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鲁交通专修学院:战国策语录 读书语录 读书语录 儒林别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24:01

《战国策》其实就是战国的一段权谋史,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绝大部分讲的都是治国之道,御人之术,不喜者读起来枯燥乏味,好之者却乐此不疲。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商君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人,终为惠王车裂,而秦人不怜。

 

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不式于四境之外。

 

诸侯[]不可一,犹连鸡之不能俱()于棲[]明矣。(言诸侯各怀鬼胎,是不可能真正亲如一家的)

 

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不审亦当死。……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赏罚不行,故民不死。(赏罚不分明,民不效死之谓)……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也。(张仪说秦王语)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

 

种树不处者,人必害之;家有不宜之财,则伤本。

 

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明主莅正,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故不能者不敢当其职焉,能者亦不得蔽隐。……庸主赏所爱而罚所恶;明主则不然,赏必加于有功,刑比断于有罪。……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之于诸侯。……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于成败之事,利则行之,害则舍之,疑则少尝之。(范睢说秦王语)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

 

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诗》曰: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

 

百人舆瓢而趋,不如一人持而走疾。百人诚舆瓢,瓢必裂。今秦国,华阳用之,穰侯用之,太后用之,王亦用之。不称瓢为器则已已,称瓢为器,国必裂矣。(范睢劝秦王要集权)

 

地者人主所甚爱也。人主者,人臣之所乐为死也。攻人主之所爱,与乐死者斗,故十攻而弗能胜也。

 

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母翼而飞。(众口铄金)

 

君子杀身以成名,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

 

敌不可易,时不可失。

 

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

 

《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国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

 

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

 

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

 

唇亡则齿寒。

 

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

 

颠蹶之请,望拜之谒,虽得则薄矣。善说者,陈其事,言其方;人之急也,若自在隘窘之中,岂用强力哉?(请救兵也讲方略,如果(孟尝)惊慌的跑去求援,即使很恭敬的参拜请求,得到的也是很微薄的(一说得到也让人轻视)。善于游说的人,陈述形势,谈论方略,别人听了就会着急,就像自己处在困境中一样,哪里用得着很大的力量去求援呢。原文是楚攻薛地(孟尝君封地),淳于髡不动声色去向齐王求援,以楚人顽固,薛不自量力,在薛地建齐国祖庙的事来激齐王(齐王就算不想救孟尝,也不能让楚人毁了自家祖庙),终于让他出兵救薛,这段就是最后的评论,非常的精妙。)

 

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事之必至者,死也;理之固然者,富贵则就之,贫贱则去之。此事之必至,理之固然者。请以市谕。市,朝则满,夕则虚,非朝爱市,而夕憎之也。求存故往,亡故去。(人情冷暖)

 

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用兵而喜先天下者忧,约结而喜主怨者孤。夫后起者藉也,而远怨者时也。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籍,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下。故约不为人主怨,伐不为人挫强。……夫强大之祸,常以王人为意也;夫弱小之殃,常以谋人为利也。是以大国危,小国灭也。大国之计,莫若后起而重伐不义。夫后起之籍与多而兵劲,则事以众强适罢寡也,兵必立也。事不塞天下之心,则利必附矣。……约于同形则利长,后起则诸侯可趋役也。……罢士露国,而多与天下为仇,则君不居也;素用强兵而弱之,则察相不事。……善为王业者,在劳天下而自佚,乱天下而自安,(诸侯无成谋,则其国无宿忧也。何以知其然?)佚治在我,劳乱在天下,则王之道也。(这是苏秦游说齐闵王的言论,原文很长,有兴趣的可以通篇读读,挺有代表性。)

 

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君。

 

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

 

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攻狄不克)

 

下比周则上危,下分争则上安。(君王御人之术)

 

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

 

夫以弱攻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骤举兵,此危亡之术也。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

 

君王直不好贤耳,诚好,可得而致之。

 

仁人之于民也,爱之以心,事之以善言。孝子之于亲也,爱之以心,事之以财。忠臣之君也,必进贤人以辅之。愿无听群臣之相恶也,慎大臣、父兄;用民之所善,节身之嗜欲,以[]百姓。人臣莫难于无妒而进贤。故明主之察其臣也,必知其无妒而进贤也。贤之事其主也,亦必无妒而进贤。夫进贤之难者,贤者用,且使己废,贵,且使己贱,故人难之。

 

祸与福相贯,生于亡为邻,不偏于死,不偏于生,不足以载大名。无所寇艾,不足以横世。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圣人甚祸无故之利。

 

(为国)安民之本,在于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不得,则民终身不得安。(外交的重要性)

 

明主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

 

怀重宝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轻敌。是以贤者任重而行恭,知者功大而辞顺。故民不恶其尊,而世不妒其业。百倍之国者,民不乐后也;功业高世者,人主不再行也;力尽之民,仁者不用也;求得而反静,圣主之制也;功大而息民,用兵之道也。

 

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怨。

 

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故明德在于论贱,行政在于信贵。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事有所出,功有所止。事成功立,然后德且见也。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儒者一师而礼异,中国同俗而教离,又况山谷之便乎?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穷乡多异,曲学多辩,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者,公于求善也。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臣无隐忠,君无蔽言,国之禄也。

 

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如教而政。知者作教,而愚者制焉;贤者议俗,不肖者拘焉。夫制于服之民,不足与论心;拘于俗之众,不足与致意。故世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承教而动,循法无私,民之职也。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故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

 

竭意不讳,忠也。上无蔽言,明也。忠不辟危,明不距人。

 

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礼世不必一其道,便国不必法古;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圣人利身之谓服,便事之谓教,进退之()节,衣服之制,所以齐常民,非所以论贤者也。故圣与俗流,贤与变俱。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

 

立傅之道六:知虑不躁达于变,身行宽惠达于礼,威严不足以易于位,重利不足以变其心,恭于教而不快,和于下而不危。

 

事主之行,竭意尽力,微谏而不哗,应对而不怨,不逆上以自伐,不立私以为名。子道顺而不拂,臣行让而不争。子用私道者家必乱,臣用私义者国必危。反亲以为行,慈父不子;逆主以自成,惠主不臣也。

 

国有固籍,兵有常经,变籍则乱,失经则弱。习其兵者轻其敌,便其用者易其难。

 

古今异利,远近易用。阴阳不同道,四时不一宜。故贤人观时,而不观于时;制兵,而不制于兵。故兵不当于用,何兵之不可易?教不变于事,何俗之不可变?

 

凡强弱之举事,强受其利,弱受其害。

 

贵不与富期,而富至,富不与粱肉期,而粱肉至;梁肉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

 

色老而衰,知老而多。以日多之知,而逐衰恶之色,(君)必困矣。

 

良商不与人争买卖之贾,而谨司时。时贱而买,虽贵已贱矣;时贵而卖,虽贱已贵矣。

 

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知伯必憍。憍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

 

物多相类而非。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悖:谬误)

 

轻用其兵者,其国易危;易用其计者,其身易穷。

 

国之不可必恃。

 

夜行者能无为奸,不能禁狗使无吠己也。故臣能无议君于王,不能禁人议臣君也。

 

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近习之人,其挚谄也固矣,其自篡繁也完矣。今由千里之外,欲进美人,所效者庸必得幸乎?假之得幸,庸必为我用乎?而近习之人,相与怨我,见有祸,未见有福;见有怨,未见有德,非用知之术也。

 

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贵其所以贵者贵。

 

怒于室者色于市。

 

为名者攻其心,为实者攻其形。

 

明主者,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

 

无谋人之心,而令人疑之,殆;有谋人之心,而令人知之,拙;谋未发,而闻于外,则危。

 

数战则民劳,久师则兵弊。

 

骄主必不好计,而亡国之臣贪于财。

 

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者,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哆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廉不与身俱达,义不与生俱立。仁、义者,自完之道也,非进取之术也。(纵横家对仁义的定义)

 

善为事者,先量其国之大小,而揆其兵之强弱,故功可成,而名可立也。

 

举大事,逃不足以为辱。

 

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
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

 

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

 

因其强而强之,乃可折也;因其广而广之,乃可缺也。

 

辞卑而币重者,失天下者也;辞倨而币薄者,得天下者也。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以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过者,仁者之道也。

 

义者不亏人以自益,况伤人以自损乎!

 

见祥而不为,祥反为祸。

 

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

 

治无小,乱无大。教化喻于民,三百之城足以为治;民无廉耻,虽有十左氏,将何以用之?

 

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