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器程序员模式:揭开转基因的面纱(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13:37
',1)">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种下的农作物,代代相传,都和原来的样子一样,这就是基因在起作用,它掌管着与遗传有关的一切事务。自然界的物种多达几百万种。基因,让每个物种能够一代代延续下来,而且能够保持自身稳定的性状。那么基因到底藏在哪里呢?
恐怕没有哪一种高新技术,像转基因这样遭受公众的质疑。特别是前不久主管部门为我国科学家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发放安全证书之后,更是围绕“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展开了一场论战。
公众为何对转基因有这么多疑问和担心?因为,就绝大多数普通大众来说,对转基因还是知之不多、甚至全然不知的高新科技东西,超出了以往的经验常识所能理解、判断的范围。
其实,公众对转基因的质疑和担心,在科学技术更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同样存在。早在2000年上半年,经合组织在发表的调查报告指出,各国在批准某转基因产品投放市场前已经对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了充分研究,全世界目前投放市场的转基因产品均是安全卫生的,对环境和人体无害。该组织生物科学负责人彼得·卡恩斯表示,现在社会上对转基因产品有一种歪曲的理解,许多人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不放心,这主要是对公众进行转基因产品知识介绍不够造成的,提出要加强对转基因产品的科普宣传。
2001年7月,为消除本国公众对转基因植物、转基因食品的疑虑,法国政府研究部综合5家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专家提供的信息,出版了一本关于转基因技术研究要点的科普读物《转基因技术研究的重要性》。这本印刷精美、图文并茂的小册子,不仅分发到从事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研究的人员手中,还提供给图书馆、大学和中小学以及各级政府机构,向公众提供了准确、有效、全面的科学信息,以使人们能够科学、全面和公正地认识转基因技术,正确看待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对社会、环境和人类健康等的贡献。
反观我国,迄今为止还罕有类似的转基因科普读物面市。科普宣传之所以滞后,固然有转基因技术比较复杂深奥、科学家忙于研究、考评体系偏重论文等客观原因,但恐怕也与科学家认为科普是“小儿科”、有关部门漠视公众的知情权有关。殊不知,科学知识的普及与科学研究本身一样重要、一样有价值,科学界负有科普大众的天然使命。就主管部门来说,对事关公众切实利益的重大科研课题及时、公开地广而告之,是其应当承担的职责。
当然,近年来科学家和有关部门在转基因问题上也做了一些科普工作。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工作基本上属于“辟谣式”、“填鸭式”的信息灌输,收效甚微。由于缺乏细水长流的科学知识传播,一方面公众无法迅速识别信息的真伪以供判断,另一方面也让权威角色的权威大打折扣。正如有论者指出的那样:目前关于转基因的讨论,已经不是科学上的专业问题,而是一个“内行”与“外行”沟通的问题。“内行” 有必要放下身段,用通俗的语言、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让“外行”听得懂、看得明。
疑虑消于知晓。当转基因的神秘面纱被揭开、公众对它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疑虑、担心自然会云开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