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公元户型图:人有二十难《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54:44

[人有二十难] 人有二十难之一 贫穷布施难
星云大师:
人生都是在“烦恼”中饱受折磨,修道人就是烦恼的克星。《法华经》云:“不怕烦恼起,只怕觉照迟”;人有八万四千烦恼,故大藏经也有八万四千法门对治烦恼,如“五停心观”也说:用“不净观”可以对治“贪欲”,用“慈悲观”可以对治“瞋恨”,用“因缘观”可以对治“愚痴”,用“数息观”可以对治散乱,用“念佛观”可以对治“妄想”。“贪瞋痴”三毒再强,也有“戒定慧”三学作为它的克星。(选自星云大师《迷悟之间·高处不胜寒》)
82.真实和谎言
有一个寓言:“真实”和“谎言”一起到河边洗澡。先上岸的“谎言”偷偷地穿上“真实”的衣服, “真实”百般请求,希望归还,“谎言”怎么也不肯归还给他。但是,“真实”自有其理念、骨气,说什么也不肯穿上“谎言”的衣服,最后只好一丝不挂地走回家。从此, 人们眼中只有穿着“真实”衣服的 “谎言”,受人尊重;赤裸裸的“真实”反而被人看不起,这就是世间上真假的颠倒。
“真实”与“谎言”,最后必然归于“真实是真实,谎言是谎言”。谎言欺瞒人于一时, 不能欺骗人于一世;真实虽然失意于一时 ,也不会失意于一生。正如基督教所说:“天使的归于天使, 撒旦的归于撒旦。”佛教也说:“佛界的归于佛界,魔世的归于魔世。”(同上)
83.大地的生命
佛教里友一位菩萨,叫做“地藏王”。为什么叫“地藏”?有三个意义:一是能“生”;二是能“载”;三是能“藏”。
佛教里的睒子菩萨,每走一步路,都怕踩痛了大地;每丢弃一张纸屑,就怕垃圾污染了大地;每讲一句话,就怕声音太大吵醒了熟睡的大地。(同上)
84.旅游文化
在佛教里,阿弥陀佛也是提倡旅游的,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民, 每天早晨都要“各以衣(衤+戒),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观世音菩萨也是“旅诸国土”,到处游化。甚至真正的旅行家其实是出家人,行脚僧到处云游参访,就是现在的自助旅行。(同上)
85.人生无量寿
一个年轻人问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几岁?老者回答:“四岁!”青年人位老者信口胡诌,是在跟他开玩笑。老者说:“实在是因为我过去的日子都是盲目的生活,知道这四年来我才知道,原来人生的意义是在于服务奉献、为人利众;因为只有这四年的生命才真正活得有意义,所以我说只有四岁!”(选自星云大师《迷悟之间·生命的密码》)
86.选对象的缺点
选对象的优点不一定是好, 缺点也不一定不好。以娶妻来说,晋朝的许允,经媒妁之言娶得一房妻子。当洞房之夜,初见新妇,一看面容丑陋,甚为不悦,乃问妻曰:“女子应有四德,所谓妇德、妇容、妇言、妇工,请问你有几德?”
新妇曰:“四德之中,我具备三德, 唯少妇容而已!”
许允不悦,新妇反问他:“君子有百行,你具备几行?”
许允说:“我百行皆备。”
新妇讥嘲道:“君子百行,以德为先;你今日见我,好色比好德过之,竟然还说百行皆备。”
许允听了新妇的当头棒喝,自觉羞惭, 后来二人恩爱有加,白头偕老。(同上)
87.以疾病为良药
佛陀说:学道的比丘要带三分病,才知道要发道心。有时候健康的人不知道疾病的苦处,有一些疾病正可以给自己一些示警,给自己一些体验。能够知道“有病方知身是苦”,就容易体会世事无常,就会知道要发心、向道。由此看来, 疾病固然要吃药才能痊愈,然而事实上, 疾病的本身就是人生的一帖良药。(同上)
88.嫉妒心理
甚至连佛教界的人士,也会在言语上流露出“嫉妒心理”,例如:我就是“不建寺庙”,我就是“不收徒弟”,我从来“不写文章”,我就是不喜欢办“弘法活动”。你不喜欢建寺有什么了不起?你不收徒弟、不写文章、不办活动, 又有什么了不起?只是,这些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嫉妒心理已经跃然纸上,显露无疑了。(同上)
89.善用零碎时间
唐伯虎曾说:“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岁,一半又在夜里过去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的岁月,当中要吃饭、拉尿,还有多少的挫折、多少的忧伤、多少的烦恼!”
所以, 就算是人生数十年寒暑,也如银行里的存款,也是有限、有量、有尽,因此要好好地利用。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分秒必争”;《普贤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所以,生命中的一分一秒 ,确实都不允许我们轻易地放过。(同上)
90.拙处力行
“巧”与“拙”, 一般人皆喜欢巧,不喜欢拙。
但是,巧言令色、巧诈虚伪、巧取豪夺、投机取巧,巧得心机太深,巧得花样台多,不但不能让人欣赏, 反而令人感到可怕。所以,不是真正的“巧”,不如“拙”比较好;“拙”就是实在、至诚、本分,就,是按部就班的“拙处力行”。
郑板桥一生服膺“难得糊涂”的人生哲学,此即所谓“取巧”不如“养拙”。一个人若能“心细身拙”,有时候更比灵巧重要。
所谓“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愚时才是贤”;要得巧攻,必须付出许多笨拙的苦功。真正的笨拙就是灵巧的根基,真正的灵巧是从笨拙中增长的。所以,修行的人不要希望当生成就;是薄地凡夫, 哪能容易立地成佛?速成的东西总不能持久,能从“拙处力行”,做人才能弥久芬芳, 做事才能历久成功。(同上)

[人有二十难] 人有二十难之二 富贵学道难
廿一世纪的今日社会,科技文明带来了生活上的诸多便利,然而物质可以丰富生活,却也常会枯萎了心灵;人腹之欲满足了,却往往反而闭锁了本具的智能。
幽默,是现代人美满生活的泉源,是你我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人间需要有幽默,有幽默才有风趣,有幽默才有智能。
幽默不是讽刺,它是智能的言谈,一句幽默的话语,蕴涵着无限的深意和启发;幽默不是嘲笑,它是自我的调侃,一个幽默的动作,传达了无限的温馨的关怀。
幽默不是令人难堪的「直指人心」,幽默是一颗充满悟性、灵巧、活泼与睿智的禅心。幽默能化解尴尬,带来愉悦;圆瑛大师的「不用打了,我自己会走」,何等洒脱自在!罗贯中的「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何等放旷逍遥!
幽默有如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又如天上的白云,任运逍遥,不滞不碍。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多一点的禅心幽默,尤其现代人往往在一种不自觉的意识下被推动着向前,善恶是非的标准,都是社会共同的决定,没有个人心智的真正自由;所幸有了幽默,幽默是一颗禅心,幽默像太阳的热能一样,只要有心,到处都有自己的热能。幽默有时候就像一位慈祥敦厚的长者,令人如沐春风;幽默有时候又像悄然开放的花朵,带给人春意满怀。一代幽默大师卓别林,他那自我嘲弄的幽默,带给世人无限的快乐,留给后人无限的缅怀。
在佛教里,古来多少禅林大德,如佛印禅师、赵州禅师等,没有一个不是幽默大师;近代大文学家林语堂、鲁迅,他们的文章语带幽默讽刺,但却谐而不谑,他们的风趣洒脱、超然淡泊,均为人间注入了一股清凉,希望现代的社会,也能够再多出几位幽默大师,以为人间多平添些许的趣味,带来真正的祥和欢喜。

 
[人有二十难] 人有二十难之三 弃命必死难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从古人的「隐恶扬善」,到现在的「隐善扬恶」,似乎已是社会的通病。然而最近社会上发生许多奇妙的好事,也值得吾人广为宣传。
早在半年前,因为脑溢血延误就医而被医师判定植物人的杨富义先生,日前奇迹式的苏醒,虽然目前只能以微笑或握手表达情感,负责照顾他的创世基金会表示,希望继续帮助他恢复说话能力。
无独有偶,远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布尔女士,十六年前在生下第四个孩子后,不幸变成植物人,却在一九九九年圣诞节前夕突然醒来,此事不但令她的子女喜极而泣,也带给同样有亲人为植物人的家属再度重燃希望。
在九二一大地震中被震倒的白毫禅寺,是一所青少年的中途之家,现在为重建,发起义卖活动,各界纷纷响应。
法鼓山圣严法师于元月廿二日为六十四对新人在士林官邸主持佛化婚礼,别开生面的仪式令社会大众耳目一新,因而对佛教有了新的观感。中台禅寺的惟觉禅师则于台中主持万人点灯祈福法会,立法院院长王金平担任指导,震撼全台。
十七世DB法王噶mb自西藏出走,受到印度政府给予照顾;美籍华裔学生胡宇帆,在美国开发了三颗全球最迷你的人造卫星,未来可望引领人造卫星走入新领域,造福社会人群。
去年六月,二只领航鲸因故在美国的海滩搁浅,经过密斯提克水族馆的科学细心照顾,恢复健康后,又细心的护送牠们返回大西洋。美国人民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善举,获得世人一致的赞叹。
一件件温馨感人、振奋人心的奇妙好事相继从世界各地传出,可见我们的社会到处有好人好事,希望以后这种温暖人心的奇妙好事都能成为媒体报导的焦点,以带动社会善良的风气,让我们的社会今后更能不断有奇妙的好事流传。


[人有二十难] 人有二十难之四 得睹佛经难
社会上,多少人慈悲为善,救助伤残,我给予随喜赞助;社会上,多少人励精图治,建设功业,我给予随喜赞美。「随喜」真是美好而有德的行为。
做好事,说好话,我虽然没有能力为之,但是你做了,你说了好话,做了好事,我很欢喜,我「随喜」赞叹,佛说:果能如此,其功德与亲自去做没有分别;可见「随喜」在为人处世之道上的重要。
遗憾的是,现在社会,有「随喜」美德的人毕竟太少了,大部份人都是幸灾乐祸,不肯随喜的居多,例如,你有钱而资助伤残孤老,他批评你所做的只是「九牛一毛」;你经济拮据,但对善事也赞助若干,他说你「打肿脸充胖子」。整个社会因为没有养成「随喜」的习惯,到处任意批评,肆意践踏,这样社会那里有好人好事呢?
这个社会,你好,你善,你大,你富,我嫉妒你:你贫,你穷,你笨,你愚,我看不起你,你不行善,我来行善,你批评我不是;我待人慈悲,你不慈悲,你说我慈悲不够。任凭你怎么做,他都要中伤,批评,令人不禁想问:你希望这个世界,你不行,他不行,大家都不行,难道要大家同归于尽吗?
国家复兴,社会进步,端赖吾人养成「随喜」的性格,你要竞选民代,为众服务,我乐于随喜投你一票;你兴办功业,救助弱小,我乐于随喜赞助。你办报纸,我随喜订阅;他办电台,我随喜充当义工,共成善事;他恤孤济贫,我随喜给予宣扬,成就好事。「随喜」的世界,无比美好。
因此,希望今后的社会大众,大家都随喜说好话,做好事,对于善事义举都能随喜参加,热心拥謢;如果整个社会大众都能养成随喜的性格,国家岂不是一片祥和,岂不是人民之褔!

[人有二十难] 人有二十难之五 生值佛世难
世界上,懂得布施别人的,就是最富有;世界上,只会贪图别人给自己的,是最贫穷。
一般人,给自己很容易,给人很难;但是,如果不播种,怎么会有收成呢?如果不给人,怎么会富贵呢?
「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给人一句好话,给人一个微笑,给人一份心意,给人一点服务;善的「给」予,美化了人生,净化了社会,「给」才能维系人间社会彼此之间的和谐。
吾人自呱呱坠地,就接受了父母给予的慈爱诃护,入学读书,就接受老师给予的教育养成;走入社会,就接受大众给予的种种因缘。人家「给」我,我「给」予了别人什呢?
有一些不当的人,也有反面的「给」:给人烦恼,给人伤心,给人难堪,给人障碍,如《四十二章经》说:「仰天而唾,唾不污天,还污己身;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坋己身。」把不好的给人,固然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使把好的东西给人,也有层次上的不同:金钱的施「给」,还是比较容易做到;说好话给人赞美,就是难能可贵的美德;给人的佛法、真理、信心、无畏、平安、自在,才是无上的功德。
「给」的美德是不容易,有的人「给」予社会一些资助,只是为了沽名钓誉;有的人给予社会一些奉献,只是想获得他人的回报,真正的「给」,如《金刚经》所说的「无相布施」,那才是最高的境界。
吾人一生接受了别人「给」予我们多少因缘,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人一些因缘,因为,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唯有「给」,唯有好因好缘,才是发挥了「给」的价值。
',1)">
本文转载显密文库
中 庆选辑
音乐图框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