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区桑村镇杀人:我国遭280余种外来生物入侵(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20:17
我国遭280余种外来生物入侵(图)  文章提供 于 2009-6-1 5:9:37 (北京时间: 2009-6-1 17:9:37)阅读时出现乱码? 解决办法
  当肥沃的土地长满杂草而不是粮食;

  当原本畅通的黄金水道被大量水葫芦堵塞;

  当原本郁郁葱葱的竹林开花后成片枯萎;

  当巴西龟从宠物变为“杀手”……

  百度一下“外来入侵物种”,有相关网页147000篇,其定义也较复杂,简单概括即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区域之外并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


  外来物种入侵,已在我们身边

  今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正是“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外来入侵物种”。

  “在我国已产生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已达28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就有50种。”国家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一位人士对记者说,虽然经过多年治理,但外来入侵物种仍每年给我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刻不容缓。


长沙捞刀河清理水葫芦,村民可在河面上自由行走


  据悉,国际社会已把外来物种入侵和栖息地丧失、传统化学污染及气候变化共同列为当今全球四大环境问题。

  正遭受:超283种外来生物入侵

  相信人们对宜昌黄柏河的“水葫芦”、广东的福寿螺、西双版纳的飞机草、新疆博斯腾湖的河鲈、东北的三裂叶豚草等环境事件并不陌生。在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随处可见这些外来生物“入侵者”制造的“麻烦”。

  “我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1年-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调查发现,全国共有283种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约1200亿元,而现在损失已高达2000亿元。令人担忧的是,在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中,46.3%已入侵自然保护区。”国家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物安全管理处王捷处长忧心忡忡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环保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日益增多,由此造成的生物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难治理:新办法不敌外来物种

  据悉,多年来,外来入侵物种己经造成我国当地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弱化甚至丧失,同时给农、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

  “原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的调查结果就显示,外来入侵物种当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98.76亿元,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6%,其中对国民经济有关行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98.59亿元,而对我国生态系统、物种及遗传资源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则高达1000.17亿元。”国家环境保护部王捷处长对记者表示,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已达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常见的外来物种


  王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今在我国,每年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约2000亿元。这些外来入侵物种在新的生态环境中适应、定居、自行繁衍和扩散,明显地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和生存空间,直接破坏当地生态系统,降低本土生物多样性,造成当地物种的消失和灭绝,损害农、林、牧、渔业生产,危害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

  “最令人头疼的是,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有些甚至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王捷说。

  原产南美洲的凤眼莲(又称水葫芦),1901年从日本引入台湾作花卉,20世纪50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后大量逸生。近年来,关于水葫芦影响环境及生态的“罪行”不时见诸报端: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品养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覆盖水面,影响生活用水;滋生蚊蝇。

  据悉,广东、云南、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省市每年都要人工打捞水葫芦,仅浙江温州市和福建莆田市每年用于人工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分别为1000万元和500万元。

  而据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报告,外来入侵物种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

  “作为饲料引进的传统水葫芦一旦形成气候,其抑制破坏其他水生系统生存的能力就可以从水体到水表,从夺氧到夺光,再到克它抑制及毒性抑杀等多方面多层次充分地体现出来。当其大面积地形成时,不仅使水体内正常生物系统所需的氧被耗、光被遮,连自然的水表气氧交换也被封住。它的扩张相比爆发在滇池及太湖的蓝藻水华还要严重。”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杨红军所长对记者表示,我国对一些大面积逸生的外来物种的治理取得收效不大,正像治理蓝藻事件一样,过去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治理方法大都已败下阵来。“即使新的任何方法,只要不能强有力地标本兼治,最终也要败下阵来。”


外来物种入侵,已在我们身边


  “我国每年因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就多达5亿元至10亿元,由于水葫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接近100亿元。”杨红军所长向记者透露说,生物治理成败,首要就在于能否最快地建立一个新的、多生命群落互助互补和谐的生物链,“我们正根据物种进化一物降一物的道理,加紧培育能强势抑制目的物种大面积逸生的方法,目前已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严管理:防控“引狼入室”

  “有人把外来入侵生物比作'偷渡客’,客观地讲,有些生物是我们为了良好的意愿有意引进的,但由于疏于管理才变得失控。”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润志研究员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外来入侵物种的引入路径一种是有意引进,包括用于养殖、种植、花卉等目的的引种,用于生物防治、绿化、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目的的引进;另一种是无意引进,包括随航空、陆路、水路运输工具和压舱水的引入,随进出口货物和包装材料的引入、旅客无意引入等;此外还有自然入侵,是指物种随风媒、虫媒和鸟等媒介自然传播或海洋垃圾漂移。

  “作为宠物的巴西龟,作为观赏植物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改良土壤、绿化海滩的互花米草,作为食物的福寿螺以及以饲料形式引进的凤眼莲等,这些都是有目的性引入的外来物种。”张润志研究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在我国从北到南的几乎所有的宠物市场上都能见到的巴西龟,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种之一,我国台湾已经报道巴西龟对当地龟种群的破坏,同时巴西龟也是疾病传播的媒介。1979年曾经作为改善环境从美国引进的互花米草,1980年10月在福建沿海等地试种,1982年扩种到江苏、广东、浙江和山东等地。“当初引种的目的是为保滩护岸、改良土壤、绿化海滩与改善海滩生态环境。现在这个物种已经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香港大面积逸生,1990年福建宁德东吾洋一带的水产业一年的损失就达1000万元以上。这个物种已经影响沿海地区当地渔业的产量,是威胁红树林的一个严重问题。”张润志说。

  “就在我们对已经引进的外来入侵物种束手无策的时候,我们还在以空前的速度和数量引入更多的物种”有环保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反映说。

  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杂草籽随大宗粮食进口而无意引进也是外来物种入侵我国的另一主要通道。

  据了解,我国海关1999年7月从日本、美国等地进口的机电、家电等产品使用的木质包装上59次查获号称“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2000年多次从美国、日本等地进口木质包装材料中发现大量松材线虫。

  “公众应该有意防范对外来物种的无意引进。像臭名昭著的德国小蠊,人们随身携带的包裹、行李和其他物件以及托运的货物就可能把它带上旅途,即便随手带回来的几个洋水果都存在着极高的生态风险。”王捷说。

  环保部自然生态司王捷处长称——生物多样性毁灭 猛于金融危机

  在当今全球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愈演愈烈,生物多样性加快丧失的趋势下,我们该如何应对?5月20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环保部自然生态司生态安全管理处王捷处长。 《中国经济周刊》: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王捷:生物多样性现状中的濒危物种一旦灭亡,便不再重新出现,这就是“生物演化不可逆性”。生物多样性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的重要特征和基础。可以说,没有生物多样性就没有我们人类。

  有关资料指出,生物多样性毁灭所带来的直接损失每年达2万亿到5万亿美元。这比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损失还要大,况且这个损失每年都会发生。

  《中国经济周刊》: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如何?

  王捷: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不容乐观。根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年的评估结果,我国的鱼类、哺乳类和裸子植物类的濒危程度大大高于世界水平,我国物种目前状况可能比预想的更为严重,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受到威胁的物种将都可能走向灭绝。

  《中国经济周刊》:有哪些主要因素在破坏着生物多样性呢?

  王捷:全球气候变化,如臭氧损耗和气候变暖;滥捕乱猎、掠夺式的过度捕杀利用;森林砍伐、农业开垦、水和空气污染等导致物种地区性灭绝或者数量急剧下降的生境丧失和破碎化;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食物、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不断增加的需求导致的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甚至消失;再一个就是外来入侵物种。

  《中国经济周刊》:对公众来讲,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和防范外来入侵物种?

  王捷:防止外来入侵物种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只有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一个重要来源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而带入境内的无意引进,从这个角度上说,教育公众对防范外来生物侵害非常重要。

  加强外来物种入侵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自觉防范意识,不要随意携带、引进和种植外来入侵物种,不要随意放生宠物,避免好心办坏事。正是由于人们不了解外来入侵种所带来的危害,具有文化含义的“做善事”造成了外来物种侵入。有研究显示,在放生的鸟类中,有6%是外来的,多数鱼类、龟鳖类更是在国外捕获用来圈养的物种。

  《中国经济周刊》:政府层面在应对外来入侵物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捷: 2003年,我们就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外来入侵物种的全面调查,发布了《关于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的通知》,并联合中科院发布了《全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此后,组织对全国27个典型自然保护区的外来物种入侵情况进行了调查,制订《生物物种环境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纳入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同时,环保部还在组织制定《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和《全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将择机向社会发布。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入侵植物革命草来自南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09:38 环球时报

  影响作物生长 妨碍水上交通 污染河湖水质

  环球时报驻巴西特派记者 张川杜 环球时报记者 张 妮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我国就有50余种。近10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达20余种以上,平均每年递增1—2种。我国已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和“水葫芦”、“一枝黄花”一样,“革命草”也是一种难以治理的外来入侵植物,现在已经在我国华东、华南一带蔓延成灾,给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水上航运业带来巨大破坏。最近,革命草已经开始在四川东北部肆虐。人们困惑:它是怎么进入中国的?为什么泛滥成灾?该如何遏制它的蔓延,本报纸记者从国内外分别走访了专家和相关部门。

  革命草很要命

  “革命草”又称水花生、空心莲子草等,是一种水生和半水生杂草,原产南美洲,20世纪30年代,从北美传入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我国曾尝试种植,用作动物饲料。虽然后来发现该植物含有毒性,不适合做饲料,但是它已经蔓延,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革命草生命力极强,不怕旱、不怕涝,只要有一小段落在田里,就会疯长,猪、牛吃过后,粪便中的草节也能长出草来。在农田中生长的革命草,抢夺农作物的阳光、水分、肥料和生长空间,最终造成严重减产;在河流水道和湖边生长的革命草,能够迅速覆盖水面,影响其他水生植物,同时严重影响排灌、水上交通以及水产养殖。另外,如果该草在水中腐败溶解,还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质,毒害水产作物。

  引进天敌,变害为宝

  中国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万方浩研究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正在采取积极措施治理外来物种。以革命草为例,它不仅在我国,而且在美国、非洲一些国家也泛滥成灾。从上世纪6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研究治理革命草的方法。美国人从阿根廷引进了一种革命草天敌———叶甲。这种虫子在革命草的茎里面繁殖、生长,专门吃革命草的茎,直到吃完为止,对革命草种群的繁殖具有遏制作用,经多年实验证明它对其他动植物和周边环境没有破坏作用。在20多年前,我国从美国引进了这种叶甲,并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经过20多年的观察、实验,局部地区的革命草已经完全得到了控制,叶甲通过了生态评估。万方浩研究员告诉记者,有关部门现在正准备在湖南、海口、浙江等地建立昆虫繁殖基地,对叶甲进行大规模繁殖,然后将其大面积释放,对革命草进行大规模治理。

  生物防治方法不会引起水环境污染,而且效果持久,但生态学家和生物学家对生物控制法持谨慎态度,万一引入天敌不当,将可能酿成新的物种入侵灾害。引入天敌是一个复杂的计划,必须非常小心地进行选择,既要让新物种的天敌控制新物种的生长,又不能对生态系统造成新的威胁。在一种新的生物投放到自然环境之前,需要进行长期、复杂而又严格的研究过程,不能随便引进一个物种,然后再引进一种所谓的天敌。谁也不能保证外来物种与它们的天敌同归于尽,也许会带来更多的威胁。

  据万方浩研究员介绍,除了生物防治,治理外来物种还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替代等多种防治办法。这些常用方法各有优缺点,将它们进行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理很重要。

  其实,入侵的外来植物也并非一无是处,一些植物甚至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革命草能不能变害为宝呢?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从2004年开始,安徽等地进行将革命草用于沼气生产的试验,并获得了初步的成功。革命草作发酵原料生产沼气,具有原料充足、产气周期短、产气甲烷含量高等优点。

  巴西用除草剂治理革命草

  国内有种说法是,革命草来自巴西。为此《环球时报》记者在巴西采访了巴西野草防治学会会长、巴西农牧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卡兰先生。卡兰先生介绍说,革命草在巴西主要生长在湿地。在巴西的危害主要在南部产稻区,野草与水稻争养分,降低水稻的产量。革命草在巴西仅是一种普通的野草,一直得到有效的抑制,其仅在巴西很少的地区存在,没有对农作物造成大的威胁。据卡兰先生说,革命草的原产地是何处,并没有明确的论据,他否认巴西是原产地,但认为产于南美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南美多个国家,都是革命草长得茂盛的国家,巴西只是其中之一。

  卡兰先生说,巴西现在对革命草的治理主要是化学方法,已经发明了十几种除草剂,其中最主要的是一种名为sulfonilureia的除草剂。通过当地农牧技术推广站提供除草剂和技术示范,广大农民都乐意接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外来“毒草害虫”入侵 我国每年损失逾千亿

2009年11月27日04:53经济参考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向与会人员展示采用药物治理死亡后的入侵物种水葫芦。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外来“毒草害虫”入侵,我每年损失逾千亿

  肆虐闽江流域的数万亩水葫芦因冬季的到来正在枯萎“消退”,而与水葫芦“斗争”多年的福建省南平市农校高级技师刘杰俊却心事重重:明年春天,水葫芦是否还会再度泛滥?在水葫芦泛滥给生态平衡带来的灾难还未抚平之前,答案是显然的:一定还会再见水葫芦!

  水葫芦、紫茎泽兰、假高梁、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从森林到水域,从湿地到草地,从农村到城市,已随处可见到这些入侵的“毒草害虫”。目前,我国外来生物引进、监管机制等仍然存在严重的缺失,这些“入侵者”所造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祸害已经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福建水葫芦面积已达40万亩

  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作为猪禽饲料而被大规模“请进来”的水葫芦,如今正在我国南方进行一场不折不扣的生态入侵战,位于闽江流域上游的福建南平无疑是主战场。南平市各部门用尽百般措施向这株外来“毒草”宣战,结果却是成灾面积仍在扩大。

  打捞是整治水葫芦最原始的方法。刘杰俊曾设想:“水葫芦一般在夏季大量繁殖,在繁殖高峰期打捞无疑事倍功半,人工打捞应打时间差,在冬季这样寒冷的季节,在其未形成气候时,便将它清理完。”

  然而,事实上,水葫芦自身繁殖能力强,打捞的速度远不及繁殖的速度。时常是过一个晚上,前一天刚清理的江面,又呼啦啦地冒出一大片,如此循环反复,治理似乎永无尽头。

  前几年,南平市与有关高校科研机构经过认真调研,提出水葫芦“变害为宝”的解决方案,即将水葫芦根部、枯叶作为生物复合肥的原料,把水葫芦的叶子及嫩茎经生物发酵处理后用作饲料。

  这一方案最终并未付诸实施。刘杰俊说,方案在当时就受到了各界质疑。根本原因在于,水葫芦虽泛滥成灾,但似乎达不到企业进行产业化加工的量,“企业担忧的是引进设备后,一旦生产原料不足,岂不无米下炊了。”

  专家绞尽脑汁后又发现,水葫芦肆虐,原因之一在于其作为外来物种,缺少天敌。目前,国外有一种叫象甲的昆虫能有效地控制水葫芦。“象甲极爱吃水葫芦,而且目前也没有发现它会危害别的植物。”刘杰俊认为,可适度人工养殖象甲,用其遏制水葫芦。

  但有关资料表明,纬度较高的地区,因为气温原因,象甲无法越冬,“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又岂能在与“毒草”的遭遇战中“克敌制胜”。

  据福建省环保局介绍,近一段时期的气温升高,给水葫芦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并呈现疯狂蔓延之势,福建全省水葫芦面积现已达40万亩左右。

  生态灾难“烧烤”经济领域

  除水葫芦外,紫茎泽兰、假高梁、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等一大批“毒草害虫”均已被我国政府列入外来入侵生物的“黑名单”。这些“入侵者”不仅带来生态灾难,还把灾难之火直接“烧”到了经济领域。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三峡库区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极其重要的植物资源库和物种基因库。而近年来,三峡库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中被逐步蚕食破坏。据初步统计,三峡库区外来入侵生物多达50余种,其中紫茎泽兰是最为严重的一种。

  日前在福州市参加首届生物入侵国际大会的“生物入侵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万方浩说,紫茎泽兰现在我国贵州、云南、重庆、四川、广西等地呈蔓延之势,在一些地区已成重灾,给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重灾区。”万方浩告诉记者,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现有500多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多达100余种;近10年来,新入侵的外来生物平均每年新增约2种。其中,有55.1%的外来入侵物种来源于美洲,21.7%来源于欧洲。据估计,这些“毒草害虫”的入侵给我国带来每年约130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外来生物引进机制严重缺失

  万方浩说,解决外来生物入侵的问题,一方面,对已有的生物入侵造成的巨大损失,要进行环境综合治理。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与科学家在生物入侵研究领域相继通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实施了多项科研项目,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基础性工作方面均给予了重点支持,防控和防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另一方面,亟待健全外来生物引进、监管机制。目前,我国生物入侵防控工作主要是由农业部门牵头组织防治;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多部门的分工,使得外来生物引进、监管机制等存在严重缺失,让我们的“防线”在与可能潜入的外来物种的战争中仍显脆弱。

  专家介绍说,目前,我国尚没有制定一部专门的外来物种管理法规,更没有建立外来物种引进的风险评估机制、综合治理机制及跟踪监测机制。而关于物种入侵的法律主要散见于《环保法》、《海洋保护法》、《农业法》、《渔业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十多部法律法规之中,不仅不成体系,而且其规定过于原则,针对性和操作性均不强。

  福建农林大学一位教授认为,立法是防治的根本。通过健全立法的手段,对外来生物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和防范,对保障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农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专家还指出,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进出境对外检疫与国内检疫分立的体制,进出境时由质量检验检疫局负责审查,进入国内后,检疫又由农业、林业等部门分别管理,若两个环节负责检验检疫的机构之间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极为容易出现疏漏。因此,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构建新的引进监管机制势在必行。
福寿螺事件:数百洋生物入侵中国酿生态灾难8月13日,广西横县,姓刘的农户到田间补秧苗,他家的秧苗被福寿螺吃了不少。87个北京市民因为食用凉拌螺肉而感染上“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消息被媒体广泛报道之后,福寿螺在短时间内“名声大振”,“谁还敢卖福寿螺啊!除非他生意不想做了。”一个饭店的老板笑着告诉记者。(chinesenewsnet.com)

根据媒体的调查,福寿螺现已在各地的水产市场基本绝迹。就在人们关注因福寿螺而揭开的有关食品安全漏洞时,专家们却更为担心福寿螺这个来自南美洲的外来物种可能引起的生态灾难,而福寿螺事件只是外来物种入侵的冰山一角。随着中国的大门日益开放,外来物种入侵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chinesenewsnet.com)

由于全国各地的水产市场对福寿螺进行封杀,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福寿螺带来的危害可能会就此打住。当《环球时报》记者把这个情况当成好消息告诉中国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万方浩研究员时,出乎记者意料的是,他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chinesenewsnet.com)

“现在许多养殖户都在养殖福寿螺,一旦不能吃了,许多养殖户就可能选择放生,而放生之后将会造成更大的生态危害。”万方浩说,现在不仅仅是管住吃的问题,还要赶紧出台措施控制养殖场,避免福寿螺被放归野外。据悉,福寿螺的养殖目前主要集中在江西、广西等地。仅在江西瑞金一个市,就有100多家福寿螺专业养殖户。突如其来的全面围剿福寿螺行动对于这些养殖户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记者电话采访了一个江西的养殖户,他告诉记者,自己养福寿螺已经有5年了,一直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可现在就连老客户也全都不来买了,万不得已也只能放生了。(chinesenewsnet.com)

10多年前,正是一些福寿螺养殖户的放生给东南沿海多个省市造成了长达数年的严重生态灾害。上世纪80年代,我国广东等省的养殖户开始从国外引进福寿螺,后来因为市场回报太小,一些养殖户将福寿螺放生。不料由于没有天敌,再加上繁殖能力惊人,福寿螺迅速侵占了广东、广西、福建、上海、江苏等地。刚孵化不久的小螺就能啃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的秧苗。(chinesenewsnet.com)

据媒体报道,今年,广西250万亩农田遭受福寿螺袭击。8月初,广西发动24万多人参与灭螺大战。经过一个月的灭螺,才初步控制了福寿螺灾害。据当地植保部门介绍,目前部分田间公共地带的水沟、池塘边等福寿螺的繁衍滋生地,还没有得到及时治理,福寿螺仍会随流水进入农田为害。(chinesenewsnet.com)

福寿螺是国家环保总局所列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类似福寿螺这样的外来动物还有很多,比如小龙虾、牛蛙以及外形可爱、被当作宠物的巴西龟等等,还有各种外来植物,比如沿着三峡向下游扩散的紫荆泽兰、疯长的水葫芦以及引起枯草热疾病的豚草等,它们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危害往往被低估了。”万方浩说。18年前,万方浩就开始研究外来入侵生物,他现在更担心的是如果国人认识不够,这些外来生物将在未来造成更大的损失。(chinesenewsnet.com)

就在广西为灭螺而战的时候,河北省却在开展另一场战争──消灭黄顶菊。黄顶菊也是来自异国他乡的“生态杀手”,暂时还不知道它是通过什么渠道来的。和许多外来生物一样,黄顶菊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植株根系发达,高大的植株和释放的化学物质严重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目前,河北邯郸等5个市都不同程度发现了黄顶菊,面积10余万亩,重灾面积2万亩。(chinesenewsnet.com)

万方浩告诉记者,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有400多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100余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我国就有50余种。“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有1000亿人民币!”万方浩十分肯定地说。(chinesenewsnet.com)

据农业部的统计,近年来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正呈现出传入数量增多、传入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等不良趋势。近10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入侵生物达20余种以上。我国已经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chinesenewsnet.com)

中国科学院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外来物种有三种入侵途径:有意识引进、无意识引进和自然入侵。而在我国,50%的外来入侵植物是作为有用植物而引进的,25%的外来入侵动物是有意引进的。(chinesenewsnet.com)

外来入侵生物对农业、林业等相关产业产生着深远的负面影响。一些入侵物种还是新疾病的病源,直油□踩死嘟】怠M饫慈肭治镏忠坏┬纬捎攀浦秩海□□欢吓偶繁镜匚镏植⒆钪盏贾卤镜匚镏置鹁辟□苹瞪■锒嘌团裕□刮镏值ヒ换别桓□跽撸□□贾律■□低车奈镏肿槌珊徒□狗⑸你谋洌□钪粘沟灼苹嫡□錾■□低场?/p>(chinesenewsnet.com)

外来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今年3月份发表报告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南非、印度和巴西每年因为外来生物入侵而蒙受的损失估计超过1000亿美元。8月3日,《环球时报》曾报道了中国大闸蟹在欧洲引起恐慌的消息。一涉及到外来生物的问题,许多国家都是如临大敌。(chinesenewsnet.com)

美国马里兰州的克罗夫顿,一个湖边贴着警告说:“你见过这种鱼吗?”上面的照片是一条大鱼,像蛇一样的头上长着尖尖的牙齿。底下的说明写着:“这是来自中国的北方蛇头鱼(中国称为黑鱼),并非马里兰州本地物种。如果这种鱼进入我们的生态系统,可能会引起严重问题。”实际上,在马里兰州的水域里发现的成年蛇头鱼很少,但是州政府管理野生动物的部门和公众都非常关心这件事。(chinesenewsnet.com)

同样,美国的本地物种也在世界其他地方引起了相同的麻烦。例如,美国西部的一种玉米根上的虫子就被一架商用飞机带到贝尔格莱德,后来一直在欧洲心脏地带的农场中“大吃大喝”。美国一位科技作家巴斯金说,全球贸易的发展带来了物种入侵问题的增长。“贸易发展了,但是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就是,运货的板条箱带来了隐藏在那里的一种触角很长的甲虫,叫天牛。这种甲虫爬出来,在芝加哥和纽约大街的树上安了家,咬死了居民区不少可爱的树,闹得怨声载道。”(chinesenewsnet.com)

就连南极洲也遭遇了外来物种的入侵。据媒体报道,北极的蜘蛛蟹、多种无脊椎动物和杂草已经在南极安营扎寨。人类向南极周围岛屿引入了200多种非本土物种,这将造成灾难性后果。外来生物入侵问题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两年前,由农业部牵头,经过中国、英国、美国等6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等专家的探讨,发布了《中国外来生物入侵预防与管理的国家发展策略行动框架报告》。该报告确立了未来10年的总体目标。
 据了解,我国已经建立由农业部等多个相关部门参加的全国外来生物防治协作组,成立了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但近来连续大规模暴发由于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的生态问题表明,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有专家指出,以前在对外来生物入侵的治理中,为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许多地方未经过任何科学的论证和必要的试验,就普遍采取从国外引进天敌和替代物种的方式。这样的做法风险很大,因为很容易导致新的生物入侵。(chinesenewsnet.com)

另外,由于外来入侵生物问题牵涉到多个部门,中央政府出台的政策经常没有被真正落实。谈到这个问题时,万方浩有些激动,他说:“不少问题,我们每年都在呼吁,中央领导也很重视,可是批示的内容到了一些部门,总是被搁置。”(chinesenewsnet.com)

这几年,万方浩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呼吁政府制定关于外来入侵物种的法律。他告诉记者,美国早在1996年就制定了《入侵物种法》,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都有专门的法律,加拿大则制订了“外来入侵物种战略”来保护生态系统。目前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与生物入侵有关的只有相关检疫法,这些法律对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缺乏健全而有力的规定。(chinesenewsnet.com)

万方浩表示,关于外来物种预防与控制,要有一个国家整体规划。美国有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国家委员会,每两年提出一个规划,怎么预防?怎么控制?都写得很清楚。此外,关于外来入侵物种的认定问题,也需要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

 

 入侵物种 年吞中国数百亿元人民币

     据香港「文汇报」报导,截至目前,传入中国的外来有害生物共有三百八十种。官方统计显示,入侵物种给中国造成的总体损失估计每年达数百亿元人民币。

     报导说,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公布的全球一百种最具威胁性的外来生物中,有五十多种已传入中国。近期在北京兴风作浪的福寿螺便是入侵者之一。  

     据指出,福寿螺原产于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传闻福寿螺肉质嫩、味道鲜、营养丰富,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开始养殖。

     不过,福寿螺因其肉质太松逐渐失去市场,养殖户纷纷弃养,被弃养的福寿螺迅速扩散到田间,不到几年,便酿成螺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