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透我的心: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73唐朝——唐武宗李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8:20:45

唐武宗(814~846):中国唐代皇帝。即李炎。

概要 姓名  李瀍 庙号  武宗 谥号  至道昭肃孝皇帝 陵墓  端陵 政权  唐朝 在世  814年846年 在位  840年—846年 年号  会昌841年—846年

840~846年在位。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封颍王,累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开成五年(840)正月,文宗病重,宦官、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矫诏废皇太子,立李瀍为皇太弟。同月文宗去世,李瀍即位。次年改元会昌。武宗在位时,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会昌三年(843),泽潞镇(今山西长治)节度使刘从谏死,其侄刘稹欲袭位割据。武宗采纳李德裕的建议,命诸道出兵征讨。

次年,刘稹为部下所杀,叛乱平息。武宗崇信道教,且鉴于佛教势力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会昌五年(845)下令拆毁佛寺,并派御史分道督察。经数月努力,全国拆毁寺院、招提、兰若共4.46万余所,还俗僧尼26.1万人,奴婢15万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在位6年,终年33岁。



唐武宗-基本资料

唐武宗

姓名:李瀍

生卒:公元814年——846年

描述:唐代皇帝,唐武宗

后妃

后宫某氏,生李峻。

唐代大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都曾登临过此塔并留下诗作。唐武宗会昌三年一场大火,此塔毁化为焦土。

子女:

李峻,母不详,封杞王,开成五年始王。

李岘,母不详,封益王,会昌二年始王,与兖、德、昌三王同封;

李岐,母不详,封兖王,

李峄,母不详,封德王;

李嵯,母不详,封昌王,逸其薨年。

公主

昌乐公主。

寿春公主。

长宁公主,薨大中时。

延庆公主。

静乐公主,薨咸通时。

乐温公主。

永清公主,薨咸通时

唐武宗-武宗即位

     

唐武宗

文宗即位以后,一度想立长兄敬宗皇帝的儿子晋王普为嗣,不幸的是晋王普于太和二年(828)六月5岁时夭折,文宗追赐他皇太子的名号。一直到了太和六年十月,他立了自己的儿子鲁王永为太子,第二年八月举行了册礼

文宗的杨妃不满意太子永,一直谋求废掉他,因为朝廷上阻力重重没有成功,但太子永在开成三年(838)十月暴死,使此事划上了句号。太子的死使文宗很是伤感,认为自己枉为天子却不能保全儿子的性命,他除了追赐儿子为“庄恪太子”外,还把火气发到太子身边的宫人身上,从此文宗也抑郁成疾。

开成四年十月,文宗没有同意杨妃立弟弟安王溶的

提议,而是立了敬宗的第六子陈王成美为太子,还没有来得及行册礼,文宗就一病不起了。

开成五年正月初二,文宗密旨宦官枢密使刘弘逸与宰相李珏等奉太子监国。但是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为贪拥立之功,以太子年幼多病难当重任为由,提出重立皇太子。宰相李珏据理力争,也奈何不了手握神策军的仇士良、鱼弘志,他们假传圣旨,将文宗的五弟颍王瀍立为皇太弟,从十六宅迎入宫中。太子成美仍然以陈王的爵位退居藩王府邸。文宗驾崩之后,颍王柩前即位,这就是唐武宗。武宗即位后,将已过世的生母韦氏追册为皇太后。

唐武宗-性格特点

     

会昌开元通宝

武宗身材高大,性情豪爽,他即位这年,已是27岁。多年来他迷信道教,周围经常有一批道士相往来,比起纯粹生长在深宫中的王子来说,他多了一些观察社会的机会。与文宗不喜欢声色歌舞不同,武宗经常骑马游乐,还常常带着他宠爱的那位邯郸舞伎出身的王才人到教坊饮酒作乐,与乐人谐戏,就好像老百姓家的宴席一般。

但又和敬宗无节制地游乐不同,武宗并没有沉湎其中,声色自娱过程中他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因此耽误了国家大事。

唐武宗-知人善任

圣寿禅寺 俗名仙岩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唐武宗灭佛时遭波及

他读书虽然不如文宗,但是他更能知人善任,而且也似乎少了一些书生意气和迂腐,能够面对现实,很多时候他敢于向宰相当面认错,尤其是他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使得他们君臣在会昌年间内忧外患交织的时刻,能够沉着应付,度过难关。

武宗即位之初,在仇士良等人的胁迫下,大开杀戒。文宗的妃子杨氏、陈王成美、安王溶等潜在的政治对手均被赐死。在开成五年(840)八月为文宗举行的安葬典礼上,仇士良又把枢密使刘弘逸等杀死,以解除对其权势所造成的威胁。

唐代 开元通宝 背“丹”一枚,直径25mm,唐武宗会昌五年始铸,钱文清晰,极美品

 

宰相李珏、杨嗣复被罢相贬往外地,武宗本来已经下令将二人处死,但在李德裕的强烈请求下,赦免了他们的性命。仇士良等人因有拥立之功,在朝廷上很是跋扈,他们见皇帝十分信任李德裕,便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却被武宗巧妙地化解了。会昌三年,仇士良以老病为由提出退职,武宗也就顺水推舟,解除了仇士良的军权。仇士良在手下宦官送他退居私邸时,曾经对这些人有过一段绝妙的表白。仇士良说:“诸君善事天子,能听老夫一句话吗?”众人唯唯诺诺。他说:“天子不可令闲暇,一有闲暇必定读圣贤之书,见儒学之臣,就会听到大臣的劝谏,天子就会因此而智深虑远,就会减少玩乐、放弃游幸而专心理政,我等所受的恩宠就会变薄而权力就会变轻了。为诸君考虑,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广殖财货,多养鹰马,每日以打球狩猎声色迷惑天子心志,越是极尽侈靡,就越会使天子喜悦,他就越不知道停息。这样一来,天子必定排斥经术,倦怠政事,我等就可以万机在手,恩泽权力还愁不牢固吗?”一席话,使众人心服口服。这也正是仇士良专权跋扈、恩礼不衰的经验之谈。只是,他的办法对武宗似乎不是很灵验。

仇士良退职不久,就在自己的府邸死去。

武宗之世,重用宰相

李德裕

平定了河东地区泽潞镇节度使刘稹的叛乱,成为这一时期常常为人称颂的政绩。

从宪宗元和时期延续下来的朝廷官员的朋党之争,仍然十分激烈。穆、敬、文、武诸朝,逐步形成了所谓的“牛李党争”。牛党一派以牛僧孺为首,主要成员有李宗闵、杨嗣复、李珏等;李党一派以李德裕为首,主要成员有郑覃等。牛李两党在出身上,前者重进士,后者重门第。在朝廷议政之际,两党成员往往互相攻击,意气用事,是非蜂起。他们之间似乎也没有原则性的政见分歧,无疑进一步加深了唐朝政治的危机。

文宗曾经叹息:“去河北贼(指河北藩镇)非难,武宗去此朋党实难。”李德裕主张对藩镇武力讨伐,派兵戍守边境,支持武宗的治国理政,给当时的朝廷带来了一些新内容。

他还能够在武宗面前替牛党的杨嗣复、李珏求情,说明了李德裕的个人政治魅力。所以,李德裕在宣宗时期被罢贬到崖州(今海南琼山)时,有“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回首望崖州”的说法。这一场历时达40年之久的党派之争,最终以李德裕的贬死而告终结。

唐武宗-“会昌法难”

武宗死前一年的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发动了“废佛”事件,历史上称为“会昌法难”,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灭佛合称“三武之厄”,这就是“三武一宗”的第三“武”了。

唐朝建国,以道教为国教,佛教在唐代帝王大倡崇道的同时,也得到相应的发展,玄宗时盛达极顶。

安史之乱以后,徭役日重,人民多借寺院为逃避之所,寺院又乘均田制度的破坏,扩充庄园,驱使奴婢,并和上层官僚相勾结,逃免赋税,另外,寺院还放高利贷,从中牟利。寺院经济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日益加深。代宗时代,己有地方官查觉,上奏朝廷,但未得应有的限制,到敬宗、文宗时代,朝廷己起灭佛意图,仍未施行。

寺院

但是佛道之争一直没有间断。武宗身在藩邸之时就喜好道术,即位后更是崇尚道术,他将太上玄元皇帝老子的降诞日(二月二十五日)定为降圣节,全国休假一天;又在宫中设道场,在大明宫修筑望仙台,拜道士赵归真为师,对他们的长生不老之术和仙丹妙药十分迷信。武宗灭佛,主要是因为道士赵归真等得到信任,宣扬佛道不能并存。武宗也认为佛僧的存在影响了他修炼成仙,当时的道士还散布舆论说:“李氏十八子,昌运方尽,便有黑衣天子理国。”他们解释说:“黑衣者,僧人也。”就是说僧侣将取代李唐国统。这样的情况下,武宗灭佛就理所当然了。据说,为了维护道教,天下不准使用独脚车,这是因为独脚车会碾破道中心,会引起道士心不安。为了防止黑气上升,以防止“黑衣天子”出世,武宗还禁止民间豢养黑色的、黑狗、黑驴、黑牛等。这些说法未必可信,但是反映了武宗大举灭佛时的心理状态。

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始为木塔,后毁于唐武宗会昌年间。现存之塔系南唐时高越、林仁肇建造。从栖霞寺南侧围墙外山

从会昌二年(842)起,到会昌五年彻底废佛达高潮。

会昌二年(842)十月起,武宗下令凡违反佛教戒律的僧侣必须还俗,并没收其财产。这期间有个僧人自称能够做“剑轮”并能打败敌军,武宗准许他试做,结果不能做成,就把他杀了。此后,武宗陆续下令限制佛寺的僧侣人数,不得私自剃度,限制僧侣蓄养奴婢的数量,很多寺院被拆毁,大量的僧侣被强迫还俗。

寺院

会昌四年(844)二月,武宗降旨“不许供养佛牙”,同时规定:代州五台山及泗州普光寺、终南山五台寺、凤翔府法门寺等有佛指骨之处,严禁供养和瞻仰,如有一人送一钱者,背杖二十;若是僧尼在这些地方受一钱施舍者,背杖二十。到会昌五年(845),又开始了更大规模的灭佛。他下令僧侣40岁以下者全部还俗,不久又规定为50岁以下,很快连50岁以上的如果没有祠部的度牒也要还俗,就连天竺和日本来的求法僧人也被强迫还俗。日本圆仁和尚在他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详细记录了这次“法难”的情况。

朝廷下诏京都及东都,只准留佛寺二所,每寺留僧三十人,各道只留一寺,余皆毁去。

根据武宗的旨意,这年秋七月裁并天下佛寺。天下各地上州留寺一所,若是寺院破落不堪,便一律废毁;下州寺院全部拆废。长安和洛阳开始允许保留10寺,每寺僧10人。后来又规定各留两寺,每寺留僧30人。京师左街留慈恩寺和荐福寺,右街留西明寺和庄严寺。天下各地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

寺院铜像

拆废寺院和铜像、钟磬,所得、铜一律交付盐铁使铸钱,铁则交付本州铸为农器,还俗僧侣各自放归本籍充作国家的纳税户。如是外国人,送还本处收管。

武宗这次大规模的灭佛,天下一共拆除寺庙4600余所,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僧尼26万余人还俗成为国家的两税户,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没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另外还强制大秦穆护、祆3000余人还俗。武宗灭佛沉重打击了寺院经济,增加了政府的纳税人口,扩大了国家的经济来源。

在“废佛”的过程中,对其它外来的四教:祅教、摩尼教、景教和回教,也都采取了相应的废除手段。凡国中所有的大秦寺(景教),摩尼寺,一并撤毁;斥逐回纥教徒,多半道死;京城女摩尼七十人,无从栖身,统统自尽;景僧,祅僧二千余人,并放还俗。

唐武宗-崇尚道教

出土于河南偃师唐代崔防墓中的瓷茶碾,按照墓主葬于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计算,迄今已有1150多年的历史了

武宗承继其列祖列宗的崇道行为,大力提倡道教,表现有:

大增崇奉“大圣祖”的举措。

武宗是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正月即位,二月即敕十五日玄元皇帝降生日为“降圣节”,全国休假一天。令两京及诸州设斋,行道作乐,赐大酺三日。此后,二月十五日纪念老君,即成定例。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正月,诏东孝太微宫,修成玄元皇帝、玄宗、肃宗三圣容,遣右骑常侍裴章往东都荐献。

恢复祠祀九宫貴神。

太清宫

玄宗时依据术士苏嘉庆建议设置的。九宫神为太乙(坎一宫),摄提(坤二宫),轩辕(震三宫),招摇(巽四宫),天符(中五宫),青龙(乾六宫),咸池(兑七宫),太阴(艮八宫),天乙(离九宫)。九宫貴神的礼仪规模式格极高,仅次昊天上帝,在太清宫,太庙之上。这些貴神是辅佐上帝管理水旱的神灵,对农业半欠,人民祸福和国家治乱的关系重大,所以尊为貴神,给以崇高的礼仪。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十二月,玄宗亲祀;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正月,肃宗亲爱的祀。至文宗祭祀渐弛。所以,武宗于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准奏起祀。

重用道士,亲受法箓

唐武宗端陵前的鸵鸟,曾同屋住过的复旦女生说她在乾陵哪里拍到了石刻鸵鸟,告诉她鸵鸟石刻就是从乾陵开始有,把她高兴的不行。

他先后两度为相,以非凡的政治才干努力促成唐武宗时期的“会昌中兴”,却又把过多的精力消耗在长达四十年的“牛李党争”之中,不...

他先后两度为相,以非凡的政治才干努力促成唐武宗时期的“会昌中兴”,却又把过多的精力消耗在长达四十年的“牛李党争”之中,不...

 

唐武宗灭佛《观音经》插图-观音送子图

武宗刚刚即位,便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进入宫中,于三殿修金箓

道场。武宗亲至三殿于九天坛亲受法箓。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六月,诏以衡山道士刘玄靖为银青光禄大夫,充崇玄馆学士,赐号广成先生,并令其与赵归真在宫中修法箓。会昌四年(公元844年)八月,诏以道士赵归真为左右街道门教授先生。武宗立志学仙,拜赵归真为师。大臣谏诤,武宗对轻者不予理睬,重者贬官了之。

大筑观台,炼丹服药。

武宗一意孤行崇信道教,会昌三年(公元843年)五月,敕于宫中建造望仙观。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正月,敕于南效造望仙台。又修降真台。武宗常斋戒沐浴,亲临祝祷,希冀天上神仙降临,福佑自身。

武宗虽灭佛,自己成仙的愿望却没能实现。武宗又遣道士赵归真等,在宫中在观台烧炼丹药,他急切地想要得到道士们炼制的仙丹妙药,多次催促。道士赵归真告诉他,有一种仙药只有在吐蕃才能得到,请求前往采制。这实际上是赵归真找机会脱身。武宗没有放他走,答应派其他人去,还问他求仙到底用什么药,要他开具一个细目。赵归真无计可施,就给武宗开出了一个炼制仙药所需的用药清单:

“李子衣十斤,桃毛十斤,生鸡膜十斤,龟毛十斤,兔角十斤。”

这几乎是一个永远无法备齐的单子,武宗居然下令各地求购。

武宗下诏天下生产丹药材料的地方官,及时采摘,进贡朝廷,以便炼制。各地方官,闻讯纷纷到处找采集名貴丹料,不惜人力物力,都要弄到,以便邀赏。

武宗由于服用所谓的仙丹妙药,身体受到极大损伤。药物作用之下,他开始变得容颜消瘦、性情乖张。赵归真告诉他这是在换骨,是正常情况,所以身边的人规劝他少服丹药,他也不听。对于长生的狂热追求使武宗难以自拔了。

魂归丹药

会昌六年(846)的新年朝会,由于武宗病重也没有举行。这时候,道士们依然编造鬼话欺骗他。他们告诉武宗,生病是因为皇帝的名字“瀍”从“水”,与唐朝崇尚土德不合。土胜水,“瀍”名被土德所克制,所以不利,应该改名为“炎”,炎从“火”,与土德相合,可以消除灾祸。然而,改名并没有给他带来鸿运,且病情日渐加重,旬日之间口不能言,宰相李德裕等请求觐见,也没有得到允许。

会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即改名之后的12天,宫中就传出了武宗驾崩的消息。他的妃子王氏殉节自缢而死。武宗成为太宗、宪宗、穆宗、敬宗之后,又一位因为服食仙丹妙药而死的皇帝。

端陵是唐武宗李炎的陵墓,位于陕西三原县徐木原西边(今三原县徐木乡桃沟村东北),东距高祖李渊献陵约5公

端陵

里,西北距代宗李豫元陵约6公里。1956年8月6日,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端陵-地理位置

     

唐武宗端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北17公里徐木塬桃沟村北。端陵所在地海拔540米,崖下平川高程约400米。献陵在其东4公里,庄陵在其西6公里。

端陵-简介

     

端陵位于咸阳三原县东北17公里徐木塬桃沟村北,所在地海拔540米,崖下平川高程约400米。献陵在其东4公里,庄陵在其西6公里。唐武宗李炎墓。李炎(814~846)穆宗第五子,母韦皇后。始封颖王,开成五年(840年)正月被宦官拥立为帝,时年27岁,在位7年(公元841-846年),年号会昌。会昌六年(846)崩于大明宫,同年八月葬于端陵。端陵积土成陵,墓高15米,底部周长360米。端陵积土为冢,呈覆斗型,陵台底东西58、南北60、高15米。陵台位于陵园中央。

端陵石人

陵园东西540、南北593米。陵园四个角阙址虽均已平掉,但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角阙址遗迹尚可看出,下宫离陵2公里。

现存四门石狮二对,形制同庄陵。石狮在神门外10米。石狮身高170、身宽100厘米。

神道石刻现有华表1、翼马和石马各2、石人4,鸵鸟一对(其中1个迁展于陕西省博物馆),东西列间距66米。

华表位于乳台阙址北65米。华表高677厘米(石座埋人土中,未计算在内),柱身八个棱面均线刻蔓草花纹,但以南面保存较好。形制同建陵。

翼马位于华表北9.8米,形制同庄陵。翼马身长285、身宽280厘米。

鸵鸟位于翼马北约10米。形制同景陵。鸵鸟身高和长均177厘米。鸟首回顾,身躯肥大,尾部退化,腿短如鸭。现迁至陕西省博物馆。

在西列翼马附近有石马2,均残。从残存部分看,仗马置鞍鞯、披障泥无马镫、饰鞅,尾下垂。

东列现有3个石人、南数第一个在翼马北80米、第二个在第一个北13.15米,第三个在第二个北14米;西列现存1个石人,在翼马北98米。石人身高289厘米。形制同庄陵,唯东列石人的左侧不佩剑,

端陵鸵鸟

腰带下无前后花结长帛。

据当地群众见告,北神门外原有二门狮,其北有石马和牵马者。

《新唐书·后妃列传》载:“武宗贤妃王氏,……审帝已崩,即自经幄下,当嫔媛常妒才人专上者,返皆义才人,为之感动,宣帝即位,嘉其节,赠贤妃,葬端陵之柏城。”但目前在端陵附近地面之上尚未发现其陪葬墓。

端陵-关于李炎

 唐武宗李炎(814-846),是穆宗李恒的第五个儿子,文宗李昂之弟。继文宗为唐代第十六任皇帝,公元840年至846年在位。唐宪宗元和九年六月十二日(814年7月7日),宣懿皇后韦氏生于东宫,初名李瀍(chan)。长庆元年三月戊午(二十二日,821年4月27日)穆宗封为颍王。文宗开成(836-840)年间,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开成五年正月二日(840年2月8日),文宗李昂病危,密召宰相李珏、知枢密刘弘逸辅佐太子李成美监国。

端陵

宦官仇士良、鱼弘志为了专权,伪造诏书,立李瀍(chan)为皇太子,“权色当军国政事”。正月四日,文宗驾崩,李瀍于柩前即皇帝位,时年27岁。次年改年号为“会昌”。会昌二年四月丁亥(二十三日,842年6月5日),群臣上尊号曰“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五年正月初一,群臣上徽号曰“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皇帝”。会昌六年三月壬寅(初一日,846年3月31日),下诏改名为炎(《旧唐书.武宗本纪》卷18上)。文宗即位以后,一度想立长兄敬宗皇帝的儿子晋王普为嗣,不幸的是晋王普于太和二年(828)六月5岁时夭折,文宗追赐他皇太子的名号。

一直到了太和六年十月,他立了自己的儿子鲁王永为太子,第二年八月举行了册礼。文宗的杨妃不满意太子永,一直谋求废掉他,因为朝廷上阻力重重没有成功,但太子永在开成三年(838)十月暴死,使此事划上了句号。太子的死使文宗很是伤感,认为自己枉为天子却不能保全儿子的性命,他除了追赐儿子为“庄恪太子”外,还把火气发到太子身边的宫人身上,从此文宗也抑郁成疾。开成四年十月,文宗没有同意杨妃立弟弟安王溶的提议,而是立了敬宗的第六子陈王成美为太子,还没有来得及行册礼,文宗就一病不起了。

开成五年正月初二,文宗密旨宦官枢密使刘弘逸与宰相李珏等奉太子监国。但是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为贪拥立之功,以太子年幼多病难当重任为由,提出重立皇太子。宰相李珏据理力争,也奈何不了手握神策军的仇士良、鱼弘志,他们假传圣旨,将文宗的五弟颍王瀍立为皇太弟,从十六宅迎入宫中。太子成美仍然以陈王的爵位退居藩王府邸。文宗驾崩之后,颍王柩前即位,这就是唐武宗。武宗即位后,将已过世的生母韦氏追册

端陵石人

为皇太后。

武宗身材高大,性情豪爽,他即位这年,已是27岁。多年来他迷信道教,周围经常有一批道士相往来,比起纯粹生长在深宫中的王子来说,他多了一些观察社会的机会。与文宗不喜欢声色歌舞不同,武宗经常骑马游乐,还常常带着他宠爱的那位邯郸舞伎出身的王才人到教坊饮酒作乐,与乐人谐戏,就好像老百姓家的宴席一般。但又和敬宗无节制地游乐不同,武宗并没有沉湎其中,声色自娱过程中他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因此耽误了国家大事。他读书虽然不如文宗,但是他更能知人善任,而且也似乎少了一些书生意气和迂腐,能够面对现实,很多时候他敢于向宰相当面认错,尤其是他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使得他们君臣在会昌年间内忧外患交织的时刻,能够沉着应付,度过难关。

武宗即位之初,在仇士良等人的胁迫下,大开杀戒。文宗的妃子杨氏、陈王成美、安王溶等潜在的政治对手均被赐死。在开成五年(840)八月为文宗举行的安葬典礼上,仇士良又把枢密使刘弘逸等杀死,以解除对其权势所造成的威胁。

宰相李珏、杨嗣复被罢相贬往外地,武宗本来已经下令将二人处死,但在李德裕的强烈请求下,赦免了他们的性命。仇士良等人因有拥立之功,在朝廷上很是跋扈,他们见皇帝十分信任李德裕,便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却被武宗巧妙地化解了。会昌三年,仇士良以老病为由提出退职,武宗也就顺水推舟,解除了仇士良的军权。仇士良在手下宦官送他退居私邸时,曾经对这些人有过一段绝妙的表白。仇士良说:“诸君善事天子,能听老夫一句话吗?”众人唯唯诺诺。他说:“天子不可令闲暇,一有闲暇必定读圣贤之书,见儒学之臣,就会听到大臣的劝谏,天子就会因此而智深虑远,就会减少玩乐、放弃游幸而专心理政,我等所受的恩宠就会变薄而权力就会变轻了。为诸君考虑,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广殖财货,多养鹰马,每日以打球狩猎声色迷惑天子心志,越是极尽侈靡,就越会使天子喜悦,他就越不知道停息。这样一来,天子必定排斥经术,倦怠政事,我等就可以万机在手,恩泽权力还愁不牢固吗?”一席话,使众人心服口服。这也正是仇士良专权跋扈、恩礼不衰的经验之谈。只是,他的

石雕鸵鸟

办法对武宗似乎不是很灵验。仇士良退职不久,就在自己的府邸死去。

武宗在位期间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事就是灭佛。武宗灭佛,历史上称为“会昌法难”,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灭佛合称“三武之厄”。

武宗这次大规模的灭佛,天下一共拆除寺庙4600余所,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僧尼26万余人还俗成为国家的两税户,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没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另外还强制大秦穆护、祆3000余人还俗。武宗灭佛沉重打击了寺院经济,增加了政府的纳税人口,扩大了国家的经济来源。

武宗虽灭佛,自己成仙的愿望却没能实现。武宗由于服用所谓的仙丹妙药,身体受到极大损伤。药物作用之下,他开始变

石柱

得容颜消瘦、性情乖张。赵归真告诉他这是在换骨,是正常情况,所以身边的人规劝他少服丹药,他也不听。对于长生的狂热追求使武宗难以自拔了。会昌六年(846)的新年朝会,由于武宗病重也没有举行。这时候,道士们依然编造鬼话欺骗他。他们告诉武宗,生病是因为皇帝的名字“瀍”从“水”,与唐朝崇尚土德不合。土胜水,“瀍”名被土德所克制,所以不利,应该改名为“炎”,炎从“火”,与土德相合,可以消除灾祸。然而,改名并没有给他带来鸿运,且病情日渐加重,旬日之间口不能言,宰相李德裕等请求觐见,也没有得到允许。

会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即改名之后的12天,宫中就传出了武宗驾崩的消息。他的妃子王氏殉节自缢而死。武宗成为太宗、宪宗、穆宗、敬宗之后,又一位因为服食仙丹妙药而死的皇帝。

 

端陵-对武宗的评价

     

武宗之世,重用宰相李德裕平定了河东地区泽潞镇节度使刘稹的叛乱,成为这一时期常常为人称颂的政绩。不过,从宪宗元和时期延续下来的朝廷官员的朋党之争,仍然十分激烈。穆、敬、文、武诸朝,逐步形成了所谓的“牛李党争”。牛党一派以牛僧孺为首,主要成员有李宗闵、杨嗣复李珏等;李党一派以李德

石狮

裕为首,主要成员有郑覃等。牛李两党在出身上,前者重进士,后者重门第。在朝廷议政之际,两党成员往往互相攻击,意气用事,是非蜂起。他们之间似乎也没有原则性的政见分歧,无疑进一步加深了唐朝政治的危机。文宗也曾经叹息:“去河北贼(指河北藩镇)易,去此朋党难。”不过,李德裕主张对藩镇武力讨伐,派兵戍守边境,支持武宗的治国理政,给当时的朝廷带来了一些新内容。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能够在武宗面前替牛党的杨嗣复、李珏求情,说明了李德裕的个人政治魅力。所以,李德裕在宣宗时期被罢贬到崖州(今海南琼山)时,有“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回首望崖州”的说法。这一场历时达40年之久的党派之争,最终以李德裕的贬死而告终结。然而,这一天的到来,已是宣宗大中年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