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手游两周年几月几号:北京市十一学校课改的四个关键词(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25:40

北京市十一学校课改的四个关键词(2)

关键词3: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从形式走向内涵

于晓静

 

如何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重要课题。除了教材、教师、学生、教室、家庭、网络等资源外,我们把学习方式也作为直接的课程资源。近两年来,我们围绕如何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作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

起初,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导致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只有形式没有内涵,大组长没有起到组织管理的作用,缺乏深入的思考交流,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这些都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需要进一步关注。

 

合理分组

经过实践得知,4人小组可以在分成2个小小组时每人都有合作伙伴相互交流,同时,又能在合作小组内部实现小组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行为规范、性格特点等把全班分为A、B、C、D四层,从A层中产生大组长,从B层中产生小组长,然后由大、小组长遵循双向选择原则共同选择自己的组员C和D,经调查,有70%的学生对这种分组方式感到满意。

座位安排。从某种程度上说,如何安排座位影响着学生合作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我们不断进行研究、比较和实践,数学课堂的座位摆放大致经历了3个变化过程。

秧田式——秧田式座位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系统知识,但这样的座位形式,尤其是对刚刚组建的小组,不利于团体意识的培养。

餐桌式——四人相对而坐,这种方式避免了转身回头。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一是由于学生的视野中不仅有教师、组员,还有班中其他的同学,影响其倾听、讨论效果。第二,教室两侧的学生,几乎背对黑板,很不方便,另外,教室非常拥挤,不利于教师巡视。

卡包式——综合了前两种座位的优点,我们创造了更适合学生合作:“卡包式”座位排布方式。每组中只有一人侧坐,与组内3人形成半包围结构。靠教室右边的组,每组的右一座位侧坐;靠教室左边的组,每组的左一座位侧坐。这种形式组员相对集中,易于形成团队意识。组与组之间的于扰大大降低,交流时既便于两人讨论,又便于4人交流。学生有3人面对黑板,在学生和教师精讲疑问时,只需要一个学生侧身即可,感觉更加便利。

 

培训组长

观察发现,大组长首先必须富有信任感和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其次才是成绩优秀。为此,我们分别对大、小组长进行了相应的培训。

大组长的职责与特质:富有责任感、乐于帮助组员;解答组员的学习问题,负责管理和组织课堂上的组内交流,摸索、总结适合本组的数学合作方式;了解组员特点,做好小组内部与教师沟通的桥梁;学习成绩相对优秀。

小组长的职责与特质:提醒组员准备学具,认真听课;解答组员的学习问题;提醒组员记录并完成每天的作业;配合组长一起检查组员的作业落实情况。

提炼流程

实践得知,学生对较难题、分类讨论题、多解题、易混题、数学探究之旅活动等合作效果显著。同时,学生认为有效的小组合作方法是提高合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为此,师生一起实践、提炼了一些讨论流程和方法。以较难题为例:

A.答案不同,每人重做一遍。若答案仍不同,则每个学生说自己的思路、方法,再一个一个地排除错误的解法,直到寻找到最优方法,全组共同做一遍。

B.答案不同,重新验算,互相讲解。若不能说服对方,则请教另一个组。若答案仍不同,则请教师或自己再算,并尝试用其它方法,直至解决。

 

建立机制

建立有效机制是小组合作得以顺利进行和合作高效的保障。例如,当小组课堂讨论无秩序时,教师可以丛组内找出一个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让他做主讲人,其他人除认真倾听外还要质疑提出问题,还可以敦促小组制定本组讨论的流程和方法。当组员参与不积极时,教师可以让不参与讨论的组员发言,其他人倾听并质疑;可以让组员轮流讲,遇到不会的问题让会的组员讲,听明白后复述;还可以采取“带动制”,让较活跃的组员带动大家一起讨论,有意识地让不积极的组员多发表自己的看法。

 

合理评价

针对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从“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善于倾听”、“积极参与讨论”、“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及“本组做得较好的地方及有待改进的地方是什么”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对单元练习实行比较分制。

首先,确定基准分。以前两个单元练习的平均分作为每个学生第三个单元的基准分。

其次,划定比较分值。在单元练习中达到基准分的90%-100%为合格,合格得6分;达不到基准分的90%为不合格,不合格得0分;卷面在90-100分(100分制试卷)为优秀,优秀得10分,以忧秀为最高分。若试卷分超出基准分而又低于90分的,按下列公式计算:超出基准分的部分×10%+6=该生的比较分。

再其次,评优胜小组。在每次的单元练习中,算出每个人的比较分,比较分之和除以人数得出均分,均分在前三名的视为优胜小组。

课上的小组讨论、单元练习和课下的数学探究之旅活动都在期中(末)评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不仅要让学生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一种学习方式,更要让学生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当然,有了负责任的大组长、适合的讨论流程及评价机制并不代表每一次小组讨论都能顺利进行。教师、小组成员之间的提问技巧,倾听技巧和回应的技巧都将是我们下一步在实践中继续深人研究的问题。

 

(作者为北京市十一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

 

关键词4:再造教学流程

做学生学习的管理者

王丽

做学生语文学习的管理者,就是教师以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来管理学生的学习。我校的语文教学改革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规划管理、课堂学习流程管理、学习方法管理、活动管理与评价管理。

在课堂学习流程研究与探索中,语文学科以我校行动纲要中“流程变了,结果才会改变;流程好了,结果才会理想”为指导思想,删除无效环节,再造教学流程,实现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们优化各种课型流程,力求以规范的课型流程组织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思路,掌握学习方法,使教师的教学思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避免课堂教学随意性;力求以多样的课型流程给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匹配的学习方式,贴近语文学习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课堂教学千篇一律。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以大单元为教学单位进行整体设计,在“自主学习——交流落实——总结提升”的模式下,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课型流程。

 

现代文阅读课型流程

我们仅以范学芳老师教《海燕》一文为例,来阐述现代文阅读课型的流程。老师把学习目标定位为:赏析关键语句,有感情地诵读,分析海燕形象;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和文章内涵。在单元整体设计时,教研组精心设计了自学导航,学生利用自主阅读课进行自学。自学的任务为:勾画直接描写海燕的语句,概括其特点;找出描写环境和其他动物的语句,分析其特点和对塑造海燕形象的作用;理解各种景物的象征意义。同时,提供学法指导:筛选并勾画主要信息,做圈点批注;查找背景知识,帮助理解文章深意;有感情诵读,感受海燕形象。

在学生的自学中,教师检查巡视,并针对学生个别问题,一对一地指导,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二次备课,研究下节课如何解决。

《海燕》一课的具体流程如下:

激趣导入。学生之前学过高尔基的作品,老师便以此为切人点,请学生猜一个人:他有一个可亲可爱的外祖母;他的外祖母身体肥拌,却灵动得像只大猫;他童年悲惨坎坷,青年投身革命;他的作品《海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进。由此引入本课的学习。明确学习目标。采用齐读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交流核心问题,解决疑难。此环节老师先让学生4人小组交流自学任务中的问题,自己巡视。当她发现部分小组内意见有分歧时,提示学生再次阅读重要语句,筛选关键词语,前后联系并分析。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组间交流。一个组的发言人回答问题后,其他组代表再进行补充或质疑。对于组间不同意见,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和鉴赏关键语句,来鉴赏体会,并请其他组学生进行点评。本环节,教师主要是组织学生交流,进行方法点拨。

总结提升。在分析海燕和其他动物形象的基础上,教师通过“事言志,文言情,作者要通过海燕表达什么”这一问题引发学生对海燕象征意义的讨沦,此环节中对于能联系写作背景体会海燕象征意义的小组,给予充分肯定;学生结合背景水到渠成地说出了其他形象的象征意义。教师此时引出“象征手法”,并让学生结合文章说出这种手法的特点。紧接着,教师又用“学了高尔基的《海燕》面对生活,你将如何在人生的大海上飞翔?”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进行人生的思考,达到语文课程育人的目的。

拓展落实。老师选择了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柳思》进行拓展训练,设置了冲级闯关的活动:第一关“火眼金睛寻精髓”,第二关“潜心默会理关系”,第三关“独具慧眼辟蹊径”。这个拓展活动,通过筛选信息,理解象征意义,从反面认识柳树的求异思维等训练达到本课能力训练点落实。

现代文阅读课型流程基本流程为以上5个环节。不同文体交流重点不同:记叙文教学以核心问题为突破点,通过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从概括内容、理解主题、评价人物、赏析语言等方面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说明文和议论文以简单清晰的结构图为学生提供学习路线,帮助学生将文章由长化短,把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不论是核心问题还是结构图,都让学生明确任务,有的放矢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进而掌握阅读方法,学会学习。要注意的是,设计既要考虑具体文章,还要考虑学生不同年级及认知规律,核心问题和结构图难度和训练点要合适。

 

文言文课型流程

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教师要教给学生疏通文意的方法:先结合注释疏通,注释里没有的词句结合己有知识和具体语境上下文推断,还不能解释的查工具书看能否找到合适的解释代入,仍然不会的词句作标记,课上小组讨论。在学生掌握了这样的基本方法并养成习惯之后,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五字原则:留、补、删、换、调。

在疏通文意、品析课文环节,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组间交流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问题来源于学生,问题的解决依靠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之间的交流质疑解疑进行方法点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熟读成诵环节,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体现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兴奋的状态下达到背诵的目的。我们经常采用“计时比拼”、“挖空背诵”、“你演我诵”等方式。拓展巩固环节,既要紧扣本课目标,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的文段,我们一般结合《中学文言文助读》进行拓展训练。

 

写作教学课型流程

我们通过优化作文教学课型流程,让“讲”和“评”都为“改”服务,使作文修改落到实处。第二课时学生互评环节和第三课时学生对范文改前、改后稿比较提升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交流探究中学会客观评价自已文章,发现不足,进而根据归纳的修改方法,当堂修改。这种将讲评与修改相结合的流程,由互评深化认识,由比较得出方法,由方法指导修改,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在具体修改中有法可依,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试卷讲评课型流程

试卷讲评中教师要由答案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探究问题、寻找方法的指导者,帮助学生解决检测中的突出问题。试卷讲评课通过解决失分率较高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参与愿望,让学生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搭建“生生对话”的平台,交流解题方法,拓宽解题思路,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多种途径;通过有梯度的巩固训练,强化方法。这种讲评流程将原来枯燥的讲评课变为阅读能力提升的成长课,学生自我思维发展的训练课,学生间思维激发的竞赛课。

 

(作者为北京市十一学校语文教研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