疑吗?

如果你提这个问题给生物学家,生物学家也许会不屑一顾地告诉你:“皮之不存,毛将焉敷?”。然而,当你向经济学家提这个问题时,经济学家却会信誓旦旦地告诉你:“在经济学中,摇动价格和数量这个狗身子的是边际效用这条狗尾巴”(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六版,第70页)。不仅如此,经济学家们还会举出一大堆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说法。比如,水对人的用处最大,但是,为什么水的价格那么低?钻石对人们没有什么用处,但为什么它的价格那么高(如,萨缪尔森书中第70页以及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的“水和钻石悖论”,瓦尔特?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页也有同样的说法)?为什么从纽约到洛杉矶的飞机票在起飞前的一个小时只卖原价的60%(威廉?J?鲍默尔,阿兰?S?布莱德:《经济学:原理与政策》第190页)?如此等等。

如果你还不明白,接着,经济学家可能还会用反证法继续向你表白:“这一切都没错”。原来,商品的价格并不是由它们的生产存量多寡所决定的,也不是由它们本身所带给人们的使用价值决定的,而是由它们带给人们的边际效用决定的。换句话说,水之所以价格很低,并不是水对人的用处小,而是因为全世界水的存量实在是太多了,以致于你无论是在那里都会轻易地得到一杯水,所以,那多给的一杯水对你的效用简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水的价格就很低。而钻石的情况恰好与此相反,一来,它本身的蕴藏量很少,二来,其开采成本极高,所以,那怕你只想得到半棵钻石,那也很不容易,于是,它的价格就高。其他情况,依次类推。

其实,这样的例子并不是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专利,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一样很多,比如,每年春运时的火车票为什么那么贵?在股票市场上,为什么那些面值大的股票不一定好卖,但是,那些收益率高的股票却一定很抢手?还有为什么著名歌唱演员的入场费可以赶上普通大学教授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收入总和?还有看球赛时,一个人站起来观看效果好,但是,当前面的人都站起来时,效果为什么反而那么差,如此等等。可见,在经济学中,的确是狗尾巴摇动了狗身子,而不是相反。这已成了经济学中一个普遍规律。

“狗身子”和“狗尾巴”的背后

然而,为什么在生物学中几近常识性的东西到了经济学中就完全发生逆转呢?或者说,为什么相同的原理在生物学和经济学中的表现却如此悬殊?大凡学过数学的人也许都知道,对一个一元线性函数,如果我们赋予自变量不同的取值区间,那么,其结果就必然不同。同样,这种常识之所以在不同的学科中出现如此大的反差,我们认为这主要起因于这样两个原因:

第一,经济学和生物学对物质世界的基本假定完全不同。生物学认为:我们面前的生物世界是发展的、变化的。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都是生物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都不可避免地要经过孕育、出生、发育、成长、成熟以及死亡这样几个阶段。生物学是将所有的生物当作一个整体,从纯粹生理运动的角度来对它们进行研究。而经济学则把整个物质世界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并假定这种物质资源是稀缺的,这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无论人们的生产如何发达,但是,由于技术进步的有限性或者人的认识的有限性,生产物总是有限的;另一方面,世界上资源的储藏量都是有限的,人们总是先利用较易得到的那一部分。随着开采量和消费量的增加,人们将不得不开始利用那些储藏量低的贫矿和难以获得的资源。因此,如果一种资源的储量大,那么,增加生产的边际成本就有限就低;而对于储藏量小的物品而言,增加生产的边际成本就会很大。

第二,生物学和经济学对人的基本假定是完全不同的。生物学认为人是一种会思考、会言语、能站立、能制造并使用劳动工具的高级动物。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会思考、会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除此之外,它并未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其欲望等内心世界。而经济学则假定所有的人是理性的“经济人”,他有无限的欲望,并且他们还会通过各种各样自己能想出的方法,为自己的利益奋斗不息、斗争不止。因此,人消费一种储量很大的物品时的边际心理感受就比较小,而消费一种储藏量小的物品时,他的心理感受就会很大。

经济学家威廉姆·J·鲍默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常识并不是经济中可靠的向导”。这说明:在其他学科中大行其道的常识或者规律,在经济学的殿堂都面临着被改写的命运。因此,在比较科学的研究和借鉴中,简单地的照搬其他学科的概念和运用其他学科的已有常识常常会注成大错。看来,经济学也丝毫没有例外。

超越狗尾巴

经济学中的“狗身子”和“狗尾巴”的原理虽然十分浅显,但它揭示了经济学中一个最为基本也最为伟大的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19世纪70年代,当英国和法国的几位经济学家——杰文森、门格尔和旁巴维克等创立该方法的时候,他们那会想到该方法竟会有如此大的魅力,然而,当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将之综合完善,并最终应用于经济学,从而形成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的时候,其魅力才得以展现。正如凯恩斯日后回忆马歇尔对经济学的贡献时所说:“马歇尔的边际分析开创了一整套哥白尼系统,在此系统下,经济世界的一切因素,皆在制衡与互助中,各安其位”。

如今,这种分析逻辑对经济学本身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仍然是支撑经济学大厦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地位暂时还难以撼动;另一方面,它广泛应用于消费者和企业的消费决策,政府、大学、医院和其他组织的公共决策,已为大部分的学者、经济界人士甚至普通老百姓所接受。

然而,近几年来,这种分析方法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主要是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对原有资源稀缺性假定的剧烈冲击。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特别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产品、信息产品、知识、经验和技能等的作用日益突现,而物质性产品的重要性却在日益下降。这些信息和数字产品主要有这样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是高固定成本,第二是低甚至等于零的复制成本。这样,只要这种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就可以对它进行简单的、无数次的复制,而其边际成本却并不增加,这样,资源稀缺性假设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来自于纯粹理论研究层面。80年代以来,著名华人经济学家——杨小楷、黄有光教授创立了一种新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超边际分析,并用它分析需求、供给、生产者、消费者决策、均衡等问题。用杨小楷教授的话说,边际分析就是在给定决策模式条件下有效分配资源的问题,而超边际分析则是在诸多模式的最优比较下选择最优模式的决策问题。杨小楷教授常用的一个例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在各门课程间求得最优的决策。比如,如果你学习英语,学习到你不想学的时候,或者你感觉学习效果不好的时候,你就应该停止学习英语, 这就是边际分析;而当你要学习多门课程,但是,你不知该学那一门课程来说,对你的功课总的效果最好时,使用的决策分析方法就是超边际方法。

使用超边际分析不仅使原先的供求分析发生变化,而且也使经济学的整个体系发生很大变化,比如,分工经济、专业化经济将呈现新的面貌,贸易理论将进行重新解释,经济增长模型将发生变化,传统宏观、微观两分的经济学世界可能从此重归同门等等,简而言之,超边际分析是边际分析基础上的一个飞跃,可以预见:超边际分析及其广泛应用,将预示着经济学崭新未来的到来。

“狗身子摇动狗尾巴”,并不是真理,而“狗尾巴摇动狗身子”也不见得就永远正确,它们只不过是特定学科中所蕴藏的特定现象。随着学科及其假设条件的不同,随着人们对人们它们的认识的深化,可以预见,狗尾巴和狗身子将呈现出更新的意义和解释力。

赵红军   原载《经济学消息报》 2001年11月2日NO.4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