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第八集人物:自杀缘起孤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28:42
       在2005年年底单位的团拜会上,一名退休老编辑的反常行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不说话,坐那儿发呆。吃饭时给他夹菜,他就吃一口,不夹就不吃。”老人见我只问一句话:“我一天24小时只想一句话,死不死?”我非常吃惊:老人改了哈姆雷特的“生还是死”?在哈姆雷特的著名句式中还有“生,”而老人的问话中只有“死”,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决定自杀之前向周围的亲友和同事发出求救信号,如果这个求救信号被人们忽视了,自杀的念头就会付诸现实.老人就是一个典型,12月初他已经买好200片安眠药和一瓶烈性酒,随时都可以告别这个世界。
     自杀缘起孤独,老人说:孤独就像一把刀,一天割你一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已经被割得遍体鳞伤了.”老人的话使我想起加拿大心理学家在上一个世纪做的著名“感觉剥夺试验”感觉剥夺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病理心理现象。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海勃(Hebb)实验室所进行的感觉剥夺实验。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典的病理心理现象: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③思维迟钝;④暗示性增高;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状。

  这说明人们日常生活中,漫不经心地接受各种刺激,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种感觉是很重要的。

  老人就生活在感觉剥夺状态之中,老人的视力.听力日渐减弱,腿脚不灵便了,运动体感的乐趣渐渐消失了味蕾的感觉也在逐渐减弱,加之丧偶,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独日子,老人的这种日子犹如生活在一个活棺材中。

  从见到老人的第二天开始,我每天主动给老人打电话,询问他的状况。直到有一天老人说:“我不想自杀了”.这时,我意识到:我的救助成功了.我为什么能够救助成功能?后来我在网上了解到,医院救助那些因孤独而想自杀的老人,每天有人与之谈15分钟的话就能够支持他一天不自杀.由此引发了我创办老人自杀救助中心的念头-----可以提供更多的求助机会给那些有自杀倾向的老人。

  有人问:你是心理学家吗?你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吗?

  我的回答是:我是一个哲学教授,我没有心理咨询师证书,但是,当一个人要淹死了,不能说:我的游泳水平太低了.等我练成游泳教练水平再去把人救,其实,会“狗刨”就能够把人救.(现实的悖论是:心理学专家是偏偏不能做公益/义务/免费心理咨询的,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是他的饭碗.公益热线只能靠那些不以心理咨询为生的非专业人士)。

  老人因孤独而导致自杀有四部曲:孤独而寂寞;寂寞而自闭;厌世而抑郁;抑郁而自杀.我深深地知道:爱心可以填补孤独和寂寞;爱心可以抵御自闭和厌世;爱心可以阻止自杀的脚步; 基于此种认识,我将“老人自杀救助中心”冠以“爱心传递热线”的形式面世。

  创办热线,使我倍感生活的美好,我们的爱心传递由2个人---4个人---16个人---32个人………“爱心传递”的志愿者像几何级数一样倍增,他们有律师.大学生.经理人.记者以及那些原本要自杀的老人,等等,最大80岁.

  美好人生,爱心传递!