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双狮牌菜刀怎么样:意拳(大成拳)词汇诠释(节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31:18
意拳(大成拳)词汇诠释(节选)                                              1、抱间架与间架结构                                                       
 
拳学中常见“抱住间架抱着间架进身等词句。其间架所指是功法练用的手、腕、肘、臂、肩的相对空间结构位置,并包括有头、面部与其整体配合关系。抱住间架是指上述间架配合与头部有防堵、护守含意,同时有间架不应松散,应结构合理、严谨的要求。抱着间架的指练用时手、臂、头部以上的体位、手拉的结构合理配合的情况而言,如抱着间架进步迎击客方,或抱着间架应用等等。间架结构是指人体手、腕、肘、臂、肩、头、胸、背、胯、腿、膝、脚的位置及相对应的空间距离、角度等方面的整体结构配合形式,而对形体的局部、各部的配合结构也可视为局部的间架,例如:上手位为驼形或云手的间架。一般间架的含意多指手、臂、肩与头部的上体位和腰、腿、膝、脚下体位之间,有攻、防关系的结构,例如试力功法的间架结构。                                                     
  
2、武术、拳术与拳学之含意                                               
 
武术是指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拳术是指为了应付技击的一种锻炼方法。拳学作为一门研究武术、拳术的一门学科,其学术研究内容包括历史沿革、科学训练、改造生理、养生健身、祛病治病、延病益寿、技击自卫、武德修为、理论研究等内容,以及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医学、哲学、养生学等有关生命学科和多种周边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的综合和系统科学研究的一门学术。    3、拳学中的力量传导与力量发放                                           
   
拳学中
力量传导是指在功法练用中或断手实战中,力由根节传导到发力部位的传导过程而言。力根于脚,发于腿,行于腰背,达于手指,是指自身的动能以脚与地面之间摩擦力的承重点之间在地磁吸引力的反向争力中,通过肌肉的松紧,形成骨骼、关节组成的间架在角度、位置变化的动能下形成的传导运行过程。                                   
   
力量发放是指人体在动态能所发放出来的力,再通过自身力量传导形成的动态能在与客方接触时,通过双方的接触部位,如指、掌、拳、肩或其它某一部位,将主方的力能通过传导点(接触部位),传导至客方的身上,形成作用于客方的力,以达击、放、推、拉、摔等具体发力效果,这种发力的具体形式,既称力量发放。                             
 
发力效果是检验发力形式正确与否、力量传导是否畅通的标志。已方在自练发力功法时,亦可对假想外界物体或人,进行力量发放,这种形式只是不得而为之或初练发力时的自练功法,有条件还要以活动的人体相互练习为佳。
                                       4、神龟出水试力与其它试力功法的关系                                          
  
神龟出水试力是大成拳试力功法动作较为复杂的试力,故练时掌握功法要领也较难。因其试力动作上、下、前、后、左、右六面均含其中,而身与手臂的动作方向又相反,所以应在练其它有关系的几个试力有基础后,再练方易掌握要领。与神龟出水试力有关系的试力有下述几个试力:其一,是提按试力,提按试力是以上、下劲为主的试力;其二,是偏手试力和侧手试力,偏、侧手两试力是以左、右劲为主的试力;其三,是平行试力和平推试力,这两个试力是以左、右劲为主的试力;其三,是平行试力和平推试力,这两个试力是以前后劲为主的试力。上述试力包括上、下、左、右、前、后六面力的动作和劲力内含的变化之机,其动作范围和动作形式有与神龟出水试力相近之处,所以是练神龟出水试力前训练试力的基础,互为借鉴而达体悟,以利于练用时易掌握要领和提高功效。
                          5、力(劲)的刚柔                                                           
  
柔力以绵整松沉为主,多圆而易蓄,利变化之机,有灵活之妙;者多以浑实为用,力单向而竖直,力为方。动作循环而连续多为柔力,力直间歇而发多为刚力。然刚、柔互为,柔、刚兼俱为高妙之作,所以过刚有直着少变之忌,过柔有虚绵少威之短。练时刚柔并济,体认入微自明就理。6、浑噩一体                  “浑噩一体”为拳劲中的一种专用词汇。“浑噩”指的是完整无漏,“一体”指的是无间隙而充实。身如气团无空隙,而各部相连系不可分隔,然力之蓄含为整体,劲之运用达全面,有逆力而顺应其用,六面力均而又能变换蓄发,六面力都包含而侧重有变。                   
   对于神龟出水训练的解释,姚宗勋先生认为:此试力主要是摸索和体察身体与手臂之间的浑圆争力,以及螺旋力的试验;即是意拳训练体系中的旋转试力,并且仅仅属于半旋转试力。而不是所谓的平面提按、推拉、偏挂等试力的综合。练习此试力,最好要在练习其他基础试力,尤其是手部小螺旋试力和沧海龙吟训练之后,再练习。这个试力训练对促进推手、散手以及力的发放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实效意义,是意拳体系中很重要的训练手段。          7、形曲力直                                                                     “形曲”为间架各部角度、位置、方位复杂,弯曲而多棱角;“力直”为力量之发放明确直达,两者总合而用,是在形曲的条件下力得于蓄,发放运用时意力合一,可直线瞬发以至用。“形曲力直”与“形曲意直”无矛盾,大成拳“意力合一”,意到力自至,力到意必达。           8、顺力逆行                                                                   “顺力逆行”为拳学中劲力的专用词,是动作力量向一方向,力量发放时,则反作用而力道往其正相反方向的发力的力效愈大、愈远。但练时应解其心法,为后动而力愈于前,上动则力愈下,左动则力反而右。从试力中练解,慢作与意导按上述心法体认,用时出奇效。      9、大成拳中的“透”字解                                                          “透”在王芗斋先生论述中多用。如“指端力透电”“透脊达背”、“如风透体、有如穿堂风”等,拳学中尚有“练时包透功,放敌必腾空,若悉三要则,功到自然成。”、“透为意,亦为行。诸法备,妙为穷。”“透”在拳学中有以下几种解:透:“指端力透电”是指身发之力,最后传导至手指之端处,力如透电贯通一气,用于敌身.透达:“透脊达背”是指意力应透过其胸,达至对方之脊背处的深度位置而言。穿透:“如风透体”是指练桩功时,尤如外界之空气(风),透过自己的身体而过意,其实风与空气皆不能由皮肤穿过身体的肌肉、骨骼、内脏一吹而过,这是在一种松和状态下站桩时对外界的一种细微的感觉,           
  “如风透体”的“如”字是形容犹如有风透体之意。神、意、形、力全面“透”:“练时包透功”、“透为意、意为行”是指拳之练用中皆含以透为目的内容,指神、意、形、力、气、声六功中俱用、俱达透到之意;亦有合诸功而以透用之意。5)参悟之透:是指参透其法要、悟透其法要、悟透其真髓、练透其功用、达透之用为意。 6)三要则:是指参透的三个功夫、三个层次而言:一是指三种功夫与三个练用内容;二是指三个练用要领;三是指三种练用层次的不同形式效果。                             ]10、陶冶                                                                        “陶”是指除掉不利因素;“冶”是冶炼,是指提炼精质的东西,如冶炼钢铁一样通过陶冶来提炼、提高拳学的素养和道德、情感与心灵的境界水平。       11、斜进竖击,长扑短用                                                          斜进竖击,长扑短用之句,源于王芗斋先生《意拳正轨》一书中,“斜进竖击“在“十、龙法”中;“长扑短用”在“十一、虎法”中。龙变化多形,隐现无定,所以斜进竖击是变式而用,换形骤发之意,斜向进身,侧向出手,以达直向竖发、换势而击的效果,其中也含斜蓄、直发的心法内含。虎以气势豪猛、灵强精壮为长,故以长扑取进势,远达速进而为,以撞冲、扑抓之势扑进,而短为至,近敌猎获,制胜得机而用。在拳学中则以变化、应势、得机、蓄发、猛进、力击,融龙、虎二者之长,借喻其势,体悟拳学练、用的髓理。    12、顺力逆行                                                                    王乡斋先生在他的论述中多次提到“顺力逆行”。解释为:“手朝后拉,力量出去逾远;手往前指,力逾往后来。”在这里他只是说明了力量应用的形式。实质上是这是运动力中的平衡问题,向后是手段,向前刺透其中心,控制其重心才是目的。通俗的讲也就是动态浑圆力。其实也不尽然,“借力”,“四两拨千斤”,“粘连黏随”以及长劲和短劲的巧妙实际应用。都没有超脱这个运动形式的范畴 具体到每个人在不同的层次都有不同的见解和认识。阅历,见识和受到的熏陶也是制约人不同理解的根源。总的来说。不能深刻的认识到顺利逆行的含义。对于以后的对于拳学发展至关重要,根据本人对意拳的不懈努力求索,感受到其中的浅薄认识。凡接触过大成拳的人都有一个共识, 就是在平时认识到的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一旦回过头来重新学习或者偶尔受到启发,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和要领在此时此刻是多么的重要,细致入微的探讨每个要领,是丰富大成拳浑圆力必经之路。浑圆力是有很多的内力和外力组成的,所以浑圆力组成应该详细分解。大体上把浑圆力的组成划分为:间架支撑力 ,鼓荡弹性力灵活变换力,精神激发力。(详细地划分有16种之多。)               13、间架支撑力                                                                首先是合理的间架支撑,只有在合理的间架支撑条件下,才能树立浑圆力的立柱(好比是建筑的擎天的立柱)。任何力都必须在间架支撑 的条件支持下发挥作用。离开了间架支撑这个立柱,所有的力都是不能孤立存在,反作用力就是在支撑力的作用下发挥应衍生出来。间架支撑和要领,姚宗勋先生在他的《意拳》--中国最新实战拳学一书中已经细说,在次不在阐述。我想说明的是间架支撑力和支撑反作用力中的“ 顺力逆行 ”,无论是大动,小动或者是不动之动的“生生不己之动”,其中都囊裹了逆向运动,其间架必须是坚固而且是动态的,不是“死架子”,纵然就是外型的不动也有顺力逆行的劲力,所以顺力逆行始终贯穿整个浑圆力。在逆向的运动中有表面的大动,小动和微动的内动。利用逆向运动调节身体平衡,即身体向前冲击的同时,胯骨和腰脊向后下坐,保持身体的动态平衡,身体向左发力 胯骨和腰脊向右牵引,保持自身的平衡,依次类推; 内动是高层次的动,表面是看不到身体大幅度的逆向运动,在发力时和运动时,调节身体平衡的是尾骨的骨尖,尾骨的骨尖向发力方向的前脚掌直指,劲力贯穿到地,把前脚的支撑力瞬间反作用传递到接触的目标中,同时竭力的保持脊椎的后弓,这就是王乡斋先生所说的“腰脊之力”“腰脊板似牛”。其他的发力的要领同时作用,加强和丰富浑圆力。            14、鼓荡弹性力                                                                鼓荡和弹性在初级阶段分开练习, 到了最后是一个整体,“鼓”是“弹”的必备条件,鼓是间架支撑力的再生延续!鼓就是肌肉相对拉紧,好比是一条皮筋被拉紧才能产生蹦弹的效果。拉紧后的伸缩就会有荡劲。两脚掌支撑和变换全身的重量分配,“鼓”还有深层次的胸隔膜上下配合,呼吸运动、“兜丹”动作、“蹦跨” 要领,即王乡斋 先生说的“呼吸弹力”,“荡”是回弹,反弹的余波力是掌握高频震颤的必经之路。真正的弹性力是身体的伸缩产生的力量。上下伸缩和支撑反作用是产生巨大弹力的源泉。“上下之争乃全身之争之妙”,实质上身体本身并没有拉长,但是身体能收缩。身体上下弹性的力量是由于腿部的伸缩和大脊椎的“身弓”产生的。就是通常所说的“一身备五 弓”,大成拳的动态浑圆力就好象是一个充满了气体的皮球,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是弹性的,但又不是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弹性中的逆向,逆向中的变位 15、灵活变换力                                                                  灵活有身法灵活、(既步法灵活)步法灵活的训练主要是“用力”的慢行摩擦步,两条腿用力压着重心,两条推好象是两张弓,具备弹性的柔韧性,必须一条腿支撑全身的重量有下压、上顶,设想两手下压回拉的同时把自己的身体牵引过来,既有身体的上争还要具备下坠。胯骨是保持平衡的重心源,裆内裹,尾骨尖向会阴部收,肛门上提内吸。手与身体成逆向的运动。所以说必须是“用力”的,否则都是假的。在掌握了慢的运动后,才能体会“一身备五弓”中的两弓,假如是用意不用力的状态,“弓“就不存在了,因此“弓”好象是拉紧的玄。重心转换频率和冲击的距离以及冲击的 速度受肌肉收缩强度的影响,即不能用力到“僵” 更不能“ 懈”, 适中到回旋有余地。两条腿即要支撑健身的重量又要始终调节松紧交替,所以说下肢的松紧是最难掌握的。肩骨灵活:就是“接骨兜 榫”,肩既要传递力量又要灵活转换,所以对于肩的训练更为艰难。逆向的运动是在这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大动,小动,微动,不动,始终是身体与手臂成逆向的运动,或者是劲力是逆向运动;手腕灵活(耍手腕),手是力量的终点,手腕无论是“搂。劈。钻。刺”或者“翻,扬,裹,拧”,手指的五个指直指对手口鼻,手腕“鼓”向对方。手腕急速运动都是在身运动的带动下并与身体成逆向运动,无论怎么变化。与对方接触的哪个点是鼓的;腰脊灵活:(活力如蛇)上肢的力量来自腰脊的支撑和腰脊的旋转。兜丹和尾骨内收的目的是加强腰脊的支撑 力。腰是人体躯干中最薄弱的环节。拉直后并后弓腰脊同时加强腹内压其作用,就是对腰脊的“增粗”,“丹田”不能生力。过去认为丹田生力是没有根据的,是过去人的一种感觉,因为古代人没有学习过《解剖学》,也没有学过《生理学》,更没有《运动力学》的知识的缘故。 螺旋力和离心力都是腰脊旋转的结果,腰脊的旋转与上肢的打击动作在接触目标的一刹那也是逆向的。胯骨是永远也能活动的,它好比是汽车的底盘,必须保持坚固和沉稳,不能松懈;膝关节不能松懈,它是传递支撑反作用力的枢纽,肘关节也不能随意弯曲小于90度角,小于90度就视为,非浑圆之说。浑身达到上述灵活的境界,就如盘内滚珠,不动如山岳,动如山飞,似灵蛇惊变,不给对手留下任何进攻的间隙,假如不经过明师言传身教和自身的开悟,很难达到这样的层次。                                                                                                     从大动到小动或者不动,都不是故意造作,也不是单纯的表面形式现象,是功力达到一定层次的表现,是四如之境界的表现(体整如铸、肌肉若一、毛发如戟、身如灌铅)。在这里强调的是没有腰脊板似牛腰脊之力,所有的动都是散的,不是真正的所谓的大成拳的。       16、精神激发力                                                                                            
     是心理训练的范畴。当达到上述境界的时候,才能涉及到精神训练。精神训练实质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意念,意念是什么呢?就是想法,就是思维活动。假设大敌当前。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不是被对方所吓倒,而是誓与对手夺生存权,也就是说无论是身份的高低贵*,在生死关头做出的反映是拼死一搏!没有这样大无畏的气概。纵然就是再有深厚的功力也是枉然。大成拳不仅仅是要训练这样的心理素质。最终要有清逸大勇,清逸大勇是智慧的勇敢,是心胸豁达开朗,处世有节有礼,临危不惧的厚德和果断。真正学到意拳的精华也是非其人莫能学,非其人莫能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