矣怎么组词、:漫话回族姓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34:54
  我国回回民族是外来民族与国内的一些民族相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由于回回民族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回族的姓氏也有自身的特点。
  唐宋时期,中近东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较多的来到中国,受到中国政府的欢迎和款待。被唐人称为“胡客”或“蕃客”的大食人或波斯人,有些久居中国不归,在他们所在的蕃坊生活,仍然保持着原来民族的姓氏。如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来广州的阿拉伯人翰葛思,宋神宗时所非尔及其儿子赛严、赛伏丁,孙子苏祖沙等。但也有少数人因崇尚汉族文化,或为了走上仕途,改取汉姓,例如唐宣宗时的进士大食国李彦升,五代时的名人李(王旁加旬)、李舜(王旁加玄)兄妹。其祖先都是波斯人。
  进人元代,大量的中亚各族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回纥人进入中原,并在此定居,繁衍、生息、融合、发展,形成了中国的回回民族。他们中尽管有许多人寇以汉姓,如著名诗人丁鹤年、萨都刺、马九皋等,但许多回回人仍然保留着原民族的姓氏。如回回政治家赛典赤及儿子纳速拉丁、忽辛、伯颜察儿,回回炮手阿老瓦丁、亦思马因,天文学家扎马鲁丁等。明清时,回回民族有了一定的发展,为了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需要,更主要的是统治阶级对回族的歧视和打击,如明时朱元境下诏,禁止胡服、胡语、胡姓,回族人民为了适应社会环境,在姓氏上变繁为简,取以汉姓。
  回族取以汉姓的方式有以下几种:首先取原名之首,如赛典赤之后为赛姓,忽辛后裔姓忽;撒的迷失之后裔姓撒,摄思廉·夏布鲁罕丁的后代姓夏。其次,任取原名的一个音,如赛典赤及纳速拉丁、哈散、忽辛、苫速了、马速丁父子,纳速拉丁又有十二子,传纳、哈、马、忽、速、撒、赛、保、闪、木、沙、苏、郝回回十三大姓,再次,取原名之尾。据《新元史》记载,丁鹤年先人乃西域人氏,父亲职马禄丁,旅居武昌,以丁为姓。第四,明清时代,皇帝盛行赐姓,对一些有功人员踢以国姓或其他姓氏。据说山东、安徽的朱姓回回,先祖在明时立有军功,其姓为明帝朱元津赐。后因避朱与猪同音,改黑姓,因而山东回回朱黑两家不分。第五,伊斯兰教的传播,为国内矿些民族所信奉。这些民族遂改其信仰,变其习俗,逐步成为中国回回民族的一部分,其姓氏也变成了回族姓氏。现在铁、脱、帖、朵、达、妥、火姓的回回,可能同蒙古名字铁木耳、帖本儿、脱不花、朵不花、达不花、火力忽达有关。宁夏固原地区铁、脱、妥姓回回,就言其先人是蒙古人,同心县韦州的苏姓回回老人,说他们过去还保持一部分蒙古人的生活习俗。第六,因宗教人士、地方官姓氏或地方名的影响,取得姓氏。中国古代许多文献将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名字汉译为吗喊叭德、马合麻、马罕默、马圣人,因此大批回回人姓氏多以马字开头,我国回国宗教著名人士亦多姓马,形成“十个回回九个马”的状况。又如哈姓回回,可能与元时对宗教法官的称谓——“哈的”有关。答姓和尕姓回回与教职称谓 “答失蛮”(元时对伊斯兰教经师、学者之称)、“尕最”(明清时宗教法官之称)有关。  青海的冶性回回。是由民和县米拉沟冶家堡的冶土司之姓而流传。现在部分杨姓回回,祖上原住北京羊市,是伯颜察尔的后裔,明初由北京迁往山东益都,随原地名姓羊,后改羊为杨。第七,回族姓氏与汉姓相同。有的是汉族信奉伊斯兰教,融合成回族。如宁夏纳家户的张姓回回,先辈是汉族,在纳家户落户,皈依伊斯兰教,成为虔诚的穆斯林。有的是赐以汉姓,如元时工部尚书丑闾,归服明朝,朱元津赐姓李,叫李贤。有的随国姓、大姓。如赵、王、刘、张回回可能是这样的。第八,以民族之名取姓。如姓回的回族,可能因族名而得姓。
  从对回回民族姓氏的考察,我们也可以了解我国回族的形成、来源、成份以及民族融合、民族发展兴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