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pk是什么意思:石渠宝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43:16
1、古诗四帖



张旭

纸本
草书

纵29.5厘米
横195.2厘米

盛唐时代的草书,超越“二王”的规范,变今草为狂草,以豪放纵逸的新面目体现了盛唐气象,开创了草书的新境界。张旭便是盛唐草书艺术的杰出代表,被后世曾为狂草书的鼻祖。
张旭,生卒年不详,大体生活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右率府金吾长史,故世称“张长史”。书擅真草、又以草书名世。书法初学其舅父陆彦远,追踪王羲之、智永、欧阳询、虞世南,真书端正谨严,应规入矩,以继承为主,草书则极富创意,纵逸飞动,穷天地事物之变,发喜愕忧愉之情,气势宏大,激情充溢而不逾法度。北宋大书画鉴赏家米芾评其书:“如神虬腾霄,夏云出岫,逸势奇状,莫可穷测”。相传他常于醉后挥毫,故被称为“张颠”。其草书当时就负有盛名,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号称“三绝”。
《古诗四帖》,是张旭狂草的传世孤本。全卷书古诗四,前二南朝宋文学家庾信《步虚词》,后两则为南朝梁文学家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一老四五少年赞》。此帖章法大开大合,大收大放;运笔圆头逆入,笔锋居于竖划的正中,连绵回绕,笔断意连,纵逸飞动,刚柔纵横,气势博大,激情充溢,绝无狂怪或纤巧浮滑之态;笔势纵逸,笔力劲健峻拔,墨色枯润相间,如锥画沙,如折银钗,激情充溢,既诠释了诗的意境,又展现了作者自身的才情和狂草书法的独特魅力,堪称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件珍品。卷后明丰坊评曰:“行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明董其昌称其:“有悬崖坠石,急雨旋风之势。”
帖后有明嘉靖进士丰道生和万历年间书法家、鉴赏家董其昌的长跋,宣和钤缝诸印,内府图书之印,乾隆、嘉庆、宣统御览印及“项元汴印”朱文方印、“宋荦审定”朱文方印等收藏家印记。历代著录中也多有记载:北宋《宣和书谱》、南宋周密《云烟过眼录》、明汪玉《珊瑚网》、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顾复《平生壮观》及清《石渠宝笈》初编等。
此帖五代前未见著录,于宋时入内府,靖康之乱散入民间,南宋后期为权相贾似道窃据,随后转入赵与家,在明代归华夏真赏斋、项元汴,入清归宋荦,后入清内府。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附件 2007-9-21 15:12
showimg.jpg (424.59 KB)
 

2007-9-21 15:13
showimg2.jpg (507.88 KB)
 
2007-9-21 15:13
showimg3.jpg (460.12 KB)
 
2007-9-21 15:13
showimg4.jpg (478.77 KB)
 
2007-9-21 15:13
showimg5.jpg (450.57 KB)
 
2007-9-21 15:13
showimg6.jpg (477.65 KB)
 
 

2、论书帖 卷
唐 
怀素

纸本 草书

纵28.5厘米
横40.3厘米

在唐代书法乃至中国整个书法发展史中,怀素是与张旭齐名的草书大家,被后世称为“颠张醉素”,同为在狂草书上具有开宗立派之功的大师。
怀素(公元737—199年),字藏真,原籍湖南零陵。皈佛后为玄奘三藏弟子,释名怀素。自幼家贫,学书刻苦,以蕉叶代纸,废墨成冢,成为书法史上的佳话。曾向学于颜真卿,间接悟得张旭笔法。与张旭相比,张妙于肥,素精于瘦;张超忽变幻,无可踪迹,素驰骋迥转,莫不中节。
与《自叙帖》、《基笋帖》等狂草书帖相比,《论书帖》代表着怀素草书的另一面目:用笔瘦逸,结构严谨,章法整凑,行笔圆转灵妙,神采飞动跳荡。纵观全篇,出规入距,绝无狂怪之形,寻其渊源,不越魏晋法度,其书法风貌与习见的怀素狂草风格有所不同。清初鉴藏家顾复在他所著《平生壮观》中认为,此帖是怀素师法王羲之的早年之作,对后世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卷后有清乾隆帝御笔释文以及元张晏、赵孟頫,明项元汴题跋。卷内钤有“宣和”、“绍兴”、“丘壑图书”、“项墨林鉴赏章”、“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无逸斋精鉴玺”等自北宋至清官司印记数十方。北宋《宣和书谱》、清顾复《平生壮观》、清高士奇《江村消夏录》、清安岐《墨缘汇观》以及《石渠宝笈》等均收录有此卷。
《论书帖》在北宋时收藏于宋徽宗的宣和内府,靖康之乱中流落民间。宋室南渡后,宋高宗大力罗致宣和旧藏,此帖被收入南宋绍兴内府,后归权臣贾似道所有。明代曾为收藏大家项元汴所有。清代初年,由高士其、高岱父子收藏,雍正、乾隆之间归安岐收藏。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以前进入清内府。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附件 2007-9-21 15:19
4-1唐怀素草书论书帖卷1.jpg (324.7 KB)
 


3、仲尼梦奠帖 卷

欧阳询

行书
纸本

纵26.5cm
横34cm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初学王羲之、王献之,后融合北朝书法之长而独成一格,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世人称之为“欧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欧阳询传世行书甚为少见,《仲尼梦奠帖》用淡雅的松烟墨书写而成,无款,为欧氏晚年代表作。章法疏朗,笔力险劲,锋芒露而精神耀,结字劲险刻厉,森森然若武库之戈戟,猛锐长驱,险绝而安稳,欹极而平正,有“欧阳询行书第一”之誉。
南宋的《云烟过眼录》、清《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三编等中均有著录。上存元代赵孟頫、杨士奇、朱应祥、郭天锡,清代高士奇、王鸿绪等人的题跋。并钤有宋高宗赵构、南宋贾似道、元赵孟頫,明项元汴,清乾隆、高士奇等宋元明清皇帝、名家印记。
此帖流传有绪,北宋时已闻名于世。南宋庋藏于内府之中,曾为南宋权臣贾似道所有,之后历经藏于宋末元初人陈栎、陈德翁、存甫、周密、杨镇、郭天锡、乔篑成等人处。元代后期散出,至明初为杨士奇所藏,明中叶归史明古所有,后又为项元汴收藏,明末藏于周凤鸣。清代辗转藏于著名收藏家李玺卿、徐乾学、高士奇、王鸿绪等处,后归清宫内府密藏。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附件 2007-9-21 15:22
14-2唐欧阳询行书仲尼梦奠帖卷1.jpg (487.49 KB)
 

4、摹顾恺之洛神赋图

北宋
佚名

绢本
设色

纵27㎝
横635.3㎝

东晋是中国卷轴画发展的初始阶段,以人物画的成就最为突出。顾恺之便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字长康,活动于东晋永和至义熙年间,晋陵(今江苏无锡)人。博学有才气,工诗善画,尤长人物、山水及鸟兽,运思精微,技法精妙,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誉,被后世尊为“画家四祖”之一,对中国绘画发展的影响极为深远。历经千余年的沧桑变幻,顾恺之的真迹早已杳不可得。传世的几卷摹本便显得弥足珍贵。
辽宁省博物馆藏《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是顾恺之绘画的重要传世摹本。原作是根据三国曹植的抒情名篇《洛神赋》为依托而创作的连环画,是传世中国画中以文学为题材的最早的作品。曹植此赋原名为《感甄赋》,写其早年与甄氏的一段爱情故事,甄氏后来成了其兄曹丕的妃子,于是他借洛河中的水神——宓妃作为甄妃的化身,抒发其蕴藏已久的爱慕之意。作品按曹植《洛神赋》文意安排画面顺序,分二十二段设色绘人物、山水、龙鱼、车马、神物,描绘了从曹植行临洛水到与洛神在梦中相会,直至曹植在恋恋不舍之中告别洛神的全部内容。长卷式画面依次描绘了不同时段发生的感人的故事,人物刻画细致生动,笔法秀劲,意致潇洒,充分体现了原作的思想与浪漫情怀。画面空白处分题赋文,以小楷书就,工整朴茂,文与画相对,相得益彰。据目前所知,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共六件,除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为册页外,其余五件(故宫博物院藏三卷、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一卷及本卷)构图、内容与造型基本一致,均为宋人摹本,唯技法工拙不一,辽宁省博物馆收藏这件《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是现存宋摹本中最完整、最古朴的一件:山石纯为钩染而成,不加皴擦,树木多夹叶,稍稍点染而不经意,列植之状如“伸臂布指”;群山之势如“钿饰犀栉”,“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与唐人所记的魏晋画风极相吻合。人物形象高古,与同时期的石雕、壁画、漆画相类,较好地描绘出洛神美丽多姿的容颜和多情的性格特征。画面色彩浓丽丰富,构图繁杂而显拥塞。只是人物造型略显低矮,衣纹线条已露出圆转短拙、简练流畅的宋人特点,更接近于北宋李公麟的笔法。因而,目前学术界倾向于认为此作当出自宋代李公麟一派的画家之手。
卷中所钤历代鉴藏印记八十方,最早者为北宋徽宗赵佶“宣和”印和南宋高宗赵构“绍兴”朱文连珠印;明印最多,以项元汴氏最多,一人钤三十多方;其次尚有清梁清标“苍严子”等印及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引首有乾隆行书诗题,前隔水有清董浩题记。卷后由清王铎、曹文址、刘墉、彭元瑞等题跋。
明汪珂玉《珊瑚网》、詹景风《东图玄览编》、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清吴其贞《书画记》、顾复《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安岐《墨缘汇观》、阮元《石渠随笔》及《石渠宝笈》初编等对此卷均有着录。
据此知此卷流传有序。北宋、南宋时,庋藏于内府,有宣和、绍兴连珠印可证。明嘉靖时为福建上饶人叶钶所有,后入袁枢之手,卷中钤有他们二人鉴藏印记。之后转为项元汴收藏,明未清初一度为王铎所藏,后转归梁清标之手。乾隆时入藏清内府。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辗转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附件 2007-9-21 15:23
洛神赋.jpg (286.84 KB)
 
2007-9-21 15:23
洛神赋2.jpg (849.77 KB)
 

5、瑞鹤图

北宋  赵佶
绢本  设色
51  138.2
北宋后期绘画艺术的繁荣,离不开贵为皇帝的宋徽宗的大力倡导与身体力行。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在位期间设立翰林书画院,提倡诗书画结合,注重写生,崇尚细腻生动的画风,使当时宣和画院的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徽宗本人,书法自创“瘦金体”,劲健飘逸,意度天成。绘画方面,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工,为中国古代皇帝中书画造诣最高者。
传世带有赵佶签押的作品较多,题材上人物、山水、花鸟齐备,其中多有画院画家代为捉刀之作。《瑞鹤图》是为数不多的可确认为赵佶亲笔一件纪实性作品。政和壬辰年(1112年)上元之次夕,祥云笼罩汴梁宣德门,十八只丹顶鹤飞翔在宫殿上空,又有二鹤立于殿脊之“鸱尾”上,呈现一派祥瑞之气。赵佶有感于此人间奇景,便以画笔记录下来。图以浅淡石青烘染天空,构图洗练,下部端门上部掩映于祥云中,上部群鹤翔集,姿态各异,呼应有致,动静相宜。用笔细腻精巧,设色清丽雅致,体现了作者扎实的艺术功底和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为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经典之作。
卷中钤元胡行简“樗隐”印,明来复“翠竹黄花”白文长方印,明项元汴“平生珍赏”印,“吴彦良氏”印及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画后作者以瘦金书题记并诗,款“御制御画并书”,签押“天下一人。”卷后有元来复题跋。
着录主要见于《石渠宝笈重编》及阮元《石渠随笔》。《画继》载此图是《宣和睿览册》之一,元中期失群散出,为胡行简所藏,入明以来归项子京收藏,清时入内府。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辗转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附件2007-9-21 15:24
瑞鹤图.jpg (376.76 KB)
 
2007-9-21 15:24
瑞鹤图1.jpg (331.34 KB)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04800173
aszx 发表于:2007-9-21 22:08:00第3楼
6、诗文稿

北宋
欧阳修

纸本
行书

纵30.5厘米
横66.2厘米

中国书法,发展至北宋中期,形成了以超逸飘洒为基调的“尚意”书风。文人士大夫在书信、手稿中通用的行书,突出地表现了这一时期的书法成就。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属江西)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后世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精研金石文字,虽不擅书,但底蕴深厚,宗颜真卿而自成法,笔势险劲而方整。此晚年自书《诗文稿》卷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欧阳氏谱国序稿》,其二为自作《夜宿东阁》七律诗一首。通篇用笔随意流畅,无故作之意,结字丰筋健骨,布局疏朗匀称,极富自然飘逸之美。
卷中铃宋“中书省印”、清仁宗后皇帝诸玺。《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此卷流传有序,宋时由周必大收藏,元时为欧阳修六世孙欧阳耐轩获得,后传其八世孙欧阳彦珍,清嘉庆时入内府。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辗转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附件 2007-9-21 16:07
1-3北宋欧阳修自书诗文稿卷1.jpg (314.81 KB)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04800173
aszx 发表于:2007-9-21 22:08:37第4楼
7、蔡行敕卷
北宋
赵佶

纸本
行书

纵35厘米 横214.6厘米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不仅是一个出色的画家,同时又是卓有成就的书法家,在中国古代皇帝中,堪称翘楚。赵佶于书艺用功至深,擅楷书、行书。初学唐代薛稷,变其法度,形成自成一格的“瘦金体”楷书。其特点是下笔尖而重,行笔细而劲,结体瘦长,中宫紧收而体势外拓。其行书也同样体现了这些特色。
此卷为宋徽宗的亲笔御批,是不准蔡京之孙蔡行辞去“领殿中省之职”所颁的敕书。敕书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发布命令或诏示所使用的文书形式之一,手敕为皇帝亲手所写的诏书。此敕行间布白疏朗得体,书法用笔流畅自然,方圆并用,笔划清爽洒脱,寓劲健于柔丽之中。字与字、行与行呼应有致,气脉贯通,一气呵成,为宋徽宗传世少见之行书佳作。
《行书蔡行敕卷》在明汪砢玉《珊瑚网》、清顾复《平生壮观》、清《石渠宝笈》初编等均有著录。卷中有宋郑穆、黄庭坚、郑清之跋文、明项元汴四人留跋,鉴藏印记仅明项元汴达66方之多,另有清梁清标、弘历、颙琰、溥仪印记数方。
此卷原为蔡氏家藏,几经变乱,明代为鄞县范氏所有,项子京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八月购得。明亡后,入清宫内府。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辗转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附件 2007-9-21 16:09
10-1北宋徽宗赵佶行书蔡行敕卷1.jpg (445.57 KB)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04800173
aszx 发表于:2007-9-21 22:10:23第5楼
8、沙汀烟树图

北宋  惠崇
绢本  设色

23.8  24.5
北宋的山水画风格多样,既有李成、范宽、郭熙等的鸿篇巨制,又有惠崇、赵令穰等的湖山小景,婉约清新,沁人心脾。
惠崇,建阳(今福建三阳)人,约生活在北宋前期,名诗僧,工画鹅雁鹭丝,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极具潇洒虚旷之致。作品颇受当时著名文人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的赞赏。苏轼的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即为题惠崇画而作。惠崇的传世作品极少,且难于考订,《沙汀烟树图》为目前唯一可确认为其真迹的作品。 图绘一望无际的沙滩上,近景柳树成荫,远方丛树笼罩在烟霭中,中部水岸边嫩草吐绿,水面上小鸟飞翔,一派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构图简练,小中见大,用笔工致,略施淡彩,堪称山水小品画佳作。
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辗转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附件 2007-9-21 16:11
16北宋惠崇沙汀烟树扇.jpg (279.79 KB)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04800173
aszx 发表于:2007-9-21 22:14:12第6楼
9、秋山红树图
纨扇

南宋 萧照
绢本 设色
纵28厘米
横28厘米

萧照为南宋山水画四大家之一的李唐的学生,生活于北宋末南宋初,曾任南宋画院待诏。此图为萧照传世少见的一幅山水小品画,近岸秋树,红叶如炽,远处山峦,重叠高耸,溪水潺潺,轻舟倚岸,一条曲径通向深山。构图虚实对比强烈,技法出入李唐又有所不同,实为萧氏佳构。
画心上钤有元“内府都省书画之印”、明“礼部评验书画关防”半印、以及乾隆诸玺,可知其曾先后为元、明、清三代内府庋藏。清初时,被梁清标收入《唐宋元集绘册》。《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辗转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附件 2007-9-21 16:12
5南宋萧照秋山红树图纨扇.jpg (329.69 KB)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04800173
aszx 发表于:2007-9-21 22:17:14第7楼
10、薇亭小憩图
纨扇

南宋 赵大亨
绢本 设色
纵24.5厘米
横25.5厘米

此图是一幅表现士人闲散生活、充满清幽恬适情调的小景作品。描绘山峰脚下的庭院,两颗挺健的紫薇树,叶茂花繁,凉亭中一憩息凉床上。幽凉清旷之气超凡脱俗。石面上有作者行书“赵大亨画”款。赵大亨,画史记载曾是著名画家赵伯驹兄弟的仆从,受赵氏的影响亦善画。就目前所见,此图为赵氏传世画作孤本。
清初时,此图被梁清标收入《唐宋元集绘册》,乾隆时期入藏清内府,《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辗转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附件 2007-9-21 16:13
21南宋赵大亨荔园小憩图纨扇.jpg (285.16 KB)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04800173
aszx 发表于:2007-9-21 22:21:37第8楼
11、月色秋声图
纨扇

南宋 马和之

绢本 设色

纵29厘米
横22厘米

此图为南宋初期著名画家马和之所作。作品简练而富于诗意,描绘白沙绿树,月色秋风,白衣士人临流独饮遐思,画风与马和之另一件传世之作《唐风图》相近,极富生活气息。左上方赵孟頫行书“白沙留月色,绿柳助秋声”五言诗句,增添了画作的艺术感染力。
此图原为纨扇,后被装裱成页,清初收入《唐宋元集绘册》,明清之际先后经项元汴、文石、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辗转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附件 2007-9-21 16:13
6南宋马和之月色秋声图纨扇.jpg (330.62 KB)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04800173
aszx 发表于:2007-9-21 22:24:10第9楼
12、秋窗读易图
纨扇

南宋 刘松年

绢本 设色

纵25.8厘米
横26厘米

图作远山、从树、流泉、书斋,挺拔茂盛的青松下,临水庭院内霜枫红叶,一人窗前读书,书童侍立。画面境界静穆幽深。左方石壁上书“刘松年”款。刘松年,浙江杭州人,宋孝、光、宁宗三朝宫廷画家,为南宋山水画四大家之一。此作构图严谨,技巧精丽清秀,画风略近李唐。虽为小品,但并不缺乏整体的完整性。
此图明代曾为项元汴收藏,清初为张则之所有,后被梁清标集入《唐宋元集绘册》,后入清内府,《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辗转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附件 2007-9-21 16:14
9南宋刘松年秋窗读易图ws.jpg (355.9 KB)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04800173
aszx 发表于:2007-9-21 22:27:41第10楼
20、自作诗 卷
南宋 陆游
纸本 行书 
纵31厘米 横701厘米
  陆游(公元1125—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传世诗篇多达九千三百首,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唐以来惟一自成宗派的诗学泰斗,有“小太白”之誉。陆游其书名一直被诗名所掩盖,故知者不多。但从放翁传世翰墨看,“笔札精妙,意致高远”。其草书师张旭,行书师杨凝式,行书功力尤深,把“胸中磊落藏五岳”的思想境界运用于笔端,反映了书法中的浪漫主义精神。
  《自作诗》书于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为陆游退隐家乡的次年所作,时年80岁。所书诗均见陆游《剑南诗稿》卷五十五。从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还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劳动人民的感情,并流露出隐居田园、洁身自好的情绪。此卷书者用郭瑞卿所赠猩猩毛笔写成,用笔、结字、行气、布白沉着自然,笔法老到,挥洒自如,墨色浓淡得当,字迹大小适宜。抄写时显得十分轻松,无一点刻意求工,既不自我作古,又不故作姿态,给人以清劲飘逸的美感。纵观全卷,放翁以诗人的情感、诗的意境挥洒写就,无意为书而别具格调。
  此卷前有明程南云题“放翁遗墨”四字。卷后有元郭畀、俞庸、程郇,明陈琏、沈周等人题跋。卷内钤有“潘沂希哲宝积”、“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太原王掞藻儒父章”、“拙修堂”、“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无逸斋精鉴玺”等鉴藏印记多方。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石渠宝笈》有著录。
南宋末年,此卷在南方流传,具体流传情况已不可考。元初收藏在高秋泉家,元末至正初年镇江杨时中从高秋泉处购得,后转入其侄子杨敏手中。明弘历初年,为大画家沈周所有,珍藏在“有竹庄”。清乾隆时入内府庋藏,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辗转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附件 2007-9-21 16:15
15-2南宋陆游草书自作诗卷1.jpg (285.74 KB)
 

21、翰文稿 卷
南宋 朱熹
纸本 行草书
前段纵33.5厘米 横34厘米
后段纵28.2厘米 横113.6厘米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云谷老人、沧州病叟,世称晦庵先生、朱文公。徽州源(今江西源)人。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学识广博,著述颇丰。工书,字从汉魏入手,追摹钟繇。能画,尝亲自传己像,刻于徽州,笔法衣纹都能得吴道子的笔法。
此翰札书体,不拘一家,信手而出,不事雕琢,独见自然之美。运笔迅急,势如破竹,前呼后应,加强了整体感。尽管无意求工,而转折自如,点划波磔,无一不合书家法度。行笔中稍敛笔锋,且带有几分方劲的隶意,又隐约看出受苏轼笔法的熏陶,有筋有骨,姿态韶秀,气格坚凝,深沉古雅。
此卷《朱熹书翰文稿》,引首绘有朱熹本人与程洵画像,另一段为朱氏致程洵(允夫)书札及《中庸.或问诚意章》注释书稿等三部分。据清初鉴藏家孙承泽《庚子消夏记》所著录,可知此卷未进入清宫之前,卷中尚有朱氏所书《独游宝应寺》一首,但现不知所在。卷拖尾题跋颇盛,多为元代学者,朱公迁、傅贵全、虞集、李祁、汪泽氏、赵汸等诸家翰墨,世间罕有。卷中鉴藏印记58方,最早为元“程氏敬轩家藏书画”白文长方印,最晚为“东北博物馆珍藏之印”朱文方印。此卷在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石渠宝笈》续编、清阮元《石渠随笔》等均有著录。
此卷《朱熹书翰文稿》元代由程洵六世孙程敏中从金氏书斋重金购得。明嘉靖后,经滁阳孙存(字性甫)、张笃行、孙承泽、卞永誉先后收藏。入清内府后。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辗转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附件 2007-9-21 16:17
13-1南宋朱熹行书二帖卷1.jpg (226.85 KB)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04800173
aszx 发表于:2007-9-21 22:30:36第11楼
22、木鸡集序 卷
南宋 文天祥
纸本 草书
纵24.5厘米 横96.5厘米
文天祥(公元1236—1882年),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抗元名臣、文学家。其书法,师法王羲之、王献之,具有晋人风韵,博采唐人名家草书之长,却又具有自己的独特风貌。
《木鸡集序》是咸淳九年的夏至节文天祥应诗集作者同乡张疆之所书,木鸡意取《庄子.达生篇》。文中阐述治学的见解,强调学习应从难从严的道理。文天祥虽不以书法闻名于世,但在书法艺术方面的造诣却很高。此卷章法学王羲之,笔法得力怀素,收纵有度,行笔留俊。全卷通篇笔势迅疾,清秀瘦劲,具有俊逸豪迈之气,从头至尾无一懈怠之笔。书如其人,浩然正气,力透纸背。文天祥书法墨迹所见不多,此卷与另一件书于同一年的《谢元昌座右铭辞卷》(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姊妹篇”。
《木鸡集序》卷后有明人宋献、茅愙、宋毂观款。卷内钤有“归来印”、“商丘宋荦审定真迹”、“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自明至清官私收藏印多方。《石渠宝笈》著录,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吴其贞《书画记》、清顾复《平生壮观》等均有记载。
此卷在明为归希之所有,清初为河南商丘收藏家宋荦收藏,后入清内府。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辗转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附件 2007-9-21 16:18
24-2南宋文天祥草书木鸥集序卷1.jpg (185.2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