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话老师训学生:改革开放30年 4代人看娱乐大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7:48:09

改革开放30年 4代人看娱乐大事

 新浪娱乐60后眼中的30年:电影之旅-我是狂热功夫迷



李小龙《精武门》

  作者简介

  姓名:赵伟

  网名:飞鸿黄

  河北人,1963年9月出生,现在是北京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资深武侠功夫片影迷,曾写作《超级散打王》、《光影真功夫》等。2005年出版《光影功夫》(《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

  我生于上世纪60年初,按照北大孔庆东(blog)教授的说法,是新中国最幸福的一代人中的一分子。我完整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风风雨雨,享受着好运与幸福,也承受过困惑和痛苦,从一个小孩长成小孩他爸爸,眼下儿子都比我当年大了,觉得该静下心来捋捋这些年是怎么过的了。

  我是一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是典型靠数字吃饭的人。但我却天生迷恋光影爱好文学,还喜欢武术,是个狂热的“功夫”迷。自从有了互联网这个平台后,我以“飞鸿黄”作网名,开博客上论坛写文章,跟有同样爱好的朋友们交流,先后写过几十万字的网络小说和随笔漫谈,后来又将其中的部分文字整理归纳,出版了一本关于武侠功夫电影的书——《光影功夫》。眼下,我正在运作第二本《光影真功夫》的出版。

  可以说,我这30年是伴随着“功夫”一道走过来的。

  情怀的缘起

  改革开放30年是从1978年开始算起的。

  在那1978年,你把人民地枷锁打烂,带领着红军上了山------咳,怎么把歌颂毛主席的歌想起来了!

  在那1978年,歌颂毛主席的歌已经没有什么人唱了,我身边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剧烈的改变。那年我15岁,虽是个孩子,对这些变化也感触颇深。

  在学校里,我们学工学军学农的活动明显地减少了,老师们都变得紧张兮兮,净督着我们背英语单词、数学公式,还参加物理竞赛。

  我对这些课程都没什么兴趣,在家做功课的时候,经常眼睛盯着课本,耳朵直往外伸。隔壁是下乡归来待业的姐姐,她爱把收音机开得老大,听里面播放的长篇小说和电影录音剪辑。

  这年的广播里出了件新鲜事,以往总被关山曹灿和董行佶他们占据的长篇小说连播时段中,出现了一个慷慨激越,干净利落,胡萝卜就酒嘎崩脆的女声;讲的也不是林海雪原雁栖湖畔起义农民,而是曾被归入封资修行列的传统评书《岳飞传》。开播之后,听者踊跃,万人空巷,评书演员刘兰芳因此被人称作“净街王”。

  这应该是当年最具影响力最富轰动效应的文化事件之一了,对我本人的影响也颇为巨大。

  我最着迷的是刘兰芳在评书中描述的古代战斗场景,什么“顶盔贯甲罩袍束带系甲拦裙”,“旗分八彩,阵列两厢”,“二马一错镫”“横担铁门闩”,“锵啷啷一棒铜锣响”------听得人浮想联翩,热血沸腾,手脚直发烫。

  我从小就喜欢文艺作品中表现的暴力,文革期间崇拜侦察英雄严伟才和赵永刚,其后又是保卫萨拉热窝的瓦尔特,最近还迷上了《追捕》里的硬汉杜丘,认为能三拳两脚撂倒对手而自己又保持英武雄劲的姿态,才是男孩应崇尚的阳刚。而听过《岳飞传》之后,我的兴趣转了,觉得使用中国式武艺的英雄比只会捣皮拳的老外更带劲。

  我想自己后来那么喜欢武术功夫和动作电影,最初的情怀可能就是在那时产生的。

  1979年到来了,我要中考,没太多的时间听评书,连电影也少看。不过这一年有件事给我的印象挺深刻,就是当时中国唯一的电影杂志《大众电影》复刊了,某期中有一篇文章,名字已忘记,只记得写的是在香港方兴未艾的功夫片。

  之前看过一部由香港长城电影公司拍摄的《生死搏斗》,里面有大段的打斗,还有科幻、美女和疯狂追逐,非常过瘾,可惜在电视里放过一遍后就再无踪迹。本来以为它就是功夫片,待看过《大众电影》后才知道真正的功夫片到底是什么。

  “功夫”是广东话,其实就是“武术”。表现武术打斗的篇幅超过50%的电影,才算功夫片。那篇文章里好像是这么说的。

  还有这样的电影啊!在惊喜的同时我心驰神往,手心里直发凉,脑门直冒汗。

  更让我激动的是文章中加插了一张剧照,是李小龙《精武门》中独闯虹口道场时的一个场面。李小龙目若鹰隼,含胸拔背,严阵以待,不动如山的神态英姿,震撼了我几十年。

.pb{}.pb textarea{font-size:14px; margin:10px; font-family:"宋体"; background:#FFFFEE; color:#000066}.pb_t{line-height:30px; font-size:14px; color:#000; text-align:center;}/* 分页 */.pagebox{overflow:hidden; zoom:1; font-size:12px; font-family:"宋体",sans-serif;}.pagebox span{float:left; margin-right:2px; overflow:hidden;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ff;}.pagebox span a{display:block; overflow:hidden; zoom:1; _float:left;}.pagebox span.pagebox_pre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pagebox span.pagebox_pre{color:#3568b9; 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visited,.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text-align:center; width:53px; cursor:pointer;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active,.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active{color:#363636; border:1px #2e6ab1 solid;}.pagebox span.pagebox_num_nonce{padding:0 8px;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color:#fff; cursor:default; 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pagebox span.pagebox_num{color:#3568b9; 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padding:0 8px; cursor:pointer;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active{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pagebox span.pagebox_num_ellipsis{color:#393733; width:22px; background:none; line-height:23px;}.pagebox span.pagebox_next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70后眼中的30年:音乐情怀-我的未来不是梦



刘文正

  作者简介

  姓名:赵俊骏

  网名:赵猪

  生于1978年,改革开放起始之日,自幼爱好文艺。2000年开始以写字谋生,曾经做过报纸、写过剧本、组过乐团,皆有所建树,如今蛰居湖南郴州,依旧卖稿为生,终不悔也。

  写过电视剧《书剑恩仇录》《倩女幽魂》《奔月》《天下无双》,也写过电影《情迷香巴拉》、《琴麻岛的海》等。但都是命题作文,自己最想做的那一部始终还没有出现。

  最近一直在听罗大佑(听歌)先生的老歌,《光阴的故事》,起因是一部同名的台湾电视剧。讲述的是八十年代台湾一个眷村之中,一帮高中生,以及他们由各个族群拼凑而成的家庭间发生的故事。片子充满了怀旧的情调,也让我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经历过的这三十年光阴。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我出生于1978年,据说那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起点。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半封闭的军事矿山里,所谓半封闭,就是说矿里的生活设施一应具全,根本不假外求,再加上那个时代,还有些倾斜性的政策,所以自然矿里的生活与我们所处的靠近沿海的城市,就有了很大的区别。

  我在童年时期算得上是文艺骨干,长得清秀,再加上有个在教育系统工作的妈妈,当时矿里搞晚会,我往往都会被挑选上去表演一段。念幼儿园的时候,跳过小猴子舞,唱过大合唱,还说过相声,说起来也奇怪。越长大我反而越缩回去了,不但有了怯场的坏毛病,连长相都粗了起来,再不复当年的可爱劲了。

  之前说过半封闭性,当然现在回想起来,也还是有不少流行的东西渗透到了我们这个淳朴的矿山里。比如走在路上,不时都能听到从谁家里飘出些邓丽君(听歌)、刘文正(听歌)的甜腻歌声;电影院、篮球场也经常能看见不少的年轻哥哥们留着披肩长发,穿着伪劣牛仔裤,故意做齐秦(听歌 blog)一样的时髦打扮。甚至连我们小学生也都开始有了一些所谓的“流行音乐”歌本,工工整整地把一些电视上看来,广播里听来的歌词抄上,有事没事地拿给同学传阅。当然,男孩子做这事的少,就算做了也不如女孩子们做得精细。我是看过我同桌的歌本,封面贴着翁美玲,里面还用水彩笔画上了许多好看的花边。

  不只是传抄歌词,我们也唱,一大堆小学生排着路队回家,也不知是谁开了个头,一大帮高低不同、参差不齐的稚嫩嗓子,就一起大合唱起《昨夜星辰》来。

  “昨夜的,昨夜的星辰……已经坠落!……”

  谁知道坠落是啥意思啊?谁又知道这歌必须得缠绵着点,婉转着点来唱才好听啊?都无所谓啦,大家开心就好,唱歌吗!那个时期,我们唱得最多的就是电视剧的主题曲,什么《万里长城永不倒》、《星星知我心》、都是我们排路队时必唱歌。

  不过真要说到最熟悉的一首,对我们来说,还得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现在的孩子们或许也还都得加入少先队,但是估计早就不把这歌当一回事了吧?反正我唱给我上小学的侄子听时,他是没什么印象的。

  我是第一批入队的孩子,当时很光荣、很骄傲。其实还不是因为我妈是老师啊。我二年级就戴上了红领巾,三年级做上了中队长,四年级就站上学校朝会的升旗台,双手挥舞着,打着节拍,做小指挥,带领大家一起唱《队歌》,其实我嗓子不好,到现在也还没搞懂音准、节奏什么的。但是当时,我确实是非常认真地在用力唱歌,甚至一直坚信着……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就这么不知不觉的,我要念初中了,妈妈调进了城里,我也跟着,进城了!


80后看开放30年:电视记忆-星光剧集伴我行



《海底小精灵》



《少年特工》



《灌篮高手》

    姓名:刘杨

  职业:混迹娱乐圈

  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挚爱《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长于怀旧。听《后青春的诗》,读《黑色回声》,看《蜡笔小新》,玩不动脑筋的游戏,做开发智力的文字工作。唱张悬,陈绮贞,丝袜小姐。混豆瓣,天涯,晋江。笑抱着吉他在路边弹琴的少年。想拥抱金发碧眼,奶油味的小孩。

  83年,其实,逻辑上那一年是没有记忆的,所有回忆均源自老妈的口头表述,据说,那一年霍元甲(》(blog)万人空巷,以至于我们的军工大院所有人都不午睡等着看,只是,我不配合地一听主题曲就会狂哭,于是,爸爸每到这个时候就会带着我出去溜达,演完再抱回,多年后,电视台放这部电视剧,爸爸把这个作为经典范例重申多次。)

  据说,那一年已经有了《射雕英雄((blog),但印象中是小学时才温习的作品 ,跟拍洋画和收集糖纸一样流行,小孩子们编的顺口溜朗朗上口,有一句印象深刻“东邪西毒()欧阳峰,南帝北丐洪七公,傻小子郭靖爱黄蓉……”)传》

  我的小学:动漫与言情同行

  《星星知我心》似乎很流行,自小就对哭哭啼啼的电视剧无爱,只是,记得看的时候妈妈狂哭,我呢,似乎很小,拿着毛巾侯着,随时递上去。目前,这个地位得到了质的改变,去年,我看《士兵突击((blog)陪着史今一起在天安门的车里狂哭,妈妈,在一旁“伺候”着,毛巾变成了纸巾,整整一盒!)》

  不同于现在小孩子只能看《蓝猫淘气3000问》,那个时候动画全面在国内开花,从小,我们就在日本动漫的熏陶下茁壮成长,看《变形金刚》,直到现在还攒着银子买玩具,《忍者神龟(,无奈后来看了电影版,破坏了纯真的印象,对四只大老龟相当有爱,相当垂涎老鼠师傅每次给他们的吃的匹萨,第一次去必胜客(blog),也源于对童年的美好记忆。》

  喜欢《海底小精灵》,每晚6点准时回家报道,喜欢小红星和嘟嘟,对长着通气管的海底生物相当有好感。记得还有一部动画片叫《小小外星人》,那个时候每次和同学打招呼的口头禅都是“咪沟,咪沟,我是系咪沟。”配合花枝乱颤的手部动作。后来还看了部《忍者乱太郎》,最喜欢新兵卫,今年的某天,在土豆上闲晃,随意搜索 ,居然发现了这部动漫的下载,激动,立刻拿下,再看,却已经不是当年的味道。和朋友一起看《娜娜》,一起回忆小时候看过的动漫,直言现在的我们看什么都不会激动了……建议现在的妈妈们从小给孩子日本动漫教育,这样,至少人格是完整的。

  不记得看《灌篮高手》是哪一年,应该是初三,因为对面中考补习班很帅的男生长得很像流川枫,所以,每天都有女生组团参观,我花天价五元买了张大大的海报贴在床头,那时,女生们喜欢用《灌篮高手》里的人物标注喜欢的男生类型,闺密因为喜欢仙道被人说有品味,我因为喜欢宫城良田惨遭鄙视。很纠结这部漫画没有出完,后来工作后买了全套的漫画收藏,还买了珍藏版的DVD,用一个星期的晚上时间看完,品味没变,还是喜欢宫城良田。

  说到万人空巷的《渴望》还真是没有记忆,不是不喜欢默默唧唧的电视剧,《贫嘴张大民》就相当对胃口,只是记得姥姥,妈妈,小姨都看的欲罢不能,直接导致我不能看喜欢的动画片,后来有一部电视剧《上海一家人》还跟着妈妈看完了,喜欢那个女主角,一脸温婉贤惠样,剧情选择忽略。

  1991年小虎队(听歌)火的时候我大概在上小学,不觉的三个男生有多帅,那个时候还没什么贪念,小孩子编的顺口溜印象深刻“把你的心我的肺切成片,再……串一串!”多年后在大学第一天报道的卧谈会上临铺的女孩唱起吴奇隆( 听歌 blog)的《祝你一路顺风》让我10年后迷上了小虎队,买了苏有朋(很多卡带,《珍惜背包》里有首歌叫《分手的情书()》被套用帮一个男孩代写情书,但每次自己听这首歌,都会酸楚的老泪纵横。

  看的第一部琼瑶(blog)剧是《婉君(,那时候金铭(听歌 blog)的消息铺天盖地,她几个小时学会踢毽子的新闻都被炒了又炒,我妈拿她教育我“你看人家金铭,那么小就赚钱了。”后来小金铭上了北大新闻系,我跟老妈汇报,我妈反问“那谁啊?”我答“就那个小雨(听歌)点,我小时候你给立的典型嘛!”其实,小孩子是不该那么早看琼瑶,金庸(blog)的,但我在六年级以前就彻底不看四大名著沦陷言情,武侠的泥沼,小学迷琼瑶,金庸,初中迷于晴,席娟和如《淘气小亲亲》一样的日本漫画。最喜欢《一帘幽梦(,今年在片场看到刘德凯遂没有职业素养的大叫“费云帆,你可是我们童年的偶像啊!”,他反问“你的意思是说我很老喽!”嗯,其实我想说,您依旧是玉树临风的费云帆。琼瑶的巅峰应该是《梅花三弄》和后来的《还珠》,咆哮马在那个年代里出镜过于频繁,陈德容《梅花烙》里第一个镜头惊为天人,今年,某朋友八卦()地拿美女脖子上的皱纹说事,立刻纠正她——您待那么多年试试,还没人家保养的好呢。

  小学时代印象深刻的剧绝对要说《小龙人》,这部剧放在今天,套用现在的说法绝对是山寨剧一枚,那个时候年少不经事的我们还是很喜欢,广告副产品是那个琪琪喜欢的麦圈,应该有很多人如我一样跟家长要求——妈,我要吃琪琪吃的那种麦圈。我妈很配合的委托上海的同事买了一模一样的,美得我恨不得24小时抱着那个盒子。某天在天涯上看到了长大后的小龙人,其实应该不看的,望天,差别还真大,心碎。

  小学阶段大概是五年级的时候还看过一部名字很俗的剧《只要你过的比我好》,SOS儿童村的故事,有现在当了主持人的蒋小涵还有沈丹萍,小蒋那个时候是童星,演个很闹的女生,结尾曲很凄美似乎叫《泥娃娃》,跟闺密排了一个舞蹈放在班级汇报演出,得到班主任的好评。

  对军旅题材的热爱由来已久,小时候就认真培养兴趣,《少年特工队》应该是某年暑假温习的,现在还能哼起插曲“手握冲锋枪,身着迷彩装,今天的红领巾明天的特种兵”,网友们在多年后很有娱乐精神的八完了现在这群小孩都在做什么,扎两个辫子喜欢娃娃的那个现在是空姐,网友们找到的照片显示她依然明艳照人。


90后看开放30年:明星碎片-玩一次娱乐考古




哈利波特

  作者简介

  姓名:邢庆超

  网名:小七

  生于90年代初,目前还在读书泡妞,迷过周杰潘玮柏( 听歌 blog),现在不喜欢了。喜欢韩寒(听歌 blog),从来没喜欢过郭敬明(听歌 blog)。写过几篇小文章,不足挂齿,网络时代谁没个LOGO发发,网游倒是玩得溜,有兴趣可以找我交流。

  1,三十年

  三十年可以使一个时代经历沧海桑田。三十年已经可以使一个女人经历从出生到芳华渐老。三十年可以使邓丽君(听歌)红遍全球,再离开这个世界。三十年可以使人们从遥远的黑白电视过度到即时通讯的网络。

  三十年前,我父亲还没有我大,三十年后,我泡的妞比我父亲还多。如果谁以为三十年只是一瞬间的话,那么,他一定在实验室呆着,我只不过经历了其中一半的时间,已经有很多感慨。

  说这样的话,并不意味着我很了解这三十年,我了解一些事情,但并不并不知道这些事情的经过。

  只是碎碎念,并不知念着的是什么时间地点。

  只是我在听着苏打绿(听歌)、飞轮海( 听歌 blog),我父亲在听着罗大佑(听歌)、谭咏麟(听歌)而已。我父亲那一辈已经是大魔导师,而我,我还只是见习魔法师。

  不知道三十年前有没有娱乐这次流行,如果三十年算是人生的成熟的话,我觉得,我们的娱乐事业并不成熟。

  我们的电影要么没人看,要么就是古装大片。我们的音乐要么没人听,要么统统一个调,我们的明星要么没什么名气,要么通通的潜规则。我们的心态,要么一起怀旧,要么通通的非主流。

  有那么多的旧可怀吗?有那么多流非主不可吗?

  三十年太长,但却来不及记忆,因为都还没有记忆,只能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